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过二舅把他调回京城,他远在承德,家里人瞒着他退了婚,他还蒙在鼓里,因此一定要想办法回京城。另外他担心吟儿在宫中知道了这件事,不知其中详情,以为他同意退亲,所以一定要想办法给她递个口信。否则,她知道了说不准她们家人已经告诉她了,心里恨死他不说,万一她一时想不通,惹出意料不到的祸事,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没想今儿去二舅家的半路上,他撞上瑞王府的迎亲队伍,竟然鬼使神差地与吟儿立面相逢。
要在过去,他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无论如何也要跟她打招呼,哪怕别的都不说,也得告诉她退亲的事是他爸干的,跟他无关。他可以掏出心来让她看,除了她,这世上任何女人他都不会娶。他一定等她,无论她在宫中呆多久,他都会等。在那乱哄哄的场面上,他也许能混水摸鱼,趁乱给她递几句话,但他没有这么做,他不敢,怕连累吟儿。
军营中短短几个月的生活,令他懂得军法的威严。军营中,他吃了不少苦头,学到不少教训,从元六那儿,还有一些老禁军嘴里,他听说皇宫远比起军中更森严,万一出了差错,哪怕是极小的差错,都可能掉脑袋啊。
荣庆离开街口,站在胡同边,眼瞅着瑞上府的迎亲队伍远远消失在一处丁字路口,这才转身向二舅家走去。刚走没几步,听见街边的人议论,说瑞王好大的派,儿子结婚娶的是皇宫中的宫女,西大后慈禧亲自赐的婚。他猛然拍着脑门,张大嘴巴愣愣地站在那儿,这才想起刚才见到吟儿坐在花轿里,打扮得花枝招展,难道太后将她赐给瑞王府,否则她怎么会坐在花轿里
想到这儿,他心里猛地一沉,双腿一软,身体靠着墙面滑落在地下,双手抱着脑袋,两眼瞪着远处的丁字路口发呆,对准是这么回事,家里也许知道了这事,怕他心里难受不告诉他,所以才瞒着他退了这门亲事。前后一想,吟儿肯定让老太后赐给了瑞王府,因为这种事在宫中很平常,主子一高兴,就把宫女赐给了某王爷家。他“蹭”地从地下站起,向迎亲队伍追去,一直追到瑞王府,迎亲队伍早就进了王府大院。他要进去,门卫不让他进,他跳着脚说自己是瑞王家的救命恩人,跟对方吵起来。王府的门卫一向坐大惯了,哪把他一个小小的护军放在眼里,二话没说,几个人一拥而上,狠狠揍了他一通后将他撵走。
他不甘心地在王府四周转悠,想打听清楚宫女的姓名,问了许多人,没人说清。他悻悻地离开了瑞王府,无精打采地到了二舅家。二舅正在后花园练武功,看见荣庆特别高兴,问起他在承德军中的情况,荣庆说了情况,特别告诉二舅,说他武功大有长进。
“那好呀,练几招让我瞧瞧。”二舅这句一下子说到他心里,他正想让他看看自己武功,以便让他帮自己调回京城,要能调进宫中当禁军那就再好不过了。于是他摆开架势,在空地上练开了。
荣庆打了一套长拳,动作干净利落,最后以一个非常洒脱的仙鹤亮翅结束了整套拳路。他收起拳脚,走到恩海面前,显然希望能得到二舅的称赞。
“二舅您觉得我武功有长进没有”
“可以说大有长进。只不过……”
“不过什么”荣庆紧张地问。
“荣庆”恩海犹豫片刻,从腰下取出德国造的长柄手枪,神秘地对他说,“你见过这玩意没有”
荣庆取过手枪,好奇地摆弄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洋枪”别小瞧了这玩意儿,比起我们的刀剑枪棍之类厉害多了“恩海从荣庆手中拿回手枪,取出子弹装进枪膛,然后瞄准远处的小树林放了一枪。只听一声巨响,枪口冒出一缕青烟。荣庆吓得跳起来,双手紧紧捂着耳朵。
“我的天比过年放的二踢脚响多了。”荣庆跟着恩海向小树林子走去。到了那儿,只见手腕粗的树干被子弹拦腰打断,上半截树头掉在地下,周围落满败枝残叶。
荣庆伸手摸着树身断处上火药烧焦的弹痕,半天不说话,心里暗暗吃惊。没想这玩意儿看上去不怎么样,竟然这么厉害,心想要是打在脑袋上,那不轰得稀巴烂。
“我们大清国那么多人,武艺高强的人也不少,为什么连个小小的日本国也打不过因为我们靠的是刀剑,他们用的是洋枪洋炮,所以我们人再多再勇也没用,没等我们冲上去,人家老远就放枪把你撂倒了。”
“您意思,这一身武艺练得再好也没有用”
“不能这么说,武艺能健身强体,让人手脚敏捷,何况两人在近处,枪使不上时,还得靠武功。但武功再高,身子毕竟是肉做的,怎么也抗不住枪子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荣庆点点头,心想树都断成那样,要是人早玩完了。
“所以说,我们打不过人家,不是人孬种,是我们没洋枪洋炮。当今皇上圣明,已经觉察到这个道理。现在,皇上派袁世凯在天津训练新军,当兵的一个个都佩上这种洋枪。新军的服饰也跟过去不一样,不穿袍子,头上也不戴圆锅帽,都是一身短装。看上去虽说没有我这一身神气,可打起仗来方便实用。要是你愿意,我想让你去天津当新军。”
“新军好是好,可我还是想跟您进宫当禁军。”荣庆犹豫了一会儿,终究还是说出他来这儿的意思。
“为什么一定要进宫当差”恩海疑虑地瞅着对方。
“我……我想跟二舅在一块儿当差。”荣庆躲着对方犀利的目光。
“你少跟我玩心眼儿。”恩海突然哈哈大笑。“你进宫当禁军,为的是想见吟姑娘吧”
“二舅吟儿她……她已经不在宫中了。”
“哦这话怎么讲”
“听人说太后把她赐给了瑞王府。”荣庆不敢说他来的路上遇见瑞王府的迎亲队伍,见到吟儿身着新装坐在花轿里。
“没出息的东西我看你是想昏了头。”按祖宗规矩,宫女只有父母双亡,才会由太后,皇上和皇后赐婚给王府。吟儿不合这一条,因此可能性不大,再说真要有这种事,也要通知其家人,显然荣庆不知从哪道听途说,也许是姐姐、姐夫有意骗他,让他死了这条。所以恩海明知其中有诈,面子上也不挑破这层关系。
荣庆心思让恩海一语道破,顿时红着脸不说话,一脸无奈地站在那儿。其实恩海早已得知他们家退了吟儿这门亲事,对此深为赞成,觉得叶赫家就这么一个儿子,不能为了一名宫女再等六七年。
“庆儿身为男子汉,不思忠心报国,为朝廷效力,成天想着儿女私情,你也太没出息了。”恩海教训外甥,要他在家多为叶赫家族考虑,在外着眼于朝廷和当今之世。眼下外有洋人欺侮,内有拳匪动乱,身为八旗子弟,竟然为一个女人痴心不已,耿耿于怀,实是对不起列祖列宗和当今皇上。
二舅与父亲想法一模一样。男人结婚不过是传宗接代,留下祖宗的香火。男人活在世上,应该以功名事业为重,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丈夫者,唯有如此才对得起轰轰烈烈的人生。
荣庆站在那儿脸一阵红一阵白,显然,他觉得二舅的话没错,何况叶赫家族的先人当年跟着先皇立下无数军功,他自然不能愧对先人,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古英雄美人传下多少佳话,为什么在他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能爱他所爱的女人吟儿不仅是他自小一起长大的恋人,更是他的妻子,因为他跟她在她入宫前,已经当着她妈的面拜过天地神明。
荣庆无奈地离开了二舅家,心里暗自沮丧。他决心要将吟儿的事打听清楚,直至水落石出。他觉得父母和二舅,包括吟儿哥哥,根本没人理解他与吟儿之间的感情,世上没人能理解,他也不需要别人的理解,反正他认定自己要走的路,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动摇。
