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5
。”
这话是实话。但听在刘三刀的耳朵里,却假的很。
一个写出毫无疏漏的《甄妃传》的剧本的编剧,他自己尚且做不到,却有人告诉他,这种编剧只能是刚入门,这不是变着法地说瞎话么。
而且还是眼睛都不眨地说着瞎话,目的是什么,为了不刺伤他可怜的自尊?还是为了——变着法地夸自己?
话是假话,但动机是真的为了自己好。
刘三刀内心是压不住的嘚瑟油然而生,她那种欣赏的目光仿佛又回到了自己身上。被美女昧着良心褒奖的快活感就像是这生鱼片上的油脂,融化进口,然后滋润了心灵。
呵呵地笑了两声,刘三刀终于不再推脱开始跟苏妙珍讲起了编剧。
从题材到结构,五花八门,从莎士比亚到前苏联,论古谈今。
苏妙珍的的确确获益匪浅。
到最后,刘三刀一边喝酒一边感慨:“你想写剧本,可以理解,可是你最想要写个什么样的故事,打从内心里的那种倾诉感,和你追随潮流写出来的故事,完全是两回事儿。”
苏妙珍若有所思。
她仿佛有所心动,真正想要讲的故事?她还真的没有考虑过。
刘三刀见苏妙珍没说话,自己的酒却有点多,一时话头打不住了:“比如说我吧,其实宫廷题材,只能算是我的一种最新尝试,我最喜欢的是动作片,就咱们小时候看的那种,带点破案,带点动作,还带点悬疑,那个真的是热血。”
说完,他自己也愣住了。
是啊,他劝别人写自己心中所爱的故事,可是对于自己,他好像反而忘记了,自己从小时候就最喜欢的题材是什么。
刘三刀握着酒杯的手开始止不住地颤抖起来,他不是没考虑过写这种类似港产片的动作题材,可是近年来,市场对于这种片子却并不看好,郑玉龙,商略都劝他不要写,前人有太多佳作,无法超越是其一,其二就是市场对典型的动作片的接受度已经不搞了,毕竟是饱和了。
动作题材。
这年头,动作题材还真的没什么很容易就能杀出重围的。市场饱和度太高,也拍不出什么新的花样,上一世,她也拍过几部动作电影,但能够溅起水花的,也就那么一两部。
不过——
毕竟不是全军覆没。
看刘三刀忍耐而带着一点痛苦的表情,苏妙珍能够揣测到他内心对于动作题材想写又不能放手去写的那种进退两难。
她略微沉吟了一会,小酌了一口酒,同时也在斟酌着该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婉转地表达出来。
如果说单纯的动作+破案题材,动作+悬疑题材并不被主流市场认可,她上一世拍摄的《公海行动》,可谓是一匹杀出重围的黑马,她就是靠着那一部电影,收获了超过三十亿的票房。
一部动作电影,收获三十多亿的票房,在当时,简直就像是宇宙笑话,可偏偏她还真的做到了,当然,这功劳也要归功于所有创作这部电影的同仁。
那部电影很简单,主题就是“国家在行动”,从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上升到国家集体主义,最开始,导演也并不认为这种主旋律电影是否能在电影市场取得成绩。
那时候,只要跟主旋律搭边的,市场几乎都是甩过来一个冰冷的耳光。
但那一部《公海行动》上映后却好评如潮,连连加映,场场爆满,主要演职人员都没有想到,在排片劣势的情况下,首映就轻松上亿了,到后面院线不断加映,突破三十亿票房,竟然十分轻松。
自《公海行动》之后,一窝蜂地涌现出来了不少爱国主义+动作题材的电影,竟然也都是叫好又叫座。苏妙珍之后想通了,对照美利坚的爱国主义+动作,爱国主义+科幻,爱国主义+战争的各种爱国主义主流影片来讲,本国原该早就出现的爱国主义主流题材却不被主流影评人和导演看好,其实是一种逆潮流。
换句话说,观众想看的东西,你拿屎把他嘴给糊住,不让他讲,但他还是从心底里爱看。他们就是爱看自己的祖国非常强大非常厉害,谁拍出来,他们就买账。
这才是《公海行动》大爆的真正原因。
而现在,在这个世界里,几乎是同样的情况。主流爱国主义+动作题材的电影,一部都没有出现过。
她终于开口:“有没有尝试过爱国主义+动作的题材?以我的眼光看,这种类型的电影,接受度会更高。”
刘三刀看着是有些醉了,他趴着,苏妙珍的话迷迷糊糊地钻进了自己的耳朵里。爱国主义+动作题材,那是什么动作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不过他虽然有些醉醺醺的,趴在了桌子上,耳朵却竖地尖尖的。
“爱国主义题材早就有了,美国好莱坞几乎每年都会量产十几部,观众喜闻乐见,获奖容易,是主流社会最吃香的一种题材,在这种题材下,爱国主义无论假如什么元素,都会有一大部分的受众。”苏妙珍找了这个世界前不久才上映的美国大片为例子,“比如说,不久前才上映的《总统日》,就是爱国主义加科幻题材的一次成功尝试。”
刘三刀倏然睁开了眼睛。
苏妙珍的话一点点,一点点地,把他的思路,完全打开。
《总统日》这部片子他不久前还去看过,作为一个中国人,去看美帝国主义如何拯救整个世界,总归心里是抵触的,当时他还想过
这话是实话。但听在刘三刀的耳朵里,却假的很。
一个写出毫无疏漏的《甄妃传》的剧本的编剧,他自己尚且做不到,却有人告诉他,这种编剧只能是刚入门,这不是变着法地说瞎话么。
而且还是眼睛都不眨地说着瞎话,目的是什么,为了不刺伤他可怜的自尊?还是为了——变着法地夸自己?
