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转奇 作者:肉色屋
要他家的人啊?或者许祖京是十二阿哥的人,但是莫日根来他家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妹子?荣亲王福晋虽然说那博尔济吉特氏聪慧异常、行事有度,但也说了十二阿哥夫妇如今好的蜜里调油的很,而且鄂硕自己在平日里听到的那些消息,也能够证实这一点。那么这莫日根一番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给他放的烟雾弹?
鄂砎觉得自己原先清晰的思路开始混乱,但心里对这一笔投资却跟笃定了几分。至于这一人选,鄂砎早已想好了,选得正是他叔父鄂宁的旧幕僚,田仲启。这人年纪不大,三十有余,也曾想着科举出仕,无奈一直只有秀才资格,被他的老师引荐给鄂宁,本来的打算是一边谋个差事一边继续进学,鄂宁也支持的很,只是却一直没有考得举人名次,因此到了年纪以后倒安安心心做起了幕僚了。后他先娶的妻子去世,由鄂宁做主续娶了主家的奴婢,虽然说这人脱了籍,但是娘家的一家子却都是西林觉罗氏家的奴才。且这家奴才又是在庄上的,所以对主家的事情基本可是说无知的很。只这一位田仲启因为做了多年幕僚的关系,还了解一点,但主要还是鄂宁在云贵任上的事情,因此这人可以说合适的很,他即了解贵州的官场,但对西林觉罗氏却所知不多。这人如今还在京外的庄子上,把他叫过来也就是了。
这边说鄂砎思路混乱,其实莫日根又何尝不乱呢。莫日根在十二阿哥找他谈这件事情的时候,虽然一力应承了下来,但是他对十二阿哥的想法还真是摸不着头脑。莫日根因为自己妹妹乌力罕的关系自然知道这许祖京不是十二阿哥的人了,所以对这个安排真是很不理解。不过虽然如此,因为十二阿哥对他安排事情的时候,说到非常的细致周到,因此,虽然他和鄂砎的那番谈话其实只是鹦鹉学舌,倒是一点都没有弄拧十二阿哥的意思。回去以后,莫日根就等着成武来,不过是为了告诉成武一句话,说事情办好了而已。
成武倒是来了,还带着十二阿哥福晋赏的点心,另有福晋带的一句话“辛苦二哥哥了。做事处人都不可有怠慢之心”。莫日根在成武走了以后,把这句话琢磨来琢磨去的想了许久,这乌力罕是什么意思?特意来讲这一句话,只怕是为了现在正在办的这件事情了。只是这是叫他不要怠慢了这件事情,好好服侍十二阿哥还是还有其他的意思?莫日根这时候也恨起紫禁城来,这出入如此不方便,要耽误多少事情啊?可是即使恨的将脚跺烂,将头撞破,始终也还是没有办法,只得又从头琢磨这件事情。这十二阿哥送这么一个人到许祖京身边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真只为了帮许祖京一个忙?莫日根想着如果真是这样,这也太不正常了。真还有人没有私心的干这样的事情?不能吧!即使有这样的人,也应该不会是十二阿哥吧!还有这乌力罕送出这么一句话来,到底说的是谁?这人应该不会是十二阿哥!如今他们家的前程都握在十二阿哥手里,谁敢怠慢了他?难道说的是鄂砎?很有可能!如今他们家式微,乌拉那拉虽然比他们家好一点,但是也是不行,只有鄂砎的西林觉罗氏虽然不像以前那样辉煌了,可是毕竟还是人员广泛啊。十二阿哥这是打算借他们的势了,所以乌力罕叫我好好打点。莫日根想想觉得应该是鄂砎,所以决定日后更要好好和鄂砎交好。
莫日根正想的出神,就听得有人叫道:“莫日根,莫日根!”
一抬头就看到善保笑盈盈的站在了他的面前,还真是吓了一跳。
善保看了莫日根的表情,笑意更多:“兄长,这是想什么呢?都出神了。”
莫日根连忙笑着说:“你什么时候来的,也不打招呼,猛一伶仃的,把我唬了一跳。”
善保却说:“你家的管家说你在院子里呢,叫我自己来。我唤了你好几声了。”
莫日根连忙告罪,又说:“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善保又说:“兄长不知道,我刚刚袭了我们家的爵位了。过几日要摆酒,所以特意过来请兄长一聚。”
莫日根连忙说:“恭喜兄弟了。”
善保却眼睛微红:“兄长休要取笑。如果不是兄长和我岳父的帮忙,这爵位哪里还轮得到我呢?”
莫日根听了想到善保他们家的情况,也只有劝慰道:“兄弟快不要做如此形状。现在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好日子还在后面等着兄弟呢。”一面又岔开话题:“和琳可得了消息了?”
善保也知莫日根好意,就说:“已经差人去军营了说了,叫他过几日出来一趟。我也请了拉克申大哥,到时候请兄长一家到寒舍一聚。”
莫日根连连答应,说道:“自然自然。”
二人又闲话数句,莫日根想到善保素来机敏善谋,因此想着把乌力罕的话拿出来让善保来分析一下。
莫日根因此说道:“兄弟,你来的正好。我今日听了一场评书,只是那老儿却留了最后一个念想,要明日才说,扰得我心肝骨头儿都痒痒,兄弟你帮我分析分析。”
善保向来是个妙人,就说:“得兄长看重,我自尽力罢了。只不过,说不得也和兄长一样给扰的心肝儿痒了。”
莫日根听了,和善保相似大笑了一阵以后,才将今日的事情编做一个故事讲给善保听了:“说是有一户人家要办大事,这家主让一奴才去另一家请个手艺好的厨师来,这奴才立即去办了。这另一家倒是一口答应了,这奴才就回了家主说事情办好了,人不日就到了。只是这奴才在家主太太身边当差的婆娘传了一句话来说,叫这奴才办事要谨慎,对人恭谨不要有所怠慢。因知道这必是替家主太太传话的,这奴才就想了,觉得自己对主人恭恭敬敬的很。难道这是说对另一家主人也要恭恭敬敬?这奴才就睡不着了,几日都在想。偏我就上了这说书的套了,这日也一直在想这是为何?兄弟,你且帮我捋捋。”
善保听了,思考了一会儿,才说:“兄长果然入套了,不然这样的道理怎么会想不明白呢?这求的是主家的情,可这做事的还是那个厨子,这家主太太的意思,自然是说不要怠慢了那个厨子,让人好好招呼着,好让他用心做事。”
莫日根听了善保的话,沉思了一会儿,哈哈大笑:“兄弟说的果然有理。这老儿,我果然就进了他的套了。幸好有兄弟这么一说!”
