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124部分阅读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作者:rouwenwu
攻长安,即使几万西凉军全部死在攻城上面,都未必能拿下长安城,想要强行攻下长安城,几乎不可能。”
“啊??!”
李蒙惊呼一声,脸上露出惊诧之色。
张济眨眨眼,也是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当初是贾诩劝说他们反攻长安,现在却说无法攻下长安,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张济想了想,突然问道:“贾先生,既然无法强攻,可有其他的办法攻下长安?”
樊稠和李蒙听见张济的话,突然间振奋起来
无法强攻,还有其他破城的办法。
两人急忙问道:“贾先生,可有破城之策?”
贾诩捋了捋颌下的短须,说道:“想要破城,唯一的办法是里应外合,让城中的士兵打开城门,迎接西凉军入城。不过,三位将军不用担心,只要大军攻城,并且向城中散布谣言,鼓动城中西凉军叛变,城中的西凉军肯定会归顺三位将军,破开长安,轻而易举。”
“好,说得好!”
李儒抚掌称赞,忍不住说话恶心贾诩。
贾诩笑了笑,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李儒看着贾诩的神情没有丝毫的变化,说话刺激贾诩好似一拳打在棉花上,丝毫不着力。见此,李儒也没有继续和贾诩争斗的想法。
樊稠笑说道:“贾先生智谋超群,是我西凉军之福!既然贾先生成竹在胸,就由贾先生策划攻破长安。嗯,李先生也不能闲着,两位先生再好好的商议一番,仔细考虑攻破长安的办法,争取一次就攻入长安,和吕布决一死战。”
说完后,樊稠、张济和李蒙便离开了,让贾诩和李儒商议事情。
营帐中,只剩下贾诩、李儒、徐荣、王灿和王越。贾诩说道:“李儒,不解释一下‘王山’的身份么?”
一句话,道明了贾诩的来意。
李儒装傻充愣,说道:“有什么解释的,不就是王山么?还能有什么身份。”
说话的时候,李儒朝王越点点头,低声说了几句。说完后,王越便迈开步子往营帐外走去,让营帐外的人守好营帐。
然后,王越才重新返回营帐,站在李儒身后,等着李儒说话。
ps:加更9,由于总共需要加更11章,这是第9章,还欠下2章。收工,明日再战。
第九卷 董卓死,天下乱 第509章 贾诩毒计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92 9:02:15 本章字数:4279
贾诩瞥见李儒低声吩咐几句,王越便出去一趟,随后又重新回到营帐,心中略微思索,便明白李儒让王越出去的用意。
他面带微笑,和声说道:“李文优,事无不可对人言,王山表面上的身份是你的护卫,负责保护你的安全,但绝不可能是护卫这么简单。说吧,他到底是什么人?”
语气中,带着质问的口吻。
贾诩咄咄逼人,就是想试探出王灿的真实身份。
李儒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性情坚韧,不可能被贾诩的话唬住。他笑着摇摇头,说道:“贾大人,王山便是王山,并没有其他身份,贾大人多心了。”
贾诩冷笑两声,说道:“诩这双眸子,看人非常准,绝不会看错的,王山表现出来的气质和能力,不可能是一个小护卫。”
李儒听后,心中烦躁不已。
若非王灿太过张扬,岂会被贾诩看出破绽。
换做是面对樊稠、李蒙和张济的质疑,李儒有信心能够忽悠几个人,并且让几人相信王灿是他的护卫。然而,面对贾诩这样洞若观火的聪明人,除了打死不承认,其他反驳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不可能忽悠住贾诩。
王越站在李儒身后,右手摁在了剑柄上。只要王灿下达命令,他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死贾诩,灭掉这个知情人。
营帐中,气氛变得凝滞起来。
徐荣坐在坐席上,冷眼旁边,一言不发。
李儒想说话,却不知道该如何辩解?
贾诩盯着王灿,却瞥见王越右手摁在了剑柄上,笑说道:“王剑师,莫非你要杀人灭口。呵呵,王剑师不用担心,我是不会拆穿王山身份的。诩来此,不过是心中好奇,想要知道能让王剑师保护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到底有什么本事?”
王越听后,浓眉一挑,沉声问道:“你认识我?”
贾诩笑了笑,说道:“王剑师名传洛阳,教导皇帝学习剑术,是帝王之师,诩怎么会不认识呢?不过王剑师突然间消声觅迹,可让很多人感到惊愕啊。”
王越哼了声,便没有继续说话。
他双目如电,死死地盯着贾诩,没有放松警惕,尤其是右手一直摁在剑柄上,只要情况稍有不对,王越立刻暴起杀人。
“哈哈哈……”
营帐中,突然响起爽朗的大笑声。
王灿朗声大笑,大袖一甩,从李儒身后走了出来,往营帐中的坐席走去。
他面对着贾诩坐下,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冷声说道:“贾先生,不知你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知道得越多,就越危险,你若是知道我的身份,恐怕就身不由己,由不得你自己做主了,你这么爱惜自己性命的人,难道不怕早死么?”
贾诩笑道:“要杀我的人很多,可惜都死了,或者是没有能力杀我,不足畏惧。”
王灿盯着贾诩,说道:“贾先生,樊稠、李蒙和张济匹夫之辈,难成大事,不若贾先生弃暗投明,随我一起共创大业如何?”
贾诩讥讽道:“藏头露尾之辈,焉能成事!”
王灿听了,白眼一翻。
好家伙,竟然讽刺他改变装束,不敢以真面目示人。
王灿嘿嘿冷笑两声,说道:“贾先生,激将法对我没用。好歹你也是当世名士,有张良、陈平之才,何必要拐弯抹角的试探呢?若贾先生愿意随我共创大业,我便告知贾先生我的真实身份。若贾先生不愿意,就此作罢,以免贾先生知情后,被杀了灭口。”
贾诩听得王灿说张良、陈平之才,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天下谋臣武将,有大才者,绝不会甘于寂寞。
贾诩很低调,不喜欢张扬,可心中却有猛虎,也有施展抱负的心思。只是他施展才华的前提是保住性命,若是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证,无疑是飞蛾扑火,这样的局面贾诩是不愿意看到的。
贾诩嘴角勾起,身体挺得笔直,拱手说道:“愿闻其名!”
一句话,便道明了贾诩的心思。
“好,有胆量,够爽快,不愧是西凉贾文和。”王灿赞叹一声,沉声道:“益州王灿,王为先!”
四个字,说起来很简单,却分量十足。
贾诩听了后,似乎非常惊讶。
他死死的盯着王灿,那张古井不波的面颊竟然露出惊愕的神情。旋即,贾诩反应过来,啧啧说道:“不愧是益州之主,有胆量,有胆识,竟敢孤身入西凉军。当初诸侯讨董,你领兵打得西凉军落花流水,西凉军可是有很多人恨不得杀了你啊。”
王灿虎目圆睁,步步紧逼,问道:“贾先生,可愿意入益州为官?”
贾诩没有丝毫的犹豫,拱手道:“敢不从命!”顿了顿,他站起身,朝王灿纳头便拜,说道:“贾诩,拜见主公。”
贾诩拱手朝王灿揖礼的时候,嘴角露出一抹得逞的笑容。
这一抹笑容被李儒瞥见,心中咯噔一下。
他心思深沉,并不认为贾诩会对王灿不利,而是贾诩别有所图。贾诩和王灿并没有交集,也只有在军营中有过一面之缘,但王灿都没有注意到贾诩。是以,李儒不相信贾诩会被王灿的王八之气慑服,他知道贾诩做事情,极有分寸,不会无缘无故的下决定。
这其中,肯定内有缘故。
不仅是李儒看见贾诩的表情,王灿也察觉到了。
王灿虽然是益州之主,权倾一方,却也没有被冲昏头脑。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让贾诩一见面就拜服,就归顺他。若真的是他散发王八之气震慑住贾诩,这天下间,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归顺他,那还打个屁呀。
王灿双手微微虚抬,托起贾诩,说道:“文和入我益州,益州幸甚!”
贾诩又朝王灿揖了一礼,这才返回坐席上坐下。
看着再一次沉寂下去的贾诩,王灿心中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正如王灿刚刚所说,樊稠、张济和李蒙难成大事,况且还没有打下长安,都已经在勾心斗角,相互间的盟友关系肯定不长久。贾诩来找李儒,其一是试探王灿的身份,其二就是寻求一条安身立家的退路。
贾诩得知王灿的真实身份后,心思一动,便立刻投奔王灿,成为王灿的下属,从而寻到一条稳妥的退路。
至于贾诩是否愿意为王灿出谋划策,还得看王灿能否让贾诩拜服。
所以,贾诩投降王灿,只是找了一条退路。
王灿离开西凉军,贾诩便跟着离开,从而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避开了长安的乱局。王灿思虑一番后,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贾诩,真是老狐狸啊!
