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禁愣了一愣,眼下虽然离多年前那场残酷的政变越来越远,永乐之后的两任皇帝又都以仁慈宽容闻名于世,靖难中获罪的臣子后来也有些洗清了罪名,继续入朝为官的。但毕竟龙椅上的人换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士人从那之后就和曾经的皇帝一样,销声匿迹,下落不明了。
张皓文听罢慢慢挪回椅子,坐在自己案前思考着,他知道丘洵口中那位“唐知州”是谁,那就是传说中唐家第一个出仕,应该也是琼州在这一朝第一个通过科举做官的唐珏,他曾经在山东做过一任知州,靖难时成祖带兵南下经过山东,命官员们随他一同进京,唐珏拒而不从,后来成祖登了基,问起罪来,将他贬了官,后来,他就不知道去哪儿了,如今琼州岛上的人对这位唐知州已经知之甚少,他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无人提及,现在几乎成了一个传说。
对张皓文来说,这倒是有点可惜,他确实慎重的考虑过选《周易》来着,《汉书》上都说了:“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书院的先生也说过,《周易》是“大道之源,群
经之首”,可不论他怎么想学,没有前辈引导,那就相当于是瞎子摸象,很难摸到大象的模样。看着丘洵手中的《礼记》,他在想,难道自己就剩下这一个选项了吗?
“见深,你说皇上这次派郑内监出使南洋,是最后一次了?”到了中午,张皓文和丘洵两人结伴去后面的斋房里用午膳,却被邢恕叫住了。邢恕是生员,并不和他们两人在同一个斋房读书,不过看样子,他早上也来听丘洵讲郑和下西洋的事了,而且还听的听意犹未尽的。
丘洵虽然对书院里别的同窗都不怎么搭理,但是张皓文发现他对邢恕倒是挺热情的,听见邢恕发问,丘洵点了点头:“是啊,虽说下西洋确实有些劳民伤财,不过,一旦我们不再出海,难保那些番邦能永远臣服于大明呀!更何况,你们可别小看那些夷狄之邦,自古来周灭商,秦统一中原,哪个不是偏远地方的部族征服了中原大国?唉!希望我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不,见深你说的有理。”邢恕点头道:“可是昨天你说有两件可惜的事,除了以后不会再派人出海之外,第二件是什么?”
打起来了
后院的斋房是学生们用膳之处, 这里的饭食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都已经很不错了,但张皓文看着那一盆炖的稀烂的肉, 心里还是有点怀念李氏的手艺。张皓文打算回去后跟陈择梁商量商量, 在府城镇附近的村子里买两块地给他做“试验田”,他打算好好利用空间的优势,尝试着在地里种一些更加美味,或者是更高产的作物。
正当张皓文一边进行‘头脑风暴’,一边继续听丘洵和邢恕聊郑和下西洋的事情的时候, 旁边的桌边传来了几个讥笑的声音:“瞧瞧那个小猴子,只知道哗众取宠, 谁不知道三宝太监年纪大了,这次出海听说也挺勉强的,当然没有下一次了!”“就是嘛,我看他也没什么学问!进书院这么久了,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文章, 不信你们等明年道试之后看看, 他肯定名落孙山!哈哈哈……”
“‘食不言, 觉不语’你们几个在这斋房里喧哗本就不对, 若是再口出狂言,诋毁同窗, 我就要请训导来了!”邢恕站起来走到旁边桌前,对着那几个童生斥责道。
邢恕是今年学道和知府选□□的生员,年纪又比张皓文、丘洵大几岁,童生们见他开口, 都老老实实闭上了嘴,开始吃饭。丘洵却咽不下这一口气,他脸色发白的站起来指着他们道:“谁有学问,不是你们几个说了算,是考官说了算的。名落孙山的滋味我是没有尝过,不过几位仁兄应该已经很清楚了吧!要不然这样吧,若是我考不中道试,我就离开书院,你们几个也是一样,你们敢跟我比一比吗?”
张皓文瞧了一眼,只见那几人当中,就坐着和自己同村的王金汇,其余的人穿着打扮明显比身着蓝布长袍的丘洵、邢恕讲究许多,他们一个个都穿着光滑鲜艳的绸缎长袍,腰系丝绦,脸上带着几分不屑看向丘洵和张皓文。王金汇也时不时往张皓文这里瞟上两眼,不过,他没有了在天赐村是昂首挺胸,高人一等的模样,一脸谨慎小心的坐在这一群人当中观望着,显出了几分底气不足和寒酸。
“哼哼,我知道你们也没这个胆子,郭处逊,你今年都二十了,还是个童生,我好心替你出个主意,你还是让你那卖布的堂伯替你出银子捐一个生员,否则到了明年跟我和皓文一同入场,我俩的岁数加在一处还没你大,到时候放榜出来你再考不中,我怕你脸上不好看呀!”
