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安康第33部分阅读
福气安康 作者:rouwenwu
看不过眼就别一天到晚跟着我。龚姑娘请自便。”说完再不看她一眼,自顾自进园去了。
“龚姑娘,请回。我们这里地方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茗砚讥讽道,也跟在二公子后面进去了。
龚姑娘看着呼延二公子的背影,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湖衣看着不忍心,便走上来道:“龚姑娘,你也别跟二公子生气。昨天夜里,二公子被老王爷罚跪了一宿,心里憋了气,正不顺畅的时候,你倒去招惹他了。等过两天,他心情好了,自会与你一处耍去。”说着把手中干净的丝绢递给了龚姑娘。
龚姑娘想了一想,谁叫她不知深浅,跑去老王爷那里告了呼延二公子的状呢?呼延二公子是最好面子的人,不给她好脸色看,也很正常。等过两天,他的气消了,再去讨好他,那不就什么事都没了?这样想着,才放下心来,脸上也露出笑容,见湖衣正在含笑看着她,便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接过丝绢,拭了一下脸上的泪痕,讪讪地笑笑,带着贴身丫环也跨进了园子。
湖衣摇摇头。这个龚姑娘,她打听过,是京城翰林院大学士龚政明的独生女儿,叫做龚燕如,这两天才到府上的。整天追在二公子后面跑,弄得二公子不胜其烦,避之不及。这龚姑娘也真是彪悍,才在府上住了一天,就弄出这么些事情出来,闹得整个王府鸡飞狗跳的,要是住的日子久了,说不准还会闹成什么样子呢。
昨晚三更时分,公子刚一回来,就被老爷叫进了书房。得了消息的茗砚让她马上去找王妃。她找来了王妃,王妃见丈夫没动家法,心便安定了一些,再说丈夫管教儿子,自己也不便插手,交待几句就回去了。直至天微明,王妃才找了个“花会庆典,要更衣沐浴,以示吉祥”的借口,硬是把老王爷从书房里拉了出来,才让二公子逃过一劫。
第七十章我要的不过是这些
“二公子,刚才我看龚姑娘的神情,真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紧跟在呼延二公子后面的茗砚笑嘻嘻道。
刚才那一顿抢白,算是替自家公子出了口恶气。
呼延二公子满意地笑笑。他平日城最恨的就是嚼舌根打小报告的,这回,就让那个刁蛮任性的小丫头受些教训,长长记性。
上了汉白玉石桥,呼延二公子顿住了脚步。
不远处的玉华池边上,一道淡雅的倩影尤为亮眼。水红的礼服,外面缀着星星点点的珠玉,在阳光下闪着璀璨的光。
淡淡芙蕖新舒粉颜,那女子就静静地临水而立,凭栏望着池里的簇簇拥拥的荷花随风翩迁,看十数尾红背玉花色的锦鲤在莲叶间穿梭嬉戏。她就那般静静地站着,一动不动,那份恬静安详使呼延二公子繁杂的思绪一下子安静下来。
她是为了惹上太多的麻烦,特意避开众人,走到这个僻静的地方来的么?
呼延二公子的唇边溢出一丝笑容,冷漠的眼神如江南烟雨般迷迷蒙蒙,脸部的线条也柔和起来。
“在看什么?”他缓步踱到她身边,连脚步也不知不觉地放轻,似乎怕惊吓到她。
苏文清瞬然回头,似乎有些愕然呼延二公子会在这么僻静的地方出现。她本意是寻个僻静幽远的场所好避开他,谁知却被他寻过来了。
转念一想,不由失笑。他是这南昭王府的主人,打小在这里长大,这个王府哪个角落他是不熟悉的?自己这样做,也不过是徒劳而已。
淡淡的笑意缀在了她明艳无暇的脸上,呼延二公子却看得呆了一呆。这样的笑颜,如晴和的春风拂面,如娇艳的荷花盛放,如陌上花开,有许多美丽的蝶飞……
他蓦地产生一种奇异的想法,想与她并肩一起倚风自笑观秋水,烟波深处弄扁舟。
“看荷花。”苏文清淡淡道。
呼延丝毫不介意她语气中的轻淡疏离,也看向池中那打理得极好的荷茶。南昭王府里有几十名的花匠,不仅荷花打理得好,其他的花卉,也伺弄得极好。
“如果你那么喜欢看荷花,那就住在府里天天看如何?”呼延二公子又道。侧眼旁观身边的她。近在眼前的她,明眸善睐,清丽脱俗,疏离中透着一股不容人亲近的冰冷。一身水红盛装衬托着她越发妩,正是他心目中淑女的形象。
苏文清猛地回过头来,看住他。眼中有巨大的震惊。过了一会,震惊如海水般慢慢退却,现出柔柔的笑意来。
要她天天住在南昭王府里,意思是说这个呼延二公子要迎娶她进门?
“嫁给我,做我的妾室,我可以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呼延二公子直截了当道。他是未来的小王爷,王爷的爵位迟早非他莫属。一个平家女子,做正室的话母亲那边绝对通不过,做妾室还是可以的。
“你喜欢种蘑菇,我可以赁一块更大的空地给你;你要开美食城,我可以让人进行扩张装修,让全扬州城的商贾都把那里做为洽淡的场所;你要开成衣铺子,我可以让你的铺子专做御供的礼服,宫衣……”呼延二公子滔当不绝地说道。
“可以了。”苏文清笑着打断他的话。他开出的条件绝对诱人,可以给她锦衣玉食的生活,又可以给她绝对的自由,做她自己想要做的一切。只有一点,他给不了,就是名份与自尊。
而这两个,恰恰是她最想要的。
给她一个合理的名份,让她可以平等地与他并驾齐驱,同时宽容她的自尊,可以让她的人生再次辉煌。而不是像大多人看到的,在王府里里外外的人的眼中,她的地位永远低人一等,永远是那个卑微得见不得人的小妾。
而且,呼延二公子如此大言不惭,他却忘记了,她与他之间有一种叫做感情的东西存在吗?毫无情谊可言的两个陌生人,他拿什么来换她日后的委曲求全?凭什么那么肯定,她会禁受不住这些东西的,一口答应他的要求?
这个南昭王府二公子,未免太小看她了。
“小朋友,别开玩笑了。”她伸手拍拍他的肩膀,全然不顾他深皱的眉头,“你凭什么就认定,我会答应你的要求?”她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趁早打消这个念头,我们不是同路人。”
“为什么?”他顿时忘却了背上伤口传来的疼痛,震惊地望着她。有多少人挤破了脑袋,都想要挤进南昭王府里来,她却居然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太不可思议了
“不为什么。”苏文清笑着摇头,“如果我穷困潦倒,饥不裹腹;或者我有亲人病重,无钱医治;又或者我深陷牢狱之灾等等,为了改变现状,我或许会答应你的要求。不过现在,你能给我的一切,都不是我最想要的。”
“那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呼延二公子的目光中闪着惊奇的光。眼前的这位像谜一样的姑娘,彻底勾起了他的兴趣,他忽然想去探究一番,看她的小脑袋里究竟装着什么稀奇古怪的念头。
“我想要的……”苏文清目光变得有些悠远,望向不远处碧波荡漾的西湖,似乎完全忘却此刻站在她身边的只不过是一个只有几面之缘的陌生人而已。
“看到湖上那对戏水的鸳鸯了吗?永远都是一对一,成双成对,终日并游。”苏文清慢慢道,眼中慢慢有了憧憬,她的声音低缓下来,似梦呓般,“借问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我要的不过是这些罢了。”
呼延二公子把目光从远处收回,再度惊讶地望向她。这首唐代卢照邻的诗句,他也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听母亲吟诵过。当时不明所以然,如今细细品来,竟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的心中震惊莫名,抛却富贵荣华,她想要的仅仅是“比冀一起飞”吗?
