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生活之重生第17部分阅读
富裕生活之重生 作者:rouwenwu
远啦。如今村子里谁不知道你家杀了一头猪,没卖多少全部都留给自家用了,村里谁人不说手笔大呢?”
石伯母听到刘恭维,笑得花枝乱颤的,这话要搁在以前,她听听也就过了。但如今听来却是让她觉得浑身舒爽无比,如今村子里日子过得顶顶不错的刘妈也夸赞她,怎么能不让她心花怒放?“你这人哪,不光手脚麻利,如今连嘴巴都是油嘴滑舌的。”
刘妈从楼上走了下来,手上拿着那个空的瓷盆。“哪里哪里,话说你今儿个来找我,有啥子事呀?”
“也没啥要紧的事,不过呆会俺家开始制米饼了,挺缺人手的,到时能不能去帮协助?”石伯母也没客气,开门见山就说出她的请求。她家今年准备烤四五十斤的米饼呢,不找点副手怎么行?烤一天都烤不完,况且哪家不烤点米饼?开了年大家都要探亲的。亲戚多的,五六十斤饼都不够用。亲戚少的也要二三十斤吧。今天来借人手,过两天她家开始制饼的话,也要过来协助的,大家都不吃亏!
“成,今天就先到你那练练手去了,我本来也打算这两天制饼的呢。”刘妈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顺便提点了下过两天你们也要过来协助的哟。
石伯母是个伶俐人,一点就透,自然是满口应承下来,末了还提句:“对了,带上小七啊,我家石英可想她啦,一直念叨着小七都不去找她呢。”女儿老提着小七平时对她多好,不止帮她复习,有好吃的也都会和她分着吃,本来她还不以为然。自己女儿有点软弱,别人对她好一分,她就在心里老惦记着,有时甚至会夸大别人对她的好。
不过在期末时看到自己女儿居然从班上的四十多名前进到第十名,因此还得了两张奖状。这可是女儿上学以来的头一遭啊,真是让她喜不自胜!她才知道这小七的学习真不是盖的,虽然她不指望女儿能考个重点初中啥的,但女儿成绩好了,在亲戚朋友面前她的面上也好看是不?所以她觉得女儿和小七走得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刘妈自然是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本来她也打算让女儿多学着点,俗话说技多不压身,搞不好这些东西等她以后当家了就用得上了。
其实这制饼一直是刘星家乡的风俗,每年过年前一个月左右,都会事先把梗米放进锅里炒过,当然为了让米饼更好吃,会按一定的比例放入一些糯米混合。然后把这袋炒过的米拿到辗米坊去磨成米粉(这里说的米粉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粉哦,而是像面粉一样的),回来放在干燥的地方。等时候到了,就熬上一锅红糖水,当然如果没有红糖,白糖也可以。把糖水放到米粉里,搓揉成一团,然后把这它们放进木饼印里,经过一些手工加工后,把它们一个个小心地从木饼模里敲出来,放在冒着热气的锅里烤着,感觉它变得结实了就成了。
草草地吃了点东西,交待了两个儿子中午随便整点吃的填肚子,刘妈就携刘星来到石家了。反正楼房已经封顶了,那帮建筑工人都散了,至于二楼楼顶上的阁楼,等楼面长结实了,四哥会自个儿来帮他们搞定的。所以现在也不需要操心他们的伙食了。
从石英家的破篱笆进入她家的院子,听到他们厨房传来阵阵热闹的声音,刘妈敲了敲门,听到里面的人喊进来了就推开厨房那扇门。刘星一进去就看到里面有三四个大人,有两三个孩子围着两个拼在一起的桌子。
“五婶子,你可总算来了,咱们正要开始呢。”石伯母站在灶台旁边,手里还不断地搅拌着锅里已经融化的红糖,此时灶里的火早熄灭了,而且糖水已经不怎么烫手了。
石英趁机把刘星拉到她旁边坐好,“小七,来,坐我这边!”
刘星笑着答应了,任由她拉着到最里面的角落里坐下,石英家的厨房大概也有十来坪大小,但从已经被熏得发屋顶上可以看出这厨房有一定的年头了。因关上了门,只留一个小窗让空气流通,所以也打开了电灯。而且因为人多又热闹,倒也不觉得冷。她家的桌子是方桌,凳子是长板凳,给人一种坐在古代客栈里的感觉。
此时几个伯母婶婶把布袋里的米粉用碗舀了几大碗出来放入瓷盆里,石伯母就浇上红糖水,刘妈用双手慢慢搓了起来。渐渐地本来犹如一片散沙的米粉渐渐被揉成一团。
刘菜头家的拿出近二十个木饼印模,每个木饼印模上有三四个饼孔,里面或是雕了花或是刻了字。她一一撒上干燥的米粉,然后再倒出来,只让那些木饼印模略沾上一层薄薄的米粉,如此一来,使得敲饼的过程更容易,而且让米饼不易缺角而影响美观。
刘妈拿过已经沾上干粉的木饼印模,往那些饼孔里用力地塞入米粉团,然后把它传给刘菜头家的。她一接过,把它放稳了。就用一个小棒棰给它用力地来几下,尽量使米粉团往饼孔里挤去。
然后她的工作就完成了,把木饼印模递给一个石英她二婶,只见她用一柄竹制的刀子把饼孔上的米粉都削掉,然后递给刘星几个孩子。此时饼已经成形了,而刘星她们接过后就拿起干净的瓷调羹磨着饼面,尽量让它显得光滑而且不掉米粉沫。
石伯母接手最后一道工序,把这些饼小心地从饼印里敲出来,然后连结锅里的温度,只要略烫手就行了,慢慢地烘干这些米饼。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如今有三四个女人挤在一个小厨房里,真是热闹朝天啊。尽管手上的活不停,但也没妨碍到嘴上的话是不?这东家长西家短的,倒也凑趣。
“石二嫂,听说你家大郎这次回来给你们带了一麻袋的衣服?”刘菜头家的好奇地问,手还不停地用力滚着棒棰。她家儿子刘靖宇是做针织的,听说都已经成为了厂子里的一把手了,工资比别人多了一大半呢,每两个月固定给家里汇钱,现在石二婶家有个房子都存满了红砖,估计来年挑个好日子就准备建楼房了吧。刘靖宇前两天从广东回来,啧,那些行李啊,一袋袋往家里搬,估摸着就是他们厂子里的一些针织品啊,真是让人眼热得不行。
“哪有那么夸张,不过是每人都得了几件而已。”石二婶抿嘴一笑,眼底的愁绪一闪而过。
刘菜头家的摇摇头,不以为然地撇嘴道:“不止吧,不过每人几件也不错啊,比别的少年仔好多咯。你没见好些人回来都是两袖清风的,别说衣服了,就是水果也没给家里带两个!”
刘妈和厂伯母都纷纷附和。
这话一出,石二婶也觉得中听,脸上的笑意增加不少。
刘妈和着米粉问道:“话说。你大郎也二十有三了吧?咋还没给他讨个老婆啊?”
石二婶的脸又暗下去了,“唉,不瞒你们说,我也正为他的婚事发愁呢。”
“咋啦?你大郎这般的人物,还愁讨不到老婆?”刘菜头家的不置信地问道。这也太奇怪了吧,这靖宇长得人高马大,也没有丑得不能见人,有门好手艺,不知道多少人盼望着嫁给他,怎么石二婶还为他的婚事发愁?
貌似今天的第二更有点难产,呵呵,不知道能不能赶得出来,赶不出来就明天补吧,阿门
第22章 意外的礼物
第22章意外的礼物
但没多久,他们就和儿子联系上了。知道儿子仍然做着“直销”那工作,本来还劝着儿子换工作的,但刘靖宇之后又寄了几次钱回家,虽然每次都是一万几千块,但让已经偿到甜头的石二夫妇渐渐松了口。
而且刘靖宇说人多力量大,他一个人真的忙不过来,让家里的兄弟姐妹去帮帮他,慢慢地,就一家子全进了传销,其中有一些和石二家要好的亲戚也被忽悠进去了。尽管他们一家进去不久就建了一幢三层小楼,但村子里的人知道他们全家是做传销的,都会自觉地避开他们一家子,而且背地里会对他们指指点点,神情中的鄙薄更是不加掩饰。
虽然他们也不常回老家,但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回来的,本来你一个人做传销和一家人做传销都和别人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们错就错在把手伸向了村子里的左邻右舍,试图把人家也骗进去。所以村里的人对他们的厌恶丝毫不加掩饰。偏偏人家没有被厌恶的自觉,还大言不惭地说:“哪个再对他们一家指指点点,叽叽歪歪,小心他们用钱来砸死他!”
