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儿都不怯场,小格格见老佛爷夸她,更来劲了,眉飞色舞地说起那次她在颐和园,爬上袁世凯进贡的洋汽车,用马拉着在园子里到处跑。“我就知道是你挑的头”慈禧点着小格格额头说,越看越喜欢她。
瑞王站在一旁,见女儿和老佛爷聊得有滋有味,好像她俩熟得不能再熟,不得不佩服小格格的胆子大,不但在家中敢跟他拧着劲,在外头也一样放得开。看见这场面,他一方面说不出的喜欢,同时又有些担心,万一真是老佛爷看中女儿,让她去南方替朝廷办事,路上有风险不说,关键在于她太嫩了点,一旦坏了老佛爷的事怎么办
“格格呀听说你有一身好武功”慈禧问,其实也是在考察对方,“你这一身本领跟谁学的”
“回老佛爷话奴婢自小喜欢,跟几位哥哥一块儿练的。”小格格一听别人提起她的武功,忍不住得意地说。
“没想这丫头天资好,比她几个哥哥练得还要强,三四个人近不了身。就是好耍脾气,不听话……”瑞王连忙插话。
“没你的事,呆一边去。”慈禧挥挥衣袖,对小格格说,“格格呀,咱娘儿俩商量个事儿,我想让你出趟远门儿,你成吗”
“上哪儿呀”小格格问。瑞王心里一沉,知道老佛爷真的看上他女儿,想上前说什么又不敢,识得愣愣地站在那儿,偷偷向小格格使眼色。没想小格格一听要出远门,心里激动得不行,根本顾不上老爸的眼神。
“武昌府。”
“我一人儿去”
“有人陪着你。”
“干什么去呀”
“这事嘛,一时半时说不清……”慈禧沉吟了一会儿,“回家后,让你阿玛跟你慢慢儿说。办成了我好好赏你。”
“快谢恩”瑞王见老佛爷已经开了金口,想替女儿脱身已经来不及,只得顺水就势在一旁提醒女儿。
“老佛爷您还没说赏我什么呐”
“银柳,大胆”瑞王慌忙训斥女儿。
“说了没你的事。”慈禧瞪一眼瑞王,对小格格说,“你想要什么只管开口。”老大后一向被人顺从惯了,突然遇上一个敢跟自己讨价还价的天真姑娘,除了好奇也觉得好玩,一定要她说出“我要说出来,您可别笑话。”小格格脸红了,她这会儿一心想的是荣庆,想求老佛爷饶了他,又不好直接说,现在显然是个好机会。
“敞开儿了说。说出什么我都不心疼。”慈禧认真地说。
“我想求老佛爷给我指婚”
慈禧一听便乐得笑起来,瑞王站在一旁却急了,他深知女儿脾气,她准是想让老佛爷替她和荣庆指婚。而荣庆是朝廷钦点要犯,这还了得。他连忙上前指着小格格说:“不要鼻子大姑娘家儿的说什么呐。”
“老佛爷让我说的嘛我亲妈没了,您那几个侧福晋小妖精似的,谁能替我惦着我不跟老佛爷说跟谁说呀”小格格根本不买他的账,瞪一眼父亲,索性向慈禧告起状来,没想她这几句话,说得慈禧心里暖暖的,越加喜欢这个生性泼辣,口直心快的姑娘。
“丫头说的对我这儿就是你娘家。你瞧上谁没有啊”
“老佛爷别听她说……”瑞王赶紧上前,抢着替女儿说没有。
“谁说没有”小格格瞪一眼父亲,偏不按他意思说。
“本来就没有”瑞王急了。
“你别插嘴”慈禧拦住瑞王话头,对小格格说,“丫头自个儿说,瞧上谁了”
“乾清门侍卫,荣庆。”小格格知道当着老佛爷面说话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句话能救了心上的男人,同样一句话也能害了他。但想到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再不说没机会了,硬着头皮报出荣庆名字。
“这名字熟啊”慈禧沉吟着。
“老佛爷这孩子瞎说哪。”瑞王一听女儿说出荣庆的名字,心里不由得暗暗叫苦。他一边上前打岔,一边向小格格拼命使眼色,让她赶紧向慈禧请跪安,然后早早离开这儿,小格格装作没看见,根本不理他这个茬儿,偏偏这时慈禧想起告示上有荣庆的名字,这人是朝廷通缉要犯。
慈禧问瑞王到底怎么回事,瑞王慌忙跪下,连连磕头。慈禧冷笑着对瑞王说:“那天我问过你,你跟我打马虎眼,愣说没那么回事。倒让丫头自个儿招出来了你不是东西”
“回老佛爷话,荣庆本来就不该上告示”小格格见老佛爷变了脸,心里说不出地慌乱,壮着胆子替荣庆辩解。说荣庆给皇上当卫士,本来就是她父亲举荐的,其实就为骗皇上那黄马褂儿。瑞王见事情闹到这种地步,也只得顺着小格格意思,向慈禧解释,说他为了在皇上身边儿安排个可靠的自己人,才推举荣庆人宫当差的。
小格格是为了她心爱的男人,瑞王是怕为这事儿沾上腥,所以父女俩你一言我一语,在慈禧面前替他说好话。慈禧听了一会儿,皱起眉头,挥挥衣袖,让他们俩都别说了。瑞王和小格格连忙收住口,等着慈禧发话。
慈禧沉吟半天,然后问起瑞王有关荣庆的来历。瑞王如实说了当年秀子出嫁时荣庆救了傻儿子的情况,以及他去承德巧遇荣庆,并将他带回北京的经过。
“这么说他原本的确是你的人”慈禧问瑞王,两眼盯着对方,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表情。
“奴才敢对天起誓”瑞王跪在地上,迎着慈禧审讯的目光说,“要有一句假话,任凭老佛爷处置”
慈禧在瑞王脸上没找到任何疑虑,这才转脸对小格格说:“那好吧,我答应你。只要你去武昌替我办好这码子事,我就恕他无罪,官复原品,还给你们俩指婚”
“谢老佛爷”小格格一听心里顿时高兴得不行,趴在地上给慈禧一连磕了几个响头,瑞王也宽心地吐出一口长气父女俩离开皇宫回到王府,瑞王余悸犹存,小格格却一脸的欢天喜地。
“丫头我心都到嗓子眼儿了。”瑞王使劲擦着额头上的汗,瞪一眼糊涂胆大的女儿。
“不要紧,还有舌头挡着哪。”小格格笑着说,脸颊边浮出两个好看的酒窝。
“还笑差一点儿咱爷儿俩全搁那儿”瑞上又好气又无奈他说。
“没瞧出来呀,老佛爷多好说话儿呀”
“你知道什么呀唉,就看这回差事你当的怎么样了。”
“阿爸老佛爷让我去武昌,到底为什么差事你还没说呢”小格格经父亲一提醒,这才想起慈禧让她出远门的差事。
“你上武昌府,找张之洞。”瑞王说。
“张之洞是谁呀”小格格问。
瑞王告诉小格格,说张之洞是当今官居一品的两湖总督。他的总督府就设在武汉三镇。他低声告诉女儿,要她到了那边,私下求见张大人,当面征求对方有关罢黜光绪皇上的意见。小格格一听惊讶地瞪大了两眼,说阿爸您不要命了谁说换皇上就砍脑袋,外头可贴着告示呢。瑞王笑笑,说那份告示就是他让人写的,说那是贴给洋鬼子和不知情的官员们看的,其实老佛爷早就想换皇上了。
小格格愣愣地看着父亲,突然间觉得他成了个陌生人。她没想到父亲是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更不相信老佛爷也是这种人。瑞王见女儿一脸的。疑惑,知道跟她一时半时也说不清:“丫头,你什么也别问,到了那边,一切按老佛爷吩咐办就成了。办成了,你和荣庆的事也就随了你的心愿了”
想到荣庆,小格格也就不再多想了。问题是,这个张之洞究竟什么脾气就说不清了。他要是一翻脸,把她扣下来,她不就成了当初的安德海想到这儿,她心里有些发毛,大太监安德海当年可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没想他代表慈禧南巡时,在山东让那儿的巡抚抓住砍了脑袋,成了屈死鬼。
“阿玛,这事儿怕不好办,闹不好要掉脑袋,你可别拿个套儿让我钻”小格格越想越不放心。
“我是你阿玛,我能害你吗”
“难说,那老佛爷还是皇上的妈呢。”
“他们是抱的,咱们是亲的”
“不行不行,您这人一贯的说话不算话”
“你答应了老佛爷,你能不去”
“我就说嘛,好事儿还能轮我头上”
