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转奇 作者:肉色屋
吏治如此败坏竟然还不能立即整顿!”
胤禩心里说道:果然。
胤禛又接着说:“此时局面虽然如此,但是有些事情却不是不可为。我有心安排人去谋了云南威宁州知州这一职。你看如何?”
胤禩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胤禛这是真的在和他商量,只怕他的意思是要博尔济吉特氏出一个人了。而且这个人他也已经想好了。
胤禩就笑着说:“这事情本来爷做主也就好了。只是爷如今有这一问,我也不能不说自己心的意思了,要不然倒是对不住爷。”
胤禛目不转睛的看着她,胤禩还是笑着说:“如今爷住在宫里,虽然说领了吏部衙门的差事,但是毕竟奴才们少了些。员外郎家倒有不少奴才,但都是蒙古人的脾性。爷的母家倒是出过不少人物,只是不知道如今如何了?且我想着爷既然要荐一个人去,这个人必是个能干的,而且还要有忠心,不然只怕爷的事情没有办好,反而办坏了。”
胤禛听着胤禩有心推了从她家出人的主意,心里很有点不高兴了。
胤禩还笑着说:“我这里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还请爷琢磨琢磨。想那云南原先一直在鄂尔泰、鄂宁父子手中,他们家在云贵经营了那么多年,如今虽然不比以前了,只是那些人还是在的。这宫里荣亲王福晋一向和我交好,如果我去求她,只怕她也愿意帮我这个忙。自鄂弼去了以后,荣亲王福晋然虽有世子傍身,一来世子还小,而来世子还有一个上了玉蝶的做侧福晋的额娘,因此在宫中还是孤苦无依。”
说实话胤禛还真是没有想过要用荣亲王福晋这一层关系,因为在胤禛心中荣亲王这一脉随着荣亲王的逝世就必然的也应当的淡出众人的视线。但如今被胤禩一提,却勾起了用西林觉罗氏的想法。当然事情也不能这样定下来。
胤禛看着前面的人笑语俨俨,也笑着说:“福晋真当是好谋划,说不得以后福晋要成为我书房的上宾了。”
胤禩心里一声“呸”,面上去装出一副应景的略恼怒的样子:“我说正经事呢。”
虽说如此,但是胤禩也明白胤禛这是接受了自己的想法了。
胤禛又笑着说:“自然谈正经事情。这人选我先圈出来,然后你在行事。”
胤禩听到胤禛要自己圈人选已是呆了,这怎么圈?这个人不从旧部里找,去哪里找啊?他也没认识几个人啊。
因此,胤禩就建议道:“是不是请荣亲王福晋荐一个,更好些?”
胤禛笑着说:“不必。这荐上来的人,如果从地方来必然是老人了,这个位子就不太合适,或者说这人才干也有限的很。况且这一次我们怕是要借着初生牛犊之力了。如果从他们家找一个年轻的去,所以不如从我这里挑一个,不过,他们家的人脉还是要借一借,虽然吏部的宗卷挺整齐的,这十年内云南贵州发生的事情我也了解一些,但到底还是有人说更仔细一些。”
这人原来还是没有放弃一锅端的想法啊。不过找一个自己的人去,也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一些。又想着最后一句话,胤禩有点目瞪口呆了,原来这人这么使力看宗卷是为了这遭,小看他了。
胤禛接着又说:“不过,荣亲王福晋那里还需你去好好说说,”
胤禩就笑着说:“这个自然。”
然后胤禩又说:“只是,如今我们住在宫里到底不便,什么时候能够搬出去就好了。”
这事情,胤禛也没有办法,但是也不是不可以想办法的,比如人突然多了,住不小等等。
因此,胤禛睨着胤禩笑着说:“这还要靠你。什么时候这撷芳殿人多了,住不下了,我们就搬出去了。”
胤禩刚开始还听的不明不白,但是看着胤禛不怀好意的目光,他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呢。要说,这也是胤禩心头一件大事,这李氏和他塔喇氏都不见动静,难道他主动再去讨两个人来?
唉,烦恼啊。
胤禩这么一想,脸上就带了一点出来,胤禛见了,想起那补汤的事情,就忙忙的安慰她:“这事也不着急。我们都还小,这日子过的也不久。你且放宽心,该有的都会有的。”
胤禩听了这话知道这是误会了,不过却也是解释不得,因此,似笑非笑的看了胤禛一眼,回内室去了。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推荐v 最新更新:20110827 08:00:00
胤禛和胤禩说了这件事情以后,就撩开手了。不过是坐在胤禩的书房拿一本书打发时间。过了一会儿皇太后的赏赐到了,胤禛还很有兴致的和胤禩谈论起皮子来。这一来,胤禩就想起他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
所以,胤禩故作喜欢的说:“皇太后开恩,要赏一件紫貂呢,还特命我过年的时候穿。只是我想着这未免太过了点。”
胤禛放下手中的皮子:“这有什么,你尽管穿。皇太后赏你的,多高兴一事啊。”
胤禩放下心来:“还不是托了爷的福。今天皇太后特意领我们去看了那对仙鹤。”
胤禛只是笑而不语,过了一会儿才说:“你是不是也想有一对?”
胤禩想着这哪跟哪里啊,就说:“我哪里配有?而且只一对,才显得稀罕不是?人人都有,就没意思了。”
不过胤禛还是说:“等下次有了好的,我就给你留着。”
胤禩也只能答:“那就先谢谢爷了。”
过了一会儿,胤禛才问:“怎么没有紫貂皮?”
胤禩看着胤禛目光所到之处,心里有点想笑:“太后娘娘怕我辜负了皮子,说叫人做好了才拿来。”
胤禛就“哦”了一声,过了半响还是说:“穿的时候,仔细拾掇。”
这话一出,胤禩不得不拿目光扫视胤禛了,这是什么意思?真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这样来回扫视了两遍,胤禛才说:“并没有什么,只是皇太后有年纪了,有些地方顾不过来也是有的。”
胤禩明白的点点头。
又过了两天,胤禛圈定了人选,是三十二年的进士,许祖京,人还在翰林院供职。不过翰林院从来都是各路官员的后备力量,所以这一人选倒也正常的很。
胤禛圈了人选以后,先找了刘纶。
刘纶在胤禛还没有开口之前说话了:“十二阿哥,来此可是了为了威宁州的事?”
胤禛笑着说:“正是。刘大人好彩头。”
刘纶也微微一笑说:“自威宁州一事爆发后,我见十二阿哥整日长眉深锁。只今日里,十二阿哥却是眉头舒展。我想着这威宁州一事只怕要了结了。”
刘纶在和胤禛共事半年以来,对胤禛的能力和品性已经到了一个非常认可的地步。从他的内心出发,十二阿哥才智卓绝,能力出众,更重要的是这位年轻的阿哥透露出来的品质是刚正不阿、坚毅不拔的。和他共事常常能够感受到他的那种让人安定的强大气场,似乎只要跟着他,只要办他要办的事,身后自然有他支持着你挺着你。有时候刘纶就会想起自己的老师张廷玉谈论起先帝时候的情景,然后刘纶就会忍不住想约莫这位十二阿哥肖似其祖吧。
这边刘纶一心二用,那边胤禛已经开始说话了:“瞒不过刘大人啊,我这几日是苦闷的很。刘大人也知道自我到吏部办差以来,现有史鲁璠案,现有这刘标案,若说这中间吏部的各位大人们没有推行那考核政策,我心里也不会那么难受了。可是我们这政策刚刚如火如荼的推行了一遍,各省发上来的折子还热着呢,这边刘标案已发了。”
胤禛有技巧的停顿,刘纶果然接话了:“我和另几位大人也是忧心忡忡啊。史鲁璠一案已经使我们整个官场蒙羞,如今这刘标一案更是让我等无颜再见皇上。”
胤禛安慰:“刘大人不必如此,皇上虽然震怒,但是也不会加罪我等。只是皇上怕也不乐见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按说出了这样的事情,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将那些个人一锅端了,但现在对缅之战仍在进行,这贵州就不能像安徽那样大幅换调,不过我们从这里拨几个清流过去,只怕也还是使得。”
刘纶立即道:“十二阿哥所言甚是。此前我等几个想着用考核制度或者加重这连坐制度也是可行的,可是上一次永贵大人和我联名上奏才推了这政策出来,现在看来效果甚微啊。如今,只怕也只能是让那些清流去冲一冲这浊流了。”
胤禛立即接道:“原来刘大人和我想的一样。这威宁州的知州肯定是要新任了。不知道刘大人是否有了人选?”
刘纶看着胤禛说:“这一事,我和程大人几个也商量了一番,这人选却还不能一时定下来。”
胤禛笑着说:“不若我给刘大人推荐一人?刘大人看着是否合适?”