后来村子里的人见到他们一家都是自动绕道走。也从不去他家串门子,如果他们来走访的话也是紧闭大门表示不欢迎。纯朴的农民们或许文化程度不高,或许会贪点小廉价,但不能容忍这种像毒瘤一样的致富骗局,它坑害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
刘星心不在焉地磨着饼面,暗自思量着,貌似她重生之前都没听说他们一家有“从良”的消息传出来过呢。真是麻烦的一家子,能不牵扯就不牵扯吧。老妈还想帮人家做媒,到时被人家女方那边的人怨恨死哦,就算不恨,但这关系肯定会受影响的。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帮他们牵线呢。
石英碰了碰刘星的手臂,好奇地问:“喂,小七,在想什么呢?你这几个饼都磨了五六分钟了,再不快点,这木饼印模就不够用啦。”
“没想什么呀。”刘星嘴上答道,然后抬眼一看,可不是吗?最后一个空着的木饼印模在刘妈手里了,她正往里面塞花生白糖馅呢。石英她哥哥上厕所了,现在就剩下她和石英两个小屁孩在做最后一道工序。看着面前堆积成山上的半成品,刘星加快了手脚。
“喂,刘星,你知道不?咱们班的大胖托了给你送了件过年的礼物哦。”石英神秘地笑着说,前两天那胖子把他拉到角落里,偷偷给了她一支钢笔,让她转交给刘星,就当是过年的礼物。
“大胖?谁呀?”刘星想了想。也没记起她是否有认识过这号人物。
石英一听这话险些没晕倒,这人居然连同班四年的同学都没点印象!“他是我们班上的同学啊,叫李子凛的,长得矮矮胖胖的那个啊。”
刘星看到她就要焦急地吼出声了,赶紧提醒她降低音量,然后眼光一扫,好在大人们都聊得兴高采烈,也没注意到两个小女孩说的话。
刘星隐隐约约记起来了,有个胖胖的影子一直都是坐在靠教室后面靠墙角的位置,而且嘴巴通常是吃不停的,不过印象中是个大方的人,只要是和他要好的朋友,福利通常都是好到不行,天天零粮不断。所以即使他长得又矮又胖,也没人敢欺负他!
刘星看到石英已经急到不行了,才慢吞吞地说出,“哦,我记得了。”省得这丫头一会被气得发飙。
奇怪,她和李子凛的交情并不深,他也没来欺负过她,两人之间的关系虽不恶劣但也比点头之交还不如。他怎么会想到给她送礼物呢?而且还是通过石英转送的。
石英听到了想听的答案,虽然慢了点,但这答案还算凑合,于是嘟着嘴说:“总算记起来了,不过大胖这丫的,也真偏心眼了,虽然送给我俩的都是一支钢笔,但明显地,我的那支质量没有你那支好嘛。亏得那丫的还是我大姨的儿子呢。”对外人比对她这个表妹还要好,真是气死她了。
想起自己的那支粉红色的钢笔,她的心就痛啊,看着是不错,但和刘星那支黑色的比起起来,可真不是一个档次的。想到这个,她握着瓷调羹的力度不自觉地加大了,把那米饼当做某人一样用力地磨着。
“好啦,看你气的,你要是喜欢,就一起拿去用好了。”其实刘星真的不大想收这份礼物的,不认识人是一回事,而且就算认识了,交情也一般般。这样随便就收了人家的礼物,感觉怪怪的。
石英一听,急了,“这怎么可以?这是我表哥的一份心意耶,为什么你要拒绝?”
刘星头疼的解释他们俩的交情交不深,不能胡乱地收受别人的礼物。
“有什么不可以的?他不仅仅是你的同学,也是我表哥啊,你平时对我那么好。他给你送件小礼物怎么了?如果你不收,就是不想认他这个同学,也就是看不起他,也看不起我!”石英激动地说,说到后面眼眶就渐渐红了。
这般大的动静引来了大人的侧目,刘菜头家的感兴趣地问:“你们这两孩子,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刘星看到坐在一边生闷气,犟着脾气不肯理人的石英,苦笑地说:“大娘,我们没说什么,就说过年该给要好的同学送个什么小礼物,石英她不同意,所以就”
其他几位听着听着就咧嘴笑了:“这小孩子家家的,就爱搞这些,好了好了,你们自己商量去吧,互相让着点啊。”
说着几位大婶大妈又继续刚才的话题了,这小孩子的,一言不合激动一下也可以理解的,让他们自己调停去吧。
望着埋头苦干不理人的石英,刘星妥协了,无奈地说:“好了,不是说他也送了支钢笔给我么?我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到我手上呢。”
石英闷声闷气地回答:“你不是不稀罕么?刚才都拒绝了!现在还来问这做什么?”小七帮了她那么多。她是真的想要好好酬谢她的,但她发现好多东西她有的,小七也有。而且小七也从不要她协助,她一直都找不到机会酬谢一下她,这事让她觉得自己好没用。现在表哥送来了两支钢笔,而且还是英雄牌的哦,这是小七没有的。好容易才让她找到这个机会让小七开心一下,所以尽管她非常喜欢黑色的那支,但她觉得应该把最好的留给小七。想不到小七会拒绝这份礼物,她觉得心里很受伤。
刘星听到这赌气的回答,扫到她悄悄瞄向自己的目光。心一软,避重就轻地回答:“哪有人会嫌弃礼物多的?刚才那是逗你玩的啦,既然是过年的礼物,那年初一那天你要记得拿给我哦。”而已而已,收下吧,不就是一支英雄牌的钢笔嘛,到时挑个时机补送一份礼物回去就算了。
听到这话,石英才笑了起来,于是两人又聊起了别的话题,不过大多数都是石英在说,刘星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话。
制饼的整个过程都是有说有笑的,时间也过得非常快,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满满一箩筐的米饼都烤好了,材料已经用完了。刘星终于松了口气,总算干完了。微微动了动一直挺着的腰,甩了甩动了一天的手臂,真是累人。于是几位大人看了看昏暗的天色,都纷纷告辞了。走的时候,石伯母还一人包了五六个米饼让她们带回家偿偿。大家也没客气,一一接过后就各自往家里走去了。
回到家的时候,本来在看着电视的刘言和刘常一窝蜂从房间里串了出来,面有菜色地说:“妈,你们总算回来了,快煮饭去吧。”
说着还一把抢过刘妈手上的饼,拿了一个就啃了起来。
刘妈看着两个没吃相的儿子,皱着眉头道:“怎么像饿死鬼投胎似的?你们慢点儿吃啊,别噎着了,还有哇,记得给你爸留两个啊。”
刘言嘴巴快速地嚼着米饼,口齿不清地“数落”刘爸那恐怖地厨艺:“今天我们可饿了一天啦,中午老爸煮的菜可难吃了,青菜炒得干巴巴的,还咸死个人,肉没炒熟,想到这我就想吐!”
“是啊,妈。那菜大家都不敢去碰。最后没法子了,只好去瓮里掏了半碗酸辣椒出来,连喝了几碗粥,厕所都上了五六次,肚子早饿扁了。”刘常补充着,但他的嘴巴也没停下,转眼就已经啃完了一个米饼。
刘言干掉了两个米饼后,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巴说:“妈,这米饼不错哎,又香又甜,而且还是两种馅的,一种甜的一种咸的,真好吃!”
他双眼冒光地盯着那两个黄|色的冒着香气的米饼:“妈,我肚子还饿呢,是不是,那个,,,嘿嘿”
“想得美哪你,这两个是留给你老爸的,别打它们的主意!”说着,刘妈就把那两饼收了起来,放到了柜子里锁上。
刘言撇了撇嘴,暗道,钥匙我还知道放在呢,我真要吃,你也藏不住!
刘星看着刘常也是一副嘴馋的样子,好笑又好气地拍了拍他的头说:“真那么爱吃?后天轮到咱们家制饼了,到时你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过你们要努力干活哟!”
两人一听,眼睛一亮:“真的呀?”看到刘星肯定地点了点头后,两人拍拍挺拔的小胸脯:“没问题,包管努力!”
