去把泽哥儿给追回来吧!”
    她哭得头晕眼花,涕泪横飞。
    她前半世处处顺利。怎么到了如今,女儿女儿不听话,儿子儿子非要去做这会送命的事,偏偏国公爷还说什么,这才是郑家好儿郎!
    林红玉只好放开老太太,走过来扶她起身,一边劝道:“大舅母,别急。若真有了事,咱们就让七姐姐写信给三舅舅,请他派人捉了泽哥儿回来。”
    “玉儿,别说这没成见的话!咱们郑家的男儿,上了战场,要么战死,要么凯旋,绝不当逃兵!”
    林红玉一抬头,就见老太太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走了过来,脸色肃杀,就站在黄夫人的面前:“黄氏!给我站起来,你是郑家妇,老国公一辈子拼命打下来的荣誉,绝不能败在你们这一辈手中!”
    自从见到老太太,林红玉还是头一回挨骂,可是她心里却只有满满的佩服和感动。
    这锦绣富贵,太平盛世,哪一个不是有人用命在护着?她们舍不得泽哥儿,可又有哪家的儿郎就该在战场上送死?要打就要打赢,她在后方也能帮手。
    第二日,她上朝,头一回主动开口:“博学院火器社这些年成果颇丰,府库又充盈,何不请兵部工部开始加紧营造火器,装备东北,东南?以备今年秋收之后,俄军与倭寇再来烧杀抢劫,咱们让他们有来无回?”
    ☆、国师的意见
    这次,她没有事先跟李岩商量。
    其实这些年,无论是东北还是东南都一直有小股匪患,可是李岩觉得百姓从明末起,就苦了几十年,一直不愿意轻启刀兵。但是她的想法却完全不同。
    眼看新唐越来越富,如果不加强军力,迟早会变成宋朝的下场。国富而弱,最终灭国。
    更何况,打造装备,训练军队,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而太子不同。太子年轻,手无寸功,他正需要一场战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也需要一场战争来培植自己在军中的势力。
    她这样做,也是想告诉太子一件事,她并不会跟他意气用事,为国家好的事,她会为他出谋划策。
    果然,太子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而且因为也只是提前防范,不是真的开战,文臣们没有反对的理由,武将则又觉得重新受到了重视,所以朝堂上罕见地对这个提议,没有争执,一致同意由户部兵部工部商议执行。
    到了晚上,吃过饭,林红玉陪着李岩在院子里遛圈,李岩的脸色就有些微妙。
    林红玉笑道:“皇爷爷是不是吃了一惊?怎么这么大的事,我不先跟皇爷爷商议?”
    李岩见她一语中的,便也笑道:“你自然有千百个理由。我且听听。”
    “皇爷爷,大人不撒手,小孩子学不会走路。我想,您让太子监国就是想让太子学会处理政事,如果我这个国师,凡事都先跟您商议过后,才跟太子说,那太子殿下又怎么能有机会学习做重大的决定?”
    没想到,李岩的脸色却是一沉:“若真是如此,你为何不先跟我说今后有要事,会先跟太子商议,却偏在这事上,先斩后奏?”
    如果不是林红玉提的只是东北东南,他几乎都要以为,林红玉在假公济私,是要掏国库的钱,壮大郑家的实力。
    如今,西北东北是郑家,而东南西南则是英国公家族的人在镇守。
    当初这样分派,也有一个原因。东北西北连成一片,亲兄弟好作战,而且西北东北太过苦寒,英国公家选择了富庶的南方。
    林红玉心里咯噔一下,唉,这伴君如伴虎可真不是说假的。
    “皇爷爷,做这个国师真挺累人的,天天要上朝,我天天都跟鹌鹑似的,没敢乱说话,今天自以为聪明说了这一句,偏还错了。反正我一个小女子,对国家大事也拿不准,不如,我从明儿起不去上朝了吧?”
    她说这话时,语气娇滴滴的,小脸上都是笑容,纯像小孩子撒娇不想干活,而不是大臣为难天子,故意撂挑子。
    倒把李岩满嘴的话给堵了回去,也打消了那一丁点的怀疑。
    “你想偷懒?那可不行。如果太子真能干,我不知道可以省多少心。每天遛弯,我这精神还真好了许多。”
    可是这事虽然过了李岩这关,却并没有能顺利进行。
    过了十来日,三部研议出来的结果是所费太高,又不知实战效果,不如打造一批,先装备东南沿海军队,又说北方多是马战,火器未必有效。
    几个大臣,面不改色将各种牵强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太子在一旁,还连连点头,林红玉见状,心中真是失望至极。
    太子心胸无天下,只有自己。这是想要借此机会,壮大英国公系势力,压庆国公系一头。
    她目光看向庆国公,就见庆国公缩了头,一句话不敢争辩。
    她暗暗苦笑,她这个舅舅也是个庸才。
    她无奈地低下了头。在朝中她孤掌难鸣,只能忍了。
    谁想此时,却听得一个声音响起:“可东南不过是

章节目录

女监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庄小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小九并收藏女监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