善保听了也微微一笑,并不说话。
莫日根又拍了善保的肩膀说:“托兄弟的福,我今日有个好觉睡了。”
善保听了也不觉莞尔。
莫日根听了善保的话,觉得这正应该是乌力罕的意思,她是要把西林觉罗氏荐来的这个人捏在手里呢。不错,只有这样他们家才能安心做事,就是十二阿哥那里也能安心。
而那善保听了这么一个故事以后,回到家里才细细思索,想着这家主太太必是莫日根那个做了皇子福晋的妹妹,这奴才只怕是莫日根自己了。只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善保却是不得而知。善保自然也知道十二阿哥的崛起,所以才紧着莫日根,和这一家的感情也是日益加深,但有些事情却也还是不好问也不少说的,而且深究下去只怕对自己也没有益处,因此善保立即决定把这件事情只当做莫日根口中的一个故事,但这博尔济吉特氏的心机和智谋却被他记在了心里。
这里话说回来,胤禩的意思正是让莫日根掌握了这个人。因为胤禛荐了许祖京以后,胤禩就慢慢想明白了胤禛这次举动的意思,只怕这个人真是要为朝廷荐一个清官了。但这却不符合胤禩的目的,所以胤禩才带了话出来让莫日根尽力握住这人,只有这样他们在贵州才好做事,即便是十二阿哥不让做的事情,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个人去做。
而我们四爷的高尚的纯洁的意思却被人妖魔化了,四爷这一次的行为虽然是一方面是向西林觉罗氏示好,但是另一方面真的只是给许祖京送一个帮手去。幸好他的福晋明白他,料中了他的高尚,但却安排了后手。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云南事发v 最新更新:20110909 08:00:00
两日后鄂砎请莫日根过府一叙,将田仲启正式介绍给了莫日根,莫日根愉快接收,对田仲启体贴又周到,连田仲启收拾家什打点行装都派了稳重的家下人过去帮忙,只把田仲启弄的受宠若惊不已。
自然莫日根又在非常合适的时机,和田仲启一起计划了让他如何和许祖京相识并相知的过程,可以说是步步精心。最后的最后莫日根将两千两的银票放到了田仲启的手里,感情真挚的对田仲启说:“田先生,我那许兄就请您代为照顾了。”说完了一鞠到底。
田仲启先有鄂砎的嘱托,又见莫日根如此殷勤,心里不断感叹“得友如此,夫复何求”的同时,也对莫日根说:“学生自当尽力而为。”
自然的,在许祖京带着家眷仆从从京杭大运河一路顺风而下,并在杭州改道陆路以后,就在江西境内遇上了带着家属去投奔亲戚谋个营生好生活的田仲启一家。二人在田仲启的刻意配合下,自然相谈甚欢,又不久许祖京已经知道了田仲启的履历(自然是半真半假的),一面感叹着田仲启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一面却想着如何帮田仲启一把,也好让他继续求学,免得浪费了他的才华。因此,在离了威宁州还有两日路程的时候,田仲启已经答应成为许祖京的幕僚,准备和许祖京一同赴任去了。然后两封家书由田仲启发出一封发往京城,一封发往某个在贵州的亲戚,告知自己得到了新上任的威宁州知州许大人的赏识,谋了一个幕僚的差事,所以改道威宁州了。
京城的这封信从鄂砎手里到了莫日根手里,然后鄂砎又大方将联系方式全权转让给莫日根,强烈的表示自己不会再涉及其中,莫日根又连连感谢,并表示有鄂砎兄在里面更好更妥之类的意思。但最终,给田仲启的回信还是由莫日根亲自动笔亲自使人送去了。然后莫日根一直和田仲启保持了很好的书写来往,当然和鄂砎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虽然目前的主要模式仍然是西林觉罗氏家出人脉、博尔济吉特氏出人出力出钱财,但是莫日根相信这个局面将被慢慢的改变,因为这是乌力罕给出的信念、乌力罕画出的蓝图。
宫里的胤禛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安排已经落实了,想着许祖京的品性,他应该是能够当好这一方的父母官的。虽然这样想着,但是胤禛的心里其实还是挺急切的,他急切的希望许祖京能够尽快的改变威宁州的状态,然后影响整个贵州。然而他的这个愿望还没有被实现,一个从云南传来的消息,令他更加彻底的意识到他的大清真正被无数的蛀虫啃咬、吞噬。
云南巡抚彰宝一道折子上来陈请用官备的油米薪炭给厂民,以度过寒冬。并折子中上陈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云南、广西乃至广东的各大商户囤积了米、炭、油、棉等物品,每日里却只是高价限时开放买卖。
胤禛从刘纶的口中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怒了。他生平最恨的就是那些官商勾结、囤货牟利,使得民生潦倒。他不反对开设商行,也不反对商人从中牟利,因为这个过程中商人们也付出了努力,他们取得利益是应当的。但是商行牟利不能把伤害民生作为他们谋取最大利益的基础。可以说这是胤禛对商行进行贸易的底线。“不与民争利”这句话不过是约束这些皇子皇孙、那些为官坐宰的人不能直接一手官印一手算盘而已。胤禛自认不是纯白白的小白兔,他的门人他的奴才中做各种生意的,找各种门路的,那是多的是,但他始终坚守了“不得危害民生”这一条。前世里他为什么如此厌恶老九,就是因为老九常常打破他的这个底线。他的奴才他的门人在江南操纵盐商,在广州操纵对外商行,在湖南湖北操纵米行、棉行,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件不是垄断之势、不是投机倒把,逼得民生困苦、国脉大伤? 而他自己或者说所谓的八爷党却从中谋取了巨额的金钱,然后这些钱又从他们手中流出去收买人心,笼络人手,然后一起去做更多的事情,逼得民生更加潦倒、国库更加空虚。
因此,胤禛得到这个消息后,一时间自然就怒了,不过不愧是做了那么多年阿哥又做了那么多年皇帝的人,很快又冷静了下来,基本上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刘纶几乎没有看出来。
然后胤禛开始想办法。要说这事情其实和他一个在吏部当差的阿哥扯不上关系,为啥?首先这事情不关吏部的事,这是人家户部的事情。第二,作为一个只在吏部办差的阿哥,胤禛现在还没有上朝听政的权利,所以他不应该知道这件事情。但是谁叫人家刘纶身处军机事事都要过问,谁叫人家刘纶看重十二阿哥,大事小事都要说一说呢。而且架不住胤禛将整个大清视为他自己的,所以他就开始想办法。其实这办法也多的是,最简单的就是官商打擂台,你这边高价限时,我这边就低价发放,硬生生把那些个商行压住了,让他们也出一肚子的血。现在的云南巡抚彰宝上的折子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而且云南现在还处于战争中,所以胤禛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方法。另外的方法就是那手段来逼那些商行了,让他们即使不甘愿也要妥协,至于用什么手段,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有时候是额外承诺的一些利益,有时候却是这些人的身家性命,有时候又是内部分而化之,总之就是不打价格战,要用官势压人了。但无论如何有一点都是一样的,就是擒贼先擒王!而且办这件事情的人还应该是又硬又恨的角色,不然压不过那些商户。
胤禛在自己脑子里理了一个大概以后,才舒了一口气,又开始想着明天和刘纶怎么说。旁边侍候着的苏德业明显的感到主子的气场平和了一点,因此过来进言:“主子,福晋使人说晚膳已经备好了。”
胤禛一看天色,果然是到了用晚膳的时间了,因此甩甩衣袖到胤禩那里用膳去了。
膳桌上,胤禩一边给胤禛布菜一边观察胤禛,得出的结论是这人如今正煎熬着呢,看这眉头要舒不舒的样子,举著也不想平常那样利落干净。看来是出了什么大事了。胤禩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要说胤禛和胤禩现在的关系,胤禩还真是觉得像那么点回事了。就胤禩本人来说,他应该没有像十二阿哥那样对待过他的任何一个妻妾,前世里他和郭络罗氏之间真正是相敬如宾,至于他的其他女人那都是奴才,或许有些小情小爱,但也绝不是现在他遇到的这种情况。虽然十二阿哥对他来说也只是一个盟友,但是也能从十二阿哥身上感受到他对他的那些感情,里面有对嫡福晋的尊重也有对一个女人的宠爱更有对一个知己的相惜之情。这些感情虽然是胤禩乐意见到的,但有时候他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好像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这一步,他所想过的那些种种对男人的手段却没有怎么用出来。想到这里不知为什么,胤禩在心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然后他很快打起精神,他开始旁敲侧击。
所以,胤禩开始说第一句话:“爷,您安心进膳吧。”
这句话的语气胤禩是斟酌过的,所以听在胤禛耳朵里就变成了半抱怨半撒娇了。
胤禛就笑了笑说:“怎么让你不顺眼了?”
胤禩继续用刚才的那种语气说道:“爷真是不识好人心!我还不是担心您的脾胃。这脾胃虽说是有容乃大又包容一切,可也经不住您这样三心二意的对它啊。您还是安安心心一心一意的用完膳,在操心那些腌臜事情吧。”
胤禛听了放下著不用了,反正也进的差不多了,索性和胤禩说话了。
胤禛说:“怎么见的我想的就是腌臜的事情了?”
胤禩就接上说:“这眉头不舒,心神不宁的,难道还是好事?凡是让您操心的事情,对我来说就是腌臜事了。”
胤禛听了很是哈哈笑了一阵,才说道:“那行,腌臜事就是腌臜事吧。”
末了又加了一句:“如今还真是多事之秋。”
胤禩立即打蛇上棍的问道:“可是哪里又有了贪污之事?”
胤禛现在很多事情也不避讳胤禩了,相反的,他觉得自己的福晋说话做事很有些见识,因此就说了:“这次倒不是贪污了,而是官商勾结、谋取民利。今天云南巡抚上折子说要开官仓放粮了。”
胤禩心里“咚”的一声,大的他都害怕身边的这人听到了。胤禩把舀了一半的酸汤稳稳的端给了胤禛,趁着这个计划仔细的观察了胤禛的神情,发现他并没有在意他,才放下心来。
胤禛接过了胤禩的手里的碗,继续说:“这些商家也太过了。做生意挣钱是应当的,但是他们万不该囤货积压,闹到民生潦倒的地步。油、米、棉、炭,这些物品哪一样不是老百姓生活的最基本的东西,如今他们拿来赚那黑心钱,到时候万一闹得民变,朝廷可就为难了。所以这云南巡抚就陈请开仓放粮了。”
胤禩就顺着话说:“还是朝廷体恤老百姓。这些商人闹的也太不象话了。”
胤禛得了胤禩的话,看了他一眼,又说:“只怕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这云南还打着仗呢,所以这事情如今还没有议下来,只怕明天还要议。我已经想好,明天叫刘纶上书。”
胤禩醒悟过来了,这不是吏部的事情啊。这刘纶如今和他是无话不讲了?只是他想好了什么?如今他们刚有了一点起势,可不要一骨碌回到三年前啊!