刘星家制好了米饼,留了七八斤放在孩子可以拿得到的地方,其余的全部都用箱子密封好了放在衣柜上面,让几个孩子没法够得上。其实这只是刘爸刘妈一厢情愿的想法,可惜是难不倒刘言滴,想当初,那个用布袋装着的花生种子也是放在衣柜上面,刘言还不是照样有法子拿到?那段时间他的口袋都是鼓鼓的,嘴巴也从没停过,不到一个星期,那些花生米种子被他不知不觉地干掉了四分之一!好在没多久刘爸刘妈就把它们全种到地里去了,要不然的话,再过段时间恐怕连渣渣都没剩下。
转眼就到了小年夜,也就是腊月23这天,家里现在不缺钱了,刘妈也大方了一回,宰了只肥公鸡。因为这公鸡是用来祭祀灶神的,所以得整只用清水蒸煮方可,但通常这样蒸煮过的鸡肉都是又老又塞牙的。而且蒸煮过的鸡再炒的话也不怎么入味,刘星很不喜欢吃这样的鸡肉,于是就和刘妈商量着给它加点料,让它连结鲜嫩爽滑。
刘妈素来知道自家女儿在吃的方面有些研究,而且不得不承认她有青出于蓝的趋势。想到每次祭祀时蒸煮过的鸡肉确实又老又没味,也就答应了。只一条,要连结公鸡的完整性,不准在整只公鸡上面动刀子。
刘星一听这条件,当然答应下来啦,然后就开心地开始忙活起来了。把那只已经处理干净的公鸡,用盐,料酒,姜片腌渍半小时,再放到热水中氽烫一下。之后从公鸡的屁股后面往它的肚子里塞入几片已经泡开的香菇,薏米和木耳,然后再把它摆成雄纠纠气昂昂的姿势,把它放到锅里,再倒入盐,八角、桂皮、香叶,肉桂各适量,倒入水后就可以开始炖煮了,约大半个小时就熟了。那些材料都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增减。
晚上的时候,刘星做的鸡得到了全家一致的肯定,虽然外表只略为酥黄,但其芳香浓郁,嫩滑无比。于是刘爸就拍板决定以后都沿用这个做法来处理这些祭祀要用到的鸡。
今年的春节风和日丽的,太阳懒懒地照着,让人的心里暖洋洋的。过了小年夜,几乎已经算是进入新年了,家家都抓紧时间搞卫生,除旧迎新啊。
刘妈把三床蚊帐,被套,床单都拆了下来,放进了四个桶里挑到河边去。刘星负责洗衣服,刘妈就洗这些大件的,忙活了两个小时,终于洗好了。往回走的时候,挑了块绿油油的淮山地把蚊帐和被套床单等晾在这些浓密的淮山叶上,好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只要等薄暮的时候来收回去就行了。和风暖阳下,一眼望去,墨绿色的淮山地上都是红一片白一片的,而且孩子们还喜欢在淮山行里玩捉迷藏,欢乐的笑声洒满了一地,煞是喜人。
刘妈回到家看着明亮了许多的房间,光秃秃的床架子,突然觉得有点不能适应。如今真的感觉到要过年了,想不到这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幸好今年的收获挺大的。想着紧挨着旧房子的楼房,存折里的钱,还有不断长大懂事的孩子,这日子真有奔头啊,刘妈觉得欣慰极了。她愉快地拿着用竹秆做成的大扫把扫着屋顶上的蜘蛛网和泥尘。而刘星就跟负责把床和桌子柜子都擦一遍。刘妈清理好屋顶后,就开始清扫地上的垃圾。
忙完了自家的活后,刘星就奔到刘奶奶房间里去了。刘奶奶正在戴着眼镜看着手上的信呢。
“奶奶,在看舅公给的信哪?”刘星知道准是舅公给刘奶奶来信了,他们两兄妹是经常写信联系的。
“是啊,你舅公说年初会回来看看呢。”刘奶奶想到不久后就能见到弟弟,满是皱纹的脸上开出了一朵菊花。
“真的啊?舅公都好久没回来过了呢。”舅公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而且回来的原因多数还是祭祖。而刘奶奶老了,也没法去看看
他,虽然偶尔通通信,也能个念想,但总比不得见到真人来得好的。
刘奶奶摸摸刘星的头,慈祥地问:“是呀,小沁想不想舅公?”
其实刘星对舅公没有多大的想念,毕竟见过的面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但她不忍拂了刘意思,“想呀,我最喜欢舅公带回来的饼干了。”
“呵呵,你就光想着吃了!”刘奶奶笑道,然后枯瘦的双手把拆开的信纸一一叠放好,放到信封里面。
刘奶奶把信放好后说:“既然小沁来了,那么一会帮奶奶包红包好不好?”
刘星知道刘奶奶眼神不怎么好,而且估计也是想她多陪陪她说话吧,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奶奶,明天我帮你把这床麻布蚊帐拿去洗一洗吧,都一年多没洗了吧,都快过年了,还是洗洗比较好。”
刘奶奶拿着毛票的手顿了顿,把那叠约三四十张一毛钱的毛票放在床上。然后又拿出两张一平方米的红纸还有一把剪刀和小刀,把它们一一放在床上,两人就各坐在床的一边。
刘奶奶先把一张红纸切割成36张正方形的小红纸,然后刘星拿了一毛钱,开始包了起来。
“对了,明天顺便把整个房间也清扫一下吧,让咱们过个舒服的大年!”刘星补充到,倒不是她不想现在洗,这麻布蚊帐沉着呢,现在洗的话估计晚上也干不了,只好等明天了。
刘奶奶听着孙女的话,眼睛就湿润了,这都多少年了,一直都是自己打理自己的东西的。年轻时倒也无所谓,但最近几年,这床厚厚的蚊帐越来越让她有心无力了。它干爽的时候都有近十斤,湿了后几十斤是有的,自己一个老婆子,哪有这个力气洗它啊。所以这两年都没清洗过它了。儿子媳妇都没注意到这问题,前几年她也曾提过,但大儿媳妇洗过一次,嫌它沉重就再也不肯协助洗了。二儿媳妇自己的都懒得洗,怎么可能帮她洗呢?
如今听到孙女的话,让她很是感动,但她又担心她一个小女孩,小胳膊小腿的,洗得动吗?“这蚊帐很沉的,你可能洗不动吧?”
“没事没事,明天我慢慢洗,然后让大哥给我扛去晒不就行了?”刘星罢收手,大哥这免费的劳力,不用白不用。
刘奶奶看到孙女是真的坚持,也不推辞了,但她心里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刘星还不知道刘这个决定将影响她的一生
第23章 年三十
第23章年三十
刘星看着手上包得不甚美观的红包。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在包了几十个后,手指头无一不是红艳艳的,这些无一不让她怀念起后世的那种既美观又方便的红包袋啊,寓意好又大方!可惜现在还没有出现红包袋呢。
红包袋,红包袋!对了,就是红包袋,哈哈,既然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那咱们自己就动手把它整出来吧。正巧明天她也不想她爸妈种田了,家里其实就两亩田,不多,现在杂交水稻还没出来,每亩水田的稻谷产量并不高,除了肥料钱和人工钱,几乎没赚什么的,有时甚至还倒贴了人工钱进去。倒不如不种了,不过这只是刘星心里的想法,种不种还得看两老的意思。
至于前头租种的那十来亩沙泥地,那片地的人家看着刘星家只种了一季的淮山就把两层楼房给建了起来,一大群人眼红着呢。个个都磨刀霍霍地准备大干一场,期待来年的淮山也有个好收成!
假如不种田了,总得找些事来给刘爸刘妈做吧。皮包专卖店是一个,但也只是需要做一些前期的工作,像找店面,装修,进货,还有看看帐目而已。店里的店长员工肯定是要请人的,不可能让刘爸刘妈亲自坐镇。而且啊,人都是视觉动物,如果一个卖高档皮包的地方,里面的售货员居然三四十岁的大叔大妈,估计这是很挑战视觉的!会让他们有一种走进大卖场或菜市场的错觉。这包包能卖得出去才有鬼呢。
确实,只要皮包专卖店上了轨道后就没刘爸刘妈什么事了,得找点事让他们做,正好,这个红包袋市面上还没出现过,刚好可以让他们试试手。不过刘星可以包管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虽然这小小的红包袋毛利润很低,但它的成本更低!这红包袋受众面广,想想,逢年过节,喜事白事,哪家不需要它的?
别小看了这件小东西,申请专利后,大量生产,薄利多销。包管数钱都能数到手抽筋!这东西要是能垄断,赚得不比卖包包少。而且有一点挺重要的,这东西安全,因为利润小,所以不惹人注目,自然也不会轻易就引起那些势力庞大的家族的竞争,人家看不上这只有几厘钱毛利润的生意,要做就做大的。
刘星想做这生意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不想把全家的经济命脉全部压在王家身上,虽然专卖店的前景不错,但她也不知道王家哪天会把她给踢出去。她可不会自大地认为人家会和她合作一辈子,毕竟大家也是因为利益才合作的,哪天这利益关系不存在或自己妨碍到他们的利益了,他们自然会斩断这合作关系,真到了那个时候,人家不落井下石就好了,你还奢望人家给你安排好后路?所以多做两个小生意比较保险,万一皮包的专卖店不能做了,至少自己家也不至于陷于困境。
其实这红包袋也不需要一年来做准备,只需要在过年前三四个月弄就成了,不过具体该怎么办。她还没想好。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是做不成了,只好等明年了。所以说,时间还充足,可以让她慢慢思考,顺便设计多点图样出来。
如果真能说服她爸妈不种地了,那么除了红包袋,刘星觉得再做个小生意地好,不止能让刘爸刘妈过得充实点,当然,赚钱是必需的。如果做好了,还可以拉拔一下家族里的兄弟,让大伙一起入个伙,有钱一起赚,毕竟都是亲戚,能帮就帮吧。总不能自己吃肉了,亲戚朋友连点汤都喝不上吧?