刘纶心里暗暗失望,看来这十二阿哥也是,这就安插起人来了,又回想过来,那个皇子阿哥不是这样呢!不过是他自己为官更加小心一点而已。如今皇帝虽然快到了天命之年,但是身体却安康的很,就从这次的木兰行围中也能够看出来,皇上是宝刀未老啊。而他自己却年纪一大把了,所以他还是一心一意做皇帝的臣子吧。不过,皇帝如今对十二阿哥也是满意的很,外面已经开始传着这十二阿哥已有当年荣亲王的架势了。
刘纶虽然心里一套一套的,口中还是客气的说:“十二阿哥请讲。”
胤禛自然知道刘纶的这小小心思,也并不在意,笑着说:“我要推荐的人,却是三十二年中了第五名的许祖京。刘大人可知道他?他如今正在翰林院供职,我想着他这时间在翰林院也历练的够了,不若放他出去,去大展拳脚一番?”
刘纶勉强压下自己心中的惊讶,说道:“许祖京的资历是不是浅了一点?”
胤禛笑了一下,才说:“刘大人,你看如今这贵州吏治如何?只怕是一片盘根错节了。这许祖京虽然资历浅,但是我是知道他的,这人很有“富贵不能滛,威武不能屈”的架势。你看他这两年来身边发生的事情,交的是旧时友,行的是旧时令。看他做的文章,那真是铮铮风骨,锐利之气可以说是扑面而来。况且他年轻,不瞒刘大人,我真是要借他这一点。俗话说的好,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只怕许祖京到了威宁州或者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刘纶沉默了。
要说许祖京其人,刘纶只有比十二阿哥更熟悉。为什么?因为许祖京的这个第五名还是刘纶亲自点的。倒不是刘纶和许祖京有很什么裙带关系,而是刘纶实在是爱许祖京的文章。这许祖京本来是要名落孙山的,只是那年任主考官的刘纶在翻捡那些落第举子的试卷的时候,恰好就看到了许祖京的卷子。这一看立即惊为天人,然后力排众议擢升了他的名次。按照刘纶的意思这许祖京就是三甲之列了,然他的文风和立意毕竟是孤僻了一些,因此只能让他屈居第五名。
话说这文如其人,许祖京真正是应了这句话。他虽然在翰林院,但是刘纶其实是关注的,只希望他能磨磨他的棱角,以后未尝不是国家栋梁。而如今十二阿哥这么早就开始用许祖京,只怕这许祖京要碰的头破血流。而且十二阿哥言语里还正有这个意思,刘纶已经可以想到许祖京将要面对的苦难了,因此不免对许祖京起了怜惜之情。
胤禛其实很明白刘纶的心思,也明白刘纶对许祖京的爱才之情。
因此,胤禛就说:“我明白刘大人的一片爱才之心。但玉不琢不成器,是诤臣就让他做个诤臣吧。朝廷现在真是需要这样的人才啊。而且,依着许祖京的性格脾气,只怕这一回也很对他的口味。”
刘纶被大帽子一压,小心思还被人看透了,当即就有点不好意思了,所以他说:“我原先还担心此人的资历,但是被十二阿哥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此人正合适。”
胤禛微微一笑:“刘大人高见。只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和刘大人细说。”
刘纶:“十二阿哥请说。”
胤禛就说:“这许祖京一去,这威宁州附近必然振动,只怕整个贵州也会带振,到时候说不得这题参的折子就雪片似的来了。只希望刘大人看在爱惜人才的份上,到时候保他一保。一来这样的人才我们不能被这样污了,二来也好让许祖京知道朝廷还是看重他的,他也会更用心办事。这样说不得我们所想的事情就成了。”
这话一说,一方面让刘纶震动加感动不已,另一方面却令刘纶感到羞愧。原来这十二阿哥并不是扔一个人去打头阵,而是还想着这人的以后了。
刘纶一报拳,说道:“老臣羞愧。十二阿哥所见所虑,老臣实在不及。”
胤禛虚扶了一把,笑着说:“刘大人何必自谦。刘大人是皇上的肱骨之臣,行走军机,见识又岂能在我之下?我无非是多说一句罢了。”
刘纶这才笑着说:“万不敢当,万不敢当。”
谦虚了两句以后,才又正色道:“既然十二阿哥之意和我相同,那么我明天就奏报皇上,也好好早日将此事定下,免得皇上忧心。”
胤禛立即说:“合该如此。只是这一来又辛苦刘大人了。”
刘纶又谦虚了一番,二人这才推手告别。
刘纶办事果然利落干净,到了第三天明旨已下,许祖京正式成为威宁州的知州,十五日内离京赴任。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许祖京的疑惑v 最新更新:20110830 08:00:00
且说许祖京这一日接了圣旨,呆呆的跪了恩,打了赏,其实还是回不过神来。这是怎么呢?这么大一个馅饼就砸中了自己?
这许祖京在翰林院已经两年有余了,虽则不是路路门清,但是也明白自己无非就是在这里熬资历了。运气好的话,过了十年八年的能得一个外放的学政的差事,运气不好的话,就在这翰林院熬到头了。可如今才两年,怎么就给了一个有实权的知州的职?
要说许祖京不知道这刘标案,那他真是一个白痴了。只是他知道了以后虽然也表示了愤恨和感叹,但是却也没有深入了解过,因为这个案子理他实在是太遥远了。这样的案子一出,刘标必定是没命了,但朝廷也必会另选一个能员干将去。许祖京自然认为自己学问尚可,没办法,在翰林院呆久了,自然就知道学问好的人还真是多,不得志的人也真是多,但是许祖京也从来没有将自己和能员干将挂上勾。怎么这次倒委派了他去?
许祖京一脑门子疑惑的捧着圣旨,魂不守色的接受了翰林院众人或真心或假意的恭贺。回到了家里以后,恭贺的人已经络绎不绝,许祖京一时之间疲于应付。只到了晚间,再无客人上门才有时间将自己脑中的疑问一一摆出来细细思索。
虽然许祖京基本上只与圣贤书相伴,但也不妨碍他知道这包括铜矿在内的矿业是朝廷的经济命脉,况现在西北、西南又征战连年的,更加显得矿区的重要性,所以这威宁州知州一职虽小,确重。许祖京忙忙的找出贵州地理志来,查看威宁州所在,以及这一带的风土人情。
正当开卷有益之际,仆人却来告:“程老爷和何老爷相携来访了。”
许祖京听了以后,才回想起来日间这两人却没有来过,因此连忙起身相迎。这一迎,直接迎到了书房,三人坐定了,才开口说话。
这程老爷,姓程名逸齐,却是和许祖京同届的举子,两个人相逢之间只觉得意气相投,这几年下来已是亲如同胞手足了。不过这位程老爷科举上却没有许祖京幸运,当年是落地了,因着家有产业因此命他在京中继续求学恩考,近年连家人也一并送到了京城来了。
那何老爷,姓何名明丛,却是许祖京的老亲,许祖京当年科考投奔的正是他家。这位何老爷自己在学业上能力有限,一连三次都没有求得一二功名,加上年纪已大,因此就歇了这份心,但是对许祖京却是额外看重,许祖京到京以后衣食住行打点的无一不妥贴,加上他为人稳重诚挚,许祖京一向视他为兄为长。
近年来这三家人也一贯的有来有往,就是内眷之间也彼此亲近的很。
程逸齐性格一向爽快,只听他说道:“许兄这一次终于可以一展抱负,弟在这里恭贺了。”
许祖京笑着应承了,才说:“二位向来是我亲近之人。我也不瞒二位了,这职位得来实在意外。二位也知道,我与阿谀奉承一道实在是不堪为之,这翰林院中却是藏龙卧虎,比我学问好的有,比我会钻营的有,比我有资历的更不知有多少,所以我如今心中实在恐慌的很。还望二位帮我分析分析。”
何明丛是土生土长的京里人,况且还做着京里的买卖,因此委实属于消息灵通人士,听着许祖京这样一说,就立即道:“听说贤弟这一次能到得到此职,是刘尚书一力荐的。贤弟何不去探探刘尚书的意思?”