李儒也盯着贾诩,也恍然大悟,看穿了贾诩的心思。
贾诩目光掠过王灿和李儒,看见两人脸上的表情,知道两人看穿他的想法。然而,贾诩却没有任何的担忧,当今天下乱世,诸侯并起,诸侯们都寻访贤才,招贤纳士,他主动投靠王灿,肯定会被接受,不可能被拒之门外。
王灿明白贾诩的想法,并没有愤怒,而是高兴。
他有信心,有能力,有时间去收服贾诩,若连这点自信都没有,何谈征伐天下。
不过,王灿却不会让贾诩这么轻松,他沉声说道:“文和,今西凉军反攻长安,有你和文优出谋划策,势必会拿下长安,击败王允和吕布。不过,西凉军攻下长安,杀死朝廷重臣,长安必定大乱,我欲出兵勤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文和以为如何?”
王灿盯着贾诩,目光灼灼。他心中嘿嘿冷笑,既然贾诩存了在益州保命的想法,管你想些什么,先出谋划策吧!
贾诩并没有拒绝,说道:“主公孤身前来,如何勤王?”
王灿面带得色,说道:“大军早已屯兵汉中,随时可以发兵长安。”
贾诩听了后,并没有夸赞王灿,而是沉吟一番。良久后,贾诩才出声问道:“不知主公欲成王业?还是欲成霸业?”
王灿露出好奇之色,问道:“何为王业?何为霸业?”
李儒也看向贾诩,眸中闪烁着点点精光。
贾诩自得一笑,伸手捋了捋颌下梳理得一丝不苟的短须,说道:“得天下者,可为王,王者拥有天下万民,万疆之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便是王业;诸侯之长,可为霸,霸者拥有一域百姓,统摄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便是霸业。”
顿了顿,贾诩又说道:“主公欲成王业,则需要领兵横扫域内,灭天下诸侯,以天下为己任;主公欲成霸业,则奉迎天子,威慑诸侯,并不需要和诸侯交战。”
贾诩神色严肃,面颊上露出浓浓的自信。
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贾诩一说话,便是惊人之语。
王灿身体微微前倾,饶有兴趣的问道:“成霸业应当如何?成王业又当如何?”
此时,李儒听了贾诩的话,也是佩服不已。
这家伙隐忍不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凭贾诩的一席话,足以让贾诩在王灿阵营中坐稳位置。李儒看着贾诩,心中叹了口气,他处处和贾诩争锋相对,可人家根本没有争斗的心思,或者说不屑于争斗。
贾诩抱拳说道:“主公欲成霸业,只需要在西凉军攻破长安后,发兵勤王,击败西凉军,奉迎天子,便可以成就霸业。然而,主公欲成王业,则不能发兵,等西凉军拿下长安后,任由李蒙、张济和樊稠掌控朝纲。:
他面带得色,继续说道:“樊稠等人一朝得志,必定胡作非为,也不会约束麾下西凉兵,西凉兵四处劫掠,为祸百姓,不出几年时间,大汉朝民心不附,人心思迁,终于汉室的官员都被杀个干净。便是诸侯割据的局面,一旦皇帝的名义不再,主公便可以发兵横扫诸侯,立下王业,定鼎天下。”
“嘶!嘶!”
王越盯着贾诩,连抽几口凉气。
他和程昱、荀攸、郭嘉等人相处过,知道几人的能耐,也都知道几人是一言可以兴国,一言可以丧国的人,可相比起眼前的人,还是不够毒辣啊!任由李蒙、樊稠和张济掌控朝纲,那将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啊?
尤其是纵容西凉兵,恐怕几年之后,长安繁华不再,周围都会变得荒无人烟了。被樊稠等人折腾几年,大汉就真的名存实亡。
皇帝失去大义,诸侯们就各凭本事,逐鹿天下。
ps:保底第一更,求收藏、鲜花。
第九卷 董卓死,天下乱 第510章 乱局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92 9:02:15 本章字数:4255
营帐内,寂静无声。
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仔细思考着贾诩的话。
几个人中,王灿心中的震动尤为强烈。
在成都的时候,他就和程昱、荀攸、郭嘉一起商议如何处理长安的事情,最后决定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大业。程昱等人的打算是任由李蒙、樊稠和张济攻入长安,长安大乱之后,王灿再领兵出击,击败樊稠等人率领的西凉军,这是几人想出的办法。
然而,贾诩更狠,更毒辣。
他一席话,足以当得起后世对他‘毒士’的称呼。
若真是让李蒙等人掌握朝政,胡作非为,不出几年时间,天下便成为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汉室威信扫地,诸侯们便不会听从朝廷的号令。更有甚者,很可能还有人公然称帝,这就是贾诩苦心积虑想要营造出来的局面,一方面削掉汉室的影响力,一方面滋生各路诸侯的野心,让诸侯们都有问鼎天下的权利。
此时,虽然董卓被杀,汉室威信犹存。
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室江山四百年,依旧有许多人忠于汉室。
一旦诸侯自立,或者是诸侯不服朝廷诏令,很可能被打上叛逆的罪名。而樊稠等人一朝得志,欺凌皇帝,滛乱宫闱,威压百官,便是彻底让朝廷失去天下的官心、民心,成为一个松散架子,再也没有任何号召力。
王灿思考着贾诩的话,心中暗赞好一个‘王业’,好一个‘霸业’。
贾诩正襟危坐,目光掠过大帐中的几人,心中嘿嘿冷笑。
他的目光停留在王灿身上,冷声说道:“主公,莫非是听了诩的计谋,被‘王业’吓到了,不敢这样做?或者是主公心中还忠于汉室,想要做汉室的忠臣?”
王灿摇摇头,说道:“非是如此,灿只是感慨文和之才,何其多智也!”
贾诩闻言,脸色阴晴不定,不断地变化。
他刚才的话,有挤兑王灿的意思。因为他所说的计谋堪称釜底抽薪,将大汉朝仅剩的气数都耗尽了。这样的不择手段,却不是任何人都喜欢的,看见王灿陷入沉思当中,久久没有说话,贾诩才有这样的话。
本想挤兑王灿,却得到王灿盛赞的一句话,让贾诩心中有些发堵。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贾诩心中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王灿不知道贾诩心中的想法,心中正寻思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由于贾诩的一番论断,原定计划也必须要随之改变。
王灿沉声说道:“文和之谋甚合我意,这一次攻下长安后,便任由李蒙、樊稠和张济三人掌控朝政。不过,由于计划的改动,没有了益州军攻打长安,就不会有益州军击败西凉军,迎接我们返回成都。我们几人整日被西凉军关注,想要离开西凉军,恐怕有些困难。”
徐荣说道:“主公说得是,一旦我们脱离西凉军,势必会遭到西凉军的追击,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恐难以脱身。”
李儒笑道:“主公,我们只有五个人,难道五个人离开长安还不容易么?只要在长安制造一点混乱,轻易就能离开。况且,我们还有英雄楼相助,离开长安轻而易举。不过,主公还需让屯在汉中的士兵前来接应,以免被西凉军发现后,才能顺利的离开长安,前往成都。”
贾诩点头道:“文优之言有理,驻扎在汉中的大军得到西凉军攻下长安的消息,必须立刻派出士兵前往长安,在路上迎接主公,以免被追击。”
对于李儒的话,贾诩举双手赞成。
他归顺王灿,最主要的就是要摆脱长安的乱局,保住自己的性命。若是归顺王灿后,还要被追杀,面临性命堪忧的局面,还不如继续留在西凉军,这样不会受到威胁。
王灿点头道:“好,我会尽快传信回去。”
营帐中,众人相视一笑。
……
皇宫,偏殿。
刘协身穿龙袍衮服,头戴平天冠,稚嫩的面颊上露出担忧的神情。
下方,坐着刘贤和王允。
刘贤是刘协的皇叔祖,被刘协倚靠为左膀右臂,王允朝廷重臣,对小皇帝忠心耿耿,是刘协的心腹之人。
王允掌握朝政后,逐渐变得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不把朝中的同僚官员放在眼中。然而,王允对小皇帝却非常恭敬,这是根植在骨子里面的忠君思想。不管他如何嚣张,如何变化,面对小皇帝,都表现得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越礼。
刘协沉声说道:“王卿,西凉军来势汹汹,已经击败徐荣,杀死段煨,大军即将兵临城下,怎如何应对?”
刘协天资出众,聪慧敏捷,却不过是十岁出头的孩童。
遇到西凉军往长安而来,心中非常担忧。
他目光看向王允的时候,也露出一丝埋怨。若非王允朝令夕改,把西凉军逼急了,也不至于让樊稠等人纠集了几万西凉军攻打长安。刘协埋怨王允,却有不好责怪,因为王允整日处理国事,已经是忙得脚不沾地,连头上灰白的鬓发都已经变得雪白,苍老了许多。
这样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臣子,刘协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责骂!贬斥!
