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城里的去住。”
谢奚听的心里一慌:“怎么回事?长安现在不安全了吗?”
鲁伯道:“怕什么,我在这庄上住了十几年了,乱世的时候,也不敢来扰我!”
谢奚才不敢和他冒这种风险。
“鲁伯,你们秋收后回城去住。”
又对着朱家人说:“你们到时候去西市店里。”
鲁伯不肯听她的:“暂时只是有些起兵的风声,莫慌,我见识过战乱,兵祸固然可怕,但也不是你想的那样。”
谢奚见鲁伯不听她的,她本能的去看崔邺,老实说她没见识过冷兵器时代,提刀就能砍人的乱世,心里全是畏惧。
崔邺也说:“暂时没什么消息,只是这有粮仓,我怕有人趁乱闹事,会连及到你们。”
朱孝笑了声说:“这能有什么事,村庄里都是守着粮的人,也不是就咱们一家住在这里。过几日我再去买两条狗,从明日开始警惕些。”
刘媪也说:“乱世我们也经历过,是听过有富户被抢过,总之防备着些。”
谢喜欢是觉得不踏实,问崔邺:“若是……”
崔邺握了握她的手,她才止住,叹气:“父亲也不知道现在在哪里。”
吴媪也担忧说:“也不知道来封信,东都以北被乱军占了,他可千万别遇上乱军。”
她心里想,倒霉催的老谢,他走哪,哪就乱。
晚上谢奚问:“是不是到处起兵了?”
崔邺没忍心告诉她,四处起兵,烧杀抢掠到处都是。
“等稻收了,你就去河西道,明年开春的第一茬稻,一定要用新种。”
谢奚没做他想,问:“平原开了多少?”
崔邺:“不清楚,崔程比我着急,应该是尽力开荒了。”
谢奚只觉得心慌,问:“长安真的不会乱吗?”
谢奚知道她害怕,安慰说:“这二十几人是我问崔程要的,守着这里的粮仓,这些时日,我在南地的粮米都要转运进来,需有人守着。”
谢奚这才稍安心了,嘱咐他:“你呢,你也注意安全。”
初进八月,谢奚领着人就开始收稻,稻田里的鱼都清理出来了,鲁伯在院子里打了几个水池,养在院子里了,惹得狸奴整日的蹲在池边不肯走。
今夏稻米的产量达到了她的预期,灌溉和有机肥都到位了,产量起码有五成的提高。王朗碾开米,欣喜若狂的和谢奚说:“师傅,这茬稻米,比南地上等田的收成都高!咱们成了!”
谢奚看黄澄澄的一片田野,心里想,给我个太平盛世,我一定让全天下的人,都能吃饱饭。
收割开始后第二日,她第二批的稻种由崔邺差人送往了吴江县。
周边村子并不种稻,田庄里的佣农们见了丰收就高兴,谢奚嘱咐王朗:“村里的人你照看好,最近不太平。”
王朗应声:“我知道,已经嘱咐过了。这几日开始,粮仓那边已经有人守着了。”
谢奚嘱咐他:“人比粮重要,若是真出事,千万不要为了粮丢了性命,知道吗?”
王朗嘴上应声,心里却觉得粮米和生命一样的重要。
还没等谢奚的水稻晾晒好,那位短命的陛下就没了。
本是大赦之年,但是陛下薨的太突然,谢奚清楚一个帝王的丧仪有多隆重,可惜目前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位中年的帝王只有几个女儿尚无儿子,陈家的那位贵妃听说早产生下了儿子,可惜孩子太过赢弱,由陛下的弟弟安平王执政,稳住朝中的局面。
这局势转瞬之变,太后和皇后、贵妃,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不同的人,权利的交替,需要有人推动,没有人敢妄动,但谁都不会松开手里的权柄。
长安城里风云诡谲,各路人马各怀心思。
河南道兵马大元帅冯征,在江南江南西道折损了近一半人马后,逢帝王陨落,听闻河北道有人起兵,占了地盘,当即率领人马撤退。
自此固守在江南道一线和反王对峙的局面,全线奔溃。
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崔家把持河西道一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地为王之势,不言而喻。
谢奚断断续续听着今日哪里乱了,明日又是哪里乱了,整日惶惶。
崔邺整日不在,八月月底,她收拾了行李,启程去河西道,带着新的种子。鲁伯不放心让吴媪跟着她一起去,他自己守着田庄。
谢奚拗不过他,带着吴媪出发。崔邺人还在南地转运粮食,差了崔程的兵亲自护送她。
谢奚从长安出发时,城里的人骤减,连同之前热闹的西市,如今也是门庭冷落。
她回望了一眼,心说,等我回来。
吴媪在马车上看着她骑马奔走劝说:“进来歇歇。”
谢奚听的心里一慌:“怎么回事?长安现在不安全了吗?”