许祖京笑道:“这一点,我也想到了。我准备明日就去拜见刘大人。”
程逸齐也笑道:“许兄,刘尚书真真是贤兄的贵人啊。”
许祖京听了以后,又笑着说:“程兄莫要取笑于我。如今还要请程兄为我谋划一二。”
程逸齐听了以后止了笑,才正色说道:“许兄,你我相交年数虽然有限,但是相逢恨晚说的确正是你我二人。如今,既然许兄为难,愚弟也就有一说一,有二道二了。这刘标一案,想来许兄却比我清楚,我只想着,这一刘标贪赃枉法,固然该死,但此案为何此时才发?这一点兄长不可不知啊。然这二却更加重要,贤兄是刘尚书一力推荐,刘尚书自然是看中的兄长的铮铮傲骨,只怕是要将兄长去当那刚正严明的先锋了,还威宁州一方清明吏治了。”
许祖京听了以后,一鞠到地,程逸齐连忙起身回礼。
许祖京拉着程逸齐的手,说道:“程兄多亏你良言。我虽然也想过这些,但到底是没有深想,如今听得程兄这一番剖析,我心中才明白过来。”
程逸齐谦虚道:“贤兄是当局者迷了。我不过是口舌轻狂,替贤兄道出心中所想罢了。”
旁边的何明丛听了,却哈哈笑道:“二位贤弟,怎得又讲起掉书袋的虚话来?我老儿的耳朵可受不了啦。”
程许二人听了,也是哈哈大笑。
何明丛却又道:“如今贤弟也要安排一番,到了贵州也好行事。”
程逸齐听了以后,也对许祖京说道:“正是如此。不知道许兄如何打算?”
许祖京听了这话,胸腔之间根根傲骨似要破皮而出,因着铿锵说道:“我即得了尚书大人的赏识,能够为着朝廷和圣上尽一份力,自然不当堕了圣贤的名声,就是倾尽全力也要维护当威宁州的一片清宁。”
程逸齐听了以后,也抚掌而笑:“好,贤弟不亏是圣人子弟。只是如此一来,兄长却立于危地了,愚弟自然知道兄长无惧于此,只是若能得刘大人回护,与兄长却是一件幸事。”
还不等许祖京说话,何明丛已然说道:“程贤弟这一番说词极其在理。贤弟你明日拜访尚书大人之时,不妨言明自己的志向,然后也请尚书大人多多回护。”
许祖京已经露出不耐之色,何明丛又道:“我知贤弟是威武不屈、富贵不滛的人,但贤弟想,你若在威宁州不太平,岂不是削了尚书大人的面子?因此我想着,贤弟日后不妨和尚书大人多多通气才是。尚书大人是圣上的重臣不假,却也是贤弟的上峰。”
许祖京偏要开口说话,却又被那程逸齐截去:“明丛兄所言,才是长久稳重之际啊。如果有人能帮着许兄理理贵州的情形就好了。且不说一应风土人情,主要还是贵州这官场的情形。许兄这一去,上有道台、巡抚,下有知县,况还有那按察使、布政使,另有总督衙门等各个级别的人,此中关系正是许兄需要知晓的。然我等对这却丝毫使不上力,无法助许兄一臂之力啊。因此,许兄何不请尚书大人为许兄指点一二?”
许祖京这才得了说话的机会:“二位为我担心之情,我心中感激。然我去了威宁州,自然按着各规章律例办事,这些人情世故,不知也罢。”
程逸齐听了忙忙的劝道:“许兄此言差矣。虽说都是为了还威宁州一片清明吏治,但是方法岂止是一个?许兄为何不想着即保全了自己又做个好吏的方法,却要一意蛮干呢?”
何明丛也劝道:“贤弟,你听我二人一言,万不可犯那耿直过头的毛病去,到时候损人不利己,却是为了哪般?”
过了半响,许祖京终于低声说道:“二位,且容我想想吧。”
程何二人也素知许祖京的脾性,因此也不再劝。
三人又说了一些闲话,才告辞而去。
第二日下午,许祖京就递了名帖拜会刘纶。刘纶也知道许祖京必有一访,因此也痛痛快快的见了他。
端起茶杯,做了一下样子以后,许祖京开始了对刘纶的一番剖白,铿铿锵锵一番下来。
刘纶才温和的对他说:“你去了以后用心办差,不要辜负了皇上的一番用意,其他的切莫多想,也莫多论。只需记着如今有心整顿各方吏治,你去了以后,安心做事。将来是否会有一番事业,端看你自己如何了。”
许祖京得了刘纶这一番话,心中安定了不少,当下又一番表白,说:“下官先时得了大人的青眼,才进了翰林,现又得了好差事,因此对大人实在感激不尽,实不敢忘大人的提拨之恩。
刘纶却笑道:“只怕要感激的不是我了。”
许祖京这一下面露惊异了。
刘纶又道:“你用心办差就是,不用再提那些谢啊恩的。我们盼着你在贵州做出一番事业来。”
刘纶又嘱咐了许祖京几句,其他的却不肯多说一句了。
许祖京一路上惊疑不定,想着到底是谁举荐了他,一路想来却没有什么头绪。
又过了一些时候,许祖京举家离京在即,却突然有人求见,一照面却是一个陌生人。
这人却也不以为意,只把手中的东西奉上,并说到:“我家主子近日得了三部好书,又得知知州大人离京在即,特命我将书献给大人,也好解解大人的旅途孤寂。”
许祖京正要问家主人是谁。
这人又道:“知州大人不必知晓我家主子姓名,日后也不必打听。我家主子一向爱慕大人的文章,佩服大人的风骨,如今得知大人要远赴威宁州,因此只是尽一点心罢了。我家主子祝大人路途平顺,到了威宁州,能维得一方清明,让百姓安居乐业。”
说罢打了一个千,就要出门,许祖京连命管家相送,自己却打开了桌上的包袱皮,只见一本《贵州地理通志》,一本《铜矿集注》,一本《贵州人物通史》。这第一本也就罢了,另外两本却明显看出是新书,纸张墨迹都是簇新簇新的,上面的字体可以看出明显是一人所书。许祖京拿了《铜矿集注》一书,才翻了第一页,发现这书竟是手抄本,且这笔迹已经与书面上的不同,再细看来,这一篇篇却尽写了铜矿的开采、冶炼、维护等等事务,许祖京心中大喜,此书可以说雪中送炭之物了,一面却更加惊奇这书的主人却是谁?有心费这一番功夫却不留名。又拿起《贵州人物通史》,也是手抄本,只是字迹又和前面的不同,许祖京翻了两页已是心中大惊,原来这书写的是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发生在贵州的名人志士的事情以及发生的一些事故,这真正是解了许祖京的燃眉之急了。
许祖京忙忙的把书搁下,等候老管家的回话。
半响,老管家回来了,却丧着一张脸,回道:“老爷,我们跟人,却被人家抓了正着。”
许祖京忙问:“可有得罪?”
那老管家说道:“并没有。这人和气的很,只是劝说我们不必再跟,老爷也不必再探。又说老爷能拿出写文章的风骨来尽力办差,就是对他家主子的回报了。其余却一句话也没有,就走了。小的们不敢再跟,就回来了。”
许祖京摆摆手,只说知道了。手抚着三本书,想着今日这来的怪异,又想起刘纶的那句话,心里也慢慢明白只怕这位主子才是举荐他的人了,只是这人能在刘纶那里说得上话,又送了这样的三本书人,只怕这人的身份必定是高的很。十二阿哥近来一直在吏部办差,吏部的两位尚书以及几位侍郎对十二阿哥都有赞誉,这些事情许祖京自然也是知道的。因此,这个人选呼之欲出,许祖京却不敢再往深想,只告诉自己日后用心办差就是了。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合力为之v 最新更新:20110903 08:00:00
这送书的自然是胤禛了。
胤禛送这三本书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首先这《铜矿集注》一书是胤禛领着凌富、双庆几个一篇篇找来录入的。而另一本《贵州人物通史》却是胤禛合了乌拉那拉家之力才作出来的。不过这一来,倒是更多的掌握了乌拉那拉家的实力,并没有像以前表现出来的那样可怕,这一点让胤禛放心了不少。
胤禛在忙碌的时候,胤禩自然也没有闲着。
胤禩自那天和胤禛谈话以后,一直对胤禛会荐谁做了种种构想。胤禩倒不担心胤禛会荐人失败,以这半年多来胤禛在吏部当差的资历以及皇帝对胤禛的态度,这个事情应该是会成功的,只要这个人选不要特别的出格。胤禩过滤了种种,认为这人很可能从凌富或者成武家中出。这样一来这二人也就有了安家立世的资本,对十二阿哥只怕也更加尽心。然后几天胤禩又看到胤禛带着凌富他们几个整天在书房忙碌,越发的确定了心中的想法。
因此到了明旨下发的这天,胤禩才知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编修,得了这个大肥差。胤禩几乎握断了手指甲,这么好的一个事情就被他这样用掉了。要说这人是自己人也就算了,可是并不是。这真是人物、钱财两不着力!你说以后这人就是你的人了?这一未来实在太过渺茫。为什么不直接放一个自己的人去?这样马上就可以生财生力了!胤禩气血上涌,又生生的压住了。
第二天,胤禩已经克服了心里障碍,去找西林觉罗氏。
胤禩是这么说的:“五嫂,今儿十二阿哥托我来向五嫂讨个情。”说着正式的行了一个礼。
有时候求人就不妨放低了姿态,讲明白了话。
西林觉罗氏连说:“不敢,不敢。”又来拉胤禩的手。
胤禩行了礼,两个人又坐下了才又说:“五嫂受着吧。”
然后,胤禩进入了正题:“不满五嫂,昨日十二阿哥说那原在翰林院的许祖京授了威宁州知州,这人文章是好的,学问也是好的,只是他对贵州一带却陌生的紧,想找一个人给他带带路。我一听就想到了五嫂,五嫂家里的长辈历来在云贵两省任职,因此我就大着胆子说了,不如请五嫂荐了一个人来。十二阿哥听了以后,也觉得此事可行。所以我今天就厚着脸皮来了。”
西林觉罗氏被胤禩这么一说,哪里还有不懂的,只是她还需要想想。她的荣华富贵是已经到了头了,虽然有一个孩子,却不是她亲生的,那侧福晋还在旁边虎视眈眈的窥着,指望着能够更进一步。前几年她家里形式还大好,皇太后对她虽然有几分爱,但是更多的却是承着她家里的面子,如今她阿玛过世、叔叔又遭贬斥,家里虽然依旧富贵,但是却真的不必之前了。现在十二阿哥这样明显的示好,对西林觉罗氏来说,对她来说,其实都不妨为一件幸事。因为现在的十二阿哥还是唯一一个领了实差的皇子,虽然有前面那拉氏的阴影在,可是这件事情毕竟还是可以回转的,只要皇帝加恩就是了,而且现在皇帝和皇太后都对他恩宠有加,可以说这件事情不未尝不悔发生。然而,这一注投下去却要谨慎,这是双方的试探石,关系到日后双方的合作。
西林觉罗氏思路千转,最终还是谨慎的说道:“本来弟妹开口了,我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胤禩一听也明白了,西林觉罗氏准备来个迂回了。
果然,西林觉罗氏又说:“只是我这里的情况弟妹也清楚,现在在这里轻易不和家里接触了,也不知道家里如何了?若是弟妹不是那么着急,我倒愿意做个牵线的,帮着问问家里有没有这样的人?”
