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太子妃把这事一说,英国公脸色如蜡:“真有此事?可是我怎么听说荣敏郡主居然胆大包天,直接把刑部尚书给用药麻醉了,将蔡家母子藏了起来?若是国公府真有投靠之意,又岂会做这等以下犯上之事?”
太子妃与英国公对视一眼,突然一拍手:“看来庆国公府内部也非铁板一块!只是……”
相比庆国公,谁更能摸准皇上的用意,还用说吗?
“爹爹,到底是有什么把柄落到了蔡家母子手里?倒让太子这般着急?”
英国公左右看了看,见并无旁人,便凑近女儿耳边低声道:“我让人做了一个太子近卫,将他的腰牌偷偷藏到了蔡家母子身上。以防万一此事败露,咱们可以全推到太子身上。你放心,就是太子倒了,想来皇上念及宏烈皇后的情分,也不至于要了他的性命。只要我们英国公府不倒,你们母子就不会有事。”
“那这订亲的事?”
“你只管往热闹里去办。我就不信荣敏还有端王会坐视不管。”
端王本来正一心埋头在操持兵工厂的事情,猛地听到满京城都在传,说是庆国公府要送个嫡出的女儿进太子府,一时有些慌了神。
他便找了个由头,下午时分,进宫去给严贵妃请安。
一进宫,就觉得宫中气氛与之前截然不同。
安三木亲自到门口迎他。
他便说要往承乾宫去请安,安三木笑道:“荣敏郡主出宫之后,娘娘担心皇上身体,几乎成日都呆在交泰殿呢!”
这一句话,端王就安了心。
及到见了严贵妃李岩,更是心下大定。
原来李岩居然画兴大发,辅开了几尺长的白宣纸,在画画儿。而严贵妃居然挽着袖子在替他磨墨递笔。两人有说有笑,竟像一对民间的老夫老妻,和乐融融。
端王笑着上前:“父皇和母妃可真是好兴致!可许儿子上前看看父皇的佳作么?”
李岩笑道:“这作画也跟念经一般,最要宁神静气。被你这一打岔,倒是画不下去了。”
说着就搁了笔,竟牵了严贵妃的手,往旁边的榻上一坐。
端王不及看画,一怔这下,眼眶红了,他当下跪倒在地:“见父皇母妃身体安康,和乐幸福,儿子……儿子……”。
他一时竟语音哽咽说不下去。几十年来,母妃在后宫兢兢业业,替父皇打理琐事。无论是宏烈皇后,还是德妃,父皇爱的宠的,从来都不是母亲。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居然也有母妃受宠的一天。而父皇在这么敏感的时刻,故意在他面前毫不避讳,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太子坏就坏在私心太重,对父皇也无真正敬孝之心。他只要好好地办好兵工厂,对父皇母妃真心关怀,大位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陪着李岩与严贵妃吃了晚饭,端王才出了宫,之间一句话也没提太子要纳庆国公嫡女的事。
那一头肖成则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因为刑部尚书可没跟他客气,直接就着了捕快上门,要拿肖溪去刑部就暗谋上官一事说个清楚。
可是肖溪那日去了国公府后就一直没回家,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史尚书见捕快们空手而返,第二日,便邀了几个太子派的御史,一起在殿上杯葛肖成,命他交出肖溪,不然就不配为文臣之首。
太子自然极力配合,暗中示意自己的人纷纷上书,要逼肖成辞去首辅一职。
到了第三日,事情越演越烈,文臣们分成两派,一派挺肖,一派挺史尚书。挺史尚书的人,人多势众,群情激昂地跑到乾清门去跪着,要求李岩作主,换掉肖成。
肖成也并不是不想揪肖溪出来说个明白。可是他也真不知道肖溪藏到哪里去了。实在无法,只得托了人来请林红玉。
林红玉接到肖成的帖子,心中也有些暗暗着急,想了想,实在不便出府去会他,只好让冬凌送了封信给肖成,只说自己也并不知道肖公子的下落,若是知晓,定会亲自带他去投案。想来以肖成的聪明,必定明白这话中之意。
写完信,她便去见老太太商议自己开府的事情。
老太太听了,脸色平静地吩咐映蘋:“我这些年的东西,越积越多,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整理出来。看看哪些要带走,哪些不带走,便索性分了各人。”
映蘋听了眼中含泪,默默点头。
林红玉心里难过,她和老太太做出这个架势来,庆国公夫妇居然并没有来力劝苦拦,只当不知道。这可见,他们是真的铁了心要往太子这枝上挂。可他们偏偏不能说出口那真正的原因,一来怕坏了皇上的布局。二来,也怕现在就算说了,庆国公夫妻也未必会相信。
“老祖宗,你莫难过。依我看,东西也不必整理,若是需要了,再来取也是一样的。”
她自己估算,太子越是闹得欢,倒台便会越快。她跟老太太大约用不了一年就能搬回来。
老太太却只挥了挥手:“你只管忙你的正事去。什么时候进宫?”
