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安康第41部分阅读
福气安康 作者:rouwenwu
叫道。他咬咬牙,摇晃着站了起来。刚才从暗道滚下来时,磕到了背上的伤处,钻心的疼痛,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玉儿。”李得正自小就看着呼延二公子长大的,平日里对这个贵公子疼爱得不得了,见他此刻脸色惨白,冷汗淋漓,不由一阵心疼,忙疾步奔过来扶住他。
呼延二公子极力稳住身形,眼前一阵头晕目眩,他紧咬牙关,强打精神,问道:“李公公,皇上在哪?”
(不好意思,刚爬回来,更迟了)
第一百章 秘密会见当今圣上
“玉儿,你还撑得住吗?”李得正望着呼延二公子,眼中流露着担忧的目光。心中暗道老王爷也真是糊涂了,居然不问青红皂白,把所有的罪责都归结在儿子身上。
呼延二公子摇摇头,紧咬牙关极力稳住身形,在心中把那个迫害他的人又狠狠地骂了一顿。
刚吃过晚饭,苏文清走出房门,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又没有受凉,又没有发烧,那一定是谁在说她的坏话了。“到底是谁在诅咒我?”
这时,门外传来“呯呯”的敲门声,还有张二花的叫声:“小清!小清!”
苏文清过去开门:“二花姐,吃过晚饭了吗?”
“吃过了。”张二花走进屋里,捋了一下略微散乱的鬓发,望着她,“小清,你一定要帮帮我大姐。”
“你大姐?”苏文清笑笑,转身给茶壶盛满了水,放在三足鼎炉上,点着了火,回头道,“你大姐不是在朱家做少奶奶享清福吗?怎么反倒需要我去帮她?”
“你也知道我大姐那性子,柔弱得像蔓藤似的,又闷得像闷葫芦一个,即使受了天大的委屈,也绝不会给家里人露一点口风的。”一说到她的大姐,张二花连连唉气,“要不是在朱家侍奉朱大奶奶的小翠回来说,我们一家人还以为大姐在朱家过得很好呢。”
苏文清想起来了,小莲子庄里有一个叫个小翠的小姑娘就在朱家里当丫头,侍奉朱大公子的正妻。那小丫头很久以前曾上门来要过草药,后来她那个得了肺痨的爹死了后,就没再上门来讨草药。
她记得那时见到小翠时的情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瘦得如鸡爪般的手背上尽是一大团一大团的青紫,听说是那个朱大奶奶用簪子扎出来的。由此,可想而知,那个朱家里面的人有多狠毒了。
很早的时候,扬州城里就有传闻,那个朱大奶奶,是个极其厉害的角色,朱大公子娶进府里来的九个小妾,平均都活不过半年,多半是被那个朱大奶奶折磨死的。像张一花这么逆来顺受的性子,不要活过半年,能活过一两个月都算是不错的了。
也难怪,张二花一家会这么担心。
“小翠回来怎么说?”苏文清问道。毕竟是一起从桃花村那场劫难中劫后余生的,感情也比邻里邻外的要亲近一些。
“那个朱家大奶奶,也真是欺人太甚!”张二花气呼呼道,“听小翠说,前两天,朱大公子在我大姐房里歇下,第二天,我大姐起床晚了些,给她请安误了时辰,她居然罚我大姐在大太阳下跪了一个上午,府里上上下下也没人敢求个情。我大姐那孱弱的身子,怎么受了得?临近晌午的时候就晕了过去。”
苏文清的眼睛微眯了一下,朱大奶奶的恶名远扬,她这样做,早在意料之中。
茶水煮沸了,苏文清放了武夷山的“老君眉”。顿时,淡淡的茶香溢满了整间屋子。
倒了一杯茶,递给张二花。张二花接过,呷了一口,继续道:“幸亏小翠发现得早,悄悄去央了老夫人。那个老夫人平日里吃斋念佛,也是个慈悲心肠,听了之后便派人把我大姐扶回房去,还请了个大夫来诊脉,居然诊出我大姐有一个多月的身孕。”说到这,张二花一脸的兴奋。
苏文清不动声色地啜了一口茶,在张二花说到老夫人的时候,她的眉头便皱了一下。她不相信老夫人真有那么慈悲心肠。世上的人,打着吃斋念佛,标榜自己慈悲心肠的人太多了。如果真的有那么慈悲的话,又怎么会耳不闻,目不见,让那个恶妇在府里嚣张了那么多年?多半是借着信佛的借口故意逃避出去,眼不见为净吧。眼见闹出事来,怕坏了朱家的名声,才站出来说几句,显示一下自己的慈悲。
“我娘也真是瞎了眼,怎么就让同意了让我大姐去那个朱府里受这个罪,如今又累及我那个未来的外甥,真是作孽。”张二花恨恨道。
“二花姐,这事可怨不了张大妈。”苏文清笑道,这个张二花,一急起来就犯糊涂。“当初这事也是你大姐点了头的,再说,你大姐当时那个情形,你能让她还有更好的归宿吗?”
张一花虽与张二花是亲生姐妹,但性子截然不同。一个柔弱,一个刚强,同样一件事情,摊在两个人身上,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张二花沉默。她知道苏文清说得对,当时她大姐也说了,除了死,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了。
苏文清安慰地拍拍张二花:“二花姐,你别担心,你大姐如今不是一个人了,她肚子里还有一个你未来的外甥,做为母亲,她知道怎样保全自己和孩子。”
为了孩子,再柔弱的女子也会变得很彪悍,就好比护雏的母鸡,面对巨大的老鹰,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张二花看着苏文清,露出不相信的神色。
“这样吧,我去给一花姐写封信,然后托小翠带给你大姐,你大姐看了就知道怎么做了。”苏文清含笑道。
转回书房,研了墨,刷刷写了一封信,交与张二花:“二花姐,你把信让小翠带给你大姐,你大姐看了之后,自会明白。”
张二花看看苏文清,后者的眼神让她安下心来。她点了一下头,仔细收好信件。
送张二花出门,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苏文清忽然想到,等办完这件事情之后,她手头上的事情也交待得七七八八了,林志海也该派人接她上京了吧?到时候,辅佐夫君,生个胖小子,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这或许是一个女人最幸福的归宿吧。
李得正在前头带路,香揽月扶着呼延二公子,来到一个极其宽敞的正厅里。
这是一个装潢得异常考究的大厅,地板上铺着柔软长毛的异域地毡,金银杯具、古玩一应俱全。旁边的茶壶,冉冉地冒着热气。
窗边,立了一人,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男子,执一枚象牙骨折扇,一身藏青色长袍,身材修长灵俊。听到声响,回过头来。眉目清新秀雅,眉宇间的雍容华贵浑然天成,一双狭长的眼眸隐隐透出犀利的光芒,腰间悬着的紫色玉佩来回晃动,闪着眩目的光彩。
“皇上,他们来了。”李得正走过男子身边,低声道。
“皇上。”呼延二公子与香揽月躬身叫道,就要过去行礼。
皇上摆摆手:“罢了,廷玉你有伤在身,大礼就免了吧。”凤目望定呼延二公子,“廷玉,‘百官述职’有消息吗?”