过了半晌,苏文清缓缓收回目光。她想到了林志海,那个一心只读圣贤书,只为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的普通读书人,她不图他平步青云,不图他富贵加身,只要他能一生一世只对她一个人,这已足够。她相信,一个能拿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她的生命的人,一定可以做到。
“呼延公子,”她回过头来,又恢复了轻淡疏离的语气,“我这次前来,带了些礼物过来,就放在后门那边的院子里,也算答谢你送了这套贵重的礼服给我。”她低头看看自己这身金丝银线交织而成,并缀满了南海珍珠的礼服,微微摇头。好奢华的礼服,恐怕得耗上上千两银子,这要给了那些穷苦人家,吃一辈子也吃不完的。如果拿去卖了,打了折扣,也该值上几百两银子。
****
呼延二公子果然到后院里去看了。
后院里停驻着一辆马车,后车厢里装着一盒盒包装精美的礼盒。坐在车前的张五哥不住地朝外张望着,见呼延二公子带了小厮过来,眼中露出欣喜的目光。
“二公子,苏姑娘吩咐我在这里候着您。”张五哥殷勤地笑着,刚进府的时候,苏文清就对他说,让他在这里候着,她让呼延二公子过来收礼物,他还不信呢,不想才过了半个时辰,呼延二公子就亲自来了。
“车里都装了些什么?”呼延二公子看看遮掩得严严实实的后车厢,皱了一下好看的眉毛。
“二公子,这是我们蘑菇园的一些土特产,专门送过来孝敬您和王爷王妃的。”张二哥嘿嘿笑着,掀开盖在上面遮挡阳光的油毡布,取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呼延二公子。
呼延二公子伸手接过,目光落在上面绘制得十分精致的图案上。是一群小姑娘采撷蘑菇的情形,小姑娘笑容可掬,娇憨可爱。
呼延二公子唇边不由溢出一丝笑容,心中暗道:这个苏文清,还真是别出心裁,居然把蘑菇营生做到他这个南昭王府里来了。这样的话,他就勉为其难,来个借花献佛好了。
看着呼延二公子隐有一丝笑意的脸庞,张五哥一颗提到了嗓子眼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他刚才还一直担心着,这位高傲的南昭王府二公子看不上这些乡野的粗俗东西呢。
然后,他看到呼延二公子转过身去,对身边的小厮吩咐道:“茗砚,你把这些礼盒全收下,给今天前来参加赏花大会的人,一人送一盒去,也算是答谢她们对我们府里花会的支持。”
再然后,他看到那个小厮飞快地领命而去,叫来了几个粗壮的汉子,一下子把车厢里的礼盒全都搬下车来。
直到那人叫做茗砚的小厮提醒他到账房里去领赏钱,他才醒悟过来。心中不由暗暗佩服自家姑娘的预算准确。
呼延二公子再折回后花园时,已经不见了苏文清的身影,湖衣一个人站在玉华池的汉白玉栏杆边上,一脸焦急的神色。
“怎么了?”呼延二公子沉声问道。
湖衣呶呶嘴,指指不远处的亭子:“刚才苏姑娘还在这里看荷花,然后苏府三姑娘和孟府大姑娘走过来,不由分说就把她拉到了那边的亭子里,这会儿,好像正在比试书法。”湖衣担忧地说道。公子吩咐她要好好照看苏姑娘,她却把人看丢了,不管怎么说都有失职的成分在内。
呼延二公子来不及追究她的失职,抬起眼眸往那边的亭子望去。果然,建在一个小山坡的上亭子里, 人影卓约,时而听到一两声娇笑声随风送了过来。
第七十一章故作姿态竞书法
南昭王府后花园前,高大魁梧、精神矍铄的呼延老王爷陪着一个四十多岁、温文儒雅的中年人穿过圆形拱门,步入后花园。
“……龚大学士承蒙圣恩浩大,回故里省亲,正好赶上我府里花会召开,又可以与妻女一家团聚,真可谓可喜可贺啊”老王爷呵呵笑道,声音亮如洪钟。
龚政明也笑道:“是啊,妻女这段时间住在贵府,真是多有打扰了。”
“哪里,哪里。”老王爷摆摆手,“内子是个爱热闹的,这段时间正闷得慌呢,有客上门,正好遂了她的心意。”
龚政明自是一番答谢。
然后,老王爷再问道:“龚大学士此次回来,打算住多久?”
龚政明沉吟片刻:“也就十天半个月。皇上体恤众臣,特地让我们这些做臣子先办些私事,过段时间,等皇上龙体完全康复以后,还要亲自巡视科考呢。”
老王爷闻言不由浓眉皱了一下:担忧道:“皇上他……”
龚政明忙道:“老王爷请放心,皇上龙体并无大碍,只是上段时间病势沉重,无法临朝,如今听宫中的梁太医说,皇上已基本痊愈,只需平日里注意调养,就不会,不会落下病根。”他说到这里,语气停顿了一下。他平日里与宫中的首席太医梁太医交好,听梁太医私底下对他说,皇上这“病”来得奇怪,说犯病就犯病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病”。梁太医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神情有些骇然,“是刀伤,明显的刀伤。”
究竟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当今皇上下毒手?这真是一个谜。
老王爷没有听出龚政明语气中的犹豫,听到皇上的龙体并无大碍,他不由松了一口气,紧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没事就好。”
“老王爷何需忧心?”龚政明呵呵笑道,“江山辈有人才出,代代有英豪。我大宋人才济济,就说您府里的大公子,那就是一个举世英才。前几天皇上还夸奖了一番,说过段时间到扬州点兵,一睹呼延少将军的风采。”
“龚大学士说笑了,犬子哪有这般能耐?承蒙皇上错爱了。”一说到大儿子,老王爷立刻笑容满面。说到底,大儿子呼延浩才是他的骄傲。
“那,二公子今年十五有多了?”龚政明想起今天早上夫人的嘱咐,试探地问了一句。
“那个浑小子,不提也罢。”老王爷一听到这话,脸色马上变了,“都怪内子过于宠爱,老夫管教不严,实在汗颜。”
龚政明“啊”了一下,忙道:“老王爷不必动怒,想必二公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淘气一点总是有的。等他长了见识以后,恐怕连我们也比不上呢。”
他这样说,无非是恭维的话语罢了。南昭王府二公子狼藉的名声,远远的传播到了京城。他就不明白,大公子那么个青年才俊,自家女儿怎么就看不上,非得死死去喜欢那个绣花枕头?就连自己的妻子,也倒向了女儿那边。
老王爷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龚政明又笑笑道:“说起当今世上的人才,我倒想说一个人。此人年纪轻轻,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以后必定前途不可限量。”
“哦,此人是谁?”老王爷果然被勾起了兴趣。
“此人现在暂居我府上,叫做林志海,是今年赴京赶考的学子。苏杭人氏,说起来还是我们的同乡呢。”龚政明脸上笑意更深,露出赞许的神色,“此人的文章我看过,真是行文流畅,才思敏捷,又不落俗套。偏偏此人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当今皇上偏好年轻有为,相貌端方的俊才,我看此人高中的机率极大。”
“那就有劳龚大学士多多提点了。”老王爷呵呵笑道,“扬州城自从出了你这位状元郎后,十多年来,再无人高中过状元,此次若能再出个状元,也能为扬州城再添些光彩。……”
二人说说笑笑,沿着香花小径,往着看台方向去了。
看台上,呼延二公子坐在南昭王妃身边,一起看府里极富盛况的花会,看底下攒动的人头。
“你爹有没有对你怎么样?”南昭王妃看了一下儿子。刚才看到儿子有些蹒跚地上了看台,她这个做母亲的心里便掠过了一丝心疼,
呼延二公子摇摇头,笑嘻嘻地看向南昭王妃:“娘,有您在,我爹哪能动得了我?”