鲁伯道:“怕什么,我在这庄上住了十几年了,乱世的时候,也不敢来扰我!”
谢奚才不敢和他冒这种风险。
“鲁伯,你们秋收后回城去住。”
又对着朱家人说:“你们到时候去西市店里。”
鲁伯不肯听她的:“暂时只是有些起兵的风声,莫慌,我见识过战乱,兵祸固然可怕,但也不是你想的那样。”
谢奚见鲁伯不听她的,她本能的去看崔邺,老实说她没见识过冷兵器时代,提刀就能砍人的乱世,心里全是畏惧。
崔邺也说:“暂时没什么消息,只是这有粮仓,我怕有人趁乱闹事,会连及到你们。”
朱孝笑了声说:“这能有什么事,村庄里都是守着粮的人,也不是就咱们一家住在这里。过几日我再去买两条狗,从明日开始警惕些。”
刘媪也说:“乱世我们也经历过,是听过有富户被抢过,总之防备着些。”
谢喜欢是觉得不踏实,问崔邺:“若是……”
崔邺握了握她的手,她才止住,叹气:“父亲也不知道现在在哪里。”
吴媪也担忧说:“也不知道来封信,东都以北被乱军占了,他可千万别遇上乱军。”
她心里想,倒霉催的老谢,他走哪,哪就乱。
晚上谢奚问:“是不是到处起兵了?”
崔邺没忍心告诉她,四处起兵,烧杀抢掠到处都是。
“等稻收了,你就去河西道,明年开春的第一茬稻,一定要用新种。”
谢奚没做他想,问:“平原开了多少?”
崔邺:“不清楚,崔程比我着急,应该是尽力开荒了。”
谢奚只觉得心慌,问:“长安真的不会乱吗?”
谢奚知道她害怕,安慰说:“这二十几人是我问崔程要的,守着这里的粮仓,这些时日,我在南地的粮米都要转运进来,需有人守着。”
谢奚这才稍安心了,嘱咐他:“你呢,你也注意安全。”
初进八月,谢奚领着人就开始收稻,稻田里的鱼都清理出来了,鲁伯在院子里打了几个水池,养在院子里了,惹得狸奴整日的蹲在池边不肯走。
今夏稻米的产量达到了她的预期,灌溉和有机肥都到位了,产量起码有五成的提高。王朗碾开米,欣喜若狂的和谢奚说:“师傅,这茬稻米,比南地上等田的收成都高!咱们成了!”
谢奚看黄澄澄的一片田野,心里想,给我个太平盛世,我一定让全天下的人,都能吃饱饭。
收割开始后第二日,她第二批的稻种由崔邺差人送往了吴江县。
周边村子并不种稻,田庄里的佣农们见了丰收就高兴,谢奚嘱咐王朗:“村里的人你照看好,最近不太平。”
王朗应声:“我知道,已经嘱咐过了。这几日开始,粮仓那边已经有人守着了。”
谢奚嘱咐他:“人比粮重要,若是真出事,千万不要为了粮丢了性命,知道吗?”
王朗嘴上应声,心里却觉得粮米和生命一样的重要。
还没等谢奚的水稻晾晒好,那位短命的陛下就没了。
本是大赦之年,但是陛下薨的太突然,谢奚清楚一个帝王的丧仪有多隆重,可惜目前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位中年的帝王只有几个女儿尚无儿子,陈家的那位贵妃听说早产生下了儿子,可惜孩子太过赢弱,由陛下的弟弟安平王执政,稳住朝中的局面。
这局势转瞬之变,太后和皇后、贵妃,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不同的人,权利的交替,需要有人推动,没有人敢妄动,但谁都不会松开手里的权柄。
长安城里风云诡谲,各路人马各怀心思。
河南道兵马大元帅冯征,在江南江南西道折损了近一半人马后,逢帝王陨落,听闻河北道有人起兵,占了地盘,当即率领人马撤退。
自此固守在江南道一线和反王对峙的局面,全线奔溃。
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崔家把持河西道一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地为王之势,不言而喻。
谢奚断断续续听着今日哪里乱了,明日又是哪里乱了,整日惶惶。
崔邺整日不在,八月月底,她收拾了行李,启程去河西道,带着新的种子。鲁伯不放心让吴媪跟着她一起去,他自己守着田庄。
谢奚拗不过他,带着吴媪出发。崔邺人还在南地转运粮食,差了崔程的兵亲自护送她。
谢奚从长安出发时,城里的人骤减,连同之前热闹的西市,如今也是门庭冷落。
她回望了一眼,心说,等我回来。
吴媪在马车上看着她骑马奔走劝说:“进来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