只有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了,别人才不会在后面给你捅刀子,扯你后腿。光顾着自己一个人发财的人,一般都不得人心的,到时要是出个什么事,也甭指望自己的兄弟站出来帮帮自己。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你风光的时候没想起自己的兄弟,凭什么你落魄了遇上麻烦了,兄弟就得给你收拾烂摊子去?人家可没欠你什么。
后来刘星把这想法和刘爸说了,刘爸非常赞成,要是真有那么一天,自己家天天大鱼大肉的,而其他兄弟都是稀饭酱菜,他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啊。不过这都等他们家的专卖店搞起来再说吧。现在八字还没撇呢。
“奶奶。红包弄好了,一毛钱的有三十个,两毛钱的有二十个,五毛钱的有十个,你拿好哦。”刘星说着就把三踏用橡皮筋扎好的红包递给刘奶奶。
刘奶奶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老花镜:“弄清楚了?没错吧?”
刘星拍拍胸脯,包管道:“奶奶,你就放心吧,我都数清楚了,没错的。”
刘奶奶把那些红包接了过来,然后走到床铺对面的桌子旁边,拉开柜子,把它们放了进去,也没用锁头。
刘星在一边看着,想起以前小时候的一些事,觉得特别汗颜。刘奶奶放红包这事要是搁在以前,肯定是不会当着刘星的面做的,定然是等刘星不在场了,再找个地方把它们藏好。要是让她知道了,她会时不时地来拿走一两个。
想当年,刘奶奶让她到小卖铺打米酒,她都会在路上偷喝几口,其实她个人并不爱喝的,这米酒苦苦的。辣辣的,没啥好滋味。而她每次要偷喝几口的原因无非是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啥能入口的都馋得想吞进肚子而已。而且每次打酒回来的时候,刘奶奶瞅着透明的米瓶子里的容量,都会埋怨下,“这一块钱的酒又被那店家的克扣了!”她完全没想到其实是自己的孙女偷喝了,这事不光刘星干过,刘言那小子干的次数也不比刘星少就是了。
其实现在刘星想起来,都会觉得特别羞愧,嘿嘿,小时候品性不算好。不过不管再怎么调皮也不会丢脸到别人家去就是了,这些小偷小摸的事都是在自己家发生的。
刘星拿出事先藏在口袋里的两百块钱,把这两张四人帮递过去给刘奶奶:“奶奶,快过年了,孙女也没什么可孝敬你的,这两百块钱,你就收下,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吧。”其实前两个月刘星就托王博找关系,在北方那边带回一套羽绒服,因为耗费的人力物力稍微多了点,所以也贵了点,但众所周知,羽绒服既轻便又暖和,最适合老年人了。上次去市里刘星就把这羽绒服拿到手了,她准备在年三十的晚上送给刘。让她在新年里也有新衣服可穿。
刘奶奶罢收手,笑着说:“小沁乖,你还读书呢,这钱你就留着自己用吧,不用给奶奶了,奶奶还有钱用呢。”上次老大家卖了淮山后他私底下就给了她一千元,当时还吓了她一跳,后来听他说是卖淮山赚了的,让她尽管放心收下,她才安了心,也不去打探那淮山卖了多少钱。毕竟这些都是儿子媳妇管了,自己也不是那种八卦的人。她只知道,儿子仍然是孝顺的就好。
刘星笑着劝道:“没事,奶奶,我还有呢,你就放心收下吧。”奶奶和叔叔搭伙,就她所知,恐怕那边的日子也不好过吧,多给奶奶点钱,也让她安心,况且过年的人情来往,花销虽不算大但也不算小了。手里头有点钱,总比捉襟见肘要好。
其实刘星几乎可以说是她奶大的。她出生的时候太爱哭了,几乎是哭足百日的,吵得刘爸刘妈睡都睡不平稳。于是在喂足四个月的奶后,刘妈就迫不急待地把她扔给了刘奶奶,在她一岁前,每晚她都要含着刘奶头才睡得着。
而上一辈子,她因为容貌而自卑了太久,而自卑的同时又怨怼父母把她生得太丑。她常想,哥哥弟弟都长得好,为什么就她一个人遗传了刘爸刘妈所以的缺点?如果她是一个男孩,那么她就不用在意这些了,为什么她又偏偏是个女孩呢?她一直沉浸在这种情绪之中,怨怼的同时,一旦想起了家人的好,又让她觉得愧疚难安,于是她就非常讨厌想起家里的亲人,非常不想面对他们,久而久之,就渐渐地淡忘了亲人对她的好。
很多事情都是在重生后才想起来的,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现在的她虽然长得不算是一等一的漂亮,但也算清秀可人。没有了满脸的豆豆和豆印,没有了五大三粗又肥短无比的身材,她才发现,原来她也不是一出生就是那么丑的。如今的她很满意目前的生活,她想好好对待家人,弥补前世的遗憾,不再害怕,也不再辜负。
刘奶奶见刘星是真心孝顺她这个,并不是说客气话,也就收下了那两百块。
刘星见她收下了,也就开心地告辞了,毕竟外面还有好多事要忙呢,院子还要清理一下。
刘奶奶看着她踏着轻快的步子离去了,还顺手帮她掩上房门。暗自感叹道:这老大一家真让人窝心,大儿子对她好,连孙女也懂事,她算是知足了。这老2她是指望不上了,其实这钱多钱少只是小事,重要的是心意。之前还说每个月每家给15块钱,但老2家的都拖了好几个月了,她也不催,看看,这都过年了,老2和他媳妇吭都不吭一声,她对他们真是失望透了。如今看着大儿子一家大半年的行事,她也算是老来有个依靠了。
这冬天的日子就是短,眨眼间就到了除夕夜,才六点多呢,刘爸刘妈就起床了,连几个孩子也一起喊了起来。然后就开始分头行动,刘爸提着篮子和袋子去了县里。之前已经买了两只公鸡和其他的一些如香菇木耳等的耐留的干货,还有瓜子糖果和水果也早买齐了。年三十一在早赶去县里,无非是想准备采买一些新鲜的鱼和肉,番茄豆腐之类的而已。
而刘妈这边呢,正准备去庙里和太公那拜拜,祈求来年一切顺利。她把鸡杀了后,然后蒸煮熟,把它放到盘里,在它的嘴巴上横着插上带着叶子的小柑橘,柏枝,桂叶。在这只公鸡前面还摆了一块约两斤重的煮熟了的猪肉。再备上三碗饭一碗米,在这碗米的四周都插上红包,中间也放了一把红包,寓意着来年财源广进。还有带上一壶小酒,两卷炮,几对红蜡烛和一大把擅香,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箩筐里。约上婶婶程梅娟,她也是拿了个箩筐过来,里面的东西大同小异。
然后再约上三伯母和四伯母,四个箩筐,两条担子,由刘妈和四伯母挑着。兼顾着程梅娟怀着孩子,几人走得并不快,一路上都是有说有笑的。这大过年的,有啥子问题都搁年后再说吧,谁要在这时候添堵就真的太不识相了。所以尽管大家心里都有这么点意见,脸上却是言笑宴宴的,并没有说出些什么让人下不来台的话。整个气氛都是乐融融的,连路过的人都不禁感慨,这几袖里的感情真是好得像亲姐妹一样啊。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也花了半个多小时,庙里的桌子上都摆满了嫩黄的公鸡母鸡猪肉,甚至有人大手笔地在上面摆了个猪头。刘妈几人看到桌子上还有空的地方,赶紧把自家的物品放了上去。然后点上红蜡烛和擅香,在各个神位上都插了红蜡烛和擅香后,就让孩子们跟着自己对着佛祖三跪九叩,然后就让孩子自由去玩了,自己在那看管着物品顺便求求签啥的。
刘星好奇地在庙的四周转悠着,这座庙的历史也挺悠久了,青砖红瓦一派古朴的气蕴。它就矗立在水坝旁边的高地上,同时也是建在山脚下。这个庙在市里也是有名的,每到农历的节日总会有无数的人慕名而来,香火鼎盛。所以它的周围被建设得很好,庙的正门约有四五亩地的龙眼,这产业是属于它的。
正殿两侧是供香客的休息的场所,还有一些客房吧,供远道而来的客人过夜的。这的斋菜还算可以,但因为刘星家离庙也不算远,所以也没吃过几次,毕竟吃斋菜也要花钱的,穷人家都不太舍得,通常都是一来一回,上了香尽了佛心就走了。约半小时后,刘妈几人把孩子招了回来,让几个胆大的男孩到庙门外烧
远啦。如今村子里谁不知道你家杀了一头猪,没卖多少全部都留给自家用了,村里谁人不说手笔大呢?”
