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陆陆续续的, 好几个店的马车都来了。上次的货定的有些多,再加上刚刚又买了一批,导致一会儿卸货运货忙个不停。
江皖虽说不要搬运, 可她得清点啊,于是搬把椅子桌子坐在后罩房门口,来一款她记一款, 一直到了午时才忙完。
陈婆和她的两个女儿身手麻利,还没等江皖忙完呢,她们便搞完了。
等全部人走后,江皖再把卧室给打扫一番。她的卧室里面值钱的东西有些多,为了不必要的误会,刚刚没让陈婆打理,所以这会儿她真是废了老鼻子劲儿才搞完。
搞完卫生后,人也相当于废了一半,身上脏个不行,还腰酸背痛的,于是将院门一关,到现代洗了个澡。之后顺便把后罩房的那些衣服带回现代,让黎誉帮忙入库。
第二天早上,江皖想了想还是给赵祯送入一封信。她来宋朝可不就是为了做任务吗,这会儿当然不能再等他找上门来,得主动出击啊。
可等了一天,两天,三天……花儿都谢了还都没个人影!
江皖奇怪得很,那个宅子里边头一天她去时还有人,可后来两天不仅大门紧闭,里面还静悄悄的没个声音。
这时,江皖才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她也只有这一种渠道联系赵祯,所以急个团团转也没什么办法,难不成还能跑到宫门去问问宫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不过她不知道,或许别人会知道。这满汴梁,可就茶馆酒楼的消息最为流通了吧。
这会儿她再一次从那什么甄宅无功而返时,便沿街找了一个比较大的,里面客人也比较大多的茶馆。连续去了三天茶馆之后,终于让她等到了“指点江山”的那类人。
这天,她坐在茶馆的角落中,台上是一个妙龄女子在卖唱,大多数客人都围在台下,所以这附近零零散散的只坐着四五个人。
离她不远处,有三人围在一起,江皖用余光瞟了几眼,觉着他们倒像是朝廷的官员。
三人看着岁数挺大的,胡子都蓄了起来。其中有两人穿着青色的宽袖广身袍,一人穿着茶褐色的窄袖窄身袍。
虽然离得不近,但江皖可以判断出来他们衣服所用的布料是绫锦。这是平民百姓用不起的,平民服装一般用白布所制。再加上他们三人裤脚处穿的是白绫袜黑皮履,这两样都是朝廷官员的朝服标配,所以江皖判断这三人应该是官员。
见他们点心和茶上齐后,嗦口茶水,放下茶杯感叹一声后,仿佛要开讲后,江皖就赶紧聚精会神的竖起耳朵等着听了。
“听闻你昨日把那河工折子给呈上去了?”有一男子夹筷子点心,然后问对面的人。
对面那个穿茶褐色衣服的男子举起茶杯喝了一口,仿佛品到好茶一般,面露些许满意,啧啧两声,然后夹块点心吃着点点头。
将嘴巴里的东西咽下去后,又露出微妙的笑意,小声道,“我看官家手段倒与娘娘不相上下。”说完觑了另外两人一眼。他这两位朋友,这会儿还没反应过来头顶的人变了呢。
对面两人确实不在意,只轻笑一声,“这才不过一个月呢,听闻娘娘这会儿身体欠安,想必等好了后还是要临朝的。到时候……”你可不就站错位置了吗?
那男子何尝不明白他们的心理,可也不想想,娘娘这会儿年龄多大,而官家年龄多大,说句不好听的,如今娘娘就是有今日不知道有没有明日的岁数了,哪比得上官家春秋正盛呢。
在朝堂这么些年,他们怎么可能会不懂呢,想必是不舍得手上的权利,或者被那权利糊了眼罢了。
不过他们是同榜,也算是个好友了,所以他还真是不忍心看两人作死,于是提醒道,“年初的祭祀大典上,站在太庙前,当着祖宗众臣的面,娘娘归还了政权,想必是不会再拿回去了。”所以睁大双眼看看,以后都得在谁的手下讨生活啊!
两人不屑,“可娘娘当时还穿着龙袍呢,想必……”后面的话就不敢再说了,他们觉得娘娘敢在太庙前穿龙袍,那就是有了打算,这会儿放权利给官家,又躺在宫中对外称病,肯定是想拉低大臣们和官家的警惕心,后面才可以效仿武后,一举登位!
到时候,像他们这种始终未曾改过立场的人才最是难得。
那茶褐色衣服的男子见说不通,只好叹口气摇摇头,又拿起筷子专心吃东西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他觉得他们是在做蠢事,他们还觉得他糊涂了呢!
对面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也专心吃饭喝酒,找其他话题谈了,估计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三人又说起其他同僚的事,于是气氛又变得其乐融融。只有江皖,双眼呆滞,手中筷子上的东西掉了都不知。
祭祀大典,太庙,娘娘还权,官家亲政,这个她熟啊!
宋仁宗的这段历史,她可是细细读过的!