不管怎么样,王允都是朝廷忠臣,不能寒了王允的心。
王允听见西凉军前来攻打长安,脸上并没有担忧的神情,他沉声说道:“皇上,有温侯吕布驻守长安,西凉军不足畏惧,等西凉军抵达后,温侯领兵出战,便可以一战击败西凉军。到时候,将樊稠、李蒙和张济全部斩杀,这些个乱臣贼子,该杀!该杀!”
他语气冰冷,面如冰霜,眼中充斥着杀意。对于樊稠等人,王允是恨到了骨子里面,非常厌恶这样的乱臣贼子。
刘协见王允如此自信,也不好说话。
他想了想,把目光转向刘贤,示意刘贤说话。
刘贤轻咳两声,说道:“王司徒,西凉军击败徐荣和段煨后,已经过了新丰县,正赶往长安,司徒需要早作准备啊。况且斥侯传来消息,说李儒是樊稠等人的军师,有李儒坐镇,西凉军如虎添翼,不得不慎重,王司徒谨慎对待。”
“李儒?”
王允听后,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
自从董卓进入洛阳,王允便和董卓、李儒打交道,知道李儒的能耐。当初杀死董卓,却没有抓住李儒,王允还气愤了好几天,现在陡然听见李儒的消息,王允心中腾地一下升起了无尽的杀意,想要将李儒杀死。
王允深吸口气,拱手道:“皇上,西凉军有李儒辅佐,局势便发生了变化,臣必须尽快安排好城中的防守,以免出现漏洞,臣告退。”
刘协摆摆手,道:“王卿去吧!”
王允又朝皇帝揖了一礼,便恭敬的退出了宫殿。
……
司徒府,王允返回后,立刻召集吕布、范虎和申绪商议事情。
大厅中,王允目光掠过几人,说道:“樊稠、李蒙和张济都是莽夫,不通兵法,不懂行军布阵,不足为虑。然而,李儒却是一个有大才华的人,有李儒坐镇西凉军,西凉军便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可轻视。温侯,你统帅城中士兵,麾下也有几千精兵,尽快布置大军,守好长安,随时准备领兵出击。”
“诺!”
吕布听了后,拱手回答。
王允点了点头,目光看向申绪和范虎,吩咐道:“现在局势紧张,你们二人拿着老夫的帖子去拜见长安城中的大族,让他们派遣私兵部曲帮助守城,同意出私兵的大族也就罢了,不同意的大族你们记录下来,全部禀报给我,我会一一处理。”
王允眼眸中闪过森冷的光芒,不帮忙的家族,便只有直接铲除了。
申绪和范虎答应下来,转身便离开了。
大厅中,只剩下王允和吕布。
王允思虑片刻,沉声说道:“温侯,长安局势危急,已经关系到我们能否继续留在长安,望温侯竭尽全力,击败西凉军。”
吕布拱手说道:“王司徒放心,布尽力而为。”
……
两日后,樊稠、张济和李蒙率领西凉军抵达长安。
几万大军在城外驻扎,气势汹汹,黑压压的一群士兵让城中防守的士兵为之畏惧。就在城中士兵担忧的时候,又有西凉军抵达城外。
此时,长安城外,西凉军中军大帐。营帐中,樊稠、李蒙和张济排成一排坐着,从左往右,依次是樊稠、张济、李蒙,下方左右两侧是李儒和贾诩,再往下则是徐荣、张绣等军中武将,以及一众校尉。
“踏!踏!……”
营帐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大帐门帘掀开,只见两个虬髯壮汉走了进来。这两人便是应樊稠的邀请,赶来攻打长安的西凉军将领王方和杨定。王方走进来后,拱手朝樊稠、李蒙和张济见了一礼,说道:“樊将军,我和杨定老弟来迟一步,恕罪,恕罪!”
樊稠摇头笑道:“不迟,刚好合适。”
樊稠一招手,让士兵在最前方新增了两个坐席,让王方和杨定落座。
坐下后,杨定抱拳说道:“樊将军,长安城城池坚固,又有吕布这等凶将,樊将军可有破敌之策?”
王方也点点头,等着樊稠的解释。
两人虽然是西凉军将领,却不属于樊稠等人的管辖范围。王方和杨定领兵前来,其实是看中了攻下长安的利益,否则并不会领兵前来。两人刚到后就要问清楚情况,若是连破敌之策都没有,两人来了也是白搭,便直接领兵离开。
樊稠笑了笑,露出胸有成竹的表情,解释道:“两位将军勿忧,李先生和贾先生早有计策,攻下长安城易如反掌。”
王方和杨定转头看去,见贾诩和李儒正襟危坐,脸上露出惊愕的神情。
没想到,樊稠、张济和李蒙竟然招揽了贾诩和李儒。王方和杨定也是知道李儒的才华,有李儒谋划,再加上贾诩帮忙,的确能攻下长安。
见此,王方问道:“樊将军,何时攻城?”
樊稠回答道:“明日一早,大军拔寨,起兵攻打长安城!”王方和杨定闻言,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次日一早,大军开拔,往长安城开去。
大战,一触即发。
ps:保底第二更,求收藏、鲜花咯。
第九卷 董卓死,天下乱 第511章 北地枪王的风采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92 9:02:15 本章字数:3982
长安,自西汉高祖皇帝刘邦称帝建国,便成为汉朝的政治中心。
虽然刘秀光复汉室,迁都洛阳,长安依旧作为大汉‘西都’,繁华无比。
四百年风雨,长安城饱经沧桑,经受无数战乱。时至今日,城墙上不知留下了多少战争的痕迹。然而,长安城几经修缮,城池坚固,城墙高且厚,称得上是一座坚固的要塞。西凉军想攻破长安,非常困难,但将长安围困起来,却还是可以的。
此时此刻,长安城战云密布,笼罩在凝重的气氛下。
“咚!咚!……”
沉闷雄浑的战鼓声响起,直冲云霄,穿金裂石。紧随战鼓声后,尖唳高亢的号角声陡然响起,如同惊涛骇浪一拨一拨的传来。
置身于其中,便感觉热血沸腾。
五万余西凉兵,整齐列阵,神情肃穆,眼眸中透着令人心悸的杀气。
樊稠、张济和李蒙骑马站在军阵前方,也是一脸肃容,面容冷峻。
王方和杨定策马站在后面,没有和樊稠等人并排站立。因为两人刚刚率领大军抵达长安城,只是前来帮忙的,并不是这次战争的主导者。故此,王方和杨定骑马站在樊稠三人身后,不是军中统帅,身份比三人低了一个档次。
王方和杨定身后,才是张绣和一众军中将校。
王方看向杨定,压低声音问道:“老杨,长安城高大坚固,堪称一座要塞。不仅如此,城中还有吕布把守,你说他们能攻破长安,击败吕布么?”
杨定回头瞅了眼身后,也是低声说道:“老王啊,你难道不知道李儒那个狠人在,有他出谋划策,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王方点点头,说道:“这倒也是,不过我还是担心呐!”
杨定靠近王方,低声道:“怕什么,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咱们不过是前来帮忙的,见到情况不对,难道不会跑么?”
说话的时候,他用手比划了一下。
两人嘿嘿一笑,脸上露出贼贼的表情。
胜利,两人便可以坐享其成;失败,两人便领兵离开,根本不会有任何损失。
张绣耳力极好,即使王方和杨定压低声音窃窃私语,他都听得清清楚楚。他不屑的看了眼王方和杨定,冷冷一笑,抬头望着巍峨的城墙,眼中闪烁着浓浓的战意。他握紧手中的虎头金枪,长枪槊空,仰天长啸,大声吼道:“杀!杀!杀!”
声音突然响起,吓了王方和杨定一大跳。
两人回头瞥了张绣一眼,露出惊惧的神情。
连续三个‘杀’字,声如洪钟,高昂激荡,洪亮的声音在军阵中不停地回荡着,传播着。时值阳春三月,艳阳照耀下,金灿灿的阳光洒落在虎头金枪上,使得枪尖透出一股肃杀之气,令人望而生寒,心生畏惧。
张绣骑在马上,身穿银白色的铠甲,头戴银盔,被耀眼的阳光照耀后,如同是屹立在大地上的不败战神,充斥着凛冽的气势。
他一声大吼,便激发了身后五万余士兵的气势。
“杀!”
“杀!”
