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和我母亲画中的人还真是颇为相像。”
“难不成姨母她年少时还有个女扮男装的荒唐经历,然后又恰巧被你母亲撞见,入了她的画中?”褚谧君顺着常昀的话往下说下去。
不对,东安君和画中人还是有些区别的,但褚谧君忽然想起了一个容貌同样很像东安君的人。
她的母亲,褚相次女褚瑗。
褚皇后曾经说过,她们姊妹三人,她身为长女最为肖母,剩下两个年幼的类父,也就是说,褚家二娘、三娘的五官或许很是相像。褚谧君没有见过母亲的画像,这一猜测陡然冒出时,自己都觉得心中一悸。
“云奴。”她朝着车外的人影低唤了一声。
“我在。”
“我心里有个猜测……你告诉我,王妃遗作上的那个人,是不是轮廓异常柔婉,类似女人?”
之前说画中人可能是女扮男装,还只是一句不负责的随口猜测,眼下问出这句话,则是真的开始怀疑,不,确切说是近乎确认了这点。
75、第 75 章 ...
所有未经验证的猜测, 都只是猜测而已。
褚谧君疑心自己的母亲与清河王妃曾经相识, 王妃收在匣中又被撕了个粉碎的数十幅画像使她萌生出了无数种猜想,可没有哪一种猜想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这倒是在无形中将她和常昀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两人拥有同一个疑惑, 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而合力行动着。
那阵子他们的书信来往颇为频繁。褚相在京中有一套完善的情报网,为他搜罗并传递各式各样的消息。褚谧君动用了外祖父的这些人为她联络常昀, 在尽可能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大约每过两三日, 她便能在自己案前见到一份常昀写来的信笺。
他说他正在尽力将被撕毁的画卷悉数拼凑完全, 但这显然是需要耗时耗力的一件事, 不知何时才能完成。
他还说,他仍在设法从府中老仆及清河王那里打听点什么,只可惜一无所获,实在不行他打算写信给他远在江左的外家问问。
有时他也会在信中说一些题外话, 比如说他母亲在丹青这方面的天赋, 再比如他的小字“云奴”的由来。
常昀在信中同褚谧君抱怨过“云奴”这个小字听起来像是个女孩, 却又告诉她, 他之所以叫云奴, 是因为他母亲的名讳为“霓”——出于避讳的缘故,他并没有将这个字写完整,而是缺漏了几笔,但褚谧君还是认了出来,这是“云霓”之“霓”。
可褚谧君对于自己的母亲,却所知甚少。她受到常昀启发, 也打算偷偷潜入自己母亲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去寻找些线索。然而却是一无所获。
母亲曾住过的地方几乎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曾留下,干干净净。
*
但比起那些先辈之间的隐秘恩怨。更重要的事还是东赫兰。
褚谧君站到了外祖父面前,向他提议增加东北边防,或者,如果东北驻军势力足够的话,最好直接对东赫兰开战,用战争来摧毁东赫兰的元气,使其短时间内无力再战。
“理由?”褚相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乐意听取旁人的意见,不管那人是自己的幕僚还是外孙女,只要那人能够以充足的论据说服他。
褚谧君按下心中的忐忑,对外祖父说道:“原因有三:其一,东赫兰与大宣宿怨已深,数十年内,断无和解之可能;其二,大宣东部多为平原,少山地屏障,若无重兵与坚壁,待到胡人南下之时,将难以抵御其兵锋;其三,我大宣东北,不仅仅有东赫兰窥伺,更有扶余、高句丽虎视眈眈,相比起来,西边的局势反倒稳定许多。西赫兰才与大宣议和,西域三十六国形同散沙不足以威胁中原,羌人势力衰减,年年臣服纳贡。比起西北,东边才是真正的隐患,也许,近十年内东北就有战火燃起的可能。”
“你能说出这些话,可见你已经对边塞之事有了一定的了解。”褚相赞许的颔首,“这很好,将视线望远些,不是坏事。然而你说的加强东北边防之事,我暂时无法做到。”
“请外祖父明示。”褚谧君虽心中焦躁不解,但还是耐着性子询问。
“知道十五年前,发生于敦煌、张掖的一场变乱么?”褚相仍是微笑着的。
凉州之乱?褚谧君点了点头。她已经有很多次,听不同的人提起过这件事了。
“去弄懂这件事背后的来龙去脉,你就会明白我的选择。”褚相说。
***
凉州之乱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褚谧君从前以为她知道,现在她不敢确
“难不成姨母她年少时还有个女扮男装的荒唐经历,然后又恰巧被你母亲撞见,入了她的画中?”褚谧君顺着常昀的话往下说下去。
不对,东安君和画中人还是有些区别的,但褚谧君忽然想起了一个容貌同样很像东安君的人。
她的母亲,褚相次女褚瑗。
褚皇后曾经说过,她们姊妹三人,她身为长女最为肖母,剩下两个年幼的类父,也就是说,褚家二娘、三娘的五官或许很是相像。褚谧君没有见过母亲的画像,这一猜测陡然冒出时,自己都觉得心中一悸。
“云奴。”她朝着车外的人影低唤了一声。
“我在。”
“我心里有个猜测……你告诉我,王妃遗作上的那个人,是不是轮廓异常柔婉,类似女人?”