胤禩就说了:“爷,我听着这事情不是吏部的,您真要给刘纶出主意啊?”
胤禛听了,眼一瞪,刚还在心里说她有见识呢,小家子气出来了。胤禩本来就心虚,被胤禛一瞪,心里更加讪讪的,觉得有点下不来台了。
胤禛却又觉得这一瞪有点严厉了,这毕竟是一个内宅的女人,不是朝堂上的那些官员,而且就是朝堂上的官员也有不少是这种想法的。所以,胤禛虽然声音里还带着严肃但其实是已经放低放软了,说:“我既然知道了这件事情,又有解决这件事情的良策,自然要告诉那些办事情的人。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所以我这不是找了刘纶去办么。他行走军机,对这件事情是有发言权的。你放心,我会找个方法和刘纶说这件事情的。而且刘纶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官,他并不在意那些场面上的事情。”
胤禩听到这里,也知道这人是下定了决心,也知道这人现在很有点为大清办实事的雄心。对于他的这种心态,他也理解的很,当年他自己何尝不是这样雄心万丈,一心一意为朝廷办事,只是后来才慢慢的变了。让十二阿哥多经点事情,他这样的心就会慢慢没了,剩下的那些就会是如何为自己谋划为自己钻营了。
因此当下也不再劝阻,只说:“爷说的是,是我小家见识了。”
胤禛握了他的手,说道:“这不怪你。不要说你,就是朝中有这样想法的人也比比皆是。所以,我更是要和刘纶说说。”
胤禩也回握了胤禛的手,看着他说道:“爷做事,我总是支持的。”
胤禛心里感动,就想回报胤禩一下,就说:“想你额娘了,就求了皇太后,让你额娘进宫来陪陪你,说说话也好。”
胤禩听了大喜,这真是打瞌睡就送枕头,本来他还想着怎么才能将消息传过去呢。
胤禛见了胤禩立即双眼发亮的样子,也知道自己做的对,讨了他的欢喜。
所以,胤禛就说:“现在还说我不识好人心不?”
胤禩听了楞了一下,才醒了过来,也不由嗔道:“您可真是斤斤计较!”
胤禛听了又哈哈大笑一回,这一顿饭才算吃完了。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听政的资格v 最新更新:20110912 08:00:00
胤禩摸清了胤禛的本意以后,胤禛对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会使用什么方法,胤禩自然也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无非就是想方设法让那些商行主动放粮出血了。如果是当年那时光,胤禩自然是想法设法的对着干,让对方不能得逞。可是如今和这却是两回事情,胤禩自然不会让人这样做,相反的他还要帮十二阿哥做好了这件事情,不过这银子还是要赚的。胤禩也知道那些商行是轻易说服不得的,必须是有一个最最牢靠的消息,他们才会放粮。这一天晚上胤禩虽然没有碾转反侧,不是他不想,而是十二阿哥就在身边他不敢,但是却也差不多夜不成寐了。
第二天起来,先服侍了胤禛去衙门,胤禩就开始琢磨如何将消息送出去,如何将事情说明白了。至于胤禛让佟佳氏来宫里的提议,胤禩当然不会去用,等佟佳氏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虽然他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送点点心到员外郎府上,但是那样也同样惹人注目。思来想去,还是把绿玉叫过来。绿玉是他陪嫁过来的,是为数不多的属于他的奴才,而且她们的身份也不同于内务府的奴才们。绿玉虽然表面上大大咧咧的,但是内里却细致周密,不然胤禩也不会让她把厨房这样的重地让她把着了。
绿玉很快就来了,给胤禩磕头请安。
胤禩真写字呢,看到绿玉磕了头,才说:“最近上来的几个菜品倒透着有几分新鲜劲,可见你是费了心思的。”
绿玉恭敬又讨好的说:“还是主子明察秋毫。这是我托人从外面得的。”
胤禩听了以后微微一笑:“怪不得呢。不过这样的事情不要再有了,不合规矩。”
绿玉却说:“主子放心,奴才小心的很。只怕主子不知道,这却也是暗规矩了,这宫里有厨房的却都是这么干。如今我也只是随了大流。”
胤禩知道这是把人把线都铺好了,只是第一次用这条线,胤禩不得不多加询问。
因此,胤禩又加了一句:“还是谨慎一点好。”
绿玉又说:“奴才明白了,主子也不必忧心,奴才胆子也小的很。”
胤禩这时候搁了笔,对绿玉说:“你过来看看,我这几个字写的可好?”
绿玉笑着说:“奴才哪里懂这些。”
话虽如此但到底还是上去看了,一看吃了一惊,原来这几个字是“云南事发,快快设法脱手”,绿玉吃惊之下,忘记反应了。
胤禩笑着说:“怎么我的字进益了这么多?怎么就看呆了呢?”
绿玉才反应过来:“奴才可不是看呆了么。主子的字越发的好了,不若主子将这字赏了我。”
胤禩就扳着脸说道:“尽胡说。”一面又揉了那字丢到纸篓里,自有绿萼处理掉。
绿玉接过绿萼准备端给胤禩的茶,服侍了胤禩一会。
胤禩才又说道:“上次员外郎夫人来了,说起你家的事情。说你哥哥现在放出去做营生了,做的还不错。不过心倒是大了不少,说他自己暗里又的置下了一门生意。又说你老娘身体不好了,我想着现在入了秋,又快到冬天了,还是叫你哥哥回来。你老父老母也好有人照应,也不要舍不得那门子生意,家里要紧。你说可好?”
绿玉听到这里知道这是胤禩在教她怎么编话了,认认真真的听了,又磕了头才说:“主子的意思奴才哪里敢不应的,况且主子这也是为奴才一家考虑,奴才自然十二分愿意。”
胤禩又说:“那就叫你哥哥赶紧回来了,生意也都赶紧撤了才好。他干的这些事情主子们已经都知道了,他现在撒手转回来还来得及,不然主子们也有得是法子治他。”
绿玉又磕头:“谢主子的恩典,这都是奴才哥哥的不是,让主子受累了。”
胤禩又说:“你也不必担心,其他事情自然有我,你只叫你哥哥按我的吩咐办事。只是事情不可再拖了。”
绿玉又磕了头下去。
绿玉去了之后,就开始运那条从厨房通过采办到她家的这条线。
到了晚间,胤禩才得到回话,莫日根已经答应了这事情并立刻遣人去办了,胤禩才放下心来。
胤禩这边事情办好了,胤禛这边事情也办的差不多了。胤禛因为要在早朝之前找到刘纶,因此就使人在通往养心殿的隆宗门等着。看到刘纶由两个小黄门打着灯笼引着稳稳而来,苏德业就速速的上千打千去了。刘纶一听十二阿哥有请,心里就紧了一下,能然这位阿哥这样不合规矩的来请,必然是有什么大事情了。难道是到了贵州的许祖京?不能啊,这个时候许祖京只怕还没有到威宁州呢。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总之,刘纶当下就直接跟着苏德业走了。没办法,自从胤禛向刘纶荐了许祖京又和刘纶说了那番话以外,胤禛在刘纶心中的地位提高的不是一点半点的问题,而是直线上升了。幸好走的不远,胤禛正在隆宗门北边的耳房内等着呢。
刘纶进去的时候,看到有个一个侍卫正陪着和胤禛说话,那人见了刘纶也上来打千,刘纶一看是阿里衮家的布彦达赉,看着和十二阿哥似乎相熟。他二人如何相熟的?不过,刘纶此时心思不在此处,这个念头也是一闪而逝。
且布彦达赉打了千就出去了,胤禛这边又站起来和刘纶问好,一面又说:“事出突然,只得借别人的地方一见了。”
刘纶忙问什么事情。
胤禛就将自己对彰宝凑请的云南一事的想法一一说了给刘纶听,刘纶一边听了一边点头。
刘纶听完了以后,又细想了一遍,才说话:“十二阿哥的方法是好,只不过这事情关键的地方却还是这人。”
胤禛微微一笑道:“刘大人慧眼如炬啊。眼下我们要紧的是找这么一个人。”
刘纶开始在脑子里过那些一个又一个人选。
胤禛笑眯眯的在一旁等着。
刘纶注意到身边这一位的神态,就说:“老臣愚钝,还请十二阿哥教我。”
胤禛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最终还是说:“刘大人看我如何?”
此话一出,刘纶委实吃了一大惊,就是脸上也露出了吃惊的神色来。
刘纶看着胤禛笑眯眯的沉着的样子,才慢慢将吃惊之色收了回去。
胤禛又说:“刘大人是怕我年轻压不住?”
刘纶迅速的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老臣并不是害怕这个。只是皇上那里。十二阿哥是天潢贵胄,而云南真是多事之秋,皇上如何放心让十二阿哥去涉险。”
胤禛如何不知这一层,只是这是他的一个念头,如果他去了不仅云南就是贵州的事情也能治一治,所以才想争取了刘纶,由他帮忙说项,不想却被刘纶拒绝了。
刘纶摇手止了胤禛要说的话,就说:“十二阿哥切莫再说此事。老臣自然知道十二阿哥光明磊落,内忧家国百姓,可是别人怎么想?”