……
张绣的声音传遍战场,他身后的士兵被张绣引导下,立刻大声附和,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五万余士兵轰然回应,如天边滚滚炸雷般的怒吼声响彻云霄。声音响起,一股肃杀之气从士兵当中蔓延开来,令人不可逼视。
五万人齐声呐喊,气势雄浑,令人热血沸腾。
放眼望去,五万余士兵好似是山岳般屹立在城外,不动如山。
樊稠回头看了眼怒吼的士兵,那整齐的阵容,那澎湃的气势,令樊稠心中欢喜,脸上带着得意的神情。
这些士兵,便是他、张济和李蒙麾下的猛士,是他们赖以入主长安的底气。或许,进入长安后会有勾心斗角,会有权利瓜分,但这一刻,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攻破长安,杀死吕布和王允,掌控朝政。
樊稠军中主将在大军前方,而李儒、贾诩、徐荣等人则在大军后方。他们不上战场,不用出战,便在后面观察局势,随时做出决策。
城楼上,王允和吕布肃穆而立。
身后,站着一众士兵。
王允说道:“奉先,城外大军阵容如何?”他看见五万大军整齐列阵后,心中突然升起一抹悸动,觉得有些小瞧城外的西凉军了。
吕布冷声说道:“土鸡瓦狗,不足畏惧。”
他一如既往的冷漠,望着城外的西凉军,露出兴奋的神情。
……
“哒!哒!”
西凉军阵前,马蹄声响起,一道火红色且带着银白色的影子突然冲了出去,此人正是张绣。他身后披着一件黑色披风,迎风飘荡,猎猎作响,手中虎头金枪直指长空,抬头望着城楼上,怒吼道:“吕布小儿,张绣在此,可有胆量一战?”
声音洪亮,不断地回荡着。
吕布听了后,脸色登时变得很难看。他吕布纵横天下,战群雄,诛董卓,赫赫战功,一杆方天画戟难逢敌手,如今却被一个毛头小子喝骂,心中顿时愤怒起来。
“戟来!”
吕布大喝一声,便有一名士兵双手托着方天画戟走了过来。
吕布接过方天画戟,便准备下去斩了张绣。
李肃身穿甲胄站在吕布身后,见吕布要出战,立刻站出来,抱拳说道:“温侯,张绣毛头小子,狂妄自大,不足为虑。温侯身份高贵,武艺力压群雄,岂能轻易出手,待末将去斩杀张绣,看他还敢嚣张?”
吕布并未说话,而是颔首点头。
李肃得到命令后,转身大步朝城楼下走去。片刻后,城门嘎吱一声打开,吊桥放下,李肃策马奔驰,快速朝张绣冲去。
“张绣小儿,受死!”
李肃怒吼一声,手中提着一口大刀冲向张绣。
冲锋的时候,李肃气势十足,丝毫没有将张绣放在眼中。毕竟李肃、吕布、张济等人都是军中老牌将领,而张绣不过是后起之秀。
张绣骑在汗血马上,昂头挺胸,伸手摩挲着手中的虎头金枪。他看见城门大开,听见李肃的喝骂声,眼中闪过一抹厉色。他眼眸陡然圆睁着,低喝一声,胯下汗血马便快速冲了出去,冲向李肃。
战马甩开四蹄奔驰,张绣一手拉住马缰,一手握紧虎头金枪。两马交错,张绣和李肃快瞬间便碰面。
“铛!”
一声金铁交击的声音响起,张绣手中的虎头金枪和李肃的大刀碰撞。
两人骑着战马,瞬间便错开。
刹那间,张绣勒住马缰,让胯下的汗血马停了下来。他猛地低喝一声,身体快速往后一仰,手中的虎头金枪抡转成了一个半圆,枪尖转过往后一探,对准李肃的后背扎去。
这一招,快若闪电,几乎是眨眼间完成。
“噗!”
寒光闪烁,一声闷响传来。
虎头金枪锋利尖锐,瞬间便戳破了李肃后背上的铠甲,破入李肃后背上的血肉中。张绣的虎头金枪是童渊赠送的,端的是一柄好枪,瞬间便穿过李肃的后背。
李肃胯下的战马在继续在奔驰,在枪尖穿透李肃胸膛的时候,战马又在快速的奔跑,一下就甩拔出了胸膛上的长枪。张绣握紧长枪,收枪而立,他拨转马头,快速朝李肃战马奔跑的方向冲去。
“啊!!”
李肃惨叫一声,身体摇摇欲坠。
他低下头,看着胸膛上血迹斑斑的伤口,眼中露出悔恨的神情。早就听说张绣一杆长枪厉害无比,可他倚老卖老,认为张绣黄口孺子,名不副实,却没想到被张绣杀死。早知如此,就不该上来厮杀了。
李肃用尽全力,回过头,看着张绣,好似要将张绣记在眼中。
然而,战马奔跑的速度极快,李肃重心不稳,一下就从战马上摔倒在地上。
一个照面,李肃被张绣杀死!
张绣策马跑到李肃跟前,眼中露出冷漠的眼神。他手中虎头金枪猛地削出,一下将李肃的脑袋削了下来。张绣俯下身体,探手将李肃的脑袋抓了起来。
“吕布,送给你!”
张绣一声怒吼,用尽全力将李肃的脑袋往城楼方向抛掷过去。他的力量虽然很大,却还是无法将李肃的脑袋扔上城楼。
“砰!”
一声闷响,李肃的脑袋砸到城墙上,又溅出一蓬鲜血。
这一招,简直是在侮辱吕布。
张绣策马而立,昂头看着城楼上的吕布,脸上露出浓浓的战意。年轻人,肆无忌惮,便是此时张绣的情况,他手中的虎头金枪上还沾着李肃的血迹,长枪槊空,直指吕布,大吼道:“吕布,可敢一战?”
“吕布,可敢一战?”
“吕布,可敢一战?”
……
战场上,不停地回荡着张绣的怒吼声。他如同是神威无敌的战神,无人能敌,这便是北地枪王的风采。
这时候,五万西凉军沸腾了,所有的士兵全都兴奋起来了。
张绣太厉害,太让西凉兵为之振奋了。
没有什么比杀死敌人来得刺激,没有什么比割下敌人的头颅后再抛掷给敌军更加令人热沸腾。这一刻,是西凉军狂欢的时刻。张绣一个照面杀死李肃,不仅仅是沉重的打击了王允和吕布的气焰,更是助长了西凉军的威风。
ps:保底第三更完成,总算是完成今天的任务,今日脑袋发昏,无法继续加更了,抱歉。总共需要加更11章,现已经加更9章,欠下2更,今晚无法继续加更,小东会尽快还清的。嗯,今日没有更新了。
第九卷 董卓死,天下乱 第512章 张绣战吕布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92 9:02:15 本章字数:4110
“杀!”
“杀!”
……
西凉兵放声大吼,吼声中充斥着喜悦的情绪。张绣的开门红,打出了西凉军的气势,让所有的西凉兵沸腾起来。
欢呼!
欢呼!
这时候,欢呼便是最直接的庆贺方式。然而,西凉兵越是高兴的呐喊助威,吕布就越是愤怒,他心中歇斯底里的怒吼着,杀气在升腾,怒气在膨胀,站在吕布身边的王允蹬蹬蹬的连退三步,惊诧的看着吕布,好恐怖,好霸道的气势。
吕布凝神盯着张绣,目光如电,当他看见张绣抛掷李肃脑袋,最后砰的一声撞在城墙上,彻底激怒了吕布,激发了这头猛虎心中的杀意。
杀!杀!杀!
吕布心中,唯有杀意,只有杀死张绣,才能发泄心中之恨。
吕布怒气升腾,气得想杀人,西凉军却不管他,正欢呼庆贺着。樊稠策马站在最前方,唯恐天下不乱,他猛然拔出腰间战刀,战刀对准城头上的吕布,怒吼道:“吕布小儿,下来受死!下来受死!”
“吕布小儿,下来受死!”
“吕布小儿,下来受死!”
……
五万余士兵轰然回应,大声嘲笑。
那直冲云霄的怒吼声响彻天地,在战场上不停地回荡着。西凉兵整齐划一的吼声如滚滚炸雷,从天边传入城中,将吕布无敌战神的面目给摧毁了。此时此刻,西凉士兵举起手中的战刀,不停地怒吼着,恣意的发泄着。
樊稠回头看了眼五万余士兵,暗道军心可用。
大军后方,贾诩和李儒都是策马而立,并没有乘坐马车。
马车虽然宽敞舒适,可两军交锋,战场混乱,局势难以预料。若是打了胜仗还好,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一旦出现败局,马车速度非常慢,难以逃脱,故此贾诩和李儒都是骑在马上,使用战马观战。
李儒看向贾诩,问道:“文和,你看张绣能否击败吕布?”
贾诩摇头道:“难,吕布武勇冠绝当世,无人能敌。今日一战不过是为了打击吕布麾下大军的气焰。张绣一招杀死李肃,依旧已经完成的任务,希望张绣适可而止,不要恋战,否则张绣被吕布杀死,刚刚取得的胜利便打了水漂,被吕布掰回一局。只要张绣不被杀死,就没有多大的影响。”
李儒正色道:“李肃无足轻重,吕布的出场才是真正的交锋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地说话。
此时,两人说话的语气好似是多年的好友,没有争锋相对的意思。
王灿策马站立,他骑着一匹枣色战马,腰间悬挂着一柄黑铁长剑和专属的灵宝弓。王灿站在李儒身后,虽然是两人的主公,可战场上人多嘴杂,太过显眼,他便没?br /gt;
攻长安,即使几万西凉军全部死在攻城上面,都未必能拿下长安城,想要强行攻下长安城,几乎不可能。”
“啊??!”