胤禩佯装高兴:“有五嫂这句话就够了。五嫂不知,我在十二阿哥面前领了这个差事以后,战战兢兢到现在。现在终于放下心来了。”
西林觉罗氏配合着一笑,又说:“只是我们家现在也不如以前了,如果找不到这么一个人,也请十二阿哥不要怪罪才是。”
胤禩立即笑着说:“五嫂这是哪里的话。这件事情成与不成,十二阿哥和我都只有感谢的份儿。”
西林觉罗氏这次才是会心的一笑,无论如何,关系不要变的更坏就可以了。
西林觉罗氏又说:“既然这样,还要请十二弟妹帮我一个忙。让人带着我的口信去找我的堂兄鄂砎就行了。”
胤禩忙又道谢。
这和西林觉罗氏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胤禩回来的路上,开始计划下面的事情。既然是要托人去找鄂砎,那么这个人就很关键,十二阿哥会叫谁去呢?他自己是肯定不行,目标太大。乌拉那拉可以被不排除在外,这几天正在编的书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了他家之力,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会再经他家了。这样的两件事情如果都叫一家办了,风险就太大了。如果乌拉那拉家不能办这件事情,那么就只有博尔济吉特氏能办了,因为十二阿哥身边的其他家实在是还式微的很。如果这事情落到了他家,胤禩开始想着他应该怎么做。
胤禩虽然料错了人选,但是对于十二阿哥接下来的想法却是料中了。胤禛果然准备让他家的人出面,当然这事情不用胤禩经手了。胤禛现在在吏部办差,待衙门的事情一完,他就带着凌富和苏德业去了员外郎家。见了莫日根以后,先是闲话一番,然后才说了正事。莫日根自然不会推脱,马上应承了下来。
第二天莫日根就是敲不声响的去了西林觉罗氏的府上,拜见鄂砎。
鄂砎初时听到博尔济吉特氏家的人来访,还愣了一下,但是马上领会过来,只怕这就是荣亲王福晋递话出来说的人了。因此,慎重的将人引到了书房用茶。
莫日根进入书房,就知道鄂砎已经同意了此事,准备帮忙了。
因为他们两家平常并没有什么交情,因此两人见面的初期都是非常客套而虚伪的。
莫日根先说:“日常只听得将军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鄂砎就比较难说了,因为莫日根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所以鄂砎就说:“客气客气。鄙家怎比得上草原上的雄鹰。”
二人客气了一盏茶以后,彼此改变了称呼。
莫日根总算先谈到了正题:“鄂砎兄,可知威宁州的知州不日就要离京上任了?”
鄂砎立即说:“我听闻是那翰林院的许祖京?这人的文章,我也是素来就爱的。”
莫日根就说:“正是许祖京。我和他倒熟的很。”
鄂砎压下心里的一阵冷笑,口中只说:“原来莫日根和这位许大人相熟。”
莫日根也知道鄂砎压根不信自己的话,不过也无所谓了,他也就是说说而已。因此,莫日根又说:“鄂砎兄有所不知。我和这位许大人却有着旧交,他家有个老亲一直在北京做营生,和我们家很是有点来往,这一来二去就认识了。”
即使是一个谎话也要做的用心,这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鄂砎喝了一口茶,莫日根继续说:“这许大人得了新职,我却一直为一事烦恼。我想着以我和他的交情,我若送一些东西去恭贺他一番却显得浅薄了。因此,我这几日思来想去,想来思去,终于得了一个主意。只是这主意却还要鄂砎兄成全不可?”
鄂砎忙说:“不知是何事物?若我有,你拿去就倒也便宜。”
莫日根也跟着道:“却不是事物。再说,我如何夺兄之所爱呢!我想这我那位许兄,就要去那遥远的贵州,他这人学问虽好,但是对人情事物却很是不通,因此我想着我就送一个得意人给他,好让他更加用心的为朝廷办差。”
莫日根停顿,鄂砎就接上来说:“这个主意甚妙!你可真是解人之所难,可以说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了。这事如今可是妥当了?”
莫日根接着鄂砎的话说:“却是我今日来的求鄂砎兄帮忙的事体了。想鄂砎兄府上,历任云贵总督多年,且令先祖一力在云贵二省推行仁政、布施善意,因此还望鄂砎兄为我找一个便宜的人来。好让我那许兄,熟门熟路到了威宁州。”
鄂砎听了以后,沉吟道:“兄弟既有此意,我自当相助。这等人物也有,只是兄弟还要知道,这人心最是易变。我是深怕此人日后坏了事情,就不好了。”
莫日根知道这是西林觉罗氏不愿在日后担干系的意思。当下说:“鄂砎兄只管为我介绍人来。你放心,我那许兄虽为书生,但是却坚韧的很,况这人我也只是送于他,他自然会负起那管辖之责。”
鄂砎就说:“兄弟话说到这个份上,如果我再退却是我的不是了。兄弟只管回去等我的消息,不出三日我定为兄弟找好了人,到时候兄弟当我府上领人便是。”
莫日根连忙感谢,最后又说道:“还有一件事情还望鄂砎兄海涵。想鄂砎兄也知道他们汉人,尤其是读书人却有一点臭脾气,我若直接送这么一个人过去,却是得罪了他,因此,我却想好了一个计谋,让这人和我那许兄在路上相遇,然后结伴去了威宁州,才是上上策。”
鄂砎真是没想到还有这一招,当下有点转不过弯来。不过这是人家的事情,他只需出人就行了,人家能告诉他这件事情,只怕也是尊重他的意思了,罢罢罢。
所以鄂砎就道:“兄弟说的不错,汉人确实有这等臭脾气。兄弟真是细心周到,许大人有你这样一位朋友,可是不可多得啊。”
莫日根又客气说道:“哪里哪里。鄂砎兄太过夸奖了。”
然后二人又打了一些闲话,莫日根才告辞而去,鄂砎亲送至门口。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各种猜测(捉虫)v 最新更新:20110906 19:32:43
回到屋里的鄂砎其实非常的沮丧,从他收到荣亲王福晋递出来的话以后,就很沮丧。不过他们家自荣亲王过世以后,其实就一直比较沮丧。好好的一个准皇后娘家,就这样成了亲王福晋也只能是亲王福晋的娘家,是谁心里都会有落差。看着莫日根来拜访,鄂砎更是沮丧,一位正得宠的皇子福晋的娘家和一位已逝皇子福晋的娘家这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即使这位已逝的皇子是一位亲王,这也无济于事。
如今他们也只能接受这位皇子递出来的橄榄枝,希望能够借着这位皇子再搏一搏了。鄂砎开始细细琢磨莫日根的最后一番话,这是什么意思呢?送个人去,还要偷偷摸摸?原先他以为这许祖京必然是十二阿哥的人了,如今看来这其中却还有蹊跷。难道他想得不对,这许祖京和十二阿哥并没有关系,所以十二阿哥送一个人去制衡或者监视?可是如此一来,怎么也不
吏治如此败坏竟然还不能立即整顿!”