话是假话,但动机是真的为了自己好。
刘三刀内心是压不住的嘚瑟油然而生,她那种欣赏的目光仿佛又回到了自己身上。被美女昧着良心褒奖的快活感就像是这生鱼片上的油脂,融化进口,然后滋润了心灵。
呵呵地笑了两声,刘三刀终于不再推脱开始跟苏妙珍讲起了编剧。
从题材到结构,五花八门,从莎士比亚到前苏联,论古谈今。
苏妙珍的的确确获益匪浅。
到最后,刘三刀一边喝酒一边感慨:“你想写剧本,可以理解,可是你最想要写个什么样的故事,打从内心里的那种倾诉感,和你追随潮流写出来的故事,完全是两回事儿。”
苏妙珍若有所思。
她仿佛有所心动,真正想要讲的故事?她还真的没有考虑过。
刘三刀见苏妙珍没说话,自己的酒却有点多,一时话头打不住了:“比如说我吧,其实宫廷题材,只能算是我的一种最新尝试,我最喜欢的是动作片,就咱们小时候看的那种,带点破案,带点动作,还带点悬疑,那个真的是热血。”
说完,他自己也愣住了。
是啊,他劝别人写自己心中所爱的故事,可是对于自己,他好像反而忘记了,自己从小时候就最喜欢的题材是什么。
刘三刀握着酒杯的手开始止不住地颤抖起来,他不是没考虑过写这种类似港产片的动作题材,可是近年来,市场对于这种片子却并不看好,郑玉龙,商略都劝他不要写,前人有太多佳作,无法超越是其一,其二就是市场对典型的动作片的接受度已经不搞了,毕竟是饱和了。
动作题材。
这年头,动作题材还真的没什么很容易就能杀出重围的。市场饱和度太高,也拍不出什么新的花样,上一世,她也拍过几部动作电影,但能够溅起水花的,也就那么一两部。
不过——
毕竟不是全军覆没。
看刘三刀忍耐而带着一点痛苦的表情,苏妙珍能够揣测到他内心对于动作题材想写又不能放手去写的那种进退两难。
她略微沉吟了一会,小酌了一口酒,同时也在斟酌着该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婉转地表达出来。
如果说单纯的动作+破案题材,动作+悬疑题材并不被主流市场认可,她上一世拍摄的《公海行动》,可谓是一匹杀出重围的黑马,她就是靠着那一部电影,收获了超过三十亿的票房。
一部动作电影,收获三十多亿的票房,在当时,简直就像是宇宙笑话,可偏偏她还真的做到了,当然,这功劳也要归功于所有创作这部电影的同仁。
那部电影很简单,主题就是“国家在行动”,从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上升到国家集体主义,最开始,导演也并不认为这种主旋律电影是否能在电影市场取得成绩。
那时候,只要跟主旋律搭边的,市场几乎都是甩过来一个冰冷的耳光。
但那一部《公海行动》上映后却好评如潮,连连加映,场场爆满,主要演职人员都没有想到,在排片劣势的情况下,首映就轻松上亿了,到后面院线不断加映,突破三十亿票房,竟然十分轻松。
自《公海行动》之后,一窝蜂地涌现出来了不少爱国主义+动作题材的电影,竟然也都是叫好又叫座。苏妙珍之后想通了,对照美利坚的爱国主义+动作,爱国主义+科幻,爱国主义+战争的各种爱国主义主流影片来讲,本国原该早就出现的爱国主义主流题材却不被主流影评人和导演看好,其实是一种逆潮流。
换句话说,观众想看的东西,你拿屎把他嘴给糊住,不让他讲,但他还是从心底里爱看。他们就是爱看自己的祖国非常强大非常厉害,谁拍出来,他们就买账。
这才是《公海行动》大爆的真正原因。
而现在,在这个世界里,几乎是同样的情况。主流爱国主义+动作题材的电影,一部都没有出现过。
她终于开口:“有没有尝试过爱国主义+动作的题材?以我的眼光看,这种类型的电影,接受度会更高。”
刘三刀看着是有些醉了,他趴着,苏妙珍的话迷迷糊糊地钻进了自己的耳朵里。爱国主义+动作题材,那是什么动作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不过他虽然有些醉醺醺的,趴在了桌子上,耳朵却竖地尖尖的。
“爱国主义题材早就有了,美国好莱坞几乎每年都会量产十几部,观众喜闻乐见,获奖容易,是主流社会最吃香的一种题材,在这种题材下,爱国主义无论假如什么元素,都会有一大部分的受众。”苏妙珍找了这个世界前不久才上映的美国大片为例子,“比如说,不久前才上映的《总统日》,就是爱国主义加科幻题材的一次成功尝试。”
刘三刀倏然睁开了眼睛。
苏妙珍的话一点点,一点点地,把他的思路,完全打开。
《总统日》这部片子他不久前还去看过,作为一个中国人,去看美帝国主义如何拯救整个世界,总归心里是抵触的,当时他还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