呼延二公子皱皱眉,脸上略显羞愧之色:“廷玉辜负了皇上的重托,‘百官述职’还是没有一点消息。”
皇上踱了过来,轻轻拍拍呼延二公子的肩膀,“不用急,此事须从长计议。”他转过身,透过半开的窗子望向繁华的城南大街,目露忧色,“一日不拿到‘百官述职’,朕一日寝食难安。”
“皇上,‘百官述职’究竟为何物,皇上何以对它如此上心?非得到它不可?”李得正不解道。
“据内探密报,此书为逆贼j党倾尽十年编纂而成,上面收罗了朝廷上百号官员的贪赃枉法事迹。逆贼j党利用这个来威胁朝廷各路官员,让他们听命于他,共同对付朝廷。”皇上紧蹙了眉头,默然道。
“这等j贼,我绝对不会放过他!”呼延二公子愤然道。
“朕曾先后派了十几名大内高手暗中潜入庞府,均石沉大海,毫无音信。最后一个身负重伤,只给朕带回一个消息,说这本书已秘密转移到了扬州的庞公子的身上。所以廷玉,”皇上猛然转过身来,望住呼延二公子,“你此行要千万多加小心,千万不可莽撞行事,若能找出这本书则最好。如果找不到这本书,那也不要勉强,你是皇姐唯一的亲生儿子,我可不想皇姐怪我一世。”
“皇上请放心,廷玉一定会多加小心,一定找到这本书,替皇上分忧。”呼延廷玉斩钉截铁道。这是每一个大宋臣子的使命,而做为将门之后,他也该替当今圣上分忧。
皇上看了呼延二公子许久,没有说话。论公,他是皇上,而呼延二公子是他的臣子;论私,他是舅舅,而呼延二公子是他的亲外甥。亲情浓于水,对于呼延二公子的安危,他是担心的,但是他更明白,大宋这百年基业,从来都是忠良之士的鲜血构筑稳固的,而要保这千秋大业,牺牲在所难免。
“老王爷那边……”皇上沉吟道,“看来应该让王爷也知此事……”
“皇上!”呼延二公子叫道,“请恕臣斗胆,臣不想让爹爹知晓此事,徒添担心。”
“可是,老王爷一向正直不阿,万一又有人在老王爷面前将你告下……”皇上忽地住口不语。如果老王爷知晓自己的儿子暗中潜入庞府,亲近庞公子,或许,挥鞭痛笞亲生儿子,差点将亲生儿子打死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呼延二公子看出皇上的担忧,心中一暖:“皇上不必担心,廷玉自会小心行事,绝不会出什么纰漏。”
皇上点点头,转头吩咐道:“李得正,替朕拟一道旨意,赐廷玉一道免死金牌,方便他行事。”
“是,皇上。”李得正惊喜地看看皇上,再看看呼延二公子。
呼延廷玉心中一阵激动,忙跪下谢恩:“多谢皇上赏赐。”
手握免死金牌,呼延二公子眼眸渐渐深遂起来。有了这块金牌,今后他行事会方便很多。那本坑害许多人的百官述职,他誓死要把它找出来,绝不会让j臣再利用它,做一些危害社稷的事情。
第一百零一章南昭王妃徇徇“教诲”
“小姐,你走慢点,等等我。”紫芪跟在龚燕如后面,一边追一边气喘吁吁地叫道。
“你怎么那么慢?平日里你不是走得挺快的吗?”龚燕如停下脚步,瞪着追过来的紫芪,粗声粗气道。
今晚这一幕,简直把她的肺都气炸了。那个该死的呼延二公子,居然当着她的面与青楼女子卿卿我我,根本不把她当一回事。她非得赶回去告诉老王爷,让老王爷打断他的腿,看他还怎么往烟花之地跑?
“小姐,你生气了?”紫芪看看自家小姐铁青着脸,“二公子平日里就那副德性,你又不是不知道……”
说起来,自家小姐也不过是在自欺欺人,呼延二公子风流成性,不仅在扬州城人尽皆知,就是远在京城的人也有所耳闻。
“我只道他平日里胡闹了点,谁想到他竟敢到那种地方去,还,还……”龚燕如说不下去,一想到那种地方,一想到刚才那番情景就觉得脸红,“我非得到呼延伯父面前告他一状不可,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小姐,千万不可”紫芪急忙道,“上次呼延二公子强抢民女那件事,呼延二公子已经被老王爷狠狠训了一顿,闹得整个王府人仰马翻,昭阳长公主差点没把王府拆了这次,你又去老王爷面前告二公子一状,”紫芪看着自家小姐的脸,“你这不是让老王爷难堪吗?你让老王爷怎么想?你让昭阳长公主怎么想?况且,你与二公子还没正式订下来……”
这话说到了龚燕如的心坎上。此次她与母亲特地从京城来南昭王府,明里打着探望王妃的旗号,其实就是为了表达一分关心,好拉近龚家与呼延家的关系,好早早把这门亲事订下来。
昭阳长公主生性高傲,口风一向极言,此事无论龚夫人如何旁敲侧击,她总是笑笑带过,不放在心上。最多也说一些客套的话,诸如什么两家挺相配之类的话等等,订亲信物也没一个,真不知这个长公主心里是怎么想的。
“可是,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龚燕如静下心来,犹觉得愤愤不已。
“小姐,你暂且先忍下这口气。”紫芪凑近龚燕如,低声道,“小姐,你现在行事要表现得大度一点,给王妃一个好印象,暂且不要引起王妃的不快。只要讨得王妃的欢心,还怕这门亲事订不下来?到那时,你把呼延二公子管得服服帖帖的,谁敢说半句?到时候,你是南昭王府的女主人,底下人做什么事都要看你的眼色,你派人盯住二公子,那些人敢不听你的话吗?”
龚燕如想了好一会,觉得紫芪说得也有道理,把心中的怒意忍了忍,恨声道:“等我做了南昭王府的女主人,我第一件事情就先把茗砚的腿打断,看他把二公子唆使到什么地方去了”
紫芪连连点头,又说了一些劝慰的话,才扶着自家小姐回南昭王府去了。
龚燕如带着紫芪刚进后园,一抬头,见不远处灯火通明,一个幽静的亭子里,端坐着雍容华贵的南昭王妃,还有自己的母亲。两人在两侧坐了,中间有一张八仙桌,上面放了茶壶,还有一些瓜果糕点。两人一边欣赏园子里的夜景,一边闲聊着。
“燕儿,过来。”南昭王妃远远看到龚燕如,含笑朝她招手。
龚燕如踌躇了一下,努力使脸上的笑容更加柔和一些,整整衣裳,走了过去。
“见过王妃娘娘。”龚燕如乖巧地先给南昭王妃行礼,再去给母亲行礼,然后坐到了母亲身边。
“燕儿,扬州城的夜景比京城,如何?”南昭王府含笑问道。
龚燕如怔了一下,抬头望着满面笑意的王妃,心里嘀咕道:这个南昭王妃,怎么知道我们出去了?如此说来,呼延二公子偷偷溜出去,她也知晓了?随即心中微凛,看来这个南昭王妃,并不象表面看来这般诸事不理。
“闲着无事,就带着紫芪出去逛了一小会。”龚燕如只好如实答道,“不过,这扬州城里的美景的确比京城好看多了。而且想不到的是,扬州的夜里,居然也这般热闹,真不愧为一座繁华的古城。”
南昭王妃淡淡笑道:“这西湖的景色也美得很呢。”她转头看向夜色下的西湖,“我与你母亲正在欣赏西湖的美景。”
南昭王府就建在西湖湖畔,地势稍高,俯视下去,整个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果然是美不胜收。”龚燕如举目远眺。夜色下的西湖没有喧噪,也没匆忙的身影,湖上的光影相互映衬,使西湖格外娇艳。
“若是燕儿喜欢这里的美景,尽可以在这里多住些时日,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里。”南昭王妃像话家常似的慢慢说道,但话语里分明带了某些暗示,听得龚夫人、龚燕如心中一动。
“不过呢,”南昭王妃的眼神有意无意地瞟向龚燕如,“做为丈夫的,风流一些在所难免。做为妻子的,应该替丈夫分忧,管好内宅,大家和和睦睦,这才是正理。”
龚燕如听得惊诧异常。难道说呼延二公子去了烟花之地,王妃是知晓的,如今这番话是说给她听的?