胤禩心里说道:果然。
胤禛又接着说:“此时局面虽然如此,但是有些事情却不是不可为。我有心安排人去谋了云南威宁州知州这一职。你看如何?”
胤禩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胤禛这是真的在和他商量,只怕他的意思是要博尔济吉特氏出一个人了。而且这个人他也已经想好了。
胤禩就笑着说:“这事情本来爷做主也就好了。只是爷如今有这一问,我也不能不说自己心的意思了,要不然倒是对不住爷。”
胤禛目不转睛的看着她,胤禩还是笑着说:“如今爷住在宫里,虽然说领了吏部衙门的差事,但是毕竟奴才们少了些。员外郎家倒有不少奴才,但都是蒙古人的脾性。爷的母家倒是出过不少人物,只是不知道如今如何了?且我想着爷既然要荐一个人去,这个人必是个能干的,而且还要有忠心,不然只怕爷的事情没有办好,反而办坏了。”
胤禛听着胤禩有心推了从她家出人的主意,心里很有点不高兴了。
胤禩还笑着说:“我这里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还请爷琢磨琢磨。想那云南原先一直在鄂尔泰、鄂宁父子手中,他们家在云贵经营了那么多年,如今虽然不比以前了,只是那些人还是在的。这宫里荣亲王福晋一向和我交好,如果我去求她,只怕她也愿意帮我这个忙。自鄂弼去了以后,荣亲王福晋然虽有世子傍身,一来世子还小,而来世子还有一个上了玉蝶的做侧福晋的额娘,因此在宫中还是孤苦无依。”
说实话胤禛还真是没有想过要用荣亲王福晋这一层关系,因为在胤禛心中荣亲王这一脉随着荣亲王的逝世就必然的也应当的淡出众人的视线。但如今被胤禩一提,却勾起了用西林觉罗氏的想法。当然事情也不能这样定下来。
胤禛看着前面的人笑语俨俨,也笑着说:“福晋真当是好谋划,说不得以后福晋要成为我书房的上宾了。”
胤禩心里一声“呸”,面上去装出一副应景的略恼怒的样子:“我说正经事呢。”
虽说如此,但是胤禩也明白胤禛这是接受了自己的想法了。
胤禛又笑着说:“自然谈正经事情。这人选我先圈出来,然后你在行事。”
胤禩听到胤禛要自己圈人选已是呆了,这怎么圈?这个人不从旧部里找,去哪里找啊?他也没认识几个人啊。
因此,胤禩就建议道:“是不是请荣亲王福晋荐一个,更好些?”
胤禛笑着说:“不必。这荐上来的人,如果从地方来必然是老人了,这个位子就不太合适,或者说这人才干也有限的很。况且这一次我们怕是要借着初生牛犊之力了。如果从他们家找一个年轻的去,所以不如从我这里挑一个,不过,他们家的人脉还是要借一借,虽然吏部的宗卷挺整齐的,这十年内云南贵州发生的事情我也了解一些,但到底还是有人说更仔细一些。”
这人原来还是没有放弃一锅端的想法啊。不过找一个自己的人去,也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一些。又想着最后一句话,胤禩有点目瞪口呆了,原来这人这么使力看宗卷是为了这遭,小看他了。
胤禛接着又说:“不过,荣亲王福晋那里还需你去好好说说,”
胤禩就笑着说:“这个自然。”
然后胤禩又说:“只是,如今我们住在宫里到底不便,什么时候能够搬出去就好了。”
这事情,胤禛也没有办法,但是也不是不可以想办法的,比如人突然多了,住不小等等。
因此,胤禛睨着胤禩笑着说:“这还要靠你。什么时候这撷芳殿人多了,住不下了,我们就搬出去了。”
胤禩刚开始还听的不明不白,但是看着胤禛不怀好意的目光,他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呢。要说,这也是胤禩心头一件大事,这李氏和他塔喇氏都不见动静,难道他主动再去讨两个人来?
唉,烦恼啊。
胤禩这么一想,脸上就带了一点出来,胤禛见了,想起那补汤的事情,就忙忙的安慰她:“这事也不着急。我们都还小,这日子过的也不久。你且放宽心,该有的都会有的。”
胤禩听了这话知道这是误会了,不过却也是解释不得,因此,似笑非笑的看了胤禛一眼,回内室去了。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推荐v 最新更新:20110827 08:00:00
胤禛和胤禩说了这件事情以后,就撩开手了。不过是坐在胤禩的书房拿一本书打发时间。过了一会儿皇太后的赏赐到了,胤禛还很有兴致的和胤禩谈论起皮子来。这一来,胤禩就想起他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
所以,胤禩故作喜欢的说:“皇太后开恩,要赏一件紫貂呢,还特命我过年的时候穿。只是我想着这未免太过了点。”
胤禛放下手中的皮子:“这有什么,你尽管穿。皇太后赏你的,多高兴一事啊。”
胤禩放下心来:“还不是托了爷的福。今天皇太后特意领我们去看了那对仙鹤。”
胤禛只是笑而不语,过了一会儿才说:“你是不是也想有一对?”
胤禩想着这哪跟哪里啊,就说:“我哪里配有?而且只一对,才显得稀罕不是?人人都有,就没意思了。”
不过胤禛还是说:“等下次有了好的,我就给你留着。”
胤禩也只能答:“那就先谢谢爷了。”
过了一会儿,胤禛才问:“怎么没有紫貂皮?”
胤禩看着胤禛目光所到之处,心里有点想笑:“太后娘娘怕我辜负了皮子,说叫人做好了才拿来。”
胤禛就“哦”了一声,过了半响还是说:“穿的时候,仔细拾掇。”
这话一出,胤禩不得不拿目光扫视胤禛了,这是什么意思?真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这样来回扫视了两遍,胤禛才说:“并没有什么,只是皇太后有年纪了,有些地方顾不过来也是有的。”
胤禩明白的点点头。
又过了两天,胤禛圈定了人选,是三十二年的进士,许祖京,人还在翰林院供职。不过翰林院从来都是各路官员的后备力量,所以这一人选倒也正常的很。
胤禛圈了人选以后,先找了刘纶。
刘纶在胤禛还没有开口之前说话了:“十二阿哥,来此可是了为了威宁州的事?”
胤禛笑着说:“正是。刘大人好彩头。”
刘纶也微微一笑说:“自威宁州一事爆发后,我见十二阿哥整日长眉深锁。只今日里,十二阿哥却是眉头舒展。我想着这威宁州一事只怕要了结了。”
刘纶在和胤禛共事半年以来,对胤禛的能力和品性已经到了一个非常认可的地步。从他的内心出发,十二阿哥才智卓绝,能力出众,更重要的是这位年轻的阿哥透露出来的品质是刚正不阿、坚毅不拔的。和他共事常常能够感受到他的那种让人安定的强大气场,似乎只要跟着他,只要办他要办的事,身后自然有他支持着你挺着你。有时候刘纶就会想起自己的老师张廷玉谈论起先帝时候的情景,然后刘纶就会忍不住想约莫这位十二阿哥肖似其祖吧。
这边刘纶一心二用,那边胤禛已经开始说话了:“瞒不过刘大人啊,我这几日是苦闷的很。刘大人也知道自我到吏部办差以来,现有史鲁璠案,现有这刘标案,若说这中间吏部的各位大人们没有推行那考核政策,我心里也不会那么难受了。可是我们这政策刚刚如火如荼的推行了一遍,各省发上来的折子还热着呢,这边刘标案已发了。”
胤禛有技巧的停顿,刘纶果然接话了:“我和另几位大人也是忧心忡忡啊。史鲁璠一案已经使我们整个官场蒙羞,如今这刘标一案更是让我等无颜再见皇上。”
胤禛安慰:“刘大人不必如此,皇上虽然震怒,但是也不会加罪我等。只是皇上怕也不乐见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按说出了这样的事情,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将那些个人一锅端了,但现在对缅之战仍在进行,这贵州就不能像安徽那样大幅换调,不过我们从这里拨几个清流过去,只怕也还是使得。”
刘纶立即道:“十二阿哥所言甚是。此前我等几个想着用考核制度或者加重这连坐制度也是可行的,可是上一次永贵大人和我联名上奏才推了这政策出来,现在看来效果甚微啊。如今,只怕也只能是让那些清流去冲一冲这浊流了。”
胤禛立即接道:“原来刘大人和我想的一样。这威宁州的知州肯定是要新任了。不知道刘大人是否有了人选?”
刘纶看着胤禛说:“这一事,我和程大人几个也商量了一番,这人选却还不能一时定下来。”
胤禛笑着说:“不若我给刘大人推荐一人?刘大人看着是否合适?”