“少胡说。”南昭王妃笑骂道,“被你爹听到又该有你受的。”
呼延二公子吐吐舌头,不再说了。
南昭王妃转向身边:“墨歌,回头你到我房里取瓶上次我从宫里带回来的活血散淤的药酒,给二公子送过去。”
身边的宫女忙应道,侧身退下。
“娘,不用那么麻烦,反正也没什么大碍,过两天就好,哪用得着这大内药酒…… ”呼延二公子忙摇头。他这个娘亲,最喜欢做一些小题大做的事情。
“什么叫没什么大碍?”南昭王妃不悦道,“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娘可只有你这么个儿子…… ”
坐在下首的龚刘氏静静地看着这一对母子在斗嘴,反倒喜上眉梢。看这种情形,南昭王妃对于亲生儿子真的是宠溺到了极致的地方。再瞧这二公子,唇红齿白,一副俊美的样子,跟自己的女儿真是般配。
这世上,未来夫婿有没有真才实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女儿嫁一个稳稳妥妥的。这个二公子就完全符合她心目中女婿的形象,家世显赫,其母亲还是当今皇上的同胞姐姐。人常言,一朝君子一朝臣,今日的光辉荣耀难保日后的穷困潦倒,但嫁给南昭王府二公子就不会有这样的风险。皇上再如何,也总该念及姐弟情谊,不可能让自己的亲姐姐受苦的,所以,这也是她在众多的王孙公子中单单看中呼延二公子的原因。
“娘,昭平公主呢?”呼延二公子东张西望,不见昭平公主的身影,看台上全是一些扬州城里官宦商贾的贵夫人,小姐们全都没了踪影。
南昭王妃优雅地扎起一块梨片,含笑道:“昭平这丫头都快及笄了,玩心还这么重,一听到说有好玩的事情,就跟一群姐妹们下去寻乐子去了。”
“那我也去看看。”呼延二公子一溜烟跑下了看台。
“走慢点,别摔着。”看着儿子步伐踉跄地奔下看台,南昭王妃唬了一大跳,忙不迭地喊道。转头,见老王爷正大步流星朝这边而来,不由有些失笑。难怪跑得这么快呢,原来能镇住他的人来了。
****
游廊边,假山前的空地上,临时挪了几张桌子出来,正正当当地摆在正的位置。有几个姑娘执着毛笔,蘸了墨汁,在奋笔疾书,旁边,围着一群人,或赞叹,或调笑,或起哄,玩得不亦乐乎。
两边则是一溜的椅子,各挨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了些瓜果甜点,茶水什么的,供姑娘们玩累了坐下歇息品茗。
苏文清就静静地坐在左侧的椅子上,拿起八仙桌上的彩绘茶盅慢慢啜着。
南昭王府果然不同于普通人家,就连这待客用的“西湖龙井”,都是最新鲜,刚发了新蕊就采撷下来制成茶的那种叶芽儿。
本来,她是被拉上玉华池旁边的那个亭子的,后来孟秋苇孟大小姐嫌风太大,说吹着了头会得头疼病,于是一行人又从小山坡上的凉亭撤离,转到了假山后面。
其实也没有多大的风,苏文清都没看到旁边栽种的古柏树叶动一下。显然是被“头疼病”吓到了,那些跟随来侍候的丫环婆子们非得要换地方,多半是怕主子得了风寒,回去以后难以向自家老爷夫人交待。
苏文清无奈摇摇头,也只好随众人一起撤离。等选中了假山后面一块地,搬桌子,摆椅子,拿笔墨纸砚,摆上瓜果茶水,又足足弄去了一个时辰。
再然后,那些人就像约好似的,集体把她晾在一边,自顾自玩去了。这便是那些骄横无理的富贵娇小姐的伎俩,存心给她难堪。
幸好,她对于这种状况已经完全免疫,并已经完全适应下来,非但没有感到丝毫的冷落无聊,反而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些人在她面前故作姿态,十分的有趣。
现在,苏丽华正在和一个胖胖的姑娘比赛写字,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在她们面前,分别放着一首同样的诗,在击鼓声停下之前,双方都要停笔,写得又好又快的方为胜。
说也奇怪,与苏丽华对奕的那个人,就是上段时间在明记陶瓷店里和苏丽华大打出手的那个胖姑娘,扬州城有名的暴发户张大田的女儿张小妮。
今日仇人见面,苏丽华眼中便冒了火,誓要把胖姑娘比下去。
击鼓声一响,众人齐叫“停笔”
“姐姐,你还是别看了,我这字,丑得很,怎么能拿出去见人呢?”见孟秋苇探头过来,苏丽华嘻嘻笑道,掀起墨迹半干的纸张的一角,做半遮半掩之态。口气虽是卑谦的,但脸上的神情却是狂妄的。
第七十二章论书法范明霞使坏
“妹妹还真是谦虚。”孟秋苇拿了丝帕掩口笑道,目光落在桌上那幅娟秀的字上,“妹妹的字在我们几个当中一直是最好的,去年的花会上,王妃还夸你来着,这会子倒与我们装起谦虚来了。”她吃吃地笑着,眼角一挑,睨了苏丽华一眼。
苏丽华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意。虽然她的容貌不怎么样,比不上那些姐妹们,但论书法,在她们当中,她也算是佼佼者,这些人当中,还没哪个能跟她正面争锋的。就因为这样,去年王妃就大大夸奖了她一番,把进贡的夜明珠赏了她,把旁边的人羡慕得要死。
苏文清握着杯子的手在半空中停了一下,遥遥望去。孟秋苇已经把双方作品掀起,在众人面前展示一番,苏丽华写的字体娟秀纤细,显出女儿家的细腻与温柔,又不失大方得体,很是漂亮。而胖姑娘张小妮就逊色多了,一笔一划中规中矩,稍显稚嫩。
胖姑娘听到众人夸赞对手的声音响成一片,顿时泄了气,重重地坐在椅子上,拿起八仙桌上的茶杯猛灌了几口。
“妹妹师承何人,说来听听。居然能教妹妹写出一手这么漂亮的字体,真是让我等羡慕死了。”说话的是一个年约二十岁的姑娘,叫做徐华筝,是知府大人第二个儿子吴敬庭的妾室,因生了个儿子,在府里才有些地位。本来这样一年一度的盛会,吴敬庭的正妻也应来的,不巧的是,就在昨天夜里,那位正房突然感染了风寒,吴知府差人送了贺礼前来,并告了罪,只让儿子的小妾徐华筝陪了知府夫人一同前来。
这个徐华筝原是平民家的女儿,被吴敬庭看上,便纳了妾。由于身份卑微,就少了些大户人家的高傲之气,说话也谦和温婉。
“哪里说得上什么师承”苏丽华的语气中有些不屑,“只不过是家父的一个昔日同窗好友,贫困潦倒的穷酸秀才,家父可怜他,便让他进了府,做了西席先生。充其量也不过多读了几本圣贤书而已。”
徐华筝没料到这个苏府三姑娘居然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好,尴尬地笑道:“可妹妹这手字体,确实好得很……”
苏丽华不理会徐华筝的恭维,扬扬眉挑衅地看向胖姑娘张小妮:“张姑娘这会怎么不说话了呢?刚才不是还叫嚣着要报仇的吗?”
胖姑娘涨红了脸,狠狠地剜了苏丽华一眼,站起来扭头就走。
苏丽华唇边溢着冷笑,哼,跟我斗回去好好地练上几年再来。脚步却不停,追了出去:“张姑娘,你别走呀,我们还没比完呢。”
看着胖姑娘狼狈而去的背影,苏丽华笑得花枝乱颤,心花怒放,长袖乱挥。
等奚落够了,苏丽华才心满意足地转回身子,却不料想一个丫头正捧着一个茶壶迎面而来。苏丽华这一转身转得急,与那名丫头撞个满怀,那丫头“啊”的一声,托盘脱手,一壶滚烫的热茶竟向旁边站着的徐华筝身上砸了过去。
事出突然,徐华筝呆立当场,忘了躲避。
就在此时,一只手猛地伸了过来,迅速把徐华筝拉到一边。
徐华筝惊魂未定,就听到一声“呯”地一声巨响,盛满热水的茶壶跌在地上,摔了个粉碎。茶水四溅,破碎的瓷片四处飞散,地上湿漉漉一片,冒着热腾腾的白气。
一时之间,惊叫声四起,众人吓得四下闪避。孟秋苇脸色煞白,用手直捂心口,口中一迭声说道:“吓死我了”
那个小丫头愣了一下才醒悟过来,慌忙跪下:“各位姑娘,我不是故意的,刚才我朝这边过来,没留神……”
“你这死蹄子,存心想害我是不是?”苏丽华看看自己的衣裙被溅湿了一片,气不打一处来,恶狠狠地盯着面前瑟瑟发抖的小丫头,挥手就是一个耳光。
众人愕然。
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这可是南昭王府,这个苏家三小姐居然仗着南昭王妃的宠爱,仗着两家的交好,在别人府里教训别人的奴婢,这也未免太不懂事了。
地上,那个只有十三四岁的小丫头,捂着脸,嘤嘤地哭着。
“翠缕,这是怎么回事?”随着一声征询的话音,一个年长的宫女从假山处转了出来。她一身简朴衣着,头上也只插了枚银簪,端庄的容貌上透着些许威严,正是王妃身边的大丫环墨歌。
她方才按王妃的吩咐,拿了活血散淤的大内药酒交给呼延二公子的贴身小厮茗砚,刚转过假山,便听到前面传来一声巨响,然后闹哄哄的一片尖叫声,以为出了什么事,便紧走几步赶过来,正好看见苏府三姑娘挥手打翠缕那一幕。
“墨歌姐姐,我不是故意的……”翠缕抽抽噎噎道,“我刚才捧了茶壶过来,三姑娘就撞了过来……”
“你这死丫头,居然敢说是我撞的”苏丽华一闻此言,顿时叉了腰,指住翠缕的鼻子骂了起来,“你这死蹄子少诬陷我,分明是你自己不长眼睛……”
“三姑娘”墨歌正色道,“这里是南昭王府,府里的丫头犯了错,自会有人教训,不敢劳烦姑娘动手再说,府里有府里的规矩,姑娘说下人们诬陷于你,即是说,王妃管教无方,纵容下人们胡为非为,害你受委屈了?”
墨歌一番话说得不亢不卑,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苏丽华。苏丽华脸一红,待要反驳,旁边站着的范明霞忙扯扯她的衣袖,示意她别说下去。
众人眼中雪亮,这件事本来就是苏家三姑娘先撞了人在先,强词夺理下去也捞不到半点好处。
墨歌不再看她,转身厉声道:“翠缕,你还在磨蹭什么,赶快把这里打扫干净,别扰了姑娘们的雅兴”
翠缕慌忙爬起来,拿来扫帚拖把,把地上的水渍和破碎的瓷片扫走。
墨歌也不作停留,径自往看台方向去了。
苏丽华颜面顿失,气咻咻地坐在藤椅上直喘气。
徐华筝这才回过神来,感激地看向刚才把自己拉开的姑娘:“刚才真是多谢姑娘了。”她看看眼前的苏文清,柳眉不由微微皱起,眼中有疑惑,“姑娘看起来面生得很,想必是第一次来这里?”