胤禛还真没有想到刘纶会说这样的话,因此就听住了。
只听刘纶又说:“十二阿哥且听我一言,你奉了皇命在吏部当差,本不应该知道这事,只是我多事和十二阿哥说了。当然我内心中也有点向十二阿哥讨主意的隐情在。现在十二阿哥恰又帮我出了主意,所以我们还是找一个人去办这件事情。况且上次你我二人荐许祖京的事情,虽说我们自问是阳春白雪,可是在有些人心中却未必。十二阿哥仍在吏部当差,这才是安稳之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胤禛也只能承了刘纶的情。
胤禛恳切对刘纶说:“我知道刘大人爱我,我也感激刘大人对我的照拂。只是这人选上实在没有一个妥当的,我才出此策。”
刘纶却道:“十二阿哥不必忧心。有一人或可担当此任!”
胤禛听了大喜,立即问道:“不知大人指谁?”
刘纶轻声说:“云南按察使诺穆亲。”
胤禛听了心里一动,他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人,但是最终还是觉得这人撑不住场子,所以把他放弃了。
刘纶又说:“诺穆亲这人办事能力是可以的,而且他和永贵大人有亲,在云南总督那里是说得上话的。”
胤禛一听到这里,眼睛亮了,对刘纶说道:“还是刘大人老谋深算。我佩服了。”
刘纶忙着谦虚了一回,又细细的议了这件事情,才分别而去。
胤禛坐在吏部衙门比照刘纶的意思细细的拟着条文,好让诺穆亲到时候便宜行事。刘纶这边自然是对着皇帝细细说明,皇帝一听大喜,因为刘纶说的不是一个想法,而是一个办法而且连办事的人都选好了。只于敏中一个人却有点讪讪,没办法人家是户部尚书,也是行走军机的。结果你一个吏部尚书将他的事情都办了,人家心里难免有些不自在。
所以于敏中在皇帝正式听政之前的空隙找了刘纶,带酸的对刘纶说:“刘大人最近可真是鸿星高照,屡屡蒙得皇上青眼。我真是羡慕得紧。”
刘纶本来觉得没有什么,这一听倒觉得自己真是抢了十二阿哥的功劳了。不过有人说话,不可不答,至于于敏中的酸气他自然也听的出来,因此只说道:“于大人此话怎讲。你我二人同朝为官,理当互相扶持,日后我若有了难题也请于大人不吝赐教才是。”
这刘纶一面讲话,一面还想着这不正是好机会,让他也对十二阿哥投桃报李一番。
那边于敏中见刘纶和他说话都三心二意了,心中更加愤愤不已,遂一抱拳先走一步了。
刘纶却又返回东暖阁,求见皇上。
皇帝心情甚好,还给刘纶赐了坐,只刘纶跪下来说道:“皇上,臣有一事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皇帝有爱的说道:“可是要我帮你解那烦恼?快快讲来。”
刘纶就说:“臣刚刚所陈之法,其实并不是臣的主意。臣只是拿来加工填补而已。”
皇帝听了大奇道:“哦?那是谁想的法子?你快快说来,说不得朕又多了一个栋梁之才。”
刘纶磕头下去说:“臣不敢欺瞒皇上。这个法子乃是十二阿哥提出来,和臣商议以后,才得出的。”
刘纶说了以后,四周就静悄悄的,刘纶虽然汗流夹背,但是却一动不敢动。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才哈哈大笑着说:“原来是朕的十二阿哥。好,好,好。”
刘纶听了连续三个好字,心里才安定下来,然后也有心情请罪了:“臣犯了欺瞒皇上的大罪,请皇上治罪。”
皇帝又笑着说:“起来吧。你何罪之有!只是朕没有想到,朕的十二阿哥如此了得。”
刘纶趁机道:“禀皇上,十二阿哥行事稳重,办差用心,又一片忠君爱父之心。老臣看了也感动不已。”
皇帝又笑道:“好好好,不愧是我大清的子孙。”
皇帝又马上接着说道:“赏刘纶毡台熏貂皮帽一顶。”
刘纶忙跪下来谢恩,不提。
皇帝让刘纶起了身,又对高玉吩咐:“赏十二阿哥宜兴珐琅盒绿石砚一方,玻璃水盛一件,黑红墨二锭。”
这些都吩咐完了,皇帝才起身去了养心殿的正殿,听政。
在撷芳殿的胤禩接了皇帝赏以后,心里也不是不喜,一面却又着急云南的事情要快快办好。
而下午在吏部衙门办差的胤禛更是接到了圣旨命他明天上朝听政。
胤禛虽然是一颗老心,但是也着实激动了好一会儿。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撷芳殿内喜事多v 最新更新:20110915 08:00:00
胤禛表面淡定,内心激动的回了撷芳殿,也不去外书房了,直接就去了内殿。而胤禩那里早已得了消息,内心之中也和胤禛一样激动,而且这激动之中还带着点欣慰。
因此胤禛一踏入内殿,胤禩就高兴的迎了上来,彼此一照面都觉得对方怀着和自己一样的心情,不觉相视一笑。
胤禛由人服侍着净了脸,净了手,坐下来端了一碗茶,才说道:“明天我正式上朝了,这衣物服侍可又要你费心了。”
胤禩笑着说:“看您说的,这些我早准备好了。明天您就放放心心的去。”
其实两人心中都在叹气,唉,这都上朝了,还没有一个封号,大家还只能十二阿哥十二阿哥的叫。这弘历也真是,平常看他最喜欢搞排场了,这么对儿子就吝啬了起来,也不给个封呢?
过了一会儿,还是胤禩笑着说:“今天,皇上还另赐了不少东西,我命人收着了。爷可要看看。”
胤禛这才道:“收着吧。”又轻轻一叹:“也没有什么好看的。”
胤禩听了这话倒有点微微一怔,这人怎么连皇帝的赏赐都不看在眼里呢?
胤禩又说:“今日这事情可是刘纶的功劳?”
胤禛看了胤禩一眼,才说:“你倒猜得准。”
然后又正色说道:“刘纶可真是举贤不避内。我也没有想到。我只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他能这样对我。这个人有汉人的读书人的高气,心地也宽厚。早上的时候,我本已是自荐了去云南,不想他却说了一番话,我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心里很是领他的情。”
胤禩在听了这番话心跳的就像坐滑杆,忽悠忽悠的,到了后面总算落地了。这人要是去了云南,那可真是要一锅端了,幸好有刘纶老成持重。胤禩暗暗的舒了一口气。
胤禛还在说:“云南那里的事情现在也选好人了,是个办实事的,我也稍稍放心了。”末了又一叹:“明日上朝,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章程。其他不说,只是这位子,又怎么站呢?”
胤禩听了这话心里一笑,也是,这样一个空头的阿哥,要站在哪里的?军机大臣的后面?不妥!那里有六部尚书呢!六部尚书的后面?不妥!那里有各部侍郎呢!那么站在最后了?也不妥!一个皇子,别人哪里能让你站在最后啊?
胤禛又说:“你不知道,这站位子很是有个章法,各人都有定例,不能乱站也不能乱走。”
胤禩腹诽,我怎么不知道?我门清!
胤禛又说:“本来还可是跟着刘纶,可是他是行走军机的,上朝都比我早。看来我也只有跟着永贵了。”
胤禩微笑着说:“哪里还能没有您站的地方呢?”
胤禛抬起头看着他,看了好一会儿,说:“我怎么觉着你这话,有点笑我的意思呢?”
胤禩心里闷笑,口中却轻和的道:“这您可真误解我了。我哪里能笑您呢。我又不懂这些,我不过是顺着您的心,劝和一句罢了。”
胤禛还有点不怀好意的看着他。
胤禩装作佯怒的样子,才说:“要这样,以后爷有了烦心事,我就不问也不说了,让您自个儿琢磨去。”
胤禛立即接上来说:“可别,没有福晋劝慰我,我可就要苦闷死了。”
胤禩一听这话,就知道胤禛又起了什么心思了,就站起来说:“天色也晚了,您是现在就用膳了?”
胤禛点点头,还接着说:“早点用膳好。用好了,我陪你读书。”
胤禩甩帕子了,心里有点小怒,他可没有忘记上次读书读到那里去了!哼!
