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闲云野鹤的到处游荡,他做老板做领导人都是好样的,可是做老公老爸恐怕就差点了,你瞧,咱小烨都三岁多了,除了前年过年回去过一次以外,他老人家都没来看过,他的心里啊,只有国家和社会,不会有咱们家属的。”
“是谁在背后嚼别人的舌头根子啊”一个女人的声音从门外响了起来。
“哟是主席来了”温华立即站了起来。
“大姐好”司徒晟礼貌的叫了一声。
“丫头,过来,让我看看,你最近老不来看我了,是工作忙啊国家现在又有大事都是那个该死的老头子,把个花一样的姑娘给整到那么高,咱中国的老爷们都哪去了”老夫人见蓝琼来了很高兴。
“阿姨,我去深圳看司徒伯伯了,他老人家身体好着哪,您就放心吧,这不一回来就开会,忙到这会才来跟您汇报。”蓝琼笑嘻嘻的走到老太太身边坐下。
“看那个倔老头干啥成天跟我怄气,不提他,不提他他现在干吗哪”老太太口里说不提老爷子,可是心里还是挂记的。
“他把几个小家伙训练了一个夏天,个个晒的跟泥鳅似的,我那宝贝儿子还真学了不少花样回来了。”蓝琼笑着跟老太太聊开了家常。
过了一会,秘书在门外晃动,蓝琼冲他摆摆手,“不急,我知道。”说完就要继续和老人家聊天。
“行了,你工作忙,能来看看我就很不错了,你去忙吧,我还紧着追电视剧看哪。”老太太是个明白人,开始向外赶蓝琼了,“阿晟啊你送送大姐我腿脚不利落就不起来了。”
“大姐,我送送你。”司徒晟起身帮着蓝琼拿衣服,北京的秋天已经有凉意了,进门的时候蓝琼把外套脱了下来。
“小晟啊,新工作怎么样进入角色了吗”一边向外面走蓝琼一边问司徒晟的工作情况。
“正在进入,大姐知道,我是搞物理的,弄来管生物好像有些驴唇不对马嘴,但是既然是组织上安排的,咱没话说,一定干好他。”司徒晟诚恳的说。
“你小子不像伯伯有股刚劲,做啥都是蔫不拉及的,但是你心里有数,这我知道,你不是偷偷的学了科学研究管理课程吗让你去是叫你把那些人捏在一块,又不是让你去研究,现在是多事之秋啊,这才刚消停几天,西方那些家伙又开始闹腾了。你们的进度要加快,不要拖共和国的后腿,好了,你别送了,我来除了是看老太太以外就是来给你上弦的,我没有你爸爸那种能力,只能亲历亲为的来给你们说,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这些年轻人必须把老一辈的班接好。”蓝琼说完向这个小弟弟摆摆手就上车走了。
温华知道中央的保密纪律,远远的站在屋子门口没有过来,她也知道现在国际局势很紧张,但是她想不明白蓝琼大姐找自己的丈夫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司徒晟站在路边目送着总书记的车向大院的门口开去,停在门口附近的几辆警卫车有先走的有尾随的。好在这个大院里经常有国家领导人来,大家也是见怪不怪了。等到车子消失了司徒晟还呆站在那里,温华走了上来,“外面凉,有事回屋再接着想。”
司徒晟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他对妻子笑了笑,跟着温华回到家里。
“妈,你真的不想爸爸了北京说话天就凉了,我看把您送回深圳得了,把您哪宝贝孙子也带去总行了吧”司徒晟进门后对妈妈说。
老太太奇怪的看了看儿子,过了一会说,“好啊,你去买飞机票吧,我明天就走。”
温华看了看丈夫,又看了看婆婆,她立即明白了这里面的潜台词,丈夫是有事情要做,大概顾不了家,婆婆明白自己的儿子不会轻易赶自己走的,一定是有任务。多年的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老太太早就明白了这里的游戏规则,既然能够把孙子带走,总比在这里让儿子担心好。
司徒晟和温华把母亲和儿子送回了喜粥岛,顺便看了看年迈的老父亲,老父亲身体很健康,这倒让儿子放心不少,老人现在除了钓鱼、爬山以外几乎很少看书了,就是中央台的新闻联播都看的比较少了,完全过起了陆放翁的田园生活,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人来说好象身体好的有些过分,好在这里大多数是父亲的老同事老部下,尽管有些人的身体不大好,但是总的来说这里的田园生活使这些当年在中国商界政界叱诧风云的人物都得到了晚年的心灵安宁。目前这个岛上的老人平均年龄在78岁左右,还没有一个离开大家先到祖宗那里去报道。当然现在的医疗条件非常好,深圳市里有一个三葵医学院,是阿松的小女儿在几年前创办的,因为他的老公是个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为了老人们能够更好的安度晚年,这才有了这个带有教学研究性质的民办医学院,专门研究抗衰老和防治老年病的研究和治疗。附属医院里有中国最好的设备和最好的医生,起码可以找到最好的医生来会诊,从喜粥岛上坐直升飞机,只要15分钟就能够进入抢救室了,喜粥岛上有一套完整的救援方案和应急措施,可惜搭建立以后只有原来的老书记在八十四寿辰的时候使用过一次,其后再也没有人使用了,岛上的老人好像都憋着劲的比赛,看谁活的健康,看谁活的长久。
看着老婆和孙子都被儿子遣送回来了,老司徒乐的连忙下厨房去张罗了。司徒父子从司徒晟小的时候开始就是分多聚少,很少交流,老司徒倒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儿子,而是一来因为工作很忙,没有多少时间陪儿子,二是他不愿意为儿子去规定什么道路,在老司徒看来儿子将来要走什么路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情,作为父亲给他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就可以了,所以,关于司徒晟的学业和前途,老父亲是从来不过问,也不干涉,就是后来参加工作,有了一定的成绩,回到家里他们也是不谈工作的。作为老司徒当时的特殊身份也是不宜回到家里谈工作的。
司徒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世界上爆发了肮脏的核子大战,虽然中国那个时候已经研究出了反物质武器,但是还是很不完善,而且产量也是受到限制,否则也不会只支援其他国家那么点,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司徒晟对高能物理和核子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以高分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用短短的5年时间就修完了物理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物理学家,司徒晟与父亲不同,他的言语不多,但是也是善于思考,很多时候父母闹意见都是他在中间和稀泥,让司徒汉最后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最后一个秘书温华早早的就“盯”上了司徒晟,在姑娘顽强和有效的进攻下,司徒晟终于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姑娘知道老爷子对自己印象不好,因此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得到司徒汉的同意,并且在进行的当中对老爷子进行了全面的“封锁消息”,反正她去司徒家是“名正言顺”,她把重点的统战目标定在了老太太身上,因为她经过跟在司徒汉身边这几年的观察,发现凡是家里的事情是老太太当家,老爷子几乎根本就没有表决权,更不要说参与了。经过温华精心的“策划”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直到司徒汉退休回岛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娶了这么一个媳妇,其实周围的人谁都知道,只瞒着司徒汉一个人,等到司徒汉知道以后,“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理儿子,可是每次儿子回来都是笑眯眯的哄的老爸开心,而老婆则得意洋洋的在老公面前表现出获得“重大胜利”的喜悦。
司徒家有个习惯,只要是老司徒在家休息,那么他们就不会请保姆和厨子,到现在司徒晟和老太太还是喜欢老司徒的做饭手艺,既然一家人都回到了喜粥岛上,那么当然是老司徒下厨房了。饭后温华去厨房收拾碗筷,老太太则带着孙子串门去了,多日不在,那些老姐们不能不去拜访啊。司徒父子这才有机会坐下来说话。
“最近调到生物研究所了”父亲慢悠悠的品着杯子里的香茶,然后点上了一支香烟,老婆不在自由多了。