李蒙惊呼一声,脸上露出惊诧之色。
张济眨眨眼,也是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当初是贾诩劝说他们反攻长安,现在却说无法攻下长安,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张济想了想,突然问道:“贾先生,既然无法强攻,可有其他的办法攻下长安?”
樊稠和李蒙听见张济的话,突然间振奋起来
无法强攻,还有其他破城的办法。
两人急忙问道:“贾先生,可有破城之策?”
贾诩捋了捋颌下的短须,说道:“想要破城,唯一的办法是里应外合,让城中的士兵打开城门,迎接西凉军入城。不过,三位将军不用担心,只要大军攻城,并且向城中散布谣言,鼓动城中西凉军叛变,城中的西凉军肯定会归顺三位将军,破开长安,轻而易举。”
“好,说得好!”
李儒抚掌称赞,忍不住说话恶心贾诩。
贾诩笑了笑,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李儒看着贾诩的神情没有丝毫的变化,说话刺激贾诩好似一拳打在棉花上,丝毫不着力。见此,李儒也没有继续和贾诩争斗的想法。
樊稠笑说道:“贾先生智谋超群,是我西凉军之福!既然贾先生成竹在胸,就由贾先生策划攻破长安。嗯,李先生也不能闲着,两位先生再好好的商议一番,仔细考虑攻破长安的办法,争取一次就攻入长安,和吕布决一死战。”
说完后,樊稠、张济和李蒙便离开了,让贾诩和李儒商议事情。
营帐中,只剩下贾诩、李儒、徐荣、王灿和王越。贾诩说道:“李儒,不解释一下‘王山’的身份么?”
一句话,道明了贾诩的来意。
李儒装傻充愣,说道:“有什么解释的,不就是王山么?还能有什么身份。”
说话的时候,李儒朝王越点点头,低声说了几句。说完后,王越便迈开步子往营帐外走去,让营帐外的人守好营帐。
然后,王越才重新返回营帐,站在李儒身后,等着李儒说话。
ps:加更9,由于总共需要加更11章,这是第9章,还欠下2章。收工,明日再战。
第九卷 董卓死,天下乱 第509章 贾诩毒计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92 9:02:15 本章字数:4279
贾诩瞥见李儒低声吩咐几句,王越便出去一趟,随后又重新回到营帐,心中略微思索,便明白李儒让王越出去的用意。
他面带微笑,和声说道:“李文优,事无不可对人言,王山表面上的身份是你的护卫,负责保护你的安全,但绝不可能是护卫这么简单。说吧,他到底是什么人?”
语气中,带着质问的口吻。
贾诩咄咄逼人,就是想试探出王灿的真实身份。
李儒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性情坚韧,不可能被贾诩的话唬住。他笑着摇摇头,说道:“贾大人,王山便是王山,并没有其他身份,贾大人多心了。”
贾诩冷笑两声,说道:“诩这双眸子,看人非常准,绝不会看错的,王山表现出来的气质和能力,不可能是一个小护卫。”
李儒听后,心中烦躁不已。
若非王灿太过张扬,岂会被贾诩看出破绽。
换做是面对樊稠、李蒙和张济的质疑,李儒有信心能够忽悠几个人,并且让几人相信王灿是他的护卫。然而,面对贾诩这样洞若观火的聪明人,除了打死不承认,其他反驳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不可能忽悠住贾诩。
王越站在李儒身后,右手摁在了剑柄上。只要王灿下达命令,他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死贾诩,灭掉这个知情人。
营帐中,气氛变得凝滞起来。
徐荣坐在坐席上,冷眼旁边,一言不发。
李儒想说话,却不知道该如何辩解?
贾诩盯着王灿,却瞥见王越右手摁在了剑柄上,笑说道:“王剑师,莫非你要杀人灭口。呵呵,王剑师不用担心,我是不会拆穿王山身份的。诩来此,不过是心中好奇,想要知道能让王剑师保护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到底有什么本事?”
王越听后,浓眉一挑,沉声问道:“你认识我?”
贾诩笑了笑,说道:“王剑师名传洛阳,教导皇帝学习剑术,是帝王之师,诩怎么会不认识呢?不过王剑师突然间消声觅迹,可让很多人感到惊愕啊。”
王越哼了声,便没有继续说话。
他双目如电,死死地盯着贾诩,没有放松警惕,尤其是右手一直摁在剑柄上,只要情况稍有不对,王越立刻暴起杀人。
“哈哈哈……”
营帐中,突然响起爽朗的大笑声。
王灿朗声大笑,大袖一甩,从李儒身后走了出来,往营帐中的坐席走去。
他面对着贾诩坐下,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冷声说道:“贾先生,不知你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知道得越多,就越危险,你若是知道我的身份,恐怕就身不由己,由不得你自己做主了,你这么爱惜自己性命的人,难道不怕早死么?”
贾诩笑道:“要杀我的人很多,可惜都死了,或者是没有能力杀我,不足畏惧。”
王灿盯着贾诩,说道:“贾先生,樊稠、李蒙和张济匹夫之辈,难成大事,不若贾先生弃暗投明,随我一起共创大业如何?”
贾诩讥讽道:“藏头露尾之辈,焉能成事!”
王灿听了,白眼一翻。
好家伙,竟然讽刺他改变装束,不敢以真面目示人。
王灿嘿嘿冷笑两声,说道:“贾先生,激将法对我没用。好歹你也是当世名士,有张良、陈平之才,何必要拐弯抹角的试探呢?若贾先生愿意随我共创大业,我便告知贾先生我的真实身份。若贾先生不愿意,就此作罢,以免贾先生知情后,被杀了灭口。”
贾诩听得王灿说张良、陈平之才,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天下谋臣武将,有大才者,绝不会甘于寂寞。
贾诩很低调,不喜欢张扬,可心中却有猛虎,也有施展抱负的心思。只是他施展才华的前提是保住性命,若是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证,无疑是飞蛾扑火,这样的局面贾诩是不愿意看到的。
贾诩嘴角勾起,身体挺得笔直,拱手说道:“愿闻其名!”
一句话,便道明了贾诩的心思。
“好,有胆量,够爽快,不愧是西凉贾文和。”王灿赞叹一声,沉声道:“益州王灿,王为先!”
四个字,说起来很简单,却分量十足。
贾诩听了后,似乎非常惊讶。
他死死的盯着王灿,那张古井不波的面颊竟然露出惊愕的神情。旋即,贾诩反应过来,啧啧说道:“不愧是益州之主,有胆量,有胆识,竟敢孤身入西凉军。当初诸侯讨董,你领兵打得西凉军落花流水,西凉军可是有很多人恨不得杀了你啊。”
王灿虎目圆睁,步步紧逼,问道:“贾先生,可愿意入益州为官?”
贾诩没有丝毫的犹豫,拱手道:“敢不从命!”顿了顿,他站起身,朝王灿纳头便拜,说道:“贾诩,拜见主公。”
贾诩拱手朝王灿揖礼的时候,嘴角露出一抹得逞的笑容。
这一抹笑容被李儒瞥见,心中咯噔一下。
他心思深沉,并不认为贾诩会对王灿不利,而是贾诩别有所图。贾诩和王灿并没有交集,也只有在军营中有过一面之缘,但王灿都没有注意到贾诩。是以,李儒不相信贾诩会被王灿的王八之气慑服,他知道贾诩做事情,极有分寸,不会无缘无故的下决定。
这其中,肯定内有缘故。
不仅是李儒看见贾诩的表情,王灿也察觉到了。
王灿虽然是益州之主,权倾一方,却也没有被冲昏头脑。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让贾诩一见面就拜服,就归顺他。若真的是他散发王八之气震慑住贾诩,这天下间,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归顺他,那还打个屁呀。
王灿双手微微虚抬,托起贾诩,说道:“文和入我益州,益州幸甚!”
贾诩又朝王灿揖了一礼,这才返回坐席上坐下。
看着再一次沉寂下去的贾诩,王灿心中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正如王灿刚刚所说,樊稠、张济和李蒙难成大事,况且还没有打下长安,都已经在勾心斗角,相互间的盟友关系肯定不长久。贾诩来找李儒,其一是试探王灿的身份,其二就是寻求一条安身立家的退路。
贾诩得知王灿的真实身份后,心思一动,便立刻投奔王灿,成为王灿的下属,从而寻到一条稳妥的退路。
至于贾诩是否愿意为王灿出谋划策,还得看王灿能否让贾诩拜服。
所以,贾诩投降王灿,只是找了一条退路。
王灿离开西凉军,贾诩便跟着离开,从而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避开了长安的乱局。王灿思虑一番后,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贾诩,真是老狐狸啊!
