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套细棉布裙袄,又给李氏挑了一套靛蓝的衣裤。
三钱多的平机布,以前他们张家是想也不敢想,摸也不敢摸的,这回张皓文做主买了几匹,回家让李氏和几个婶子自己动手给孩子们做衣服,这几个娃儿都长得快,就算买了成衣,很快就又短了小了,另外吴老太太和几个婶子一人一身新衣,男人们则是青布袄和裤子,最后一算,一共五两多,伙计笑逐颜开,颠颠的跑到后面为他们打包衣服和布去了。
一开始张传荣花着钱还有点肉疼,这会儿他已经想开了,回头办置了田产,待会儿还要去买牛,家里人个个有手有脚,难道还要指着这几百两吃一辈子吗?
况且,看看宝儿穿上新衣服多高兴?多少年没穿过新衣服的大丫和二丫到时候把这崭新的袄子穿在身上,应该也是高兴的吧。
想到这里,他溜达到旁边卖珠花的摊子前,给大丫和二丫一人挑了一套珠花,二丫从来就爱美,大丫再过几年就出嫁了,她们都应该好好打扮打扮。
两个大人一个小孩继续往前走着,前面一间店面忽然吸引了张皓文的目光,一本本书整齐的摆在铺子前的案台上,几个穿着长衫的书生手拿书卷一边翻看,一边议论。
见张皓文感兴趣,李思便带着他们走了进去,这几年张皓文并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书本,只是在李思房里瞟过一眼,如今看见这一本本竖排的古书摆在眼前,他心里觉得新鲜,但同时,尽快开始读书科考的想法更坚定了。
李思时常到这里来给李青安买几本程文,也就是科举范文选编,所以掌柜的与他还算熟识,两人寒暄几句,掌柜的就拿出几本新印好的程文让李思挑选。张传荣四处看着,也开口问道:“如今这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多少钱了?”
掌柜的指着案上摞成一堆的雪白的宣纸,道:“这是皮纸,一两银子一百张……”
见张传荣有些惊讶,他微微一笑,又指着角落里一堆黄色的纸,道:“这些便宜,是竹纸,就是粗糙了些。一两银子能买三百张……”
张传荣认真听着,最后狠了狠心,皮纸和竹纸各买了一百张,又添了三钱银子买了一支中等价格的毛笔、砚台、和五两好墨。笔倒是便宜,一支才一分银子,可墨和砚台却要二两多银子。不过,在如今的张传荣心里,再贵也得买,因为宝儿要读书了,这是谁也不能阻止的事儿!
咱回家喽
就这么在镇子上住了三日,又办置了些男人和女眷们用的东西,还花八两五分银子买了一头耕地的黄牛和一套全套的铁具,张传荣这才带着张皓文告别李思赶往天赐村。
有了黄牛拉着车,两人不用再走夜路了。过了晌午,炎热的大太阳当空照着,张皓文透过让人目眩的阳光,沿着土路看去,已经看到了天赐村村头那两棵大榕树鲜绿的丛丛树叶。
回家啦!张传荣举起鞭子催促着老黄牛加快步伐走向了那一排竹篾搭成的围墙。
还没到家门口,就被蹲在树下捉蛐蛐的张皓言和张皓方两个瞅见了,他俩扯着嗓子喊了起来:“爷、奶,大伯回来啦!”
中午头实在太热,张成才熬不住,回来在主屋里喘了口气,一听见动静,他急慌慌下床就往院门处跑来,映入眼帘的是一脸笑容的大儿子张传荣,手里牵着一头膘肥体壮的黄牛。而牛车上张皓文满心的喜悦已经被晒的只剩了一半,他窝在后面车板上探出个头来,蔫蔫的喊了声:“爷。”
张成才这时才发现自己连双草鞋都忘了穿,看着安然无恙的张传荣和张皓文,还有甩着尾巴的牛和牛车上的东西,张成才眼中有释然也有惊喜:“传荣呐,怎么还买了牛了?宝儿,在你舅家可还好吗?”
张皓文和张传荣父子两人达成一致,打算不告诉其他人张皓文也上了铜鼓岭的事儿。张传荣含含糊糊的道:“都好,都好,爹,家里还好吧!”
这会儿,吴氏才拄着个拐杖,皮笑肉不笑的从屋里走了出来:“哟,传荣回来啦。”再一看见那头大黄牛和牛车上拉的粮食,她的目光先是一亮,然后却又暗了下去:“传荣呐,看来你这一趟没白跑呀。”
张传荣抱起张皓文平静的一笑,道:“爹,娘,托您二老的福,这回我确实运气不错!”
说话间,家里其他人也都出来看个究竟。村子前也凑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张传荣抱着张皓文进了院子,张皓文望着小院,心里感慨不小。三年来,他以为他已经习惯了这个窄小破旧,充满鸡屎味儿的院子,这回出去一瞧他才发现,这哪里是人住的地方嘛!