她张了张口,正待开口,身边的龚夫人按了一下她的手,笑着对南昭王妃道:“姐姐说得极是,这男人,难有不风流的?那些名流雅士还四处留情呢。做为女人,当然要兢尽职守,做好妻子的本份,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家和万事兴。呵呵,姐姐说得对极了。”
紫芪在下边站着,呼了一口气。幸好把自家小姐劝回头。看目前的情形,王妃明显是宠溺呼延二公子的,若自家小姐一时冲动之下在王妃面前告了二公子的状,王妃兴许不知道迁怒到谁身上呢。
龚燕如抬眼朝南昭王妃看去。见她脸上笑意盎然,眼神却是冷漠的,话语中似劝慰,又似告诫。明摆着告诉龚燕如:要想嫁入南昭王府,就必须学会宽容与大度。
龚燕如觉得心中一阵不快。想想自己发誓要嫁入南昭王府的终极目标,再想想紫芪的话,暗暗咬牙,把心中的不快按了下去,让脸上的笑容灿烂如花:“王妃娘娘教训得极是,燕儿一定谨记教诲”
南昭王妃看看她,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龚燕如维持脸上神情不变,心中却狠狠道:“本姑娘今天先暂且忍下这口气,待日后一定把面前这个老太婆架空,把她送到一个僻静的场所让她一边呆着去,免得碍手碍脚喋喋不休惹人厌烦。”
过两天,张二花再来时,脸上的沉重之色减了好多,眉梢上渲染了欣喜的色彩,一见到苏文清就忙不迭地问道:“小清,你那天给我大姐的信里说了什么?听小翠回来说,大姐自看了你的信之后,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受了欺负只会躲在自己房里抹眼泪,现在每天早晚都去老夫人晨昏定醒,勤快着呢,老夫人看着也欢喜。府里的人也没有再去弄出什么大事情来刁难我大姐了。”
苏文清含笑道:“我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叫她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自己肚里的孩子考虑一下,仅此而已。”
“只有这些吗?”张二花讶然地望着苏文清,脸上有些失望,她还以为苏文清教了她大姐什么绝招呢。
苏文清依然淡淡笑着。劝解的话不在多,只这一句就够了。像张一花那样的性子,只要她自己想通了,学会为自己考虑,学会不再把命运交到他人手上让别人主宰,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觉悟与转变。
张一花很聪明,为了孩子,她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肚里的孩子。所以,她去找了朱府颇具权威的人,朱老夫人,朱大公子的亲生母亲,只有打通老夫人这一关,才能镇得住朱大奶奶这只母老虎。
“哦,对了,”张二花像想起什么似的,猛然道,“小清,那些干蘑菇礼盒不知卖完没有?没卖完的话给我几盒。我大姐说了,上次幸好是老夫人救了她,老夫人喜欢吃蘑菇,她为了答谢她的救命之恩,送几盒蘑菇也是应该的。”
“好像还有,你让小桃到铺子里问问。”苏文清含笑道。最近干蘑菇礼盒销量甚好,她特地在附近开了一间专卖店。
“不用了,我自己过去问问就行了。”张二花急匆匆地走了出去。望着张二花远去的背影,苏文清唇边的笑意更深。这个张一花,居然也学会了投其所好,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只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张一花又出事了。
那天早晨,苏文清刚梳洗完毕,正要用早饭,门外便传来了一阵急的脚步声。接着,张二花冒冒失失地冲了进来,一见到苏文清,张口就道:“小清,不好了,我大姐,我大姐她被抓起来了。”
苏文清立在灶边,正准备拿碗去盛锅里的稀饭,闻言不由吃了一惊:“一花姐被抓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张二花急得脸色涨红,气喘吁吁道:“整件事情我也不大清楚,今天一大早小翠偷偷跑出来报信,说是因了朱家大奶奶的金簪失窃一事,把大姐抓了起来,关进了柴房。我爹和我娘急得不行,又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小清,你脑子活络,你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一花姐偷了朱大奶奶的金簪子?”苏文清不大相信。不要说一花姐生性懦弱,根本没有偷窃的习惯。就拿张老汉一家来说,这几年经营下来,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也算有些家底,断不可能去偷什么金簪子的。
“当然不会是我大姐偷的”张二花急忙辩解,“我大姐那种人,哪会去偷人家什么簪子?依我看,多半是朱家大奶奶栽赃诬陷我大姐的。”()
第一百零二章张一花细述偷簪风波
“为什么?”苏文清淡淡问道。
“那个朱大奶奶,”张二花的眼中恨意又多了几分,“我听小翠说,她一直看我大姐不顺眼,平日里就东挑西拣地找碴生事。如今见我大姐有了身孕,更是愤恨,怕我大姐生了儿子,夺走她朱家大奶奶的位子。”
苏文清轻轻一颌首,张二花说的也不无道理。
众所周知,扬州城朱府的大奶奶,是个不下蛋的母鸡。成亲近十年,不要说儿子,就连个女儿也没生出一个半个来。在这个时代,没有子嗣,是会被人瞧不起的。幸好她背景雄厚,是城北一家大油坊的女儿,家底殷实,嫁过来的时候嫁妆十分的丰厚。朱家人也就不计较那么多。
况且,她也十二分估做人,知道自己无法生育,便积极给丈夫纳妾。可惜,那些妾室的肚子不争气,不是怀不上,就是无缘无故地流掉了。而那些进了门的妾室,也命不长,不过一两年的功夫便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了。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朱大奶奶带来的陪嫁丫头,叫做春桃的。因为没有任何仪式,就给朱大公子收了房,连个妾室的名份也没有。生了个女儿之后,依旧在朱大奶奶身边侍候着。女儿给了朱大奶奶,当作是自己的女儿抚养,唤朱大奶奶为“母亲”,如今也有七八岁的光景。
也幸好有了这个女儿,不然的话,朱家大公子那一脉可要绝了后了。
扬州城里还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传闻。说朱大奶奶自有了这个女儿之后,便开始了摧残其他妾室的计划。表面上她积极怂勇朱大公子纳妾,把喜事办得风风光光,暗地里却变着法子折磨她们。没怀上的还好,怀上了的,都被她暗中支使人在饭菜茶点里下了堕胎药,把未成形的孩子全部无一遗漏地打了下来。
所以,张二花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她拿眼睛瞟向苏文清,“小清,你帮我出出主意,怎么才能把我大姐救出来?”
苏文清颇觉得头疼,张一花在朱府里,远水救不了近火,想帮也帮不了。不过,被偷的金簪倒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们诬陷一花姐偷了什么簪子?”
“主要是一些贵重的金簪子,有一套是七色梅花的,有一套是蓝银镶金莲花图案的,还有一套……”张二花极力思索,“小翠也就只记住这几套,听说都是出自扬州城名家之手,是朱大奶奶的嫁妆,上面都刻了朱大奶奶的小名‘芸’字。”
“是在一花姐房里发现的吗?”苏文清推测道,“若是在张一花房里发现了金簪,然后查看金簪发现上面刻着朱大奶奶的小名。这样的话,也叫做人赃并获。”
张二花很不满苏文清话语里的字眼,她瞪着苏文清,怒道:“什么叫人赃并获?我大姐根本没偷东西”
苏文清也不跟她辩解,大家都这么认为,证据都有了,想翻案的话,除非找出其他的证据来推翻原来的证据。
“一花姐怎么不留点神?怎么让人给栽赃了呢?”苏文清换了另一种语气。
“唉。”张二花深深叹了口气,“我大姐也是命苦,小翠问了我大姐身边的丫环银凤,银凤说我大姐近日犯困,那天晚上正在屋里睡觉,然后,院子里突然传来“咚”的一声,我大姐惊醒了,就让银凤出去看,一看吓了一大跳,居然有个男人翻墙窜出去了。正在这时,大奶奶房里的春桃也出来看动静,也看到了那个男的背影,拾起那包掉在院子里的东西,居然是一些簪子与玉镯。”
听到这里的时候,苏文清的唇边溢出一丝冷笑。真是赶巧了,怎么来看热闹的又是大奶奶屋里的人。
只听张二花皱皱眉,又继续说道:“后来大奶奶清点了自己的首饰,发现不见的远不止这些东西,就诬陷我大姐在外面养了男人。如今联合那个男的一起来朱府偷东西,那个朱大公子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我大姐抓了起来,关到柴房里……”说到这,张二花急得又要哭。张一花是嫁出去的人,怎么说这件事也是人家府里的家务事,张二花想要去为大姐讨回公道也不好插手。
苏文清瞬时瞪大眼睛,方才她听漏了,这次事件里面还出现一个男的?朱家乃扬州的大户之家,平日里家规甚严,平常人等不可能随随便便可以出入内宅,也就是说,有内贼把那个男的引了进来,然后内外勾结进行偷窃
“真是一个男的从一花姐房里翻墙出去?”苏文清忍不住问道。
张二花有些无奈:“不止是春桃,就连我大姐身边服侍的丫环银凤也看到了……”
虽然匪夷所思,但是银凤等丫环是真真切切看到了,这无疑形成了“人证”。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要想帮张一花翻案,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文清微微摇头。
“那怎么办?”张二花眼中蓄满了泪水。
谁都知道,在这个时代,对于不贞的女子,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像什么浸猪笼啊,游街示众的,手段极其残忍。即使不告去官府,宗室祠堂也自有一套处置措施,而且具有公认的合法性。
苏文清伸伸懒腰,啜了一口茶:“二花姐,这事要当棘手,所有的证据都证明了一花姐勾结了外面的人,共同偷盗朱家的财产,所以……”
“小清,你真的不帮……”张二花一脸失望的神情。
“二花姐,稍安勿躁。能帮得上忙的话我一定想办法。”苏文清声线平稳,这使张二花安定不少,“这样吧,你暗中知会小翠,让她偷偷溜过去看看一花姐,问清楚当晚的事情,那个男的究竟是谁,长什么样子。只要找到那个男的,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好,我这就去。”张二花眼中又闪出希冀的光芒,站了起来急匆匆地走了。
苏文清沉吟片刻,眉毛微微拧起,脸色慢慢冷峻起来,眼中的目光渐渐森冷。她快步进了书房,研了墨,用毛笔蘸了墨汁,飞快写了一封信,然后,走出正厅,对院子里的一个家丁招手:“狄青,你过来一下。”
狄青是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身材矮小,一点也不起眼,但脑子转得特别快,一对小眼睛滴溜溜地转动着,显得相当机灵。而且早些年在长风镖局学过几个招式,对付普通的窃贼绰绰有余。此刻见苏文清唤他,马上跑了过来,问道:“小清姑娘,唤我有事吗?”
苏文清把信交与他,低声道:“照我写在信上的话去做就行了。”
狄青点点头,接过信,迅速隐没在院子外面。
一墙之隔的后院那边,是苏氏蘑菇园,张嬷嬷中气充沛,洪亮有力的声音越过墙砖传了过来:“……那天扬州城里几个大富之家的奶奶们相约到朱府打牌。朱大奶奶身边有个叫做银花的小丫头,端了热茶上来,一不小心被朱大奶奶撞了一下,有几滴热茶洒在朱大奶奶的手上。这下可不得了了,朱大奶奶勃然大怒,马上翻了眼,怪那个小丫头瞎了眼,竟敢害她,当场把茶杯掀翻,拔下头上的金簪子使劲往那个小丫头的身上扎,那个小丫头哭得凄惨,手上身上被尖锐的簪子扎出一个个血窟窿,真是造孽啊……”
“那个朱大奶奶也真是狠毒,这么缺德的事情也做得出来……”是李五娘的声音,“老夫人怎么不管管?”
