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俩娃儿怎么吵起来了?”。张皓文停下来扶着院里的树干躬身穿着粗气,眼角余光却往院墙边上斜瞟了几眼,一个身影正匆匆忙忙的转过身,跳进廊下的花圃里去了。
“算了,我不跟你一般见识……”张皓文走过去伸手拉起了张皓亮,同时对他微微眨了眨眼:“谁让我到底比你大呢!”
张皓亮起身的时候,张皓文却对他小声道:“就按我说的做,记住了没?!”
一众大人赶来的时候,张皓亮拉住张皓文的手站了起来,他看似对张皓文的话没有什么反应,但张皓文却感觉到张皓亮拽着他的手紧紧握了一握,最后才松开了。
“没事,没事。”张皓文对赶来的张传荣摆摆手:“爹,本来皓亮说要请教我几句经义上的话,不过我有点累了,这两天他要是还住在这儿,就等我明日散了学再说吧。”
“哦,是这么回事呀!”张传荣看着张皓亮闪躲的目光,多少有些不太相信。不过张传荣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只是帮他两人扯了扯皱巴巴的衣服,便道:“也好,那皓文你就赶紧回屋歇着去,皓亮呀,你今个也累坏了,睡吧。明天一早让你姐夫带着你到外头转转,你要是还住的惯,就在这儿多住两天,你跟宝儿有啥要说的话,慢慢说就是了。”
第二天,整个张府又重新恢复了平静,张皓文早早起来赶往攀丹书院,不过,还是比昨天晚了些,等他赶到书院的时候,大多童生早已坐在案边开始了晨读。看样子,丘洵今天已经发表完他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高见了,他的认真呢。
张皓文知道丘洵憋不了太久,肯定待会儿就会把昨天没讲完的事情告诉他,因此他不慌不忙的把书篓往脚边一放,将自己的书也掏了出来。
昨晚,张皓文要想的事有好几件,其中一件就和自己身边这位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于常人的同窗有关。
张皓文自然不相信什么“未卜先知”的神话,丘洵能够准确的“预言”一年后发生的事
情,这肯定不是因为他能掐会算……张皓文转头瞥了一眼丘洵乍看之下有些滑稽的大脑袋,心想,这个问题,他还要在丘洵身上寻找答案。
“皓文,听说你明年想去考道试,你选好了本经了嘛?”丘洵果然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凑过来问道。
“没有。”这就是张皓文昨天思考的第二件事,按照现在攀丹书院的学习强度,他只要尽快从五经中选出一门精读,到明年四五月间参加道试时间应该是充裕的,可关键是,该选哪一本“经”呢?
或许自己可以征求一下丘洵的意见,张皓文坦率的摇摇头:“我五经读的都还不够深,最先读的是《诗经》,因为为我启蒙的业师,他的本经就是《诗》。不过,琼州的士子选《诗经》的太多了,我不想凑这个热闹,更何况,虽说诗词歌赋这些,可以娱情养性,但‘当今天子重文章’,八股文沾上太多诗赋气,恐怕大部分考官都不会喜欢吧。而且《诗经》在其他几经中都多有涉及,花太大时间去研究,我觉得也没那个必要。”
丘洵点了点头,好像很同意张皓文的看法。张皓文顿了顿,又接着道:“至于《春秋》嘛,我倒是很喜欢读,但《春秋》一经配了三部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篇幅实在是太长了,一本本仔细研究起来,恐怕数年的时间都未必能够将其中的关键都一一记住,我想明年去考道试的话,选《春秋》时间上怕是就来不及了。”
“你该不会想选《尚书》吧?”丘洵把脑袋一歪,斜着眼睛瞅着张皓文:“《尚书》是上古之书,艰深晦涩,难懂的很,有些篇章就连我至今都不是很明白呢!”
“是啊,丘兄你说的没错,《书》太艰涩,实用性又不大,我不想选,”张皓文很有同感:“至于剩下的两部当中,选《礼》还是选《易》,在一直下颇为犹豫……对了,丘兄,你选什么?”
“我嘛……”丘洵晃了晃脑袋,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丘见深三岁识字,五岁作诗,诸子百家无不涉猎,只要我想读的书,我无论想尽什么办法都要读到,五经我现在本本都能倒背如流了!选什么对我来说并无太大差别。”
张皓文对丘洵的自信已经习惯了,但他知道丘洵并不是胡乱吹嘘的人,丘洵每次开口,都会给他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果然,丘洵接着道:“……不过,虽说这攀丹学堂五经各有先生讲授,但唐家士子的本经,主要还是《易》和《礼》。”
说完这句,丘洵神秘兮兮地趴在张皓文耳边,小声道:“只是随着唐知州靖难后下落不明,唐家读《易》的士子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唐门子弟,多以《礼》为本经。”
听到靖难两字,张皓
“算了,我不跟你一般见识……”张皓文走过去伸手拉起了张皓亮,同时对他微微眨了眨眼:“谁让我到底比你大呢!”