又一想这甩帕子真是太女气了,所以赶紧听下了。不过如今他还真是明白了,这帕子真是个好用的东西,怪不得以前那些个女人人人手里一条,永不离手呢,一切情绪尽在帕子里啊!流泪时擦眼泪,不安时稳定心绪,调情时甩,愤怒时也甩。
一时间膳
要他家的人啊?或者许祖京是十二阿哥的人,但是莫日根来他家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妹子?荣亲王福晋虽然说那博尔济吉特氏聪慧异常、行事有度,但也说了十二阿哥夫妇如今好的蜜里调油的很,而且鄂硕自己在平日里听到的那些消息,也能够证实这一点。那么这莫日根一番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给他放的烟雾弹?
鄂砎觉得自己原先清晰的思路开始混乱,但心里对这一笔投资却跟笃定了几分。至于这一人选,鄂砎早已想好了,选得正是他叔父鄂宁的旧幕僚,田仲启。这人年纪不大,三十有余,也曾想着科举出仕,无奈一直只有秀才资格,被他的老师引荐给鄂宁,本来的打算是一边谋个差事一边继续进学,鄂宁也支持的很,只是却一直没有考得举人名次,因此到了年纪以后倒安安心心做起了幕僚了。后他先娶的妻子去世,由鄂宁做主续娶了主家的奴婢,虽然说这人脱了籍,但是娘家的一家子却都是西林觉罗氏家的奴才。且这家奴才又是在庄上的,所以对主家的事情基本可是说无知的很。只这一位田仲启因为做了多年幕僚的关系,还了解一点,但主要还是鄂宁在云贵任上的事情,因此这人可以说合适的很,他即了解贵州的官场,但对西林觉罗氏却所知不多。这人如今还在京外的庄子上,把他叫过来也就是了。
这边说鄂砎思路混乱,其实莫日根又何尝不乱呢。莫日根在十二阿哥找他谈这件事情的时候,虽然一力应承了下来,但是他对十二阿哥的想法还真是摸不着头脑。莫日根因为自己妹妹乌力罕的关系自然知道这许祖京不是十二阿哥的人了,所以对这个安排真是很不理解。不过虽然如此,因为十二阿哥对他安排事情的时候,说到非常的细致周到,因此,虽然他和鄂砎的那番谈话其实只是鹦鹉学舌,倒是一点都没有弄拧十二阿哥的意思。回去以后,莫日根就等着成武来,不过是为了告诉成武一句话,说事情办好了而已。
成武倒是来了,还带着十二阿哥福晋赏的点心,另有福晋带的一句话“辛苦二哥哥了。做事处人都不可有怠慢之心”。莫日根在成武走了以后,把这句话琢磨来琢磨去的想了许久,这乌力罕是什么意思?特意来讲这一句话,只怕是为了现在正在办的这件事情了。只是这是叫他不要怠慢了这件事情,好好服侍十二阿哥还是还有其他的意思?莫日根这时候也恨起紫禁城来,这出入如此不方便,要耽误多少事情啊?可是即使恨的将脚跺烂,将头撞破,始终也还是没有办法,只得又从头琢磨这件事情。这十二阿哥送这么一个人到许祖京身边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真只为了帮许祖京一个忙?莫日根想着如果真是这样,这也太不正常了。真还有人没有私心的干这样的事情?不能吧!即使有这样的人,也应该不会是十二阿哥吧!还有这乌力罕送出这么一句话来,到底说的是谁?这人应该不会是十二阿哥!如今他们家的前程都握在十二阿哥手里,谁敢怠慢了他?难道说的是鄂砎?很有可能!如今他们家式微,乌拉那拉虽然比他们家好一点,但是也是不行,只有鄂砎的西林觉罗氏虽然不像以前那样辉煌了,可是毕竟还是人员广泛啊。十二阿哥这是打算借他们的势了,所以乌力罕叫我好好打点。莫日根想想觉得应该是鄂砎,所以决定日后更要好好和鄂砎交好。
莫日根正想的出神,就听得有人叫道:“莫日根,莫日根!”
一抬头就看到善保笑盈盈的站在了他的面前,还真是吓了一跳。
善保看了莫日根的表情,笑意更多:“兄长,这是想什么呢?都出神了。”
莫日根连忙笑着说:“你什么时候来的,也不打招呼,猛一伶仃的,把我唬了一跳。”
善保却说:“你家的管家说你在院子里呢,叫我自己来。我唤了你好几声了。”
莫日根连忙告罪,又说:“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善保又说:“兄长不知道,我刚刚袭了我们家的爵位了。过几日要摆酒,所以特意过来请兄长一聚。”
莫日根连忙说:“恭喜兄弟了。”
善保却眼睛微红:“兄长休要取笑。如果不是兄长和我岳父的帮忙,这爵位哪里还轮得到我呢?”
莫日根听了想到善保他们家的情况,也只有劝慰道:“兄弟快不要做如此形状。现在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好日子还在后面等着兄弟呢。”一面又岔开话题:“和琳可得了消息了?”
善保也知莫日根好意,就说:“已经差人去军营了说了,叫他过几日出来一趟。我也请了拉克申大哥,到时候请兄长一家到寒舍一聚。”
莫日根连连答应,说道:“自然自然。”
二人又闲话数句,莫日根想到善保素来机敏善谋,因此想着把乌力罕的话拿出来让善保来分析一下。
莫日根因此说道:“兄弟,你来的正好。我今日听了一场评书,只是那老儿却留了最后一个念想,要明日才说,扰得我心肝骨头儿都痒痒,兄弟你帮我分析分析。”
善保向来是个妙人,就说:“得兄长看重,我自尽力罢了。只不过,说不得也和兄长一样给扰的心肝儿痒了。”
莫日根听了,和善保相似大笑了一阵以后,才将今日的事情编做一个故事讲给善保听了:“说是有一户人家要办大事,这家主让一奴才去另一家请个手艺好的厨师来,这奴才立即去办了。这另一家倒是一口答应了,这奴才就回了家主说事情办好了,人不日就到了。只是这奴才在家主太太身边当差的婆娘传了一句话来说,叫这奴才办事要谨慎,对人恭谨不要有所怠慢。因知道这必是替家主太太传话的,这奴才就想了,觉得自己对主人恭恭敬敬的很。难道这是说对另一家主人也要恭恭敬敬?这奴才就睡不着了,几日都在想。偏我就上了这说书的套了,这日也一直在想这是为何?兄弟,你且帮我捋捋。”
善保听了,思考了一会儿,才说:“兄长果然入套了,不然这样的道理怎么会想不明白呢?这求的是主家的情,可这做事的还是那个厨子,这家主太太的意思,自然是说不要怠慢了那个厨子,让人好好招呼着,好让他用心做事。”
莫日根听了善保的话,沉思了一会儿,哈哈大笑:“兄弟说的果然有理。这老儿,我果然就进了他的套了。幸好有兄弟这么一说!”