第八章 大内恩怨
情同手足的平儿与吟儿同是宫中的奴才,竟然为主子对她们的远近亲疏生出莫名的恩怨,皇上和皇太后,皇后和皇妃,都是一家人,为了各自不同的原由,产生了种种恩怨,面子上和和美美,骨子里却要看谁玩得过谁
吟儿由瑞王府回到宫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想到秀子嫁的痴呆男人竟是那副模样儿,更加可怜这位生性好强的姑姑,她在宫中侍候老佛爷满八年,到头来却落下这种下场,不能不叫人寒心。她并不知道慈禧原先要处死秀子,甚至想让她顶秀子名份嫁到瑞王家,若不是茶水章从中说情,这个可怕的厄运便会落在她头上。到了瑞王府,她作为伴娘将秀子从花轿上搀下时,她看见秀子两眼发直,那神情谁看了都觉得心疼。
除了秀子,她想得更多是荣庆。这次见面对她来说太意外了,当她瞅着那傻新郎捆在发疯的马背上,随时会闹出人命时,荣庆像从天上掉下似的突然出现在她眼前。这一切发生的如此突然,如此之快,当她还没有明白发生的这一切究竟怎么回事时,事情已经结束了。她觉得像在做梦,就像她过去许多次躺在炕上睁开眼,那历历在目的梦中所发生的一切已经不复存在。
荣庆远在承德当护军,怎么突然回来了半个月前,母亲探宫时她曾问起他,母亲笑笑什么也没说,甚至连叶赫家也闭口不提,这在过去是很少有的,母亲好像有什么事瞒着她。总不会荣庆那边出了什么事吧想来想去又觉得自己大多心了,荣庆在闹哄哄的大街上,举起脖子上的锦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她,尽管他什么也没说,但其中的意思却非常明白。锦囊中藏着她剪下的头发,正是他俩叩拜天地的证物。
走廊上响起一阵碎步。她听得出是平儿回来了。从瑞王府回来后,她和她一直没顾得上说话,见她挑起门帘进来,吟儿便兴冲冲地跟她打招呼。
“什么急事,一回来就让刘姑姑叫走了”吟儿问。
“没什么。”平儿淡淡他说,看见吟儿在整理东西,知道她很快要搬到前院,和老佛爷的贴身宫女住在一块了,心里有说不出地妒忌。
“平儿姐今儿的事多险啊”吟儿一边整理衣箱一边提起迎亲时大街上马儿撒野的情景,其实是想引出有关秀子的话头,她觉得秀姑姑太可怜了,不跟平儿说说心里堵得慌。
“那是,要不是天上掉下个军爷,秀姑姑没等过门就得守寡了。”平儿看也不看吟儿,站在窗边说。
“秀姑姑太可怜了……”
“话儿不能这么说。那可是老佛爷的恩典。”
平儿一句话将吟儿堵了回去。吟儿愣了一会儿,随即陪着笑脸,说自己该死,不该说这混帐话。
“知道就好。”平儿扳着脸说。
吟儿看一眼毫无表情的平儿,心里暗暗纳闷。自吟儿顶了秀子名份替老佛爷敬烟,成了慈禧的贴身宫女后,平儿似乎不如从前对她好。今儿她作为秀子的伴娘,一个人坐一抬花轿,平儿和其他宫女却坐在放嫁妆的蒲笼车里,跟小回回等太监挤在一起。她看出平儿脸上不好看,回来一路上也不理她,当时她不在意,现在看来是有意给自己脸色看。想到这儿,吟儿觉得没意思,无论是替老佛爷敬烟还是当伴娘,那都是刘姑姑分派的,又不是自己抢着上,再说都是奴才,争什么高低上下的。
“我问你,”平儿突然转身问吟儿,“你认识救瑞王家傻姑爷的愣小子”
“你指那位军爷”吟儿吓了一跳,不知对方什么意思。
“我看见你跟他眉来眼去的”
“好姐姐你冤死我了,我不过跟你一样在那儿看热闹……”吟儿看出对方神情很认真,立即有种不祥之感,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她一边笑一边稳住神,不让平儿看出她心里慌乱。话又说回来,当时乱成那样,她怎么会注意我和荣庆一来一往的眼神,一准是连蒙带猜,想从我嘴里诈出实情。
“别蒙我。我看得出。你一准认识他,要不他为什么举着脖子上的挂件让你瞧。”
“我没瞧见,都让你瞧见了,这一说怕是他跟你认识,要不你看得那么仔细”吟儿见平儿逼得紧,心里也发毛了,又不敢发脾气,急中生智,反过来将了对方一军。
“好了,我不跟你说了”平儿张口结舌半天想不出词,气得一甩手挑起门帘走了。
吟儿犹豫片刻,念及她平日对自己的好处,加上两人同住一屋,闹得不高兴就没意思了。她跑到门外,追上平儿叫住她。
“您生气了”
“没气。”平儿脸上毫无表情,继续向前殿院走去。
“平儿姐姐”吟儿讨好地叫。
“往后甭姐姐姐姐的瞎叫,宫里不许认亲戚”其实平儿不仅为今儿迎亲的事生气。自己进宫一年半,至今仍是个做粗活的宫女。相反,吟儿来了才半年,什么好事都让她沾上边,都是十六、七岁的姑娘,谁不争个脸面,想到这儿就气不顺。
“咱们不是拜了把子的姐妹吗”吟儿耐着性子哄她。
“把兄弟,臭狗屁。干姐们儿,就那么回事儿”
“好姐姐别介呀。”吟儿拖住平儿,认真他说,“让我伺候老佛爷,我任嘛不懂。还得您教我呢。”
“我教你谁教我呀像我这样儿的,能巴结上老佛爷吗”平儿见她一再让着自己,话说得硬,口气却软下来。
“平姐这你就委屈我了,又不是我自个儿活动的,上头分派的呀。”吟儿一脸苦笑他说,“要说做活,我真不乐意跟您分开,咱们在一块儿有说有笑,遇到难处您总帮我……”
“别别,我别耽误您的前程”平儿嘴上软不下来,心里多少有些触动,“你要是念点儿旧情,也不指着你混好了提拔我,老佛爷跟前儿少给我上点儿眼药,我就感激不尽”
两人正说着,小太监王回回来找吟儿,说李总管让她尽快收拾行李,等会儿就有太监来帮她搬到前殿秀子住过的下房去。吟儿慌忙答应,急急地进了下房整理东西,平儿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跟在吟儿身后走迸下房,默默地帮着吟儿整理东西。吟儿感激地看一眼平儿,想跟她说什么,却不知说什么好。
吟儿从此身分比自己高了一截,平儿心里不舒服,却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当她想起今儿秀子出嫁路上的情景,心想秀子当年多得宠,到头来这样悲惨,古人说伴君如伴虎,这话儿一点不错,因此吟儿也别太得意了。这样一想,她心里气顺多了,主动跟吟儿说起话来,叮嘱她到了那边要处处小心。吟儿见她有了笑脸,也跟她有说有笑,但心里却多了一层提防,不敢再提秀子出嫁路上的事。
吟儿在储秀宫东一间替慈禧敬烟。东一间是慈禧太后的起居室,一头连着寝宫,另一头通往外问的正殿,正殿宝座是她接见皇上大臣和后妃的地方。
吟儿跪在地下装好了烟丝,手托长管水烟袋,将长长的烟嘴递在慈禧下巴前。慈禧低下头,嘴巴轻轻咬着烟管,吟儿便用纸眉点上烟丝。慈禧满满吸了一大口,然后吐出一团烟雾。
吟儿是生手,为了防止万一,李莲英亲自在一旁监督。他注视着吟儿一举一动,见她手法很熟,老佛爷好像很满意,这才松了一口气。
一袋烟抽完了,望着那冉冉飘升的青烟,慈禧心情比刚才好多了,看一眼跪在地下的吟儿说道:“起来吧。”
“奴婢谢恩”吟儿站起。
“一回生,二回熟。我看你手法比上几回熟多了。这儿的事儿也没有什么难干的,没有三天的力巴嘛。要紧的是守规矩。”慈禧让吟儿又替自己装了一袋烟,边抽边对她说。
吟儿慌忙一连声他说“是。”
“老佛爷放心。等会儿奴才好好给她掰扯掰扯,没错儿。”李莲英接过慈禧的话头,对站在一旁的吟儿说,“走吧。”两人正侧身退着要离开,慈禧抬起眼皮叫住他们。
“等等。”
“奴才在。”李莲英以为叫他,连忙站定。