“那好吧,我豁着老脸儿,跟老佛爷说去。”瑞王见小格格不肯接这个差事,心里着急,脸上却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说这也好,她犯不着为了荣庆去冒险,一听说她不去武昌,老佛爷饶不了荣庆,小格格顿时犹豫起来,慌忙对瑞王说,她是跟他开玩笑的。
“谁说我不去”为了替自己找个台阶,小格格作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快让人给我收拾行李呀”
瑞王沉吟地一笑,说他这就去找人帮女儿收拾行李。原先,他对老佛爷让女儿去南边办这份差事,心里有些疑虑。后来一想,这事儿要是办成了,他们家又替慈禧立了一份头功啊如果慈禧因此废了光绪,皇上的位子就空出来,就得在爱新觉罗家族近支里挑。他们家自然是近支,他总共有7个儿子,没准挑上其中一个,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想到这一点,瑞王心里非常激动。只要挑选一位得力的武官,保护小格格安全到达南方,见到张之洞,向他说明废皇上是慈禧的本意,估计张之洞不会那么不识时务,为了光绪跟老佛爷作对。因此这个随从人员非常重要。
首先此人最好与张之洞熟悉,其次这人不能在朝廷里大显眼,还得有极好的武功。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人就是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乾清门四品侍卫恩海,他不但跟张之洞见过面,武功极好,更重要的他是荣庆二舅,为了荣庆的前程,他会加倍卖命的。
第二天一大早,他特意将恩海召到王府,向恩海说了情况。当恩海听说只要办好这个差事,荣庆便可得到老佛爷的特赦,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以为自己听错了。自从荣庆出了事,姐姐姐夫成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托了他多少次,要他想办法救他亲外甥。苦于他是朝廷要犯,谁也不肯沾这个腥味儿,不是推就是躲,谁也不敢出头。当瑞王说出这个条件,恩海慌忙给瑞王磕头致谢,信誓旦旦地向瑞王保证,恩海保去保回,绝对不会出任何差错。
瑞王安抚了他一阵子,说荣庆的事包在他身上。恩海问什么时候出发,瑞王说定在今日下午起程,当即让人去请小格格出来与恩海见面。
过了一阵子,小格格一身男装走进前厅。恩海本以为是瑞王府的哪位少爷让他随行,没想是小格格,当即愣在那儿。他见过小格格,而且知道她与荣庆订了亲,但却不明白瑞王为什么要让小格格出远门,去办这种本来属于男人办的事。
“小格格,快来见一见,这位是恩海将军”
“小格格好”恩海连忙迎上前,连声说见过,一边向小格格请安。
“舅老爷”小格格认出恩海是荣庆的二舅,随着荣庆叫他舅老爷。恩海连声说使不得。瑞王也提醒女儿,在外面可不能这么叫,否则露了身分就不好办了。小格格点点头,说她知道。三个人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瑞王便让恩海准备车驾,尽早送小格格上路。
第二十二章 风起黄鹤搂
荣庆,茶水章悄悄来到武昌。没想他们匆忙中丢失了光绪的血诏,想尽办法也见不到两湖总督张之洞。情急中荣庆假扮皇上,引张之洞上勾。张大帅果然上当,认为皇上驾到,亲自前往白云寺拜荣庆。正当荣庆准备说实情,让大帅出兵救驾。偏偏此时,小格格带着慈禧的口信突然出现,闹出一场真假皇帝的风波。
荣庆与元六一路回到镖局,跟他商量一块陪茶水章去南方搬救兵的事,元六并不知道茶水章是为了皇上的事来找荣庆,他听说荣庆要与章公公一块去南方,想来想去觉得不妥。说他俩现在自身难保,还管得了皇上的闲事荣庆不同意,认为只要自己有一口气,就得想办法救皇上。两人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荣庆急了,拿出血诏给元六看。
“兄弟别给我看,没用你忠君,你仁义,你又有什么法儿就凭你一口单刀,外加上我,还能杀进宫里,把皇上背出来吗就算那些键锐营、虎神营,十万人马全是屎蛋,你背出来皇上往哪儿送”元六硬是不接荣庆手上递过来的白绢诏书。
“大哥,皇上对我一百一。别说皇上了,他就是个哥们弟兄。朋友结交,我也不能见死不救呀”荣庆也火了,收起诏书,说要走你一个人走,他是铁了心要跟茶水章一块儿南下武昌。
“咱俩别抬杠,抬杠伤和气皇太后,皇上,人家娘儿俩掐架,你跟着掺合什么劲儿”元六见他真的动了气,口气软下许多。荣庆说咱们救皇上,也不反老佛爷,只当是拉开了再劝架嘛。元六拍着脑门说好吧,你说出办法来,我元六跟着,大不了就是一条命。不过有一条,茶水章是否靠得住,荣庆认为靠得住。元六认为他俩谁也不摸底。
“他会不会是那边儿派来骗你回去的呢”元六问。
“不可能。”荣庆了解茶水章为人,更何况他是英英的舅老爷,是英英带他来这儿找到他的。
“怎么就不可能你可别忘了,荣庆俩字儿还在墙上贴着哪”
“英姑娘不会骗我。”荣庆说,要是英英想得那二千两赏银,她早在北京报官了,何苦要等到这会儿跟茶水章一块儿来骗他。这话一出口,元六没词了。
荣庆与元六整理好行李,正准备离开,突然发现镖局四周被城里来的官兵团团围住,指名道姓要捉两个有京里口音的外乡人。荣庆与元六抽出刀剑急忙冲出门外,等官兵靠近,元六挥起手上的短枪,连续开了几枪,当场撂倒几个官兵。两人趁机突出众围,向屋后的野树林子里狂奔而去。
荣庆与元六一路顺着山坡,跑到湖边的英英表姨家的房子。他俩一进门,二话不说,立即让茶水章和英英赶快离开。英英表姨沉着地领着他们一路人走到屋后一片芦苇荡,从草丛中拖出一条小船,将他们由湖面上送走。
就这样,荣庆。元六保护着茶水章和英英,日夜兼程,舟车劳顿,穿过河南的中原大地,来到这座扼大江南北之险要,连东西水道之商埠的历史名城,北方已经进入初冬,四下刮起漫天寒透的风沙,外面的树已经没有多少绿意,而武昌这边仍然充满生机,水中绿荷央央,岸边垂柳依然,湖光山色之中秋意正浓。
下午,荣庆和茶水章等人在城外一处静僻的小客栈歇下,一起商议着下一步行动,眼下,怎样上总督府求见张之洞,见到张大人怎么样说,这是至关重要的。想到要见张之洞,荣庆立即想起茶水章交给他的血诏,尽管血诏上没直接写张大人的名字,但皇上的手书血字至少能证明他们的身分,下一步就好说了。荣庆伸手怀里一摸,顿时愣在那儿,皇上的血诏竟然不翼而飞。
茶水章让他别着急,再四处找找。荣庆在茶水章帮助下,翻遍了随身行李,最后依然不见那份血诏的影子。看来一定是路上走得仓促,不知掉在哪儿了。
怎么办按茶水章原先设想计划,由荣庆冒充爱新觉罗家族某一位亲王,自己扮作王府太监,带着光绪的血诏大摇大摆地去张大帅府上见他。张之洞是保皇上的,只要能见到他,当面将光绪的血诏交给他,对方自然会想出办法的。现在没了那份血诏,纵然能迸得了大帅的辕门,却拿不出令对方信服的证据,不但说服不了对方,反会令对方生疑,闹不好将他们抓住一并押往北京那就玩惨了。
荣庆于无奈中,只得让茶水章、元六等人留在客栈,抱着侥幸一试的心情独自去了张之洞的总督府,向门卫求见大帅,茶水章认为不可行,劝他不要去,再认真商量一下其他办法。荣庆不听,坚持要试一试。
正如茶水章所预料,荣庆到了总督辕门,门卫要他出示名帖。他拿不出,任他说破了嘴门卫也不让他进。荣庆沮丧地回到客栈,将情况告诉茶水章和元六,几人坐困愁城,想了老半天也想不出法子来。最后茶水章提出由他出面去试试,荣庆和元六一致反对,认为他一张嘴就漏馅儿,因为他一个男人,说话却像女人似的尖尖的嗓子,肯定会让人生疑,闹不好让对方扣起来。