“是,去了有一个多月了,我到那里主要是搞管理工作,也就是给那些科学家搞搞后勤。”儿子也像同父亲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样喝着茶,但是,儿子不抽烟。
“你的观点有点问题啊,管理工作不是搞后勤,而是龙头,这样的话在科学家面前谦虚的说说也不过是哄着他们开心,要知道真正控制科学进展的还是你们这些当家人,工作上的事情我不跟你多说了,你们这一代有你们这一代的看法和观点,作为我们老一代是已经把这个班交给了你们,怎么在这个历史舞台上唱的更好要靠你们自己去悟。”父亲淡淡的说着,“你是搞科技出身的,难免在政治上眼光放不开,多读点书,把眼光放的更远一点,如果觉得自己实在不是那块料,就要及早的从位置上退下来,说实话,依我们家里人的性格都不适合在那种环境里工作,可是这历史的责任推着我们不得不为之。”老人说着陷入沉思。
司徒晟和温华很快就回到了北京,父亲母亲都没有送他们,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分别,只是温华对孩子有些舍不得,而司徒晟则说自己在10岁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和母亲,他是在姑姑家长大的,所以,他现在理解那个时候为什么父母会那么做。
司徒晟现在工作的地方全名叫作“北京星辰研究所”,从名字上看根本就不知道是研究什么的,这是一个国家科工委和科学院联合投资的大型生物研究实验中心,也是国家继上个世纪863工程以后开展的规模最大的研究工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基因等等十分繁杂的各个相关部门,光是两院院士在这个研究所里就有28人,更不要说众多的博士、硕士等科学家了,在这个高级专家成堆的地方,能够把这些人管理起来着实是需要一点水平的。前任所长是老科学家费汉卿,在学术上费汉卿是一个获得颇多成果的权威人物,可惜在管理水平上就有些差强人意。
说到科研的管理工作其精髓不仅是一个统筹规划的问题,而是一个倍增器和中央控制器的问题。蓝琼有一次到物理研究所去看司徒晟的研究成果,无意中从司徒晟的话语中开悟了一个新的理念,那时,司徒晟已经全面的把反物质理论实用化和常规化,并做出了简单易行的工厂普及生产的工艺流程,在成果报告会后蓝琼以大姐的身份找这个小弟弟聊天,
“小弟,你这个研究所工作进展的要比别人的快很多,你有什么诀窍啊别跟我说那些官样的话,什么笨鸟先飞啊,勤能补拙啊的废话。”蓝琼在小弟面前摆摆架子还是可以的,当年,小司徒晟很多习题不会做都是找大姐帮忙的。
“嘿嘿,其实没有什么窍门,就是管理,是从老爷子那儿偷来的本事。”司徒晟腼腆的说。
“什么管理我怎么听不懂啊”蓝琼敏感的觉得这可能是个新的理念。
“我是在看了共和国历次科技攻关的经过以后才明白管理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后来我又回忆父亲在管理企业时候的一些做法,于是在研究课题前就向下面的科研人员约法三章,所以,在我这里,内耗很少,那进度当然快了。”司徒晟还是那么平淡的说着。
“历次科学会战有什么不同吗这段历史你从哪里看的”蓝琼继续问道。
;
第二章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2
第二节
“我们共和国成立后,从毛爷爷那一代开始就多次进行了科学研究会战和工业生产的扩大的会战,最著名的就是两弹一星的攻关和我国海空军装备的更新以及后来的863计划,从这几次科学技术总攻关的结果和进度来看,里面就透着不少的经验教训,我也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读到我国的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的时候想到了这些问题。”司徒晟对蓝琼说。
“看来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现在没时间了,这样吧,今天晚上吃完饭你到我的办公室给我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你现在也回去系统的做一下准备,下午我还要去政治局开会。”蓝琼严肃的对小弟弟说完后就站起身来向门口不断给她打手势的秘书走了过去。
晚上八点,司徒晟准时到了蓝琼的办公室,蓝琼正在看秘书紧急搜集到的共和国历次科学攻关的资料,见小弟到了就对他说,
“坐,先喝口茶,我马上就看完这一段了。噢,忘了问你,吃饭了吗”
“大姐先忙,我吃过了。今天是妈妈烧的菜,虽然没有老爸烧的好,但是比我和温华烧的好多了。”司徒晟随口寒暄着,然后放下公文包坐到了沙发上开始慢慢的喝茶,等到大姐看完了文件后,对大姐笑了笑。
“小弟啊,这些秘书给我准备的资料我看了以后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啊,这都是已经公开了的资料,难道你还能看到什么这些资料后面的秘密东西”蓝琼困惑的从资料上抬起了头。
“大姐,你不觉得我们国家后来科学研究攻关的时间越来越长吗一个战斗机研制的时间长达20多年,核潜艇、航母更是长期的拖共和国国防的后腿,要不是我父亲在香港弄出来的方案,那航母还不知道研究到什么时候。这些现象除了研究的课题变得复杂和一些政治运动的干扰外难道就没有其他原因吗”司徒晟放下茶杯说。
“我正想听你的看法,你就直说吧。”蓝琼干脆把那些资料扔进了废纸篓里。
“那好,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我们国家的现代科学研究首先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的,当年,我们党通过统战工作使一批科学家从国外回国,记住是一批而不是历史书上说的大批,我们那点科学家怎么敢称是大批啊,那个时候中国人能够做学问的实在是太少了,尽管当年陶行之老先生蔡元培老先生穷一生的精力去搞教育救国,可是长期的战乱和国家的贫穷使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那个时候也就是一些在国外谋生的,搞研究的学者抱着对祖国的希望和能够得到稳定的生活条件研究条件回到了中国,他们如果当时不回来,在国外即便是可以生活安逸也是很难有什么发展的,毕竟华人在那个时候并不被人家看好啊,而且在那个时候美国的麦卡锡也的确是帮了我们的忙,要不是他们那么紧逼我们在美国的华侨,那些犹豫的科学家也不会最后下定决心回到中国。不过其中优秀分子也是有的,可是您是知道的,光靠少数的几个人是无法完成那么大那么艰巨的科研工作的,那么我们是靠什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的两弹一星呢根本的原因靠的是管理。”说到这里,司徒晟拿出了一叠资料。
“您看,这是当年担任各个项目的主管人员,他们的学历平均不过中学,可是他们却管着那些大科学家大知识分子,除了他们自己对党的忠心,对民族的责任外,就是他们不谋私利,不讲情面,不会给那些知识分子任何偷懒或者犹豫的机会。当然,那个时代的科学家要远比现在的单纯,尽管那个时候管理的很残酷,很没有人权,但是很有效,两弹一星从开始论证到实验成功前后不过10年时间,仅仅说这是思想的伟大成果那是唬人的,恐怕连毛爷爷自己都不信,应该看到当时管理手段的严格和有效,看到在特殊时期特殊手段的重要作用,看到政治工作思想工作的约束作用。”蓝琼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书呆子弟弟居然对这涉及政治的人文哲学一点也不外行。
“那么你说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攻关前后有了那么大的差别”这个时候蓝琼其实已经开始悟到了什么,不过她还是想听听弟弟能够说出点什么。
“我们国家第一次搞两弹一星的时候,是用强大的政治集权手腕把国内仅有的那些物理科学家集中了起来,可以说是不讲情面,不讲待遇的,并不是说那个时候的人单纯,而是当时的国际环境和政治环境不能给这些人复杂的生活圈子和社会圈子,在人民生活普遍极端低下的时候,那些科学家们的生活水平虽然赶不上国外,但是在国内已经是顶尖的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他们体会到士为知己者死的含义,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在迅速的实现的时候,当他们觉得是因为他们的贡献使国家能够强大起来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我,也没有了自我。”司徒晟继续说道。
“那么后来他们或者说他们的接班人为什么没有做到那种境界”蓝琼继续问道。