刘纶心里暗暗失望,看来这十二阿哥也是,这就安插起人来了,又回想过来,那个皇子阿哥不是这样呢!不过是他自己为官更加小心一点而已。如今皇帝虽然快到了天命之年,但是身体却安康的很,就从这次的木兰行围中也能够看出来,皇上是宝刀未老啊。而他自己却年纪一大把了,所以他还是一心一意做皇帝的臣子吧。不过,皇帝如今对十二阿哥也是满意的很,外面已经开始传着这十二阿哥已有当年荣亲王的架势了。
刘纶虽然心里一套一套的,口中还是客气的说:“十二阿哥请讲。”
胤禛自然知道刘纶的这小小心思,也并不在意,笑着说:“我要推荐的人,却是三十二年中了第五名的许祖京。刘大人可知道他?他如今正在翰林院供职,我想着他这时间在翰林院也历练的够了,不若放他出去,去大展拳脚一番?”
刘纶勉强压下自己心中的惊讶,说道:“许祖京的资历是不是浅了一点?”
胤禛笑了一下,才说:“刘大人,你看如今这贵州吏治如何?只怕是一片盘根错节了。这许祖京虽然资历浅,但是我是知道他的,这人很有“富贵不能滛,威武不能屈”的架势。你看他这两年来身边发生的事情,交的是旧时友,行的是旧时令。看他做的文章,那真是铮铮风骨,锐利之气可以说是扑面而来。况且他年轻,不瞒刘大人,我真是要借他这一点。俗话说的好,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只怕许祖京到了威宁州或者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刘纶沉默了。
要说许祖京其人,刘纶只有比十二阿哥更熟悉。为什么?因为许祖京的这个第五名还是刘纶亲自点的。倒不是刘纶和许祖京有很什么裙带关系,而是刘纶实在是爱许祖京的文章。这许祖京本来是要名落孙山的,只是那年任主考官的刘纶在翻捡那些落第举子的试卷的时候,恰好就看到了许祖京的卷子。这一看立即惊为天人,然后力排众议擢升了他的名次。按照刘纶的意思这许祖京就是三甲之列了,然他的文风和立意毕竟是孤僻了一些,因此只能让他屈居第五名。
话说这文如其人,许祖京真正是应了这句话。他虽然在翰林院,但是刘纶其实是关注的,只希望他能磨磨他的棱角,以后未尝不是国家栋梁。而如今十二阿哥这么早就开始用许祖京,只怕这许祖京要碰的头破血流。而且十二阿哥言语里还正有这个意思,刘纶已经可以想到许祖京将要面对的苦难了,因此不免对许祖京起了怜惜之情。
胤禛其实很明白刘纶的心思,也明白刘纶对许祖京的爱才之情。
因此,胤禛就说:“我明白刘大人的一片爱才之心。但玉不琢不成器,是诤臣就让他做个诤臣吧。朝廷现在真是需要这样的人才啊。而且,依着许祖京的性格脾气,只怕这一回也很对他的口味。”
刘纶被大帽子一压,小心思还被人看透了,当即就有点不好意思了,所以他说:“我原先还担心此人的资历,但是被十二阿哥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此人正合适。”
胤禛微微一笑:“刘大人高见。只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和刘大人细说。”
刘纶:“十二阿哥请说。”
胤禛就说:“这许祖京一去,这威宁州附近必然振动,只怕整个贵州也会带振,到时候说不得这题参的折子就雪片似的来了。只希望刘大人看在爱惜人才的份上,到时候保他一保。一来这样的人才我们不能被这样污了,二来也好让许祖京知道朝廷还是看重他的,他也会更用心办事。这样说不得我们所想的事情就成了。”
这话一说,一方面让刘纶震动加感动不已,另一方面却令刘纶感到羞愧。原来这十二阿哥并不是扔一个人去打头阵,而是还想着这人的以后了。
刘纶一报拳,说道:“老臣羞愧。十二阿哥所见所虑,老臣实在不及。”
胤禛虚扶了一把,笑着说:“刘大人何必自谦。刘大人是皇上的肱骨之臣,行走军机,见识又岂能在我之下?我无非是多说一句罢了。”
刘纶这才笑着说:“万不敢当,万不敢当。”
谦虚了两句以后,才又正色道:“既然十二阿哥之意和我相同,那么我明天就奏报皇上,也好好早日将此事定下,免得皇上忧心。”
胤禛立即说:“合该如此。只是这一来又辛苦刘大人了。”
刘纶又谦虚了一番,二人这才推手告别。
刘纶办事果然利落干净,到了第三天明旨已下,许祖京正式成为威宁州的知州,十五日内离京赴任。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许祖京的疑惑v 最新更新:20110830 08:00:00
且说许祖京这一日接了圣旨,呆呆的跪了恩,打了赏,其实还是回不过神来。这是怎么呢?这么大一个馅饼就砸中了自己?
这许祖京在翰林院已经两年有余了,虽则不是路路门清,但是也明白自己无非就是在这里熬资历了。运气好的话,过了十年八年的能得一个外放的学政的差事,运气不好的话,就在这翰林院熬到头了。可如今才两年,怎么就给了一个有实权的知州的职?
要说许祖京不知道这刘标案,那他真是一个白痴了。只是他知道了以后虽然也表示了愤恨和感叹,但是却也没有深入了解过,因为这个案子理他实在是太遥远了。这样的案子一出,刘标必定是没命了,但朝廷也必会另选一个能员干将去。许祖京自然认为自己学问尚可,没办法,在翰林院呆久了,自然就知道学问好的人还真是多,不得志的人也真是多,但是许祖京也从来没有将自己和能员干将挂上勾。怎么这次倒委派了他去?
许祖京一脑门子疑惑的捧着圣旨,魂不守色的接受了翰林院众人或真心或假意的恭贺。回到了家里以后,恭贺的人已经络绎不绝,许祖京一时之间疲于应付。只到了晚间,再无客人上门才有时间将自己脑中的疑问一一摆出来细细思索。
虽然许祖京基本上只与圣贤书相伴,但也不妨碍他知道这包括铜矿在内的矿业是朝廷的经济命脉,况现在西北、西南又征战连年的,更加显得矿区的重要性,所以这威宁州知州一职虽小,确重。许祖京忙忙的找出贵州地理志来,查看威宁州所在,以及这一带的风土人情。
正当开卷有益之际,仆人却来告:“程老爷和何老爷相携来访了。”
许祖京听了以后,才回想起来日间这两人却没有来过,因此连忙起身相迎。这一迎,直接迎到了书房,三人坐定了,才开口说话。
这程老爷,姓程名逸齐,却是和许祖京同届的举子,两个人相逢之间只觉得意气相投,这几年下来已是亲如同胞手足了。不过这位程老爷科举上却没有许祖京幸运,当年是落地了,因着家有产业因此命他在京中继续求学恩考,近年连家人也一并送到了京城来了。
那何老爷,姓何名明丛,却是许祖京的老亲,许祖京当年科考投奔的正是他家。这位何老爷自己在学业上能力有限,一连三次都没有求得一二功名,加上年纪已大,因此就歇了这份心,但是对许祖京却是额外看重,许祖京到京以后衣食住行打点的无一不妥贴,加上他为人稳重诚挚,许祖京一向视他为兄为长。
近年来这三家人也一贯的有来有往,就是内眷之间也彼此亲近的很。
程逸齐性格一向爽快,只听他说道:“许兄这一次终于可以一展抱负,弟在这里恭贺了。”
许祖京笑着应承了,才说:“二位向来是我亲近之人。我也不瞒二位了,这职位得来实在意外。二位也知道,我与阿谀奉承一道实在是不堪为之,这翰林院中却是藏龙卧虎,比我学问好的有,比我会钻营的有,比我有资历的更不知有多少,所以我如今心中实在恐慌的很。还望二位帮我分析分析。”
何明丛是土生土长的京里人,况且还做着京里的买卖,因此委实属于消息灵通人士,听着许祖京这样一说,就立即道:“听说贤弟这一次能到得到此职,是刘尚书一力荐的。贤弟何不去探探刘尚书的意思?”
