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她就算是再无知,也好歹听说过史上的种种传说与故事,知道史上有且仅有一名女子,可以用“朕”这个自称。
德妃登时被吓软了——她做了什么,竟然招来了武皇的魂魄?
正在此刻,永和宫忽然不知道哪里有人大喊一声,道:“休得毁我宝镜!”
紧接着,不知哪里跑出来一名跛足道人,径直奔上永和宫的台阶,一伸手,就将那枚烧得发红的铜镜抢在手中,他被烫得吁吁直吹手中的铜镜,随后将这面宝镜在自己左右手中不断地跑来跑去,高声道:“命该如此,你怨一面镜子有个什么用?”
“哪里来的妖道,打出去,快打出去!”永和宫的宫人齐齐地发了一声呐喊。那道人虽说跛了一足,可是跑得甚快,瞬间便没了踪影。宫人们奔至永和宫宫门跟前,打开宫门,只见宫中巷道,没有半个人影。这跛足道人连人带镜,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永和宫的宫人不信这邪,立即顺着各处道路到四处细细搜索,遇上东西六宫值守的侍卫一问,侍卫们都觉得是无稽之谈:近来正逢国丧,明日又是新君登基的日子,宫中守卫森严,一只苍蝇都飞不过去,何况一个大活人,而且还是个跛足之人。
“永和宫,莫不是见鬼了吧!”有个心直口快的年轻侍卫chā了句嘴,便被上司责了自己掌嘴。然而永和宫的宫人们心中想想,觉得刚才那等奇景实在太过可怖,又是器物说话,又是妖道出现的,这些侍卫们肉眼凡胎,许是真的看不见也未可知。
宫中没有那不透风的墙,这一件永和宫所发生的奇事,都不带过夜的,当天就传到了石咏耳中。石咏如今暂时署理内务府上下事务,但他是外官,没有进后宫的权限,因此没有机会进东西六宫。他听说了这桩“奇闻”之后,反而长长舒了一口气,晓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多方打听的宝镜,竟然出现在了永和宫。
待听说一名不知从何处出来的跛足道人硬生生从火盆中抢走了这面“妖镜”,石咏心中已经大致有数,知道跛足道人到底是不忍千年古镜受损,出手救下了这一枚宝镜。他想了想,立即评价道:“难道这……真的不是妖?”
这时候与石咏在一处的,正是永和宫的首领太监,太后宫出了这等事儿,他好好的首领太监也有点儿不敢当了,但见石咏沉着冷静的模样,觉得没准有门儿,赶紧凑上来问:“石大人,您过得桥比我们走的路还多,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还多。你看这事儿,可有什么途径可以化解么?”
石咏:这话……说反了吧?!
此刻他已经听说了最近几日太后“拿乔”,不与雍正帝好脸看的传说,心想这倒是个可以帮一回这新君的机会。
于是他认真地冲那名永和宫的首领太监点了点头,道:“我昔日住在外城城南的时候,倒是偶然听说过这种事。这叫做镜煞——”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反问:“你们都是亲眼所见的,可不是我捏造的啊!”
那名首领太监急死了,但又无法,只能耐着xing子往下听,同时拼命点头:“是……是我们这么多只眼睛亲见的。”
石咏一拍大腿,说:“这就对了!传说这镜煞,不怕别的,就怕阳气。听说人君身上阳气最足,只消接近天子,这种煞气自然抵不过,就全消了,往后也再出不了这种事儿……”
永和宫的首领太jiān ting了连连点头,心想,可不是么,那镜子,在大行皇帝身边就一直好好的,从来没闹过这等事儿,就是到了他们永和宫才出事儿的,可不就是因为阳气不足的缘故么?
他想了想永和宫德妃,又想起那“镜煞”,暗自又害怕了一回,便知道该怎么回去劝自家主子了。
总之也不知永和宫上下到底是如何劝的,还是德妃被那“妖镜”的一番话喝破了心思,总之第二天雍正帝登基大典之后,永和宫宫门大开,太后端坐其中,并任由新君向自己行了全套大礼,末了太后还从永和殿正中的宝座上起身,缓步上前,亲自将新君扶起,以沾一沾阳气——
雍正与他
德妃登时被吓软了——她做了什么,竟然招来了武皇的魂魄?
