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想了想,分析道:“圣王,美夷肯定不是真心要支持我等圣军。其一可能就像他说的,有武器商人托他找买家,会给他好处。其二,能做到驻华专员,必定不是简单之辈,定然目的不会如此简单。圣王不是说这马沙利上任许久,地方官员都不理会,他连国书都没能递jiāo给满清朝廷吗?宗棠推测,极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个马沙利对满清有些怨恨,正好又有朋友要求他推销武器,便趁势私下出售给我圣军。这样一来,便会刺激满清朝廷。若是满清去找他,他不但顺机可以递jiāo国书,还可以藉此要求满清答应他的一些条件。若是满清不去找他,他便可以继续出售武器,赚取利润,直到满清找他为止。”
听完左宗棠的推测,冯云山不由郁闷,他知道,事情很可能跟左宗棠推测的一样,说到对人心的把握,冯云山自认不如左宗棠。这样一来,自己和圣军,岂不是成为美国人用来刺激满清的棋子?
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买到武器,先将圣兵的武器装备好再说。至于美国人,日后再让他意识到,不是谁都能拿来当棋子的!
左宗棠走后,冯云山想起自己刚刚攻下道州时,还有空给圣兵卒长以上人员上了几次课,到后来,便彻底耽搁下来。
而自己现在确实也没那么多时间,有心请洋人来讲课,愿意来的,又懂中文的还真不多。本来合信可以,可惜他回了欧洲。
冯云山正思索着,亲卫来报,哈巴安德领着几个人前来求见。
却原来是冯云山前段时间请求合信,写信邀请在上嗨英国lun敦会传教士所创办的墨海书馆里的李善兰和徐寿、华蘅芳三人到广州。
合信只是在信中提了下自己编译《博物新编》,但没想到,李善兰和徐寿、华蘅芳三人竟然是西洋近代科学知识的强烈爱好者,对合信的《博物新编》里面提到的许多数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等有浓烈兴趣,直接便应邀而来。
李善兰等人到诊所找合信,合信却为了帮冯云山去普鲁士请那位克虏伯过来,去了欧洲。可能合信早有jiāo代,于是哈巴安德便将他们带来见冯云山!
为首的李善兰,四十来岁,可能是出身于读书世家,一副读书人打扮。冯云山却听说过他的大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一生读书论道、不乐仕进。
而跟随他后面的俩人,个高身瘦的却是徐寿,幼年失父、家境清贫的生活,让徐寿身材单薄,但一双眼睛,却神采奕奕;个矮体胖的是华蘅芳,出身商贾家庭,自由受其父影响,熟读算经,他年纪最小,求学的心却最切,合信的《博物新编》勾起他心yǎng难耐,便跟随李善兰和徐寿来到广州。(未完待续。)
第187章 一个公式解决难题
冯云山听哈巴安德介绍完,大喜!连忙起身,走近三人,满面笑容地一一询问。
李善兰三人本有些后悔。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时冲动搭乘英国人商船经港岛来到广州,才发现广州已被长毛叛军占领。本想就此返回上嗨,但一想到不远千里,未看到合信编译的《博物新编》便回去,极为可惜。
想到那些让人心yǎng的奇思学问,加上哈巴安德在一旁说冯云山平易近人,三人终于鼓起勇气,跟随哈巴安德前来拜见冯云山,想拿到合信编译的《博物新编》手稿。
此刻见到长毛叛军首领,满脸和蔼,一见便知也是斯文的读书人,三人顿时心下一安,连忙上前拜倒行礼。
三人虽然钻研数学物理天文等杂学入了迷,但不是只读孔孟文章的书呆子,并不觉得造反便应当是杀头的滔天大罪。加上三人平时跟洋人接触较多,尤其是李善兰,竟与同样喜欢数学的lun敦传道会的传教士伟烈亚力jiāo上朋友。
从传教士那里,李善兰和徐寿、华蘅芳三人了解到世界的形势,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国度,在满清统治下是如此的落后与野蛮。因此,三人均无心仕途,只想钻研西洋杂学,创办些洋人口中的教育学堂和一些实业公司,启蒙国人。
“三位先生远道
“这个马沙利对满清有些怨恨,正好又有朋友要求他推销武器,便趁势私下出售给我圣军。这样一来,便会刺激满清朝廷。若是满清去找他,他不但顺机可以递jiāo国书,还可以藉此要求满清答应他的一些条件。若是满清不去找他,他便可以继续出售武器,赚取利润,直到满清找他为止。”
听完左宗棠的推测,冯云山不由郁闷,他知道,事情很可能跟左宗棠推测的一样,说到对人心的把握,冯云山自认不如左宗棠。这样一来,自己和圣军,岂不是成为美国人用来刺激满清的棋子?
