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谁呢?一个高层将领培养可不容易,选谁不心痛?尤其现在是河间青州合军,选哪一边都不好。
    最好能有一个身体有碍,大约很快就不能继续留在军中,牺牲他损失较小,大家都心服的,才好去游说。
    这么一个人,真有吗?
    还真有的,那就是郑营,就是姜铄麾下亲信兵马的领军将领之一。
    郑营有头风顽症,近两年越发严重了,很多名医看过,都建议他最多留一两年,就不适宜继续从军了,否则恐战时突发晕眩栽下马。
    不过这事儿知道的人不多,也就两军上层这个小圈子。
    这是个好计策不假,只姜钦也是顺势将郑营推出的。姜铄麾下这头几个最高将领,负伤阵亡,他已解决得差不多了,就剩一个郑营。郑营警惕心强,很棘手。
    想必今日过后,再棘手警惕也无碍了。
    他微微垂下眼眸,帐内静悄悄了一阵,果然有人迟疑地说:“要不……郑营?”
    ……
    最后,事情果然如姜钦所愿。
    郑营去中帐一趟,也不用多久,就答应下来,他决心发挥最后一点余热。
    他叮嘱麾下将士,和姜钦交代半宿,又去姜铄营中一趟,最后留下一叠给家人的书信。
    在第三日,就上了战场。
    一场凶悍缠斗后,他避走不急,被徐笙一刀劈下马,然后抢先生擒了回去。
    毫无破绽,非常好。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等着郑营熬不住酷刑,将“军事机密”泄露。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想把后面一截也一口气写了,不过看一下时间后,只能放明天了。
    不过今天也是肥肥的一章噢,宝宝们么么啾!我们明天见啦~(づ ̄3 ̄)づ
    第92章
    郑营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熬了两日两夜的酷刑,和审问的卫桓张济徐乾等人发生多次争执,牙齿都被打掉了大半,最后在高热神志迷糊情况下,才被问出了零星军事机密。
    其中最有价值的,就属位于曲丘的粮草大营。
    众人大喜,回到中帐坐下后,徐乾一击案:“若这个消息不假,我们大胜指日可待!”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旦河间粮草大营被焚毁,兵士恐慌军心大动,趁机掩杀过去,一战定乾坤。
    不过,这一切得建立在消息不假的情况下。
    闲话少说,卫桓立即遣了哨兵悄悄前去曲丘勘察。
    哨兵都是多年老兵,伪装了得经验丰富,很快,就陆续有讯报发回。
    外松内紧,三四十里外都开始有伪装成农户的哨兵严密监视,曲丘守卫极森严,好不容易摸入十里八里地,就无法再推进了。
    只不过,此时举目远眺,却隐隐能见些锥状顶的高大建设,很密集,疑似粮堆。且每日有“农户”出来拉土,拣选的都是夯实的好泥土。
    而那么恰巧,由于粮车吃重,车辙会很深,所以若持续运输的话,需每日填补道路。
    哨兵立即绕过另一边的曲泽。
    曲丘东背鹿山,西临曲泽,一出西门就有码头。这边守卫更森严,哨兵根本靠不近,于是他们离开一些,并沿着曲泽观察。很快,发现了端倪。
    曲泽每日都有大趸船自曲丘方向而来,沿着曲泽进入定水,而后抵达阜乡。
    阜乡距离河间大营已很近,作为一个运输节点的阜乡,每日船来车出,非常繁忙,大趸船混在期间并不起眼,但哨兵发现,每次在大趸船抵达后一两个时辰内,河间的粮车都会更频繁地动起来。
    虽张岱和梁尚设了很多障眼法,但抓到了源头,再跟着脉络顺下去,蛛丝马迹很多,越来越清晰。
    已可以断定,这个曲丘即是真正的河间粮草大营。
    消息一传回,中帐气氛陡然热烈,连陆延徐笙等久经沙场的老将都拍案站起,大声叫好。
    “好!天助我等!”
    “总算那姓郑有些用处!”
    徐乾笑道:“那我们正该……”话到一半,他咦一声:“府君,文尚,怎么了?”
    一片热烈中,卫桓和张济格外安静,一个垂眸不语,而另一个则在捋须沉吟。
    两人都盯着案上的讯报,以及那张哨探匆匆绘制呈上的临时地形图。
    众人立即安静下来了,心一紧,徐笙问:“可是看出什么不对?”
    张济摇头:“并没有。”
    “那府君……?”
    卫桓也摇了摇头,他和张济对视了一眼,沉吟片刻,道:“只是觉的有些恰巧了。”
    怎么说呢,目前战况是双方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河间军花样百出之后,终于放弃强啃硬骨头,暂时消停了下来。
    消停些许日子,再度强攻就俘获了郑营再然后,就得出这至关重要的讯报。
    总觉得吧,时机恰巧了些。

章节目录

姜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秀木成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秀木成林并收藏姜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