“老夫人是个吃斋念佛的人,哪管这些凡间的事情”张嬷嬷的声音提高了两度,停了一下又道,“我看哪,不是老夫人不想管,是管不了,那个朱大奶奶是个狠角,老夫人哪里管得了她?偏偏朱老爷又是个不理事的,便任由朱大奶奶胡闹去了。”
“我听说不是还有个二夫人吗?”李五娘又道。
“你说的是朱老爷子的二房吗?”张嬷嬷眯了一下眼睛,想了一下,“那个二夫人人倒是不错的,为人随和,对下人一直都是细声细气的,不要说打骂,连一句大声的话也没有。生个儿子虽说是个庶出的,但满腹才华,听说此次科考还中了探花,是个小探花郎,人也长得一表人才。不过,”张嬷嬷摇摇头,“怎么说也是个妾室,虽说因了儿子的高中,在朱府的地位也高了些,但毕竟是大夫人当家,她也不好插手去管的。”说完便连连叹气。
“张嬷嬷,你说,朱大才子高中了探花?”苏文清跨进后院,略带惊讶地看向张嬷嬷。这件事,她居然没有听说。
古时的科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就是探花。能考到全国第三名,那也是非常有才华的。
苏文清想起以前在城南书院见过的朱里厚,一个白净略显木讷的书生,不想几年之后,他竟摘取了探花的桂冠。看来有时候,人真的不可以貌相。
“没错,那个朱府的二公子真的中了探花,扬州城里一连两个学子高中了状元与探花,把那个扬州知府欢喜得,走路尾巴都翘起来了。各路官员前来道贺,他下巴扬得高高的,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好像是自己高中了似的。”张嬷嬷一番话说得诙谐,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李五娘忍住笑道:“这倒让我想起一句话来了,这叫什么,叫做狐假虎威。”
张嬷嬷脸上有些不屑,冷哼一声道,“那个胖知府会什么,只会奉承巴结,鱼肉百姓而已。”接着又连连摇头“我看扬州城这风气,怕是难好了。”
第一百零三章南昭王府要设蘑菇宴
“这也未必。”苏文清微微摇头,她记得这个时代,是大宋最繁荣昌盛的时代,应该没有这么快没落的,应该还可以繁荣昌盛上百年吧。
怎么说也是太平盛世啊,只要这当官够会做人,不把贪婪的尾巴露得太明显,不要去太过于挑衅老百姓的忍耐极限,老百姓还是不会太与他们计较的。毕竟,太平盛世得来不易,而对这太平世界渴望太久的老百姓而言,都不愿意去破坏这平和的氛围。
“小清姑娘,你方才说什么?”张嬷嬷没听清楚,她只是隐约听到苏文清说了“未必”两个字。
“没什么,这世风日下,总会有人来管管的。此次高中的举子中,说不定就有派往各地去整坼吏治的官员呢。”苏文清笑道。
“小清姑娘你可说对了,我听市井传闻,京城的吏部尚书岳大人,就曾向皇帝上表举荐了好几个举子,这其中就有朱姓探花郎。”
苏文清听得心中一动。那林志海呢?会不会也被派往各地去呢?
张嬷嬷似乎看透她的心思,笑眯眯道:“小清姑娘,你是在担心状元公吗?放心,历代的状元郎哪个不入翰林院的?就拿十几年前扬州城的龚状元来说吧,”张嬷嬷努力思索了一下,“那龚秀才真是命好啊,一朝高中,就被当朝相国岑大人招为上门女婿,先皇也十分器重他,从此平步青云,直入翰林院,后又擢升为太子太傅,也就是当今圣上的老师。仕途真可谓顺风顺水,荣耀无边……”
“张嬷嬷说哪里的话?海哥哥哪里需要我们操心的?”一提到林志海,一向冷静的苏文清也不由心跳加速,脸颊飞上两片红霞。她不知道,这种娇柔中带了淡淡羞涩的女儿之态,较之平日行事作风凌厉刚强的她而言,更有一种不一样的妩媚。
“海哥哥喜欢做什么,我也不拦着他。至于这仕途上的事情,沉沉浮浮的,谁说得准呢。我只图个平平安安,多为老百姓办几件实在的事情,就心满意足了。”苏文清谦逊道。
“小清姑娘,有你这么个贤内助,以后啊,林状元准会是一个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官。”李五娘也笑道。
苏文清笑笑,又说了一会子话,顺道查看了蘑菇的培育情况。
西北角有一间较为宽敞的屋子是作为培育试验室的。范老爷子正在里面忙乎着,调配着营养液,靠墙的那一排框架上,空空无一物。
苏文清听小桃说过,范老爷子培育的新品种“四头菇”还没有成功,此时正处于试验阶段。要等过几天蘑菇孢子培育出来后,移植到壤土里,再等到蘑菇的脑袋从土里露出来后,才能判断试验是否成功。
“小清姐,你来了?”正在观看范老爷子培育营养液的小桃见苏文清走了进来,直起腰来,笑呵呵地打招呼。
“新的蘑菇品种培育得怎么样?”苏文清望望不远处正忙得不亦乐乎的范老爷子,悄声道。
“不太好。”小桃摇摇头,脸上有一丝沮丧,“上个月做了第一次培育,培育出来的菌种看起来很好,待长出来后才发现全是三头菇。”
满怀希望的事情,却如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心情难免沮丧难堪。苏文清伸出轻轻拍拍小桃稚嫩的肩膀,安慰道:“不要灰心,慢慢来,总会成功的。”
古今相通,这科研的东西,哪能说成功就成功的?谁不是动辄经过上百次试验才研制成功的?所以说,失败一次两次,实在不算什么。
小桃似乎没有想到苏文清居然这么乐观,情绪也受到了感染,坚定地道:“小清姐,你放心,我与小莲一定全力协助范老先生,无论如何也要把新的蘑菇品种研制出来。”
苏文清笑笑。知道这事急不来,说不定等他们研制出来四头菇的时候,自己或许不在扬州,应该在京城了吧?也许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与她们一起快快乐乐地照看蘑菇,一起玩乐了。想到这,苏文清心底不由滑过一丝怅惆。
抬起头来,瞥见前后院相通的门边,狄青敏捷的身影一闪而过。她知道狄青已经按她的吩咐把事情办好了,就寻了个借口,走了出来。
背后,张嬷嬷又转了一个话题:“……上段朱大奶奶的亲妹妹那边办喜事,朱大奶奶真是阔绰,一出手就是五百两银子…”
“朱大奶奶出手真是阔绰啊。”是李五娘羡慕的声音。
……
“狄青,怎么样?”苏文清走进书房,狄青也跟了进来。
狄青取出一封书信,双手交给苏文清:“苏姑娘,永慈药行那边给你的信。”
苏文清赞许地望着面前这个机灵的小伙子,接过信,只看了一眼,脸上便露出了笑容:“看来月娥那边办事真是快捷,这样的消息她都能打探得到。”
狄青虽听不大明白苏文清指的是什么,不过他乖巧地没有发问,只拿眼睛看着苏文清,等待她的吩咐。
“朱府在我们这订了多少筐蘑菇?”苏文清沉吟道。她也该挑个时间,去会会这个朱大奶奶。
“三天之后,也就是这个月的二十。”狄青的记性特好,一下子就报了个日子出来。
“不过,”狄青搔搔头,又道,“南昭王府昨天傍晚时分差了人过来,说要一百斤蘑菇,说是急用。而且还特别嘱咐说全部要新鲜的,明天一大早就要送过去。”
“要这么多?”苏文清失笑,“蘑菇又不能当饭吃,南昭王府要那么多干嘛?况且还要得这么急?”
狄青转了一下眼珠道:“小人也不大清楚,只听得那个叫做赵三的管事的说,全部要新鲜刚采摘下来的,不能有前一夜摘下来的。小人也曾问过他要这么多干什么用,他只告诉小的,有大人物要来,南昭王府准备举办个蘑菇宴。”
“蘑菇宴?”苏文清不由失笑,这倒是个新鲜的名词。蘑菇宴可是素宴,那些过惯大鱼大肉生活的官宦们受得了吗?不过,要这么多蘑菇,对于苏氏蘑菇园来说,也是一笔生意。
“狄青,你去告诉蘑菇园里的人,明天让她们早一个时辰来上班,我会另给加班费。装好箩筐后,再备好马车,我赶早送到南昭王府里去。”
“苏姑娘,你要亲自去吗?”狄青有些讶然地望着苏文清。要是以往,这些事都是张二花负责运送的。
?br /gt;
叫道。他咬咬牙,摇晃着站了起来。刚才从暗道滚下来时,磕到了背上的伤处,钻心的疼痛,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玉儿。”李得正自小就看着呼延二公子长大的,平日里对这个贵公子疼爱得不得了,见他此刻脸色惨白,冷汗淋漓,不由一阵心疼,忙疾步奔过来扶住他。
呼延二公子极力稳住身形,眼前一阵头晕目眩,他紧咬牙关,强打精神,问道:“李公公,皇上在哪?”