苏文清含笑点点头。
“不知姑娘是哪个府上的?”徐华筝斟酌了字眼问道。
苏文清笑笑,正待要说,就听到一个人挨了过来,很“亲热”地揽过她的肩膀,同一时间,一声极尽娇媚的声音响起:“华筝姐姐,这你可就不知道了,这位小清姑娘,说起来还是苏三姑娘的妹妹呢。她呀,是富贵珠宝行的苏老爷的亲外甥女,今年才认回来的。”
徐华筝便笑道:“原来如此。方才我还琢磨着,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坐在那边,温柔娴静,气度不凡的,一定是哪个大户人家里的姑娘,这回还真是被我猜中了。”看向苏文清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亲切。
苏文清敛了笑容,眼角余辉斜睨着范家小姐搭在自己肩膀上的玉手,若有所思。
那边,苏丽华狠狠地瞪了范明霞一眼。
范明霞飞快地朝苏丽华眨眨眼睛,转向苏文清时,已换上如六月天阳光般的灿烂笑容:“华筝姐姐,你不知道,这位小清姑娘,本事着呢。有着一手种蘑菇的绝活,在扬州城城郊还开了一个大大的蘑菇园呢。”
众人一听,“哗”的一声,齐齐把目光聚集在苏文清身上。这声“哗”声,当然不是钦羡与敬佩,更多带了不屑与鄙夷。在这个时代,哪个名门闺秀会去伺弄蘑菇的?那是乡野粗俗的女子为了生计才做的事情。
苏文清坦然地淡淡笑着。难怪这个范小姐怎么突然一下子对她亲近起来,原来是寻了机会取笑于她。她从来不认为种蘑菇是一种低贱的职业,比起那些整日呆在深闺之中,无所事事,只会像莬丝草一样倚仗爹娘、依仗夫家存活的人而言,她这样活得有自尊多了。
“哦,对了,我怎么忘了呢?”范明霞又再次飞快地朝苏丽华眨眨眼睛,“我听说,小清姑娘读过书,也是写得一手好字的,今天就让我们大家见识见识如何啊?”
苏文清有些错愕地望着身边笑靥如花的范明霞。那冷漠高傲的眼神,含着讥讽,分明是想给她难堪,看她的笑话。
这位范小姐,几时看过她写字了,又如何会说她“也是也是写得一手好字的”?她们只不过见过几次面而言。
迎上苏丽华投过来似笑非笑的眼神,苏文清瞬然明白了。苏丽华写得一手好字,在坐的恐怕无人能及,范明霞存心这样说,无非是想让自己在苏丽华出丑,做她们玩笑的乐子。
而自己,又怎会遂了她们的意,让她们的阴谋得逞?
当下微微一笑,也不推辞,行至当中的方桌前,伸手就要取笔架上的毛笔。
忽然,袖子被人轻扯了一下。苏文清回头,见不知何时,徐华筝已经跟了过来,正用担忧的目光望着她。
刚才,听了范明霞的介绍,徐华筝知道,苏文清这个富贵珠宝行的苏老爷的亲外甥女,不过是一个乡下丫头,是一个专种蘑菇的。乡里姑娘当然比不得城里的姑娘,能认几个字就很不错了,哪能像城里的那些大家闺秀、官宦小姐一般,整天学琴,下棋,练书法,画画,悠闲度日。因着刚才苏文清帮了她一把,这个时候见她遭人为难,便起了替她解围的念头。
第七十三章龚政明细说狂草传人
“我来。”徐华筝轻声道。好歹她也在知府大院里呆了几年,闲着无事的时候也练练书法,写得不出彩但还是可以一看的。
苏文清感激地朝她笑笑,摇摇着,低声道:“多谢姐姐,没事的,我自己来就好了。”
见苏文清执意要自己写,徐华筝还想说什么,那边,范明霞拉了苏丽华围了过来。她也不好再坚持,就退到了一边,只是,眼眸中,又多一层担忧。
她即使反应再迟钝,也看得出来,今天,姓苏的和那个姓范的姑娘,是铁了心要捉弄这位小清姑娘的。
苏文清取下毛笔,蘸了墨汁,看着眼前摊开的白纸,垂下眼帘,凝神片刻,写什么好呢?
乍一看到苏文清握笔的手,苏丽华愣了一下,心中蓦然升起一个念头:难道这个野丫头真的会书法?转念一想不大可能,但再看到苏文清从容的神情,又让她惊疑不止。
“小清姑娘,你还在犹豫什么?快点写啊。不会写是不是?那就说不会啊。看,墨汁都洒到纸上去了。”范明霞讥讽道,指指桌上的白纸。
果然,在苏文清凝神的时候,一滴墨汁不经意地落在了纸上,给洁白的纸张染上了一个污点。
四周顿时一阵大笑。
苏文清神色淡然,丝毫没有被一滴墨汁影响到,就是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张嬷嬷急匆匆地朝这边走来,边走边喊道:“小清姑娘,小清姑娘。”
苏文清脸上浮起笑意。这个张二花,真够磨蹭的,怎么这个时候才送信进来?
追书却不停,等张嬷嬷行至跟前,苏文清也一挥而就,留下一纸狂草,引得众人窃笑不已。
“张嬷嬷,找我找得这么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了?”苏文清搁下毛笔,故作惊讶道。
张嬷嬷走得急,连喘了几口大气才说得出话来,“小清姑娘,你快回家看看,刚才张二姑娘在门口说,你母亲突然病了。”
“啊”苏文清一脸的焦急,“张嬷嬷,你前头带路,我要回家。”眼底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张二花居然能支使南昭王府的张嬷嬷跑得气喘吁吁的,想必花了不少银子。
“小清姑娘,怎么才坐了这么一小会儿就要走啊?”范明霞伸手要去抓苏文清,被她巧妙地闪避开去。
苏文清也懒得跟她计较,跟着张嬷嬷急匆匆地走了。
范明霞还待要追,徐华筝忙拉着她,笑道:“范姑娘这会子就别为难她了,她孝心可嘉,急着赶回去探望母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范明霞这才收住脚步,冷哼一声:“今天算便宜了她。”
踱到方桌前,看白纸上一片浓浓淡淡的涂鸦,冷笑一声,转过头来苏丽华道:“你这位妹妹脑子也转得够快,惦量着自己的字见不得人,就糊弄出这些乱草似的东西来糊弄我们。”
孟秋苇点点赞同,端起一杯香茶,呷了一小口,用丝绢擦了一下唇边,方道:“写得这么缭草,谁看得懂啊。”
苏丽华走过来看了一会,只辨认出最左侧的题目“长安古意”。“好像是前朝卢照邻的诗。”
“你们在吟诗作乐吗?怎么谈到卢照邻的诗去了?”一个温文儒雅中年男子呵呵笑着,自游廊那边踱了过来,身边跟着一个白衣胜雪的少年,执了枚折扇,眉宇间矍秀空灵,竟有种说不出的风流俊雅。
“龚伯伯。”苏丽华和孟秋苇齐齐叫道,眼睛却瞟向了中年男子身后那位少年。
白衣少年似乎对于这种注视的目光已经司空见惯,云淡风轻地笑着。
来者正是龚政明和呼延廷玉。一会儿的功夫,这个呼延二公子就换上了另一套衣衫。
“苏丫头,你们在看什么呢?我怎么好像听到有人说什么看不懂的……”龚政宇笑着问道。
“刚才一个野丫头说自己会写字,就写了这么一幅字迹出来,满纸潦草,跟乱麻似的,谁看得懂啊。”范明霞指指方桌上的纸,示意龚政明去看,“龚伯伯,您是翰林院的大学士,您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好好,让龚伯伯看看。”龚政明含笑着踱到方桌面前,随手拿起了满纸狂乱字迹的白纸,只看了一眼,脸上的笑意便敛去,露出惊讶的目光来。
“是前朝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龚政明慢慢吟诵道,“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凰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眼中的惊疑越来越深,双手不知不觉地把白纸拿起,细细观看。而呼延廷玉闻听龚政明口中吟着的诗句,猛然心中一动,也把目光投到了那副字迹上。
满纸的狂草,粗看茫无头绪,杂乱无章,但细细审之,却发觉所有的字体均一气呵成,始终一贯,保持一种气势,摈弃妍美、纤弱的病态,而产生一种岩石压顶之感,使观者感到一种凌厉的“利剑锋芒”之势。
苏丽华看得讶然:“龚伯伯,你看得出来,这些字体……”
“这是前朝张旭的狂草书法。”龚政明慢慢道,眼中现出惊喜的目光:“但是,书写之人又在张旭的书法造诣上延伸出去,有了新的拓展与完善,”他指指纸上的字体形状,“这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矩,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
