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懂得些人体骨骼构造,后来在黑暗古堡结识了唐先生,向他的保镖白衣服请教了几招。
    眼下,三人来到贝克街, 没有多提正骨术。
    哈德森太太也没多提半道被抢,她必须认真想一想, 要与哈德森做一个了断。在那之前,让她先为伸出援手的绅士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两位先生,让我们省了那些客套,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吧。只要我知道,一定知无不言。”
    歇洛克开门见山提起分尸案,因为报纸刊登L探长与鸟粪不得不说的故事,此次发生在地铁站周边的案件多少为外人所知。
    “1854年到1857年,哈德森太太,您在「彩虹之糖」工作吗?”
    哈德森太太点头,“准确地说,是1854年11月10日到1859年3月21日,我在「彩虹之糖」的马里波恩区分店工作。”
    “很好,您记得具体的日期。”
    歇洛克希望哈德森太太的记性能更好一些,“那么您是否遇到过一位客人:当年大约三十岁左右,白人女性,与您一样高,身材偏瘦。”
    “她可能有十岁左右的孩子,也可能有收藏糖纸的喜好。尽管经济不太宽裕,但时不时会来购买糖果。”
    歇洛克取出几张糖纸样本,示意哈德森太太细看。如今无法确定与骷髅头之侧的糖纸与死者一定有关,但不妨先做可能有关的推测。
    哈德森太太记得这几款糖果,都是平价产品,深得孩子们的喜欢。
    “买这几类糖果的人很多,基本都是有孩子的家长。哦,你们也知道,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有十岁左右的孩子很常见。”
    因此仅从外貌描述,符合条件的人一捞一大把。
    至于经济不宽裕,哈德森太太就此反问,“两位先生,你们一定没有照料孩子的经验,我指的是哪怕拮据也用心照料的情况。”
    歇洛克与凯尔西齐齐摇头。
    “那就对了,你们不了解拮据的父母也有他们的计策。”
    哈德森太太当场举例,“即便家庭条件不够好,但不妨碍大家买糖果哄孩子。比如相熟的邻居,一起工作洗衣女工等等,大家凑钱买一罐糖果平分。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那些家庭的孩子大多早熟懂事,一次能得几颗糖果奖励就很开心。如此拼单买糖果,不仅省钱,还能不时尝鲜。
    “是我想得不够全面,生活到处都是智慧。”
    歇洛克虚心接受哈德森太太的指点,又试图缩小寻找死者身份的范围。
    “十五年前,被害人脊椎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
    歇洛克问,“那距离拆迁已过去了好几年,她很可能已不住在附近,但也许会有一些流言传回贝克街。您有听说过吗?”
    “上帝啊,瘫痪!”
    哈德森太太不敢想象那种无力的场景,认真回忆后摇摇头,“抱歉,我没有听过这一类的传言。那位被害人很可能因拆迁,不得不在伦敦另一侧租房,谁谁谁瘫痪的消息也就传不到贝克街。”
    的确,这符合最初的推测。
    歇洛克与凯尔西早做过心理准备,想要确定死者的身份不容易。
    哈德森太太很想帮忙,而她也读过报纸报道,诸如『废宅惊现尸体!鸟粪的指引——L探长又遇奇案』。
    不等两人问,她主动提起废宅的事。“如果要问维利奇家,据我所知,与他家有关的人没有一位符合你们的描述。”
    维利奇,即发现埋尸的废宅屋主。
    这两天,歇洛克弄来了二十年前的拆迁名单,走访了尚在伦敦的维利奇老邻居。
    根据邻居回忆,三十七年前,维利奇一家原有四口人。
    夫妻与他们的双胞胎男孩,但双胞胎兄弟在十二岁时因流感相继死亡。
    自此,维利奇夫妻不喜与孩子接触,还旅居美国逃离伤心地。那段时间伦敦规划修地铁拆迁,而市政一直没能联系上维利奇夫妻。
    当维利奇夫妻回到伦敦,没能与市政谈妥拆迁安置。其中的原因之一,也有可他们不愿轻易毁去孩子们曾经生活过的房子。
    哪怕这一栋房子留下了的记忆,也不断提示着夫妻俩人失去的再也回不来。
    哈德森太太说地与歇洛克调查的差不多,她也提到一点:
    “维利奇夫妇不喜欢接触孩子,尤其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同时也不喜欢太接触有孩子的家长,应该是怕聊着聊着就谈起孩子伤心。”
    别说人了,维利奇很少触碰与孩童有关的物品。
    哈德森太太补充,“我记得当时店里的老员工说起维利奇夫妻,他们从前也会来买糖果,但自从双胞胎死后就再没踏足糖果店。”
    无名女尸有过分娩史,在她骷髅头边的糖纸受到七到十三岁小孩的喜爱。
    如此一来,维利奇夫妻不接触与孩子有关的一切,他们主观上应该与死者罕有接触。
    然而,凶手将死者将尸体肢解后埋在维利奇家,头

章节目录

神探班纳特[综名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山海十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海十八并收藏神探班纳特[综名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