(不好意思,刚爬回来,更迟了)
第一百章 秘密会见当今圣上
“玉儿,你还撑得住吗?”李得正望着呼延二公子,眼中流露着担忧的目光。心中暗道老王爷也真是糊涂了,居然不问青红皂白,把所有的罪责都归结在儿子身上。
呼延二公子摇摇头,紧咬牙关极力稳住身形,在心中把那个迫害他的人又狠狠地骂了一顿。
刚吃过晚饭,苏文清走出房门,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又没有受凉,又没有发烧,那一定是谁在说她的坏话了。“到底是谁在诅咒我?”
这时,门外传来“呯呯”的敲门声,还有张二花的叫声:“小清!小清!”
苏文清过去开门:“二花姐,吃过晚饭了吗?”
“吃过了。”张二花走进屋里,捋了一下略微散乱的鬓发,望着她,“小清,你一定要帮帮我大姐。”
“你大姐?”苏文清笑笑,转身给茶壶盛满了水,放在三足鼎炉上,点着了火,回头道,“你大姐不是在朱家做少奶奶享清福吗?怎么反倒需要我去帮她?”
“你也知道我大姐那性子,柔弱得像蔓藤似的,又闷得像闷葫芦一个,即使受了天大的委屈,也绝不会给家里人露一点口风的。”一说到她的大姐,张二花连连唉气,“要不是在朱家侍奉朱大奶奶的小翠回来说,我们一家人还以为大姐在朱家过得很好呢。”
苏文清想起来了,小莲子庄里有一个叫个小翠的小姑娘就在朱家里当丫头,侍奉朱大公子的正妻。那小丫头很久以前曾上门来要过草药,后来她那个得了肺痨的爹死了后,就没再上门来讨草药。
她记得那时见到小翠时的情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瘦得如鸡爪般的手背上尽是一大团一大团的青紫,听说是那个朱大奶奶用簪子扎出来的。由此,可想而知,那个朱家里面的人有多狠毒了。
很早的时候,扬州城里就有传闻,那个朱大奶奶,是个极其厉害的角色,朱大公子娶进府里来的九个小妾,平均都活不过半年,多半是被那个朱大奶奶折磨死的。像张一花这么逆来顺受的性子,不要活过半年,能活过一两个月都算是不错的了。
也难怪,张二花一家会这么担心。
“小翠回来怎么说?”苏文清问道。毕竟是一起从桃花村那场劫难中劫后余生的,感情也比邻里邻外的要亲近一些。
“那个朱家大奶奶,也真是欺人太甚!”张二花气呼呼道,“听小翠说,前两天,朱大公子在我大姐房里歇下,第二天,我大姐起床晚了些,给她请安误了时辰,她居然罚我大姐在大太阳下跪了一个上午,府里上上下下也没人敢求个情。我大姐那孱弱的身子,怎么受了得?临近晌午的时候就晕了过去。”
苏文清的眼睛微眯了一下,朱大奶奶的恶名远扬,她这样做,早在意料之中。
茶水煮沸了,苏文清放了武夷山的“老君眉”。顿时,淡淡的茶香溢满了整间屋子。
倒了一杯茶,递给张二花。张二花接过,呷了一口,继续道:“幸亏小翠发现得早,悄悄去央了老夫人。那个老夫人平日里吃斋念佛,也是个慈悲心肠,听了之后便派人把我大姐扶回房去,还请了个大夫来诊脉,居然诊出我大姐有一个多月的身孕。”说到这,张二花一脸的兴奋。
苏文清不动声色地啜了一口茶,在张二花说到老夫人的时候,她的眉头便皱了一下。她不相信老夫人真有那么慈悲心肠。世上的人,打着吃斋念佛,标榜自己慈悲心肠的人太多了。如果真的有那么慈悲的话,又怎么会耳不闻,目不见,让那个恶妇在府里嚣张了那么多年?多半是借着信佛的借口故意逃避出去,眼不见为净吧。眼见闹出事来,怕坏了朱家的名声,才站出来说几句,显示一下自己的慈悲。
“我娘也真是瞎了眼,怎么就让同意了让我大姐去那个朱府里受这个罪,如今又累及我那个未来的外甥,真是作孽。”张二花恨恨道。
“二花姐,这事可怨不了张大妈。”苏文清笑道,这个张二花,一急起来就犯糊涂。“当初这事也是你大姐点了头的,再说,你大姐当时那个情形,你能让她还有更好的归宿吗?”
张一花虽与张二花是亲生姐妹,但性子截然不同。一个柔弱,一个刚强,同样一件事情,摊在两个人身上,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张二花沉默。她知道苏文清说得对,当时她大姐也说了,除了死,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了。
苏文清安慰地拍拍张二花:“二花姐,你别担心,你大姐如今不是一个人了,她肚子里还有一个你未来的外甥,做为母亲,她知道怎样保全自己和孩子。”
为了孩子,再柔弱的女子也会变得很彪悍,就好比护雏的母鸡,面对巨大的老鹰,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张二花看着苏文清,露出不相信的神色。
“这样吧,我去给一花姐写封信,然后托小翠带给你大姐,你大姐看了就知道怎么做了。”苏文清含笑道。
转回书房,研了墨,刷刷写了一封信,交与张二花:“二花姐,你把信让小翠带给你大姐,你大姐看了之后,自会明白。”
张二花看看苏文清,后者的眼神让她安下心来。她点了一下头,仔细收好信件。
送张二花出门,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苏文清忽然想到,等办完这件事情之后,她手头上的事情也交待得七七八八了,林志海也该派人接她上京了吧?到时候,辅佐夫君,生个胖小子,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这或许是一个女人最幸福的归宿吧。
李得正在前头带路,香揽月扶着呼延二公子,来到一个极其宽敞的正厅里。
这是一个装潢得异常考究的大厅,地板上铺着柔软长毛的异域地毡,金银杯具、古玩一应俱全。旁边的茶壶,冉冉地冒着热气。
窗边,立了一人,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男子,执一枚象牙骨折扇,一身藏青色长袍,身材修长灵俊。听到声响,回过头来。眉目清新秀雅,眉宇间的雍容华贵浑然天成,一双狭长的眼眸隐隐透出犀利的光芒,腰间悬着的紫色玉佩来回晃动,闪着眩目的光彩。
“皇上,他们来了。”李得正走过男子身边,低声道。
“皇上。”呼延二公子与香揽月躬身叫道,就要过去行礼。
皇上摆摆手:“罢了,廷玉你有伤在身,大礼就免了吧。”凤目望定呼延二公子,“廷玉,‘百官述职’有消息吗?”
