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这个时候,青黄不接。倒也不是说李家全然买不起细面,而是细面不容易买到。

    “不用不用!”石咏连忙止住李陈氏,“这真不用。我和弟弟,平时在家里也是吃惯杂粮的。”

    李大牛夫fu都觉的石咏随和好说话,彼此对视一眼,心里的忐忑又少了些。

    李陈氏当即准备去做午饭,一面收拾一面向石咏抱怨:“不止咱们这村里,就连镇上,细面也难买。外头工匠有些嘴刁的,吃惯了细面馒头,再改用粗粮做,他们便不乐意了。”

    李家如今给南边修园子的工匠们做些吃食,主要是李陈氏做馒头,偶尔炒几个小菜,李家的姑娘喜儿每天帮着母亲张罗。

    石咏当初的估计有误,现在园子刚刚动工,到这里来干活儿的大多是寻常工匠,身上没几个钱,鸡鸭鱼肉什么的都还谈不上,每天吃馒头挟一星儿肉菜就够了。可就是这样,这些工匠们都还青睐细面馒头,不喜欢粗粮。

    石咏挠头,说:“不对啊,绿豆面,绿豆面烙的饼子,那才真正好吃啊!”

    他倒是想起了现代的煎饼果子,据说最正宗的煎饼果子,就是只用绿豆面,根本不掺白面的。

    “真的吗?”李陈氏双眼一亮,想要向石咏请教。

    “这个容易,李婶儿,你去将绿豆面调成薄糊,我告诉你怎么烙这饼子。”

    李陈氏大声应了,起身就去取水和面。李大牛则在一旁搓着手傻笑。他心里就只一个念头:石家哥儿是在京里做官的人,他说好吃的,铁定好吃。

    果然,石咏指点了李陈氏在一口平底锅上摊了薄薄的饼子,然后在饼子上打个鸡蛋,待鸡蛋稍许凝固了,再将饼子整个儿翻过来继续烙。李陈氏做惯吃食,手上有一层厚茧子,一点儿都不怕烫,直接拎起面饼就翻面,看得石咏也是暗暗佩服。

    少顷一个饼子烙得,李陈氏依石咏所说,涂上酱,再撒上一层葱花儿,折成个方形之后再对折,随即盛出来递给石咏。

    厨房里,则早已弥漫着一股子新鲜鸡蛋的香味儿。

    石咏趁热尝了一口饼子,点头道:“就是这个味儿!”

    绿豆面比起细面,面筋要少些,做馒头缺了韧劲儿,但是做烙饼就比较脆。李家因最近养了鸡,庆儿他们就负责在山上的鸡舍附近到处捡鸡蛋,因此鸡蛋也是不缺的。

    石咏:好生思念油条和薄脆啊!

    烙一个饼子,也费不了多少豆面。李陈氏转眼间又烙了一个,递给李大牛。李大牛原本心里还埋怨媳fu儿,鸡蛋那么精贵,给他的那个饼子,就别搁鸡蛋了吧。可是饼子托在手里,香味儿就直往鼻子里钻,李大牛实在没忍住,三口两口,就将饼子吞了下去,傻愣在当地,怔了半天才问:“这真是……绿豆面么?”

    石咏笑着说:“这里头若是能再裹上根油条,或是zhà得酥脆的薄面饼,都是好吃的。”

    陈姥姥进来,也从女儿这里取了一块新出锅的饼,尝了之后直点头,说:“最好还能裹根大葱。”

    陈姥姥祖籍是山东,山东大饼卷葱,是最道地最自在的吃法。

    石咏点头赞成:“爱裹什么,就能裹什么。”

    他又随口指点:“其实也不一定完全用绿豆面,别的面也可以掺进去试试,但是绿豆面多些烙出来的饼子最脆。这个李婶儿可以斟酌着办。”

    “面饼上涂的甜面酱,我也见过有人加辣子的,还有人往里加腐ru、韭菜花儿什么的,总之涂一点儿容易提味儿的便是。上头除了撒葱花儿之外,还可以撒香菜、芝麻……总之按各人的口味来,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旁边李大牛兀自木楞着回味刚才品尝到的好味道,李陈氏听了石咏的话,已经暗暗记下,心里自有了些打算。

    石咏自己是没这个打算在这个时空里靠吃食发家致富的,毕竟不擅长,也没这个心思。可是李家人淳朴热情,石咏便乐意指点他们一二。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家日子过得轻省点儿,地租能及时足额地jiāo,对石家也是件好事儿。

    转眼间大郎二郎从田里回来,见到石咏,都是很

章节目录

我在红楼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我在红楼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