“扣起来才好呢,我就能跟张大人见上面儿了。”茶水章苦笑笑说。
“不行你见不了张大人,平白无故掉了脑袋,多冤呀”荣庆劝他说,其实茶水章是宫中的老人,他也知道宫里规矩,内监没皇上的圣旨,出城四十里,抓住就砍脑袋。只是眼下他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只得不可为而为之了。
“这个张大帅,架子也太大了”元六在一旁说。
“那是官居极品哪,老佛爷都给面子,除非是皇上,就是差一点儿的王爷,贝子来了,他也不放在眼里”茶水章叹口气说。“皇上能上这儿来,也就天下太平了。”说到皇上,茶水章心不由得长长叹了口气。想到他软禁瀛台,随时会有被罢黜的危险,更觉得对不住他。
“舅舅假如皇上要是真来了呢”英英在一旁插话。
“没影儿的事嘛”荣庆苦笑笑,对自己丢了诏书懊丧不已。
“皇上能来武昌,也用不着我们这儿费劲巴拉的了。”元六拍着大腿说。
“皇上没给张之洞下诏吗”荣庆问茶水章。
“当时哪儿想到那么些呀”
茶水章和荣庆等人商量来商量去,一直到天黑,总也想不出个办法既能见到张之洞,又不会向外泄露此行的机密。晚饭后,他们聚在茶水章的客房里,继续商量对策。元六见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随嘴说了一句,说实在不行就让荣庆装皇上,这样一来,张大人就会主动找上门来,荣庆连忙说使不得,且不说他装得像不像,就算装得像,按大清法律可是天大的罪孽。他杀头不说,他们一家,连同沾亲带故的人全都要捆到菜市口斩首示众啊。元六见荣庆认真了,连忙说他开玩笑。
元六的玩笑话令茶水章心中一动,他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办法,既然荣庆可以扮成王爷,贝勒一类的身分见张之洞,倒不如装一回皇上只要能见到张大帅的面,余下的事就好办了。
“我有个主意。”茶水章将自己的主意对荣庆和元六低声说了一通。
“使不得使不得”荣庆听后大惊,连声说不行。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撕了龙袍是个死,杀了太子也不过是个死,背着抱着还不是一边儿沉再说了。这事儿要办不成,你我都活不了不说,皇上那边也就没指望了。”元六在一旁急了,说除了这个办法,再也没别的办法见到张大帅了。
“可,可我也不像啊”荣庆喃喃地说。
“依我看行,你个头长像跟他差得不远。再说张大帅几年前见过皇上一面,当时老佛爷还在训政呢。后来皇上亲政,见过一、二次,但都是在朝堂上,那么多王公大臣,人多离得又远,他也看不真切,皇上和张大人差不多三年多没见过面了。”
“你们到底说些什么,我一点儿也听不明白。”英英不知他俩说些什么,在一旁叫开了。
“这儿没你什么事。你先回房歇会儿,等有事再叫你。”茶水章看一眼英英,一脸和气地让她离开一下,英英知道舅舅有重要事情跟荣庆商量,虽说心里不情愿,还是听话的走出房门……
英英一走,茶水章便取出一套光绪平时休闲时最喜欢穿的浅米色长袍,这是他出逃宫中的那天深夜,临分手时光绪突然叫住他,送给他这套衣服。一是为作纪念,二是防止万一有什么意外,他一旦被人识破身分,这套皇上亲手所赠的衣服可以证明他不是私自出逃,他让荣庆穿上这套衣服试试。
“皇上要是知道了……”荣庆双手接过衣服,犹豫地站在那儿。
“咱不就是为着救皇上吗”茶水章反问他,“放心吧,让你当回替身,又没让你篡位”
荣庆一想也是个理。他们来这儿不就为了救皇上,穿一回皇上的衣服能救回皇上,怎么也得试试。他穿上那套浅米色长袍,戴上软缎圆帽,茶水章又在他腰间扎上一条明黄铯绸带,让他在屋里来回走了一圈,望着灯下的荣庆,穿着光绪的便服,越看越觉得他身材面相都有点那份意思。
“你别说,还真有点意思。只不过你派头还得再大一些,学着万岁爷的龙行虎步,保准能有个八九不离十。”
荣庆本来就在光绪身边呆过,按茶水章指点,他挺直了身板,学着光绪的派头,又在屋里来回走了几圈。茶水章故意装出一副敬畏的样儿,上前拉开桌边的椅于,荣庆大模大样地坐下,一边学着光绪的语气,让茶水章侍候上茶。人胆子一大,派头立即变了,荣庆接过茶水章恭恭敬敬递上的茶杯,浅浅抿了一口递还到对方手中,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
茶水章连声叫绝。然后告诉荣庆,除了四年前光绪与慈禧一块儿接见过张之洞,后来在大殿上又见过两次,头一次皇上亲政大典,另一次是张之洞递奏本,请求光绪恩准在汉阳开办兵工厂。说到递兵工厂的折子,当时就是茶水章接的奏本,张之洞站在后排,递本子时一直跪在地下,没敢抬头。严格地说那次张大人听见光绪说话,几乎没看清光绪本人。后来光绪对张之洞的奏本大为欣赏,一连批了三个“好”字。茶水章告诉荣庆这些细节,让他牢牢记住,为的是一旦跟张之洞见面,他能动用自如,令对方更相信他的身分。
茶水章看一眼元六,心想让他装成卫士。这样一来,皇上、太监和卫士,包括英英这位“宫女”都有了,做起戏来也像样儿。
几个人刚要坐下来说话,英英送茶水来了。她发现荣庆改了装,显得格外的派儿,盯着荣庆这一身考究的衣着,特别他腰间那条明黄铯腰带,心中暗暗一惊,心想这可是皇上才敢用的色,他怎么就敢系在身上。
“你们玩的什么把戏”英英问。
“小声点”茶水章慌忙拦住英英的话头,将房门关上,这才对荣庆和元六详细说了他的计划。
张之洞坐在总督衙门的签押房那张宽大的案桌边,眯着两眼,仔细听着他的幕僚马老爷的密报。前些天,荣庆到辕门求见张之洞,门卫值班长要他亮出名帖,他不肯。要他报姓名,他也不肯,说有话要当面跟张大人才能说。为此值班长没让荣庆进来,说大帅没空,将他打发了。但事后一想,觉得此人有些不凡,便将荣庆求见张大帅的经过报告了张之洞。
张之洞听说这人一口京腔,当下便有些生疑。加上前一阵子北京出了事,又纷纷传说朝廷要换皇上,因此立即让马二爷派人去四下打听这些人的下落。对于慈禧这次突然发难,夺了光绪的权,张之洞内心愤愤不平。除了出于对新政的态度,他站在光绪这一边,同时觉得慈禧已经让光绪亲政,却突然变卦,再次出面训政,无论于理于法部不合。作为一方总督,他和刘坤一等人对此一直没有表态。因为朝廷下达的正式诏书,仍然用的是光绪的名义,用的也是光绪的玉玺,所以尽管朝廷传出变故,莱市口杀了谭嗣同等人,全国上下一片沸沸扬扬,他们也只得装糊涂。如今京里来了人,并指名要找他,估计总有些来历。他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以便了解北京那边的情况。
马二爷亲自去白云寺打探情况后,一回到总督衙门便找到张之洞,连声说奇怪。这拨人离开了客栈,住进东城外的白云寺,再也没出来,张之洞听后心中不由得一动,但面子上仍然作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他问马二爷,这些人住在那儿不出来,成天干些什么,马二爷说不知道,听说他们天天跟着和尚吃素,一连好几天不露面。
“那就该去问问庙里的和尚啊。”张之洞听到这儿有些沉不住气了。
