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过来传话!”
富达礼盯着石咏不说话,似乎想知道石咏下一步究竟会走什么旗。庆德却连连点着头说:“是啊是啊,伯父们跑这一趟也纯是为了你们哥儿两个好,是为了你弟弟好!”
石咏将这两位送走,自去找石喻。刚从景山官学回来的石喻望着兄长,见石咏一脸肃穆,便直接问:“大哥,是最后要决断的时候到了么”
石咏点点头。石喻扬着头想了一回,反而舒了一口气,对石咏说:“我觉得这样对我娘反而好。大哥,我能亲自与父亲谈一谈么?”
石咏点点头:“这个自然!明日我便带你去伯府见你父亲,这事儿拖了这么久,该是个时候了结了。对了,你娘那里,好要你好好劝慰才是。”
两兄弟将各种安排都一起说定,石喻打算继续读书用功,而石咏则回到东院,去东厢架上,从木匣里取了一封文书,重又看了看,终于郑重藏在袖中,准备出门。
“咏哥儿,你是打算,用这件东西了么?”
一片寂静之中,武皇的声音幽幽响起,似乎刚刚从沉睡之中醒来。
石咏赶紧应是,他的确是想让袖中这件东西派一派用场了。
“咏哥儿,不要太心急,慢慢来。筹码是一根一根加的,不要一次全加,但也要看准时机,一旦加上,就能把对手压住,再翻不了身。”
石咏赶紧谢过武皇提醒,转身出了东厢。
第310章
眼见又至年尾, 孟氏在京里一手创立的锦官坊已经开了将近一整年。刚刚开业时,这锦官坊因为所售蜀锦蜀绣华美而新颖, 很是红火了一阵子, 但是夏秋两季却生意平平, 且因为内城店租昂贵, 让孟氏的生意一度由盈转亏。
但是这次年羹尧一回京,锦官坊的生意一下子再度火bào起来。京里早有不少传言,说这锦官坊的东家是年羹尧得力的手下, 甚至还有人盛传, 锦官坊其实就是年羹尧的生意。因为年羹尧与孟逢时等人前一阵子好生整饬了陕西官场,如今陕西空出来不少肥缺, 不少人想要补的, 都非常自觉,造访锦官坊。如今在这里买上几匹蜀锦, 花去上千两银子的也大有人在。
京中原有人好奇, 为什么会有人愿花这许多银钱买这蜀锦——那些心甘情愿掏了银子的人有出来现身说法的, 说这其实就是花钱买个彩头,买个吉利,毕竟这锦官坊名字好听, 一旦在这儿花了该花的银子, 就能得前程似锦,官运亨通。这钱,不是该花的还得花么?
锦官坊生意火bào,孟氏也自然得意, 认为她的眼界与手段,这京中的女子,少有人能与她比肩的。
这天锦官坊的女掌柜例行过来给孟氏报账,双方将近一天的账目一样样对过。两边核对了无误之后,女掌柜向孟氏提起一事:“东家,前些日子铺子里曾经收到东家您手批的‘条子’,说是三千两买五匹蜀锦。咱们已经将货jiāo到柜台上,可那边又说突然有事,最终也没能买下那蜀锦。这事儿您后来……知道了吗?”
三千两买五匹蜀锦,这种价格已经不止是天价,势必是有人有事求到孟氏这头,五匹蜀锦不过是个障眼法而已。但凡遇到这种事,都是必须要孟氏亲自手写条子,指示店里,由店里的女掌柜照办。
孟氏想了一回,疑惑地问:“是哪一日的事?”
女掌柜答:“九日之前,上回和您对过账之后的第二日。”
孟氏一想,这可古怪了:九日之前,年羹尧尚未回京,锦官坊的生意还未火bào起来。那时她怎么可能亲手写什么“条子”指引人到她店里去?于是孟氏又问:“你们看得清楚,真是我手写的条子?”
女掌柜点点头:“是!夫人的笔迹我们看得真真的。”
孟氏连忙追问:“如今那条子呢?”
“自是那主顾带走了!”女掌柜答道。
孟氏怔了片刻,立即决断,马上道:“以后我再不写这条子了。但凡再有这种事,我会让碧琴带着人去铺子里传话!”碧琴是她从蜀地带来的大丫鬟,对蜀锦蜀绣最是了解,由她引着人去选料子,外人看起来,也挑不出什么不是。
女
富达礼盯着石咏不说话,似乎想知道石咏下一步究竟会走什么旗。庆德却连连点着头说:“是啊是啊,伯父们跑这一趟也纯是为了你们哥儿两个好,是为了你弟弟好!”