张皓亮起身的时候,张皓文却对他小声道:“就按我说的做,记住了没?!”
一众大人赶来的时候,张皓亮拉住张皓文的手站了起来,他看似对张皓文的话没有什么反应,但张皓文却感觉到张皓亮拽着他的手紧紧握了一握,最后才松开了。
“没事,没事。”张皓文对赶来的张传荣摆摆手:“爹,本来皓亮说要请教我几句经义上的话,不过我有点累了,这两天他要是还住在这儿,就等我明日散了学再说吧。”
“哦,是这么回事呀!”张传荣看着张皓亮闪躲的目光,多少有些不太相信。不过张传荣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只是帮他两人扯了扯皱巴巴的衣服,便道:“也好,那皓文你就赶紧回屋歇着去,皓亮呀,你今个也累坏了,睡吧。明天一早让你姐夫带着你到外头转转,你要是还住的惯,就在这儿多住两天,你跟宝儿有啥要说的话,慢慢说就是了。”
第二天,整个张府又重新恢复了平静,张皓文早早起来赶往攀丹书院,不过,还是比昨天晚了些,等他赶到书院的时候,大多童生早已坐在案边开始了晨读。看样子,丘洵今天已经发表完他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高见了,他的认真呢。
张皓文知道丘洵憋不了太久,肯定待会儿就会把昨天没讲完的事情告诉他,因此他不慌不忙的把书篓往脚边一放,将自己的书也掏了出来。
昨晚,张皓文要想的事有好几件,其中一件就和自己身边这位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于常人的同窗有关。
张皓文自然不相信什么“未卜先知”的神话,丘洵能够准确的“预言”一年后发生的事
情,这肯定不是因为他能掐会算……张皓文转头瞥了一眼丘洵乍看之下有些滑稽的大脑袋,心想,这个问题,他还要在丘洵身上寻找答案。
“皓文,听说你明年想去考道试,你选好了本经了嘛?”丘洵果然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凑过来问道。
“没有。”这就是张皓文昨天思考的第二件事,按照现在攀丹书院的学习强度,他只要尽快从五经中选出一门精读,到明年四五月间参加道试时间应该是充裕的,可关键是,该选哪一本“经”呢?
或许自己可以征求一下丘洵的意见,张皓文坦率的摇摇头:“我五经读的都还不够深,最先读的是《诗经》,因为为我启蒙的业师,他的本经就是《诗》。不过,琼州的士子选《诗经》的太多了,我不想凑这个热闹,更何况,虽说诗词歌赋这些,可以娱情养性,但‘当今天子重文章’,八股文沾上太多诗赋气,恐怕大部分考官都不会喜欢吧。而且《诗经》在其他几经中都多有涉及,花太大时间去研究,我觉得也没那个必要。”
丘洵点了点头,好像很同意张皓文的看法。张皓文顿了顿,又接着道:“至于《春秋》嘛,我倒是很喜欢读,但《春秋》一经配了三部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篇幅实在是太长了,一本本仔细研究起来,恐怕数年的时间都未必能够将其中的关键都一一记住,我想明年去考道试的话,选《春秋》时间上怕是就来不及了。”
“你该不会想选《尚书》吧?”丘洵把脑袋一歪,斜着眼睛瞅着张皓文:“《尚书》是上古之书,艰深晦涩,难懂的很,有些篇章就连我至今都不是很明白呢!”
“是啊,丘兄你说的没错,《书》太艰涩,实用性又不大,我不想选,”张皓文很有同感:“至于剩下的两部当中,选《礼》还是选《易》,在一直下颇为犹豫……对了,丘兄,你选什么?”
“我嘛……”丘洵晃了晃脑袋,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丘见深三岁识字,五岁作诗,诸子百家无不涉猎,只要我想读的书,我无论想尽什么办法都要读到,五经我现在本本都能倒背如流了!选什么对我来说并无太大差别。”
张皓文对丘洵的自信已经习惯了,但他知道丘洵并不是胡乱吹嘘的人,丘洵每次开口,都会给他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果然,丘洵接着道:“……不过,虽说这攀丹学堂五经各有先生讲授,但唐家士子的本经,主要还是《易》和《礼》。”
说完这句,丘洵神秘兮兮地趴在张皓文耳边,小声道:“只是随着唐知州靖难后下落不明,唐家读《易》的士子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唐门子弟,多以《礼》为本经。”
听到靖难两字,张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