“我叫她。”慈禧指着吟儿对李莲英说,“你上外头伺候、李莲英一愣,斜了吟儿一眼,这才躬身退出起居室。他一定,屋里只剩下吟儿和慈禧。吟儿不知太后留她的意思,心里挺紧张。慈禧从椅子上站起,走到一张大书桌前,问吟儿会不会磨墨。吟儿自小就替父亲磨墨,当然会,但在老佛爷面前不敢口气太大,只说”奴婢略通一二。“慈禧点点头,吟儿便走到书案前,打开那只金星雨花砚上的红木盖,用小铜勺舀了水在砚面上,然后捋起衣袖不紧不慢地磨起墨来。
慈禧留下吟儿,其实是想问她前几天秀子出嫁的情况。按说李莲英是她最贴心的人,那天他亲自去送亲,有什么情况只管问他就成了。但生性多疑的老太后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她早就怀疑李莲英和瑞王串通好了让她赐婚的,因此从李莲英嘴里只能听到好话,其他情况是不会告诉她的。
“给秀子送亲,有你吧”慈禧在一旁来回踱步,装出一副不经意的样子问道。
“有啊。老佛爷让奴婢当秀子的伴娘。”
“秀子哭了没有”
“没,没有吧。”吟儿一时摸不清对方的意思,只能装傻。
“这怕不对吧。”慈禧笑了笑,心想你也不跟我说实话,“姑娘上轿都得哭,不哭让人笑话,这叫离娘泪儿。你没经过不知道,真到那一天,你妈就教你了。”
“这……”吟儿不敢乱说,只顾低头研墨。
“哭得厉害不厉害”慈禧沉默了一会儿,继续问着。她对这些奴才心理把握很准,知道越逼越没真话,只能漫不经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不由自主他说出心里话。
“她,她没哭出声来。”吟儿脱口而出。
“那就是泣了”
“奴婢不知道。”
“她一路上说什么没有”
“没有,好像什么也没说。”
“再想想,一句也没有”
“回老佛爷话,”吟儿思忖片刻,“奴婢想起来了,我们送她到瑞王府,临分手前,她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慈禧本能地警觉起来。
“秀姑姑她……她叮嘱我,要我好好替她伺候老佛爷”
“就这些”慈禧沉默好半天,接着她又问起送嫁路上发生的事。起初吟儿有些拘束,不敢放开说,在慈禧不断诱导下,终于详细说了送嫁迎亲路上发生的一切,包括马儿受惊,小七爷尿湿了裤子等等,一古脑儿倒将出来。
越听慈禧心里越不是滋味儿。她走到书案前,提起毛笔,在吟儿铺好的宣纸前站了好一会儿,终于将笔一扔,在案边椅子上落下身子。李莲英提到马儿受惊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小七爷尿裤子的事压根儿没提,他一定是收了瑞王许多好处才帮着撮合这事儿的。
她突然可怜起秀子,不论怎么说她跟自己这么多年,再说别人见自己贴身丫头嫁给一个傻瓜,她面子上也不好看。她后悔听了茶水章和李莲英的话,当初没有将秀子处死,也许对秀子这是一种更好的结果。想到这儿,本想将李莲英叫来狠狠臭骂一通,但转念一想,毕竟瑞王掌握着河北一带的军权,便忍下了这口恶气。因为她将大权交给了光绪,只有靠这些拥兵自重的王爷,其中包括瑞王,无论大事小事都听她的,她才能依然掌管朝廷的实权。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她再次走到书案前,提起毛笔,刚想落笔写几张正楷“寿”字,留着赐给各府王爷,突然殿外远远传来太监的叫声:“皇上驾到”声音刚落,李莲英悄然走进,禀报慈禧说皇上皇后来了。
“请皇上皇后进来吧。”她放下笔,走到屏风前的红木雕花椅上坐下。吟儿不知所措地望着李莲英,不知该不该回避。李总管低声告诉吟儿:“你是老佛爷身边的人,她说话时经常想抽烟,你不在身边怎么办日后遇到这种事,凡老佛爷不开口,你就不用回避。”吟儿点点头。李莲英向吟儿交待了宫里的规矩,径直走到门边挑起门帘,放开嗓门叫着:“老佛爷请皇上圣驾。”
吟儿站在那儿,心里非常紧张。过了一会儿,她只觉眼前一亮,皇上领着皇后和珍妃一前一后走进。
二十六岁的光绪皇帝一身家便装,头戴镶玉圆帽,一身米色缎面长衫,外罩一件深色团寿字马夹,腰间系着一条明黄腰带。他身材匀称,清瘦的脸上一双长眼,眼神有些恍惚。
隆裕皇后是慈禧的内侄女,比光绪大三岁。她紧跟在光绪身后,走路时微弓着背,本来就不高的身材显得更瘦小。她长脸上抹着淡淡的胭脂,薄唇上点着一团口红,头上戴着深色水扁,发间插满珠花。
比起隆裕一身华贵的朝服,年仅十九的珍妃穿着十分淡雅,这反倒显出她年轻女性的容光焕发,她身材高挑,亭亭玉立,清秀的脸上长着一双生动的大眼。难怪皇上宠爱她,吟儿心想,不用说男人看了喜欢,连吟儿看了也觉得她长得漂亮而大方。
光绪双手抱拳,向慈禧深深鞠躬:“亲爸爸儿臣给您请安。”
皇后向慈禧行了蹲腿礼:“皇爸爸吉祥如意”
珍妃则给慈禧请了跪安:“奴婢给太后请大安,”
“皇帝、皇后你们都坐吧。”慈禧挥挥衣袖说。面对三人不同的请安方式,她有不同的安排,皇上皇后赐坐,珍妃只能站在那儿说话了。但等光绪和隆裕坐下后,她让吟儿临时搬了一张椅子,让珍妃也坐了。这既表示了珍妃与隆裕身分的差别,又体现了她特殊的关怀。
光绪是慈禧妹妹与咸丰皇上弟弟醇亲王奕环的儿子,是慈禧亲外甥,四岁便抱迸宫,从小在慈禧身边长大,光绪称呼她为亲爸爸,这“爸爸”二字非常有学问,除了确认母子关系和慈禧在皇族中的特殊地位,也是对她等同男性皇权绝对统治的一种认可。
光绪与皇后分别在慈禧左右落座,光绪坐在左侧,皇后坐在右边,珍妃则在稍远处的椅子上坐着。吟儿侍候珍妃入座后,回到慈禧身边,低着头,双手垂着站在一旁,随时准备侍候老太后敬烟,同时以眼角的余光打量着皇帝,皇后和珍妃,这是她进宫以来头一次正眼见到他们,如果不是老太后的贴身宫女,肯定不会有这种机会,她突然想起平儿心生妒意不是没道理,虽说在这儿都是奴才,但奴才和奴才却大不一样,尤其她们这些宫女,年纪都差不多,谁个都有好胜心,都想在主子面前争功邀宠,她比平儿晚进宫一年,这会儿却能在太后身边,不但平儿心里不舒服,其他宫女心里也不服气的。
她正想着,慈禧看她一眼。她立即明白,赶忙替太后装了一壶烟递到对方嘴边,慈禧一边抽着,一边意味深长地看一眼珍妃。她知道光绪喜欢珍妃,不喜欢她的内侄女隆裕。当初选皇后皇妃时,要不是慈禧再三叮嘱,迫于她的压力,光绪肯定选珍妃为皇后了。
“珍儿,你越来越漂亮了。”慈禧笑着说,心里却说不出什么滋味,因为珍妃不但生得比她侄女漂亮,更比她聪明,别的不说,就说这一身打扮,无论颜色搭配和式样,隆裕比起珍妃要差一大截。
“老佛爷夸奖了,奴婢不敢当。”珍妃慌忙说。
“亲爸爸”光绪见慈禧夸珍妃,心里自然很高兴,借着他亲姨妈心情不错的机会,想跟她说说朝廷上的事。
“皇帝”慈禧似乎看出对方心思,笑着说,“咱们话可说头里,朝廷大事别跟我说。”
“说的正是朝廷的事。”光绪苦笑笑说,“今天早朝……”
“不听不听。”慈禧打断对方。
“儿臣确实举棋不定了,非得找亲爸爸讨个主意。当年公车上书的那个康有为,现在又有了条陈,意思是不变法难以图强,要变就得大变……”
“得了,儿子,饶了你亲爸爸吧。”慈禧连连摇手,“说了我也记不住。你就说你什么主意吧”
“儿臣觉得这是个难得的人才,想破格提拔他参与政事”
“这不是挺有主意的吗就这么办吧。”
“亲爸爸点头儿了”光绪高兴他说。虽说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但慈禧垂帘听政许多年,在王公大臣们心中,特别是满族王爷心中的地位是自己远远不能相比的,因此想重用康有为这种有争议的人物,让她点头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别打着我的旗号,你想啊,你亲政好几年了,这么点儿小事还得架着我,往后谁还听你的乾纲独断,你断你的,只要对咱们大清国有好处,我这儿都好办”
