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你尽管说,不必多虑。”
诸葛亮道:“大王,若是要攻打江东,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个是江东水军,一个是江东地势。水军一方面我军是陷入劣势,不过文将军久经战阵,三月时间应该可以训练出一支能够与江都水军纠缠斡旋的水军了吧?”
文聘此时起身道:“若是只需纠缠住吴国水军,那三月时间足矣。”
诸葛亮继续道:“第二个问题就是地势,扬州地势多山峦,少平原,骑兵难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反而是步兵战力得以发挥最强。而若是想要在扬州一地立足,就必须要有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步卒军队,所以这里我们就需要被大王收服的五溪蛮首领沙摩柯了。五溪蛮自幼在山林之中长大,若是让他们组建一支军队,然后右沙摩柯进行统领,必然能够在攻入扬州之后如鱼得水。”
项羽此时大手一挥,道:“好,一切就依孔明之见,需要什么人员调动你与我说便是了。”
诸葛亮此时再度躬身行礼:“孔明多谢大王。”
而第二日,那一封由诸葛亮口述,项羽亲手所写的要以传国玉玺换回孙策尸体的书信就是被送到了扬州。驻守庐江的太史慈和刘仁轨在看到这书信之后不敢怠慢,连忙是派人送到了已经回到建业的周瑜手中。
而周瑜在看到书信的内容之后便是已经知晓了诸葛亮所谋划的内容。只可惜诸葛亮此计乃是阳谋,堂堂正正的阳谋。他就是看出了在孙策死后吴国必然会陷入内斗的局面,因此才是以这一计挑起吴国内斗。
只可惜这个计谋周瑜在了解透彻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得是接下来。无论如何,不管是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哪怕是传国玉玺也罢,一定要将伯符的尸体换回来。
人死后要落叶归根,堂堂吴王怎能是让尸体落在荆州死敌之地。
不过正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样,在这封书信的内容被吴国朝堂上众多文武大臣得知之后,顿时就是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股惊天浪涛。
以周瑜为首的孙策旧部、军方武将和以张昭为首的文臣、世家势力两大吴国党派就是在朝廷之上开始了争斗。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但是这一封书信却是让吴国是彻底陷入了内斗之中。
因为在这封书信送到建业之后不久,那吴国宗室孙承宗就是提出要选出一人继任吴王之位,不能让吴王之位就此空缺。这样一来,两方势力便是更加开始了争斗,其中正如诸葛亮预料的那样,周瑜想要将孙绍推上吴王之位,毕竟在周瑜看来,这吴国江山是孙坚和孙策父子打下来的,和那孙权没有半点关系,孙权继位吴王,怎能服众?而张昭则是想要推出孙权,理由也很简单,孙绍如今不过五岁,如何能够担当吴王重任,而孙权则是不同,则是最为年轻的时候,而且在吴国文臣一方之中威望不小。
如此在建业朝廷之上争斗了半月之后,孙策旧部首先就是受不了,他们需要用传国玉玺换回孙策的尸体,但是这样争论下去何时才是到头,所以在孙策吴汉、太史慈等人的密谋之下,以吴国公主孙尚香为内应,成功将传国玉玺从吴国皇宫之中给偷了出来,然后又太史慈亲自送到江夏,以传国玉玺为代价换回了孙策的尸体。而且为了瞒天过海,太史慈等人还做了一个假的传国玉玺放在皇宫之中,关键是还瞒着周瑜。
而传国玉玺消失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在得知传国玉玺被偷盗之后,孙权首先发难,要以大不敬之罪将太史慈和吴汉等人处死,可是周瑜虽说因为太史慈等人做这件事而没有告诉自己而恼怒,但是又怎会坐视孙权加害太史慈等人。
而在朝堂之上与孙权等人一番争论之后,纠结了一月之久的周瑜终于是下定了决心,率领兵马离开了建业,同时随周瑜一同离去的还有那大乔、小乔、孙尚香、孙绍等人。而孙权得知周瑜带人离开建业之后当即派兵追击,可惜都被周瑜打退,那投向了周瑜的老将韩当更是被周泰所杀。
之后在将孙策的尸体送入吴郡安葬之后,周瑜在吴郡尊孙绍
诸葛亮道:“大王,若是要攻打江东,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个是江东水军,一个是江东地势。水军一方面我军是陷入劣势,不过文将军久经战阵,三月时间应该可以训练出一支能够与江都水军纠缠斡旋的水军了吧?”