“和尚说了,他们给了银子交了房钱,别的什么也不让问。”马二爷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取出一锭银子,说这是他特意用加倍的银子从和尚手中换回来的。张之洞连声说换得好,当下接过银子一看,只见银子底座刻着一方篆文印章,心里顿时一惊:“这不是大内的官宝吗。”
“说的是呢,除了内廷,没这份儿啊。”马二爷脸上浮出一丝神秘的笑意,显然他觉得那些人像自己预料的那样,是有来头的。
“也不尽然吧。也许是富商巨贾,到武昌来做什么买卖”尽管张之洞心里也觉得这伙人来得不寻常,但脸上却不动声色。马二爷说不像做买卖的,否则这些人不看市面儿,成天躲在白云寺干什么张之洞被问住,半天才说:“会不会是京里下来了钦差,微服私访”
“不会吧,两湖近来也没有什么大案可惊动部里呀。”
张之洞再也不出声,过了好一阵子,又详细问起那些人的情况。当他听说一共来了四个人,三男一女,都是一口京片子,心里更觉得这里头有文章。马二爷见张大帅脸上表情有些吃紧,更来劲了。他告诉张之洞,说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男人,身材适中,面目清秀,别的都像是他的下人。还说其他人都称他为主子。
“主子这么说是亲贵了。他称呼别人呢”张之洞瞪起两眼间他的幕僚,企图通过他们之间的称呼弄清这些人的来历,以及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
“这个学生倒没留神,噢,那个老的,他们好像都叫他总管。”
“没有听错”
“对,叫他章总管。”
“这个消息不许传到外头去,只限你我两个人知道”张之洞叮嘱他的部下。
“是大帅要会会他吗”
“当然要会。”张之洞毅然地说。
“不知道是福是祸呀”马二爷担心地说。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张之洞心想总管这个头衔,除了皇宫里有总管太监外,别处不会有。因此他认为这些人肯定与宫里有关。如果说这些人当真是皇宫中出来的,他们是些什么人是皇上派来的密使,还是……想到这儿,他不敢再往下想。看来不论是皇上或皇上派出的人,他都得非常小心,因为只要他跟对方接触的消息一走露,他都将可能卷进一场非常可怕的政治漩涡,闹不好会出大事。但有一条,不论对方是什么人,他必须见这个人,并在见面后做出自己的抉择。
第二天一大早,年近六旬的张之洞身着便服,与马二爷一块装出游客的模样,来到了城外的自云寺。表面上两人闲庭信步,其实心里装着许多事,特别是张之洞,他一边走一边四下打量着这座幽静的古寺。
这座蜷缩在半山腰的古庙,是南宋时建的,虽几经兵火冷落许多,但原先的规模放在那儿,那些残垣旧壁仍然令人想起昔日的辉煌。古刹四周被一大片高大浓郁的树林包围着。深绿的树色中夹着片片枯红和暗黄,洋溢着浓艳的秋意。不知是时候太早,还是眼下秋收大忙季节,这儿几乎没有什么游人和香客,一声声清脆的鸟叫声,更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静。
马二爷陪着张大帅,两人一前一后由正殿进了西边的侧门。马二爷向张之洞使个眼色,张之洞会意地点点头,好像无意中沿着碎石铺成的路面进了西跨院。
紧挨着一片竹林,有个月亮门。元六他一身便衣,但一望便知是个武人。他守在圆门边,看见两个人向他这边走来。他有事没事就守在这儿,据茶水章估计,张大帅会来这儿会他们,但他在这儿已经守了好几天,却没有任何动静。他正不耐烦,突然见两个衣着考究的游客向这边走来。走在前面的年纪比较大,有五十好几,气度不凡,后面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一看就是个书生。
“这位爷,别处随喜吧。”元六拦住张之洞和马二爷,漫不经心地说。他不相信张大帅会像茶水章所说,亲自上这儿来打探情况。
“这院儿不能进吗”张之洞问。
“我们租下了。”元六有些不耐烦,想起茶水章的吩咐,耐着性子回答。
“尊驾好像是京里口音”
“没错儿。”
“和尊上一起来的”
元六点点头,抬起脸来打量着对方,心里有些疑惑。张之洞看出他有些不耐烦,仍耐着性子问元六主人为官还是经商,在哪里得意呀。
“我们主子哪儿都得意”元六得意地说,心中不由得一紧,觉得这人不比寻常人。前几天也有一些游人,被他拦在门边,只是伸头探脑地看看内院,然后悻悻地转身走了,根本没那么多话。
“这么说是位旗下大爷了”张之洞笑笑,心里却在揣摸,从这人口气看,这伙人来头一定不小。
“您问的大多了,累不累呀”元六也瞧出对方是个有来头的,本想恭敬一些,想起荣庆和茶水章再三交待,越是张大帅本人越是要装出不在乎,别让对方小瞧了他们。
“随便攀谈,交个朋友嘛。”张之洞和声细语地说。元六说高攀不上,索性转过脸不再理他。马二爷一看这人居然对张大帅如此无理,有些急了,上前想说什么,被张之洞一把拉住,为了缓和气氛,张之洞干笑几声,拖着马二爷想往月亮门里走进去。元六伸出有力的胳膊挡住二人,说爷们儿,外边遛达吧。
“如果我想拜会你们主子呢”张之洞问,心中有了一半底,决意要进去会会这位神秘的主子。
“主子这会儿没空”元六双手抱着前胸,一副不肯通融的样子,其实心里非常焦急。原先说好等茶水章来了才能放人进去,可他偏偏不来,万一这人真的是张大帅,错过了这个机会就麻烦了。正在这时,茶水章突然从里边走出来,一边问元六:“嚷嚷什么呢”
“章总管”见到茶水章,元六这才松下一口气,毕恭毕敬地指着张之洞说,“这位爷想见主子。”
“噢”茶水章一眼认出站在面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两湖总督张之洞,当年慈禧单独召见这位张大人时,除了老佛爷和张大人,他是唯一在场的太监。显然张之洞也觉得茶水章有些眼熟,只是一时想不起哪儿见过。
“足下是哪位呀”茶水章冲着张之洞笑嘻嘻地问。话一出口便显出几分斯文,和元六形成明显的对照。
张之洞稳住神,说他姓王,是个生意人,想见他们主子。茶水章笑笑,说您候着,便转身向小院深处那栋黑瓦粉墙的斋屋走去,见到茶水章的沉稳的举止,特别他张口说话时尖细的嗓音,张之洞断定他是宫中的太监,瞅着他的背影,心里不由得闹腾起来。万一里面的主子真的是皇上怎么办北京闹腾得很凶,有关皇上的谣传甚多,他这时候微服南下,一定有非常重要和危急之事。如果是这样,他将不得不作出选择,为了皇上,他将不得不冒着与皇太后对峙的风险……
茶水章匆匆进来斋屋,惊喜地告诉荣庆,说张之洞上钩了。一听张之洞真的来了,荣庆心里既兴奋又紧张,连声问茶水章,“您没认错”茶水章说错不了,他告诉荣庆,那年张大人朝见老佛爷,两人“独对”时,他就在场,张大人还喝过他沏的茶。巧的是当时张大人喝的是洞庭湖上的君山云雾茶,没想他后来当上了两湖总督,洞庭湖成了他管辖之地。
“那怎么办。跟他挑明了说”荣庆想到皇上有救了,自己和吟儿的事也有指望了,心里顿时非常激动,连忙问茶水章见了张大人该怎么说。
“沉住气,别的什么都甭想,这会儿您就是皇上。皇上该怎么样,您就怎么样”茶水章再三叮嘱荣庆,为了防止万一,一定要等摸清了张大帅的底牌之后,再说出真情也不迟。荣庆故作轻松地笑了笑,说一切听他这位总管的。茶水章又叮嘱了一番,然后叫来了英英,再次交待了宫中的规矩,要她如何如何。英英说这几天成天学,保准错不了。茶水章这才放心走了,去外边传张之洞进来。
不一会儿,茶水章领着称自己为王老爷的张之洞回到了斋房。本来马二爷要跟着张大人一块进来,为了表示皇家的尊严。同时为了保密,茶水章故意不让姓马的进来,只放进张之洞一个人。
