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听人说的缝纫机厂标识就在站牌上。她又问了几个人麻纺厂是不是在缝纫机厂旁边,得到肯定的答案后王丽华上了公交车。
    麻纺厂说远不远,坐在公交车里却明显地感觉穿过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公交车过桥后,街道宽阔了许多,路面也更加干净整洁。街道两边的店面装潢得也愈加光彩,城市的繁华就在这些点滴中显现出来。
    公交车开在城市的繁华地带,王丽华饱览了之前未曾见过的风光,二十多分钟后到缝纫机厂站下了车。
    相比过桥时的高楼大厦,缝纫机厂下车后周围的房子低矮了很多,街道也不如之前整洁。不远处农田菜地依稀可见,显然这里是城市的边缘,到城郊了。这跟王丽华想象中的高楼大厦有点差距。
    她打问着往麻纺厂走去,拐了几个弯后看到麻纺厂门口竖着的牌匾才安下心来。
    门口的小门开着,王丽华直接走了进去。
    “你找谁,请出示证件。”传达室的保安说着。
    证件?王丽华愣了一下说道:“我来找人。”
    “找谁?”
    “高至春。”
    保安拿起电话拨了号码。
    “你叫什么名字?”
    王丽华报上名字。
    电话接通后说了几句就挂断了。
    “你在门口稍等一会儿,你找的人马上就过来。”
    王丽华退到门口没站多久,高至春就来了。高至春每年过年过节总会回去一两次,王丽华还是认得他的。说回来,这样一个吃国家粮的人,村里人人羡慕,平常是拿来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的样板,怎么能不认识。
    高至春走过来上下打量,他招工到市里后在村里待的时间少了,这十几年来嫁到村里的妇女他当然不是很熟悉。
    “你就是王丽华吧?”
    “是的。”
    “ 我弟立春生怕我帮忙不帮到底,多次打电话拜托我要帮你的忙。”
    “麻烦你了。”
    “你身份证带了吧?”
    王丽华拿出身份证。
    “我带你去把手续办了。”
    王丽华跟着高至春往人事科走去。一路上高至春跟她说,办手续就是签一个临时的劳动合同,这个待遇跟正式职工当然是不能比的,要她先有心理准备,到时不要有心理落差。
    高至春把王丽华带到曲劲松办公室,曲劲松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后拿出份合同,签好字就办妥了相应的手续,王丽华分配的工作是织麻布,也就是踩缝纫机。
    从曲劲松办公室出来,高至春又带着她去分配的寝室。寝室是上下铺的多人间,住的是厂里的单身职工或是家属不在身边的职工。
    高至春跟在寝室里的职工介绍了王丽华后又带着她去厂里参观,王丽华跟着进了厂区,里面一长排一长排整齐的缝纫机让她大开了眼界。
    偌大的厂区缝纫机的声音不停息地响着。女职工们穿着蓝色的工装,头上戴着帽子低头忙着手中的活儿。高至春带着她走了一圈,又交代了方方面面得注意的细节后就从厂区出来了。
    “你是明天正式上班,今天你自己把生活用品去备一备吧。饭在食堂吃,等会我去帮你把饭票领来。”
    高至春走后,王丽华站在厂区的空地,这是她将工作的地方,对这里的每一栋建筑,甚至一草一木她都感到了亲切。她满带着感情转了好几个圈,厂区的建筑灰暗单调,但对她来说,这个环境里有着她对生活的希望,单调灰蒙的厂区在她眼中不由得平添了几分色彩。
    王丽华在厂里的小卖部备齐了生活用品后就回了寝室。寝室里四张上下铺床,可住八个人,但铺位空出了好几个,她把床铺铺好后,一阵铃声响起,厂区继而喧哗起来。
    职工们纷纷从厂房里出来,人声一下子打破了先前的平静。在缝纫机前坐了好几个小时一句话都没说,现在这个时刻像是得到了解放般快乐。她们相互交谈着往食堂走去,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了。这个时候王丽华也感觉有点饿,但刚听高至春说食堂凭饭票打饭,他会把饭票给她送过来,她只能在寝室里等着。
    过了一会儿,穿着工服的几个女工先后回寝室了。王丽华赶忙站起来把自己介绍了一下,几个女工也没有说什么都忙着自己的事。下午还得上班,她们得赶紧把衣服洗好再休息一会儿,哪有时间顾及别人。不多久,寝室里的人都回来了。大家都忙完事情后,总算有时间说话了。
    “你新来的啊?”
    是在跟她说话,王丽华应了一声。
    “你怎么来这厂里上班,现在效益不好,我还想着能不能换个单位。”
    王丽华听着没有作声。
    另一位女工接道:“许姐,你是有条件这么说,像我不在这里端着这个铁饭碗,难道要我去街头摆个小摊?有个单位起码有保障。”
    “小刘,你来厂里才几年,你不知道厂里以前的日子多么好,现在一天不如一天!今天食堂里的伙食我都快吃不下。”

章节目录

青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凯歌鲁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凯歌鲁凯并收藏青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