“从表面上看,按照毛老爷子的说法是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思想的侵袭,但是实际上是一场把人的思想搞乱了,逐步繁荣起来的社会生活更进一步把人们的物欲观念扩大了。在中大批从国外回来的人受到了不应有的怀疑和冲击,有些甚至失去了生命,在中一些毛孩子拿着似是而非的形而上学的极左观点去衡量每个人的一生,那么谁又能是干干净净的100的都是在为无产阶级革命呢反正我爷爷参加革命的时候就是为了能够有口饭吃,他根本就不知道革命是个啥,大多数参加革命的甚至包括一些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走上革命道路之前谁能说是清白和干净的如果用那个时候的标准恐怕就是毛爷爷自己也过不了关,1929年在井冈山的时候,杨开慧还在长沙坐国民党的大牢,那贺子珍不就已经和他在一起了吗所以说,是一场以混乱的思维观念、混乱的社会形态和颠倒是非为特点的,带有明显宗教性质的煽动群众的闹剧。毛爷爷之所以犯这个错误是他到了晚年对于中国革命想不明白了,或者说他没有想中国革命了,我认为那个时候毛爷爷想他所谓的革命太多,想祖国和民族太少了。本来想纯洁人的灵魂最后走向了反面,正好应了他在矛盾论里说的相互转化。我听我父亲说,在上个世纪六十初的时候,国内刚刚从困难中走了出来,那个时候学雷锋运动开展的很好,人们相互之间那种友爱、信任和宽容理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的,我父亲说那个时候咱们国家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而和谐,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是反映的精神面貌是我们后来无论如何也造就不了的,现在我们还可以从那个时候的一些电影里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像〈今天我休息〉〈女篮五号〉〈青年鲁班〉〈青年一代〉〈李双双〉等等这些电影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看不懂,我在这里说这些并不是要我们恢复到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而是从中我们可以悟到我们民族现在的思维方式是怎么一步步的发展到今天的。开始后就破坏了这种祥和的人际关系,人们开始相互猜疑,相互攻击,把相互间的所有信任都破坏了。尽管结束以后做了修补,但是那种全国人民齐心向上的社会环境再也造就不了啦,毛爷爷自己把自己亲手造就的优良社会环境破坏了。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科研会战就大打折扣了,因为人们已经不能专心的去搞科研了,要随时防止背后有人捅刀,要戴罪立功。当个人的利益不能和国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时候,那么自然就是要与之需要自己知识的对手进行交换了,虽然这种交换不是公开的,不是明码实价的,但是在性质上是一样的,这些人要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和生活条件了,要考虑自己的将来和孩子的将来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还有高速度的研究发展呢当人人喊责任心事业心的时候,那就是个人的私心在背后作怪了,要不喊什么当年邓稼先搞原子弹的时候没有喊过,钱学森搞火箭的时候也没有喊过,吴运铎拖着被炸的七零八落的残疾身体研究装备的时候没有喊过。可是后来那些人不喊不行了,为什么因为太多的研究以外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应付,比如荣誉、待遇、职称、经费、子女问题、家属问题、退休问题等等,这些都极大的牵扯了科研人员的精力,也极大的影响了科研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要么没有人搞课题,要么就是久议不决,要么一哄而上。一旦个人担了风险那么他自己的一切几乎就会在一瞬间全都没有了,这就是我们后来研究飞机、核潜艇、航空母舰等看着并没有原子弹氢弹和卫星那么复杂的项目,反而在时间上拖的那么久的根本原因,开始还能说是四人帮的影响,可是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一些相关的课题仍然是拖后,其实都是刚才说的那些东西在人们的脑子里作祟。有的项目搞了20多年,在搞的时候还算的上先进,可是到了最后搞成了的时候已经是很落后的东西了,又不得不去升级,弄的国家也是头疼,钱没少花,可出来的东西并不先进。而那些搞科研头头都快成官僚了,居然脸都不红的一个劲的向媒体吹嘘是多么的先进和比外国进步了多少,如何如何的劳苦功高,看到这段历史我都替那些科学家脸红,不过话说回来,他们如果不那样做可能自己的一生都会被否定,可能除了自己完蛋以外还会波及下一代。就在那个时候就有人提出了造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的论点,更甚至搞出不少水能变油和玄学的伪科学,其实这些都是科研队伍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的缘故,说穿了,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人的思想的一种变异。”司徒晟说起这些来颇有乃父的风格。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做”蓝琼问这个话出惊人的小弟弟。
“现在我们只能顺应社会的风气,但是不是被动的顺应,而是主观能动的去顺应。我们都知道,搞科学的人在本质上是与其他人不同的,他们大多数在性格上求知yu望强烈,相对物质要求不高,也不贪婪,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物质生活上的要求和追求,关键是要把握他们对物质需要的标准,能够使他们在政治上地位稳定,在经济上无忧无虑,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当然这不能保证全部的人都是这样,个别现象还是会有的,但是可以保证大部分的稳定。其实这样做国家也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对他们的管理要科学,不能拖泥带水的光顾人情。有时姑息了一些有贡献人的要求其实就是打击了一大片其他人的信心,对于国家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对于研制一个项目,关键是看学科带头人的品德,一种创意的出现或者说一个科目的立项主要是学科带头人在那里牵头,大多数人是做一些基础的繁杂的配合工作,有些人会眼高手低,那样的人应该去企业办的研究所工作,在现实的竞争中去让他们验证自己,而国家立项的科研则要靠经过检验过的科学家去担当,给他们失败的权利,同时也给他们选择助手的权利,不要怕花钱,其实最值钱的还是时间,这点我父亲就把握的非常好,三葵公司的研究所的效率姐姐你是见过的,而且那里大部分是从国家的研究所里退休或者淘汰的人,同样是那个人,为什么换了地方就不一样了我也是从父亲管理自己的研究所的思路里想出来现在的的这些道道,其实老爸在20多年前就这么干了。”司徒晟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听到司徒晟的一翻话以后,蓝琼翻然醒悟中国科学研究界出现痼疾的原因,她看着自己这个睿智的小弟弟,“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生做领袖的料”她明白了今后怎么去运用小弟弟去管理这个让她头疼的部门了。
经过这次谈话以后,司徒晟被姐姐安排到了生物研究所担任所长兼党委书记了,开始司徒盛还有些不明白这样的安排,“大姐,我是搞物理的,你叫我去改行搞生物是不是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啊”
“没有啊,又不是让你自己亲自去干你给我把你自己同我说的那套用好了就行了,现在你不能跟姐姐讲价钱,知道吗目前世界上的竞争主要是在这一块,事关重大,别人去我不放心。”
