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臣 作者:堇谣
所均被撤换,改为在宫外居住。刘溯不同于其它几个兄弟,他母亲原本是太后白氏的宫娥,蒙先皇宠幸,生育了子,然而却在刘溯出生不久后染病过逝,所以刘溯是由现今的太后白氏抚育成人的。刘溯仗着白太后溺爱,回京便住在太后的懿安宫里。刘濯和刘潇到了懿安宫,又不可不向太后问安,等问安过后到了刘溯这里,他们那屁股着火的三哥立时就开始埋怨:“你们两个慢吞吞的干什么去了?”
“慢吞吞?”刘濯不禁失笑,“三哥,我们从宫外进宫,本就有些远,可刚出王府便听人说三哥等不及了。我们二人插上翅膀也飞不了那么快啊。”
刘溯心急嘴却笨,这下便再说不出来什么,只得道:“行,你三哥我可是拿你那张嘴没办法……我叫你过来,是想说咱们几个做弟弟的也该宴请二哥次。”
刘濯想想,道:“这理倒也不错。不知是按家宴还是按君臣礼去请?”
“自然是按家宴,”刘溯不假思索道,“君臣那套麻烦的礼节我可受不了。”
刘濯摇摇头,笑道:“三哥,你还是听我句劝吧。你如今也是快要成家的人了,成日只是不拘节,明白道理的说你不端架子,不明白道理的却会说你不成体统。你总是这样,太后脸上也不好看,弄不好,还有事的人会说太后是嫌弃妒忌你母亲,故意不好好教养你呢。”
刘溯向来怕人说教,刘濯张嘴他早已老脸发热垂下头去,但是他直将白太后视同生母,听到有人说太后的不是,火立即上来了,双目圆睁:“哪里的话!太后待我,只怕比亲生的二哥还要好呢!你听谁造这些谣?”
“这可要如何去追究?”刘濯叹道,“若这么说起来,把这些告诉了三哥你,并连我也有错了。”
刘溯知道自己失言,连忙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可恨这些嚼舌根子的人……”
“毕竟身正不怕影子斜。”刘濯道,“三哥你以后好歹还是顾忌着些,别人自然无话可说了。这次听我的,我们兄弟三个起,正正经经呈折子去请如何?”
刘溯认真想了想,垂头丧气道:“罢了,就听你的吧。”
刘濯见他十分扫兴,便笑着解劝道:“三哥不用太过烦忧,也不过是走个过场,不会太麻烦的,况且还有我帮着你呢。”
“我不是怕麻烦,”刘溯可怜巴巴看着刘濯,“四弟,你三哥我想喝酒啊。这样就喝不开心了……”
“……”
刘深有点懵。早朝的时候,满朝文武刚刚列齐,殿外禀报:“武威王、越王、梁王求见。”按说兄弟几个哪天不见面,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只是刘溯个人来的话,刘深真就要怀疑他是不是要搞什么鬼主意了。但是刘濯也来了,老四是什么样的人他很清楚,决不会干出什么不妥当的事儿的。所以当下,虽然朝臣们还在窃窃私语,他却略点头,道:“传进来。”
于是他看见以刘溯为首,兄弟三人都穿着朝服,尤其刘溯,平日里总是大大咧咧,今日不但面色严肃,身上穿的衣服刘深竟然从未见过,可见是用心准备了番。到底是什么大事?刘深还在迷惑,三人已经行了礼,由刘溯递上折子来,道:“臣弟等,得锡皇恩浩荡,封王赐爵,本已无以为报,兼垂蒙古今未有之旷恩,每春归京问候,母子团聚,心中感念,虽躬身事国,肝脑涂地,亦岂能得报于万!今已备薄酒寒馔,请皇上降恩驾临,使臣弟等略尽兄弟之情意,君臣之礼节,望皇上恩准!”
这番话,要说倒也不过是常有的恭维谦卑之语,只是居然出自贯不修边幅的刘溯之口,别说众朝臣,连刘深都有些目瞪口呆。大殿里静了静,才听到有吏部尚书周静出班禀道:“皇上,武威王等心诚意挚,臣等听了亦叹服,愿皇上就此恩准,作天下兄弟和睦之表率,举两得,未为不可。”
众臣也连连称是。刘深这会儿惊讶之感已消,反而觉得可笑,只得忍住笑意,命陈习接过折子呈上来,扫了几眼,里面是称功颂德,华丽词藻数不胜数。这是怎么了?刘深看看下面肃然而立的三个弟弟,仔细想想,笑道:“也怪了,本是你们要走了,该朕为你们饯行,反倒你们来请朕?”