然后,龚政明低叹一声:“当今世上,能有如此造诣之人已经不多了。我有一昔日同窗好友,就有这般造诣,只可惜……”他住口不说,神情间却有些惋惜。
他的那位同窗好友,也算是当世的一名狂生,看不惯官场的种种所作所为,竟然挂冠而去,寄情于山水之间,却也自得其乐。
如今与他的书法酷似的字迹竟然出现在扬州城的南昭王府里,想必那位众人口中的
看不过眼就别一天到晚跟着我。龚姑娘请自便。”说完再不看她一眼,自顾自进园去了。
“龚姑娘,请回。我们这里地方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茗砚讥讽道,也跟在二公子后面进去了。
龚姑娘看着呼延二公子的背影,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湖衣看着不忍心,便走上来道:“龚姑娘,你也别跟二公子生气。昨天夜里,二公子被老王爷罚跪了一宿,心里憋了气,正不顺畅的时候,你倒去招惹他了。等过两天,他心情好了,自会与你一处耍去。”说着把手中干净的丝绢递给了龚姑娘。
龚姑娘想了一想,谁叫她不知深浅,跑去老王爷那里告了呼延二公子的状呢?呼延二公子是最好面子的人,不给她好脸色看,也很正常。等过两天,他的气消了,再去讨好他,那不就什么事都没了?这样想着,才放下心来,脸上也露出笑容,见湖衣正在含笑看着她,便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接过丝绢,拭了一下脸上的泪痕,讪讪地笑笑,带着贴身丫环也跨进了园子。
湖衣摇摇头。这个龚姑娘,她打听过,是京城翰林院大学士龚政明的独生女儿,叫做龚燕如,这两天才到府上的。整天追在二公子后面跑,弄得二公子不胜其烦,避之不及。这龚姑娘也真是彪悍,才在府上住了一天,就弄出这么些事情出来,闹得整个王府鸡飞狗跳的,要是住的日子久了,说不准还会闹成什么样子呢。
昨晚三更时分,公子刚一回来,就被老爷叫进了书房。得了消息的茗砚让她马上去找王妃。她找来了王妃,王妃见丈夫没动家法,心便安定了一些,再说丈夫管教儿子,自己也不便插手,交待几句就回去了。直至天微明,王妃才找了个“花会庆典,要更衣沐浴,以示吉祥”的借口,硬是把老王爷从书房里拉了出来,才让二公子逃过一劫。
第七十章我要的不过是这些
“二公子,刚才我看龚姑娘的神情,真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紧跟在呼延二公子后面的茗砚笑嘻嘻道。
刚才那一顿抢白,算是替自家公子出了口恶气。
呼延二公子满意地笑笑。他平日城最恨的就是嚼舌根打小报告的,这回,就让那个刁蛮任性的小丫头受些教训,长长记性。
上了汉白玉石桥,呼延二公子顿住了脚步。
不远处的玉华池边上,一道淡雅的倩影尤为亮眼。水红的礼服,外面缀着星星点点的珠玉,在阳光下闪着璀璨的光。
淡淡芙蕖新舒粉颜,那女子就静静地临水而立,凭栏望着池里的簇簇拥拥的荷花随风翩迁,看十数尾红背玉花色的锦鲤在莲叶间穿梭嬉戏。她就那般静静地站着,一动不动,那份恬静安详使呼延二公子繁杂的思绪一下子安静下来。
她是为了惹上太多的麻烦,特意避开众人,走到这个僻静的地方来的么?
呼延二公子的唇边溢出一丝笑容,冷漠的眼神如江南烟雨般迷迷蒙蒙,脸部的线条也柔和起来。
“在看什么?”他缓步踱到她身边,连脚步也不知不觉地放轻,似乎怕惊吓到她。
苏文清瞬然回头,似乎有些愕然呼延二公子会在这么僻静的地方出现。她本意是寻个僻静幽远的场所好避开他,谁知却被他寻过来了。
转念一想,不由失笑。他是这南昭王府的主人,打小在这里长大,这个王府哪个角落他是不熟悉的?自己这样做,也不过是徒劳而已。
淡淡的笑意缀在了她明艳无暇的脸上,呼延二公子却看得呆了一呆。这样的笑颜,如晴和的春风拂面,如娇艳的荷花盛放,如陌上花开,有许多美丽的蝶飞……
他蓦地产生一种奇异的想法,想与她并肩一起倚风自笑观秋水,烟波深处弄扁舟。
“看荷花。”苏文清淡淡道。
呼延丝毫不介意她语气中的轻淡疏离,也看向池中那打理得极好的荷茶。南昭王府里有几十名的花匠,不仅荷花打理得好,其他的花卉,也伺弄得极好。
“如果你那么喜欢看荷花,那就住在府里天天看如何?”呼延二公子又道。侧眼旁观身边的她。近在眼前的她,明眸善睐,清丽脱俗,疏离中透着一股不容人亲近的冰冷。一身水红盛装衬托着她越发妩,正是他心目中淑女的形象。
苏文清猛地回过头来,看住他。眼中有巨大的震惊。过了一会,震惊如海水般慢慢退却,现出柔柔的笑意来。
要她天天住在南昭王府里,意思是说这个呼延二公子要迎娶她进门?
“嫁给我,做我的妾室,我可以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呼延二公子直截了当道。他是未来的小王爷,王爷的爵位迟早非他莫属。一个平家女子,做正室的话母亲那边绝对通不过,做妾室还是可以的。
“你喜欢种蘑菇,我可以赁一块更大的空地给你;你要开美食城,我可以让人进行扩张装修,让全扬州城的商贾都把那里做为洽淡的场所;你要开成衣铺子,我可以让你的铺子专做御供的礼服,宫衣……”呼延二公子滔当不绝地说道。
“可以了。”苏文清笑着打断他的话。他开出的条件绝对诱人,可以给她锦衣玉食的生活,又可以给她绝对的自由,做她自己想要做的一切。只有一点,他给不了,就是名份与自尊。
而这两个,恰恰是她最想要的。
给她一个合理的名份,让她可以平等地与他并驾齐驱,同时宽容她的自尊,可以让她的人生再次辉煌。而不是像大多人看到的,在王府里里外外的人的眼中,她的地位永远低人一等,永远是那个卑微得见不得人的小妾。
而且,呼延二公子如此大言不惭,他却忘记了,她与他之间有一种叫做感情的东西存在吗?毫无情谊可言的两个陌生人,他拿什么来换她日后的委曲求全?凭什么那么肯定,她会禁受不住这些东西的,一口答应他的要求?
这个南昭王府二公子,未免太小看她了。
“小朋友,别开玩笑了。”她伸手拍拍他的肩膀,全然不顾他深皱的眉头,“你凭什么就认定,我会答应你的要求?”她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趁早打消这个念头,我们不是同路人。”
“为什么?”他顿时忘却了背上伤口传来的疼痛,震惊地望着她。有多少人挤破了脑袋,都想要挤进南昭王府里来,她却居然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太不可思议了
“不为什么。”苏文清笑着摇头,“如果我穷困潦倒,饥不裹腹;或者我有亲人病重,无钱医治;又或者我深陷牢狱之灾等等,为了改变现状,我或许会答应你的要求。不过现在,你能给我的一切,都不是我最想要的。”
“那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呼延二公子的目光中闪着惊奇的光。眼前的这位像谜一样的姑娘,彻底勾起了他的兴趣,他忽然想去探究一番,看她的小脑袋里究竟装着什么稀奇古怪的念头。
“我想要的……”苏文清目光变得有些悠远,望向不远处碧波荡漾的西湖,似乎完全忘却此刻站在她身边的只不过是一个只有几面之缘的陌生人而已。
“看到湖上那对戏水的鸳鸯了吗?永远都是一对一,成双成对,终日并游。”苏文清慢慢道,眼中慢慢有了憧憬,她的声音低缓下来,似梦呓般,“借问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我要的不过是这些罢了。”
呼延二公子把目光从远处收回,再度惊讶地望向她。这首唐代卢照邻的诗句,他也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听母亲吟诵过。当时不明所以然,如今细细品来,竟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的心中震惊莫名,抛却富贵荣华,她想要的仅仅是“比冀一起飞”吗?