茶水章领着张之洞进了宽敞干净的前厅。看见客人走进,荣庆不像平常人那样站起来迎接客人,一动不动地坐在一</br></br>
瑞王站在一旁,见女儿和老佛爷聊得有滋有味,好像她俩熟得不能再熟,不得不佩服小格格的胆子大,不但在家中敢跟他拧着劲,在外头也一样放得开。看见这场面,他一方面说不出的喜欢,同时又有些担心,万一真是老佛爷看中女儿,让她去南方替朝廷办事,路上有风险不说,关键在于她太嫩了点,一旦坏了老佛爷的事怎么办
“格格呀听说你有一身好武功”慈禧问,其实也是在考察对方,“你这一身本领跟谁学的”
“回老佛爷话奴婢自小喜欢,跟几位哥哥一块儿练的。”小格格一听别人提起她的武功,忍不住得意地说。
“没想这丫头天资好,比她几个哥哥练得还要强,三四个人近不了身。就是好耍脾气,不听话……”瑞王连忙插话。
“没你的事,呆一边去。”慈禧挥挥衣袖,对小格格说,“格格呀,咱娘儿俩商量个事儿,我想让你出趟远门儿,你成吗”
“上哪儿呀”小格格问。瑞王心里一沉,知道老佛爷真的看上他女儿,想上前说什么又不敢,识得愣愣地站在那儿,偷偷向小格格使眼色。没想小格格一听要出远门,心里激动得不行,根本顾不上老爸的眼神。
“武昌府。”
“我一人儿去”
“有人陪着你。”
“干什么去呀”
“这事嘛,一时半时说不清……”慈禧沉吟了一会儿,“回家后,让你阿玛跟你慢慢儿说。办成了我好好赏你。”
“快谢恩”瑞王见老佛爷已经开了金口,想替女儿脱身已经来不及,只得顺水就势在一旁提醒女儿。
“老佛爷您还没说赏我什么呐”
“银柳,大胆”瑞王慌忙训斥女儿。
“说了没你的事。”慈禧瞪一眼瑞王,对小格格说,“你想要什么只管开口。”老大后一向被人顺从惯了,突然遇上一个敢跟自己讨价还价的天真姑娘,除了好奇也觉得好玩,一定要她说出“我要说出来,您可别笑话。”小格格脸红了,她这会儿一心想的是荣庆,想求老佛爷饶了他,又不好直接说,现在显然是个好机会。
“敞开儿了说。说出什么我都不心疼。”慈禧认真地说。
“我想求老佛爷给我指婚”
慈禧一听便乐得笑起来,瑞王站在一旁却急了,他深知女儿脾气,她准是想让老佛爷替她和荣庆指婚。而荣庆是朝廷钦点要犯,这还了得。他连忙上前指着小格格说:“不要鼻子大姑娘家儿的说什么呐。”
“老佛爷让我说的嘛我亲妈没了,您那几个侧福晋小妖精似的,谁能替我惦着我不跟老佛爷说跟谁说呀”小格格根本不买他的账,瞪一眼父亲,索性向慈禧告起状来,没想她这几句话,说得慈禧心里暖暖的,越加喜欢这个生性泼辣,口直心快的姑娘。
“丫头说的对我这儿就是你娘家。你瞧上谁没有啊”
“老佛爷别听她说……”瑞王赶紧上前,抢着替女儿说没有。
“谁说没有”小格格瞪一眼父亲,偏不按他意思说。
“本来就没有”瑞王急了。
“你别插嘴”慈禧拦住瑞王话头,对小格格说,“丫头自个儿说,瞧上谁了”
“乾清门侍卫,荣庆。”小格格知道当着老佛爷面说话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句话能救了心上的男人,同样一句话也能害了他。但想到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再不说没机会了,硬着头皮报出荣庆名字。
“这名字熟啊”慈禧沉吟着。
“老佛爷这孩子瞎说哪。”瑞王一听女儿说出荣庆的名字,心里不由得暗暗叫苦。他一边上前打岔,一边向小格格拼命使眼色,让她赶紧向慈禧请跪安,然后早早离开这儿,小格格装作没看见,根本不理他这个茬儿,偏偏这时慈禧想起告示上有荣庆的名字,这人是朝廷通缉要犯。
慈禧问瑞王到底怎么回事,瑞王慌忙跪下,连连磕头。慈禧冷笑着对瑞王说:“那天我问过你,你跟我打马虎眼,愣说没那么回事。倒让丫头自个儿招出来了你不是东西”
“回老佛爷话,荣庆本来就不该上告示”小格格见老佛爷变了脸,心里说不出地慌乱,壮着胆子替荣庆辩解。说荣庆给皇上当卫士,本来就是她父亲举荐的,其实就为骗皇上那黄马褂儿。瑞王见事情闹到这种地步,也只得顺着小格格意思,向慈禧解释,说他为了在皇上身边儿安排个可靠的自己人,才推举荣庆人宫当差的。
小格格是为了她心爱的男人,瑞王是怕为这事儿沾上腥,所以父女俩你一言我一语,在慈禧面前替他说好话。慈禧听了一会儿,皱起眉头,挥挥衣袖,让他们俩都别说了。瑞王和小格格连忙收住口,等着慈禧发话。
慈禧沉吟半天,然后问起瑞王有关荣庆的来历。瑞王如实说了当年秀子出嫁时荣庆救了傻儿子的情况,以及他去承德巧遇荣庆,并将他带回北京的经过。
“这么说他原本的确是你的人”慈禧问瑞王,两眼盯着对方,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表情。
“奴才敢对天起誓”瑞王跪在地上,迎着慈禧审讯的目光说,“要有一句假话,任凭老佛爷处置”
慈禧在瑞王脸上没找到任何疑虑,这才转脸对小格格说:“那好吧,我答应你。只要你去武昌替我办好这码子事,我就恕他无罪,官复原品,还给你们俩指婚”
“谢老佛爷”小格格一听心里顿时高兴得不行,趴在地上给慈禧一连磕了几个响头,瑞王也宽心地吐出一口长气父女俩离开皇宫回到王府,瑞王余悸犹存,小格格却一脸的欢天喜地。
“丫头我心都到嗓子眼儿了。”瑞王使劲擦着额头上的汗,瞪一眼糊涂胆大的女儿。
“不要紧,还有舌头挡着哪。”小格格笑着说,脸颊边浮出两个好看的酒窝。
“还笑差一点儿咱爷儿俩全搁那儿”瑞上又好气又无奈他说。
“没瞧出来呀,老佛爷多好说话儿呀”
“你知道什么呀唉,就看这回差事你当的怎么样了。”
“阿爸老佛爷让我去武昌,到底为什么差事你还没说呢”小格格经父亲一提醒,这才想起慈禧让她出远门的差事。
“你上武昌府,找张之洞。”瑞王说。
“张之洞是谁呀”小格格问。
瑞王告诉小格格,说张之洞是当今官居一品的两湖总督。他的总督府就设在武汉三镇。他低声告诉女儿,要她到了那边,私下求见张大人,当面征求对方有关罢黜光绪皇上的意见。小格格一听惊讶地瞪大了两眼,说阿爸您不要命了谁说换皇上就砍脑袋,外头可贴着告示呢。瑞王笑笑,说那份告示就是他让人写的,说那是贴给洋鬼子和不知情的官员们看的,其实老佛爷早就想换皇上了。
小格格愣愣地看着父亲,突然间觉得他成了个陌生人。她没想到父亲是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更不相信老佛爷也是这种人。瑞王见女儿一脸的。疑惑,知道跟她一时半时也说不清:“丫头,你什么也别问,到了那边,一切按老佛爷吩咐办就成了。办成了,你和荣庆的事也就随了你的心愿了”
想到荣庆,小格格也就不再多想了。问题是,这个张之洞究竟什么脾气就说不清了。他要是一翻脸,把她扣下来,她不就成了当初的安德海想到这儿,她心里有些发毛,大太监安德海当年可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没想他代表慈禧南巡时,在山东让那儿的巡抚抓住砍了脑袋,成了屈死鬼。
“阿玛,这事儿怕不好办,闹不好要掉脑袋,你可别拿个套儿让我钻”小格格越想越不放心。
“我是你阿玛,我能害你吗”
“难说,那老佛爷还是皇上的妈呢。”
“他们是抱的,咱们是亲的”
“不行不行,您这人一贯的说话不算话”
“你答应了老佛爷,你能不去”
“我就说嘛,好事儿还能轮我头上”
“那好吧,我豁着老脸儿,跟老佛爷说去。”瑞王见小格格不肯接这个差事,心里着急,脸上却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说这也好,她犯不着为了荣庆去冒险,一听说她不去武昌,老佛爷饶不了荣庆,小格格顿时犹豫起来,慌忙对瑞王说,她是跟他开玩笑的。