正在此刻,永和宫忽然不知道哪里有人大喊一声,道:“休得毁我宝镜!”
紧接着,不知哪里跑出来一名跛足道人,径直奔上永和宫的台阶,一伸手,就将那枚烧得发红的铜镜抢在手中,他被烫得吁吁直吹手中的铜镜,随后将这面宝镜在自己左右手中不断地跑来跑去,高声道:“命该如此,你怨一面镜子有个什么用?”
“哪里来的妖道,打出去,快打出去!”永和宫的宫人齐齐地发了一声呐喊。那道人虽说跛了一足,可是跑得甚快,瞬间便没了踪影。宫人们奔至永和宫宫门跟前,打开宫门,只见宫中巷道,没有半个人影。这跛足道人连人带镜,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永和宫的宫人不信这邪,立即顺着各处道路到四处细细搜索,遇上东西六宫值守的侍卫一问,侍卫们都觉得是无稽之谈:近来正逢国丧,明日又是新君登基的日子,宫中守卫森严,一只苍蝇都飞不过去,何况一个大活人,而且还是个跛足之人。
“永和宫,莫不是见鬼了吧!”有个心直口快的年轻侍卫chā了句嘴,便被上司责了自己掌嘴。然而永和宫的宫人们心中想想,觉得刚才那等奇景实在太过可怖,又是器物说话,又是妖道出现的,这些侍卫们肉眼凡胎,许是真的看不见也未可知。
宫中没有那不透风的墙,这一件永和宫所发生的奇事,都不带过夜的,当天就传到了石咏耳中。石咏如今暂时署理内务府上下事务,但他是外官,没有进后宫的权限,因此没有机会进东西六宫。他听说了这桩“奇闻”之后,反而长长舒了一口气,晓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多方打听的宝镜,竟然出现在了永和宫。
待听说一名不知从何处出来的跛足道人硬生生从火盆中抢走了这面“妖镜”,石咏心中已经大致有数,知道跛足道人到底是不忍千年古镜受损,出手救下了这一枚宝镜。他想了想,立即评价道:“难道这……真的不是妖?”
这时候与石咏在一处的,正是永和宫的首领太监,太后宫出了这等事儿,他好好的首领太监也有点儿不敢当了,但见石咏沉着冷静的模样,觉得没准有门儿,赶紧凑上来问:“石大人,您过得桥比我们走的路还多,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还多。你看这事儿,可有什么途径可以化解么?”
石咏:这话……说反了吧?!
此刻他已经听说了最近几日太后“拿乔”,不与雍正帝好脸看的传说,心想这倒是个可以帮一回这新君的机会。
于是他认真地冲那名永和宫的首领太监点了点头,道:“我昔日住在外城城南的时候,倒是偶然听说过这种事。这叫做镜煞——”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反问:“你们都是亲眼所见的,可不是我捏造的啊!”
那名首领太监急死了,但又无法,只能耐着xing子往下听,同时拼命点头:“是……是我们这么多只眼睛亲见的。”
石咏一拍大腿,说:“这就对了!传说这镜煞,不怕别的,就怕阳气。听说人君身上阳气最足,只消接近天子,这种煞气自然抵不过,就全消了,往后也再出不了这种事儿……”
永和宫的首领太jiān ting了连连点头,心想,可不是么,那镜子,在大行皇帝身边就一直好好的,从来没闹过这等事儿,就是到了他们永和宫才出事儿的,可不就是因为阳气不足的缘故么?
他想了想永和宫德妃,又想起那“镜煞”,暗自又害怕了一回,便知道该怎么回去劝自家主子了。
总之也不知永和宫上下到底是如何劝的,还是德妃被那“妖镜”的一番话喝破了心思,总之第二天雍正帝登基大典之后,永和宫宫门大开,太后端坐其中,并任由新君向自己行了全套大礼,末了太后还从永和殿正中的宝座上起身,缓步上前,亲自将新君扶起,以沾一沾阳气——
雍正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