不过,当李氏带着二丫张皓夏从东头那间竹篾房里跑出来的时候,李氏脸上那
三钱多的平机布,以前他们张家是想也不敢想,摸也不敢摸的,这回张皓文做主买了几匹,回家让李氏和几个婶子自己动手给孩子们做衣服,这几个娃儿都长得快,就算买了成衣,很快就又短了小了,另外吴老太太和几个婶子一人一身新衣,男人们则是青布袄和裤子,最后一算,一共五两多,伙计笑逐颜开,颠颠的跑到后面为他们打包衣服和布去了。
一开始张传荣花着钱还有点肉疼,这会儿他已经想开了,回头办置了田产,待会儿还要去买牛,家里人个个有手有脚,难道还要指着这几百两吃一辈子吗?
况且,看看宝儿穿上新衣服多高兴?多少年没穿过新衣服的大丫和二丫到时候把这崭新的袄子穿在身上,应该也是高兴的吧。
想到这里,他溜达到旁边卖珠花的摊子前,给大丫和二丫一人挑了一套珠花,二丫从来就爱美,大丫再过几年就出嫁了,她们都应该好好打扮打扮。
两个大人一个小孩继续往前走着,前面一间店面忽然吸引了张皓文的目光,一本本书整齐的摆在铺子前的案台上,几个穿着长衫的书生手拿书卷一边翻看,一边议论。
见张皓文感兴趣,李思便带着他们走了进去,这几年张皓文并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书本,只是在李思房里瞟过一眼,如今看见这一本本竖排的古书摆在眼前,他心里觉得新鲜,但同时,尽快开始读书科考的想法更坚定了。
李思时常到这里来给李青安买几本程文,也就是科举范文选编,所以掌柜的与他还算熟识,两人寒暄几句,掌柜的就拿出几本新印好的程文让李思挑选。张传荣四处看着,也开口问道:“如今这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多少钱了?”
掌柜的指着案上摞成一堆的雪白的宣纸,道:“这是皮纸,一两银子一百张……”
见张传荣有些惊讶,他微微一笑,又指着角落里一堆黄色的纸,道:“这些便宜,是竹纸,就是粗糙了些。一两银子能买三百张……”
张传荣认真听着,最后狠了狠心,皮纸和竹纸各买了一百张,又添了三钱银子买了一支中等价格的毛笔、砚台、和五两好墨。笔倒是便宜,一支才一分银子,可墨和砚台却要二两多银子。不过,在如今的张传荣心里,再贵也得买,因为宝儿要读书了,这是谁也不能阻止的事儿!
咱回家喽
就这么在镇子上住了三日,又办置了些男人和女眷们用的东西,还花八两五分银子买了一头耕地的黄牛和一套全套的铁具,张传荣这才带着张皓文告别李思赶往天赐村。
有了黄牛拉着车,两人不用再走夜路了。过了晌午,炎热的大太阳当空照着,张皓文透过让人目眩的阳光,沿着土路看去,已经看到了天赐村村头那两棵大榕树鲜绿的丛丛树叶。
回家啦!张传荣举起鞭子催促着老黄牛加快步伐走向了那一排竹篾搭成的围墙。
还没到家门口,就被蹲在树下捉蛐蛐的张皓言和张皓方两个瞅见了,他俩扯着嗓子喊了起来:“爷、奶,大伯回来啦!”
中午头实在太热,张成才熬不住,回来在主屋里喘了口气,一听见动静,他急慌慌下床就往院门处跑来,映入眼帘的是一脸笑容的大儿子张传荣,手里牵着一头膘肥体壮的黄牛。而牛车上张皓文满心的喜悦已经被晒的只剩了一半,他窝在后面车板上探出个头来,蔫蔫的喊了声:“爷。”
张成才这时才发现自己连双草鞋都忘了穿,看着安然无恙的张传荣和张皓文,还有甩着尾巴的牛和牛车上的东西,张成才眼中有释然也有惊喜:“传荣呐,怎么还买了牛了?宝儿,在你舅家可还好吗?”
张皓文和张传荣父子两人达成一致,打算不告诉其他人张皓文也上了铜鼓岭的事儿。张传荣含含糊糊的道:“都好,都好,爹,家里还好吧!”
这会儿,吴氏才拄着个拐杖,皮笑肉不笑的从屋里走了出来:“哟,传荣回来啦。”再一看见那头大黄牛和牛车上拉的粮食,她的目光先是一亮,然后却又暗了下去:“传荣呐,看来你这一趟没白跑呀。”
张传荣抱起张皓文平静的一笑,道:“爹,娘,托您二老的福,这回我确实运气不错!”
说话间,家里其他人也都出来看个究竟。村子前也凑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张传荣抱着张皓文进了院子,张皓文望着小院,心里感慨不小。三年来,他以为他已经习惯了这个窄小破旧,充满鸡屎味儿的院子,这回出去一瞧他才发现,这哪里是人住的地方嘛!
不过,当李氏带着二丫张皓夏从东头那间竹篾房里跑出来的时候,李氏脸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