呼延二公子皱皱眉,脸上略显羞愧之色:“廷玉辜负了皇上的重托,‘百官述职’还是没有一点消息。”
皇上踱了过来,轻轻拍拍呼延二公子的肩膀,“不用急,此事须从长计议。”他转过身,透过半开的窗子望向繁华的城南大街,目露忧色,“一日不拿到‘百官述职’,朕一日寝食难安。”
“皇上,‘百官述职’究竟为何物,皇上何以对它如此上心?非得到它不可?”李得正不解道。
“据内探密报,此书为逆贼j党倾尽十年编纂而成,上面收罗了朝廷上百号官员的贪赃枉法事迹。逆贼j党利用这个来威胁朝廷各路官员,让他们听命于他,共同对付朝廷。”皇上紧蹙了眉头,默然道。
“这等j贼,我绝对不会放过他!”呼延二公子愤然道。
“朕曾先后派了十几名大内高手暗中潜入庞府,均石沉大海,毫无音信。最后一个身负重伤,只给朕带回一个消息,说这本书已秘密转移到了扬州的庞公子的身上。所以廷玉,”皇上猛然转过身来,望住呼延二公子,“你此行要千万多加小心,千万不可莽撞行事,若能找出这本书则最好。如果找不到这本书,那也不要勉强,你是皇姐唯一的亲生儿子,我可不想皇姐怪我一世。”
“皇上请放心,廷玉一定会多加小心,一定找到这本书,替皇上分忧。”呼延廷玉斩钉截铁道。这是每一个大宋臣子的使命,而做为将门之后,他也该替当今圣上分忧。
皇上看了呼延二公子许久,没有说话。论公,他是皇上,而呼延二公子是他的臣子;论私,他是舅舅,而呼延二公子是他的亲外甥。亲情浓于水,对于呼延二公子的安危,他是担心的,但是他更明白,大宋这百年基业,从来都是忠良之士的鲜血构筑稳固的,而要保这千秋大业,牺牲在所难免。
“老王爷那边……”皇上沉吟道,“看来应该让王爷也知此事……”
“皇上!”呼延二公子叫道,“请恕臣斗胆,臣不想让爹爹知晓此事,徒添担心。”
“可是,老王爷一向正直不阿,万一又有人在老王爷面前将你告下……”皇上忽地住口不语。如果老王爷知晓自己的儿子暗中潜入庞府,亲近庞公子,或许,挥鞭痛笞亲生儿子,差点将亲生儿子打死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呼延二公子看出皇上的担忧,心中一暖:“皇上不必担心,廷玉自会小心行事,绝不会出什么纰漏。”
皇上点点头,转头吩咐道:“李得正,替朕拟一道旨意,赐廷玉一道免死金牌,方便他行事。”
“是,皇上。”李得正惊喜地看看皇上,再看看呼延二公子。
呼延廷玉心中一阵激动,忙跪下谢恩:“多谢皇上赏赐。”
手握免死金牌,呼延二公子眼眸渐渐深遂起来。有了这块金牌,今后他行事会方便很多。那本坑害许多人的百官述职,他誓死要把它找出来,绝不会让j臣再利用它,做一些危害社稷的事情。
第一百零一章南昭王妃徇徇“教诲”
“小姐,你走慢点,等等我。”紫芪跟在龚燕如后面,一边追一边气喘吁吁地叫道。
“你怎么那么慢?平日里你不是走得挺快的吗?”龚燕如停下脚步,瞪着追过来的紫芪,粗声粗气道。
今晚这一幕,简直把她的肺都气炸了。那个该死的呼延二公子,居然当着她的面与青楼女子卿卿我我,根本不把她当一回事。她非得赶回去告诉老王爷,让老王爷打断他的腿,看他还怎么往烟花之地跑?
“小姐,你生气了?”紫芪看看自家小姐铁青着脸,“二公子平日里就那副德性,你又不是不知道……”
说起来,自家小姐也不过是在自欺欺人,呼延二公子风流成性,不仅在扬州城人尽皆知,就是远在京城的人也有所耳闻。
“我只道他平日里胡闹了点,谁想到他竟敢到那种地方去,还,还……”龚燕如说不下去,一想到那种地方,一想到刚才那番情景就觉得脸红,“我非得到呼延伯父面前告他一状不可,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小姐,千万不可”紫芪急忙道,“上次呼延二公子强抢民女那件事,呼延二公子已经被老王爷狠狠训了一顿,闹得整个王府人仰马翻,昭阳长公主差点没把王府拆了这次,你又去老王爷面前告二公子一状,”紫芪看着自家小姐的脸,“你这不是让老王爷难堪吗?你让老王爷怎么想?你让昭阳长公主怎么想?况且,你与二公子还没正式订下来……”
这话说到了龚燕如的心坎上。此次她与母亲特地从京城来南昭王府,明里打着探望王妃的旗号,其实就是为了表达一分关心,好拉近龚家与呼延家的关系,好早早把这门亲事订下来。
昭阳长公主生性高傲,口风一向极言,此事无论龚夫人如何旁敲侧击,她总是笑笑带过,不放在心上。最多也说一些客套的话,诸如什么两家挺相配之类的话等等,订亲信物也没一个,真不知这个长公主心里是怎么想的。
“可是,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龚燕如静下心来,犹觉得愤愤不已。
“小姐,你暂且先忍下这口气。”紫芪凑近龚燕如,低声道,“小姐,你现在行事要表现得大度一点,给王妃一个好印象,暂且不要引起王妃的不快。只要讨得王妃的欢心,还怕这门亲事订不下来?到那时,你把呼延二公子管得服服帖帖的,谁敢说半句?到时候,你是南昭王府的女主人,底下人做什么事都要看你的眼色,你派人盯住二公子,那些人敢不听你的话吗?”
龚燕如想了好一会,觉得紫芪说得也有道理,把心中的怒意忍了忍,恨声道:“等我做了南昭王府的女主人,我第一件事情就先把茗砚的腿打断,看他把二公子唆使到什么地方去了”
紫芪连连点头,又说了一些劝慰的话,才扶着自家小姐回南昭王府去了。
龚燕如带着紫芪刚进后园,一抬头,见不远处灯火通明,一个幽静的亭子里,端坐着雍容华贵的南昭王妃,还有自己的母亲。两人在两侧坐了,中间有一张八仙桌,上面放了茶壶,还有一些瓜果糕点。两人一边欣赏园子里的夜景,一边闲聊着。
“燕儿,过来。”南昭王妃远远看到龚燕如,含笑朝她招手。
龚燕如踌躇了一下,努力使脸上的笑容更加柔和一些,整整衣裳,走了过去。
“见过王妃娘娘。”龚燕如乖巧地先给南昭王妃行礼,再去给母亲行礼,然后坐到了母亲身边。
“燕儿,扬州城的夜景比京城,如何?”南昭王府含笑问道。
龚燕如怔了一下,抬头望着满面笑意的王妃,心里嘀咕道:这个南昭王妃,怎么知道我们出去了?如此说来,呼延二公子偷偷溜出去,她也知晓了?随即心中微凛,看来这个南昭王妃,并不象表面看来这般诸事不理。
“闲着无事,就带着紫芪出去逛了一小会。”龚燕如只好如实答道,“不过,这扬州城里的美景的确比京城好看多了。而且想不到的是,扬州的夜里,居然也这般热闹,真不愧为一座繁华的古城。”
南昭王妃淡淡笑道:“这西湖的景色也美得很呢。”她转头看向夜色下的西湖,“我与你母亲正在欣赏西湖的美景。”
南昭王府就建在西湖湖畔,地势稍高,俯视下去,整个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果然是美不胜收。”龚燕如举目远眺。夜色下的西湖没有喧噪,也没匆忙的身影,湖上的光影相互映衬,使西湖格外娇艳。
“若是燕儿喜欢这里的美景,尽可以在这里多住些时日,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里。”南昭王妃像话家常似的慢慢说道,但话语里分明带了某些暗示,听得龚夫人、龚燕如心中一动。
“不过呢,”南昭王妃的眼神有意无意地瞟向龚燕如,“做为丈夫的,风流一些在所难免。做为妻子的,应该替丈夫分忧,管好内宅,大家和和睦睦,这才是正理。”
龚燕如听得惊诧异常。难道说呼延二公子去了烟花之地,王妃是知晓的,如今这番话是说给她听的?