文聘此时起身道:“若是只需纠缠住吴国水军,那三月时间足矣。”
诸葛亮继续道:“第二个问题就是地势,扬州地势多山峦,少平原,骑兵难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反而是步兵战力得以发挥最强。而若是想要在扬州一地立足,就必须要有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步卒军队,所以这里我们就需要被大王收服的五溪蛮首领沙摩柯了。五溪蛮自幼在山林之中长大,若是让他们组建一支军队,然后右沙摩柯进行统领,必然能够在攻入扬州之后如鱼得水。”
项羽此时大手一挥,道:“好,一切就依孔明之见,需要什么人员调动你与我说便是了。”
诸葛亮此时再度躬身行礼:“孔明多谢大王。”
而第二日,那一封由诸葛亮口述,项羽亲手所写的要以传国玉玺换回孙策尸体的书信就是被送到了扬州。驻守庐江的太史慈和刘仁轨在看到这书信之后不敢怠慢,连忙是派人送到了已经回到建业的周瑜手中。
而周瑜在看到书信的内容之后便是已经知晓了诸葛亮所谋划的内容。只可惜诸葛亮此计乃是阳谋,堂堂正正的阳谋。他就是看出了在孙策死后吴国必然会陷入内斗的局面,因此才是以这一计挑起吴国内斗。
只可惜这个计谋周瑜在了解透彻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得是接下来。无论如何,不管是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哪怕是传国玉玺也罢,一定要将伯符的尸体换回来。
人死后要落叶归根,堂堂吴王怎能是让尸体落在荆州死敌之地。
不过正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样,在这封书信的内容被吴国朝堂上众多文武大臣得知之后,顿时就是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股惊天浪涛。
以周瑜为首的孙策旧部、军方武将和以张昭为首的文臣、世家势力两大吴国党派就是在朝廷之上开始了争斗。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但是这一封书信却是让吴国是彻底陷入了内斗之中。
因为在这封书信送到建业之后不久,那吴国宗室孙承宗就是提出要选出一人继任吴王之位,不能让吴王之位就此空缺。这样一来,两方势力便是更加开始了争斗,其中正如诸葛亮预料的那样,周瑜想要将孙绍推上吴王之位,毕竟在周瑜看来,这吴国江山是孙坚和孙策父子打下来的,和那孙权没有半点关系,孙权继位吴王,怎能服众?而张昭则是想要推出孙权,理由也很简单,孙绍如今不过五岁,如何能够担当吴王重任,而孙权则是不同,则是最为年轻的时候,而且在吴国文臣一方之中威望不小。
如此在建业朝廷之上争斗了半月之后,孙策旧部首先就是受不了,他们需要用传国玉玺换回孙策的尸体,但是这样争论下去何时才是到头,所以在孙策吴汉、太史慈等人的密谋之下,以吴国公主孙尚香为内应,成功将传国玉玺从吴国皇宫之中给偷了出来,然后又太史慈亲自送到江夏,以传国玉玺为代价换回了孙策的尸体。而且为了瞒天过海,太史慈等人还做了一个假的传国玉玺放在皇宫之中,关键是还瞒着周瑜。
而传国玉玺消失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在得知传国玉玺被偷盗之后,孙权首先发难,要以大不敬之罪将太史慈和吴汉等人处死,可是周瑜虽说因为太史慈等人做这件事而没有告诉自己而恼怒,但是又怎会坐视孙权加害太史慈等人。
而在朝堂之上与孙权等人一番争论之后,纠结了一月之久的周瑜终于是下定了决心,率领兵马离开了建业,同时随周瑜一同离去的还有那大乔、小乔、孙尚香、孙绍等人。而孙权得知周瑜带人离开建业之后当即派兵追击,可惜都被周瑜打退,那投向了周瑜的老将韩当更是被周泰所杀。
之后在将孙策的尸体送入吴郡安葬之后,周瑜在吴郡尊孙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