“谁说我不去”为了替自己找个台阶,小格格作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快让人给我收拾行李呀”
瑞王沉吟地一笑,说他这就去找人帮女儿收拾行李。原先,他对老佛爷让女儿去南边办这份差事,心里有些疑虑。后来一想,这事儿要是办成了,他们家又替慈禧立了一份头功啊如果慈禧因此废了光绪,皇上的位子就空出来,就得在爱新觉罗家族近支里挑。他们家自然是近支,他总共有7个儿子,没准挑上其中一个,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想到这一点,瑞王心里非常激动。只要挑选一位得力的武官,保护小格格安全到达南方,见到张之洞,向他说明废皇上是慈禧的本意,估计张之洞不会那么不识时务,为了光绪跟老佛爷作对。因此这个随从人员非常重要。
首先此人最好与张之洞熟悉,其次这人不能在朝廷里大显眼,还得有极好的武功。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人就是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乾清门四品侍卫恩海,他不但跟张之洞见过面,武功极好,更重要的他是荣庆二舅,为了荣庆的前程,他会加倍卖命的。
第二天一大早,他特意将恩海召到王府,向恩海说了情况。当恩海听说只要办好这个差事,荣庆便可得到老佛爷的特赦,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以为自己听错了。自从荣庆出了事,姐姐姐夫成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托了他多少次,要他想办法救他亲外甥。苦于他是朝廷要犯,谁也不肯沾这个腥味儿,不是推就是躲,谁也不敢出头。当瑞王说出这个条件,恩海慌忙给瑞王磕头致谢,信誓旦旦地向瑞王保证,恩海保去保回,绝对不会出任何差错。
瑞王安抚了他一阵子,说荣庆的事包在他身上。恩海问什么时候出发,瑞王说定在今日下午起程,当即让人去请小格格出来与恩海见面。
过了一阵子,小格格一身男装走进前厅。恩海本以为是瑞王府的哪位少爷让他随行,没想是小格格,当即愣在那儿。他见过小格格,而且知道她与荣庆订了亲,但却不明白瑞王为什么要让小格格出远门,去办这种本来属于男人办的事。
“小格格,快来见一见,这位是恩海将军”
“小格格好”恩海连忙迎上前,连声说见过,一边向小格格请安。
“舅老爷”小格格认出恩海是荣庆的二舅,随着荣庆叫他舅老爷。恩海连声说使不得。瑞王也提醒女儿,在外面可不能这么叫,否则露了身分就不好办了。小格格点点头,说她知道。三个人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瑞王便让恩海准备车驾,尽早送小格格上路。
第二十二章 风起黄鹤搂
荣庆,茶水章悄悄来到武昌。没想他们匆忙中丢失了光绪的血诏,想尽办法也见不到两湖总督张之洞。情急中荣庆假扮皇上,引张之洞上勾。张大帅果然上当,认为皇上驾到,亲自前往白云寺拜荣庆。正当荣庆准备说实情,让大帅出兵救驾。偏偏此时,小格格带着慈禧的口信突然出现,闹出一场真假皇帝的风波。
荣庆与元六一路回到镖局,跟他商量一块陪茶水章去南方搬救兵的事,元六并不知道茶水章是为了皇上的事来找荣庆,他听说荣庆要与章公公一块去南方,想来想去觉得不妥。说他俩现在自身难保,还管得了皇上的闲事荣庆不同意,认为只要自己有一口气,就得想办法救皇上。两人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荣庆急了,拿出血诏给元六看。
“兄弟别给我看,没用你忠君,你仁义,你又有什么法儿就凭你一口单刀,外加上我,还能杀进宫里,把皇上背出来吗就算那些键锐营、虎神营,十万人马全是屎蛋,你背出来皇上往哪儿送”元六硬是不接荣庆手上递过来的白绢诏书。
“大哥,皇上对我一百一。别说皇上了,他就是个哥们弟兄。朋友结交,我也不能见死不救呀”荣庆也火了,收起诏书,说要走你一个人走,他是铁了心要跟茶水章一块儿南下武昌。
“咱俩别抬杠,抬杠伤和气皇太后,皇上,人家娘儿俩掐架,你跟着掺合什么劲儿”元六见他真的动了气,口气软下许多。荣庆说咱们救皇上,也不反老佛爷,只当是拉开了再劝架嘛。元六拍着脑门说好吧,你说出办法来,我元六跟着,大不了就是一条命。不过有一条,茶水章是否靠得住,荣庆认为靠得住。元六认为他俩谁也不摸底。
“他会不会是那边儿派来骗你回去的呢”元六问。
“不可能。”荣庆了解茶水章为人,更何况他是英英的舅老爷,是英英带他来这儿找到他的。
“怎么就不可能你可别忘了,荣庆俩字儿还在墙上贴着哪”
“英姑娘不会骗我。”荣庆说,要是英英想得那二千两赏银,她早在北京报官了,何苦要等到这会儿跟茶水章一块儿来骗他。这话一出口,元六没词了。
荣庆与元六整理好行李,正准备离开,突然发现镖局四周被城里来的官兵团团围住,指名道姓要捉两个有京里口音的外乡人。荣庆与元六抽出刀剑急忙冲出门外,等官兵靠近,元六挥起手上的短枪,连续开了几枪,当场撂倒几个官兵。两人趁机突出众围,向屋后的野树林子里狂奔而去。
荣庆与元六一路顺着山坡,跑到湖边的英英表姨家的房子。他俩一进门,二话不说,立即让茶水章和英英赶快离开。英英表姨沉着地领着他们一路人走到屋后一片芦苇荡,从草丛中拖出一条小船,将他们由湖面上送走。
就这样,荣庆。元六保护着茶水章和英英,日夜兼程,舟车劳顿,穿过河南的中原大地,来到这座扼大江南北之险要,连东西水道之商埠的历史名城,北方已经进入初冬,四下刮起漫天寒透的风沙,外面的树已经没有多少绿意,而武昌这边仍然充满生机,水中绿荷央央,岸边垂柳依然,湖光山色之中秋意正浓。
下午,荣庆和茶水章等人在城外一处静僻的小客栈歇下,一起商议着下一步行动,眼下,怎样上总督府求见张之洞,见到张大人怎么样说,这是至关重要的。想到要见张之洞,荣庆立即想起茶水章交给他的血诏,尽管血诏上没直接写张大人的名字,但皇上的手书血字至少能证明他们的身分,下一步就好说了。荣庆伸手怀里一摸,顿时愣在那儿,皇上的血诏竟然不翼而飞。
茶水章让他别着急,再四处找找。荣庆在茶水章帮助下,翻遍了随身行李,最后依然不见那份血诏的影子。看来一定是路上走得仓促,不知掉在哪儿了。
怎么办按茶水章原先设想计划,由荣庆冒充爱新觉罗家族某一位亲王,自己扮作王府太监,带着光绪的血诏大摇大摆地去张大帅府上见他。张之洞是保皇上的,只要能见到他,当面将光绪的血诏交给他,对方自然会想出办法的。现在没了那份血诏,纵然能迸得了大帅的辕门,却拿不出令对方信服的证据,不但说服不了对方,反会令对方生疑,闹不好将他们抓住一并押往北京那就玩惨了。
荣庆于无奈中,只得让茶水章、元六等人留在客栈,抱着侥幸一试的心情独自去了张之洞的总督府,向门卫求见大帅,茶水章认为不可行,劝他不要去,再认真商量一下其他办法。荣庆不听,坚持要试一试。
正如茶水章所预料,荣庆到了总督辕门,门卫要他出示名帖。他拿不出,任他说破了嘴门卫也不让他进。荣庆沮丧地回到客栈,将情况告诉茶水章和元六,几人坐困愁城,想了老半天也想不出法子来。最后茶水章提出由他出面去试试,荣庆和元六一致反对,认为他一张嘴就漏馅儿,因为他一个男人,说话却像女人似的尖尖的嗓子,肯定会让人生疑,闹不好让对方扣起来。
“扣起来才好呢,我就能跟张大人见上面儿了。”茶水章苦笑笑说。