“皇爸爸”光绪看一眼慈禧,继续说道:“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受制于各国洋人,就连小小的日本也敢欺侮我们,日本的国土不过我们一个省,人口不及我们十分之一,他们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日本明治天皇推行新政的结果。儿臣以为,只要不涉及祖宗留下的根本大法,适时推行一些新政……”
“嗯。”慈禧喷出一口烟,透过缭绕的烟雾猜度着光绪的心思,康有为此人她早有所闻,但听到的几乎全是说他的坏话,说他一心想改祖制,甚至想废科举,办学堂,想用洋人那一套来治理国家,她顿了一下,问光绪打算怎么安排此人。
“儿臣想让他人军机处。”在慈禧面前,光绪有些拘束,但事关重大,他也只得硬着头皮说了自己想法。听光绪说要将姓康的放到军机处,慈禧心里不由暗暗一惊,因为这是个要害部门,朝廷所有大事都得经过那儿。她沉默了片刻,然后绕开实质性的问题,说了一通道理。
“我老了,身体也不如以前,既然让你主理朝政,自然要让你放手去做。办洋务也好,举新政也好,凡事只要不坏了祖宗的根本大法,只管去做。但凡跟这有关,你还是得小心,多跟大臣们商量。”
“皇爸爸放心。”光绪心里很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既然是皇上,自然应该由他决定国家朝廷的大事。对那些在慈禧耳边说悄悄话的王公大臣们,他早就心有不满,碍着慈禧面子,他只能忍着,一旦他掌了实权决不会对这些人手软的。他心里这样想,但嘴上却恭谦他说:“但凡大事,不但要跟大臣们商量,儿臣更要生请教您的。”
“好了好了,说好不说朝廷的事又说了。”慈禧边边摇头,问起光绪身体可好,又问了皇后的生活起居,总之都是宫里的琐事。皇后有问必答,浑身是劲儿。
光绪对这些事提不起精神,心里仍在想任命康有为的事,为了不让慈禧扫兴,只得硬着头皮坐在那儿。慈禧说了一会儿,突然跟珍妃和隆裕说起汉高祖和吕后,说她不喜欢吕后这个女人,认为她心地狠毒,丈夫刘邦去世后,残忍地将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断去手脚,挖去双眼,割了舌头,关在厕所里。慈禧讲得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好像在替戚夫人抱不平,但珍妃却从中品出了弦外之音。慈禧无非借这个故事反其意而用之,提醒自己不要在光绪面前过于争宠,多少得顾及皇后的面子。光绪在想康有为的事,没在意听,隆裕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一个劲地追问慈禧后来呢,气得慈禧狠狠瞪她一眼。
又坐了一柱香工夫,光绪终于起身告退。珍妃也跟着站起,说她向老佛爷告假。
“去吧去吧,好好陪着皇上。”慈禧笑着对珍妃说。
光绪看出皇后没有离开的意思,便和珍妃像来时一样,向慈禧请了大安后走了。瞅着光绪和珍妃离开时那种亲热劲儿,隆裕实在绷不住劲了,心里委屈得不行,当着宫女和太监的面眼圈便红了。
“亲爸爸您可要替孩儿做主啊。”
“住口”慈禧沉下脸,对身边的太监和宫女们使了个眼色,“统统下去”她一发话,吟儿,李莲英慌忙和太监,宫女们悄无声息地退下。
“你越来越没出息了。”等人一走,慈禧这才瞪她一眼,“当着人也不怕笑话你是正宫皇后,一朝国母,绷着点儿”
“孩儿实在委屈呀,不跟您说,又上哪儿说去呢您看珍妃那架式,还把我当个国母吗”
“我刚才说起吕后的事,就是说给她听的”
“这……”隆裕眨巴着两眼,半天才明白,但心里仍然不踏实,“珍妃要是没听出来呢”
“她又不是你”慈禧无奈地笑着,面对这个木瓜脑袋的侄女,对她又可怜又生气。
“皇爸爸”隆裕显然没品出慈禧话中的幽默,沉吟了半天才哼哼叽叽像蚊子似他说道,“听说康有为是广东人,珍妃父亲任两广总督时,曾接见过康有为。”
“哦”慈禧抬起眼皮子问隆裕,“你怎么知道的”
“我听别人说的。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皇上才重用姓康的”隆裕想起刚才丈夫与慈禧说到康有为的事,看得出慈禧嘴上说由光绪作主,其实心里并不喜欢这个人,她便趁机说起珍妃老子的坏话。
“皇后,这种事儿也不该你们这些人管。”慈禧尽管自己死死抓住朝政不放,但对宫中其他女人议论朝政却非常反感,也正是这个原因,她才不喜欢珍妃。尽管坐在面前的内侄女没有这种才能,更没这个野心,慈禧仍然很不高兴,挥挥手下了逐客令,“你回去歇着吧。”
第二天下午,瑞王来见慈禧。他是专程为秀子的事进宫谢恩的。谢完恩后,瑞王满腹牢马蚤地议论朝政,特别对皇上一心想推行新政心有不满。尽管名义上慈禧将权力交给光绪,而且一再对别人说她不再管朝廷的事儿,只管享几年清福,但朝廷上无论有什么动静,这些王公大臣,特别是满族王爷们都要借各种机会向她报告情况,并请示她的意见。
“康有为这人究竟怎么样”慈禧没有任何客套,让手下全都退下,然后单刀直入切人这个话题。
“是个进士,现任本朝工部主事。”瑞王口气像例行公事,心里却暗暗一惊,太后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个年轻的广东籍进士。想起今儿早上,光绪说慈禧已经同意调康有为到军机处的事,心里顿时警觉起来。
“这我知道,也没问你,你说这个人能不能重用”慈禧打断对方,敏锐地将话题集中在这个要害问题上。
“这人不能重用。”瑞王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年他纠集一批秀才上书朝廷,现在又上书皇帝,提出取消科举制,还想搞什么议郎制,甚至想变祖宗的大法,让他这么闹下去还了得”
“皇上什么意思”
“皇上很赏识他。”
“不会吧”
“老佛爷奴才不敢有半点假话,皇上准备调他入军机处。这事儿您可得替奴才们作主啊真要是让这些人上了台,大清国列祖列宗的事业就让他们玩完了”瑞王说到激动处不由得面向慈禧跪下,既然对方问到这事儿,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老佛爷这不仅是奴才的意思,还有恭亲王,醇亲王,包括李鸿章、倭仁大学士,不信你召他们来这儿问问。”
“明天军机处叫起儿,皇上提到他,你给我顶住”
“老佛爷”瑞王心里暗喜,但想到她已经同意光绪重用此人,这会儿又让他反对,心里生出疑虑,犹豫片刻,终于还是点破了这一层,“奴才听说老佛爷已然恩准皇上,让他调入军机处”
“我说了不顶用,撤帘归政了嘛。”慈禧狡黠地一笑。
“奴才明白了”瑞王恍然有所悟。
“光你一个人儿怕是顶不住吧”
“奴才连夜跟军机处几位大臣全打好招呼。老佛爷放心吧”有了慈禧的态度,瑞王胆气足多了。
“不是让我放心,是让大清国放心。”
“喳,大清国放心”
瑞王走后,慈禧心烦,又想抽烟了。一直在外间等候的吟儿走进,捧起茶几上的水烟袋,将她事先装好烟丝的烟壶放在水烟袋上,将烟嘴递到慈禧嘴边。慈禧靠在红木雕花椅上慢悠悠地吸着烟,两眼望着窗外,沉浸在一片沉思中。
初冬的太阳落在大窗榻上,映得满屋一片暖黄。