刘濯上前回道:“臣弟等今日所有,也都是皇上历来恩赐,皇上若肯纡尊降贵,赏光驾临,则尽了饯行之意,二则臣弟等亦略表感激之情,望皇上恩准。”
刘濯虽然年纪小,在众朝臣之中却是有口皆碑,他开口,附和者,刘深便也不再说什么,答应下来,命他们自己去准备。
筵席定在第二日,置于刘溯在宫外的府院中。这日正午,刘深到懿安宫禀明太后,便起驾向武威王府而来。
刘溯素来喜冷不喜热,为了阴凉,他的住所密密麻麻种满了各色花草树木,若不是因在内城,不能引活水来,恐怕他这王府就要像山野别院般了。及至王府门口,只见正门洞开,刘溯、刘濯、刘潇带领大小人等跪拜,山呼万岁。路进去,刘深在步辇内向外看,心道原来老三也不含糊,这地方虽然小,但论景致倒也很是可观。下了步辇,刘溯等上来将他请入正院正厅之中,才正式行礼。礼毕,少不得奉茶歇息片刻才宣酒席。刘深其实是用了膳才来的,这是宫中旧例,酒席也不过是应景,所以虽然各色菜式不少,兄弟几人也不怎么吃。刘深命将几样新鲜菜式送到宫中孝敬太后和几位太妃,刘溯起来板着脸回道:“太后和太妃以及郢阳公主的份都已另备好了,只等皇上降旨。”
刘深点点头,刘溯继续木着脸道:“启禀皇上,酒席之间若无管弦,着实沉闷,臣弟等亦在花园里搭了戏台,置了戏班,若皇上尚觉合意,即时演来,也勉强算是助兴。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从昨日起刘深便猜出刘溯这整套说辞必定都是刘濯替他准备的。宫廷内外关于老三的闲言碎语刘深也略知些,但他向来觉得人各有志,怎样为人处事不过随己所愿罢了,所以当面虽然总拿话刺激刘溯,说他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其实打心眼儿里并不十分在意他的种种无礼。四弟这次,也是用心良苦,他也便着意配合,但是严肃的刘溯看起来不但没让人耳目新,反倒是让人忍俊不禁。当下刘深强忍着笑,也板着脸道:“不错,难为弟弟们有心。”
于是众人簇拥着刘深来到花园里。戏台摆在花园正中,正对的几间大花厅早已备好了桌案椅榻,上面摆了酒杯匙箸和下酒的馔食,供听戏时食用。落座后,刘溯弯腰低头呈上戏单来,刘深略扫眼,道:“嗯,《水浒》里朕最爱的便是这出,就先唱这个吧。”便点了出《逼上梁山》,然后斜着眼看
所均被撤换,改为在宫外居住。刘溯不同于其它几个兄弟,他母亲原本是太后白氏的宫娥,蒙先皇宠幸,生育了子,然而却在刘溯出生不久后染病过逝,所以刘溯是由现今的太后白氏抚育成人的。刘溯仗着白太后溺爱,回京便住在太后的懿安宫里。刘濯和刘潇到了懿安宫,又不可不向太后问安,等问安过后到了刘溯这里,他们那屁股着火的三哥立时就开始埋怨:“你们两个慢吞吞的干什么去了?”
“慢吞吞?”刘濯不禁失笑,“三哥,我们从宫外进宫,本就有些远,可刚出王府便听人说三哥等不及了。我们二人插上翅膀也飞不了那么快啊。”
刘溯心急嘴却笨,这下便再说不出来什么,只得道:“行,你三哥我可是拿你那张嘴没办法……我叫你过来,是想说咱们几个做弟弟的也该宴请二哥次。”
刘濯想想,道:“这理倒也不错。不知是按家宴还是按君臣礼去请?”
“自然是按家宴,”刘溯不假思索道,“君臣那套麻烦的礼节我可受不了。”
刘濯摇摇头,笑道:“三哥,你还是听我句劝吧。你如今也是快要成家的人了,成日只是不拘节,明白道理的说你不端架子,不明白道理的却会说你不成体统。你总是这样,太后脸上也不好看,弄不好,还有事的人会说太后是嫌弃妒忌你母亲,故意不好好教养你呢。”
刘溯向来怕人说教,刘濯张嘴他早已老脸发热垂下头去,但是他直将白太后视同生母,听到有人说太后的不是,火立即上来了,双目圆睁:“哪里的话!太后待我,只怕比亲生的二哥还要好呢!你听谁造这些谣?”
“这可要如何去追究?”刘濯叹道,“若这么说起来,把这些告诉了三哥你,并连我也有错了。”
刘溯知道自己失言,连忙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可恨这些嚼舌根子的人……”
“毕竟身正不怕影子斜。”刘濯道,“三哥你以后好歹还是顾忌着些,别人自然无话可说了。这次听我的,我们兄弟三个起,正正经经呈折子去请如何?”