听姐姐这么说,司徒晟没话说了,老实的去研究所上班。这个研究所虽然对外叫“北京星辰研究所”,其实在编制上是一个吃着公粮的总参下属研究所,虽然在业务上最近由国家科工委、科学院联合投资了主要项目,但是从配属关系上和行政领导上,这是一个带有军事化的单位,不过大多数科学家都不穿军装,就像当年钱学森虽然军衔是中将,可是他从来不穿。目前有大约4000多个工作人员,从外表上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科研单位,可是从内里看,这是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军事单位,起码门口的那几个站岗的是不会轻易的放人进入大院的。几十年的一成不变使这个所有些“死水一潭”。费汉卿在退下来以前就感觉到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已经落后世界水平很多,可是他越是着急越是工作搞不上去,还弄的几个院士远走他乡去了苏联当外援,他已经有70岁了,深感精力和能力上的不足,最近是主动要求退下来,以期自己能够专心的研究学问。这个所在以前主要是承担国家关于生物化学武器方面的研究,用以对付国外传进来的那些希奇古怪的生化病毒,预防在战争中发生的各种化学生物武器,早年这个研究所里曾经出了很多的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士,在国际的化学生物测验中好几次都独占鳌头,名声还着实响亮,要想摆平这些名角大腕没点名声恐怕是很难的。随着当代生物研究的发展,研究所涉及的项目逐步扩充,目前这个摊子是越来越大,研究的课题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要搞什么,显然是没有一个准谱,谁也说不清楚。在生物工程这个问题上,研究所从基础上是应该给中央提出一个关于国际现状的短、中、长期的分析报告,可是已经有2年没有向中央汇报国际上的这些变化了,也正是这种疏忽使我们国家在生物工程研究发展方面的决策完全落后于国际实际情况,对国际上现在出现的克隆人中央不了解更没有对付的方案,在这场科研竞赛中我们中国和联盟十分被动。司徒晟来到这个所一个月以后基本上了解了所里的研究现状,他清楚的知道蓝琼大姐的苦衷和无奈,“总不能把中央工作被动的责任推给一个研究所吧”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姐会说“别人去我不放心”的道理了。
;
第二章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第三节
研究所下面有17个科目研究室,其中有不少研究人员是来自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在联盟内,各项科学研究是互补的,有的人带着项目来找我们,只要批准了就可以在这里工作,临时的长期的都可以,这是借鉴原美国一些大学的工作方式,这样的方式优点是明显的,可以最大限度的搜集到许多科学前沿的项目,可以相对集中许多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前美国利用这样的方式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几乎集中了世界上所以的顶尖科学家,也使得在20世纪的诺贝尔科学奖几乎全部被在美国的科学家垄断,即便是一些其他的国家的科学家偶尔可以获得诺贝尔奖,那也是在美国研究的结果。中国国力昌盛以后在一些体制上也借鉴了前美国的一些先进方式,但是很多东西到了中国人这里多少会被改良成带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西方人说,“中国人连马列主义都可以改良,连社会主义都要具有中国特色,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改良和变化的”正是因为这样,在中国人的这种天性中,不好的东西我们能够改的很好,可是那些好的东西也能给弄点不伦不类的花样出来,这研究所有些引进的研究项目就是这样的例子。
司徒晟的到来,彻底的打破了研究所几十年来的人事制衡,那些打算在老所长费汉卿离去以后竞争所长的年轻院士们多少有些意外,文人相轻的禀性在这个时候开始膨胀起来。
“让一个外行来领导内行上边这是要干什么啊”
“我看可能是过度,要不了多久就会换人的。”
“咱们倒要看看这个年轻的所长有什么本事他是搞物理的,总不能在咱们这里研究热核反映吧”
“这个所长是什么来头咱们老所长怎么就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呢”
各种议论一时间在研究所里传的沸沸扬扬,其实在做这个人事安排的时候,不仅遭到了费汉卿的强烈反对,就是在组织部也是很难通过,因为这样的安排的确是有些不合常理,组织部的反对意见倒还好办,不管怎么说咱们党是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对于这样的安排只要政治局发话了,下面最多是在任职报告后面附上组织部的意见,可是对在学术界的这种反对呼声的处理就远不是那么简单了。费汉卿和几个在国内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竟然联名给中央总书记上书,力陈反对意见。蓝琼看着他们的来信心里还真的犯了嘀咕,想了想还是决定找这些人去解释一下。于是在国庆前夕的国务院举行的以慰问专家学者的名义国宴前,她主动的找到这几个老专家在休息室里聊开了。
“费老和其他几位的信我看到了,真的很感谢你们在耋耄之年尚在为国家操心,你们是对中华民族有重大贡献的,我尊敬你们这些老前辈。”蓝琼说着向这些老专家一一致敬。
“总书记能够这么快就看到我们的上书使我们很高兴,现在国之兴亡重点在科技,在研究,所以在这个关键的人事问题上,我们希望中央能够谨慎,能够顺应局势,一个地方的平衡是内部相关矛盾的相互制衡的结果,一旦失去了制衡,那么带来的是时间上的倒退是工作上的损失。”费老头脑清晰的说。
“是啊外行是不能领导内行的,特别又是这么年轻的后生,那些院士们是不会买账的,就是能够通过一些手段让他们暂时的服从,从长远的角度看还是弊大于利,特别是我们在最近几十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这种科研管理模式不应该轻易的就打破,要是卖鸡蛋的都来管造导弹的还成什么体统当年在的时候,一大批外行来领导内行,使我们走了不少弯路,记得一个城市里的下水管道要修建,按照设计是直径2米,可是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管子,外行领导就指示用两根直径一米的管子代替,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为人一向偏激的两院院士欧阳桦逸说完竟自顾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也明白你们的担心,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研究机构管理模式落后和僵化,国家管理的重点研究项目大多拖国家的后腿,不得不使我们把项目分拆后发到地方上的研究所去赶工,这样的结果一是我们的项目质量很难保证,二也不利于我们的保密工作。我这样说没有一点怪罪你们的意思,我知道这是体制的问题。”蓝琼看到几个老科学家都惭愧的低下头连忙这么说。
“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有专长的,都是善于研究具体学科的,可是能够既有研究能力又有管理能力的就是凤毛麟角了,我们不能要求科学家既要出成绩还要去陷入烦琐的管理工作中去,我想最近几年费老大概就是在这种痛苦中度过的吧”蓝琼适时的把话题转移到这个平时科学家们喊的最凶的问题上。
“的确,这几年我出不了成绩也是因为这些烦琐的日常工作极大的牵扯了我的精力。”费汉卿遗憾的说。
“这不能成为外行领导内行的理由,我们不懂管理不是什么大问题,你们可以给我们配秘书和后勤吗”欧阳桦逸撅着胡须说道。
“至于说到外行和内行的区别恐怕也不是逸老说的那么简单划一的,首先,我们要看到一个研究所的领导应该是一个具有比较全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一个能够研究具体科目的专才,其次,所谓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在这里其实就是一种后勤辅助关系,不过在这里可能后勤会当研究者的家,这样的后勤保障实际上的主动的去促进研究项目的发展,而不是等着前面需要什么就去搞什么。这说白了就是一种科学研究过程的管理,以前我们在这个方面探索不多,也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时间。民营的研究所因为项目单一和规模小,他们是在商品经济中自觉不自觉的在走科研管理的路子。我们国家的这些研究所由于长期保密的需要,没有同