她张了张口,正待开口,身边的龚夫人按了一下她的手,笑着对南昭王妃道:“姐姐说得极是,这男人,难有不风流的?那些名流雅士还四处留情呢。做为女人,当然要兢尽职守,做好妻子的本份,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家和万事兴。呵呵,姐姐说得对极了。”
紫芪在下边站着,呼了一口气。幸好把自家小姐劝回头。看目前的情形,王妃明显是宠溺呼延二公子的,若自家小姐一时冲动之下在王妃面前告了二公子的状,王妃兴许不知道迁怒到谁身上呢。
龚燕如抬眼朝南昭王妃看去。见她脸上笑意盎然,眼神却是冷漠的,话语中似劝慰,又似告诫。明摆着告诉龚燕如:要想嫁入南昭王府,就必须学会宽容与大度。
龚燕如觉得心中一阵不快。想想自己发誓要嫁入南昭王府的终极目标,再想想紫芪的话,暗暗咬牙,把心中的不快按了下去,让脸上的笑容灿烂如花:“王妃娘娘教训得极是,燕儿一定谨记教诲”
南昭王妃看看她,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龚燕如维持脸上神情不变,心中却狠狠道:“本姑娘今天先暂且忍下这口气,待日后一定把面前这个老太婆架空,把她送到一个僻静的场所让她一边呆着去,免得碍手碍脚喋喋不休惹人厌烦。”
过两天,张二花再来时,脸上的沉重之色减了好多,眉梢上渲染了欣喜的色彩,一见到苏文清就忙不迭地问道:“小清,你那天给我大姐的信里说了什么?听小翠回来说,大姐自看了你的信之后,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受了欺负只会躲在自己房里抹眼泪,现在每天早晚都去老夫人晨昏定醒,勤快着呢,老夫人看着也欢喜。府里的人也没有再去弄出什么大事情来刁难我大姐了。”
苏文清含笑道:“我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叫她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自己肚里的孩子考虑一下,仅此而已。”
“只有这些吗?”张二花讶然地望着苏文清,脸上有些失望,她还以为苏文清教了她大姐什么绝招呢。
苏文清依然淡淡笑着。劝解的话不在多,只这一句就够了。像张一花那样的性子,只要她自己想通了,学会为自己考虑,学会不再把命运交到他人手上让别人主宰,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觉悟与转变。
张一花很聪明,为了孩子,她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肚里的孩子。所以,她去找了朱府颇具权威的人,朱老夫人,朱大公子的亲生母亲,只有打通老夫人这一关,才能镇得住朱大奶奶这只母老虎。
“哦,对了,”张二花像想起什么似的,猛然道,“小清,那些干蘑菇礼盒不知卖完没有?没卖完的话给我几盒。我大姐说了,上次幸好是老夫人救了她,老夫人喜欢吃蘑菇,她为了答谢她的救命之恩,送几盒蘑菇也是应该的。”
“好像还有,你让小桃到铺子里问问。”苏文清含笑道。最近干蘑菇礼盒销量甚好,她特地在附近开了一间专卖店。
“不用了,我自己过去问问就行了。”张二花急匆匆地走了出去。望着张二花远去的背影,苏文清唇边的笑意更深。这个张一花,居然也学会了投其所好,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只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张一花又出事了。
那天早晨,苏文清刚梳洗完毕,正要用早饭,门外便传来了一阵急的脚步声。接着,张二花冒冒失失地冲了进来,一见到苏文清,张口就道:“小清,不好了,我大姐,我大姐她被抓起来了。”
苏文清立在灶边,正准备拿碗去盛锅里的稀饭,闻言不由吃了一惊:“一花姐被抓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张二花急得脸色涨红,气喘吁吁道:“整件事情我也不大清楚,今天一大早小翠偷偷跑出来报信,说是因了朱家大奶奶的金簪失窃一事,把大姐抓了起来,关进了柴房。我爹和我娘急得不行,又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小清,你脑子活络,你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一花姐偷了朱大奶奶的金簪子?”苏文清不大相信。不要说一花姐生性懦弱,根本没有偷窃的习惯。就拿张老汉一家来说,这几年经营下来,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也算有些家底,断不可能去偷什么金簪子的。
“当然不会是我大姐偷的”张二花急忙辩解,“我大姐那种人,哪会去偷人家什么簪子?依我看,多半是朱家大奶奶栽赃诬陷我大姐的。”()
第一百零二章张一花细述偷簪风波
“为什么?”苏文清淡淡问道。
“那个朱大奶奶,”张二花的眼中恨意又多了几分,“我听小翠说,她一直看我大姐不顺眼,平日里就东挑西拣地找碴生事。如今见我大姐有了身孕,更是愤恨,怕我大姐生了儿子,夺走她朱家大奶奶的位子。”
苏文清轻轻一颌首,张二花说的也不无道理。
众所周知,扬州城朱府的大奶奶,是个不下蛋的母鸡。成亲近十年,不要说儿子,就连个女儿也没生出一个半个来。在这个时代,没有子嗣,是会被人瞧不起的。幸好她背景雄厚,是城北一家大油坊的女儿,家底殷实,嫁过来的时候嫁妆十分的丰厚。朱家人也就不计较那么多。
况且,她也十二分估做人,知道自己无法生育,便积极给丈夫纳妾。可惜,那些妾室的肚子不争气,不是怀不上,就是无缘无故地流掉了。而那些进了门的妾室,也命不长,不过一两年的功夫便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了。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朱大奶奶带来的陪嫁丫头,叫做春桃的。因为没有任何仪式,就给朱大公子收了房,连个妾室的名份也没有。生了个女儿之后,依旧在朱大奶奶身边侍候着。女儿给了朱大奶奶,当作是自己的女儿抚养,唤朱大奶奶为“母亲”,如今也有七八岁的光景。
也幸好有了这个女儿,不然的话,朱家大公子那一脉可要绝了后了。
扬州城里还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传闻。说朱大奶奶自有了这个女儿之后,便开始了摧残其他妾室的计划。表面上她积极怂勇朱大公子纳妾,把喜事办得风风光光,暗地里却变着法子折磨她们。没怀上的还好,怀上了的,都被她暗中支使人在饭菜茶点里下了堕胎药,把未成形的孩子全部无一遗漏地打了下来。
所以,张二花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她拿眼睛瞟向苏文清,“小清,你帮我出出主意,怎么才能把我大姐救出来?”
苏文清颇觉得头疼,张一花在朱府里,远水救不了近火,想帮也帮不了。不过,被偷的金簪倒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们诬陷一花姐偷了什么簪子?”
“主要是一些贵重的金簪子,有一套是七色梅花的,有一套是蓝银镶金莲花图案的,还有一套……”张二花极力思索,“小翠也就只记住这几套,听说都是出自扬州城名家之手,是朱大奶奶的嫁妆,上面都刻了朱大奶奶的小名‘芸’字。”
“是在一花姐房里发现的吗?”苏文清推测道,“若是在张一花房里发现了金簪,然后查看金簪发现上面刻着朱大奶奶的小名。这样的话,也叫做人赃并获。”
张二花很不满苏文清话语里的字眼,她瞪着苏文清,怒道:“什么叫人赃并获?我大姐根本没偷东西”
苏文清也不跟她辩解,大家都这么认为,证据都有了,想翻案的话,除非找出其他的证据来推翻原来的证据。
“一花姐怎么不留点神?怎么让人给栽赃了呢?”苏文清换了另一种语气。
“唉。”张二花深深叹了口气,“我大姐也是命苦,小翠问了我大姐身边的丫环银凤,银凤说我大姐近日犯困,那天晚上正在屋里睡觉,然后,院子里突然传来“咚”的一声,我大姐惊醒了,就让银凤出去看,一看吓了一大跳,居然有个男人翻墙窜出去了。正在这时,大奶奶房里的春桃也出来看动静,也看到了那个男的背影,拾起那包掉在院子里的东西,居然是一些簪子与玉镯。”
听到这里的时候,苏文清的唇边溢出一丝冷笑。真是赶巧了,怎么来看热闹的又是大奶奶屋里的人。
只听张二花皱皱眉,又继续说道:“后来大奶奶清点了自己的首饰,发现不见的远不止这些东西,就诬陷我大姐在外面养了男人。如今联合那个男的一起来朱府偷东西,那个朱大公子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我大姐抓了起来,关到柴房里……”说到这,张二花急得又要哭。张一花是嫁出去的人,怎么说这件事也是人家府里的家务事,张二花想要去为大姐讨回公道也不好插手。
苏文清瞬时瞪大眼睛,方才她听漏了,这次事件里面还出现一个男的?朱家乃扬州的大户之家,平日里家规甚严,平常人等不可能随随便便可以出入内宅,也就是说,有内贼把那个男的引了进来,然后内外勾结进行偷窃
“真是一个男的从一花姐房里翻墙出去?”苏文清忍不住问道。
张二花有些无奈:“不止是春桃,就连我大姐身边服侍的丫环银凤也看到了……”
虽然匪夷所思,但是银凤等丫环是真真切切看到了,这无疑形成了“人证”。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要想帮张一花翻案,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文清微微摇头。
“那怎么办?”张二花眼中蓄满了泪水。
谁都知道,在这个时代,对于不贞的女子,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像什么浸猪笼啊,游街示众的,手段极其残忍。即使不告去官府,宗室祠堂也自有一套处置措施,而且具有公认的合法性。
苏文清伸伸懒腰,啜了一口茶:“二花姐,这事要当棘手,所有的证据都证明了一花姐勾结了外面的人,共同偷盗朱家的财产,所以……”
“小清,你真的不帮……”张二花一脸失望的神情。
“二花姐,稍安勿躁。能帮得上忙的话我一定想办法。”苏文清声线平稳,这使张二花安定不少,“这样吧,你暗中知会小翠,让她偷偷溜过去看看一花姐,问清楚当晚的事情,那个男的究竟是谁,长什么样子。只要找到那个男的,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好,我这就去。”张二花眼中又闪出希冀的光芒,站了起来急匆匆地走了。
苏文清沉吟片刻,眉毛微微拧起,脸色慢慢冷峻起来,眼中的目光渐渐森冷。她快步进了书房,研了墨,用毛笔蘸了墨汁,飞快写了一封信,然后,走出正厅,对院子里的一个家丁招手:“狄青,你过来一下。”
狄青是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身材矮小,一点也不起眼,但脑子转得特别快,一对小眼睛滴溜溜地转动着,显得相当机灵。而且早些年在长风镖局学过几个招式,对付普通的窃贼绰绰有余。此刻见苏文清唤他,马上跑了过来,问道:“小清姑娘,唤我有事吗?”
苏文清把信交与他,低声道:“照我写在信上的话去做就行了。”
狄青点点头,接过信,迅速隐没在院子外面。
一墙之隔的后院那边,是苏氏蘑菇园,张嬷嬷中气充沛,洪亮有力的声音越过墙砖传了过来:“……那天扬州城里几个大富之家的奶奶们相约到朱府打牌。朱大奶奶身边有个叫做银花的小丫头,端了热茶上来,一不小心被朱大奶奶撞了一下,有几滴热茶洒在朱大奶奶的手上。这下可不得了了,朱大奶奶勃然大怒,马上翻了眼,怪那个小丫头瞎了眼,竟敢害她,当场把茶杯掀翻,拔下头上的金簪子使劲往那个小丫头的身上扎,那个小丫头哭得凄惨,手上身上被尖锐的簪子扎出一个个血窟窿,真是造孽啊……”
“那个朱大奶奶也真是狠毒,这么缺德的事情也做得出来……”是李五娘的声音,“老夫人怎么不管管?”