李儒也盯着贾诩,也恍然大悟,看穿了贾诩的心思。
贾诩目光掠过王灿和李儒,看见两人脸上的表情,知道两人看穿他的想法。然而,贾诩却没有任何的担忧,当今天下乱世,诸侯并起,诸侯们都寻访贤才,招贤纳士,他主动投靠王灿,肯定会被接受,不可能被拒之门外。
王灿明白贾诩的想法,并没有愤怒,而是高兴。
他有信心,有能力,有时间去收服贾诩,若连这点自信都没有,何谈征伐天下。
不过,王灿却不会让贾诩这么轻松,他沉声说道:“文和,今西凉军反攻长安,有你和文优出谋划策,势必会拿下长安,击败王允和吕布。不过,西凉军攻下长安,杀死朝廷重臣,长安必定大乱,我欲出兵勤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文和以为如何?”
王灿盯着贾诩,目光灼灼。他心中嘿嘿冷笑,既然贾诩存了在益州保命的想法,管你想些什么,先出谋划策吧!
贾诩并没有拒绝,说道:“主公孤身前来,如何勤王?”
王灿面带得色,说道:“大军早已屯兵汉中,随时可以发兵长安。”
贾诩听了后,并没有夸赞王灿,而是沉吟一番。良久后,贾诩才出声问道:“不知主公欲成王业?还是欲成霸业?”
王灿露出好奇之色,问道:“何为王业?何为霸业?”
李儒也看向贾诩,眸中闪烁着点点精光。
贾诩自得一笑,伸手捋了捋颌下梳理得一丝不苟的短须,说道:“得天下者,可为王,王者拥有天下万民,万疆之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便是王业;诸侯之长,可为霸,霸者拥有一域百姓,统摄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便是霸业。”
顿了顿,贾诩又说道:“主公欲成王业,则需要领兵横扫域内,灭天下诸侯,以天下为己任;主公欲成霸业,则奉迎天子,威慑诸侯,并不需要和诸侯交战。”
贾诩神色严肃,面颊上露出浓浓的自信。
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贾诩一说话,便是惊人之语。
王灿身体微微前倾,饶有兴趣的问道:“成霸业应当如何?成王业又当如何?”
此时,李儒听了贾诩的话,也是佩服不已。
这家伙隐忍不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凭贾诩的一席话,足以让贾诩在王灿阵营中坐稳位置。李儒看着贾诩,心中叹了口气,他处处和贾诩争锋相对,可人家根本没有争斗的心思,或者说不屑于争斗。
贾诩抱拳说道:“主公欲成霸业,只需要在西凉军攻破长安后,发兵勤王,击败西凉军,奉迎天子,便可以成就霸业。然而,主公欲成王业,则不能发兵,等西凉军拿下长安后,任由李蒙、张济和樊稠掌控朝纲。:
他面带得色,继续说道:“樊稠等人一朝得志,必定胡作非为,也不会约束麾下西凉兵,西凉兵四处劫掠,为祸百姓,不出几年时间,大汉朝民心不附,人心思迁,终于汉室的官员都被杀个干净。便是诸侯割据的局面,一旦皇帝的名义不再,主公便可以发兵横扫诸侯,立下王业,定鼎天下。”
“嘶!嘶!”
王越盯着贾诩,连抽几口凉气。
他和程昱、荀攸、郭嘉等人相处过,知道几人的能耐,也都知道几人是一言可以兴国,一言可以丧国的人,可相比起眼前的人,还是不够毒辣啊!任由李蒙、樊稠和张济掌控朝纲,那将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啊?
尤其是纵容西凉兵,恐怕几年之后,长安繁华不再,周围都会变得荒无人烟了。被樊稠等人折腾几年,大汉就真的名存实亡。
皇帝失去大义,诸侯们就各凭本事,逐鹿天下。
ps:保底第一更,求收藏、鲜花。
第九卷 董卓死,天下乱 第510章 乱局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92 9:02:15 本章字数:4255
营帐内,寂静无声。
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仔细思考着贾诩的话。
几个人中,王灿心中的震动尤为强烈。
在成都的时候,他就和程昱、荀攸、郭嘉一起商议如何处理长安的事情,最后决定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大业。程昱等人的打算是任由李蒙、樊稠和张济攻入长安,长安大乱之后,王灿再领兵出击,击败樊稠等人率领的西凉军,这是几人想出的办法。
然而,贾诩更狠,更毒辣。
他一席话,足以当得起后世对他‘毒士’的称呼。
若真是让李蒙等人掌握朝政,胡作非为,不出几年时间,天下便成为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汉室威信扫地,诸侯们便不会听从朝廷的号令。更有甚者,很可能还有人公然称帝,这就是贾诩苦心积虑想要营造出来的局面,一方面削掉汉室的影响力,一方面滋生各路诸侯的野心,让诸侯们都有问鼎天下的权利。
此时,虽然董卓被杀,汉室威信犹存。
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室江山四百年,依旧有许多人忠于汉室。
一旦诸侯自立,或者是诸侯不服朝廷诏令,很可能被打上叛逆的罪名。而樊稠等人一朝得志,欺凌皇帝,滛乱宫闱,威压百官,便是彻底让朝廷失去天下的官心、民心,成为一个松散架子,再也没有任何号召力。
王灿思考着贾诩的话,心中暗赞好一个‘王业’,好一个‘霸业’。
贾诩正襟危坐,目光掠过大帐中的几人,心中嘿嘿冷笑。
他的目光停留在王灿身上,冷声说道:“主公,莫非是听了诩的计谋,被‘王业’吓到了,不敢这样做?或者是主公心中还忠于汉室,想要做汉室的忠臣?”
王灿摇摇头,说道:“非是如此,灿只是感慨文和之才,何其多智也!”
贾诩闻言,脸色阴晴不定,不断地变化。
他刚才的话,有挤兑王灿的意思。因为他所说的计谋堪称釜底抽薪,将大汉朝仅剩的气数都耗尽了。这样的不择手段,却不是任何人都喜欢的,看见王灿陷入沉思当中,久久没有说话,贾诩才有这样的话。
本想挤兑王灿,却得到王灿盛赞的一句话,让贾诩心中有些发堵。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贾诩心中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王灿不知道贾诩心中的想法,心中正寻思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由于贾诩的一番论断,原定计划也必须要随之改变。
王灿沉声说道:“文和之谋甚合我意,这一次攻下长安后,便任由李蒙、樊稠和张济三人掌控朝政。不过,由于计划的改动,没有了益州军攻打长安,就不会有益州军击败西凉军,迎接我们返回成都。我们几人整日被西凉军关注,想要离开西凉军,恐怕有些困难。”
徐荣说道:“主公说得是,一旦我们脱离西凉军,势必会遭到西凉军的追击,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恐难以脱身。”
李儒笑道:“主公,我们只有五个人,难道五个人离开长安还不容易么?只要在长安制造一点混乱,轻易就能离开。况且,我们还有英雄楼相助,离开长安轻而易举。不过,主公还需让屯在汉中的士兵前来接应,以免被西凉军发现后,才能顺利的离开长安,前往成都。”
贾诩点头道:“文优之言有理,驻扎在汉中的大军得到西凉军攻下长安的消息,必须立刻派出士兵前往长安,在路上迎接主公,以免被追击。”
对于李儒的话,贾诩举双手赞成。
他归顺王灿,最主要的就是要摆脱长安的乱局,保住自己的性命。若是归顺王灿后,还要被追杀,面临性命堪忧的局面,还不如继续留在西凉军,这样不会受到威胁。
王灿点头道:“好,我会尽快传信回去。”
营帐中,众人相视一笑。
……
皇宫,偏殿。
刘协身穿龙袍衮服,头戴平天冠,稚嫩的面颊上露出担忧的神情。
下方,坐着刘贤和王允。
刘贤是刘协的皇叔祖,被刘协倚靠为左膀右臂,王允朝廷重臣,对小皇帝忠心耿耿,是刘协的心腹之人。
王允掌握朝政后,逐渐变得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不把朝中的同僚官员放在眼中。然而,王允对小皇帝却非常恭敬,这是根植在骨子里面的忠君思想。不管他如何嚣张,如何变化,面对小皇帝,都表现得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越礼。
刘协沉声说道:“王卿,西凉军来势汹汹,已经击败徐荣,杀死段煨,大军即将兵临城下,怎如何应对?”
刘协天资出众,聪慧敏捷,却不过是十岁出头的孩童。
遇到西凉军往长安而来,心中非常担忧。
他目光看向王允的时候,也露出一丝埋怨。若非王允朝令夕改,把西凉军逼急了,也不至于让樊稠等人纠集了几万西凉军攻打长安。刘协埋怨王允,却有不好责怪,因为王允整日处理国事,已经是忙得脚不沾地,连头上灰白的鬓发都已经变得雪白,苍老了许多。
这样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臣子,刘协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责骂!贬斥!