善保听了也微微一笑,并不说话。
莫日根又拍了善保的肩膀说:“托兄弟的福,我今日有个好觉睡了。”
善保听了也不觉莞尔。
莫日根听了善保的话,觉得这正应该是乌力罕的意思,她是要把西林觉罗氏荐来的这个人捏在手里呢。不错,只有这样他们家才能安心做事,就是十二阿哥那里也能安心。
而那善保听了这么一个故事以后,回到家里才细细思索,想着这家主太太必是莫日根那个做了皇子福晋的妹妹,这奴才只怕是莫日根自己了。只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善保却是不得而知。善保自然也知道十二阿哥的崛起,所以才紧着莫日根,和这一家的感情也是日益加深,但有些事情却也还是不好问也不少说的,而且深究下去只怕对自己也没有益处,因此善保立即决定把这件事情只当做莫日根口中的一个故事,但这博尔济吉特氏的心机和智谋却被他记在了心里。
这里话说回来,胤禩的意思正是让莫日根掌握了这个人。因为胤禛荐了许祖京以后,胤禩就慢慢想明白了胤禛这次举动的意思,只怕这个人真是要为朝廷荐一个清官了。但这却不符合胤禩的目的,所以胤禩才带了话出来让莫日根尽力握住这人,只有这样他们在贵州才好做事,即便是十二阿哥不让做的事情,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个人去做。
而我们四爷的高尚的纯洁的意思却被人妖魔化了,四爷这一次的行为虽然是一方面是向西林觉罗氏示好,但是另一方面真的只是给许祖京送一个帮手去。幸好他的福晋明白他,料中了他的高尚,但却安排了后手。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云南事发v 最新更新:20110909 08:00:00
两日后鄂砎请莫日根过府一叙,将田仲启正式介绍给了莫日根,莫日根愉快接收,对田仲启体贴又周到,连田仲启收拾家什打点行装都派了稳重的家下人过去帮忙,只把田仲启弄的受宠若惊不已。
自然莫日根又在非常合适的时机,和田仲启一起计划了让他如何和许祖京相识并相知的过程,可以说是步步精心。最后的最后莫日根将两千两的银票放到了田仲启的手里,感情真挚的对田仲启说:“田先生,我那许兄就请您代为照顾了。”说完了一鞠到底。
田仲启先有鄂砎的嘱托,又见莫日根如此殷勤,心里不断感叹“得友如此,夫复何求”的同时,也对莫日根说:“学生自当尽力而为。”
自然的,在许祖京带着家眷仆从从京杭大运河一路顺风而下,并在杭州改道陆路以后,就在江西境内遇上了带着家属去投奔亲戚谋个营生好生活的田仲启一家。二人在田仲启的刻意配合下,自然相谈甚欢,又不久许祖京已经知道了田仲启的履历(自然是半真半假的),一面感叹着田仲启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一面却想着如何帮田仲启一把,也好让他继续求学,免得浪费了他的才华。因此,在离了威宁州还有两日路程的时候,田仲启已经答应成为许祖京的幕僚,准备和许祖京一同赴任去了。然后两封家书由田仲启发出一封发往京城,一封发往某个在贵州的亲戚,告知自己得到了新上任的威宁州知州许大人的赏识,谋了一个幕僚的差事,所以改道威宁州了。
京城的这封信从鄂砎手里到了莫日根手里,然后鄂砎又大方将联系方式全权转让给莫日根,强烈的表示自己不会再涉及其中,莫日根又连连感谢,并表示有鄂砎兄在里面更好更妥之类的意思。但最终,给田仲启的回信还是由莫日根亲自动笔亲自使人送去了。然后莫日根一直和田仲启保持了很好的书写来往,当然和鄂砎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虽然目前的主要模式仍然是西林觉罗氏家出人脉、博尔济吉特氏出人出力出钱财,但是莫日根相信这个局面将被慢慢的改变,因为这是乌力罕给出的信念、乌力罕画出的蓝图。
宫里的胤禛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安排已经落实了,想着许祖京的品性,他应该是能够当好这一方的父母官的。虽然这样想着,但是胤禛的心里其实还是挺急切的,他急切的希望许祖京能够尽快的改变威宁州的状态,然后影响整个贵州。然而他的这个愿望还没有被实现,一个从云南传来的消息,令他更加彻底的意识到他的大清真正被无数的蛀虫啃咬、吞噬。
云南巡抚彰宝一道折子上来陈请用官备的油米薪炭给厂民,以度过寒冬。并折子中上陈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云南、广西乃至广东的各大商户囤积了米、炭、油、棉等物品,每日里却只是高价限时开放买卖。
胤禛从刘纶的口中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怒了。他生平最恨的就是那些官商勾结、囤货牟利,使得民生潦倒。他不反对开设商行,也不反对商人从中牟利,因为这个过程中商人们也付出了努力,他们取得利益是应当的。但是商行牟利不能把伤害民生作为他们谋取最大利益的基础。可以说这是胤禛对商行进行贸易的底线。“不与民争利”这句话不过是约束这些皇子皇孙、那些为官坐宰的人不能直接一手官印一手算盘而已。胤禛自认不是纯白白的小白兔,他的门人他的奴才中做各种生意的,找各种门路的,那是多的是,但他始终坚守了“不得危害民生”这一条。前世里他为什么如此厌恶老九,就是因为老九常常打破他的这个底线。他的奴才他的门人在江南操纵盐商,在广州操纵对外商行,在湖南湖北操纵米行、棉行,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件不是垄断之势、不是投机倒把,逼得民生困苦、国脉大伤? 而他自己或者说所谓的八爷党却从中谋取了巨额的金钱,然后这些钱又从他们手中流出去收买人心,笼络人手,然后一起去做更多的事情,逼得民生更加潦倒、国库更加空虚。
因此,胤禛得到这个消息后,一时间自然就怒了,不过不愧是做了那么多年阿哥又做了那么多年皇帝的人,很快又冷静了下来,基本上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刘纶几乎没有看出来。
然后胤禛开始想办法。要说这事情其实和他一个在吏部当差的阿哥扯不上关系,为啥?首先这事情不关吏部的事,这是人家户部的事情。第二,作为一个只在吏部办差的阿哥,胤禛现在还没有上朝听政的权利,所以他不应该知道这件事情。但是谁叫人家刘纶身处军机事事都要过问,谁叫人家刘纶看重十二阿哥,大事小事都要说一说呢。而且架不住胤禛将整个大清视为他自己的,所以他就开始想办法。其实这办法也多的是,最简单的就是官商打擂台,你这边高价限时,我这边就低价发放,硬生生把那些个商行压住了,让他们也出一肚子的血。现在的云南巡抚彰宝上的折子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而且云南现在还处于战争中,所以胤禛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方法。另外的方法就是那手段来逼那些商行了,让他们即使不甘愿也要妥协,至于用什么手段,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有时候是额外承诺的一些利益,有时候却是这些人的身家性命,有时候又是内部分而化之,总之就是不打价格战,要用官势压人了。但无论如何有一点都是一样的,就是擒贼先擒王!而且办这件事情的人还应该是又硬又恨的角色,不然压不过那些商户。
胤禛在自己脑子里理了一个大概以后,才舒了一口气,又开始想着明天和刘纶怎么说。旁边侍候着的苏德业明显的感到主子的气场平和了一点,因此过来进言:“主子,福晋使人说晚膳已经备好了。”
胤禛一看天色,果然是到了用晚膳的时间了,因此甩甩衣袖到胤禩那里用膳去了。
膳桌上,胤禩一边给胤禛布菜一边观察胤禛,得出的结论是这人如今正煎熬着呢,看这眉头要舒不舒的样子,举著也不想平常那样利落干净。看来是出了什么大事了。胤禩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要说胤禛和胤禩现在的关系,胤禩还真是觉得像那么点回事了。就胤禩本人来说,他应该没有像十二阿哥那样对待过他的任何一个妻妾,前世里他和郭络罗氏之间真正是相敬如宾,至于他的其他女人那都是奴才,或许有些小情小爱,但也绝不是现在他遇到的这种情况。虽然十二阿哥对他来说也只是一个盟友,但是也能从十二阿哥身上感受到他对他的那些感情,里面有对嫡福晋的尊重也有对一个女人的宠爱更有对一个知己的相惜之情。这些感情虽然是胤禩乐意见到的,但有时候他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好像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这一步,他所想过的那些种种对男人的手段却没有怎么用出来。想到这里不知为什么,胤禩在心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然后他很快打起精神,他开始旁敲侧击。
所以,胤禩开始说第一句话:“爷,您安心进膳吧。”
这句话的语气胤禩是斟酌过的,所以听在胤禛耳朵里就变成了半抱怨半撒娇了。
胤禛就笑了笑说:“怎么让你不顺眼了?”
胤禩继续用刚才的那种语气说道:“爷真是不识好人心!我还不是担心您的脾胃。这脾胃虽说是有容乃大又包容一切,可也经不住您这样三心二意的对它啊。您还是安安心心一心一意的用完膳,在操心那些腌臜事情吧。”
胤禛听了放下著不用了,反正也进的差不多了,索性和胤禩说话了。
胤禛说:“怎么见的我想的就是腌臜的事情了?”
胤禩就接上说:“这眉头不舒,心神不宁的,难道还是好事?凡是让您操心的事情,对我来说就是腌臜事了。”
胤禛听了很是哈哈笑了一阵,才说道:“那行,腌臜事就是腌臜事吧。”
末了又加了一句:“如今还真是多事之秋。”
胤禩立即打蛇上棍的问道:“可是哪里又有了贪污之事?”
胤禛现在很多事情也不避讳胤禩了,相反的,他觉得自己的福晋说话做事很有些见识,因此就说了:“这次倒不是贪污了,而是官商勾结、谋取民利。今天云南巡抚上折子说要开官仓放粮了。”
胤禩心里“咚”的一声,大的他都害怕身边的这人听到了。胤禩把舀了一半的酸汤稳稳的端给了胤禛,趁着这个计划仔细的观察了胤禛的神情,发现他并没有在意他,才放下心来。
胤禛接过了胤禩的手里的碗,继续说:“这些商家也太过了。做生意挣钱是应当的,但是他们万不该囤货积压,闹到民生潦倒的地步。油、米、棉、炭,这些物品哪一样不是老百姓生活的最基本的东西,如今他们拿来赚那黑心钱,到时候万一闹得民变,朝廷可就为难了。所以这云南巡抚就陈请开仓放粮了。”
胤禩就顺着话说:“还是朝廷体恤老百姓。这些商人闹的也太不象话了。”
胤禛得了胤禩的话,看了他一眼,又说:“只怕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这云南还打着仗呢,所以这事情如今还没有议下来,只怕明天还要议。我已经想好,明天叫刘纶上书。”
胤禩醒悟过来了,这不是吏部的事情啊。这刘纶如今和他是无话不讲了?只是他想好了什么?如今他们刚有了一点起势,可不要一骨碌回到三年前啊!
胤禩就说了:“爷,我听着这事情不是吏部的,您真要给刘纶出主意啊?”