刘溯认真想了想,垂头丧气道:“罢了,就听你的吧。”
刘濯见他十分扫兴,便笑着解劝道:“三哥不用太过烦忧,也不过是走个过场,不会太麻烦的,况且还有我帮着你呢。”
“我不是怕麻烦,”刘溯可怜巴巴看着刘濯,“四弟,你三哥我想喝酒啊。这样就喝不开心了……”
“……”
刘深有点懵。早朝的时候,满朝文武刚刚列齐,殿外禀报:“武威王、越王、梁王求见。”按说兄弟几个哪天不见面,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只是刘溯个人来的话,刘深真就要怀疑他是不是要搞什么鬼主意了。但是刘濯也来了,老四是什么样的人他很清楚,决不会干出什么不妥当的事儿的。所以当下,虽然朝臣们还在窃窃私语,他却略点头,道:“传进来。”
于是他看见以刘溯为首,兄弟三人都穿着朝服,尤其刘溯,平日里总是大大咧咧,今日不但面色严肃,身上穿的衣服刘深竟然从未见过,可见是用心准备了番。到底是什么大事?刘深还在迷惑,三人已经行了礼,由刘溯递上折子来,道:“臣弟等,得锡皇恩浩荡,封王赐爵,本已无以为报,兼垂蒙古今未有之旷恩,每春归京问候,母子团聚,心中感念,虽躬身事国,肝脑涂地,亦岂能得报于万!今已备薄酒寒馔,请皇上降恩驾临,使臣弟等略尽兄弟之情意,君臣之礼节,望皇上恩准!”
这番话,要说倒也不过是常有的恭维谦卑之语,只是居然出自贯不修边幅的刘溯之口,别说众朝臣,连刘深都有些目瞪口呆。大殿里静了静,才听到有吏部尚书周静出班禀道:“皇上,武威王等心诚意挚,臣等听了亦叹服,愿皇上就此恩准,作天下兄弟和睦之表率,举两得,未为不可。”
众臣也连连称是。刘深这会儿惊讶之感已消,反而觉得可笑,只得忍住笑意,命陈习接过折子呈上来,扫了几眼,里面是称功颂德,华丽词藻数不胜数。这是怎么了?刘深看看下面肃然而立的三个弟弟,仔细想想,笑道:“也怪了,本是你们要走了,该朕为你们饯行,反倒你们来请朕?”
刘濯上前回道:“臣弟等今日所有,也都是皇上历来恩赐,皇上若肯纡尊降贵,赏光驾临,则尽了饯行之意,二则臣弟等亦略表感激之情,望皇上恩准。”
刘濯虽然年纪小,在众朝臣之中却是有口皆碑,他开口,附和者,刘深便也不再说什么,答应下来,命他们自己去准备。
筵席定在第二日,置于刘溯在宫外的府院中。这日正午,刘深到懿安宫禀明太后,便起驾向武威王府而来。
刘溯素来喜冷不喜热,为了阴凉,他的住所密密麻麻种满了各色花草树木,若不是因在内城,不能引活水来,恐怕他这王府就要像山野别院般了。及至王府门口,只见正门洞开,刘溯、刘濯、刘潇带领大小人等跪拜,山呼万岁。路进去,刘深在步辇内向外看,心道原来老三也不含糊,这地方虽然小,但论景致倒也很是可观。下了步辇,刘溯等上来将他请入正院正厅之中,才正式行礼。礼毕,少不得奉茶歇息片刻才宣酒席。刘深其实是用了膳才来的,这是宫中旧例,酒席也不过是应景,所以虽然各色菜式不少,兄弟几人也不怎么吃。刘深命将几样新鲜菜式送到宫中孝敬太后和几位太妃,刘溯起来板着脸回道:“太后和太妃以及郢阳公主的份都已另备好了,只等皇上降旨。”
刘深点点头,刘溯继续木着脸道:“启禀皇上,酒席之间若无管弦,着实沉闷,臣弟等亦在花园里搭了戏台,置了戏班,若皇上尚觉合意,即时演来,也勉强算是助兴。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从昨日起刘深便猜出刘溯这整套说辞必定都是刘濯替他准备的。宫廷内外关于老三的闲言碎语刘深也略知些,但他向来觉得人各有志,怎样为人处事不过随己所愿罢了,所以当面虽然总拿话刺激刘溯,说他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其实打心眼儿里并不十分在意他的种种无礼。四弟这次,也是用心良苦,他也便着意配合,但是严肃的刘溯看起来不但没让人耳目新,反倒是让人忍俊不禁。当下刘深强忍着笑,也板着脸道:“不错,难为弟弟们有心。”
于是众人簇拥着刘深来到花园里。戏台摆在花园正中,正对的几间大花厅早已备好了桌案椅榻,上面摆了酒杯匙箸和下酒的馔食,供听戏时食用。落座后,刘溯弯腰低头呈上戏单来,刘深略扫眼,道:“嗯,《水浒》里朕最爱的便是这出,就先唱这个吧。”便点了出《逼上梁山》,然后斜着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