吟儿手托水烟袋跪在地下,瞅着老太后的侧影。窗上明晃晃的太阳照着她的脸,脸上显出不寻常的凝重,下巴不停地颤动,像在对自己说话,又像在念经,只是没有声音而已。年过六十的老人,满头几乎不见自发,有人说她保养得好,有人说梳头太监见了白发就替她拔了,不论什么情况,到了这种年纪能有这一头乌黑的头发却是少见的。
老人垂着双眼,br /gt;</br></br>
没想今儿去二舅家的半路上,他撞上瑞王府的迎亲队伍,竟然鬼使神差地与吟儿立面相逢。
要在过去,他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无论如何也要跟她打招呼,哪怕别的都不说,也得告诉她退亲的事是他爸干的,跟他无关。他可以掏出心来让她看,除了她,这世上任何女人他都不会娶。他一定等她,无论她在宫中呆多久,他都会等。在那乱哄哄的场面上,他也许能混水摸鱼,趁乱给她递几句话,但他没有这么做,他不敢,怕连累吟儿。
军营中短短几个月的生活,令他懂得军法的威严。军营中,他吃了不少苦头,学到不少教训,从元六那儿,还有一些老禁军嘴里,他听说皇宫远比起军中更森严,万一出了差错,哪怕是极小的差错,都可能掉脑袋啊。
荣庆离开街口,站在胡同边,眼瞅着瑞上府的迎亲队伍远远消失在一处丁字路口,这才转身向二舅家走去。刚走没几步,听见街边的人议论,说瑞王好大的派,儿子结婚娶的是皇宫中的宫女,西大后慈禧亲自赐的婚。他猛然拍着脑门,张大嘴巴愣愣地站在那儿,这才想起刚才见到吟儿坐在花轿里,打扮得花枝招展,难道太后将她赐给瑞王府,否则她怎么会坐在花轿里
想到这儿,他心里猛地一沉,双腿一软,身体靠着墙面滑落在地下,双手抱着脑袋,两眼瞪着远处的丁字路口发呆,对准是这么回事,家里也许知道了这事,怕他心里难受不告诉他,所以才瞒着他退了这门亲事。前后一想,吟儿肯定让老太后赐给了瑞王府,因为这种事在宫中很平常,主子一高兴,就把宫女赐给了某王爷家。他“蹭”地从地下站起,向迎亲队伍追去,一直追到瑞王府,迎亲队伍早就进了王府大院。他要进去,门卫不让他进,他跳着脚说自己是瑞王家的救命恩人,跟对方吵起来。王府的门卫一向坐大惯了,哪把他一个小小的护军放在眼里,二话没说,几个人一拥而上,狠狠揍了他一通后将他撵走。
他不甘心地在王府四周转悠,想打听清楚宫女的姓名,问了许多人,没人说清。他悻悻地离开了瑞王府,无精打采地到了二舅家。二舅正在后花园练武功,看见荣庆特别高兴,问起他在承德军中的情况,荣庆说了情况,特别告诉二舅,说他武功大有长进。
“那好呀,练几招让我瞧瞧。”二舅这句一下子说到他心里,他正想让他看看自己武功,以便让他帮自己调回京城,要能调进宫中当禁军那就再好不过了。于是他摆开架势,在空地上练开了。
荣庆打了一套长拳,动作干净利落,最后以一个非常洒脱的仙鹤亮翅结束了整套拳路。他收起拳脚,走到恩海面前,显然希望能得到二舅的称赞。
“二舅您觉得我武功有长进没有”
“可以说大有长进。只不过……”
“不过什么”荣庆紧张地问。
“荣庆”恩海犹豫片刻,从腰下取出德国造的长柄手枪,神秘地对他说,“你见过这玩意没有”
荣庆取过手枪,好奇地摆弄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洋枪”别小瞧了这玩意儿,比起我们的刀剑枪棍之类厉害多了“恩海从荣庆手中拿回手枪,取出子弹装进枪膛,然后瞄准远处的小树林放了一枪。只听一声巨响,枪口冒出一缕青烟。荣庆吓得跳起来,双手紧紧捂着耳朵。
“我的天比过年放的二踢脚响多了。”荣庆跟着恩海向小树林子走去。到了那儿,只见手腕粗的树干被子弹拦腰打断,上半截树头掉在地下,周围落满败枝残叶。
荣庆伸手摸着树身断处上火药烧焦的弹痕,半天不说话,心里暗暗吃惊。没想这玩意儿看上去不怎么样,竟然这么厉害,心想要是打在脑袋上,那不轰得稀巴烂。
“我们大清国那么多人,武艺高强的人也不少,为什么连个小小的日本国也打不过因为我们靠的是刀剑,他们用的是洋枪洋炮,所以我们人再多再勇也没用,没等我们冲上去,人家老远就放枪把你撂倒了。”
“您意思,这一身武艺练得再好也没有用”
“不能这么说,武艺能健身强体,让人手脚敏捷,何况两人在近处,枪使不上时,还得靠武功。但武功再高,身子毕竟是肉做的,怎么也抗不住枪子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荣庆点点头,心想树都断成那样,要是人早玩完了。
“所以说,我们打不过人家,不是人孬种,是我们没洋枪洋炮。当今皇上圣明,已经觉察到这个道理。现在,皇上派袁世凯在天津训练新军,当兵的一个个都佩上这种洋枪。新军的服饰也跟过去不一样,不穿袍子,头上也不戴圆锅帽,都是一身短装。看上去虽说没有我这一身神气,可打起仗来方便实用。要是你愿意,我想让你去天津当新军。”
“新军好是好,可我还是想跟您进宫当禁军。”荣庆犹豫了一会儿,终究还是说出他来这儿的意思。
“为什么一定要进宫当差”恩海疑虑地瞅着对方。
“我……我想跟二舅在一块儿当差。”荣庆躲着对方犀利的目光。
“你少跟我玩心眼儿。”恩海突然哈哈大笑。“你进宫当禁军,为的是想见吟姑娘吧”
“二舅吟儿她……她已经不在宫中了。”
“哦这话怎么讲”
“听人说太后把她赐给了瑞王府。”荣庆不敢说他来的路上遇见瑞王府的迎亲队伍,见到吟儿身着新装坐在花轿里。
“没出息的东西我看你是想昏了头。”按祖宗规矩,宫女只有父母双亡,才会由太后,皇上和皇后赐婚给王府。吟儿不合这一条,因此可能性不大,再说真要有这种事,也要通知其家人,显然荣庆不知从哪道听途说,也许是姐姐、姐夫有意骗他,让他死了这条。所以恩海明知其中有诈,面子上也不挑破这层关系。
荣庆心思让恩海一语道破,顿时红着脸不说话,一脸无奈地站在那儿。其实恩海早已得知他们家退了吟儿这门亲事,对此深为赞成,觉得叶赫家就这么一个儿子,不能为了一名宫女再等六七年。
“庆儿身为男子汉,不思忠心报国,为朝廷效力,成天想着儿女私情,你也太没出息了。”恩海教训外甥,要他在家多为叶赫家族考虑,在外着眼于朝廷和当今之世。眼下外有洋人欺侮,内有拳匪动乱,身为八旗子弟,竟然为一个女人痴心不已,耿耿于怀,实是对不起列祖列宗和当今皇上。
二舅与父亲想法一模一样。男人结婚不过是传宗接代,留下祖宗的香火。男人活在世上,应该以功名事业为重,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丈夫者,唯有如此才对得起轰轰烈烈的人生。
荣庆站在那儿脸一阵红一阵白,显然,他觉得二舅的话没错,何况叶赫家族的先人当年跟着先皇立下无数军功,他自然不能愧对先人,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古英雄美人传下多少佳话,为什么在他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能爱他所爱的女人吟儿不仅是他自小一起长大的恋人,更是他的妻子,因为他跟她在她入宫前,已经当着她妈的面拜过天地神明。
荣庆无奈地离开了二舅家,心里暗自沮丧。他决心要将吟儿的事打听清楚,直至水落石出。他觉得父母和二舅,包括吟儿哥哥,根本没人理解他与吟儿之间的感情,世上没人能理解,他也不需要别人的理解,反正他认定自己要走的路,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动摇。
第八章 大内恩怨
情同手足的平儿与吟儿同是宫中的奴才,竟然为主子对她们的远近亲疏生出莫名的恩怨,皇上和皇太后,皇后和皇妃,都是一家人,为了各自不同的原由,产生了种种恩怨,面子上和和美美,骨子里却要看谁玩得过谁