之前说画中人可能是女扮男装,还只是一句不负责的随口猜测,眼下问出这句话,则是真的开始怀疑,不,确切说是近乎确认了这点。
75、第 75 章 ...
所有未经验证的猜测, 都只是猜测而已。
褚谧君疑心自己的母亲与清河王妃曾经相识, 王妃收在匣中又被撕了个粉碎的数十幅画像使她萌生出了无数种猜想,可没有哪一种猜想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这倒是在无形中将她和常昀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两人拥有同一个疑惑, 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而合力行动着。
那阵子他们的书信来往颇为频繁。褚相在京中有一套完善的情报网,为他搜罗并传递各式各样的消息。褚谧君动用了外祖父的这些人为她联络常昀, 在尽可能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大约每过两三日, 她便能在自己案前见到一份常昀写来的信笺。
他说他正在尽力将被撕毁的画卷悉数拼凑完全, 但这显然是需要耗时耗力的一件事, 不知何时才能完成。
他还说,他仍在设法从府中老仆及清河王那里打听点什么,只可惜一无所获,实在不行他打算写信给他远在江左的外家问问。
有时他也会在信中说一些题外话, 比如说他母亲在丹青这方面的天赋, 再比如他的小字“云奴”的由来。
常昀在信中同褚谧君抱怨过“云奴”这个小字听起来像是个女孩, 却又告诉她, 他之所以叫云奴, 是因为他母亲的名讳为“霓”——出于避讳的缘故,他并没有将这个字写完整,而是缺漏了几笔,但褚谧君还是认了出来,这是“云霓”之“霓”。
可褚谧君对于自己的母亲,却所知甚少。她受到常昀启发, 也打算偷偷潜入自己母亲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去寻找些线索。然而却是一无所获。
母亲曾住过的地方几乎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曾留下,干干净净。
*
但比起那些先辈之间的隐秘恩怨。更重要的事还是东赫兰。
褚谧君站到了外祖父面前,向他提议增加东北边防,或者,如果东北驻军势力足够的话,最好直接对东赫兰开战,用战争来摧毁东赫兰的元气,使其短时间内无力再战。
“理由?”褚相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乐意听取旁人的意见,不管那人是自己的幕僚还是外孙女,只要那人能够以充足的论据说服他。
褚谧君按下心中的忐忑,对外祖父说道:“原因有三:其一,东赫兰与大宣宿怨已深,数十年内,断无和解之可能;其二,大宣东部多为平原,少山地屏障,若无重兵与坚壁,待到胡人南下之时,将难以抵御其兵锋;其三,我大宣东北,不仅仅有东赫兰窥伺,更有扶余、高句丽虎视眈眈,相比起来,西边的局势反倒稳定许多。西赫兰才与大宣议和,西域三十六国形同散沙不足以威胁中原,羌人势力衰减,年年臣服纳贡。比起西北,东边才是真正的隐患,也许,近十年内东北就有战火燃起的可能。”
“你能说出这些话,可见你已经对边塞之事有了一定的了解。”褚相赞许的颔首,“这很好,将视线望远些,不是坏事。然而你说的加强东北边防之事,我暂时无法做到。”
“请外祖父明示。”褚谧君虽心中焦躁不解,但还是耐着性子询问。
“知道十五年前,发生于敦煌、张掖的一场变乱么?”褚相仍是微笑着的。
凉州之乱?褚谧君点了点头。她已经有很多次,听不同的人提起过这件事了。
“去弄懂这件事背后的来龙去脉,你就会明白我的选择。”褚相说。
***
凉州之乱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褚谧君从前以为她知道,现在她不敢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