不管怎么样,王允都是朝廷忠臣,不能寒了王允的心。
王允听见西凉军前来攻打长安,脸上并没有担忧的神情,他沉声说道:“皇上,有温侯吕布驻守长安,西凉军不足畏惧,等西凉军抵达后,温侯领兵出战,便可以一战击败西凉军。到时候,将樊稠、李蒙和张济全部斩杀,这些个乱臣贼子,该杀!该杀!”
他语气冰冷,面如冰霜,眼中充斥着杀意。对于樊稠等人,王允是恨到了骨子里面,非常厌恶这样的乱臣贼子。
刘协见王允如此自信,也不好说话。
他想了想,把目光转向刘贤,示意刘贤说话。
刘贤轻咳两声,说道:“王司徒,西凉军击败徐荣和段煨后,已经过了新丰县,正赶往长安,司徒需要早作准备啊。况且斥侯传来消息,说李儒是樊稠等人的军师,有李儒坐镇,西凉军如虎添翼,不得不慎重,王司徒谨慎对待。”
“李儒?”
王允听后,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
自从董卓进入洛阳,王允便和董卓、李儒打交道,知道李儒的能耐。当初杀死董卓,却没有抓住李儒,王允还气愤了好几天,现在陡然听见李儒的消息,王允心中腾地一下升起了无尽的杀意,想要将李儒杀死。
王允深吸口气,拱手道:“皇上,西凉军有李儒辅佐,局势便发生了变化,臣必须尽快安排好城中的防守,以免出现漏洞,臣告退。”
刘协摆摆手,道:“王卿去吧!”
王允又朝皇帝揖了一礼,便恭敬的退出了宫殿。
……
司徒府,王允返回后,立刻召集吕布、范虎和申绪商议事情。
大厅中,王允目光掠过几人,说道:“樊稠、李蒙和张济都是莽夫,不通兵法,不懂行军布阵,不足为虑。然而,李儒却是一个有大才华的人,有李儒坐镇西凉军,西凉军便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可轻视。温侯,你统帅城中士兵,麾下也有几千精兵,尽快布置大军,守好长安,随时准备领兵出击。”
“诺!”
吕布听了后,拱手回答。
王允点了点头,目光看向申绪和范虎,吩咐道:“现在局势紧张,你们二人拿着老夫的帖子去拜见长安城中的大族,让他们派遣私兵部曲帮助守城,同意出私兵的大族也就罢了,不同意的大族你们记录下来,全部禀报给我,我会一一处理。”
王允眼眸中闪过森冷的光芒,不帮忙的家族,便只有直接铲除了。
申绪和范虎答应下来,转身便离开了。
大厅中,只剩下王允和吕布。
王允思虑片刻,沉声说道:“温侯,长安局势危急,已经关系到我们能否继续留在长安,望温侯竭尽全力,击败西凉军。”
吕布拱手说道:“王司徒放心,布尽力而为。”
……
两日后,樊稠、张济和李蒙率领西凉军抵达长安。
几万大军在城外驻扎,气势汹汹,黑压压的一群士兵让城中防守的士兵为之畏惧。就在城中士兵担忧的时候,又有西凉军抵达城外。
此时,长安城外,西凉军中军大帐。营帐中,樊稠、李蒙和张济排成一排坐着,从左往右,依次是樊稠、张济、李蒙,下方左右两侧是李儒和贾诩,再往下则是徐荣、张绣等军中武将,以及一众校尉。
“踏!踏!……”
营帐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大帐门帘掀开,只见两个虬髯壮汉走了进来。这两人便是应樊稠的邀请,赶来攻打长安的西凉军将领王方和杨定。王方走进来后,拱手朝樊稠、李蒙和张济见了一礼,说道:“樊将军,我和杨定老弟来迟一步,恕罪,恕罪!”
樊稠摇头笑道:“不迟,刚好合适。”
樊稠一招手,让士兵在最前方新增了两个坐席,让王方和杨定落座。
坐下后,杨定抱拳说道:“樊将军,长安城城池坚固,又有吕布这等凶将,樊将军可有破敌之策?”
王方也点点头,等着樊稠的解释。
两人虽然是西凉军将领,却不属于樊稠等人的管辖范围。王方和杨定领兵前来,其实是看中了攻下长安的利益,否则并不会领兵前来。两人刚到后就要问清楚情况,若是连破敌之策都没有,两人来了也是白搭,便直接领兵离开。
樊稠笑了笑,露出胸有成竹的表情,解释道:“两位将军勿忧,李先生和贾先生早有计策,攻下长安城易如反掌。”
王方和杨定转头看去,见贾诩和李儒正襟危坐,脸上露出惊愕的神情。
没想到,樊稠、张济和李蒙竟然招揽了贾诩和李儒。王方和杨定也是知道李儒的才华,有李儒谋划,再加上贾诩帮忙,的确能攻下长安。
见此,王方问道:“樊将军,何时攻城?”
樊稠回答道:“明日一早,大军拔寨,起兵攻打长安城!”王方和杨定闻言,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次日一早,大军开拔,往长安城开去。
大战,一触即发。
ps:保底第二更,求收藏、鲜花咯。
第九卷 董卓死,天下乱 第511章 北地枪王的风采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92 9:02:15 本章字数:3982
长安,自西汉高祖皇帝刘邦称帝建国,便成为汉朝的政治中心。
虽然刘秀光复汉室,迁都洛阳,长安依旧作为大汉‘西都’,繁华无比。
四百年风雨,长安城饱经沧桑,经受无数战乱。时至今日,城墙上不知留下了多少战争的痕迹。然而,长安城几经修缮,城池坚固,城墙高且厚,称得上是一座坚固的要塞。西凉军想攻破长安,非常困难,但将长安围困起来,却还是可以的。
此时此刻,长安城战云密布,笼罩在凝重的气氛下。
“咚!咚!……”
沉闷雄浑的战鼓声响起,直冲云霄,穿金裂石。紧随战鼓声后,尖唳高亢的号角声陡然响起,如同惊涛骇浪一拨一拨的传来。
置身于其中,便感觉热血沸腾。
五万余西凉兵,整齐列阵,神情肃穆,眼眸中透着令人心悸的杀气。
樊稠、张济和李蒙骑马站在军阵前方,也是一脸肃容,面容冷峻。
王方和杨定策马站在后面,没有和樊稠等人并排站立。因为两人刚刚率领大军抵达长安城,只是前来帮忙的,并不是这次战争的主导者。故此,王方和杨定骑马站在樊稠三人身后,不是军中统帅,身份比三人低了一个档次。
王方和杨定身后,才是张绣和一众军中将校。
王方看向杨定,压低声音问道:“老杨,长安城高大坚固,堪称一座要塞。不仅如此,城中还有吕布把守,你说他们能攻破长安,击败吕布么?”
杨定回头瞅了眼身后,也是低声说道:“老王啊,你难道不知道李儒那个狠人在,有他出谋划策,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王方点点头,说道:“这倒也是,不过我还是担心呐!”
杨定靠近王方,低声道:“怕什么,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咱们不过是前来帮忙的,见到情况不对,难道不会跑么?”
说话的时候,他用手比划了一下。
两人嘿嘿一笑,脸上露出贼贼的表情。
胜利,两人便可以坐享其成;失败,两人便领兵离开,根本不会有任何损失。
张绣耳力极好,即使王方和杨定压低声音窃窃私语,他都听得清清楚楚。他不屑的看了眼王方和杨定,冷冷一笑,抬头望着巍峨的城墙,眼中闪烁着浓浓的战意。他握紧手中的虎头金枪,长枪槊空,仰天长啸,大声吼道:“杀!杀!杀!”
声音突然响起,吓了王方和杨定一大跳。
两人回头瞥了张绣一眼,露出惊惧的神情。
连续三个‘杀’字,声如洪钟,高昂激荡,洪亮的声音在军阵中不停地回荡着,传播着。时值阳春三月,艳阳照耀下,金灿灿的阳光洒落在虎头金枪上,使得枪尖透出一股肃杀之气,令人望而生寒,心生畏惧。
张绣骑在马上,身穿银白色的铠甲,头戴银盔,被耀眼的阳光照耀后,如同是屹立在大地上的不败战神,充斥着凛冽的气势。
他一声大吼,便激发了身后五万余士兵的气势。
“杀!”
“杀!”
