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9
载了启帝最多期盼的孩子落地那一日,他是多高兴啊,抱着这个儿子不肯撒手,亲手给他梳洗,亲手给他剃胎发,亲手给他挑选护身宝玉。
......
所以她这一生,到底争的是什么?
102 第一百零二章
永和宫离长春宫不太远,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住着四妃之一的德妃娘娘,德妃出身渭南林氏,生有仪康公主,仪康公主从小就生得漂亮,很招皇帝的喜爱。
如今的永和宫是个什么模样呢,宫中哗变,宫人四散,庭院中的桂花已经好久无人修剪过了,八月的天,桂花开得最好,本来这桂花取的是‘贵’这一个寓意,如今看来,贵不贵的。
倒是痴妄了。
林氏在房中收拾东西,身边一个伺候的人都没有,她给自己梳了一个精致的流云髻,簪上了踩枝黄莺的头面,那赤金打的黄莺踩枝样式的簪子,在乌压压的发间,随着她的动作一晃一晃的。
她正在收拾一些藏在箱子底的小玩意儿,左右不过是她的女儿小时候用过的,镶玛瑙的拨浪鼓,绣金鲤鱼的小袄,还有保平安的璎珞,还有小脚上戴的镯子。
真正的卫珉莺已经死了很久了,久到德妃都快忘了,是哪一日,她的女儿,给她请完最后一次安以后,长眠承德的。
依稀记得是一个炙热的,盛夏的日子,像现在这样的时节,那样青天白日,艳阳高照的日子,榻上小小的女孩却出气多进气少的。
“母妃,莺儿想去看、看六妹妹宫中的、梅花......梅花......”
一双大大的眼睛痴痴地望着窗外的天,颇有些懊恼地说:“好热、莺儿不喜欢......”
德妃已经忘了那一日的自己是怎么答的,应该依稀是说,答应莺儿病好以后带她去凤阳殿,向端妃求两株名品的梅来种在永和宫里,来年咱们宫中也有盛开正好的梅。
可惜卫珉莺没有撑过那个盛开着桂花的盛夏。
过去好多年了,久到德妃都忘了怎么去落泪,怎么去哭,想起女儿在自己怀里咽气的那一刻,只觉得眼眶有些疼,却一点泪水都没有落下。
说来是她对不起女儿,害得女儿去世好多年,都不曾有过堂堂正正的牌位和香火供奉。
其实这样也好,她也能当莺儿从未离去。
为什么要答应皇帝呢?后来有一天梦见莺儿,哭着醒来的夜里,林氏曾问过自己,钟氏与她交好不假,可是为什么要答应皇帝这样做?
或许应了那一句老话。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最是浓烈的时候,他的求,怎么会忍心拒绝?
她收拾的包袱里,有女儿喜欢的拨浪鼓,有女儿喜欢的缠枝的手钏,有女儿喜欢的金鲤小袄,有女儿喜欢的铜镜和珠花,还有一枝枯萎了很久的梅花,花瓣已经有些被碰落了,散发着淡淡的枯萎的味道。
将包袱抱在怀里,德妃喝了安神药躺在榻上,忽然想起来那个叫做阿沁的小姑娘,和自己女儿十分肖似,年纪也相仿的小姑娘。
愿她一生平安顺遂吧。
再不要像她一样,这一生过完了,都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
临春宫中,元启帝躺在龙榻上,闭着眼,呼吸有一些微弱。端妃站在一旁,手上还有一片破碎的瓷片,鲜血滴滴答答从她宽大的袖子里流了出来,花白的发间一支玉兰盛开正好,依稀记得他们年轻的时候,启帝说过,玉兰者‘色如白云美若仙,亭亭玉立倚栏杆’。
像她。
她喜欢了好多年,后来启帝一位一位往府中迎人,她渐渐地也就不觉得那花儿有什么稀罕的了,启王府的花园里,有雍容如牡丹的周氏,有清丽若玉荷的徐氏,有娇俏如杜鹃的林氏,还有内敛如青竹的皇甫氏,还有江氏,还有王氏。
所以后来的后来,她才格外喜梅,有一番凌霜傲雪的风骨,有一番不予争春俏的风骨。
“您说,咱们这辈子,过得都是什么日子啊。”
榻上年老的皇帝能不能听到,钟氏已经不在意了,愈来愈多的鲜血从她手腕割开的伤口流出来,她渐渐支撑不住自己,软倒在龙榻边,另一只手费劲得揪住了皇帝明黄的寝衣:“若是、若是可以,十三爷等一等臣妾......只望下辈子你莫再是皇家儿郎,只做、只做普通百姓......就好。”
一日的喧嚣渐渐落下,那一轮血红的夕阳已经沉进了西方的昏暗里,带走了不知多少故人的魂灵。
卫珉鹇一身素白的锦衣华服,站在临春宫廊下,晚照余辉照得天边大片大片的晚霞映在她素白的裙摆上,宽大的振袖,绣着隐隐约约风月的纹路,头上一只白玉簪子,脸上神情有些怔楞,更有些迷茫。
李有福捂着嘴瘫坐在寝殿外的地上,老泪纵横。
北堂曜从远远的地方,大步走来,远远看见一抹瘦弱的身影立在那里,分明四周也有许多把守的卫士,可显得那样孤寂。
他的脚步声将卫珉鹇从迷茫
脸红心跳
......