石伯母听到刘恭维,笑得花枝乱颤的,这话要搁在以前,她听听也就过了。但如今听来却是让她觉得浑身舒爽无比,如今村子里日子过得顶顶不错的刘妈也夸赞她,怎么能不让她心花怒放?“你这人哪,不光手脚麻利,如今连嘴巴都是油嘴滑舌的。”
刘妈从楼上走了下来,手上拿着那个空的瓷盆。“哪里哪里,话说你今儿个来找我,有啥子事呀?”
“也没啥要紧的事,不过呆会俺家开始制米饼了,挺缺人手的,到时能不能去帮协助?”石伯母也没客气,开门见山就说出她的请求。她家今年准备烤四五十斤的米饼呢,不找点副手怎么行?烤一天都烤不完,况且哪家不烤点米饼?开了年大家都要探亲的。亲戚多的,五六十斤饼都不够用。亲戚少的也要二三十斤吧。今天来借人手,过两天她家开始制饼的话,也要过来协助的,大家都不吃亏!
“成,今天就先到你那练练手去了,我本来也打算这两天制饼的呢。”刘妈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顺便提点了下过两天你们也要过来协助的哟。
石伯母是个伶俐人,一点就透,自然是满口应承下来,末了还提句:“对了,带上小七啊,我家石英可想她啦,一直念叨着小七都不去找她呢。”女儿老提着小七平时对她多好,不止帮她复习,有好吃的也都会和她分着吃,本来她还不以为然。自己女儿有点软弱,别人对她好一分,她就在心里老惦记着,有时甚至会夸大别人对她的好。
不过在期末时看到自己女儿居然从班上的四十多名前进到第十名,因此还得了两张奖状。这可是女儿上学以来的头一遭啊,真是让她喜不自胜!她才知道这小七的学习真不是盖的,虽然她不指望女儿能考个重点初中啥的,但女儿成绩好了,在亲戚朋友面前她的面上也好看是不?所以她觉得女儿和小七走得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刘妈自然是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本来她也打算让女儿多学着点,俗话说技多不压身,搞不好这些东西等她以后当家了就用得上了。
其实这制饼一直是刘星家乡的风俗,每年过年前一个月左右,都会事先把梗米放进锅里炒过,当然为了让米饼更好吃,会按一定的比例放入一些糯米混合。然后把这袋炒过的米拿到辗米坊去磨成米粉(这里说的米粉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粉哦,而是像面粉一样的),回来放在干燥的地方。等时候到了,就熬上一锅红糖水,当然如果没有红糖,白糖也可以。把糖水放到米粉里,搓揉成一团,然后把这它们放进木饼印里,经过一些手工加工后,把它们一个个小心地从木饼模里敲出来,放在冒着热气的锅里烤着,感觉它变得结实了就成了。
草草地吃了点东西,交待了两个儿子中午随便整点吃的填肚子,刘妈就携刘星来到石家了。反正楼房已经封顶了,那帮建筑工人都散了,至于二楼楼顶上的阁楼,等楼面长结实了,四哥会自个儿来帮他们搞定的。所以现在也不需要操心他们的伙食了。
从石英家的破篱笆进入她家的院子,听到他们厨房传来阵阵热闹的声音,刘妈敲了敲门,听到里面的人喊进来了就推开厨房那扇门。刘星一进去就看到里面有三四个大人,有两三个孩子围着两个拼在一起的桌子。
“五婶子,你可总算来了,咱们正要开始呢。”石伯母站在灶台旁边,手里还不断地搅拌着锅里已经融化的红糖,此时灶里的火早熄灭了,而且糖水已经不怎么烫手了。
石英趁机把刘星拉到她旁边坐好,“小七,来,坐我这边!”
刘星笑着答应了,任由她拉着到最里面的角落里坐下,石英家的厨房大概也有十来坪大小,但从已经被熏得发屋顶上可以看出这厨房有一定的年头了。因关上了门,只留一个小窗让空气流通,所以也打开了电灯。而且因为人多又热闹,倒也不觉得冷。她家的桌子是方桌,凳子是长板凳,给人一种坐在古代客栈里的感觉。
此时几个伯母婶婶把布袋里的米粉用碗舀了几大碗出来放入瓷盆里,石伯母就浇上红糖水,刘妈用双手慢慢搓了起来。渐渐地本来犹如一片散沙的米粉渐渐被揉成一团。
刘菜头家的拿出近二十个木饼印模,每个木饼印模上有三四个饼孔,里面或是雕了花或是刻了字。她一一撒上干燥的米粉,然后再倒出来,只让那些木饼印模略沾上一层薄薄的米粉,如此一来,使得敲饼的过程更容易,而且让米饼不易缺角而影响美观。
刘妈拿过已经沾上干粉的木饼印模,往那些饼孔里用力地塞入米粉团,然后把它传给刘菜头家的。她一接过,把它放稳了。就用一个小棒棰给它用力地来几下,尽量使米粉团往饼孔里挤去。
然后她的工作就完成了,把木饼印模递给一个石英她二婶,只见她用一柄竹制的刀子把饼孔上的米粉都削掉,然后递给刘星几个孩子。此时饼已经成形了,而刘星她们接过后就拿起干净的瓷调羹磨着饼面,尽量让它显得光滑而且不掉米粉沫。
石伯母接手最后一道工序,把这些饼小心地从饼印里敲出来,然后连结锅里的温度,只要略烫手就行了,慢慢地烘干这些米饼。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如今有三四个女人挤在一个小厨房里,真是热闹朝天啊。尽管手上的活不停,但也没妨碍到嘴上的话是不?这东家长西家短的,倒也凑趣。
“石二嫂,听说你家大郎这次回来给你们带了一麻袋的衣服?”刘菜头家的好奇地问,手还不停地用力滚着棒棰。她家儿子刘靖宇是做针织的,听说都已经成为了厂子里的一把手了,工资比别人多了一大半呢,每两个月固定给家里汇钱,现在石二婶家有个房子都存满了红砖,估计来年挑个好日子就准备建楼房了吧。刘靖宇前两天从广东回来,啧,那些行李啊,一袋袋往家里搬,估摸着就是他们厂子里的一些针织品啊,真是让人眼热得不行。
“哪有那么夸张,不过是每人都得了几件而已。”石二婶抿嘴一笑,眼底的愁绪一闪而过。
刘菜头家的摇摇头,不以为然地撇嘴道:“不止吧,不过每人几件也不错啊,比别的少年仔好多咯。你没见好些人回来都是两袖清风的,别说衣服了,就是水果也没给家里带两个!”
刘妈和厂伯母都纷纷附和。
这话一出,石二婶也觉得中听,脸上的笑意增加不少。
刘妈和着米粉问道:“话说。你大郎也二十有三了吧?咋还没给他讨个老婆啊?”
石二婶的脸又暗下去了,“唉,不瞒你们说,我也正为他的婚事发愁呢。”
“咋啦?你大郎这般的人物,还愁讨不到老婆?”刘菜头家的不置信地问道。这也太奇怪了吧,这靖宇长得人高马大,也没有丑得不能见人,有门好手艺,不知道多少人盼望着嫁给他,怎么石二婶还为他的婚事发愁?
貌似今天的第二更有点难产,呵呵,不知道能不能赶得出来,赶不出来就明天补吧,阿门
第22章 意外的礼物
第22章意外的礼物
但没多久,他们就和儿子联系上了。知道儿子仍然做着“直销”那工作,本来还劝着儿子换工作的,但刘靖宇之后又寄了几次钱回家,虽然每次都是一万几千块,但让已经偿到甜头的石二夫妇渐渐松了口。
而且刘靖宇说人多力量大,他一个人真的忙不过来,让家里的兄弟姐妹去帮帮他,慢慢地,就一家子全进了传销,其中有一些和石二家要好的亲戚也被忽悠进去了。尽管他们一家进去不久就建了一幢三层小楼,但村子里的人知道他们全家是做传销的,都会自觉地避开他们一家子,而且背地里会对他们指指点点,神情中的鄙薄更是不加掩饰。
虽然他们也不常回老家,但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回来的,本来你一个人做传销和一家人做传销都和别人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们错就错在把手伸向了村子里的左邻右舍,试图把人家也骗进去。所以村里的人对他们的厌恶丝毫不加掩饰。偏偏人家没有被厌恶的自觉,还大言不惭地说:“哪个再对他们一家指指点点,叽叽歪歪,小心他们用钱来砸死他!”