“不行你见不了张大人,平白无故掉了脑袋,多冤呀”荣庆劝他说,其实茶水章是宫中的老人,他也知道宫里规矩,内监没皇上的圣旨,出城四十里,抓住就砍脑袋。只是眼下他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只得不可为而为之了。
“这个张大帅,架子也太大了”元六在一旁说。
“那是官居极品哪,老佛爷都给面子,除非是皇上,就是差一点儿的王爷,贝子来了,他也不放在眼里”茶水章叹口气说。“皇上能上这儿来,也就天下太平了。”说到皇上,茶水章心不由得长长叹了口气。想到他软禁瀛台,随时会有被罢黜的危险,更觉得对不住他。
“舅舅假如皇上要是真来了呢”英英在一旁插话。
“没影儿的事嘛”荣庆苦笑笑,对自己丢了诏书懊丧不已。
“皇上能来武昌,也用不着我们这儿费劲巴拉的了。”元六拍着大腿说。
“皇上没给张之洞下诏吗”荣庆问茶水章。
“当时哪儿想到那么些呀”
茶水章和荣庆等人商量来商量去,一直到天黑,总也想不出个办法既能见到张之洞,又不会向外泄露此行的机密。晚饭后,他们聚在茶水章的客房里,继续商量对策。元六见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随嘴说了一句,说实在不行就让荣庆装皇上,这样一来,张大人就会主动找上门来,荣庆连忙说使不得,且不说他装得像不像,就算装得像,按大清法律可是天大的罪孽。他杀头不说,他们一家,连同沾亲带故的人全都要捆到菜市口斩首示众啊。元六见荣庆认真了,连忙说他开玩笑。
元六的玩笑话令茶水章心中一动,他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办法,既然荣庆可以扮成王爷,贝勒一类的身分见张之洞,倒不如装一回皇上只要能见到张大帅的面,余下的事就好办了。
“我有个主意。”茶水章将自己的主意对荣庆和元六低声说了一通。
“使不得使不得”荣庆听后大惊,连声说不行。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撕了龙袍是个死,杀了太子也不过是个死,背着抱着还不是一边儿沉再说了。这事儿要办不成,你我都活不了不说,皇上那边也就没指望了。”元六在一旁急了,说除了这个办法,再也没别的办法见到张大帅了。
“可,可我也不像啊”荣庆喃喃地说。
“依我看行,你个头长像跟他差得不远。再说张大帅几年前见过皇上一面,当时老佛爷还在训政呢。后来皇上亲政,见过一、二次,但都是在朝堂上,那么多王公大臣,人多离得又远,他也看不真切,皇上和张大人差不多三年多没见过面了。”
“你们到底说些什么,我一点儿也听不明白。”英英不知他俩说些什么,在一旁叫开了。
“这儿没你什么事。你先回房歇会儿,等有事再叫你。”茶水章看一眼英英,一脸和气地让她离开一下,英英知道舅舅有重要事情跟荣庆商量,虽说心里不情愿,还是听话的走出房门……
英英一走,茶水章便取出一套光绪平时休闲时最喜欢穿的浅米色长袍,这是他出逃宫中的那天深夜,临分手时光绪突然叫住他,送给他这套衣服。一是为作纪念,二是防止万一有什么意外,他一旦被人识破身分,这套皇上亲手所赠的衣服可以证明他不是私自出逃,他让荣庆穿上这套衣服试试。
“皇上要是知道了……”荣庆双手接过衣服,犹豫地站在那儿。
“咱不就是为着救皇上吗”茶水章反问他,“放心吧,让你当回替身,又没让你篡位”
荣庆一想也是个理。他们来这儿不就为了救皇上,穿一回皇上的衣服能救回皇上,怎么也得试试。他穿上那套浅米色长袍,戴上软缎圆帽,茶水章又在他腰间扎上一条明黄铯绸带,让他在屋里来回走了一圈,望着灯下的荣庆,穿着光绪的便服,越看越觉得他身材面相都有点那份意思。
“你别说,还真有点意思。只不过你派头还得再大一些,学着万岁爷的龙行虎步,保准能有个八九不离十。”
荣庆本来就在光绪身边呆过,按茶水章指点,他挺直了身板,学着光绪的派头,又在屋里来回走了几圈。茶水章故意装出一副敬畏的样儿,上前拉开桌边的椅于,荣庆大模大样地坐下,一边学着光绪的语气,让茶水章侍候上茶。人胆子一大,派头立即变了,荣庆接过茶水章恭恭敬敬递上的茶杯,浅浅抿了一口递还到对方手中,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
茶水章连声叫绝。然后告诉荣庆,除了四年前光绪与慈禧一块儿接见过张之洞,后来在大殿上又见过两次,头一次皇上亲政大典,另一次是张之洞递奏本,请求光绪恩准在汉阳开办兵工厂。说到递兵工厂的折子,当时就是茶水章接的奏本,张之洞站在后排,递本子时一直跪在地下,没敢抬头。严格地说那次张大人听见光绪说话,几乎没看清光绪本人。后来光绪对张之洞的奏本大为欣赏,一连批了三个“好”字。茶水章告诉荣庆这些细节,让他牢牢记住,为的是一旦跟张之洞见面,他能动用自如,令对方更相信他的身分。
茶水章看一眼元六,心想让他装成卫士。这样一来,皇上、太监和卫士,包括英英这位“宫女”都有了,做起戏来也像样儿。
几个人刚要坐下来说话,英英送茶水来了。她发现荣庆改了装,显得格外的派儿,盯着荣庆这一身考究的衣着,特别他腰间那条明黄铯腰带,心中暗暗一惊,心想这可是皇上才敢用的色,他怎么就敢系在身上。
“你们玩的什么把戏”英英问。
“小声点”茶水章慌忙拦住英英的话头,将房门关上,这才对荣庆和元六详细说了他的计划。
张之洞坐在总督衙门的签押房那张宽大的案桌边,眯着两眼,仔细听着他的幕僚马老爷的密报。前些天,荣庆到辕门求见张之洞,门卫值班长要他亮出名帖,他不肯。要他报姓名,他也不肯,说有话要当面跟张大人才能说。为此值班长没让荣庆进来,说大帅没空,将他打发了。但事后一想,觉得此人有些不凡,便将荣庆求见张大帅的经过报告了张之洞。
张之洞听说这人一口京腔,当下便有些生疑。加上前一阵子北京出了事,又纷纷传说朝廷要换皇上,因此立即让马二爷派人去四下打听这些人的下落。对于慈禧这次突然发难,夺了光绪的权,张之洞内心愤愤不平。除了出于对新政的态度,他站在光绪这一边,同时觉得慈禧已经让光绪亲政,却突然变卦,再次出面训政,无论于理于法部不合。作为一方总督,他和刘坤一等人对此一直没有表态。因为朝廷下达的正式诏书,仍然用的是光绪的名义,用的也是光绪的玉玺,所以尽管朝廷传出变故,莱市口杀了谭嗣同等人,全国上下一片沸沸扬扬,他们也只得装糊涂。如今京里来了人,并指名要找他,估计总有些来历。他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以便了解北京那边的情况。
马二爷亲自去白云寺打探情况后,一回到总督衙门便找到张之洞,连声说奇怪。这拨人离开了客栈,住进东城外的白云寺,再也没出来,张之洞听后心中不由得一动,但面子上仍然作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他问马二爷,这些人住在那儿不出来,成天干些什么,马二爷说不知道,听说他们天天跟着和尚吃素,一连好几天不露面。
“那就该去问问庙里的和尚啊。”张之洞听到这儿有些沉不住气了。
“和尚说了,他们给了银子交了房钱,别的什么也不让问。”马二爷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取出一锭银子,说这是他特意用加倍的银子从和尚手中换回来的。张之洞连声说换得好,当下接过银子一看,只见银子底座刻着一方篆文印章,心里顿时一惊:“这不是大内的官宝吗。”