吟儿由瑞王府回到宫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想到秀子嫁的痴呆男人竟是那副模样儿,更加可怜这位生性好强的姑姑,她在宫中侍候老佛爷满八年,到头来却落下这种下场,不能不叫人寒心。她并不知道慈禧原先要处死秀子,甚至想让她顶秀子名份嫁到瑞王家,若不是茶水章从中说情,这个可怕的厄运便会落在她头上。到了瑞王府,她作为伴娘将秀子从花轿上搀下时,她看见秀子两眼发直,那神情谁看了都觉得心疼。
除了秀子,她想得更多是荣庆。这次见面对她来说太意外了,当她瞅着那傻新郎捆在发疯的马背上,随时会闹出人命时,荣庆像从天上掉下似的突然出现在她眼前。这一切发生的如此突然,如此之快,当她还没有明白发生的这一切究竟怎么回事时,事情已经结束了。她觉得像在做梦,就像她过去许多次躺在炕上睁开眼,那历历在目的梦中所发生的一切已经不复存在。
荣庆远在承德当护军,怎么突然回来了半个月前,母亲探宫时她曾问起他,母亲笑笑什么也没说,甚至连叶赫家也闭口不提,这在过去是很少有的,母亲好像有什么事瞒着她。总不会荣庆那边出了什么事吧想来想去又觉得自己大多心了,荣庆在闹哄哄的大街上,举起脖子上的锦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她,尽管他什么也没说,但其中的意思却非常明白。锦囊中藏着她剪下的头发,正是他俩叩拜天地的证物。
走廊上响起一阵碎步。她听得出是平儿回来了。从瑞王府回来后,她和她一直没顾得上说话,见她挑起门帘进来,吟儿便兴冲冲地跟她打招呼。
“什么急事,一回来就让刘姑姑叫走了”吟儿问。
“没什么。”平儿淡淡他说,看见吟儿在整理东西,知道她很快要搬到前院,和老佛爷的贴身宫女住在一块了,心里有说不出地妒忌。
“平儿姐今儿的事多险啊”吟儿一边整理衣箱一边提起迎亲时大街上马儿撒野的情景,其实是想引出有关秀子的话头,她觉得秀姑姑太可怜了,不跟平儿说说心里堵得慌。
“那是,要不是天上掉下个军爷,秀姑姑没等过门就得守寡了。”平儿看也不看吟儿,站在窗边说。
“秀姑姑太可怜了……”
“话儿不能这么说。那可是老佛爷的恩典。”
平儿一句话将吟儿堵了回去。吟儿愣了一会儿,随即陪着笑脸,说自己该死,不该说这混帐话。
“知道就好。”平儿扳着脸说。
吟儿看一眼毫无表情的平儿,心里暗暗纳闷。自吟儿顶了秀子名份替老佛爷敬烟,成了慈禧的贴身宫女后,平儿似乎不如从前对她好。今儿她作为秀子的伴娘,一个人坐一抬花轿,平儿和其他宫女却坐在放嫁妆的蒲笼车里,跟小回回等太监挤在一起。她看出平儿脸上不好看,回来一路上也不理她,当时她不在意,现在看来是有意给自己脸色看。想到这儿,吟儿觉得没意思,无论是替老佛爷敬烟还是当伴娘,那都是刘姑姑分派的,又不是自己抢着上,再说都是奴才,争什么高低上下的。
“我问你,”平儿突然转身问吟儿,“你认识救瑞王家傻姑爷的愣小子”
“你指那位军爷”吟儿吓了一跳,不知对方什么意思。
“我看见你跟他眉来眼去的”
“好姐姐你冤死我了,我不过跟你一样在那儿看热闹……”吟儿看出对方神情很认真,立即有种不祥之感,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她一边笑一边稳住神,不让平儿看出她心里慌乱。话又说回来,当时乱成那样,她怎么会注意我和荣庆一来一往的眼神,一准是连蒙带猜,想从我嘴里诈出实情。
“别蒙我。我看得出。你一准认识他,要不他为什么举着脖子上的挂件让你瞧。”
“我没瞧见,都让你瞧见了,这一说怕是他跟你认识,要不你看得那么仔细”吟儿见平儿逼得紧,心里也发毛了,又不敢发脾气,急中生智,反过来将了对方一军。
“好了,我不跟你说了”平儿张口结舌半天想不出词,气得一甩手挑起门帘走了。
吟儿犹豫片刻,念及她平日对自己的好处,加上两人同住一屋,闹得不高兴就没意思了。她跑到门外,追上平儿叫住她。
“您生气了”
“没气。”平儿脸上毫无表情,继续向前殿院走去。
“平儿姐姐”吟儿讨好地叫。
“往后甭姐姐姐姐的瞎叫,宫里不许认亲戚”其实平儿不仅为今儿迎亲的事生气。自己进宫一年半,至今仍是个做粗活的宫女。相反,吟儿来了才半年,什么好事都让她沾上边,都是十六、七岁的姑娘,谁不争个脸面,想到这儿就气不顺。
“咱们不是拜了把子的姐妹吗”吟儿耐着性子哄她。
“把兄弟,臭狗屁。干姐们儿,就那么回事儿”
“好姐姐别介呀。”吟儿拖住平儿,认真他说,“让我伺候老佛爷,我任嘛不懂。还得您教我呢。”
“我教你谁教我呀像我这样儿的,能巴结上老佛爷吗”平儿见她一再让着自己,话说得硬,口气却软下来。
“平姐这你就委屈我了,又不是我自个儿活动的,上头分派的呀。”吟儿一脸苦笑他说,“要说做活,我真不乐意跟您分开,咱们在一块儿有说有笑,遇到难处您总帮我……”
“别别,我别耽误您的前程”平儿嘴上软不下来,心里多少有些触动,“你要是念点儿旧情,也不指着你混好了提拔我,老佛爷跟前儿少给我上点儿眼药,我就感激不尽”
两人正说着,小太监王回回来找吟儿,说李总管让她尽快收拾行李,等会儿就有太监来帮她搬到前殿秀子住过的下房去。吟儿慌忙答应,急急地进了下房整理东西,平儿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跟在吟儿身后走迸下房,默默地帮着吟儿整理东西。吟儿感激地看一眼平儿,想跟她说什么,却不知说什么好。
吟儿从此身分比自己高了一截,平儿心里不舒服,却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当她想起今儿秀子出嫁路上的情景,心想秀子当年多得宠,到头来这样悲惨,古人说伴君如伴虎,这话儿一点不错,因此吟儿也别太得意了。这样一想,她心里气顺多了,主动跟吟儿说起话来,叮嘱她到了那边要处处小心。吟儿见她有了笑脸,也跟她有说有笑,但心里却多了一层提防,不敢再提秀子出嫁路上的事。
吟儿在储秀宫东一间替慈禧敬烟。东一间是慈禧太后的起居室,一头连着寝宫,另一头通往外问的正殿,正殿宝座是她接见皇上大臣和后妃的地方。
吟儿跪在地下装好了烟丝,手托长管水烟袋,将长长的烟嘴递在慈禧下巴前。慈禧低下头,嘴巴轻轻咬着烟管,吟儿便用纸眉点上烟丝。慈禧满满吸了一大口,然后吐出一团烟雾。
吟儿是生手,为了防止万一,李莲英亲自在一旁监督。他注视着吟儿一举一动,见她手法很熟,老佛爷好像很满意,这才松了一口气。
一袋烟抽完了,望着那冉冉飘升的青烟,慈禧心情比刚才好多了,看一眼跪在地下的吟儿说道:“起来吧。”
“奴婢谢恩”吟儿站起。
“一回生,二回熟。我看你手法比上几回熟多了。这儿的事儿也没有什么难干的,没有三天的力巴嘛。要紧的是守规矩。”慈禧让吟儿又替自己装了一袋烟,边抽边对她说。
吟儿慌忙一连声他说“是。”
“老佛爷放心。等会儿奴才好好给她掰扯掰扯,没错儿。”李莲英接过慈禧的话头,对站在一旁的吟儿说,“走吧。”两人正侧身退着要离开,慈禧抬起眼皮叫住他们。
“等等。”
“奴才在。”李莲英以为叫他,连忙站定。
“我叫她。”慈禧指着吟儿对李莲英说,“你上外头伺候、李莲英一愣,斜了吟儿一眼,这才躬身退出起居室。他一定,屋里只剩下吟儿和慈禧。吟儿不知太后留她的意思,心里挺紧张。慈禧从椅子上站起,走到一张大书桌前,问吟儿会不会磨墨。吟儿自小就替父亲磨墨,当然会,但在老佛爷面前不敢口气太大,只说”奴婢略通一二。“慈禧点点头,吟儿便走到书案前,打开那只金星雨花砚上的红木盖,用小铜勺舀了水在砚面上,然后捋起衣袖不紧不慢地磨起墨来。