后来村子里的人见到他们一家都是自动绕道走。也从不去他家串门子,如果他们来走访的话也是紧闭大门表示不欢迎。纯朴的农民们或许文化程度不高,或许会贪点小廉价,但不能容忍这种像毒瘤一样的致富骗局,它坑害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
刘星心不在焉地磨着饼面,暗自思量着,貌似她重生之前都没听说他们一家有“从良”的消息传出来过呢。真是麻烦的一家子,能不牵扯就不牵扯吧。老妈还想帮人家做媒,到时被人家女方那边的人怨恨死哦,就算不恨,但这关系肯定会受影响的。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帮他们牵线呢。
石英碰了碰刘星的手臂,好奇地问:“喂,小七,在想什么呢?你这几个饼都磨了五六分钟了,再不快点,这木饼印模就不够用啦。”
“没想什么呀。”刘星嘴上答道,然后抬眼一看,可不是吗?最后一个空着的木饼印模在刘妈手里了,她正往里面塞花生白糖馅呢。石英她哥哥上厕所了,现在就剩下她和石英两个小屁孩在做最后一道工序。看着面前堆积成山上的半成品,刘星加快了手脚。
“喂,刘星,你知道不?咱们班的大胖托了给你送了件过年的礼物哦。”石英神秘地笑着说,前两天那胖子把他拉到角落里,偷偷给了她一支钢笔,让她转交给刘星,就当是过年的礼物。
“大胖?谁呀?”刘星想了想。也没记起她是否有认识过这号人物。
石英一听这话险些没晕倒,这人居然连同班四年的同学都没点印象!“他是我们班上的同学啊,叫李子凛的,长得矮矮胖胖的那个啊。”
刘星看到她就要焦急地吼出声了,赶紧提醒她降低音量,然后眼光一扫,好在大人们都聊得兴高采烈,也没注意到两个小女孩说的话。
刘星隐隐约约记起来了,有个胖胖的影子一直都是坐在靠教室后面靠墙角的位置,而且嘴巴通常是吃不停的,不过印象中是个大方的人,只要是和他要好的朋友,福利通常都是好到不行,天天零粮不断。所以即使他长得又矮又胖,也没人敢欺负他!
刘星看到石英已经急到不行了,才慢吞吞地说出,“哦,我记得了。”省得这丫头一会被气得发飙。
奇怪,她和李子凛的交情并不深,他也没来欺负过她,两人之间的关系虽不恶劣但也比点头之交还不如。他怎么会想到给她送礼物呢?而且还是通过石英转送的。
石英听到了想听的答案,虽然慢了点,但这答案还算凑合,于是嘟着嘴说:“总算记起来了,不过大胖这丫的,也真偏心眼了,虽然送给我俩的都是一支钢笔,但明显地,我的那支质量没有你那支好嘛。亏得那丫的还是我大姨的儿子呢。”对外人比对她这个表妹还要好,真是气死她了。
想起自己的那支粉红色的钢笔,她的心就痛啊,看着是不错,但和刘星那支黑色的比起起来,可真不是一个档次的。想到这个,她握着瓷调羹的力度不自觉地加大了,把那米饼当做某人一样用力地磨着。
“好啦,看你气的,你要是喜欢,就一起拿去用好了。”其实刘星真的不大想收这份礼物的,不认识人是一回事,而且就算认识了,交情也一般般。这样随便就收了人家的礼物,感觉怪怪的。
石英一听,急了,“这怎么可以?这是我表哥的一份心意耶,为什么你要拒绝?”
刘星头疼的解释他们俩的交情交不深,不能胡乱地收受别人的礼物。
“有什么不可以的?他不仅仅是你的同学,也是我表哥啊,你平时对我那么好。他给你送件小礼物怎么了?如果你不收,就是不想认他这个同学,也就是看不起他,也看不起我!”石英激动地说,说到后面眼眶就渐渐红了。
这般大的动静引来了大人的侧目,刘菜头家的感兴趣地问:“你们这两孩子,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刘星看到坐在一边生闷气,犟着脾气不肯理人的石英,苦笑地说:“大娘,我们没说什么,就说过年该给要好的同学送个什么小礼物,石英她不同意,所以就”
其他几位听着听着就咧嘴笑了:“这小孩子家家的,就爱搞这些,好了好了,你们自己商量去吧,互相让着点啊。”
说着几位大婶大妈又继续刚才的话题了,这小孩子的,一言不合激动一下也可以理解的,让他们自己调停去吧。
望着埋头苦干不理人的石英,刘星妥协了,无奈地说:“好了,不是说他也送了支钢笔给我么?我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到我手上呢。”
石英闷声闷气地回答:“你不是不稀罕么?刚才都拒绝了!现在还来问这做什么?”小七帮了她那么多。她是真的想要好好酬谢她的,但她发现好多东西她有的,小七也有。而且小七也从不要她协助,她一直都找不到机会酬谢一下她,这事让她觉得自己好没用。现在表哥送来了两支钢笔,而且还是英雄牌的哦,这是小七没有的。好容易才让她找到这个机会让小七开心一下,所以尽管她非常喜欢黑色的那支,但她觉得应该把最好的留给小七。想不到小七会拒绝这份礼物,她觉得心里很受伤。
刘星听到这赌气的回答,扫到她悄悄瞄向自己的目光。心一软,避重就轻地回答:“哪有人会嫌弃礼物多的?刚才那是逗你玩的啦,既然是过年的礼物,那年初一那天你要记得拿给我哦。”而已而已,收下吧,不就是一支英雄牌的钢笔嘛,到时挑个时机补送一份礼物回去就算了。
听到这话,石英才笑了起来,于是两人又聊起了别的话题,不过大多数都是石英在说,刘星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话。
制饼的整个过程都是有说有笑的,时间也过得非常快,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满满一箩筐的米饼都烤好了,材料已经用完了。刘星终于松了口气,总算干完了。微微动了动一直挺着的腰,甩了甩动了一天的手臂,真是累人。于是几位大人看了看昏暗的天色,都纷纷告辞了。走的时候,石伯母还一人包了五六个米饼让她们带回家偿偿。大家也没客气,一一接过后就各自往家里走去了。
回到家的时候,本来在看着电视的刘言和刘常一窝蜂从房间里串了出来,面有菜色地说:“妈,你们总算回来了,快煮饭去吧。”
说着还一把抢过刘妈手上的饼,拿了一个就啃了起来。
刘妈看着两个没吃相的儿子,皱着眉头道:“怎么像饿死鬼投胎似的?你们慢点儿吃啊,别噎着了,还有哇,记得给你爸留两个啊。”
刘言嘴巴快速地嚼着米饼,口齿不清地“数落”刘爸那恐怖地厨艺:“今天我们可饿了一天啦,中午老爸煮的菜可难吃了,青菜炒得干巴巴的,还咸死个人,肉没炒熟,想到这我就想吐!”
“是啊,妈。那菜大家都不敢去碰。最后没法子了,只好去瓮里掏了半碗酸辣椒出来,连喝了几碗粥,厕所都上了五六次,肚子早饿扁了。”刘常补充着,但他的嘴巴也没停下,转眼就已经啃完了一个米饼。
刘言干掉了两个米饼后,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巴说:“妈,这米饼不错哎,又香又甜,而且还是两种馅的,一种甜的一种咸的,真好吃!”
他双眼冒光地盯着那两个黄|色的冒着香气的米饼:“妈,我肚子还饿呢,是不是,那个,,,嘿嘿”
“想得美哪你,这两个是留给你老爸的,别打它们的主意!”说着,刘妈就把那两饼收了起来,放到了柜子里锁上。
刘言撇了撇嘴,暗道,钥匙我还知道放在呢,我真要吃,你也藏不住!
刘星看着刘常也是一副嘴馋的样子,好笑又好气地拍了拍他的头说:“真那么爱吃?后天轮到咱们家制饼了,到时你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过你们要努力干活哟!”
两人一听,眼睛一亮:“真的呀?”看到刘星肯定地点了点头后,两人拍拍挺拔的小胸脯:“没问题,包管努力!”