yuedupageup
2
yuedupagedon
read;
reade:
天降系列之第2部分阅读在线阅读
“是谁在背后嚼别人的舌头根子啊”一个女人的声音从门外响了起来。
“哟是主席来了”温华立即站了起来。
“大姐好”司徒晟礼貌的叫了一声。
“丫头,过来,让我看看,你最近老不来看我了,是工作忙啊国家现在又有大事都是那个该死的老头子,把个花一样的姑娘给整到那么高,咱中国的老爷们都哪去了”老夫人见蓝琼来了很高兴。
“阿姨,我去深圳看司徒伯伯了,他老人家身体好着哪,您就放心吧,这不一回来就开会,忙到这会才来跟您汇报。”蓝琼笑嘻嘻的走到老太太身边坐下。
“看那个倔老头干啥成天跟我怄气,不提他,不提他他现在干吗哪”老太太口里说不提老爷子,可是心里还是挂记的。
“他把几个小家伙训练了一个夏天,个个晒的跟泥鳅似的,我那宝贝儿子还真学了不少花样回来了。”蓝琼笑着跟老太太聊开了家常。
过了一会,秘书在门外晃动,蓝琼冲他摆摆手,“不急,我知道。”说完就要继续和老人家聊天。
“行了,你工作忙,能来看看我就很不错了,你去忙吧,我还紧着追电视剧看哪。”老太太是个明白人,开始向外赶蓝琼了,“阿晟啊你送送大姐我腿脚不利落就不起来了。”
“大姐,我送送你。”司徒晟起身帮着蓝琼拿衣服,北京的秋天已经有凉意了,进门的时候蓝琼把外套脱了下来。
“小晟啊,新工作怎么样进入角色了吗”一边向外面走蓝琼一边问司徒晟的工作情况。
“正在进入,大姐知道,我是搞物理的,弄来管生物好像有些驴唇不对马嘴,但是既然是组织上安排的,咱没话说,一定干好他。”司徒晟诚恳的说。
“你小子不像伯伯有股刚劲,做啥都是蔫不拉及的,但是你心里有数,这我知道,你不是偷偷的学了科学研究管理课程吗让你去是叫你把那些人捏在一块,又不是让你去研究,现在是多事之秋啊,这才刚消停几天,西方那些家伙又开始闹腾了。你们的进度要加快,不要拖共和国的后腿,好了,你别送了,我来除了是看老太太以外就是来给你上弦的,我没有你爸爸那种能力,只能亲历亲为的来给你们说,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这些年轻人必须把老一辈的班接好。”蓝琼说完向这个小弟弟摆摆手就上车走了。
温华知道中央的保密纪律,远远的站在屋子门口没有过来,她也知道现在国际局势很紧张,但是她想不明白蓝琼大姐找自己的丈夫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司徒晟站在路边目送着总书记的车向大院的门口开去,停在门口附近的几辆警卫车有先走的有尾随的。好在这个大院里经常有国家领导人来,大家也是见怪不怪了。等到车子消失了司徒晟还呆站在那里,温华走了上来,“外面凉,有事回屋再接着想。”
司徒晟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他对妻子笑了笑,跟着温华回到家里。
“妈,你真的不想爸爸了北京说话天就凉了,我看把您送回深圳得了,把您哪宝贝孙子也带去总行了吧”司徒晟进门后对妈妈说。
老太太奇怪的看了看儿子,过了一会说,“好啊,你去买飞机票吧,我明天就走。”
温华看了看丈夫,又看了看婆婆,她立即明白了这里面的潜台词,丈夫是有事情要做,大概顾不了家,婆婆明白自己的儿子不会轻易赶自己走的,一定是有任务。多年的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老太太早就明白了这里的游戏规则,既然能够把孙子带走,总比在这里让儿子担心好。
司徒晟和温华把母亲和儿子送回了喜粥岛,顺便看了看年迈的老父亲,老父亲身体很健康,这倒让儿子放心不少,老人现在除了钓鱼、爬山以外几乎很少看书了,就是中央台的新闻联播都看的比较少了,完全过起了陆放翁的田园生活,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人来说好象身体好的有些过分,好在这里大多数是父亲的老同事老部下,尽管有些人的身体不大好,但是总的来说这里的田园生活使这些当年在中国商界政界叱诧风云的人物都得到了晚年的心灵安宁。目前这个岛上的老人平均年龄在78岁左右,还没有一个离开大家先到祖宗那里去报道。当然现在的医疗条件非常好,深圳市里有一个三葵医学院,是阿松的小女儿在几年前创办的,因为他的老公是个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为了老人们能够更好的安度晚年,这才有了这个带有教学研究性质的民办医学院,专门研究抗衰老和防治老年病的研究和治疗。附属医院里有中国最好的设备和最好的医生,起码可以找到最好的医生来会诊,从喜粥岛上坐直升飞机,只要15分钟就能够进入抢救室了,喜粥岛上有一套完整的救援方案和应急措施,可惜搭建立以后只有原来的老书记在八十四寿辰的时候使用过一次,其后再也没有人使用了,岛上的老人好像都憋着劲的比赛,看谁活的健康,看谁活的长久。
看着老婆和孙子都被儿子遣送回来了,老司徒乐的连忙下厨房去张罗了。司徒父子从司徒晟小的时候开始就是分多聚少,很少交流,老司徒倒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儿子,而是一来因为工作很忙,没有多少时间陪儿子,二是他不愿意为儿子去规定什么道路,在老司徒看来儿子将来要走什么路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情,作为父亲给他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就可以了,所以,关于司徒晟的学业和前途,老父亲是从来不过问,也不干涉,就是后来参加工作,有了一定的成绩,回到家里他们也是不谈工作的。作为老司徒当时的特殊身份也是不宜回到家里谈工作的。
司徒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世界上爆发了肮脏的核子大战,虽然中国那个时候已经研究出了反物质武器,但是还是很不完善,而且产量也是受到限制,否则也不会只支援其他国家那么点,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司徒晟对高能物理和核子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以高分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用短短的5年时间就修完了物理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物理学家,司徒晟与父亲不同,他的言语不多,但是也是善于思考,很多时候父母闹意见都是他在中间和稀泥,让司徒汉最后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最后一个秘书温华早早的就“盯”上了司徒晟,在姑娘顽强和有效的进攻下,司徒晟终于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姑娘知道老爷子对自己印象不好,因此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得到司徒汉的同意,并且在进行的当中对老爷子进行了全面的“封锁消息”,反正她去司徒家是“名正言顺”,她把重点的统战目标定在了老太太身上,因为她经过跟在司徒汉身边这几年的观察,发现凡是家里的事情是老太太当家,老爷子几乎根本就没有表决权,更不要说参与了。经过温华精心的“策划”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直到司徒汉退休回岛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娶了这么一个媳妇,其实周围的人谁都知道,只瞒着司徒汉一个人,等到司徒汉知道以后,“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理儿子,可是每次儿子回来都是笑眯眯的哄的老爸开心,而老婆则得意洋洋的在老公面前表现出获得“重大胜利”的喜悦。
司徒家有个习惯,只要是老司徒在家休息,那么他们就不会请保姆和厨子,到现在司徒晟和老太太还是喜欢老司徒的做饭手艺,既然一家人都回到了喜粥岛上,那么当然是老司徒下厨房了。饭后温华去厨房收拾碗筷,老太太则带着孙子串门去了,多日不在,那些老姐们不能不去拜访啊。司徒父子这才有机会坐下来说话。
“最近调到生物研究所了”父亲慢悠悠的品着杯子里的香茶,然后点上了一支香烟,老婆不在自由多了。
“是,去了有一个多月了,我到那里主要是搞管理工作,也就是给那些科学家搞搞后勤。”儿子也像同父亲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样喝着茶,但是,儿子不抽烟。