慈禧留下吟儿,其实是想问她前几天秀子出嫁的情况。按说李莲英是她最贴心的人,那天他亲自去送亲,有什么情况只管问他就成了。但生性多疑的老太后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她早就怀疑李莲英和瑞王串通好了让她赐婚的,因此从李莲英嘴里只能听到好话,其他情况是不会告诉她的。
“给秀子送亲,有你吧”慈禧在一旁来回踱步,装出一副不经意的样子问道。
“有啊。老佛爷让奴婢当秀子的伴娘。”
“秀子哭了没有”
“没,没有吧。”吟儿一时摸不清对方的意思,只能装傻。
“这怕不对吧。”慈禧笑了笑,心想你也不跟我说实话,“姑娘上轿都得哭,不哭让人笑话,这叫离娘泪儿。你没经过不知道,真到那一天,你妈就教你了。”
“这……”吟儿不敢乱说,只顾低头研墨。
“哭得厉害不厉害”慈禧沉默了一会儿,继续问着。她对这些奴才心理把握很准,知道越逼越没真话,只能漫不经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不由自主他说出心里话。
“她,她没哭出声来。”吟儿脱口而出。
“那就是泣了”
“奴婢不知道。”
“她一路上说什么没有”
“没有,好像什么也没说。”
“再想想,一句也没有”
“回老佛爷话,”吟儿思忖片刻,“奴婢想起来了,我们送她到瑞王府,临分手前,她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慈禧本能地警觉起来。
“秀姑姑她……她叮嘱我,要我好好替她伺候老佛爷”
“就这些”慈禧沉默好半天,接着她又问起送嫁路上发生的事。起初吟儿有些拘束,不敢放开说,在慈禧不断诱导下,终于详细说了送嫁迎亲路上发生的一切,包括马儿受惊,小七爷尿湿了裤子等等,一古脑儿倒将出来。
越听慈禧心里越不是滋味儿。她走到书案前,提起毛笔,在吟儿铺好的宣纸前站了好一会儿,终于将笔一扔,在案边椅子上落下身子。李莲英提到马儿受惊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小七爷尿裤子的事压根儿没提,他一定是收了瑞王许多好处才帮着撮合这事儿的。
她突然可怜起秀子,不论怎么说她跟自己这么多年,再说别人见自己贴身丫头嫁给一个傻瓜,她面子上也不好看。她后悔听了茶水章和李莲英的话,当初没有将秀子处死,也许对秀子这是一种更好的结果。想到这儿,本想将李莲英叫来狠狠臭骂一通,但转念一想,毕竟瑞王掌握着河北一带的军权,便忍下了这口恶气。因为她将大权交给了光绪,只有靠这些拥兵自重的王爷,其中包括瑞王,无论大事小事都听她的,她才能依然掌管朝廷的实权。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她再次走到书案前,提起毛笔,刚想落笔写几张正楷“寿”字,留着赐给各府王爷,突然殿外远远传来太监的叫声:“皇上驾到”声音刚落,李莲英悄然走进,禀报慈禧说皇上皇后来了。
“请皇上皇后进来吧。”她放下笔,走到屏风前的红木雕花椅上坐下。吟儿不知所措地望着李莲英,不知该不该回避。李总管低声告诉吟儿:“你是老佛爷身边的人,她说话时经常想抽烟,你不在身边怎么办日后遇到这种事,凡老佛爷不开口,你就不用回避。”吟儿点点头。李莲英向吟儿交待了宫里的规矩,径直走到门边挑起门帘,放开嗓门叫着:“老佛爷请皇上圣驾。”
吟儿站在那儿,心里非常紧张。过了一会儿,她只觉眼前一亮,皇上领着皇后和珍妃一前一后走进。
二十六岁的光绪皇帝一身家便装,头戴镶玉圆帽,一身米色缎面长衫,外罩一件深色团寿字马夹,腰间系着一条明黄腰带。他身材匀称,清瘦的脸上一双长眼,眼神有些恍惚。
隆裕皇后是慈禧的内侄女,比光绪大三岁。她紧跟在光绪身后,走路时微弓着背,本来就不高的身材显得更瘦小。她长脸上抹着淡淡的胭脂,薄唇上点着一团口红,头上戴着深色水扁,发间插满珠花。
比起隆裕一身华贵的朝服,年仅十九的珍妃穿着十分淡雅,这反倒显出她年轻女性的容光焕发,她身材高挑,亭亭玉立,清秀的脸上长着一双生动的大眼。难怪皇上宠爱她,吟儿心想,不用说男人看了喜欢,连吟儿看了也觉得她长得漂亮而大方。
光绪双手抱拳,向慈禧深深鞠躬:“亲爸爸儿臣给您请安。”
皇后向慈禧行了蹲腿礼:“皇爸爸吉祥如意”
珍妃则给慈禧请了跪安:“奴婢给太后请大安,”
“皇帝、皇后你们都坐吧。”慈禧挥挥衣袖说。面对三人不同的请安方式,她有不同的安排,皇上皇后赐坐,珍妃只能站在那儿说话了。但等光绪和隆裕坐下后,她让吟儿临时搬了一张椅子,让珍妃也坐了。这既表示了珍妃与隆裕身分的差别,又体现了她特殊的关怀。
光绪是慈禧妹妹与咸丰皇上弟弟醇亲王奕环的儿子,是慈禧亲外甥,四岁便抱迸宫,从小在慈禧身边长大,光绪称呼她为亲爸爸,这“爸爸”二字非常有学问,除了确认母子关系和慈禧在皇族中的特殊地位,也是对她等同男性皇权绝对统治的一种认可。
光绪与皇后分别在慈禧左右落座,光绪坐在左侧,皇后坐在右边,珍妃则在稍远处的椅子上坐着。吟儿侍候珍妃入座后,回到慈禧身边,低着头,双手垂着站在一旁,随时准备侍候老太后敬烟,同时以眼角的余光打量着皇帝,皇后和珍妃,这是她进宫以来头一次正眼见到他们,如果不是老太后的贴身宫女,肯定不会有这种机会,她突然想起平儿心生妒意不是没道理,虽说在这儿都是奴才,但奴才和奴才却大不一样,尤其她们这些宫女,年纪都差不多,谁个都有好胜心,都想在主子面前争功邀宠,她比平儿晚进宫一年,这会儿却能在太后身边,不但平儿心里不舒服,其他宫女心里也不服气的。
她正想着,慈禧看她一眼。她立即明白,赶忙替太后装了一壶烟递到对方嘴边,慈禧一边抽着,一边意味深长地看一眼珍妃。她知道光绪喜欢珍妃,不喜欢她的内侄女隆裕。当初选皇后皇妃时,要不是慈禧再三叮嘱,迫于她的压力,光绪肯定选珍妃为皇后了。
“珍儿,你越来越漂亮了。”慈禧笑着说,心里却说不出什么滋味,因为珍妃不但生得比她侄女漂亮,更比她聪明,别的不说,就说这一身打扮,无论颜色搭配和式样,隆裕比起珍妃要差一大截。
“老佛爷夸奖了,奴婢不敢当。”珍妃慌忙说。
“亲爸爸”光绪见慈禧夸珍妃,心里自然很高兴,借着他亲姨妈心情不错的机会,想跟她说说朝廷上的事。
“皇帝”慈禧似乎看出对方心思,笑着说,“咱们话可说头里,朝廷大事别跟我说。”
“说的正是朝廷的事。”光绪苦笑笑说,“今天早朝……”
“不听不听。”慈禧打断对方。
“儿臣确实举棋不定了,非得找亲爸爸讨个主意。当年公车上书的那个康有为,现在又有了条陈,意思是不变法难以图强,要变就得大变……”
“得了,儿子,饶了你亲爸爸吧。”慈禧连连摇手,“说了我也记不住。你就说你什么主意吧”
“儿臣觉得这是个难得的人才,想破格提拔他参与政事”
“这不是挺有主意的吗就这么办吧。”
“亲爸爸点头儿了”光绪高兴他说。虽说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但慈禧垂帘听政许多年,在王公大臣们心中,特别是满族王爷心中的地位是自己远远不能相比的,因此想重用康有为这种有争议的人物,让她点头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别打着我的旗号,你想啊,你亲政好几年了,这么点儿小事还得架着我,往后谁还听你的乾纲独断,你断你的,只要对咱们大清国有好处,我这儿都好办”