刘星家制好了米饼,留了七八斤放在孩子可以拿得到的地方,其余的全部都用箱子密封好了放在衣柜上面,让几个孩子没法够得上。其实这只是刘爸刘妈一厢情愿的想法,可惜是难不倒刘言滴,想当初,那个用布袋装着的花生种子也是放在衣柜上面,刘言还不是照样有法子拿到?那段时间他的口袋都是鼓鼓的,嘴巴也从没停过,不到一个星期,那些花生米种子被他不知不觉地干掉了四分之一!好在没多久刘爸刘妈就把它们全种到地里去了,要不然的话,再过段时间恐怕连渣渣都没剩下。
转眼就到了小年夜,也就是腊月23这天,家里现在不缺钱了,刘妈也大方了一回,宰了只肥公鸡。因为这公鸡是用来祭祀灶神的,所以得整只用清水蒸煮方可,但通常这样蒸煮过的鸡肉都是又老又塞牙的。而且蒸煮过的鸡再炒的话也不怎么入味,刘星很不喜欢吃这样的鸡肉,于是就和刘妈商量着给它加点料,让它连结鲜嫩爽滑。
刘妈素来知道自家女儿在吃的方面有些研究,而且不得不承认她有青出于蓝的趋势。想到每次祭祀时蒸煮过的鸡肉确实又老又没味,也就答应了。只一条,要连结公鸡的完整性,不准在整只公鸡上面动刀子。
刘星一听这条件,当然答应下来啦,然后就开心地开始忙活起来了。把那只已经处理干净的公鸡,用盐,料酒,姜片腌渍半小时,再放到热水中氽烫一下。之后从公鸡的屁股后面往它的肚子里塞入几片已经泡开的香菇,薏米和木耳,然后再把它摆成雄纠纠气昂昂的姿势,把它放到锅里,再倒入盐,八角、桂皮、香叶,肉桂各适量,倒入水后就可以开始炖煮了,约大半个小时就熟了。那些材料都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增减。
晚上的时候,刘星做的鸡得到了全家一致的肯定,虽然外表只略为酥黄,但其芳香浓郁,嫩滑无比。于是刘爸就拍板决定以后都沿用这个做法来处理这些祭祀要用到的鸡。
今年的春节风和日丽的,太阳懒懒地照着,让人的心里暖洋洋的。过了小年夜,几乎已经算是进入新年了,家家都抓紧时间搞卫生,除旧迎新啊。
刘妈把三床蚊帐,被套,床单都拆了下来,放进了四个桶里挑到河边去。刘星负责洗衣服,刘妈就洗这些大件的,忙活了两个小时,终于洗好了。往回走的时候,挑了块绿油油的淮山地把蚊帐和被套床单等晾在这些浓密的淮山叶上,好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只要等薄暮的时候来收回去就行了。和风暖阳下,一眼望去,墨绿色的淮山地上都是红一片白一片的,而且孩子们还喜欢在淮山行里玩捉迷藏,欢乐的笑声洒满了一地,煞是喜人。
刘妈回到家看着明亮了许多的房间,光秃秃的床架子,突然觉得有点不能适应。如今真的感觉到要过年了,想不到这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幸好今年的收获挺大的。想着紧挨着旧房子的楼房,存折里的钱,还有不断长大懂事的孩子,这日子真有奔头啊,刘妈觉得欣慰极了。她愉快地拿着用竹秆做成的大扫把扫着屋顶上的蜘蛛网和泥尘。而刘星就跟负责把床和桌子柜子都擦一遍。刘妈清理好屋顶后,就开始清扫地上的垃圾。
忙完了自家的活后,刘星就奔到刘奶奶房间里去了。刘奶奶正在戴着眼镜看着手上的信呢。
“奶奶,在看舅公给的信哪?”刘星知道准是舅公给刘奶奶来信了,他们两兄妹是经常写信联系的。
“是啊,你舅公说年初会回来看看呢。”刘奶奶想到不久后就能见到弟弟,满是皱纹的脸上开出了一朵菊花。
“真的啊?舅公都好久没回来过了呢。”舅公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而且回来的原因多数还是祭祖。而刘奶奶老了,也没法去看看
他,虽然偶尔通通信,也能个念想,但总比不得见到真人来得好的。
刘奶奶摸摸刘星的头,慈祥地问:“是呀,小沁想不想舅公?”
其实刘星对舅公没有多大的想念,毕竟见过的面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但她不忍拂了刘意思,“想呀,我最喜欢舅公带回来的饼干了。”
“呵呵,你就光想着吃了!”刘奶奶笑道,然后枯瘦的双手把拆开的信纸一一叠放好,放到信封里面。
刘奶奶把信放好后说:“既然小沁来了,那么一会帮奶奶包红包好不好?”
刘星知道刘奶奶眼神不怎么好,而且估计也是想她多陪陪她说话吧,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奶奶,明天我帮你把这床麻布蚊帐拿去洗一洗吧,都一年多没洗了吧,都快过年了,还是洗洗比较好。”
刘奶奶拿着毛票的手顿了顿,把那叠约三四十张一毛钱的毛票放在床上。然后又拿出两张一平方米的红纸还有一把剪刀和小刀,把它们一一放在床上,两人就各坐在床的一边。
刘奶奶先把一张红纸切割成36张正方形的小红纸,然后刘星拿了一毛钱,开始包了起来。
“对了,明天顺便把整个房间也清扫一下吧,让咱们过个舒服的大年!”刘星补充到,倒不是她不想现在洗,这麻布蚊帐沉着呢,现在洗的话估计晚上也干不了,只好等明天了。
刘奶奶听着孙女的话,眼睛就湿润了,这都多少年了,一直都是自己打理自己的东西的。年轻时倒也无所谓,但最近几年,这床厚厚的蚊帐越来越让她有心无力了。它干爽的时候都有近十斤,湿了后几十斤是有的,自己一个老婆子,哪有这个力气洗它啊。所以这两年都没清洗过它了。儿子媳妇都没注意到这问题,前几年她也曾提过,但大儿媳妇洗过一次,嫌它沉重就再也不肯协助洗了。二儿媳妇自己的都懒得洗,怎么可能帮她洗呢?
如今听到孙女的话,让她很是感动,但她又担心她一个小女孩,小胳膊小腿的,洗得动吗?“这蚊帐很沉的,你可能洗不动吧?”
“没事没事,明天我慢慢洗,然后让大哥给我扛去晒不就行了?”刘星罢收手,大哥这免费的劳力,不用白不用。
刘奶奶看到孙女是真的坚持,也不推辞了,但她心里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刘星还不知道刘这个决定将影响她的一生
第23章 年三十
第23章年三十
刘星看着手上包得不甚美观的红包。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在包了几十个后,手指头无一不是红艳艳的,这些无一不让她怀念起后世的那种既美观又方便的红包袋啊,寓意好又大方!可惜现在还没有出现红包袋呢。
红包袋,红包袋!对了,就是红包袋,哈哈,既然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那咱们自己就动手把它整出来吧。正巧明天她也不想她爸妈种田了,家里其实就两亩田,不多,现在杂交水稻还没出来,每亩水田的稻谷产量并不高,除了肥料钱和人工钱,几乎没赚什么的,有时甚至还倒贴了人工钱进去。倒不如不种了,不过这只是刘星心里的想法,种不种还得看两老的意思。
至于前头租种的那十来亩沙泥地,那片地的人家看着刘星家只种了一季的淮山就把两层楼房给建了起来,一大群人眼红着呢。个个都磨刀霍霍地准备大干一场,期待来年的淮山也有个好收成!
假如不种田了,总得找些事来给刘爸刘妈做吧。皮包专卖店是一个,但也只是需要做一些前期的工作,像找店面,装修,进货,还有看看帐目而已。店里的店长员工肯定是要请人的,不可能让刘爸刘妈亲自坐镇。而且啊,人都是视觉动物,如果一个卖高档皮包的地方,里面的售货员居然三四十岁的大叔大妈,估计这是很挑战视觉的!会让他们有一种走进大卖场或菜市场的错觉。这包包能卖得出去才有鬼呢。
确实,只要皮包专卖店上了轨道后就没刘爸刘妈什么事了,得找点事让他们做,正好,这个红包袋市面上还没出现过,刚好可以让他们试试手。不过刘星可以包管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虽然这小小的红包袋毛利润很低,但它的成本更低!这红包袋受众面广,想想,逢年过节,喜事白事,哪家不需要它的?
别小看了这件小东西,申请专利后,大量生产,薄利多销。包管数钱都能数到手抽筋!这东西要是能垄断,赚得不比卖包包少。而且有一点挺重要的,这东西安全,因为利润小,所以不惹人注目,自然也不会轻易就引起那些势力庞大的家族的竞争,人家看不上这只有几厘钱毛利润的生意,要做就做大的。
刘星想做这生意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不想把全家的经济命脉全部压在王家身上,虽然专卖店的前景不错,但她也不知道王家哪天会把她给踢出去。她可不会自大地认为人家会和她合作一辈子,毕竟大家也是因为利益才合作的,哪天这利益关系不存在或自己妨碍到他们的利益了,他们自然会斩断这合作关系,真到了那个时候,人家不落井下石就好了,你还奢望人家给你安排好后路?所以多做两个小生意比较保险,万一皮包的专卖店不能做了,至少自己家也不至于陷于困境。
其实这红包袋也不需要一年来做准备,只需要在过年前三四个月弄就成了,不过具体该怎么办。她还没想好。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是做不成了,只好等明年了。所以说,时间还充足,可以让她慢慢思考,顺便设计多点图样出来。
如果真能说服她爸妈不种地了,那么除了红包袋,刘星觉得再做个小生意地好,不止能让刘爸刘妈过得充实点,当然,赚钱是必需的。如果做好了,还可以拉拔一下家族里的兄弟,让大伙一起入个伙,有钱一起赚,毕竟都是亲戚,能帮就帮吧。总不能自己吃肉了,亲戚朋友连点汤都喝不上吧?