过了半晌,苏文清缓缓收回目光。她想到了林志海,那个一心只读圣贤书,只为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的普通读书人,她不图他平步青云,不图他富贵加身,只要他能一生一世只对她一个人,这已足够。她相信,一个能拿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她的生命的人,一定可以做到。
“呼延公子,”她回过头来,又恢复了轻淡疏离的语气,“我这次前来,带了些礼物过来,就放在后门那边的院子里,也算答谢你送了这套贵重的礼服给我。”她低头看看自己这身金丝银线交织而成,并缀满了南海珍珠的礼服,微微摇头。好奢华的礼服,恐怕得耗上上千两银子,这要给了那些穷苦人家,吃一辈子也吃不完的。如果拿去卖了,打了折扣,也该值上几百两银子。
****
呼延二公子果然到后院里去看了。
后院里停驻着一辆马车,后车厢里装着一盒盒包装精美的礼盒。坐在车前的张五哥不住地朝外张望着,见呼延二公子带了小厮过来,眼中露出欣喜的目光。
“二公子,苏姑娘吩咐我在这里候着您。”张五哥殷勤地笑着,刚进府的时候,苏文清就对他说,让他在这里候着,她让呼延二公子过来收礼物,他还不信呢,不想才过了半个时辰,呼延二公子就亲自来了。
“车里都装了些什么?”呼延二公子看看遮掩得严严实实的后车厢,皱了一下好看的眉毛。
“二公子,这是我们蘑菇园的一些土特产,专门送过来孝敬您和王爷王妃的。”张二哥嘿嘿笑着,掀开盖在上面遮挡阳光的油毡布,取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呼延二公子。
呼延二公子伸手接过,目光落在上面绘制得十分精致的图案上。是一群小姑娘采撷蘑菇的情形,小姑娘笑容可掬,娇憨可爱。
呼延二公子唇边不由溢出一丝笑容,心中暗道:这个苏文清,还真是别出心裁,居然把蘑菇营生做到他这个南昭王府里来了。这样的话,他就勉为其难,来个借花献佛好了。
看着呼延二公子隐有一丝笑意的脸庞,张五哥一颗提到了嗓子眼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他刚才还一直担心着,这位高傲的南昭王府二公子看不上这些乡野的粗俗东西呢。
然后,他看到呼延二公子转过身去,对身边的小厮吩咐道:“茗砚,你把这些礼盒全收下,给今天前来参加赏花大会的人,一人送一盒去,也算是答谢她们对我们府里花会的支持。”
再然后,他看到那个小厮飞快地领命而去,叫来了几个粗壮的汉子,一下子把车厢里的礼盒全都搬下车来。
直到那人叫做茗砚的小厮提醒他到账房里去领赏钱,他才醒悟过来。心中不由暗暗佩服自家姑娘的预算准确。
呼延二公子再折回后花园时,已经不见了苏文清的身影,湖衣一个人站在玉华池的汉白玉栏杆边上,一脸焦急的神色。
“怎么了?”呼延二公子沉声问道。
湖衣呶呶嘴,指指不远处的亭子:“刚才苏姑娘还在这里看荷花,然后苏府三姑娘和孟府大姑娘走过来,不由分说就把她拉到了那边的亭子里,这会儿,好像正在比试书法。”湖衣担忧地说道。公子吩咐她要好好照看苏姑娘,她却把人看丢了,不管怎么说都有失职的成分在内。
呼延二公子来不及追究她的失职,抬起眼眸往那边的亭子望去。果然,建在一个小山坡的上亭子里, 人影卓约,时而听到一两声娇笑声随风送了过来。
第七十一章故作姿态竞书法
南昭王府后花园前,高大魁梧、精神矍铄的呼延老王爷陪着一个四十多岁、温文儒雅的中年人穿过圆形拱门,步入后花园。
“……龚大学士承蒙圣恩浩大,回故里省亲,正好赶上我府里花会召开,又可以与妻女一家团聚,真可谓可喜可贺啊”老王爷呵呵笑道,声音亮如洪钟。
龚政明也笑道:“是啊,妻女这段时间住在贵府,真是多有打扰了。”
“哪里,哪里。”老王爷摆摆手,“内子是个爱热闹的,这段时间正闷得慌呢,有客上门,正好遂了她的心意。”
龚政明自是一番答谢。
然后,老王爷再问道:“龚大学士此次回来,打算住多久?”
龚政明沉吟片刻:“也就十天半个月。皇上体恤众臣,特地让我们这些做臣子先办些私事,过段时间,等皇上龙体完全康复以后,还要亲自巡视科考呢。”
老王爷闻言不由浓眉皱了一下:担忧道:“皇上他……”
龚政明忙道:“老王爷请放心,皇上龙体并无大碍,只是上段时间病势沉重,无法临朝,如今听宫中的梁太医说,皇上已基本痊愈,只需平日里注意调养,就不会,不会落下病根。”他说到这里,语气停顿了一下。他平日里与宫中的首席太医梁太医交好,听梁太医私底下对他说,皇上这“病”来得奇怪,说犯病就犯病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病”。梁太医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神情有些骇然,“是刀伤,明显的刀伤。”
究竟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当今皇上下毒手?这真是一个谜。
老王爷没有听出龚政明语气中的犹豫,听到皇上的龙体并无大碍,他不由松了一口气,紧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没事就好。”
“老王爷何需忧心?”龚政明呵呵笑道,“江山辈有人才出,代代有英豪。我大宋人才济济,就说您府里的大公子,那就是一个举世英才。前几天皇上还夸奖了一番,说过段时间到扬州点兵,一睹呼延少将军的风采。”
“龚大学士说笑了,犬子哪有这般能耐?承蒙皇上错爱了。”一说到大儿子,老王爷立刻笑容满面。说到底,大儿子呼延浩才是他的骄傲。
“那,二公子今年十五有多了?”龚政明想起今天早上夫人的嘱咐,试探地问了一句。
“那个浑小子,不提也罢。”老王爷一听到这话,脸色马上变了,“都怪内子过于宠爱,老夫管教不严,实在汗颜。”
龚政明“啊”了一下,忙道:“老王爷不必动怒,想必二公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淘气一点总是有的。等他长了见识以后,恐怕连我们也比不上呢。”
他这样说,无非是恭维的话语罢了。南昭王府二公子狼藉的名声,远远的传播到了京城。他就不明白,大公子那么个青年才俊,自家女儿怎么就看不上,非得死死去喜欢那个绣花枕头?就连自己的妻子,也倒向了女儿那边。
老王爷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龚政明又笑笑道:“说起当今世上的人才,我倒想说一个人。此人年纪轻轻,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以后必定前途不可限量。”
“哦,此人是谁?”老王爷果然被勾起了兴趣。
“此人现在暂居我府上,叫做林志海,是今年赴京赶考的学子。苏杭人氏,说起来还是我们的同乡呢。”龚政明脸上笑意更深,露出赞许的神色,“此人的文章我看过,真是行文流畅,才思敏捷,又不落俗套。偏偏此人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当今皇上偏好年轻有为,相貌端方的俊才,我看此人高中的机率极大。”
“那就有劳龚大学士多多提点了。”老王爷呵呵笑道,“扬州城自从出了你这位状元郎后,十多年来,再无人高中过状元,此次若能再出个状元,也能为扬州城再添些光彩。……”
二人说说笑笑,沿着香花小径,往着看台方向去了。
看台上,呼延二公子坐在南昭王妃身边,一起看府里极富盛况的花会,看底下攒动的人头。
“你爹有没有对你怎么样?”南昭王妃看了一下儿子。刚才看到儿子有些蹒跚地上了看台,她这个做母亲的心里便掠过了一丝心疼,
呼延二公子摇摇头,笑嘻嘻地看向南昭王妃:“娘,有您在,我爹哪能动得了我?”