“你的观点有点问题啊,管理工作不是搞后勤,而是龙头,这样的话在科学家面前谦虚的说说也不过是哄着他们开心,要知道真正控制科学进展的还是你们这些当家人,工作上的事情我不跟你多说了,你们这一代有你们这一代的看法和观点,作为我们老一代是已经把这个班交给了你们,怎么在这个历史舞台上唱的更好要靠你们自己去悟。”父亲淡淡的说着,“你是搞科技出身的,难免在政治上眼光放不开,多读点书,把眼光放的更远一点,如果觉得自己实在不是那块料,就要及早的从位置上退下来,说实话,依我们家里人的性格都不适合在那种环境里工作,可是这历史的责任推着我们不得不为之。”老人说着陷入沉思。
司徒晟和温华很快就回到了北京,父亲母亲都没有送他们,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分别,只是温华对孩子有些舍不得,而司徒晟则说自己在10岁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和母亲,他是在姑姑家长大的,所以,他现在理解那个时候为什么父母会那么做。
司徒晟现在工作的地方全名叫作“北京星辰研究所”,从名字上看根本就不知道是研究什么的,这是一个国家科工委和科学院联合投资的大型生物研究实验中心,也是国家继上个世纪863工程以后开展的规模最大的研究工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基因等等十分繁杂的各个相关部门,光是两院院士在这个研究所里就有28人,更不要说众多的博士、硕士等科学家了,在这个高级专家成堆的地方,能够把这些人管理起来着实是需要一点水平的。前任所长是老科学家费汉卿,在学术上费汉卿是一个获得颇多成果的权威人物,可惜在管理水平上就有些差强人意。
说到科研的管理工作其精髓不仅是一个统筹规划的问题,而是一个倍增器和中央控制器的问题。蓝琼有一次到物理研究所去看司徒晟的研究成果,无意中从司徒晟的话语中开悟了一个新的理念,那时,司徒晟已经全面的把反物质理论实用化和常规化,并做出了简单易行的工厂普及生产的工艺流程,在成果报告会后蓝琼以大姐的身份找这个小弟弟聊天,
“小弟,你这个研究所工作进展的要比别人的快很多,你有什么诀窍啊别跟我说那些官样的话,什么笨鸟先飞啊,勤能补拙啊的废话。”蓝琼在小弟面前摆摆架子还是可以的,当年,小司徒晟很多习题不会做都是找大姐帮忙的。
“嘿嘿,其实没有什么窍门,就是管理,是从老爷子那儿偷来的本事。”司徒晟腼腆的说。
“什么管理我怎么听不懂啊”蓝琼敏感的觉得这可能是个新的理念。
“我是在看了共和国历次科技攻关的经过以后才明白管理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后来我又回忆父亲在管理企业时候的一些做法,于是在研究课题前就向下面的科研人员约法三章,所以,在我这里,内耗很少,那进度当然快了。”司徒晟还是那么平淡的说着。
“历次科学会战有什么不同吗这段历史你从哪里看的”蓝琼继续问道。
;
第二章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2
第二节
“我们共和国成立后,从毛爷爷那一代开始就多次进行了科学研究会战和工业生产的扩大的会战,最著名的就是两弹一星的攻关和我国海空军装备的更新以及后来的863计划,从这几次科学技术总攻关的结果和进度来看,里面就透着不少的经验教训,我也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读到我国的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的时候想到了这些问题。”司徒晟对蓝琼说。
“看来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现在没时间了,这样吧,今天晚上吃完饭你到我的办公室给我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你现在也回去系统的做一下准备,下午我还要去政治局开会。”蓝琼严肃的对小弟弟说完后就站起身来向门口不断给她打手势的秘书走了过去。
晚上八点,司徒晟准时到了蓝琼的办公室,蓝琼正在看秘书紧急搜集到的共和国历次科学攻关的资料,见小弟到了就对他说,
“坐,先喝口茶,我马上就看完这一段了。噢,忘了问你,吃饭了吗”
“大姐先忙,我吃过了。今天是妈妈烧的菜,虽然没有老爸烧的好,但是比我和温华烧的好多了。”司徒晟随口寒暄着,然后放下公文包坐到了沙发上开始慢慢的喝茶,等到大姐看完了文件后,对大姐笑了笑。
“小弟啊,这些秘书给我准备的资料我看了以后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啊,这都是已经公开了的资料,难道你还能看到什么这些资料后面的秘密东西”蓝琼困惑的从资料上抬起了头。
“大姐,你不觉得我们国家后来科学研究攻关的时间越来越长吗一个战斗机研制的时间长达20多年,核潜艇、航母更是长期的拖共和国国防的后腿,要不是我父亲在香港弄出来的方案,那航母还不知道研究到什么时候。这些现象除了研究的课题变得复杂和一些政治运动的干扰外难道就没有其他原因吗”司徒晟放下茶杯说。
“我正想听你的看法,你就直说吧。”蓝琼干脆把那些资料扔进了废纸篓里。
“那好,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我们国家的现代科学研究首先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的,当年,我们党通过统战工作使一批科学家从国外回国,记住是一批而不是历史书上说的大批,我们那点科学家怎么敢称是大批啊,那个时候中国人能够做学问的实在是太少了,尽管当年陶行之老先生蔡元培老先生穷一生的精力去搞教育救国,可是长期的战乱和国家的贫穷使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那个时候也就是一些在国外谋生的,搞研究的学者抱着对祖国的希望和能够得到稳定的生活条件研究条件回到了中国,他们如果当时不回来,在国外即便是可以生活安逸也是很难有什么发展的,毕竟华人在那个时候并不被人家看好啊,而且在那个时候美国的麦卡锡也的确是帮了我们的忙,要不是他们那么紧逼我们在美国的华侨,那些犹豫的科学家也不会最后下定决心回到中国。不过其中优秀分子也是有的,可是您是知道的,光靠少数的几个人是无法完成那么大那么艰巨的科研工作的,那么我们是靠什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的两弹一星呢根本的原因靠的是管理。”说到这里,司徒晟拿出了一叠资料。
“您看,这是当年担任各个项目的主管人员,他们的学历平均不过中学,可是他们却管着那些大科学家大知识分子,除了他们自己对党的忠心,对民族的责任外,就是他们不谋私利,不讲情面,不会给那些知识分子任何偷懒或者犹豫的机会。当然,那个时代的科学家要远比现在的单纯,尽管那个时候管理的很残酷,很没有人权,但是很有效,两弹一星从开始论证到实验成功前后不过10年时间,仅仅说这是思想的伟大成果那是唬人的,恐怕连毛爷爷自己都不信,应该看到当时管理手段的严格和有效,看到在特殊时期特殊手段的重要作用,看到政治工作思想工作的约束作用。”蓝琼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书呆子弟弟居然对这涉及政治的人文哲学一点也不外行。
“那么你说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攻关前后有了那么大的差别”这个时候蓝琼其实已经开始悟到了什么,不过她还是想听听弟弟能够说出点什么。
“我们国家第一次搞两弹一星的时候,是用强大的政治集权手腕把国内仅有的那些物理科学家集中了起来,可以说是不讲情面,不讲待遇的,并不是说那个时候的人单纯,而是当时的国际环境和政治环境不能给这些人复杂的生活圈子和社会圈子,在人民生活普遍极端低下的时候,那些科学家们的生活水平虽然赶不上国外,但是在国内已经是顶尖的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他们体会到士为知己者死的含义,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在迅速的实现的时候,当他们觉得是因为他们的贡献使国家能够强大起来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我,也没有了自我。”司徒晟继续说道。
“那么后来他们或者说他们的接班人为什么没有做到那种境界”蓝琼继续问道。