丘洵从来没在打嘴仗上吃过亏,几句话就把郭处逊气的七窍生烟,一推桌子站了起来:“你……我的童生好歹是自己县试、府试入场考出来的,你不过是做了几首歪诗,骗的县太爷把你选入了县学,你不在县学好好呆着
张皓文听罢慢慢挪回椅子,坐在自己案前思考着,他知道丘洵口中那位“唐知州”是谁,那就是传说中唐家第一个出仕,应该也是琼州在这一朝第一个通过科举做官的唐珏,他曾经在山东做过一任知州,靖难时成祖带兵南下经过山东,命官员们随他一同进京,唐珏拒而不从,后来成祖登了基,问起罪来,将他贬了官,后来,他就不知道去哪儿了,如今琼州岛上的人对这位唐知州已经知之甚少,他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无人提及,现在几乎成了一个传说。
对张皓文来说,这倒是有点可惜,他确实慎重的考虑过选《周易》来着,《汉书》上都说了:“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书院的先生也说过,《周易》是“大道之源,群
经之首”,可不论他怎么想学,没有前辈引导,那就相当于是瞎子摸象,很难摸到大象的模样。看着丘洵手中的《礼记》,他在想,难道自己就剩下这一个选项了吗?
“见深,你说皇上这次派郑内监出使南洋,是最后一次了?”到了中午,张皓文和丘洵两人结伴去后面的斋房里用午膳,却被邢恕叫住了。邢恕是生员,并不和他们两人在同一个斋房读书,不过看样子,他早上也来听丘洵讲郑和下西洋的事了,而且还听的听意犹未尽的。
丘洵虽然对书院里别的同窗都不怎么搭理,但是张皓文发现他对邢恕倒是挺热情的,听见邢恕发问,丘洵点了点头:“是啊,虽说下西洋确实有些劳民伤财,不过,一旦我们不再出海,难保那些番邦能永远臣服于大明呀!更何况,你们可别小看那些夷狄之邦,自古来周灭商,秦统一中原,哪个不是偏远地方的部族征服了中原大国?唉!希望我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不,见深你说的有理。”邢恕点头道:“可是昨天你说有两件可惜的事,除了以后不会再派人出海之外,第二件是什么?”
打起来了
后院的斋房是学生们用膳之处, 这里的饭食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都已经很不错了,但张皓文看着那一盆炖的稀烂的肉, 心里还是有点怀念李氏的手艺。张皓文打算回去后跟陈择梁商量商量, 在府城镇附近的村子里买两块地给他做“试验田”,他打算好好利用空间的优势,尝试着在地里种一些更加美味,或者是更高产的作物。
正当张皓文一边进行‘头脑风暴’,一边继续听丘洵和邢恕聊郑和下西洋的事情的时候, 旁边的桌边传来了几个讥笑的声音:“瞧瞧那个小猴子,只知道哗众取宠, 谁不知道三宝太监年纪大了,这次出海听说也挺勉强的,当然没有下一次了!”“就是嘛,我看他也没什么学问!进书院这么久了,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文章, 不信你们等明年道试之后看看, 他肯定名落孙山!哈哈哈……”
“‘食不言, 觉不语’你们几个在这斋房里喧哗本就不对, 若是再口出狂言,诋毁同窗, 我就要请训导来了!”邢恕站起来走到旁边桌前,对着那几个童生斥责道。
邢恕是今年学道和知府选□□的生员,年纪又比张皓文、丘洵大几岁,童生们见他开口, 都老老实实闭上了嘴,开始吃饭。丘洵却咽不下这一口气,他脸色发白的站起来指着他们道:“谁有学问,不是你们几个说了算,是考官说了算的。名落孙山的滋味我是没有尝过,不过几位仁兄应该已经很清楚了吧!要不然这样吧,若是我考不中道试,我就离开书院,你们几个也是一样,你们敢跟我比一比吗?”
张皓文瞧了一眼,只见那几人当中,就坐着和自己同村的王金汇,其余的人穿着打扮明显比身着蓝布长袍的丘洵、邢恕讲究许多,他们一个个都穿着光滑鲜艳的绸缎长袍,腰系丝绦,脸上带着几分不屑看向丘洵和张皓文。王金汇也时不时往张皓文这里瞟上两眼,不过,他没有了在天赐村是昂首挺胸,高人一等的模样,一脸谨慎小心的坐在这一群人当中观望着,显出了几分底气不足和寒酸。
“哼哼,我知道你们也没这个胆子,郭处逊,你今年都二十了,还是个童生,我好心替你出个主意,你还是让你那卖布的堂伯替你出银子捐一个生员,否则到了明年跟我和皓文一同入场,我俩的岁数加在一处还没你大,到时候放榜出来你再考不中,我怕你脸上不好看呀!”
丘洵从来没在打嘴仗上吃过亏,几句话就把郭处逊气的七窍生烟,一推桌子站了起来:“你……我的童生好歹是自己县试、府试入场考出来的,你不过是做了几首歪诗,骗的县太爷把你选入了县学,你不在县学好好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