“少胡说。”南昭王妃笑骂道,“被你爹听到又该有你受的。”
呼延二公子吐吐舌头,不再说了。
南昭王妃转向身边:“墨歌,回头你到我房里取瓶上次我从宫里带回来的活血散淤的药酒,给二公子送过去。”
身边的宫女忙应道,侧身退下。
“娘,不用那么麻烦,反正也没什么大碍,过两天就好,哪用得着这大内药酒…… ”呼延二公子忙摇头。他这个娘亲,最喜欢做一些小题大做的事情。
“什么叫没什么大碍?”南昭王妃不悦道,“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娘可只有你这么个儿子…… ”
坐在下首的龚刘氏静静地看着这一对母子在斗嘴,反倒喜上眉梢。看这种情形,南昭王妃对于亲生儿子真的是宠溺到了极致的地方。再瞧这二公子,唇红齿白,一副俊美的样子,跟自己的女儿真是般配。
这世上,未来夫婿有没有真才实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女儿嫁一个稳稳妥妥的。这个二公子就完全符合她心目中女婿的形象,家世显赫,其母亲还是当今皇上的同胞姐姐。人常言,一朝君子一朝臣,今日的光辉荣耀难保日后的穷困潦倒,但嫁给南昭王府二公子就不会有这样的风险。皇上再如何,也总该念及姐弟情谊,不可能让自己的亲姐姐受苦的,所以,这也是她在众多的王孙公子中单单看中呼延二公子的原因。
“娘,昭平公主呢?”呼延二公子东张西望,不见昭平公主的身影,看台上全是一些扬州城里官宦商贾的贵夫人,小姐们全都没了踪影。
南昭王妃优雅地扎起一块梨片,含笑道:“昭平这丫头都快及笄了,玩心还这么重,一听到说有好玩的事情,就跟一群姐妹们下去寻乐子去了。”
“那我也去看看。”呼延二公子一溜烟跑下了看台。
“走慢点,别摔着。”看着儿子步伐踉跄地奔下看台,南昭王妃唬了一大跳,忙不迭地喊道。转头,见老王爷正大步流星朝这边而来,不由有些失笑。难怪跑得这么快呢,原来能镇住他的人来了。
****
游廊边,假山前的空地上,临时挪了几张桌子出来,正正当当地摆在正的位置。有几个姑娘执着毛笔,蘸了墨汁,在奋笔疾书,旁边,围着一群人,或赞叹,或调笑,或起哄,玩得不亦乐乎。
两边则是一溜的椅子,各挨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了些瓜果甜点,茶水什么的,供姑娘们玩累了坐下歇息品茗。
苏文清就静静地坐在左侧的椅子上,拿起八仙桌上的彩绘茶盅慢慢啜着。
南昭王府果然不同于普通人家,就连这待客用的“西湖龙井”,都是最新鲜,刚发了新蕊就采撷下来制成茶的那种叶芽儿。
本来,她是被拉上玉华池旁边的那个亭子的,后来孟秋苇孟大小姐嫌风太大,说吹着了头会得头疼病,于是一行人又从小山坡上的凉亭撤离,转到了假山后面。
其实也没有多大的风,苏文清都没看到旁边栽种的古柏树叶动一下。显然是被“头疼病”吓到了,那些跟随来侍候的丫环婆子们非得要换地方,多半是怕主子得了风寒,回去以后难以向自家老爷夫人交待。
苏文清无奈摇摇头,也只好随众人一起撤离。等选中了假山后面一块地,搬桌子,摆椅子,拿笔墨纸砚,摆上瓜果茶水,又足足弄去了一个时辰。
再然后,那些人就像约好似的,集体把她晾在一边,自顾自玩去了。这便是那些骄横无理的富贵娇小姐的伎俩,存心给她难堪。
幸好,她对于这种状况已经完全免疫,并已经完全适应下来,非但没有感到丝毫的冷落无聊,反而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些人在她面前故作姿态,十分的有趣。
现在,苏丽华正在和一个胖胖的姑娘比赛写字,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在她们面前,分别放着一首同样的诗,在击鼓声停下之前,双方都要停笔,写得又好又快的方为胜。
说也奇怪,与苏丽华对奕的那个人,就是上段时间在明记陶瓷店里和苏丽华大打出手的那个胖姑娘,扬州城有名的暴发户张大田的女儿张小妮。
今日仇人见面,苏丽华眼中便冒了火,誓要把胖姑娘比下去。
击鼓声一响,众人齐叫“停笔”
“姐姐,你还是别看了,我这字,丑得很,怎么能拿出去见人呢?”见孟秋苇探头过来,苏丽华嘻嘻笑道,掀起墨迹半干的纸张的一角,做半遮半掩之态。口气虽是卑谦的,但脸上的神情却是狂妄的。
第七十二章论书法范明霞使坏
“妹妹还真是谦虚。”孟秋苇拿了丝帕掩口笑道,目光落在桌上那幅娟秀的字上,“妹妹的字在我们几个当中一直是最好的,去年的花会上,王妃还夸你来着,这会子倒与我们装起谦虚来了。”她吃吃地笑着,眼角一挑,睨了苏丽华一眼。
苏丽华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意。虽然她的容貌不怎么样,比不上那些姐妹们,但论书法,在她们当中,她也算是佼佼者,这些人当中,还没哪个能跟她正面争锋的。就因为这样,去年王妃就大大夸奖了她一番,把进贡的夜明珠赏了她,把旁边的人羡慕得要死。
苏文清握着杯子的手在半空中停了一下,遥遥望去。孟秋苇已经把双方作品掀起,在众人面前展示一番,苏丽华写的字体娟秀纤细,显出女儿家的细腻与温柔,又不失大方得体,很是漂亮。而胖姑娘张小妮就逊色多了,一笔一划中规中矩,稍显稚嫩。
胖姑娘听到众人夸赞对手的声音响成一片,顿时泄了气,重重地坐在椅子上,拿起八仙桌上的茶杯猛灌了几口。
“妹妹师承何人,说来听听。居然能教妹妹写出一手这么漂亮的字体,真是让我等羡慕死了。”说话的是一个年约二十岁的姑娘,叫做徐华筝,是知府大人第二个儿子吴敬庭的妾室,因生了个儿子,在府里才有些地位。本来这样一年一度的盛会,吴敬庭的正妻也应来的,不巧的是,就在昨天夜里,那位正房突然感染了风寒,吴知府差人送了贺礼前来,并告了罪,只让儿子的小妾徐华筝陪了知府夫人一同前来。
这个徐华筝原是平民家的女儿,被吴敬庭看上,便纳了妾。由于身份卑微,就少了些大户人家的高傲之气,说话也谦和温婉。
“哪里说得上什么师承”苏丽华的语气中有些不屑,“只不过是家父的一个昔日同窗好友,贫困潦倒的穷酸秀才,家父可怜他,便让他进了府,做了西席先生。充其量也不过多读了几本圣贤书而已。”
徐华筝没料到这个苏府三姑娘居然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好,尴尬地笑道:“可妹妹这手字体,确实好得很……”
苏丽华不理会徐华筝的恭维,扬扬眉挑衅地看向胖姑娘张小妮:“张姑娘这会怎么不说话了呢?刚才不是还叫嚣着要报仇的吗?”
胖姑娘涨红了脸,狠狠地剜了苏丽华一眼,站起来扭头就走。
苏丽华唇边溢着冷笑,哼,跟我斗回去好好地练上几年再来。脚步却不停,追了出去:“张姑娘,你别走呀,我们还没比完呢。”
看着胖姑娘狼狈而去的背影,苏丽华笑得花枝乱颤,心花怒放,长袖乱挥。
等奚落够了,苏丽华才心满意足地转回身子,却不料想一个丫头正捧着一个茶壶迎面而来。苏丽华这一转身转得急,与那名丫头撞个满怀,那丫头“啊”的一声,托盘脱手,一壶滚烫的热茶竟向旁边站着的徐华筝身上砸了过去。
事出突然,徐华筝呆立当场,忘了躲避。
就在此时,一只手猛地伸了过来,迅速把徐华筝拉到一边。
徐华筝惊魂未定,就听到一声“呯”地一声巨响,盛满热水的茶壶跌在地上,摔了个粉碎。茶水四溅,破碎的瓷片四处飞散,地上湿漉漉一片,冒着热腾腾的白气。
一时之间,惊叫声四起,众人吓得四下闪避。孟秋苇脸色煞白,用手直捂心口,口中一迭声说道:“吓死我了”
那个小丫头愣了一下才醒悟过来,慌忙跪下:“各位姑娘,我不是故意的,刚才我朝这边过来,没留神……”
“你这死蹄子,存心想害我是不是?”苏丽华看看自己的衣裙被溅湿了一片,气不打一处来,恶狠狠地盯着面前瑟瑟发抖的小丫头,挥手就是一个耳光。
众人愕然。
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这可是南昭王府,这个苏家三小姐居然仗着南昭王妃的宠爱,仗着两家的交好,在别人府里教训别人的奴婢,这也未免太不懂事了。
地上,那个只有十三四岁的小丫头,捂着脸,嘤嘤地哭着。
“翠缕,这是怎么回事?”随着一声征询的话音,一个年长的宫女从假山处转了出来。她一身简朴衣着,头上也只插了枚银簪,端庄的容貌上透着些许威严,正是王妃身边的大丫环墨歌。
她方才按王妃的吩咐,拿了活血散淤的大内药酒交给呼延二公子的贴身小厮茗砚,刚转过假山,便听到前面传来一声巨响,然后闹哄哄的一片尖叫声,以为出了什么事,便紧走几步赶过来,正好看见苏府三姑娘挥手打翠缕那一幕。
“墨歌姐姐,我不是故意的……”翠缕抽抽噎噎道,“我刚才捧了茶壶过来,三姑娘就撞了过来……”
“你这死丫头,居然敢说是我撞的”苏丽华一闻此言,顿时叉了腰,指住翠缕的鼻子骂了起来,“你这死蹄子少诬陷我,分明是你自己不长眼睛……”
“三姑娘”墨歌正色道,“这里是南昭王府,府里的丫头犯了错,自会有人教训,不敢劳烦姑娘动手再说,府里有府里的规矩,姑娘说下人们诬陷于你,即是说,王妃管教无方,纵容下人们胡为非为,害你受委屈了?”
墨歌一番话说得不亢不卑,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苏丽华。苏丽华脸一红,待要反驳,旁边站着的范明霞忙扯扯她的衣袖,示意她别说下去。
众人眼中雪亮,这件事本来就是苏家三姑娘先撞了人在先,强词夺理下去也捞不到半点好处。
墨歌不再看她,转身厉声道:“翠缕,你还在磨蹭什么,赶快把这里打扫干净,别扰了姑娘们的雅兴”
翠缕慌忙爬起来,拿来扫帚拖把,把地上的水渍和破碎的瓷片扫走。
墨歌也不作停留,径自往看台方向去了。
苏丽华颜面顿失,气咻咻地坐在藤椅上直喘气。
徐华筝这才回过神来,感激地看向刚才把自己拉开的姑娘:“刚才真是多谢姑娘了。”她看看眼前的苏文清,柳眉不由微微皱起,眼中有疑惑,“姑娘看起来面生得很,想必是第一次来这里?”