许祖京笑道:“这一点,我也想到了。我准备明日就去拜见刘大人。”
程逸齐也笑道:“许兄,刘尚书真真是贤兄的贵人啊。”
许祖京听了以后,又笑着说:“程兄莫要取笑于我。如今还要请程兄为我谋划一二。”
程逸齐听了以后止了笑,才正色说道:“许兄,你我相交年数虽然有限,但是相逢恨晚说的确正是你我二人。如今,既然许兄为难,愚弟也就有一说一,有二道二了。这刘标一案,想来许兄却比我清楚,我只想着,这一刘标贪赃枉法,固然该死,但此案为何此时才发?这一点兄长不可不知啊。然这二却更加重要,贤兄是刘尚书一力推荐,刘尚书自然是看中的兄长的铮铮傲骨,只怕是要将兄长去当那刚正严明的先锋了,还威宁州一方清明吏治了。”
许祖京听了以后,一鞠到地,程逸齐连忙起身回礼。
许祖京拉着程逸齐的手,说道:“程兄多亏你良言。我虽然也想过这些,但到底是没有深想,如今听得程兄这一番剖析,我心中才明白过来。”
程逸齐谦虚道:“贤兄是当局者迷了。我不过是口舌轻狂,替贤兄道出心中所想罢了。”
旁边的何明丛听了,却哈哈笑道:“二位贤弟,怎得又讲起掉书袋的虚话来?我老儿的耳朵可受不了啦。”
程许二人听了,也是哈哈大笑。
何明丛却又道:“如今贤弟也要安排一番,到了贵州也好行事。”
程逸齐听了以后,也对许祖京说道:“正是如此。不知道许兄如何打算?”
许祖京听了这话,胸腔之间根根傲骨似要破皮而出,因着铿锵说道:“我即得了尚书大人的赏识,能够为着朝廷和圣上尽一份力,自然不当堕了圣贤的名声,就是倾尽全力也要维护当威宁州的一片清宁。”
程逸齐听了以后,也抚掌而笑:“好,贤弟不亏是圣人子弟。只是如此一来,兄长却立于危地了,愚弟自然知道兄长无惧于此,只是若能得刘大人回护,与兄长却是一件幸事。”
还不等许祖京说话,何明丛已然说道:“程贤弟这一番说词极其在理。贤弟你明日拜访尚书大人之时,不妨言明自己的志向,然后也请尚书大人多多回护。”
许祖京已经露出不耐之色,何明丛又道:“我知贤弟是威武不屈、富贵不滛的人,但贤弟想,你若在威宁州不太平,岂不是削了尚书大人的面子?因此我想着,贤弟日后不妨和尚书大人多多通气才是。尚书大人是圣上的重臣不假,却也是贤弟的上峰。”
许祖京偏要开口说话,却又被那程逸齐截去:“明丛兄所言,才是长久稳重之际啊。如果有人能帮着许兄理理贵州的情形就好了。且不说一应风土人情,主要还是贵州这官场的情形。许兄这一去,上有道台、巡抚,下有知县,况还有那按察使、布政使,另有总督衙门等各个级别的人,此中关系正是许兄需要知晓的。然我等对这却丝毫使不上力,无法助许兄一臂之力啊。因此,许兄何不请尚书大人为许兄指点一二?”
许祖京这才得了说话的机会:“二位为我担心之情,我心中感激。然我去了威宁州,自然按着各规章律例办事,这些人情世故,不知也罢。”
程逸齐听了忙忙的劝道:“许兄此言差矣。虽说都是为了还威宁州一片清明吏治,但是方法岂止是一个?许兄为何不想着即保全了自己又做个好吏的方法,却要一意蛮干呢?”
何明丛也劝道:“贤弟,你听我二人一言,万不可犯那耿直过头的毛病去,到时候损人不利己,却是为了哪般?”
过了半响,许祖京终于低声说道:“二位,且容我想想吧。”
程何二人也素知许祖京的脾性,因此也不再劝。
三人又说了一些闲话,才告辞而去。
第二日下午,许祖京就递了名帖拜会刘纶。刘纶也知道许祖京必有一访,因此也痛痛快快的见了他。
端起茶杯,做了一下样子以后,许祖京开始了对刘纶的一番剖白,铿铿锵锵一番下来。
刘纶才温和的对他说:“你去了以后用心办差,不要辜负了皇上的一番用意,其他的切莫多想,也莫多论。只需记着如今有心整顿各方吏治,你去了以后,安心做事。将来是否会有一番事业,端看你自己如何了。”
许祖京得了刘纶这一番话,心中安定了不少,当下又一番表白,说:“下官先时得了大人的青眼,才进了翰林,现又得了好差事,因此对大人实在感激不尽,实不敢忘大人的提拨之恩。
刘纶却笑道:“只怕要感激的不是我了。”
许祖京这一下面露惊异了。
刘纶又道:“你用心办差就是,不用再提那些谢啊恩的。我们盼着你在贵州做出一番事业来。”
刘纶又嘱咐了许祖京几句,其他的却不肯多说一句了。
许祖京一路上惊疑不定,想着到底是谁举荐了他,一路想来却没有什么头绪。
又过了一些时候,许祖京举家离京在即,却突然有人求见,一照面却是一个陌生人。
这人却也不以为意,只把手中的东西奉上,并说到:“我家主子近日得了三部好书,又得知知州大人离京在即,特命我将书献给大人,也好解解大人的旅途孤寂。”
许祖京正要问家主人是谁。
这人又道:“知州大人不必知晓我家主子姓名,日后也不必打听。我家主子一向爱慕大人的文章,佩服大人的风骨,如今得知大人要远赴威宁州,因此只是尽一点心罢了。我家主子祝大人路途平顺,到了威宁州,能维得一方清明,让百姓安居乐业。”
说罢打了一个千,就要出门,许祖京连命管家相送,自己却打开了桌上的包袱皮,只见一本《贵州地理通志》,一本《铜矿集注》,一本《贵州人物通史》。这第一本也就罢了,另外两本却明显看出是新书,纸张墨迹都是簇新簇新的,上面的字体可以看出明显是一人所书。许祖京拿了《铜矿集注》一书,才翻了第一页,发现这书竟是手抄本,且这笔迹已经与书面上的不同,再细看来,这一篇篇却尽写了铜矿的开采、冶炼、维护等等事务,许祖京心中大喜,此书可以说雪中送炭之物了,一面却更加惊奇这书的主人却是谁?有心费这一番功夫却不留名。又拿起《贵州人物通史》,也是手抄本,只是字迹又和前面的不同,许祖京翻了两页已是心中大惊,原来这书写的是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发生在贵州的名人志士的事情以及发生的一些事故,这真正是解了许祖京的燃眉之急了。
许祖京忙忙的把书搁下,等候老管家的回话。
半响,老管家回来了,却丧着一张脸,回道:“老爷,我们跟人,却被人家抓了正着。”
许祖京忙问:“可有得罪?”
那老管家说道:“并没有。这人和气的很,只是劝说我们不必再跟,老爷也不必再探。又说老爷能拿出写文章的风骨来尽力办差,就是对他家主子的回报了。其余却一句话也没有,就走了。小的们不敢再跟,就回来了。”
许祖京摆摆手,只说知道了。手抚着三本书,想着今日这来的怪异,又想起刘纶的那句话,心里也慢慢明白只怕这位主子才是举荐他的人了,只是这人能在刘纶那里说得上话,又送了这样的三本书人,只怕这人的身份必定是高的很。十二阿哥近来一直在吏部办差,吏部的两位尚书以及几位侍郎对十二阿哥都有赞誉,这些事情许祖京自然也是知道的。因此,这个人选呼之欲出,许祖京却不敢再往深想,只告诉自己日后用心办差就是了。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合力为之v 最新更新:20110903 08:00:00
这送书的自然是胤禛了。
胤禛送这三本书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首先这《铜矿集注》一书是胤禛领着凌富、双庆几个一篇篇找来录入的。而另一本《贵州人物通史》却是胤禛合了乌拉那拉家之力才作出来的。不过这一来,倒是更多的掌握了乌拉那拉家的实力,并没有像以前表现出来的那样可怕,这一点让胤禛放心了不少。
胤禛在忙碌的时候,胤禩自然也没有闲着。
胤禩自那天和胤禛谈话以后,一直对胤禛会荐谁做了种种构想。胤禩倒不担心胤禛会荐人失败,以这半年多来胤禛在吏部当差的资历以及皇帝对胤禛的态度,这个事情应该是会成功的,只要这个人选不要特别的出格。胤禩过滤了种种,认为这人很可能从凌富或者成武家中出。这样一来这二人也就有了安家立世的资本,对十二阿哥只怕也更加尽心。然后几天胤禩又看到胤禛带着凌富他们几个整天在书房忙碌,越发的确定了心中的想法。
因此到了明旨下发的这天,胤禩才知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编修,得了这个大肥差。胤禩几乎握断了手指甲,这么好的一个事情就被他这样用掉了。要说这人是自己人也就算了,可是并不是。这真是人物、钱财两不着力!你说以后这人就是你的人了?这一未来实在太过渺茫。为什么不直接放一个自己的人去?这样马上就可以生财生力了!胤禩气血上涌,又生生的压住了。
第二天,胤禩已经克服了心里障碍,去找西林觉罗氏。
胤禩是这么说的:“五嫂,今儿十二阿哥托我来向五嫂讨个情。”说着正式的行了一个礼。
有时候求人就不妨放低了姿态,讲明白了话。
西林觉罗氏连说:“不敢,不敢。”又来拉胤禩的手。
胤禩行了礼,两个人又坐下了才又说:“五嫂受着吧。”
然后,胤禩进入了正题:“不满五嫂,昨日十二阿哥说那原在翰林院的许祖京授了威宁州知州,这人文章是好的,学问也是好的,只是他对贵州一带却陌生的紧,想找一个人给他带带路。我一听就想到了五嫂,五嫂家里的长辈历来在云贵两省任职,因此我就大着胆子说了,不如请五嫂荐了一个人来。十二阿哥听了以后,也觉得此事可行。所以我今天就厚着脸皮来了。”
西林觉罗氏被胤禩这么一说,哪里还有不懂的,只是她还需要想想。她的荣华富贵是已经到了头了,虽然有一个孩子,却不是她亲生的,那侧福晋还在旁边虎视眈眈的窥着,指望着能够更进一步。前几年她家里形式还大好,皇太后对她虽然有几分爱,但是更多的却是承着她家里的面子,如今她阿玛过世、叔叔又遭贬斥,家里虽然依旧富贵,但是却真的不必之前了。现在十二阿哥这样明显的示好,对西林觉罗氏来说,对她来说,其实都不妨为一件幸事。因为现在的十二阿哥还是唯一一个领了实差的皇子,虽然有前面那拉氏的阴影在,可是这件事情毕竟还是可以回转的,只要皇帝加恩就是了,而且现在皇帝和皇太后都对他恩宠有加,可以说这件事情不未尝不悔发生。然而,这一注投下去却要谨慎,这是双方的试探石,关系到日后双方的合作。
西林觉罗氏思路千转,最终还是谨慎的说道:“本来弟妹开口了,我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胤禩一听也明白了,西林觉罗氏准备来个迂回了。
果然,西林觉罗氏又说:“只是我这里的情况弟妹也清楚,现在在这里轻易不和家里接触了,也不知道家里如何了?若是弟妹不是那么着急,我倒愿意做个牵线的,帮着问问家里有没有这样的人?”
