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夏粮,但是佣户们的粮不能少,周边村庄的人,若是过不下去,就雇进来吧,起码别让挨饿。”
    鲁伯叹气:“这不是个办法,一家若是见咱们收留,就会有更多的人追着来。”
    谢奚:“管不了那么多,到时候能救多少救多少。”
    王朗从稻田里回来,见她在麦场,严肃的说:“师傅,我遇见几个周边的人,和我打听咱们的粮种。懂种田的人,一看就知道粮种不一样。”
    谢奚随口说:“若是想要,那就用粮种来换,只要是粮都可以换。”
    王朗听的大感意外,谢奚也不在意,只吩咐说:“新粮种就是为了让他们吃饱饭,还有将咱们新粮种的种法都说清楚,不得提高价钱。”
    王朗几次想张嘴,最后给她行了个大礼,道:“师傅大义。”
    谢奚笑着淡淡说:“我没有其他的本事,只会种田,只会育种。若是能让天下人吃饱饭,也算是我的心血没白费。”
    王朗不懂救世,也不知道经纬天地这种大道理,但是谢奚的胸怀,他还是知道的。
    连刚才想说的吃稻花鱼也忘了,扭头就去找农人们去了。
    等晚上回去,鲁伯就说:“来换粮的人不少。”
    谢奚看了眼账册,满口答应:“只要有人来,就给换。”
    鲁伯倒是说:“咱们不要钱,新粮换新粮种,他们倒是心有疑虑。”
    谢奚抬头问:“加钱才相信?见过咱们的麦收的人是肯定信的。其他的人不信,但是高税压着他们不得不信。”
    她说完又叹气:“算了,他们爱信不信。现在顾不上他们了。”
    鲁伯也是随口一说,见她账算得飞快,也不再打扰。
    晚上崔邺回来又带回来一个坏消息:南地兵败,再失一城。陛下撤了领兵的将。
    这时候换将,犹如阵前斩将,是大忌。
    可大周的兵钝了太久了,已经失了血性。
    谢奚听的错愕了半天,问:“他不会把崔程调回来,去南地吧?”
    崔邺安慰她:“这倒不会,山南道兵马和河南道的兵马都在后备着。”
    谢奚却说:“若是都填进去,最后还是……”
    她说到一半,觉得自己可真是乌鸦嘴。
    109.  一百零九   大乱
    崔邺见她闭口不说了, 笑说:“别担心这些,这些事交给我来操心。”
    谢奚这几日一直在整理账册,田庄千亩的地, 产量比率, 最终的定性要写报告的。她这几日一直埋头算账。鲁伯管理着这帮人收拢晾晒粮食。
    谢奚突然想起问:“阿武好久没来信了,河西道怎么样了?”
    “河西道的粮米生意短时间内是做不成了, 阿武跟着阿骨勒,你只管放心。”
    谢奚问:“那马场呢?”
    “马场正在建。”
    谢奚其实有点向往, 万马奔腾的壮丽。
    谢奚没想到陆益之会给她写信求助。
    雀奴:有求雀奴一事, 吴江地处三江交汇之处, 水灾严重, 求雀奴予我新粮种。陆益之不胜感激。
    他连叙旧都不曾,开门见山, 要粮种。
    谢奚问:“陆益之在南地当县令,不会有危险吧?”
    崔邺开玩笑说:“不会有事,他是个心气很高的人, 我嘱咐了段猛照看他。”
    谢奚:“心气不心气的无所谓,到处战乱, 人起码要安全。这几日给他安排粮种吧, 他倒是满是信心想做个好官。”
    崔邺却并不看好, 只说:“他太过刚直, 也太年轻了。只些苦头才行。”
    谢奚打岔:“现在可不流行挫折教育了, 你让人多照看着些, 我这徒弟可聪明着呢。”
    崔邺酸溜溜的说:“确定是徒弟?”
    谢奚:“不确定, 就像我能随时让你下课。”
    玩笑归玩笑,崔邺着人专门跑了一趟。
    临近七月酷暑,南地的战事还是没有结果, 且战且停,南地酷热,北地的将士们难以习惯气候,病了很多。
    倒是灾后北地的提高了税收,让南地有了喘息的机会。虽然伤亡不少,但至少没有乱起来。
    七月平平稳稳的快过去了,崔邺也以为年内应该不会出乱子,结果七月的最后一天,河北道起兵,奇袭了河南道,占领东都以北。大周朝自此开始内乱,朝局成了一盘散沙……
    谢奚知道消息的时候,心里一慌,仿佛长安城乱了一样。
    她还没准备,崔邺带着人马回来,晚上在餐桌上很慎重的开了个小会。
    崔邺先说:“这里有粮仓,安全起见,我带了人手,从明日开始提高警惕,秋收后,就

章节目录

长安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顾青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顾青姿并收藏长安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