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的变化。
可惜这次李岩没一点就通,反而没好气地扯了扯她的小辫子:“不要牲口,这车就能动,那可不成神仙了。好了,别再胡扯了,你倒说说看,到底要办什么学校?”
林红玉眨眨眼,倒也没失望。毕竟这事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哦,皇爷爷,那个按摩滚好不好呀?可是找个好匠人可难了。我便想,读书可以有学校,匠人为什么不能有学校?”
李岩眉头一皱:“这手艺可不是那么好学的……”说到一半,自己又觉得这个理由占不住脚。诗书最难,都可以通过学校学习,手艺再难能难过读书?
他正捉摸,就听林红玉细声细气地继续道:“还有那商铺的掌柜的,如今皇爷爷要重商,可会做生意,识得算帐的人太少了。便说我吧,也有几间铺子,我大表哥一直想帮我找个懂行的,都找不到……”。
“啪!”的一声大响,李岩重重一拍桌子。
林红玉吓了一大跳,她没说错什么呀?不会惹怒了皇上吧?!
就见李岩两眼放光,转头看向她:“还有学医的,学药的,学裁缝,学做饭的……天下无事不可入学!朕兜兜转转这么多年,一直苦于人才匮乏。管户部的,不会做帐。管工部的,不会为匠,不会种地!人人都只读诗书,于这些实务,却是一窍不通!若是国子监另辟课程,科举考试也如女学般另设一项专长,何愁天下无人可用!”
林红玉笑得两眼弯弯,拍着小手拍马屁:“皇爷爷可真聪明!一下子想到科举上去了。我怎么只想到,给自己的铺子找些得用的人呢!”
她本来只想着借着这个机会,多找些能工巧匠,为发展医学和工业做准备,根本没敢往科举上想。没想到李岩在这方面却是一点就通。如果能办成类似现代的大学,新唐何愁没有人才,何愁没有大发展!
林红玉出宫的时候,又得了一大堆赏赐。光黄金就有百两,李岩还答应帮她在京城找一块地,兴建这种博学院!
光阴荏苒,转眼五年过去。
新唐国力一年比一年强盛,富得流油。
林红玉和肖溪的名声,这五年间,也从名动京师到了名动全国。
博学院,从京城扩展到地方,资金由林红玉出,但官府帮着提供地方,已经正式成为国公世子的郑守业,则帮着总管打理。
最初没什么人看好,只在京城流行。
可半年后,新科举办法一颁布,博学院立刻爆红。考科举,光写文章不成了,还要会算术和一技之长。
算术教学哪家强?当然是博学院!人家特意请了几个洋教士来教西洋数学,那定数字的法子,简单极了,被皇上采纳之后,便成了科举必考之科目。
一技之长哪家多?当然还是博学院!人家请的先生那是什么都有。从打铁到榨油,从制纸到制胭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请不到。
每年为了进博学院,那考试场面可比考举人秀才还热闹。毕竟读了书未必能考上官,可学了这一技之长,却绝对不愁没饭吃!博学院可是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对清贫子弟更是特别照顾,只要能考上,不但不要学费,还倒贴一日三餐、生活费。
但其实,林红玉对博学院并没放太多精力,而是专注学医。
丁老太医经验丰富,肖溪天纵聪明,她又有现代大神的智慧做基础,三人简直是神组合。
带着京城博学院的能工巧匠们,他们不但发明了一堆医疗器械,还改进了众多医疗方法。
林红玉十二岁时,京城爆发了天花,师徒三人不眠不休,齐心协力,居然成功地找到了牛疮种痘的法,不但一场天花,被成功扑灭,还推广到全国,让□□再也不怕天花。
这事,让林红玉和肖溪这对神组合,名扬天下,林红玉还得了一个奇怪的绰号:红痘娘娘。
听到春草告知此名的时候,林红玉脸上的表情相当精彩,问:“那肖公子呢?”
“大家都称他:玉面医圣。”
肖溪年方十四,身量开始长高,玉面如琢,公子翩翩,京城小娘子已经开始向他频频抛媚眼。
林红玉对这种差异待遇也只有无语。谁让她虽然身体好了许多,可身量还是瘦矮得很。
不过,李岩倒没亏待她。肖溪虽然也有赏赐,成了举人。根本不用考,也能出仕作官了。但她却成了荣敏郡主,只比公主低一级,成了全天下最尊贵的异姓姑娘。
但是,学医的同时,林红玉可没忘了要造蒸汽机。
一开始,京城博学院成功之后,她就请肖溪牵线,将那位造鸟铳的毕大哥请进了京做了讲师。理由是想请这位火器专家想法子做出不会生锈的铁。
后来,熟了,她才故意找了个机会,找到毕从义的工房,满脸崇拜地灌迷魂汤:“毕大哥,天这么热,要是有个扇子自己扇呀扇的,就好了。毕大哥,你连鸟铳都会造,这个更不在话下哦?”
