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的焦炭,一起均匀地掺入窑炉之中。窑炉底部,已经铺上了一层基础的焦炭,煤炭的热量不够。

    经过充分的焚烧后。稍事冷却,便打开窑炉的舱门,将还有些发烫的烧得变轻的矿料混合物从窑炉直接经过滑槽,滑落到精粉车间的粉碎机里,经过再次粉碎成细微的颗粒,再进行冷却,便送至于包装车间进行包装。

    徐寿统一订制了标准,每个麻袋都统一装重为50公斤,正好方便农人搬运。

    这个月初,小茅岭磷肥厂便正式开始投产,每五六天可以生产一窑磷肥,大概有4万来斤。这样的每月产量在一百吨左右,一年也就一千二百吨,产量规模相对后世来说,小得可怜,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庞然大物。

    徐寿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这个磷肥厂的实际筹建负责人,虽然是依靠冯云山的设计,还有合信的配方和技术指导,但实际工厂的建设、优化,都是他带领一帮工人一手建成的。对于这个成功生产磷肥的工厂,他是最为喜悦和自豪的了!

    磷肥一生产出来,便被运送到周边的水田和旱地里投用,效果怎么样,徐寿心中并没底。不过,按照圣王的说法,这个磷肥的效果可比人畜粪便的农家肥,效果好上太多。

    不过,具体施肥用量,由于冯云山根本就没怎么实际种地过,他也不清楚应该放多少,只得让徐寿一并试验出来。于是,在紧挨着磷肥厂旁边的几亩地里,便成了磷肥厂的试验田。

    一亩放二公斤,五公斤,十公斤,二十公斤,然后再每过一段时间,观察长势的不同,最终看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到底应该施用多少磷肥。

    ……

    冯云山接到徐寿的禀报,得知南海的圣国第一磷肥厂已经稳定地量产。徐寿并没有回广州城,而是将石油化肥司的几名主事和几十名执事全部带到廣西梧州府的岑溪县境内。原来是他们石油化肥司接报,在这个岑溪县境的北流江畔的南渡镇后边的山里,发现了一处巨大的磷矿。

    并且,可喜的是,下游十余里的昙容镇还有好几处磷矿,看来,这个岑溪在后世肯定是个磷矿大县,只不过,冯云山哪会知道那么多,他只记得,糊南的浏阳有个巨大的磷矿,还有贵州的开阳县也到处是磷矿,其余的四川和芸南磷矿最多,不过,他不记得具体在哪里。

    徐寿准备带着石油化肥司的近百人,建设第二个磷肥厂。并且,借此让石油化肥司的所有主事和执事,全部知晓如何建造磷肥厂。

    冯云山笑了:这个徐寿,心思还不是一般的大!是个干实事的人!

    很明显,徐寿准备将他石油化肥司的近百人全部培养出来,他准备干番大的。因为这磷矿实在是太多,四处都有,而其他的焦炭、云母石等也是常见,加上这水泥窑也很简单,因此,基本上很容易建造这种磷肥厂。

    特别是冯云山曾经告诉过他,未来五到十年,准备在每个州府都兴建一座这样的磷肥厂,用来满足本州的农作物用肥料。

    看来,这徐寿牢牢地记住了自己的话,已经开始筹备在每个州府建造磷肥厂的事情了:将石油化肥司的人培养出来,将来一旦有条件,每各州府,派名主事和几名执事去筹建磷肥厂,这样一来,不就四面开花,可以迅速地完成在整个圣国四处建好磷肥厂了。

    徐寿这样的安排,正是符合冯云山的心思!

    对于徐寿,这名后世历史上著名的晚清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冯云山可是期望很高。

    历史上,整个徐寿,不但是对几何、力学、矿产、汽机、医学、光学、电学都有研究,而且,还对实际应用很有建树。他在曾国藩的支持下,主持蒸汽轮船的设计研制,制造出近代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一一“黄鹄“号,而且,他开设翻译馆培养一批近代学者,可谓科技第一人。

    如今在自己手下,虽然自己并不是这方面的专才,但超前的眼光在这里,稍加指点他一下,便能比历史上取得的成就更大。

    建个磷肥厂只是第一步,目前来看,他完成的很好。

章节目录

这个天国不太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三江口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江口水并收藏这个天国不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