胤禛听了,眼一瞪,刚还在心里说她有见识呢,小家子气出来了。胤禩本来就心虚,被胤禛一瞪,心里更加讪讪的,觉得有点下不来台了。
胤禛却又觉得这一瞪有点严厉了,这毕竟是一个内宅的女人,不是朝堂上的那些官员,而且就是朝堂上的官员也有不少是这种想法的。所以,胤禛虽然声音里还带着严肃但其实是已经放低放软了,说:“我既然知道了这件事情,又有解决这件事情的良策,自然要告诉那些办事情的人。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所以我这不是找了刘纶去办么。他行走军机,对这件事情是有发言权的。你放心,我会找个方法和刘纶说这件事情的。而且刘纶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官,他并不在意那些场面上的事情。”
胤禩听到这里,也知道这人是下定了决心,也知道这人现在很有点为大清办实事的雄心。对于他的这种心态,他也理解的很,当年他自己何尝不是这样雄心万丈,一心一意为朝廷办事,只是后来才慢慢的变了。让十二阿哥多经点事情,他这样的心就会慢慢没了,剩下的那些就会是如何为自己谋划为自己钻营了。
因此当下也不再劝阻,只说:“爷说的是,是我小家见识了。”
胤禛握了他的手,说道:“这不怪你。不要说你,就是朝中有这样想法的人也比比皆是。所以,我更是要和刘纶说说。”
胤禩也回握了胤禛的手,看着他说道:“爷做事,我总是支持的。”
胤禛心里感动,就想回报胤禩一下,就说:“想你额娘了,就求了皇太后,让你额娘进宫来陪陪你,说说话也好。”
胤禩听了大喜,这真是打瞌睡就送枕头,本来他还想着怎么才能将消息传过去呢。
胤禛见了胤禩立即双眼发亮的样子,也知道自己做的对,讨了他的欢喜。
所以,胤禛就说:“现在还说我不识好人心不?”
胤禩听了楞了一下,才醒了过来,也不由嗔道:“您可真是斤斤计较!”
胤禛听了又哈哈大笑一回,这一顿饭才算吃完了。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听政的资格v 最新更新:20110912 08:00:00
胤禩摸清了胤禛的本意以后,胤禛对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会使用什么方法,胤禩自然也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无非就是想方设法让那些商行主动放粮出血了。如果是当年那时光,胤禩自然是想法设法的对着干,让对方不能得逞。可是如今和这却是两回事情,胤禩自然不会让人这样做,相反的他还要帮十二阿哥做好了这件事情,不过这银子还是要赚的。胤禩也知道那些商行是轻易说服不得的,必须是有一个最最牢靠的消息,他们才会放粮。这一天晚上胤禩虽然没有碾转反侧,不是他不想,而是十二阿哥就在身边他不敢,但是却也差不多夜不成寐了。
第二天起来,先服侍了胤禛去衙门,胤禩就开始琢磨如何将消息送出去,如何将事情说明白了。至于胤禛让佟佳氏来宫里的提议,胤禩当然不会去用,等佟佳氏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虽然他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送点点心到员外郎府上,但是那样也同样惹人注目。思来想去,还是把绿玉叫过来。绿玉是他陪嫁过来的,是为数不多的属于他的奴才,而且她们的身份也不同于内务府的奴才们。绿玉虽然表面上大大咧咧的,但是内里却细致周密,不然胤禩也不会让她把厨房这样的重地让她把着了。
绿玉很快就来了,给胤禩磕头请安。
胤禩真写字呢,看到绿玉磕了头,才说:“最近上来的几个菜品倒透着有几分新鲜劲,可见你是费了心思的。”
绿玉恭敬又讨好的说:“还是主子明察秋毫。这是我托人从外面得的。”
胤禩听了以后微微一笑:“怪不得呢。不过这样的事情不要再有了,不合规矩。”
绿玉却说:“主子放心,奴才小心的很。只怕主子不知道,这却也是暗规矩了,这宫里有厨房的却都是这么干。如今我也只是随了大流。”
胤禩知道这是把人把线都铺好了,只是第一次用这条线,胤禩不得不多加询问。
因此,胤禩又加了一句:“还是谨慎一点好。”
绿玉又说:“奴才明白了,主子也不必忧心,奴才胆子也小的很。”
胤禩这时候搁了笔,对绿玉说:“你过来看看,我这几个字写的可好?”
绿玉笑着说:“奴才哪里懂这些。”
话虽如此但到底还是上去看了,一看吃了一惊,原来这几个字是“云南事发,快快设法脱手”,绿玉吃惊之下,忘记反应了。
胤禩笑着说:“怎么我的字进益了这么多?怎么就看呆了呢?”
绿玉才反应过来:“奴才可不是看呆了么。主子的字越发的好了,不若主子将这字赏了我。”
胤禩就扳着脸说道:“尽胡说。”一面又揉了那字丢到纸篓里,自有绿萼处理掉。
绿玉接过绿萼准备端给胤禩的茶,服侍了胤禩一会。
胤禩才又说道:“上次员外郎夫人来了,说起你家的事情。说你哥哥现在放出去做营生了,做的还不错。不过心倒是大了不少,说他自己暗里又的置下了一门生意。又说你老娘身体不好了,我想着现在入了秋,又快到冬天了,还是叫你哥哥回来。你老父老母也好有人照应,也不要舍不得那门子生意,家里要紧。你说可好?”
绿玉听到这里知道这是胤禩在教她怎么编话了,认认真真的听了,又磕了头才说:“主子的意思奴才哪里敢不应的,况且主子这也是为奴才一家考虑,奴才自然十二分愿意。”
胤禩又说:“那就叫你哥哥赶紧回来了,生意也都赶紧撤了才好。他干的这些事情主子们已经都知道了,他现在撒手转回来还来得及,不然主子们也有得是法子治他。”
绿玉又磕头:“谢主子的恩典,这都是奴才哥哥的不是,让主子受累了。”
胤禩又说:“你也不必担心,其他事情自然有我,你只叫你哥哥按我的吩咐办事。只是事情不可再拖了。”
绿玉又磕了头下去。
绿玉去了之后,就开始运那条从厨房通过采办到她家的这条线。
到了晚间,胤禩才得到回话,莫日根已经答应了这事情并立刻遣人去办了,胤禩才放下心来。
胤禩这边事情办好了,胤禛这边事情也办的差不多了。胤禛因为要在早朝之前找到刘纶,因此就使人在通往养心殿的隆宗门等着。看到刘纶由两个小黄门打着灯笼引着稳稳而来,苏德业就速速的上千打千去了。刘纶一听十二阿哥有请,心里就紧了一下,能然这位阿哥这样不合规矩的来请,必然是有什么大事情了。难道是到了贵州的许祖京?不能啊,这个时候许祖京只怕还没有到威宁州呢。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总之,刘纶当下就直接跟着苏德业走了。没办法,自从胤禛向刘纶荐了许祖京又和刘纶说了那番话以外,胤禛在刘纶心中的地位提高的不是一点半点的问题,而是直线上升了。幸好走的不远,胤禛正在隆宗门北边的耳房内等着呢。
刘纶进去的时候,看到有个一个侍卫正陪着和胤禛说话,那人见了刘纶也上来打千,刘纶一看是阿里衮家的布彦达赉,看着和十二阿哥似乎相熟。他二人如何相熟的?不过,刘纶此时心思不在此处,这个念头也是一闪而逝。
且布彦达赉打了千就出去了,胤禛这边又站起来和刘纶问好,一面又说:“事出突然,只得借别人的地方一见了。”
刘纶忙问什么事情。
胤禛就将自己对彰宝凑请的云南一事的想法一一说了给刘纶听,刘纶一边听了一边点头。
刘纶听完了以后,又细想了一遍,才说话:“十二阿哥的方法是好,只不过这事情关键的地方却还是这人。”
胤禛微微一笑道:“刘大人慧眼如炬啊。眼下我们要紧的是找这么一个人。”
刘纶开始在脑子里过那些一个又一个人选。
胤禛笑眯眯的在一旁等着。
刘纶注意到身边这一位的神态,就说:“老臣愚钝,还请十二阿哥教我。”
胤禛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最终还是说:“刘大人看我如何?”
此话一出,刘纶委实吃了一大惊,就是脸上也露出了吃惊的神色来。
刘纶看着胤禛笑眯眯的沉着的样子,才慢慢将吃惊之色收了回去。
胤禛又说:“刘大人是怕我年轻压不住?”
刘纶迅速的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老臣并不是害怕这个。只是皇上那里。十二阿哥是天潢贵胄,而云南真是多事之秋,皇上如何放心让十二阿哥去涉险。”
胤禛如何不知这一层,只是这是他的一个念头,如果他去了不仅云南就是贵州的事情也能治一治,所以才想争取了刘纶,由他帮忙说项,不想却被刘纶拒绝了。
刘纶摇手止了胤禛要说的话,就说:“十二阿哥切莫再说此事。老臣自然知道十二阿哥光明磊落,内忧家国百姓,可是别人怎么想?”