胤禩佯装高兴:“有五嫂这句话就够了。五嫂不知,我在十二阿哥面前领了这个差事以后,战战兢兢到现在。现在终于放下心来了。”
西林觉罗氏配合着一笑,又说:“只是我们家现在也不如以前了,如果找不到这么一个人,也请十二阿哥不要怪罪才是。”
胤禩立即笑着说:“五嫂这是哪里的话。这件事情成与不成,十二阿哥和我都只有感谢的份儿。”
西林觉罗氏这次才是会心的一笑,无论如何,关系不要变的更坏就可以了。
西林觉罗氏又说:“既然这样,还要请十二弟妹帮我一个忙。让人带着我的口信去找我的堂兄鄂砎就行了。”
胤禩忙又道谢。
这和西林觉罗氏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胤禩回来的路上,开始计划下面的事情。既然是要托人去找鄂砎,那么这个人就很关键,十二阿哥会叫谁去呢?他自己是肯定不行,目标太大。乌拉那拉可以被不排除在外,这几天正在编的书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了他家之力,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会再经他家了。这样的两件事情如果都叫一家办了,风险就太大了。如果乌拉那拉家不能办这件事情,那么就只有博尔济吉特氏能办了,因为十二阿哥身边的其他家实在是还式微的很。如果这事情落到了他家,胤禩开始想着他应该怎么做。
胤禩虽然料错了人选,但是对于十二阿哥接下来的想法却是料中了。胤禛果然准备让他家的人出面,当然这事情不用胤禩经手了。胤禛现在在吏部办差,待衙门的事情一完,他就带着凌富和苏德业去了员外郎家。见了莫日根以后,先是闲话一番,然后才说了正事。莫日根自然不会推脱,马上应承了下来。
第二天莫日根就是敲不声响的去了西林觉罗氏的府上,拜见鄂砎。
鄂砎初时听到博尔济吉特氏家的人来访,还愣了一下,但是马上领会过来,只怕这就是荣亲王福晋递话出来说的人了。因此,慎重的将人引到了书房用茶。
莫日根进入书房,就知道鄂砎已经同意了此事,准备帮忙了。
因为他们两家平常并没有什么交情,因此两人见面的初期都是非常客套而虚伪的。
莫日根先说:“日常只听得将军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鄂砎就比较难说了,因为莫日根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所以鄂砎就说:“客气客气。鄙家怎比得上草原上的雄鹰。”
二人客气了一盏茶以后,彼此改变了称呼。
莫日根总算先谈到了正题:“鄂砎兄,可知威宁州的知州不日就要离京上任了?”
鄂砎立即说:“我听闻是那翰林院的许祖京?这人的文章,我也是素来就爱的。”
莫日根就说:“正是许祖京。我和他倒熟的很。”
鄂砎压下心里的一阵冷笑,口中只说:“原来莫日根和这位许大人相熟。”
莫日根也知道鄂砎压根不信自己的话,不过也无所谓了,他也就是说说而已。因此,莫日根又说:“鄂砎兄有所不知。我和这位许大人却有着旧交,他家有个老亲一直在北京做营生,和我们家很是有点来往,这一来二去就认识了。”
即使是一个谎话也要做的用心,这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鄂砎喝了一口茶,莫日根继续说:“这许大人得了新职,我却一直为一事烦恼。我想着以我和他的交情,我若送一些东西去恭贺他一番却显得浅薄了。因此,我这几日思来想去,想来思去,终于得了一个主意。只是这主意却还要鄂砎兄成全不可?”
鄂砎忙说:“不知是何事物?若我有,你拿去就倒也便宜。”
莫日根也跟着道:“却不是事物。再说,我如何夺兄之所爱呢!我想这我那位许兄,就要去那遥远的贵州,他这人学问虽好,但是对人情事物却很是不通,因此我想着我就送一个得意人给他,好让他更加用心的为朝廷办差。”
莫日根停顿,鄂砎就接上来说:“这个主意甚妙!你可真是解人之所难,可以说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了。这事如今可是妥当了?”
莫日根接着鄂砎的话说:“却是我今日来的求鄂砎兄帮忙的事体了。想鄂砎兄府上,历任云贵总督多年,且令先祖一力在云贵二省推行仁政、布施善意,因此还望鄂砎兄为我找一个便宜的人来。好让我那许兄,熟门熟路到了威宁州。”
鄂砎听了以后,沉吟道:“兄弟既有此意,我自当相助。这等人物也有,只是兄弟还要知道,这人心最是易变。我是深怕此人日后坏了事情,就不好了。”
莫日根知道这是西林觉罗氏不愿在日后担干系的意思。当下说:“鄂砎兄只管为我介绍人来。你放心,我那许兄虽为书生,但是却坚韧的很,况这人我也只是送于他,他自然会负起那管辖之责。”
鄂砎就说:“兄弟话说到这个份上,如果我再退却是我的不是了。兄弟只管回去等我的消息,不出三日我定为兄弟找好了人,到时候兄弟当我府上领人便是。”
莫日根连忙感谢,最后又说道:“还有一件事情还望鄂砎兄海涵。想鄂砎兄也知道他们汉人,尤其是读书人却有一点臭脾气,我若直接送这么一个人过去,却是得罪了他,因此,我却想好了一个计谋,让这人和我那许兄在路上相遇,然后结伴去了威宁州,才是上上策。”
鄂砎真是没想到还有这一招,当下有点转不过弯来。不过这是人家的事情,他只需出人就行了,人家能告诉他这件事情,只怕也是尊重他的意思了,罢罢罢。
所以鄂砎就道:“兄弟说的不错,汉人确实有这等臭脾气。兄弟真是细心周到,许大人有你这样一位朋友,可是不可多得啊。”
莫日根又客气说道:“哪里哪里。鄂砎兄太过夸奖了。”
然后二人又打了一些闲话,莫日根才告辞而去,鄂砎亲送至门口。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各种猜测(捉虫)v 最新更新:20110906 19:32:43
回到屋里的鄂砎其实非常的沮丧,从他收到荣亲王福晋递出来的话以后,就很沮丧。不过他们家自荣亲王过世以后,其实就一直比较沮丧。好好的一个准皇后娘家,就这样成了亲王福晋也只能是亲王福晋的娘家,是谁心里都会有落差。看着莫日根来拜访,鄂砎更是沮丧,一位正得宠的皇子福晋的娘家和一位已逝皇子福晋的娘家这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即使这位已逝的皇子是一位亲王,这也无济于事。
如今他们也只能接受这位皇子递出来的橄榄枝,希望能够借着这位皇子再搏一搏了。鄂砎开始细细琢磨莫日根的最后一番话,这是什么意思呢?送个人去,还要偷偷摸摸?原先他以为这许祖京必然是十二阿哥的人了,如今看来这其中却还有蹊跷。难道他想得不对,这许祖京和十二阿哥并没有关系,所以十二阿哥送一个人去制衡或者监视?可是如此一来,怎么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