石咏将这两位送走,自去找石喻。刚从景山官学回来的石喻望着兄长,见石咏一脸肃穆,便直接问:“大哥,是最后要决断的时候到了么”
石咏点点头。石喻扬着头想了一回,反而舒了一口气,对石咏说:“我觉得这样对我娘反而好。大哥,我能亲自与父亲谈一谈么?”
石咏点点头:“这个自然!明日我便带你去伯府见你父亲,这事儿拖了这么久,该是个时候了结了。对了,你娘那里,好要你好好劝慰才是。”
两兄弟将各种安排都一起说定,石喻打算继续读书用功,而石咏则回到东院,去东厢架上,从木匣里取了一封文书,重又看了看,终于郑重藏在袖中,准备出门。
“咏哥儿,你是打算,用这件东西了么?”
一片寂静之中,武皇的声音幽幽响起,似乎刚刚从沉睡之中醒来。
石咏赶紧应是,他的确是想让袖中这件东西派一派用场了。
“咏哥儿,不要太心急,慢慢来。筹码是一根一根加的,不要一次全加,但也要看准时机,一旦加上,就能把对手压住,再翻不了身。”
石咏赶紧谢过武皇提醒,转身出了东厢。
第310章
眼见又至年尾, 孟氏在京里一手创立的锦官坊已经开了将近一整年。刚刚开业时,这锦官坊因为所售蜀锦蜀绣华美而新颖, 很是红火了一阵子, 但是夏秋两季却生意平平, 且因为内城店租昂贵, 让孟氏的生意一度由盈转亏。
但是这次年羹尧一回京,锦官坊的生意一下子再度火bào起来。京里早有不少传言,说这锦官坊的东家是年羹尧得力的手下, 甚至还有人盛传, 锦官坊其实就是年羹尧的生意。因为年羹尧与孟逢时等人前一阵子好生整饬了陕西官场,如今陕西空出来不少肥缺, 不少人想要补的, 都非常自觉,造访锦官坊。如今在这里买上几匹蜀锦, 花去上千两银子的也大有人在。
京中原有人好奇, 为什么会有人愿花这许多银钱买这蜀锦——那些心甘情愿掏了银子的人有出来现身说法的, 说这其实就是花钱买个彩头,买个吉利,毕竟这锦官坊名字好听, 一旦在这儿花了该花的银子, 就能得前程似锦,官运亨通。这钱,不是该花的还得花么?
锦官坊生意火bào,孟氏也自然得意, 认为她的眼界与手段,这京中的女子,少有人能与她比肩的。
这天锦官坊的女掌柜例行过来给孟氏报账,双方将近一天的账目一样样对过。两边核对了无误之后,女掌柜向孟氏提起一事:“东家,前些日子铺子里曾经收到东家您手批的‘条子’,说是三千两买五匹蜀锦。咱们已经将货jiāo到柜台上,可那边又说突然有事,最终也没能买下那蜀锦。这事儿您后来……知道了吗?”
三千两买五匹蜀锦,这种价格已经不止是天价,势必是有人有事求到孟氏这头,五匹蜀锦不过是个障眼法而已。但凡遇到这种事,都是必须要孟氏亲自手写条子,指示店里,由店里的女掌柜照办。
孟氏想了一回,疑惑地问:“是哪一日的事?”
女掌柜答:“九日之前,上回和您对过账之后的第二日。”
孟氏一想,这可古怪了:九日之前,年羹尧尚未回京,锦官坊的生意还未火bào起来。那时她怎么可能亲手写什么“条子”指引人到她店里去?于是孟氏又问:“你们看得清楚,真是我手写的条子?”
女掌柜点点头:“是!夫人的笔迹我们看得真真的。”
孟氏连忙追问:“如今那条子呢?”
“自是那主顾带走了!”女掌柜答道。
孟氏怔了片刻,立即决断,马上道:“以后我再不写这条子了。但凡再有这种事,我会让碧琴带着人去铺子里传话!”碧琴是她从蜀地带来的大丫鬟,对蜀锦蜀绣最是了解,由她引着人去选料子,外人看起来,也挑不出什么不是。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