……
张绣的声音传遍战场,他身后的士兵被张绣引导下,立刻大声附和,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五万余士兵轰然回应,如天边滚滚炸雷般的怒吼声响彻云霄。声音响起,一股肃杀之气从士兵当中蔓延开来,令人不可逼视。
五万人齐声呐喊,气势雄浑,令人热血沸腾。
放眼望去,五万余士兵好似是山岳般屹立在城外,不动如山。
樊稠回头看了眼怒吼的士兵,那整齐的阵容,那澎湃的气势,令樊稠心中欢喜,脸上带着得意的神情。
这些士兵,便是他、张济和李蒙麾下的猛士,是他们赖以入主长安的底气。或许,进入长安后会有勾心斗角,会有权利瓜分,但这一刻,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攻破长安,杀死吕布和王允,掌控朝政。
樊稠军中主将在大军前方,而李儒、贾诩、徐荣等人则在大军后方。他们不上战场,不用出战,便在后面观察局势,随时做出决策。
城楼上,王允和吕布肃穆而立。
身后,站着一众士兵。
王允说道:“奉先,城外大军阵容如何?”他看见五万大军整齐列阵后,心中突然升起一抹悸动,觉得有些小瞧城外的西凉军了。
吕布冷声说道:“土鸡瓦狗,不足畏惧。”
他一如既往的冷漠,望着城外的西凉军,露出兴奋的神情。
……
“哒!哒!”
西凉军阵前,马蹄声响起,一道火红色且带着银白色的影子突然冲了出去,此人正是张绣。他身后披着一件黑色披风,迎风飘荡,猎猎作响,手中虎头金枪直指长空,抬头望着城楼上,怒吼道:“吕布小儿,张绣在此,可有胆量一战?”
声音洪亮,不断地回荡着。
吕布听了后,脸色登时变得很难看。他吕布纵横天下,战群雄,诛董卓,赫赫战功,一杆方天画戟难逢敌手,如今却被一个毛头小子喝骂,心中顿时愤怒起来。
“戟来!”
吕布大喝一声,便有一名士兵双手托着方天画戟走了过来。
吕布接过方天画戟,便准备下去斩了张绣。
李肃身穿甲胄站在吕布身后,见吕布要出战,立刻站出来,抱拳说道:“温侯,张绣毛头小子,狂妄自大,不足为虑。温侯身份高贵,武艺力压群雄,岂能轻易出手,待末将去斩杀张绣,看他还敢嚣张?”
吕布并未说话,而是颔首点头。
李肃得到命令后,转身大步朝城楼下走去。片刻后,城门嘎吱一声打开,吊桥放下,李肃策马奔驰,快速朝张绣冲去。
“张绣小儿,受死!”
李肃怒吼一声,手中提着一口大刀冲向张绣。
冲锋的时候,李肃气势十足,丝毫没有将张绣放在眼中。毕竟李肃、吕布、张济等人都是军中老牌将领,而张绣不过是后起之秀。
张绣骑在汗血马上,昂头挺胸,伸手摩挲着手中的虎头金枪。他看见城门大开,听见李肃的喝骂声,眼中闪过一抹厉色。他眼眸陡然圆睁着,低喝一声,胯下汗血马便快速冲了出去,冲向李肃。
战马甩开四蹄奔驰,张绣一手拉住马缰,一手握紧虎头金枪。两马交错,张绣和李肃快瞬间便碰面。
“铛!”
一声金铁交击的声音响起,张绣手中的虎头金枪和李肃的大刀碰撞。
两人骑着战马,瞬间便错开。
刹那间,张绣勒住马缰,让胯下的汗血马停了下来。他猛地低喝一声,身体快速往后一仰,手中的虎头金枪抡转成了一个半圆,枪尖转过往后一探,对准李肃的后背扎去。
这一招,快若闪电,几乎是眨眼间完成。
“噗!”
寒光闪烁,一声闷响传来。
虎头金枪锋利尖锐,瞬间便戳破了李肃后背上的铠甲,破入李肃后背上的血肉中。张绣的虎头金枪是童渊赠送的,端的是一柄好枪,瞬间便穿过李肃的后背。
李肃胯下的战马在继续在奔驰,在枪尖穿透李肃胸膛的时候,战马又在快速的奔跑,一下就甩拔出了胸膛上的长枪。张绣握紧长枪,收枪而立,他拨转马头,快速朝李肃战马奔跑的方向冲去。
“啊!!”
李肃惨叫一声,身体摇摇欲坠。
他低下头,看着胸膛上血迹斑斑的伤口,眼中露出悔恨的神情。早就听说张绣一杆长枪厉害无比,可他倚老卖老,认为张绣黄口孺子,名不副实,却没想到被张绣杀死。早知如此,就不该上来厮杀了。
李肃用尽全力,回过头,看着张绣,好似要将张绣记在眼中。
然而,战马奔跑的速度极快,李肃重心不稳,一下就从战马上摔倒在地上。
一个照面,李肃被张绣杀死!
张绣策马跑到李肃跟前,眼中露出冷漠的眼神。他手中虎头金枪猛地削出,一下将李肃的脑袋削了下来。张绣俯下身体,探手将李肃的脑袋抓了起来。
“吕布,送给你!”
张绣一声怒吼,用尽全力将李肃的脑袋往城楼方向抛掷过去。他的力量虽然很大,却还是无法将李肃的脑袋扔上城楼。
“砰!”
一声闷响,李肃的脑袋砸到城墙上,又溅出一蓬鲜血。
这一招,简直是在侮辱吕布。
张绣策马而立,昂头看着城楼上的吕布,脸上露出浓浓的战意。年轻人,肆无忌惮,便是此时张绣的情况,他手中的虎头金枪上还沾着李肃的血迹,长枪槊空,直指吕布,大吼道:“吕布,可敢一战?”
“吕布,可敢一战?”
“吕布,可敢一战?”
……
战场上,不停地回荡着张绣的怒吼声。他如同是神威无敌的战神,无人能敌,这便是北地枪王的风采。
这时候,五万西凉军沸腾了,所有的士兵全都兴奋起来了。
张绣太厉害,太让西凉兵为之振奋了。
没有什么比杀死敌人来得刺激,没有什么比割下敌人的头颅后再抛掷给敌军更加令人热沸腾。这一刻,是西凉军狂欢的时刻。张绣一个照面杀死李肃,不仅仅是沉重的打击了王允和吕布的气焰,更是助长了西凉军的威风。
ps:保底第三更完成,总算是完成今天的任务,今日脑袋发昏,无法继续加更了,抱歉。总共需要加更11章,现已经加更9章,欠下2更,今晚无法继续加更,小东会尽快还清的。嗯,今日没有更新了。
第九卷 董卓死,天下乱 第512章 张绣战吕布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92 9:02:15 本章字数:4110
“杀!”
“杀!”
……
西凉兵放声大吼,吼声中充斥着喜悦的情绪。张绣的开门红,打出了西凉军的气势,让所有的西凉兵沸腾起来。
欢呼!
欢呼!
这时候,欢呼便是最直接的庆贺方式。然而,西凉兵越是高兴的呐喊助威,吕布就越是愤怒,他心中歇斯底里的怒吼着,杀气在升腾,怒气在膨胀,站在吕布身边的王允蹬蹬蹬的连退三步,惊诧的看着吕布,好恐怖,好霸道的气势。
吕布凝神盯着张绣,目光如电,当他看见张绣抛掷李肃脑袋,最后砰的一声撞在城墙上,彻底激怒了吕布,激发了这头猛虎心中的杀意。
杀!杀!杀!
吕布心中,唯有杀意,只有杀死张绣,才能发泄心中之恨。
吕布怒气升腾,气得想杀人,西凉军却不管他,正欢呼庆贺着。樊稠策马站在最前方,唯恐天下不乱,他猛然拔出腰间战刀,战刀对准城头上的吕布,怒吼道:“吕布小儿,下来受死!下来受死!”
“吕布小儿,下来受死!”
“吕布小儿,下来受死!”
……
五万余士兵轰然回应,大声嘲笑。
那直冲云霄的怒吼声响彻天地,在战场上不停地回荡着。西凉兵整齐划一的吼声如滚滚炸雷,从天边传入城中,将吕布无敌战神的面目给摧毁了。此时此刻,西凉士兵举起手中的战刀,不停地怒吼着,恣意的发泄着。
樊稠回头看了眼五万余士兵,暗道军心可用。
大军后方,贾诩和李儒都是策马而立,并没有乘坐马车。
马车虽然宽敞舒适,可两军交锋,战场混乱,局势难以预料。若是打了胜仗还好,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一旦出现败局,马车速度非常慢,难以逃脱,故此贾诩和李儒都是骑在马上,使用战马观战。
李儒看向贾诩,问道:“文和,你看张绣能否击败吕布?”
贾诩摇头道:“难,吕布武勇冠绝当世,无人能敌。今日一战不过是为了打击吕布麾下大军的气焰。张绣一招杀死李肃,依旧已经完成的任务,希望张绣适可而止,不要恋战,否则张绣被吕布杀死,刚刚取得的胜利便打了水漂,被吕布掰回一局。只要张绣不被杀死,就没有多大的影响。”
李儒正色道:“李肃无足轻重,吕布的出场才是真正的交锋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地说话。
此时,两人说话的语气好似是多年的好友,没有争锋相对的意思。
王灿策马站立,他骑着一匹枣色战马,腰间悬挂着一柄黑铁长剑和专属的灵宝弓。王灿站在李儒身后,虽然是两人的主公,可战场上人多嘴杂,太过显眼,他便没?br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