“皇爸爸”光绪看一眼慈禧,继续说道:“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受制于各国洋人,就连小小的日本也敢欺侮我们,日本的国土不过我们一个省,人口不及我们十分之一,他们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日本明治天皇推行新政的结果。儿臣以为,只要不涉及祖宗留下的根本大法,适时推行一些新政……”
“嗯。”慈禧喷出一口烟,透过缭绕的烟雾猜度着光绪的心思,康有为此人她早有所闻,但听到的几乎全是说他的坏话,说他一心想改祖制,甚至想废科举,办学堂,想用洋人那一套来治理国家,她顿了一下,问光绪打算怎么安排此人。
“儿臣想让他人军机处。”在慈禧面前,光绪有些拘束,但事关重大,他也只得硬着头皮说了自己想法。听光绪说要将姓康的放到军机处,慈禧心里不由暗暗一惊,因为这是个要害部门,朝廷所有大事都得经过那儿。她沉默了片刻,然后绕开实质性的问题,说了一通道理。
“我老了,身体也不如以前,既然让你主理朝政,自然要让你放手去做。办洋务也好,举新政也好,凡事只要不坏了祖宗的根本大法,只管去做。但凡跟这有关,你还是得小心,多跟大臣们商量。”
“皇爸爸放心。”光绪心里很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既然是皇上,自然应该由他决定国家朝廷的大事。对那些在慈禧耳边说悄悄话的王公大臣们,他早就心有不满,碍着慈禧面子,他只能忍着,一旦他掌了实权决不会对这些人手软的。他心里这样想,但嘴上却恭谦他说:“但凡大事,不但要跟大臣们商量,儿臣更要生请教您的。”
“好了好了,说好不说朝廷的事又说了。”慈禧边边摇头,问起光绪身体可好,又问了皇后的生活起居,总之都是宫里的琐事。皇后有问必答,浑身是劲儿。
光绪对这些事提不起精神,心里仍在想任命康有为的事,为了不让慈禧扫兴,只得硬着头皮坐在那儿。慈禧说了一会儿,突然跟珍妃和隆裕说起汉高祖和吕后,说她不喜欢吕后这个女人,认为她心地狠毒,丈夫刘邦去世后,残忍地将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断去手脚,挖去双眼,割了舌头,关在厕所里。慈禧讲得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好像在替戚夫人抱不平,但珍妃却从中品出了弦外之音。慈禧无非借这个故事反其意而用之,提醒自己不要在光绪面前过于争宠,多少得顾及皇后的面子。光绪在想康有为的事,没在意听,隆裕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一个劲地追问慈禧后来呢,气得慈禧狠狠瞪她一眼。
又坐了一柱香工夫,光绪终于起身告退。珍妃也跟着站起,说她向老佛爷告假。
“去吧去吧,好好陪着皇上。”慈禧笑着对珍妃说。
光绪看出皇后没有离开的意思,便和珍妃像来时一样,向慈禧请了大安后走了。瞅着光绪和珍妃离开时那种亲热劲儿,隆裕实在绷不住劲了,心里委屈得不行,当着宫女和太监的面眼圈便红了。
“亲爸爸您可要替孩儿做主啊。”
“住口”慈禧沉下脸,对身边的太监和宫女们使了个眼色,“统统下去”她一发话,吟儿,李莲英慌忙和太监,宫女们悄无声息地退下。
“你越来越没出息了。”等人一走,慈禧这才瞪她一眼,“当着人也不怕笑话你是正宫皇后,一朝国母,绷着点儿”
“孩儿实在委屈呀,不跟您说,又上哪儿说去呢您看珍妃那架式,还把我当个国母吗”
“我刚才说起吕后的事,就是说给她听的”
“这……”隆裕眨巴着两眼,半天才明白,但心里仍然不踏实,“珍妃要是没听出来呢”
“她又不是你”慈禧无奈地笑着,面对这个木瓜脑袋的侄女,对她又可怜又生气。
“皇爸爸”隆裕显然没品出慈禧话中的幽默,沉吟了半天才哼哼叽叽像蚊子似他说道,“听说康有为是广东人,珍妃父亲任两广总督时,曾接见过康有为。”
“哦”慈禧抬起眼皮子问隆裕,“你怎么知道的”
“我听别人说的。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皇上才重用姓康的”隆裕想起刚才丈夫与慈禧说到康有为的事,看得出慈禧嘴上说由光绪作主,其实心里并不喜欢这个人,她便趁机说起珍妃老子的坏话。
“皇后,这种事儿也不该你们这些人管。”慈禧尽管自己死死抓住朝政不放,但对宫中其他女人议论朝政却非常反感,也正是这个原因,她才不喜欢珍妃。尽管坐在面前的内侄女没有这种才能,更没这个野心,慈禧仍然很不高兴,挥挥手下了逐客令,“你回去歇着吧。”
第二天下午,瑞王来见慈禧。他是专程为秀子的事进宫谢恩的。谢完恩后,瑞王满腹牢马蚤地议论朝政,特别对皇上一心想推行新政心有不满。尽管名义上慈禧将权力交给光绪,而且一再对别人说她不再管朝廷的事儿,只管享几年清福,但朝廷上无论有什么动静,这些王公大臣,特别是满族王爷们都要借各种机会向她报告情况,并请示她的意见。
“康有为这人究竟怎么样”慈禧没有任何客套,让手下全都退下,然后单刀直入切人这个话题。
“是个进士,现任本朝工部主事。”瑞王口气像例行公事,心里却暗暗一惊,太后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个年轻的广东籍进士。想起今儿早上,光绪说慈禧已经同意调康有为到军机处的事,心里顿时警觉起来。
“这我知道,也没问你,你说这个人能不能重用”慈禧打断对方,敏锐地将话题集中在这个要害问题上。
“这人不能重用。”瑞王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年他纠集一批秀才上书朝廷,现在又上书皇帝,提出取消科举制,还想搞什么议郎制,甚至想变祖宗的大法,让他这么闹下去还了得”
“皇上什么意思”
“皇上很赏识他。”
“不会吧”
“老佛爷奴才不敢有半点假话,皇上准备调他入军机处。这事儿您可得替奴才们作主啊真要是让这些人上了台,大清国列祖列宗的事业就让他们玩完了”瑞王说到激动处不由得面向慈禧跪下,既然对方问到这事儿,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老佛爷这不仅是奴才的意思,还有恭亲王,醇亲王,包括李鸿章、倭仁大学士,不信你召他们来这儿问问。”
“明天军机处叫起儿,皇上提到他,你给我顶住”
“老佛爷”瑞王心里暗喜,但想到她已经同意光绪重用此人,这会儿又让他反对,心里生出疑虑,犹豫片刻,终于还是点破了这一层,“奴才听说老佛爷已然恩准皇上,让他调入军机处”
“我说了不顶用,撤帘归政了嘛。”慈禧狡黠地一笑。
“奴才明白了”瑞王恍然有所悟。
“光你一个人儿怕是顶不住吧”
“奴才连夜跟军机处几位大臣全打好招呼。老佛爷放心吧”有了慈禧的态度,瑞王胆气足多了。
“不是让我放心,是让大清国放心。”
“喳,大清国放心”
瑞王走后,慈禧心烦,又想抽烟了。一直在外间等候的吟儿走进,捧起茶几上的水烟袋,将她事先装好烟丝的烟壶放在水烟袋上,将烟嘴递到慈禧嘴边。慈禧靠在红木雕花椅上慢悠悠地吸着烟,两眼望着窗外,沉浸在一片沉思中。
初冬的太阳落在大窗榻上,映得满屋一片暖黄。
吟儿手托水烟袋跪在地下,瞅着老太后的侧影。窗上明晃晃的太阳照着她的脸,脸上显出不寻常的凝重,下巴不停地颤动,像在对自己说话,又像在念经,只是没有声音而已。年过六十的老人,满头几乎不见自发,有人说她保养得好,有人说梳头太监见了白发就替她拔了,不论什么情况,到了这种年纪能有这一头乌黑的头发却是少见的。
老人垂着双眼,br /gt;</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