明道二年,刘娥身穿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前往太庙去祭祀,并且把政权彻底交还给了宋仁宗,从此宋仁宗才得以亲政。
然而,最关键的是,在祭祀的一个月后,刘娥便
江皖虽说不要搬运, 可她得清点啊,于是搬把椅子桌子坐在后罩房门口,来一款她记一款, 一直到了午时才忙完。
陈婆和她的两个女儿身手麻利,还没等江皖忙完呢,她们便搞完了。
等全部人走后,江皖再把卧室给打扫一番。她的卧室里面值钱的东西有些多,为了不必要的误会,刚刚没让陈婆打理,所以这会儿她真是废了老鼻子劲儿才搞完。
搞完卫生后,人也相当于废了一半,身上脏个不行,还腰酸背痛的,于是将院门一关,到现代洗了个澡。之后顺便把后罩房的那些衣服带回现代,让黎誉帮忙入库。
第二天早上,江皖想了想还是给赵祯送入一封信。她来宋朝可不就是为了做任务吗,这会儿当然不能再等他找上门来,得主动出击啊。
可等了一天,两天,三天……花儿都谢了还都没个人影!
江皖奇怪得很,那个宅子里边头一天她去时还有人,可后来两天不仅大门紧闭,里面还静悄悄的没个声音。
这时,江皖才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她也只有这一种渠道联系赵祯,所以急个团团转也没什么办法,难不成还能跑到宫门去问问宫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不过她不知道,或许别人会知道。这满汴梁,可就茶馆酒楼的消息最为流通了吧。
这会儿她再一次从那什么甄宅无功而返时,便沿街找了一个比较大的,里面客人也比较大多的茶馆。连续去了三天茶馆之后,终于让她等到了“指点江山”的那类人。
这天,她坐在茶馆的角落中,台上是一个妙龄女子在卖唱,大多数客人都围在台下,所以这附近零零散散的只坐着四五个人。
离她不远处,有三人围在一起,江皖用余光瞟了几眼,觉着他们倒像是朝廷的官员。
三人看着岁数挺大的,胡子都蓄了起来。其中有两人穿着青色的宽袖广身袍,一人穿着茶褐色的窄袖窄身袍。
虽然离得不近,但江皖可以判断出来他们衣服所用的布料是绫锦。这是平民百姓用不起的,平民服装一般用白布所制。再加上他们三人裤脚处穿的是白绫袜黑皮履,这两样都是朝廷官员的朝服标配,所以江皖判断这三人应该是官员。
见他们点心和茶上齐后,嗦口茶水,放下茶杯感叹一声后,仿佛要开讲后,江皖就赶紧聚精会神的竖起耳朵等着听了。
“听闻你昨日把那河工折子给呈上去了?”有一男子夹筷子点心,然后问对面的人。
对面那个穿茶褐色衣服的男子举起茶杯喝了一口,仿佛品到好茶一般,面露些许满意,啧啧两声,然后夹块点心吃着点点头。
将嘴巴里的东西咽下去后,又露出微妙的笑意,小声道,“我看官家手段倒与娘娘不相上下。”说完觑了另外两人一眼。他这两位朋友,这会儿还没反应过来头顶的人变了呢。
对面两人确实不在意,只轻笑一声,“这才不过一个月呢,听闻娘娘这会儿身体欠安,想必等好了后还是要临朝的。到时候……”你可不就站错位置了吗?
那男子何尝不明白他们的心理,可也不想想,娘娘这会儿年龄多大,而官家年龄多大,说句不好听的,如今娘娘就是有今日不知道有没有明日的岁数了,哪比得上官家春秋正盛呢。
在朝堂这么些年,他们怎么可能会不懂呢,想必是不舍得手上的权利,或者被那权利糊了眼罢了。
不过他们是同榜,也算是个好友了,所以他还真是不忍心看两人作死,于是提醒道,“年初的祭祀大典上,站在太庙前,当着祖宗众臣的面,娘娘归还了政权,想必是不会再拿回去了。”所以睁大双眼看看,以后都得在谁的手下讨生活啊!
两人不屑,“可娘娘当时还穿着龙袍呢,想必……”后面的话就不敢再说了,他们觉得娘娘敢在太庙前穿龙袍,那就是有了打算,这会儿放权利给官家,又躺在宫中对外称病,肯定是想拉低大臣们和官家的警惕心,后面才可以效仿武后,一举登位!
到时候,像他们这种始终未曾改过立场的人才最是难得。
那茶褐色衣服的男子见说不通,只好叹口气摇摇头,又拿起筷子专心吃东西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他觉得他们是在做蠢事,他们还觉得他糊涂了呢!
对面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也专心吃饭喝酒,找其他话题谈了,估计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三人又说起其他同僚的事,于是气氛又变得其乐融融。只有江皖,双眼呆滞,手中筷子上的东西掉了都不知。
祭祀大典,太庙,娘娘还权,官家亲政,这个她熟啊!
宋仁宗的这段历史,她可是细细读过的!
明道二年,刘娥身穿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前往太庙去祭祀,并且把政权彻底交还给了宋仁宗,从此宋仁宗才得以亲政。
然而,最关键的是,在祭祀的一个月后,刘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