只有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了,别人才不会在后面给你捅刀子,扯你后腿。光顾着自己一个人发财的人,一般都不得人心的,到时要是出个什么事,也甭指望自己的兄弟站出来帮帮自己。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你风光的时候没想起自己的兄弟,凭什么你落魄了遇上麻烦了,兄弟就得给你收拾烂摊子去?人家可没欠你什么。
后来刘星把这想法和刘爸说了,刘爸非常赞成,要是真有那么一天,自己家天天大鱼大肉的,而其他兄弟都是稀饭酱菜,他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啊。不过这都等他们家的专卖店搞起来再说吧。现在八字还没撇呢。
“奶奶。红包弄好了,一毛钱的有三十个,两毛钱的有二十个,五毛钱的有十个,你拿好哦。”刘星说着就把三踏用橡皮筋扎好的红包递给刘奶奶。
刘奶奶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老花镜:“弄清楚了?没错吧?”
刘星拍拍胸脯,包管道:“奶奶,你就放心吧,我都数清楚了,没错的。”
刘奶奶把那些红包接了过来,然后走到床铺对面的桌子旁边,拉开柜子,把它们放了进去,也没用锁头。
刘星在一边看着,想起以前小时候的一些事,觉得特别汗颜。刘奶奶放红包这事要是搁在以前,肯定是不会当着刘星的面做的,定然是等刘星不在场了,再找个地方把它们藏好。要是让她知道了,她会时不时地来拿走一两个。
想当年,刘奶奶让她到小卖铺打米酒,她都会在路上偷喝几口,其实她个人并不爱喝的,这米酒苦苦的。辣辣的,没啥好滋味。而她每次要偷喝几口的原因无非是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啥能入口的都馋得想吞进肚子而已。而且每次打酒回来的时候,刘奶奶瞅着透明的米瓶子里的容量,都会埋怨下,“这一块钱的酒又被那店家的克扣了!”她完全没想到其实是自己的孙女偷喝了,这事不光刘星干过,刘言那小子干的次数也不比刘星少就是了。
其实现在刘星想起来,都会觉得特别羞愧,嘿嘿,小时候品性不算好。不过不管再怎么调皮也不会丢脸到别人家去就是了,这些小偷小摸的事都是在自己家发生的。
刘星拿出事先藏在口袋里的两百块钱,把这两张四人帮递过去给刘奶奶:“奶奶,快过年了,孙女也没什么可孝敬你的,这两百块钱,你就收下,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吧。”其实前两个月刘星就托王博找关系,在北方那边带回一套羽绒服,因为耗费的人力物力稍微多了点,所以也贵了点,但众所周知,羽绒服既轻便又暖和,最适合老年人了。上次去市里刘星就把这羽绒服拿到手了,她准备在年三十的晚上送给刘。让她在新年里也有新衣服可穿。
刘奶奶罢收手,笑着说:“小沁乖,你还读书呢,这钱你就留着自己用吧,不用给奶奶了,奶奶还有钱用呢。”上次老大家卖了淮山后他私底下就给了她一千元,当时还吓了她一跳,后来听他说是卖淮山赚了的,让她尽管放心收下,她才安了心,也不去打探那淮山卖了多少钱。毕竟这些都是儿子媳妇管了,自己也不是那种八卦的人。她只知道,儿子仍然是孝顺的就好。
刘星笑着劝道:“没事,奶奶,我还有呢,你就放心收下吧。”奶奶和叔叔搭伙,就她所知,恐怕那边的日子也不好过吧,多给奶奶点钱,也让她安心,况且过年的人情来往,花销虽不算大但也不算小了。手里头有点钱,总比捉襟见肘要好。
其实刘星几乎可以说是她奶大的。她出生的时候太爱哭了,几乎是哭足百日的,吵得刘爸刘妈睡都睡不平稳。于是在喂足四个月的奶后,刘妈就迫不急待地把她扔给了刘奶奶,在她一岁前,每晚她都要含着刘奶头才睡得着。
而上一辈子,她因为容貌而自卑了太久,而自卑的同时又怨怼父母把她生得太丑。她常想,哥哥弟弟都长得好,为什么就她一个人遗传了刘爸刘妈所以的缺点?如果她是一个男孩,那么她就不用在意这些了,为什么她又偏偏是个女孩呢?她一直沉浸在这种情绪之中,怨怼的同时,一旦想起了家人的好,又让她觉得愧疚难安,于是她就非常讨厌想起家里的亲人,非常不想面对他们,久而久之,就渐渐地淡忘了亲人对她的好。
很多事情都是在重生后才想起来的,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现在的她虽然长得不算是一等一的漂亮,但也算清秀可人。没有了满脸的豆豆和豆印,没有了五大三粗又肥短无比的身材,她才发现,原来她也不是一出生就是那么丑的。如今的她很满意目前的生活,她想好好对待家人,弥补前世的遗憾,不再害怕,也不再辜负。
刘奶奶见刘星是真心孝顺她这个,并不是说客气话,也就收下了那两百块。
刘星见她收下了,也就开心地告辞了,毕竟外面还有好多事要忙呢,院子还要清理一下。
刘奶奶看着她踏着轻快的步子离去了,还顺手帮她掩上房门。暗自感叹道:这老大一家真让人窝心,大儿子对她好,连孙女也懂事,她算是知足了。这老2她是指望不上了,其实这钱多钱少只是小事,重要的是心意。之前还说每个月每家给15块钱,但老2家的都拖了好几个月了,她也不催,看看,这都过年了,老2和他媳妇吭都不吭一声,她对他们真是失望透了。如今看着大儿子一家大半年的行事,她也算是老来有个依靠了。
这冬天的日子就是短,眨眼间就到了除夕夜,才六点多呢,刘爸刘妈就起床了,连几个孩子也一起喊了起来。然后就开始分头行动,刘爸提着篮子和袋子去了县里。之前已经买了两只公鸡和其他的一些如香菇木耳等的耐留的干货,还有瓜子糖果和水果也早买齐了。年三十一在早赶去县里,无非是想准备采买一些新鲜的鱼和肉,番茄豆腐之类的而已。
而刘妈这边呢,正准备去庙里和太公那拜拜,祈求来年一切顺利。她把鸡杀了后,然后蒸煮熟,把它放到盘里,在它的嘴巴上横着插上带着叶子的小柑橘,柏枝,桂叶。在这只公鸡前面还摆了一块约两斤重的煮熟了的猪肉。再备上三碗饭一碗米,在这碗米的四周都插上红包,中间也放了一把红包,寓意着来年财源广进。还有带上一壶小酒,两卷炮,几对红蜡烛和一大把擅香,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箩筐里。约上婶婶程梅娟,她也是拿了个箩筐过来,里面的东西大同小异。
然后再约上三伯母和四伯母,四个箩筐,两条担子,由刘妈和四伯母挑着。兼顾着程梅娟怀着孩子,几人走得并不快,一路上都是有说有笑的。这大过年的,有啥子问题都搁年后再说吧,谁要在这时候添堵就真的太不识相了。所以尽管大家心里都有这么点意见,脸上却是言笑宴宴的,并没有说出些什么让人下不来台的话。整个气氛都是乐融融的,连路过的人都不禁感慨,这几袖里的感情真是好得像亲姐妹一样啊。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也花了半个多小时,庙里的桌子上都摆满了嫩黄的公鸡母鸡猪肉,甚至有人大手笔地在上面摆了个猪头。刘妈几人看到桌子上还有空的地方,赶紧把自家的物品放了上去。然后点上红蜡烛和擅香,在各个神位上都插了红蜡烛和擅香后,就让孩子们跟着自己对着佛祖三跪九叩,然后就让孩子自由去玩了,自己在那看管着物品顺便求求签啥的。
刘星好奇地在庙的四周转悠着,这座庙的历史也挺悠久了,青砖红瓦一派古朴的气蕴。它就矗立在水坝旁边的高地上,同时也是建在山脚下。这个庙在市里也是有名的,每到农历的节日总会有无数的人慕名而来,香火鼎盛。所以它的周围被建设得很好,庙的正门约有四五亩地的龙眼,这产业是属于它的。
正殿两侧是供香客的休息的场所,还有一些客房吧,供远道而来的客人过夜的。这的斋菜还算可以,但因为刘星家离庙也不算远,所以也没吃过几次,毕竟吃斋菜也要花钱的,穷人家都不太舍得,通常都是一来一回,上了香尽了佛心就走了。约半小时后,刘妈几人把孩子招了回来,让几个胆大的男孩到庙门外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