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总要拿捏些人道些长短,颇叫人烦。
    谢清玄还是老样子,雷打不动地练武看书,甚至叫了明德阿罗去她宫里,看她拿宫人演练各种阵法,只管自娱自乐。
    看样子是想家想得狠些,怕也是想军营里的兄弟姊妹。
    十二月的天里,宫里下了场棉雪,轻飘飘地盖在红墙黄瓦上,像一件絮了暖绒的冬衣。玉漆宫里的腊梅又点缀上了,前几年阿罗种在墙角的金菊也开了,互相辉映斗艳着,好不亮眼。
    年前皇上叫人在玉漆宫新建的一件砖瓦房也修好了,偷偷借明德的嘴赐给了阿罗。
    阿罗搬了新住处,有了独立的属于自己的小院子。一开门便能看到十七夜探皇宫那晚掉下去所在的那方墙角,开满了大簇大簇的金菊,耀眼极了。
    今年过年,阿罗没再做新衣裳也没偷偷烘腊肉。
    两人不仅身份上有了差距,距离也远,正是个忘掉爱情的好时机。她如今双十年岁,翻了年到了八月便足足二十一岁整,不能再由着性子乱来。
    日后寻了机会出宫,找个农户匠人的嫁掉,过“一亩三分地,日日吃饱饭”的日子,此生足矣。
    可庆嘉三年将至未至,皇上又给了她一份“大礼”。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沧州庆平县知县陈三境,弱冠探花,升斗之才,不忮不求,守正不阿,兴庆平之政务,建沧州之粮库,乃国之栋梁、社稷之臣也。朕不忍其才华蒙尘,迁陈三境为正六品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即日入京,钦此。”
    正当她欲说还休时刻,偏又将人弄回来京都!
    第11章 庆嘉三年三月。祭祀礼
    11.
    说不清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阿罗心乱如麻,唯复杂二字可解矣。如此这般,那般如此,倒不如破罐子破摔,她主动又何妨!
    想是止不住想了,可她又哪里有见十七的机会?她是宫中丫鬟,平日难得出宫一趟,更别提独身主动去找一个男人,未免太荒唐。
    偏他如今连个侍郎也不是,进宫的机会少得可怜。想来九品以上官员,每每朔望日(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参与早朝……
    阿罗左思右想,俱是坐不住。软声软气地求了明德好一会儿,终于得了明德首肯。
    她自去御膳房传令,每逢朔望日,她便要来煮茶,然后由玉漆宫里的宫女太监门在午门两侧等候,送茶与朝臣,解暑暖身均可,不择人而予。
    第一次做这事儿的时候,阿罗忙了一夜不敢睡,只为守着茶开——煮的是茉莉花茶。
    天气乍暖还寒,喝香气浓郁的花茶最适合不过,祛祛春困,提神解乏,活阳驱寒。
    只是朔望日时,全京都九品以上的官员没有五百也有三百,人数太多,不好送茶。
    好在玉漆宫里的宫女太监和御膳房的皆以为是公主的主意,都十分听令。乖乖地在午门两侧守着送茶。勿论是谁,皆有一碗花茶,全凭喜好,愿喝便喝。
    当日午后,这事儿传到皇帝耳朵里,当即派人赏了整个玉漆宫上下,又好好夸了明德一通,直把明德夸懵了。
    久而久之,这事儿便多少成了个没写出来的老规矩。朔望日的茶都由阿罗来煮,月月不断。
    阿罗心中又挂念着,不知十七喜欢何种口味的茶,便又叫人在他的碗旁独备一份蜜饯和薄荷茶——嗜甜,便含一颗蜜饯;嫌腻,便啜一口薄荷茶。
    这也是阿罗的私心,期望十七明白的私心。
    可那人长了个真榆木脑袋瓜儿,何曾把这些事放在心上过?也从未想要问过旁人是否也有蜜饯儿,也有薄荷茶。
    不过这许多都是后话了,咱拉回来车头继续。
    庆嘉三年三月初八,淑妃的儿子就这么挑了个极好的日子呱呱落地了。
    皇长子诞生,赐名李元彦,各宫备礼前去探望。
    谢清玄喜欢这个孩子得不得了,争着要抱一抱。
    淑妃卧榻,闻言,顿了一瞬,却也心里挣扎着同意了。
    只见谢清玄仔细和乳娘学了抱法,将孩子捞到自己手上,小心翼翼地抚摸孩子眉眼,大笑几声道:“待他长大些,自来我宫中学习武艺!好不好?”
    淑妃见她动作细致,生怕伤了孩子,心里终于安定下来,有气无力地扯出抹笑:“好,好。届时皇后娘娘可得好好训诫他,不教他偷懒。”
    谢清玄看着怀里的幼婴,捣蒜似地点了点头,笑得像个大傻子。
    皇上下了早朝便赶来探望,赏了好些玩意儿给淑妃宫里,又恍若第二个皇后娘娘似的抱了孩子,眉宇间是真真切切的喜悦。
    谢清玄看得分明,知道他是真高兴,毕竟要做父亲了,总是要兴奋激动些。也跟着笑了笑,她知道皇上定要留下来安抚安抚淑妃,便识趣地带着宝刀回了宫。
    有意思的确是苏嫔,一开始皇后到的时候她不到,皇上一到她便也随后到了,着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明德也带着阿罗等一众宫女太监去淑妃宫里探望,备了份厚礼,算是她这个姑母给皇侄的见面礼。
    两位太后亦皆有赏赐,淑云殿收礼收得盆满钵满。
    回来的时候,明德感叹道:“阿罗,你

章节目录

小女子不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肥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肥四并收藏小女子不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