苏文清含笑点点头。
“不知姑娘是哪个府上的?”徐华筝斟酌了字眼问道。
苏文清笑笑,正待要说,就听到一个人挨了过来,很“亲热”地揽过她的肩膀,同一时间,一声极尽娇媚的声音响起:“华筝姐姐,这你可就不知道了,这位小清姑娘,说起来还是苏三姑娘的妹妹呢。她呀,是富贵珠宝行的苏老爷的亲外甥女,今年才认回来的。”
徐华筝便笑道:“原来如此。方才我还琢磨着,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坐在那边,温柔娴静,气度不凡的,一定是哪个大户人家里的姑娘,这回还真是被我猜中了。”看向苏文清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亲切。
苏文清敛了笑容,眼角余辉斜睨着范家小姐搭在自己肩膀上的玉手,若有所思。
那边,苏丽华狠狠地瞪了范明霞一眼。
范明霞飞快地朝苏丽华眨眨眼睛,转向苏文清时,已换上如六月天阳光般的灿烂笑容:“华筝姐姐,你不知道,这位小清姑娘,本事着呢。有着一手种蘑菇的绝活,在扬州城城郊还开了一个大大的蘑菇园呢。”
众人一听,“哗”的一声,齐齐把目光聚集在苏文清身上。这声“哗”声,当然不是钦羡与敬佩,更多带了不屑与鄙夷。在这个时代,哪个名门闺秀会去伺弄蘑菇的?那是乡野粗俗的女子为了生计才做的事情。
苏文清坦然地淡淡笑着。难怪这个范小姐怎么突然一下子对她亲近起来,原来是寻了机会取笑于她。她从来不认为种蘑菇是一种低贱的职业,比起那些整日呆在深闺之中,无所事事,只会像莬丝草一样倚仗爹娘、依仗夫家存活的人而言,她这样活得有自尊多了。
“哦,对了,我怎么忘了呢?”范明霞又再次飞快地朝苏丽华眨眨眼睛,“我听说,小清姑娘读过书,也是写得一手好字的,今天就让我们大家见识见识如何啊?”
苏文清有些错愕地望着身边笑靥如花的范明霞。那冷漠高傲的眼神,含着讥讽,分明是想给她难堪,看她的笑话。
这位范小姐,几时看过她写字了,又如何会说她“也是也是写得一手好字的”?她们只不过见过几次面而言。
迎上苏丽华投过来似笑非笑的眼神,苏文清瞬然明白了。苏丽华写得一手好字,在坐的恐怕无人能及,范明霞存心这样说,无非是想让自己在苏丽华出丑,做她们玩笑的乐子。
而自己,又怎会遂了她们的意,让她们的阴谋得逞?
当下微微一笑,也不推辞,行至当中的方桌前,伸手就要取笔架上的毛笔。
忽然,袖子被人轻扯了一下。苏文清回头,见不知何时,徐华筝已经跟了过来,正用担忧的目光望着她。
刚才,听了范明霞的介绍,徐华筝知道,苏文清这个富贵珠宝行的苏老爷的亲外甥女,不过是一个乡下丫头,是一个专种蘑菇的。乡里姑娘当然比不得城里的姑娘,能认几个字就很不错了,哪能像城里的那些大家闺秀、官宦小姐一般,整天学琴,下棋,练书法,画画,悠闲度日。因着刚才苏文清帮了她一把,这个时候见她遭人为难,便起了替她解围的念头。
第七十三章龚政明细说狂草传人
“我来。”徐华筝轻声道。好歹她也在知府大院里呆了几年,闲着无事的时候也练练书法,写得不出彩但还是可以一看的。
苏文清感激地朝她笑笑,摇摇着,低声道:“多谢姐姐,没事的,我自己来就好了。”
见苏文清执意要自己写,徐华筝还想说什么,那边,范明霞拉了苏丽华围了过来。她也不好再坚持,就退到了一边,只是,眼眸中,又多一层担忧。
她即使反应再迟钝,也看得出来,今天,姓苏的和那个姓范的姑娘,是铁了心要捉弄这位小清姑娘的。
苏文清取下毛笔,蘸了墨汁,看着眼前摊开的白纸,垂下眼帘,凝神片刻,写什么好呢?
乍一看到苏文清握笔的手,苏丽华愣了一下,心中蓦然升起一个念头:难道这个野丫头真的会书法?转念一想不大可能,但再看到苏文清从容的神情,又让她惊疑不止。
“小清姑娘,你还在犹豫什么?快点写啊。不会写是不是?那就说不会啊。看,墨汁都洒到纸上去了。”范明霞讥讽道,指指桌上的白纸。
果然,在苏文清凝神的时候,一滴墨汁不经意地落在了纸上,给洁白的纸张染上了一个污点。
四周顿时一阵大笑。
苏文清神色淡然,丝毫没有被一滴墨汁影响到,就是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张嬷嬷急匆匆地朝这边走来,边走边喊道:“小清姑娘,小清姑娘。”
苏文清脸上浮起笑意。这个张二花,真够磨蹭的,怎么这个时候才送信进来?
追书却不停,等张嬷嬷行至跟前,苏文清也一挥而就,留下一纸狂草,引得众人窃笑不已。
“张嬷嬷,找我找得这么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了?”苏文清搁下毛笔,故作惊讶道。
张嬷嬷走得急,连喘了几口大气才说得出话来,“小清姑娘,你快回家看看,刚才张二姑娘在门口说,你母亲突然病了。”
“啊”苏文清一脸的焦急,“张嬷嬷,你前头带路,我要回家。”眼底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张二花居然能支使南昭王府的张嬷嬷跑得气喘吁吁的,想必花了不少银子。
“小清姑娘,怎么才坐了这么一小会儿就要走啊?”范明霞伸手要去抓苏文清,被她巧妙地闪避开去。
苏文清也懒得跟她计较,跟着张嬷嬷急匆匆地走了。
范明霞还待要追,徐华筝忙拉着她,笑道:“范姑娘这会子就别为难她了,她孝心可嘉,急着赶回去探望母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范明霞这才收住脚步,冷哼一声:“今天算便宜了她。”
踱到方桌前,看白纸上一片浓浓淡淡的涂鸦,冷笑一声,转过头来苏丽华道:“你这位妹妹脑子也转得够快,惦量着自己的字见不得人,就糊弄出这些乱草似的东西来糊弄我们。”
孟秋苇点点赞同,端起一杯香茶,呷了一小口,用丝绢擦了一下唇边,方道:“写得这么缭草,谁看得懂啊。”
苏丽华走过来看了一会,只辨认出最左侧的题目“长安古意”。“好像是前朝卢照邻的诗。”
“你们在吟诗作乐吗?怎么谈到卢照邻的诗去了?”一个温文儒雅中年男子呵呵笑着,自游廊那边踱了过来,身边跟着一个白衣胜雪的少年,执了枚折扇,眉宇间矍秀空灵,竟有种说不出的风流俊雅。
“龚伯伯。”苏丽华和孟秋苇齐齐叫道,眼睛却瞟向了中年男子身后那位少年。
白衣少年似乎对于这种注视的目光已经司空见惯,云淡风轻地笑着。
来者正是龚政明和呼延廷玉。一会儿的功夫,这个呼延二公子就换上了另一套衣衫。
“苏丫头,你们在看什么呢?我怎么好像听到有人说什么看不懂的……”龚政宇笑着问道。
“刚才一个野丫头说自己会写字,就写了这么一幅字迹出来,满纸潦草,跟乱麻似的,谁看得懂啊。”范明霞指指方桌上的纸,示意龚政明去看,“龚伯伯,您是翰林院的大学士,您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好好,让龚伯伯看看。”龚政明含笑着踱到方桌面前,随手拿起了满纸狂乱字迹的白纸,只看了一眼,脸上的笑意便敛去,露出惊讶的目光来。
“是前朝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龚政明慢慢吟诵道,“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凰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眼中的惊疑越来越深,双手不知不觉地把白纸拿起,细细观看。而呼延廷玉闻听龚政明口中吟着的诗句,猛然心中一动,也把目光投到了那副字迹上。
满纸的狂草,粗看茫无头绪,杂乱无章,但细细审之,却发觉所有的字体均一气呵成,始终一贯,保持一种气势,摈弃妍美、纤弱的病态,而产生一种岩石压顶之感,使观者感到一种凌厉的“利剑锋芒”之势。
苏丽华看得讶然:“龚伯伯,你看得出来,这些字体……”
“这是前朝张旭的狂草书法。”龚政明慢慢道,眼中现出惊喜的目光:“但是,书写之人又在张旭的书法造诣上延伸出去,有了新的拓展与完善,”他指指纸上的字体形状,“这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矩,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
然后,龚政明低叹一声:“当今世上,能有如此造诣之人已经不多了。我有一昔日同窗好友,就有这般造诣,只可惜……”他住口不说,神情间却有些惋惜。
他的那位同窗好友,也算是当世的一名狂生,看不惯官场的种种所作所为,竟然挂冠而去,寄情于山水之间,却也自得其乐。
如今与他的书法酷似的字迹竟然出现在扬州城的南昭王府里,想必那位众人口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