“老夫人是个吃斋念佛的人,哪管这些凡间的事情”张嬷嬷的声音提高了两度,停了一下又道,“我看哪,不是老夫人不想管,是管不了,那个朱大奶奶是个狠角,老夫人哪里管得了她?偏偏朱老爷又是个不理事的,便任由朱大奶奶胡闹去了。”
“我听说不是还有个二夫人吗?”李五娘又道。
“你说的是朱老爷子的二房吗?”张嬷嬷眯了一下眼睛,想了一下,“那个二夫人人倒是不错的,为人随和,对下人一直都是细声细气的,不要说打骂,连一句大声的话也没有。生个儿子虽说是个庶出的,但满腹才华,听说此次科考还中了探花,是个小探花郎,人也长得一表人才。不过,”张嬷嬷摇摇头,“怎么说也是个妾室,虽说因了儿子的高中,在朱府的地位也高了些,但毕竟是大夫人当家,她也不好插手去管的。”说完便连连叹气。
“张嬷嬷,你说,朱大才子高中了探花?”苏文清跨进后院,略带惊讶地看向张嬷嬷。这件事,她居然没有听说。
古时的科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就是探花。能考到全国第三名,那也是非常有才华的。
苏文清想起以前在城南书院见过的朱里厚,一个白净略显木讷的书生,不想几年之后,他竟摘取了探花的桂冠。看来有时候,人真的不可以貌相。
“没错,那个朱府的二公子真的中了探花,扬州城里一连两个学子高中了状元与探花,把那个扬州知府欢喜得,走路尾巴都翘起来了。各路官员前来道贺,他下巴扬得高高的,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好像是自己高中了似的。”张嬷嬷一番话说得诙谐,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李五娘忍住笑道:“这倒让我想起一句话来了,这叫什么,叫做狐假虎威。”
张嬷嬷脸上有些不屑,冷哼一声道,“那个胖知府会什么,只会奉承巴结,鱼肉百姓而已。”接着又连连摇头“我看扬州城这风气,怕是难好了。”
第一百零三章南昭王府要设蘑菇宴
“这也未必。”苏文清微微摇头,她记得这个时代,是大宋最繁荣昌盛的时代,应该没有这么快没落的,应该还可以繁荣昌盛上百年吧。
怎么说也是太平盛世啊,只要这当官够会做人,不把贪婪的尾巴露得太明显,不要去太过于挑衅老百姓的忍耐极限,老百姓还是不会太与他们计较的。毕竟,太平盛世得来不易,而对这太平世界渴望太久的老百姓而言,都不愿意去破坏这平和的氛围。
“小清姑娘,你方才说什么?”张嬷嬷没听清楚,她只是隐约听到苏文清说了“未必”两个字。
“没什么,这世风日下,总会有人来管管的。此次高中的举子中,说不定就有派往各地去整坼吏治的官员呢。”苏文清笑道。
“小清姑娘你可说对了,我听市井传闻,京城的吏部尚书岳大人,就曾向皇帝上表举荐了好几个举子,这其中就有朱姓探花郎。”
苏文清听得心中一动。那林志海呢?会不会也被派往各地去呢?
张嬷嬷似乎看透她的心思,笑眯眯道:“小清姑娘,你是在担心状元公吗?放心,历代的状元郎哪个不入翰林院的?就拿十几年前扬州城的龚状元来说吧,”张嬷嬷努力思索了一下,“那龚秀才真是命好啊,一朝高中,就被当朝相国岑大人招为上门女婿,先皇也十分器重他,从此平步青云,直入翰林院,后又擢升为太子太傅,也就是当今圣上的老师。仕途真可谓顺风顺水,荣耀无边……”
“张嬷嬷说哪里的话?海哥哥哪里需要我们操心的?”一提到林志海,一向冷静的苏文清也不由心跳加速,脸颊飞上两片红霞。她不知道,这种娇柔中带了淡淡羞涩的女儿之态,较之平日行事作风凌厉刚强的她而言,更有一种不一样的妩媚。
“海哥哥喜欢做什么,我也不拦着他。至于这仕途上的事情,沉沉浮浮的,谁说得准呢。我只图个平平安安,多为老百姓办几件实在的事情,就心满意足了。”苏文清谦逊道。
“小清姑娘,有你这么个贤内助,以后啊,林状元准会是一个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官。”李五娘也笑道。
苏文清笑笑,又说了一会子话,顺道查看了蘑菇的培育情况。
西北角有一间较为宽敞的屋子是作为培育试验室的。范老爷子正在里面忙乎着,调配着营养液,靠墙的那一排框架上,空空无一物。
苏文清听小桃说过,范老爷子培育的新品种“四头菇”还没有成功,此时正处于试验阶段。要等过几天蘑菇孢子培育出来后,移植到壤土里,再等到蘑菇的脑袋从土里露出来后,才能判断试验是否成功。
“小清姐,你来了?”正在观看范老爷子培育营养液的小桃见苏文清走了进来,直起腰来,笑呵呵地打招呼。
“新的蘑菇品种培育得怎么样?”苏文清望望不远处正忙得不亦乐乎的范老爷子,悄声道。
“不太好。”小桃摇摇头,脸上有一丝沮丧,“上个月做了第一次培育,培育出来的菌种看起来很好,待长出来后才发现全是三头菇。”
满怀希望的事情,却如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心情难免沮丧难堪。苏文清伸出轻轻拍拍小桃稚嫩的肩膀,安慰道:“不要灰心,慢慢来,总会成功的。”
古今相通,这科研的东西,哪能说成功就成功的?谁不是动辄经过上百次试验才研制成功的?所以说,失败一次两次,实在不算什么。
小桃似乎没有想到苏文清居然这么乐观,情绪也受到了感染,坚定地道:“小清姐,你放心,我与小莲一定全力协助范老先生,无论如何也要把新的蘑菇品种研制出来。”
苏文清笑笑。知道这事急不来,说不定等他们研制出来四头菇的时候,自己或许不在扬州,应该在京城了吧?也许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与她们一起快快乐乐地照看蘑菇,一起玩乐了。想到这,苏文清心底不由滑过一丝怅惆。
抬起头来,瞥见前后院相通的门边,狄青敏捷的身影一闪而过。她知道狄青已经按她的吩咐把事情办好了,就寻了个借口,走了出来。
背后,张嬷嬷又转了一个话题:“……上段朱大奶奶的亲妹妹那边办喜事,朱大奶奶真是阔绰,一出手就是五百两银子…”
“朱大奶奶出手真是阔绰啊。”是李五娘羡慕的声音。
……
“狄青,怎么样?”苏文清走进书房,狄青也跟了进来。
狄青取出一封书信,双手交给苏文清:“苏姑娘,永慈药行那边给你的信。”
苏文清赞许地望着面前这个机灵的小伙子,接过信,只看了一眼,脸上便露出了笑容:“看来月娥那边办事真是快捷,这样的消息她都能打探得到。”
狄青虽听不大明白苏文清指的是什么,不过他乖巧地没有发问,只拿眼睛看着苏文清,等待她的吩咐。
“朱府在我们这订了多少筐蘑菇?”苏文清沉吟道。她也该挑个时间,去会会这个朱大奶奶。
“三天之后,也就是这个月的二十。”狄青的记性特好,一下子就报了个日子出来。
“不过,”狄青搔搔头,又道,“南昭王府昨天傍晚时分差了人过来,说要一百斤蘑菇,说是急用。而且还特别嘱咐说全部要新鲜的,明天一大早就要送过去。”
“要这么多?”苏文清失笑,“蘑菇又不能当饭吃,南昭王府要那么多干嘛?况且还要得这么急?”
狄青转了一下眼珠道:“小人也不大清楚,只听得那个叫做赵三的管事的说,全部要新鲜刚采摘下来的,不能有前一夜摘下来的。小人也曾问过他要这么多干什么用,他只告诉小的,有大人物要来,南昭王府准备举办个蘑菇宴。”
“蘑菇宴?”苏文清不由失笑,这倒是个新鲜的名词。蘑菇宴可是素宴,那些过惯大鱼大肉生活的官宦们受得了吗?不过,要这么多蘑菇,对于苏氏蘑菇园来说,也是一笔生意。
“狄青,你去告诉蘑菇园里的人,明天让她们早一个时辰来上班,我会另给加班费。装好箩筐后,再备好马车,我赶早送到南昭王府里去。”
“苏姑娘,你要亲自去吗?”狄青有些讶然地望着苏文清。要是以往,这些事都是张二花负责运送的。
?br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