毕从义正在埋头研究不会生锈的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
可惜这次李岩没一点就通,反而没好气地扯了扯她的小辫子:“不要牲口,这车就能动,那可不成神仙了。好了,别再胡扯了,你倒说说看,到底要办什么学校?”
林红玉眨眨眼,倒也没失望。毕竟这事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哦,皇爷爷,那个按摩滚好不好呀?可是找个好匠人可难了。我便想,读书可以有学校,匠人为什么不能有学校?”
李岩眉头一皱:“这手艺可不是那么好学的……”说到一半,自己又觉得这个理由占不住脚。诗书最难,都可以通过学校学习,手艺再难能难过读书?
他正捉摸,就听林红玉细声细气地继续道:“还有那商铺的掌柜的,如今皇爷爷要重商,可会做生意,识得算帐的人太少了。便说我吧,也有几间铺子,我大表哥一直想帮我找个懂行的,都找不到……”。
“啪!”的一声大响,李岩重重一拍桌子。
林红玉吓了一大跳,她没说错什么呀?不会惹怒了皇上吧?!
就见李岩两眼放光,转头看向她:“还有学医的,学药的,学裁缝,学做饭的……天下无事不可入学!朕兜兜转转这么多年,一直苦于人才匮乏。管户部的,不会做帐。管工部的,不会为匠,不会种地!人人都只读诗书,于这些实务,却是一窍不通!若是国子监另辟课程,科举考试也如女学般另设一项专长,何愁天下无人可用!”
林红玉笑得两眼弯弯,拍着小手拍马屁:“皇爷爷可真聪明!一下子想到科举上去了。我怎么只想到,给自己的铺子找些得用的人呢!”
她本来只想着借着这个机会,多找些能工巧匠,为发展医学和工业做准备,根本没敢往科举上想。没想到李岩在这方面却是一点就通。如果能办成类似现代的大学,新唐何愁没有人才,何愁没有大发展!
林红玉出宫的时候,又得了一大堆赏赐。光黄金就有百两,李岩还答应帮她在京城找一块地,兴建这种博学院!
光阴荏苒,转眼五年过去。
新唐国力一年比一年强盛,富得流油。
林红玉和肖溪的名声,这五年间,也从名动京师到了名动全国。
博学院,从京城扩展到地方,资金由林红玉出,但官府帮着提供地方,已经正式成为国公世子的郑守业,则帮着总管打理。
最初没什么人看好,只在京城流行。
可半年后,新科举办法一颁布,博学院立刻爆红。考科举,光写文章不成了,还要会算术和一技之长。
算术教学哪家强?当然是博学院!人家特意请了几个洋教士来教西洋数学,那定数字的法子,简单极了,被皇上采纳之后,便成了科举必考之科目。
一技之长哪家多?当然还是博学院!人家请的先生那是什么都有。从打铁到榨油,从制纸到制胭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请不到。
每年为了进博学院,那考试场面可比考举人秀才还热闹。毕竟读了书未必能考上官,可学了这一技之长,却绝对不愁没饭吃!博学院可是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对清贫子弟更是特别照顾,只要能考上,不但不要学费,还倒贴一日三餐、生活费。
但其实,林红玉对博学院并没放太多精力,而是专注学医。
丁老太医经验丰富,肖溪天纵聪明,她又有现代大神的智慧做基础,三人简直是神组合。
带着京城博学院的能工巧匠们,他们不但发明了一堆医疗器械,还改进了众多医疗方法。
林红玉十二岁时,京城爆发了天花,师徒三人不眠不休,齐心协力,居然成功地找到了牛疮种痘的法,不但一场天花,被成功扑灭,还推广到全国,让□□再也不怕天花。
这事,让林红玉和肖溪这对神组合,名扬天下,林红玉还得了一个奇怪的绰号:红痘娘娘。
听到春草告知此名的时候,林红玉脸上的表情相当精彩,问:“那肖公子呢?”
“大家都称他:玉面医圣。”
肖溪年方十四,身量开始长高,玉面如琢,公子翩翩,京城小娘子已经开始向他频频抛媚眼。
林红玉对这种差异待遇也只有无语。谁让她虽然身体好了许多,可身量还是瘦矮得很。
不过,李岩倒没亏待她。肖溪虽然也有赏赐,成了举人。根本不用考,也能出仕作官了。但她却成了荣敏郡主,只比公主低一级,成了全天下最尊贵的异姓姑娘。
但是,学医的同时,林红玉可没忘了要造蒸汽机。
一开始,京城博学院成功之后,她就请肖溪牵线,将那位造鸟铳的毕大哥请进了京做了讲师。理由是想请这位火器专家想法子做出不会生锈的铁。
后来,熟了,她才故意找了个机会,找到毕从义的工房,满脸崇拜地灌迷魂汤:“毕大哥,天这么热,要是有个扇子自己扇呀扇的,就好了。毕大哥,你连鸟铳都会造,这个更不在话下哦?”
毕从义正在埋头研究不会生锈的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