“说的是呢,除了内廷,没这份儿啊。”马二爷脸上浮出一丝神秘的笑意,显然他觉得那些人像自己预料的那样,是有来头的。
“也不尽然吧。也许是富商巨贾,到武昌来做什么买卖”尽管张之洞心里也觉得这伙人来得不寻常,但脸上却不动声色。马二爷说不像做买卖的,否则这些人不看市面儿,成天躲在白云寺干什么张之洞被问住,半天才说:“会不会是京里下来了钦差,微服私访”
“不会吧,两湖近来也没有什么大案可惊动部里呀。”
张之洞再也不出声,过了好一阵子,又详细问起那些人的情况。当他听说一共来了四个人,三男一女,都是一口京片子,心里更觉得这里头有文章。马二爷见张大帅脸上表情有些吃紧,更来劲了。他告诉张之洞,说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男人,身材适中,面目清秀,别的都像是他的下人。还说其他人都称他为主子。
“主子这么说是亲贵了。他称呼别人呢”张之洞瞪起两眼间他的幕僚,企图通过他们之间的称呼弄清这些人的来历,以及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
“这个学生倒没留神,噢,那个老的,他们好像都叫他总管。”
“没有听错”
“对,叫他章总管。”
“这个消息不许传到外头去,只限你我两个人知道”张之洞叮嘱他的部下。
“是大帅要会会他吗”
“当然要会。”张之洞毅然地说。
“不知道是福是祸呀”马二爷担心地说。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张之洞心想总管这个头衔,除了皇宫里有总管太监外,别处不会有。因此他认为这些人肯定与宫里有关。如果说这些人当真是皇宫中出来的,他们是些什么人是皇上派来的密使,还是……想到这儿,他不敢再往下想。看来不论是皇上或皇上派出的人,他都得非常小心,因为只要他跟对方接触的消息一走露,他都将可能卷进一场非常可怕的政治漩涡,闹不好会出大事。但有一条,不论对方是什么人,他必须见这个人,并在见面后做出自己的抉择。
第二天一大早,年近六旬的张之洞身着便服,与马二爷一块装出游客的模样,来到了城外的自云寺。表面上两人闲庭信步,其实心里装着许多事,特别是张之洞,他一边走一边四下打量着这座幽静的古寺。
这座蜷缩在半山腰的古庙,是南宋时建的,虽几经兵火冷落许多,但原先的规模放在那儿,那些残垣旧壁仍然令人想起昔日的辉煌。古刹四周被一大片高大浓郁的树林包围着。深绿的树色中夹着片片枯红和暗黄,洋溢着浓艳的秋意。不知是时候太早,还是眼下秋收大忙季节,这儿几乎没有什么游人和香客,一声声清脆的鸟叫声,更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静。
马二爷陪着张大帅,两人一前一后由正殿进了西边的侧门。马二爷向张之洞使个眼色,张之洞会意地点点头,好像无意中沿着碎石铺成的路面进了西跨院。
紧挨着一片竹林,有个月亮门。元六他一身便衣,但一望便知是个武人。他守在圆门边,看见两个人向他这边走来。他有事没事就守在这儿,据茶水章估计,张大帅会来这儿会他们,但他在这儿已经守了好几天,却没有任何动静。他正不耐烦,突然见两个衣着考究的游客向这边走来。走在前面的年纪比较大,有五十好几,气度不凡,后面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一看就是个书生。
“这位爷,别处随喜吧。”元六拦住张之洞和马二爷,漫不经心地说。他不相信张大帅会像茶水章所说,亲自上这儿来打探情况。
“这院儿不能进吗”张之洞问。
“我们租下了。”元六有些不耐烦,想起茶水章的吩咐,耐着性子回答。
“尊驾好像是京里口音”
“没错儿。”
“和尊上一起来的”
元六点点头,抬起脸来打量着对方,心里有些疑惑。张之洞看出他有些不耐烦,仍耐着性子问元六主人为官还是经商,在哪里得意呀。
“我们主子哪儿都得意”元六得意地说,心中不由得一紧,觉得这人不比寻常人。前几天也有一些游人,被他拦在门边,只是伸头探脑地看看内院,然后悻悻地转身走了,根本没那么多话。
“这么说是位旗下大爷了”张之洞笑笑,心里却在揣摸,从这人口气看,这伙人来头一定不小。
“您问的大多了,累不累呀”元六也瞧出对方是个有来头的,本想恭敬一些,想起荣庆和茶水章再三交待,越是张大帅本人越是要装出不在乎,别让对方小瞧了他们。
“随便攀谈,交个朋友嘛。”张之洞和声细语地说。元六说高攀不上,索性转过脸不再理他。马二爷一看这人居然对张大帅如此无理,有些急了,上前想说什么,被张之洞一把拉住,为了缓和气氛,张之洞干笑几声,拖着马二爷想往月亮门里走进去。元六伸出有力的胳膊挡住二人,说爷们儿,外边遛达吧。
“如果我想拜会你们主子呢”张之洞问,心中有了一半底,决意要进去会会这位神秘的主子。
“主子这会儿没空”元六双手抱着前胸,一副不肯通融的样子,其实心里非常焦急。原先说好等茶水章来了才能放人进去,可他偏偏不来,万一这人真的是张大帅,错过了这个机会就麻烦了。正在这时,茶水章突然从里边走出来,一边问元六:“嚷嚷什么呢”
“章总管”见到茶水章,元六这才松下一口气,毕恭毕敬地指着张之洞说,“这位爷想见主子。”
“噢”茶水章一眼认出站在面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两湖总督张之洞,当年慈禧单独召见这位张大人时,除了老佛爷和张大人,他是唯一在场的太监。显然张之洞也觉得茶水章有些眼熟,只是一时想不起哪儿见过。
“足下是哪位呀”茶水章冲着张之洞笑嘻嘻地问。话一出口便显出几分斯文,和元六形成明显的对照。
张之洞稳住神,说他姓王,是个生意人,想见他们主子。茶水章笑笑,说您候着,便转身向小院深处那栋黑瓦粉墙的斋屋走去,见到茶水章的沉稳的举止,特别他张口说话时尖细的嗓音,张之洞断定他是宫中的太监,瞅着他的背影,心里不由得闹腾起来。万一里面的主子真的是皇上怎么办北京闹腾得很凶,有关皇上的谣传甚多,他这时候微服南下,一定有非常重要和危急之事。如果是这样,他将不得不作出选择,为了皇上,他将不得不冒着与皇太后对峙的风险……
茶水章匆匆进来斋屋,惊喜地告诉荣庆,说张之洞上钩了。一听张之洞真的来了,荣庆心里既兴奋又紧张,连声问茶水章,“您没认错”茶水章说错不了,他告诉荣庆,那年张大人朝见老佛爷,两人“独对”时,他就在场,张大人还喝过他沏的茶。巧的是当时张大人喝的是洞庭湖上的君山云雾茶,没想他后来当上了两湖总督,洞庭湖成了他管辖之地。
“那怎么办。跟他挑明了说”荣庆想到皇上有救了,自己和吟儿的事也有指望了,心里顿时非常激动,连忙问茶水章见了张大人该怎么说。
“沉住气,别的什么都甭想,这会儿您就是皇上。皇上该怎么样,您就怎么样”茶水章再三叮嘱荣庆,为了防止万一,一定要等摸清了张大帅的底牌之后,再说出真情也不迟。荣庆故作轻松地笑了笑,说一切听他这位总管的。茶水章又叮嘱了一番,然后叫来了英英,再次交待了宫中的规矩,要她如何如何。英英说这几天成天学,保准错不了。茶水章这才放心走了,去外边传张之洞进来。
不一会儿,茶水章领着称自己为王老爷的张之洞回到了斋房。本来马二爷要跟着张大人一块进来,为了表示皇家的尊严。同时为了保密,茶水章故意不让姓马的进来,只放进张之洞一个人。
茶水章领着张之洞进了宽敞干净的前厅。看见客人走进,荣庆不像平常人那样站起来迎接客人,一动不动地坐在一</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