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往前走。
    她在天水一间听人说书,直到夕阳将沉才决定回宫。
    慢悠悠走回去,她停在烟柳桥上,桥下有位老人在劈竹子做花灯,他的孙儿就蹲在一旁,双手撑下巴,眼睛一眨不眨。
    她也坐下来,在暖黄的光影里看着他们。
    这位老人手脚麻利,不一会儿花灯就已成型,还要往架子上糊纸,小孙儿仿佛就是盼着这一步,小马扎又往前挪了挪。
    老人做的是兔儿灯,糊上纸之后需要上色。
    小孙儿已经跃跃欲试,手里拿着毛笔挥來挥去,不过毛笔被老人拿了过去,小孩子扁扁嘴,还是聚精会神的看。
    最后老人家将做好的花灯放在他手心里,他提着花灯跳起来。
    林山卿弯弯眼眸,又垂下头看手指,她想在这里多留一会儿,可又没有留下的理由。于是坐起身,徐徐往回走。
    欲沉的夕阳将山峦染成缤纷颜色,林山卿走入宫内。
    阿言在东宫门口等候,见她来松了一口气,迎上前道:“太子妃出宫该叫上我的。”
    林山卿有些歉意道:“反应过来时已经走出了宫门,便率性而为了。”
    “无碍无碍,咱们回去用饭吧。”
    “好。”
    太子妃已经开始用饭,太子还在听张大学士口若悬河。
    张大学士日日钻研《易经》,又痴迷于河图洛书,近日有了新的见解,拉着众人一同探讨。
    张大学士能说会道,当年凭着口才赢得江鄢赏识,在学术上颇有造诣。
    如今直至傍晚,他还在侃侃而谈,并且越讲越亢奋。
    太子有些坐立不安,今日回东宫本该很早——若不是周南将他拉过来。
    他如此坐立不安,是因还有一件要事——给五娘做花灯。
    奈何张大学士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他只好碰碰周南的胳膊。
    周南慢慢回头,以为是有什么吩咐,可太子殿下只是轻飘飘一句:“帮我挡着点。”
    周南一时有些好奇,生出些八卦之心,可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回头看,只能拿余光瞟着看。
    有周南挡着,江风旸便放心了许多,他从衣袖里拿出小竹条,这是清晨从宫内带出,预备在空闲时便拿出来。
    张大学士抑扬顿挫,他在周南的掩护下——做花灯。
    ……
    剩最后一步了,糊上纸绘上画,花灯便成了。
    张大学士眯着眼一看,略显疑惑道:“殿下,您在做什么呢?”
    江风旸有些心虚,衣袖将花灯掩盖起,恭敬道:“看看花灯。”
    “哦,今日是花灯节,呀我竟讲了这样久,不讲了不讲了,大家都回吧。”
    人群就这样突然散去,有人走之前还回头看了一眼,想看看太子的花灯是何模样。
    周南光明正大转过头看他,满脸八卦:“这是给太子妃做的?”
    “嗯。”
    周南笑,凑过去仔细看,又问他:“今年你的花灯是谁做的?”
    “圣上。”
    周南微微吃惊:“往年呢?”
    “也是父王。”
    “我还以为一直都是长亭。”
    “其实长亭也有做,每年我都会收到两个。”
    “今年东宫多了一位太子妃,是该阿旸亲自来做。”
    叹口气,他道:“不然人人有花灯,独太子妃未有,那该多孤寂。”
    江风旸与周南这样想,东宫诸人也这样想,于是芍娘阿言子贞赵夫人每人都做了花灯,翁老张大厨也做了,赵皇后与江鄢也各自派人送来了两盏花灯。
    林山卿推门出,脚步一顿,眼眸微睁,她见外边灯火通明,花灯就悬在树枝上,兔儿灯鱼儿灯月亮灯……尽头还有太子殿下,他提着花灯也一时惊讶,林山卿眉眼弯弯,她一边走一边仰头看。
    白日她羡慕宫外的稚子,可如今她有满院花灯。
    江风旸弯唇一笑,他站在原地不动:“五娘,过来。”
    她笑着跑过去,手放入他掌心,正遇长亭,他亦是提着一盏花灯,在门外呵呵笑:“五娘有了满院花灯啊,那我再送来一盏!”
    林山卿接过他手里的花灯,又从旁边树枝上取下一盏递与他,慢慢道:“月亮洗去污浊,河伯送来祝愿,长亭以后会日日安好。”
    他哽咽不能言,笑着走进来。
    江风旸等她说完,便带着她走出去。林山卿问他:“要去哪里?”
    “去过长桥……”
    低头含笑继续道:“去踏月亮。”
    今夜月明,宫内人多,手里皆提着花灯,聚在荷塘旁,欲行过长桥。
    江风旸躲开人群,朝另一处走去,林山卿牢牢牵着他的手,夜风拂过脸庞,像是月色铺在脸上。
    去往哪里呢?
    去禁庭园林,这里有一座石拱桥,拱桥之下也是荷塘。
    他们一起走上去,江风旸笑道:

章节目录

战城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柳忆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柳忆之并收藏战城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