胤禛还真没有想到刘纶会说这样的话,因此就听住了。
只听刘纶又说:“十二阿哥且听我一言,你奉了皇命在吏部当差,本不应该知道这事,只是我多事和十二阿哥说了。当然我内心中也有点向十二阿哥讨主意的隐情在。现在十二阿哥恰又帮我出了主意,所以我们还是找一个人去办这件事情。况且上次你我二人荐许祖京的事情,虽说我们自问是阳春白雪,可是在有些人心中却未必。十二阿哥仍在吏部当差,这才是安稳之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胤禛也只能承了刘纶的情。
胤禛恳切对刘纶说:“我知道刘大人爱我,我也感激刘大人对我的照拂。只是这人选上实在没有一个妥当的,我才出此策。”
刘纶却道:“十二阿哥不必忧心。有一人或可担当此任!”
胤禛听了大喜,立即问道:“不知大人指谁?”
刘纶轻声说:“云南按察使诺穆亲。”
胤禛听了心里一动,他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人,但是最终还是觉得这人撑不住场子,所以把他放弃了。
刘纶又说:“诺穆亲这人办事能力是可以的,而且他和永贵大人有亲,在云南总督那里是说得上话的。”
胤禛一听到这里,眼睛亮了,对刘纶说道:“还是刘大人老谋深算。我佩服了。”
刘纶忙着谦虚了一回,又细细的议了这件事情,才分别而去。
胤禛坐在吏部衙门比照刘纶的意思细细的拟着条文,好让诺穆亲到时候便宜行事。刘纶这边自然是对着皇帝细细说明,皇帝一听大喜,因为刘纶说的不是一个想法,而是一个办法而且连办事的人都选好了。只于敏中一个人却有点讪讪,没办法人家是户部尚书,也是行走军机的。结果你一个吏部尚书将他的事情都办了,人家心里难免有些不自在。
所以于敏中在皇帝正式听政之前的空隙找了刘纶,带酸的对刘纶说:“刘大人最近可真是鸿星高照,屡屡蒙得皇上青眼。我真是羡慕得紧。”
刘纶本来觉得没有什么,这一听倒觉得自己真是抢了十二阿哥的功劳了。不过有人说话,不可不答,至于于敏中的酸气他自然也听的出来,因此只说道:“于大人此话怎讲。你我二人同朝为官,理当互相扶持,日后我若有了难题也请于大人不吝赐教才是。”
这刘纶一面讲话,一面还想着这不正是好机会,让他也对十二阿哥投桃报李一番。
那边于敏中见刘纶和他说话都三心二意了,心中更加愤愤不已,遂一抱拳先走一步了。
刘纶却又返回东暖阁,求见皇上。
皇帝心情甚好,还给刘纶赐了坐,只刘纶跪下来说道:“皇上,臣有一事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皇帝有爱的说道:“可是要我帮你解那烦恼?快快讲来。”
刘纶就说:“臣刚刚所陈之法,其实并不是臣的主意。臣只是拿来加工填补而已。”
皇帝听了大奇道:“哦?那是谁想的法子?你快快说来,说不得朕又多了一个栋梁之才。”
刘纶磕头下去说:“臣不敢欺瞒皇上。这个法子乃是十二阿哥提出来,和臣商议以后,才得出的。”
刘纶说了以后,四周就静悄悄的,刘纶虽然汗流夹背,但是却一动不敢动。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才哈哈大笑着说:“原来是朕的十二阿哥。好,好,好。”
刘纶听了连续三个好字,心里才安定下来,然后也有心情请罪了:“臣犯了欺瞒皇上的大罪,请皇上治罪。”
皇帝又笑着说:“起来吧。你何罪之有!只是朕没有想到,朕的十二阿哥如此了得。”
刘纶趁机道:“禀皇上,十二阿哥行事稳重,办差用心,又一片忠君爱父之心。老臣看了也感动不已。”
皇帝又笑道:“好好好,不愧是我大清的子孙。”
皇帝又马上接着说道:“赏刘纶毡台熏貂皮帽一顶。”
刘纶忙跪下来谢恩,不提。
皇帝让刘纶起了身,又对高玉吩咐:“赏十二阿哥宜兴珐琅盒绿石砚一方,玻璃水盛一件,黑红墨二锭。”
这些都吩咐完了,皇帝才起身去了养心殿的正殿,听政。
在撷芳殿的胤禩接了皇帝赏以后,心里也不是不喜,一面却又着急云南的事情要快快办好。
而下午在吏部衙门办差的胤禛更是接到了圣旨命他明天上朝听政。
胤禛虽然是一颗老心,但是也着实激动了好一会儿。
《下一个传奇》沈尹白 v撷芳殿内喜事多v 最新更新:20110915 08:00:00
胤禛表面淡定,内心激动的回了撷芳殿,也不去外书房了,直接就去了内殿。而胤禩那里早已得了消息,内心之中也和胤禛一样激动,而且这激动之中还带着点欣慰。
因此胤禛一踏入内殿,胤禩就高兴的迎了上来,彼此一照面都觉得对方怀着和自己一样的心情,不觉相视一笑。
胤禛由人服侍着净了脸,净了手,坐下来端了一碗茶,才说道:“明天我正式上朝了,这衣物服侍可又要你费心了。”
胤禩笑着说:“看您说的,这些我早准备好了。明天您就放放心心的去。”
其实两人心中都在叹气,唉,这都上朝了,还没有一个封号,大家还只能十二阿哥十二阿哥的叫。这弘历也真是,平常看他最喜欢搞排场了,这么对儿子就吝啬了起来,也不给个封呢?
过了一会儿,还是胤禩笑着说:“今天,皇上还另赐了不少东西,我命人收着了。爷可要看看。”
胤禛这才道:“收着吧。”又轻轻一叹:“也没有什么好看的。”
胤禩听了这话倒有点微微一怔,这人怎么连皇帝的赏赐都不看在眼里呢?
胤禩又说:“今日这事情可是刘纶的功劳?”
胤禛看了胤禩一眼,才说:“你倒猜得准。”
然后又正色说道:“刘纶可真是举贤不避内。我也没有想到。我只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他能这样对我。这个人有汉人的读书人的高气,心地也宽厚。早上的时候,我本已是自荐了去云南,不想他却说了一番话,我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心里很是领他的情。”
胤禩在听了这番话心跳的就像坐滑杆,忽悠忽悠的,到了后面总算落地了。这人要是去了云南,那可真是要一锅端了,幸好有刘纶老成持重。胤禩暗暗的舒了一口气。
胤禛还在说:“云南那里的事情现在也选好人了,是个办实事的,我也稍稍放心了。”末了又一叹:“明日上朝,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章程。其他不说,只是这位子,又怎么站呢?”
胤禩听了这话心里一笑,也是,这样一个空头的阿哥,要站在哪里的?军机大臣的后面?不妥!那里有六部尚书呢!六部尚书的后面?不妥!那里有各部侍郎呢!那么站在最后了?也不妥!一个皇子,别人哪里能让你站在最后啊?
胤禛又说:“你不知道,这站位子很是有个章法,各人都有定例,不能乱站也不能乱走。”
胤禩腹诽,我怎么不知道?我门清!
胤禛又说:“本来还可是跟着刘纶,可是他是行走军机的,上朝都比我早。看来我也只有跟着永贵了。”
胤禩微笑着说:“哪里还能没有您站的地方呢?”
胤禛抬起头看着他,看了好一会儿,说:“我怎么觉着你这话,有点笑我的意思呢?”
胤禩心里闷笑,口中却轻和的道:“这您可真误解我了。我哪里能笑您呢。我又不懂这些,我不过是顺着您的心,劝和一句罢了。”
胤禛还有点不怀好意的看着他。
胤禩装作佯怒的样子,才说:“要这样,以后爷有了烦心事,我就不问也不说了,让您自个儿琢磨去。”
胤禛立即接上来说:“可别,没有福晋劝慰我,我可就要苦闷死了。”
胤禩一听这话,就知道胤禛又起了什么心思了,就站起来说:“天色也晚了,您是现在就用膳了?”
胤禛点点头,还接着说:“早点用膳好。用好了,我陪你读书。”
胤禩甩帕子了,心里有点小怒,他可没有忘记上次读书读到那里去了!哼!
又一想这甩帕子真是太女气了,所以赶紧听下了。不过如今他还真是明白了,这帕子真是个好用的东西,怪不得以前那些个女人人人手里一条,永不离手呢,一切情绪尽在帕子里啊!流泪时擦眼泪,不安时稳定心绪,调情时甩,愤怒时也甩。
一时间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