“从表面上看,按照毛老爷子的说法是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思想的侵袭,但是实际上是一场把人的思想搞乱了,逐步繁荣起来的社会生活更进一步把人们的物欲观念扩大了。在中大批从国外回来的人受到了不应有的怀疑和冲击,有些甚至失去了生命,在中一些毛孩子拿着似是而非的形而上学的极左观点去衡量每个人的一生,那么谁又能是干干净净的100的都是在为无产阶级革命呢反正我爷爷参加革命的时候就是为了能够有口饭吃,他根本就不知道革命是个啥,大多数参加革命的甚至包括一些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走上革命道路之前谁能说是清白和干净的如果用那个时候的标准恐怕就是毛爷爷自己也过不了关,1929年在井冈山的时候,杨开慧还在长沙坐国民党的大牢,那贺子珍不就已经和他在一起了吗所以说,是一场以混乱的思维观念、混乱的社会形态和颠倒是非为特点的,带有明显宗教性质的煽动群众的闹剧。毛爷爷之所以犯这个错误是他到了晚年对于中国革命想不明白了,或者说他没有想中国革命了,我认为那个时候毛爷爷想他所谓的革命太多,想祖国和民族太少了。本来想纯洁人的灵魂最后走向了反面,正好应了他在矛盾论里说的相互转化。我听我父亲说,在上个世纪六十初的时候,国内刚刚从困难中走了出来,那个时候学雷锋运动开展的很好,人们相互之间那种友爱、信任和宽容理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的,我父亲说那个时候咱们国家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而和谐,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是反映的精神面貌是我们后来无论如何也造就不了的,现在我们还可以从那个时候的一些电影里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像〈今天我休息〉〈女篮五号〉〈青年鲁班〉〈青年一代〉〈李双双〉等等这些电影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看不懂,我在这里说这些并不是要我们恢复到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而是从中我们可以悟到我们民族现在的思维方式是怎么一步步的发展到今天的。开始后就破坏了这种祥和的人际关系,人们开始相互猜疑,相互攻击,把相互间的所有信任都破坏了。尽管结束以后做了修补,但是那种全国人民齐心向上的社会环境再也造就不了啦,毛爷爷自己把自己亲手造就的优良社会环境破坏了。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科研会战就大打折扣了,因为人们已经不能专心的去搞科研了,要随时防止背后有人捅刀,要戴罪立功。当个人的利益不能和国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时候,那么自然就是要与之需要自己知识的对手进行交换了,虽然这种交换不是公开的,不是明码实价的,但是在性质上是一样的,这些人要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和生活条件了,要考虑自己的将来和孩子的将来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还有高速度的研究发展呢当人人喊责任心事业心的时候,那就是个人的私心在背后作怪了,要不喊什么当年邓稼先搞原子弹的时候没有喊过,钱学森搞火箭的时候也没有喊过,吴运铎拖着被炸的七零八落的残疾身体研究装备的时候没有喊过。可是后来那些人不喊不行了,为什么因为太多的研究以外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应付,比如荣誉、待遇、职称、经费、子女问题、家属问题、退休问题等等,这些都极大的牵扯了科研人员的精力,也极大的影响了科研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要么没有人搞课题,要么就是久议不决,要么一哄而上。一旦个人担了风险那么他自己的一切几乎就会在一瞬间全都没有了,这就是我们后来研究飞机、核潜艇、航空母舰等看着并没有原子弹氢弹和卫星那么复杂的项目,反而在时间上拖的那么久的根本原因,开始还能说是四人帮的影响,可是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一些相关的课题仍然是拖后,其实都是刚才说的那些东西在人们的脑子里作祟。有的项目搞了20多年,在搞的时候还算的上先进,可是到了最后搞成了的时候已经是很落后的东西了,又不得不去升级,弄的国家也是头疼,钱没少花,可出来的东西并不先进。而那些搞科研头头都快成官僚了,居然脸都不红的一个劲的向媒体吹嘘是多么的先进和比外国进步了多少,如何如何的劳苦功高,看到这段历史我都替那些科学家脸红,不过话说回来,他们如果不那样做可能自己的一生都会被否定,可能除了自己完蛋以外还会波及下一代。就在那个时候就有人提出了造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的论点,更甚至搞出不少水能变油和玄学的伪科学,其实这些都是科研队伍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的缘故,说穿了,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人的思想的一种变异。”司徒晟说起这些来颇有乃父的风格。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做”蓝琼问这个话出惊人的小弟弟。
“现在我们只能顺应社会的风气,但是不是被动的顺应,而是主观能动的去顺应。我们都知道,搞科学的人在本质上是与其他人不同的,他们大多数在性格上求知yu望强烈,相对物质要求不高,也不贪婪,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物质生活上的要求和追求,关键是要把握他们对物质需要的标准,能够使他们在政治上地位稳定,在经济上无忧无虑,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当然这不能保证全部的人都是这样,个别现象还是会有的,但是可以保证大部分的稳定。其实这样做国家也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对他们的管理要科学,不能拖泥带水的光顾人情。有时姑息了一些有贡献人的要求其实就是打击了一大片其他人的信心,对于国家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对于研制一个项目,关键是看学科带头人的品德,一种创意的出现或者说一个科目的立项主要是学科带头人在那里牵头,大多数人是做一些基础的繁杂的配合工作,有些人会眼高手低,那样的人应该去企业办的研究所工作,在现实的竞争中去让他们验证自己,而国家立项的科研则要靠经过检验过的科学家去担当,给他们失败的权利,同时也给他们选择助手的权利,不要怕花钱,其实最值钱的还是时间,这点我父亲就把握的非常好,三葵公司的研究所的效率姐姐你是见过的,而且那里大部分是从国家的研究所里退休或者淘汰的人,同样是那个人,为什么换了地方就不一样了我也是从父亲管理自己的研究所的思路里想出来现在的的这些道道,其实老爸在20多年前就这么干了。”司徒晟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听到司徒晟的一翻话以后,蓝琼翻然醒悟中国科学研究界出现痼疾的原因,她看着自己这个睿智的小弟弟,“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生做领袖的料”她明白了今后怎么去运用小弟弟去管理这个让她头疼的部门了。
经过这次谈话以后,司徒晟被姐姐安排到了生物研究所担任所长兼党委书记了,开始司徒盛还有些不明白这样的安排,“大姐,我是搞物理的,你叫我去改行搞生物是不是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啊”
“没有啊,又不是让你自己亲自去干你给我把你自己同我说的那套用好了就行了,现在你不能跟姐姐讲价钱,知道吗目前世界上的竞争主要是在这一块,事关重大,别人去我不放心。”