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买到武器,先将圣兵的武器装备好再说。至于美国人,日后再让他意识到,不是谁都能拿来当棋子的!
左宗棠走后,冯云山想起自己刚刚攻下道州时,还有空给圣兵卒长以上人员上了几次课,到后来,便彻底耽搁下来。
而自己现在确实也没那么多时间,有心请洋人来讲课,愿意来的,又懂中文的还真不多。本来合信可以,可惜他回了欧洲。
冯云山正思索着,亲卫来报,哈巴安德领着几个人前来求见。
却原来是冯云山前段时间请求合信,写信邀请在上嗨英国lun敦会传教士所创办的墨海书馆里的李善兰和徐寿、华蘅芳三人到广州。
合信只是在信中提了下自己编译《博物新编》,但没想到,李善兰和徐寿、华蘅芳三人竟然是西洋近代科学知识的强烈爱好者,对合信的《博物新编》里面提到的许多数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等有浓烈兴趣,直接便应邀而来。
李善兰等人到诊所找合信,合信却为了帮冯云山去普鲁士请那位克虏伯过来,去了欧洲。可能合信早有jiāo代,于是哈巴安德便将他们带来见冯云山!
为首的李善兰,四十来岁,可能是出身于读书世家,一副读书人打扮。冯云山却听说过他的大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一生读书论道、不乐仕进。
而跟随他后面的俩人,个高身瘦的却是徐寿,幼年失父、家境清贫的生活,让徐寿身材单薄,但一双眼睛,却神采奕奕;个矮体胖的是华蘅芳,出身商贾家庭,自由受其父影响,熟读算经,他年纪最小,求学的心却最切,合信的《博物新编》勾起他心yǎng难耐,便跟随李善兰和徐寿来到广州。(未完待续。)
第187章 一个公式解决难题
冯云山听哈巴安德介绍完,大喜!连忙起身,走近三人,满面笑容地一一询问。
李善兰三人本有些后悔。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时冲动搭乘英国人商船经港岛来到广州,才发现广州已被长毛叛军占领。本想就此返回上嗨,但一想到不远千里,未看到合信编译的《博物新编》便回去,极为可惜。
想到那些让人心yǎng的奇思学问,加上哈巴安德在一旁说冯云山平易近人,三人终于鼓起勇气,跟随哈巴安德前来拜见冯云山,想拿到合信编译的《博物新编》手稿。
此刻见到长毛叛军首领,满脸和蔼,一见便知也是斯文的读书人,三人顿时心下一安,连忙上前拜倒行礼。
三人虽然钻研数学物理天文等杂学入了迷,但不是只读孔孟文章的书呆子,并不觉得造反便应当是杀头的滔天大罪。加上三人平时跟洋人接触较多,尤其是李善兰,竟与同样喜欢数学的lun敦传道会的传教士伟烈亚力jiāo上朋友。
从传教士那里,李善兰和徐寿、华蘅芳三人了解到世界的形势,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国度,在满清统治下是如此的落后与野蛮。因此,三人均无心仕途,只想钻研西洋杂学,创办些洋人口中的教育学堂和一些实业公司,启蒙国人。
“三位先生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