林红玉道:“过两日吧
太子妃与英国公对视一眼,突然一拍手:“看来庆国公府内部也非铁板一块!只是……”
相比庆国公,谁更能摸准皇上的用意,还用说吗?
“爹爹,到底是有什么把柄落到了蔡家母子手里?倒让太子这般着急?”
英国公左右看了看,见并无旁人,便凑近女儿耳边低声道:“我让人做了一个太子近卫,将他的腰牌偷偷藏到了蔡家母子身上。以防万一此事败露,咱们可以全推到太子身上。你放心,就是太子倒了,想来皇上念及宏烈皇后的情分,也不至于要了他的性命。只要我们英国公府不倒,你们母子就不会有事。”
“那这订亲的事?”
“你只管往热闹里去办。我就不信荣敏还有端王会坐视不管。”
端王本来正一心埋头在操持兵工厂的事情,猛地听到满京城都在传,说是庆国公府要送个嫡出的女儿进太子府,一时有些慌了神。
他便找了个由头,下午时分,进宫去给严贵妃请安。
一进宫,就觉得宫中气氛与之前截然不同。
安三木亲自到门口迎他。
他便说要往承乾宫去请安,安三木笑道:“荣敏郡主出宫之后,娘娘担心皇上身体,几乎成日都呆在交泰殿呢!”
这一句话,端王就安了心。
及到见了严贵妃李岩,更是心下大定。
原来李岩居然画兴大发,辅开了几尺长的白宣纸,在画画儿。而严贵妃居然挽着袖子在替他磨墨递笔。两人有说有笑,竟像一对民间的老夫老妻,和乐融融。
端王笑着上前:“父皇和母妃可真是好兴致!可许儿子上前看看父皇的佳作么?”
李岩笑道:“这作画也跟念经一般,最要宁神静气。被你这一打岔,倒是画不下去了。”
说着就搁了笔,竟牵了严贵妃的手,往旁边的榻上一坐。
端王不及看画,一怔这下,眼眶红了,他当下跪倒在地:“见父皇母妃身体安康,和乐幸福,儿子……儿子……”。
他一时竟语音哽咽说不下去。几十年来,母妃在后宫兢兢业业,替父皇打理琐事。无论是宏烈皇后,还是德妃,父皇爱的宠的,从来都不是母亲。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居然也有母妃受宠的一天。而父皇在这么敏感的时刻,故意在他面前毫不避讳,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太子坏就坏在私心太重,对父皇也无真正敬孝之心。他只要好好地办好兵工厂,对父皇母妃真心关怀,大位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陪着李岩与严贵妃吃了晚饭,端王才出了宫,之间一句话也没提太子要纳庆国公嫡女的事。
那一头肖成则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因为刑部尚书可没跟他客气,直接就着了捕快上门,要拿肖溪去刑部就暗谋上官一事说个清楚。
可是肖溪那日去了国公府后就一直没回家,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史尚书见捕快们空手而返,第二日,便邀了几个太子派的御史,一起在殿上杯葛肖成,命他交出肖溪,不然就不配为文臣之首。
太子自然极力配合,暗中示意自己的人纷纷上书,要逼肖成辞去首辅一职。
到了第三日,事情越演越烈,文臣们分成两派,一派挺肖,一派挺史尚书。挺史尚书的人,人多势众,群情激昂地跑到乾清门去跪着,要求李岩作主,换掉肖成。
肖成也并不是不想揪肖溪出来说个明白。可是他也真不知道肖溪藏到哪里去了。实在无法,只得托了人来请林红玉。
林红玉接到肖成的帖子,心中也有些暗暗着急,想了想,实在不便出府去会他,只好让冬凌送了封信给肖成,只说自己也并不知道肖公子的下落,若是知晓,定会亲自带他去投案。想来以肖成的聪明,必定明白这话中之意。
写完信,她便去见老太太商议自己开府的事情。
老太太听了,脸色平静地吩咐映蘋:“我这些年的东西,越积越多,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整理出来。看看哪些要带走,哪些不带走,便索性分了各人。”
映蘋听了眼中含泪,默默点头。
林红玉心里难过,她和老太太做出这个架势来,庆国公夫妇居然并没有来力劝苦拦,只当不知道。这可见,他们是真的铁了心要往太子这枝上挂。可他们偏偏不能说出口那真正的原因,一来怕坏了皇上的布局。二来,也怕现在就算说了,庆国公夫妻也未必会相信。
“老祖宗,你莫难过。依我看,东西也不必整理,若是需要了,再来取也是一样的。”
她自己估算,太子越是闹得欢,倒台便会越快。她跟老太太大约用不了一年就能搬回来。
老太太却只挥了挥手:“你只管忙你的正事去。什么时候进宫?”
林红玉道:“过两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