听姐姐这么说,司徒晟没话说了,老实的去研究所上班。这个研究所虽然对外叫“北京星辰研究所”,其实在编制上是一个吃着公粮的总参下属研究所,虽然在业务上最近由国家科工委、科学院联合投资了主要项目,但是从配属关系上和行政领导上,这是一个带有军事化的单位,不过大多数科学家都不穿军装,就像当年钱学森虽然军衔是中将,可是他从来不穿。目前有大约4000多个工作人员,从外表上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科研单位,可是从内里看,这是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军事单位,起码门口的那几个站岗的是不会轻易的放人进入大院的。几十年的一成不变使这个所有些“死水一潭”。费汉卿在退下来以前就感觉到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已经落后世界水平很多,可是他越是着急越是工作搞不上去,还弄的几个院士远走他乡去了苏联当外援,他已经有70岁了,深感精力和能力上的不足,最近是主动要求退下来,以期自己能够专心的研究学问。这个所在以前主要是承担国家关于生物化学武器方面的研究,用以对付国外传进来的那些希奇古怪的生化病毒,预防在战争中发生的各种化学生物武器,早年这个研究所里曾经出了很多的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士,在国际的化学生物测验中好几次都独占鳌头,名声还着实响亮,要想摆平这些名角大腕没点名声恐怕是很难的。随着当代生物研究的发展,研究所涉及的项目逐步扩充,目前这个摊子是越来越大,研究的课题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要搞什么,显然是没有一个准谱,谁也说不清楚。在生物工程这个问题上,研究所从基础上是应该给中央提出一个关于国际现状的短、中、长期的分析报告,可是已经有2年没有向中央汇报国际上的这些变化了,也正是这种疏忽使我们国家在生物工程研究发展方面的决策完全落后于国际实际情况,对国际上现在出现的克隆人中央不了解更没有对付的方案,在这场科研竞赛中我们中国和联盟十分被动。司徒晟来到这个所一个月以后基本上了解了所里的研究现状,他清楚的知道蓝琼大姐的苦衷和无奈,“总不能把中央工作被动的责任推给一个研究所吧”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姐会说“别人去我不放心”的道理了。
;
第二章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第三节
研究所下面有17个科目研究室,其中有不少研究人员是来自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在联盟内,各项科学研究是互补的,有的人带着项目来找我们,只要批准了就可以在这里工作,临时的长期的都可以,这是借鉴原美国一些大学的工作方式,这样的方式优点是明显的,可以最大限度的搜集到许多科学前沿的项目,可以相对集中许多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前美国利用这样的方式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几乎集中了世界上所以的顶尖科学家,也使得在20世纪的诺贝尔科学奖几乎全部被在美国的科学家垄断,即便是一些其他的国家的科学家偶尔可以获得诺贝尔奖,那也是在美国研究的结果。中国国力昌盛以后在一些体制上也借鉴了前美国的一些先进方式,但是很多东西到了中国人这里多少会被改良成带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西方人说,“中国人连马列主义都可以改良,连社会主义都要具有中国特色,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改良和变化的”正是因为这样,在中国人的这种天性中,不好的东西我们能够改的很好,可是那些好的东西也能给弄点不伦不类的花样出来,这研究所有些引进的研究项目就是这样的例子。
司徒晟的到来,彻底的打破了研究所几十年来的人事制衡,那些打算在老所长费汉卿离去以后竞争所长的年轻院士们多少有些意外,文人相轻的禀性在这个时候开始膨胀起来。
“让一个外行来领导内行上边这是要干什么啊”
“我看可能是过度,要不了多久就会换人的。”
“咱们倒要看看这个年轻的所长有什么本事他是搞物理的,总不能在咱们这里研究热核反映吧”
“这个所长是什么来头咱们老所长怎么就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呢”
各种议论一时间在研究所里传的沸沸扬扬,其实在做这个人事安排的时候,不仅遭到了费汉卿的强烈反对,就是在组织部也是很难通过,因为这样的安排的确是有些不合常理,组织部的反对意见倒还好办,不管怎么说咱们党是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对于这样的安排只要政治局发话了,下面最多是在任职报告后面附上组织部的意见,可是对在学术界的这种反对呼声的处理就远不是那么简单了。费汉卿和几个在国内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竟然联名给中央总书记上书,力陈反对意见。蓝琼看着他们的来信心里还真的犯了嘀咕,想了想还是决定找这些人去解释一下。于是在国庆前夕的国务院举行的以慰问专家学者的名义国宴前,她主动的找到这几个老专家在休息室里聊开了。
“费老和其他几位的信我看到了,真的很感谢你们在耋耄之年尚在为国家操心,你们是对中华民族有重大贡献的,我尊敬你们这些老前辈。”蓝琼说着向这些老专家一一致敬。
“总书记能够这么快就看到我们的上书使我们很高兴,现在国之兴亡重点在科技,在研究,所以在这个关键的人事问题上,我们希望中央能够谨慎,能够顺应局势,一个地方的平衡是内部相关矛盾的相互制衡的结果,一旦失去了制衡,那么带来的是时间上的倒退是工作上的损失。”费老头脑清晰的说。
“是啊外行是不能领导内行的,特别又是这么年轻的后生,那些院士们是不会买账的,就是能够通过一些手段让他们暂时的服从,从长远的角度看还是弊大于利,特别是我们在最近几十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这种科研管理模式不应该轻易的就打破,要是卖鸡蛋的都来管造导弹的还成什么体统当年在的时候,一大批外行来领导内行,使我们走了不少弯路,记得一个城市里的下水管道要修建,按照设计是直径2米,可是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管子,外行领导就指示用两根直径一米的管子代替,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为人一向偏激的两院院士欧阳桦逸说完竟自顾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也明白你们的担心,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研究机构管理模式落后和僵化,国家管理的重点研究项目大多拖国家的后腿,不得不使我们把项目分拆后发到地方上的研究所去赶工,这样的结果一是我们的项目质量很难保证,二也不利于我们的保密工作。我这样说没有一点怪罪你们的意思,我知道这是体制的问题。”蓝琼看到几个老科学家都惭愧的低下头连忙这么说。
“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有专长的,都是善于研究具体学科的,可是能够既有研究能力又有管理能力的就是凤毛麟角了,我们不能要求科学家既要出成绩还要去陷入烦琐的管理工作中去,我想最近几年费老大概就是在这种痛苦中度过的吧”蓝琼适时的把话题转移到这个平时科学家们喊的最凶的问题上。
“的确,这几年我出不了成绩也是因为这些烦琐的日常工作极大的牵扯了我的精力。”费汉卿遗憾的说。
“这不能成为外行领导内行的理由,我们不懂管理不是什么大问题,你们可以给我们配秘书和后勤吗”欧阳桦逸撅着胡须说道。
“至于说到外行和内行的区别恐怕也不是逸老说的那么简单划一的,首先,我们要看到一个研究所的领导应该是一个具有比较全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一个能够研究具体科目的专才,其次,所谓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在这里其实就是一种后勤辅助关系,不过在这里可能后勤会当研究者的家,这样的后勤保障实际上的主动的去促进研究项目的发展,而不是等着前面需要什么就去搞什么。这说白了就是一种科学研究过程的管理,以前我们在这个方面探索不多,也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时间。民营的研究所因为项目单一和规模小,他们是在商品经济中自觉不自觉的在走科研管理的路子。我们国家的这些研究所由于长期保密的需要,没有同
yuedupageup
2
yuedupagedon
read;
reade:
天降系列之第2部分阅读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