所以她这一生,到底争的是什么?
102 第一百零二章
永和宫离长春宫不太远,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住着四妃之一的德妃娘娘,德妃出身渭南林氏,生有仪康公主,仪康公主从小就生得漂亮,很招皇帝的喜爱。
如今的永和宫是个什么模样呢,宫中哗变,宫人四散,庭院中的桂花已经好久无人修剪过了,八月的天,桂花开得最好,本来这桂花取的是‘贵’这一个寓意,如今看来,贵不贵的。
倒是痴妄了。
林氏在房中收拾东西,身边一个伺候的人都没有,她给自己梳了一个精致的流云髻,簪上了踩枝黄莺的头面,那赤金打的黄莺踩枝样式的簪子,在乌压压的发间,随着她的动作一晃一晃的。
她正在收拾一些藏在箱子底的小玩意儿,左右不过是她的女儿小时候用过的,镶玛瑙的拨浪鼓,绣金鲤鱼的小袄,还有保平安的璎珞,还有小脚上戴的镯子。
真正的卫珉莺已经死了很久了,久到德妃都快忘了,是哪一日,她的女儿,给她请完最后一次安以后,长眠承德的。
依稀记得是一个炙热的,盛夏的日子,像现在这样的时节,那样青天白日,艳阳高照的日子,榻上小小的女孩却出气多进气少的。
“母妃,莺儿想去看、看六妹妹宫中的、梅花......梅花......”
一双大大的眼睛痴痴地望着窗外的天,颇有些懊恼地说:“好热、莺儿不喜欢......”
德妃已经忘了那一日的自己是怎么答的,应该依稀是说,答应莺儿病好以后带她去凤阳殿,向端妃求两株名品的梅来种在永和宫里,来年咱们宫中也有盛开正好的梅。
可惜卫珉莺没有撑过那个盛开着桂花的盛夏。
过去好多年了,久到德妃都忘了怎么去落泪,怎么去哭,想起女儿在自己怀里咽气的那一刻,只觉得眼眶有些疼,却一点泪水都没有落下。
说来是她对不起女儿,害得女儿去世好多年,都不曾有过堂堂正正的牌位和香火供奉。
其实这样也好,她也能当莺儿从未离去。
为什么要答应皇帝呢?后来有一天梦见莺儿,哭着醒来的夜里,林氏曾问过自己,钟氏与她交好不假,可是为什么要答应皇帝这样做?
或许应了那一句老话。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最是浓烈的时候,他的求,怎么会忍心拒绝?
她收拾的包袱里,有女儿喜欢的拨浪鼓,有女儿喜欢的缠枝的手钏,有女儿喜欢的金鲤小袄,有女儿喜欢的铜镜和珠花,还有一枝枯萎了很久的梅花,花瓣已经有些被碰落了,散发着淡淡的枯萎的味道。
将包袱抱在怀里,德妃喝了安神药躺在榻上,忽然想起来那个叫做阿沁的小姑娘,和自己女儿十分肖似,年纪也相仿的小姑娘。
愿她一生平安顺遂吧。
再不要像她一样,这一生过完了,都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
临春宫中,元启帝躺在龙榻上,闭着眼,呼吸有一些微弱。端妃站在一旁,手上还有一片破碎的瓷片,鲜血滴滴答答从她宽大的袖子里流了出来,花白的发间一支玉兰盛开正好,依稀记得他们年轻的时候,启帝说过,玉兰者‘色如白云美若仙,亭亭玉立倚栏杆’。
像她。
她喜欢了好多年,后来启帝一位一位往府中迎人,她渐渐地也就不觉得那花儿有什么稀罕的了,启王府的花园里,有雍容如牡丹的周氏,有清丽若玉荷的徐氏,有娇俏如杜鹃的林氏,还有内敛如青竹的皇甫氏,还有江氏,还有王氏。
所以后来的后来,她才格外喜梅,有一番凌霜傲雪的风骨,有一番不予争春俏的风骨。
“您说,咱们这辈子,过得都是什么日子啊。”
榻上年老的皇帝能不能听到,钟氏已经不在意了,愈来愈多的鲜血从她手腕割开的伤口流出来,她渐渐支撑不住自己,软倒在龙榻边,另一只手费劲得揪住了皇帝明黄的寝衣:“若是、若是可以,十三爷等一等臣妾......只望下辈子你莫再是皇家儿郎,只做、只做普通百姓......就好。”
一日的喧嚣渐渐落下,那一轮血红的夕阳已经沉进了西方的昏暗里,带走了不知多少故人的魂灵。
卫珉鹇一身素白的锦衣华服,站在临春宫廊下,晚照余辉照得天边大片大片的晚霞映在她素白的裙摆上,宽大的振袖,绣着隐隐约约风月的纹路,头上一只白玉簪子,脸上神情有些怔楞,更有些迷茫。
李有福捂着嘴瘫坐在寝殿外的地上,老泪纵横。
北堂曜从远远的地方,大步走来,远远看见一抹瘦弱的身影立在那里,分明四周也有许多把守的卫士,可显得那样孤寂。
他的脚步声将卫珉鹇从迷茫
脸红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