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落在孩子的脚边,孩子低头看了看,随即啊的一声惊叫后昏死了过去。
那人头,正是举着他找到自己父亲的人,死……不瞑目。
第330章 二公子
文刖肩膀的伤势不能说轻,因为那箭是在五十步之内射过来的,正是羽箭力度最大的时候,箭射了个前后通透,箭簇从肩膀后面露了出来。大隋府兵使用的羽箭是三棱箭簇,射出来的伤口极难愈合。不过幸好那几个燕云寨的悍匪抢夺的不是龙庭卫的羽箭,因为整个大隋,只有龙庭卫用的羽箭是装了倒刺的,只要射进身体里,想剜出来就得先割去一大块血肉。
文刖的那身锦衣前襟已经被染红,他面无表情的坐在椅子上,看着面前不远处被手下抬过来丢在那里的尸体,一言不发。
青鸢用匕首将文刖的衣衫割裂,露出来的肌肤被竟然比女子的身体还要白皙,只是岁月已经在上面留下了印记,看起来远不似少女肌肤滑嫩水润。他身材极好,衣衫被割开后露出强健的胸肌,光看他的胸膛很难想象的出他竟是一个阉人。
青鸢用匕首在羽箭上轻轻撬了几下,然后一剜将箭头卸了下来。卸掉箭头之后她看了文刖一眼,文刖微微颔首。青鸢咬了咬牙,握住箭杆后缓缓吸了口气,然后猛地往外一抽,一股血随即猛的涌出来,青鸢将箭杆随手丢在地上,手脚麻利的将外伤药倒在伤口上,用了足足三包才将血止住,她稍微松了口气,用干净的白布将伤口缠了起来。
凰鸾捧了一套簇新的锦衣就站在一边,等青鸢将伤口帮文刖包扎好之后,文刖缓缓起身,凰鸾立刻上前将衣服小心翼翼的帮文刖穿好。
换了一身新衣的文刖弯腰将青鸢丢在地上的箭杆捡起来,捏在指尖来回转着看了看,脸色平静,看不出一点愤怒。
就这样端详着那箭杆,文刖忽然笑了笑:“有意思。”
他将箭杆随手递给青鸢道:“留着吧,这是自陛下登基以来第一支刺伤了我的羽箭,回头我见了李闲,说不得还要问问他,我在辽东的时候放过他两次,在燕山放过他一次,为何他对我如此上心,不杀了我似乎他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似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文刖微微一怔,随即再次笑了起来:“若是被我这样的人惦记着,或许谁都会吃不下睡不着吧。”
“当日在辽东,大人就不应该手下留情。”
文刖摆了摆手,命令所有的龙庭卫和陈素等人都退下去,房间里只剩下了他和青鸢凰鸾三个人,他走回椅子边坐下来,端起茶喝了一口,似乎丝毫都不在意肩膀上那狰狞的伤口似的。
“在辽东我不杀他,是对陛下失职……不过那个时候确实被他骗了,这一点不必否认,当时我还真以为他存了报国之心。”
说完这句话之后,文刖抬起头看着青鸢和凰鸾道:“在辽东我心慈手软,不是因为别的事,而是因为你们两个……”
他顿了一下,笑了笑说道:“我记得我跟你们两个说过,这世间知道李闲身世的人不超过五个,那个老尼自然是知道的,可惜,她知道却不会说出来。那样做,一是为了故意激怒先帝,二,则是她知道这孩子从一出生就肩负了某种使命。虽然这样说有些玄乎,可现在我倒是真的钦佩那老尼的预知。”
“另外的四个人,其中两个,自然是李闲的父母,可惜的是,他们当日决定放弃了自己亲骨肉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想到,若是这孩子活下来,难道会孝顺他们不认祖归宗还好些,我敢断言,依着李闲的性子他若是回去的话,说不得会做出什么让人吃惊的事情来。”
“至于另一个,暗中一直在查当年那个婴儿是否还活着。我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或许……只是听说他宅心仁厚,是个真君子,或许真的只是念手足之情也说不定。”
“至于我……”
文刖笑了笑道:“放李闲生路,是因为我想给你们两个留一条后路。”
这句话一说出来,青鸢和凰鸾顿时变了脸色。
……
……
看着青鸢和凰鸾急切甚至有些恼火的脸色,文刖微笑着摆手阻止她们两个继续说下去:“你们两个从小跟着我,我视你们如女儿一般。虽然平时对你们严苛了些,可也是为了让你们多学些本事。”
他顿了一下说道:“大隋……真的要完了。”
“近二十年前便有了那首桃李子的民谣,那个时候我一直以为是个笑话罢了。可是现在看来倒真有几分应验的意思,只是我倒是觉着……应验在那李密身上的可能不大,或许,应验在李闲身上的可能比他还要大些。”
“不过……若是陛下这天下真的倾覆,真的是李家的人重整河山,我倒是觉着……河西太原郡那人最有可能。”
“大隋若是有一天真的没了,我自然是要追随陛下而去的。你们两个却没必要跟着我,从五年前我就已经在担心天下大变,所以一直在物色一个好的归处,最起码能在乱世中保着你们二人性命。”
“你们是女子,就算武艺好些,性子狠些,可终究无法靠自己保住自己,天下争霸终究是男人的事,女子……还是有个好归宿稳妥。在这一点上,我最钦佩的便是叶怀袖,她看的准,知道自己应该选择谁。本来我以为她会留在幽州的,可我没想到的是,她竟然有这份眼力,看得出来那罗艺也不是个成大事的。”
“所以,不管我是不是被李闲杀了,你们都不要去报仇,当然,如果你们执意不肯去燕云寨的话,也可以找个地方隐居。但有一样,你们切不可去刺杀他,即便我可能因他而死……”
文刖再次摆手阻止她们两个说话,极认真的说道:“我要让他活着,是因为我知道,他终究会做出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到时候,不管得了天下的是谁,都不会好受。若真是太原郡那人,最好不过。”
文刖笑道:“在辽东我放了李闲,对不起陛下。可现在看来,只怕我也为陛下做了一件好事。若是太原那人应了谶言,李闲会让他好受到时候无论我和陛下在何处,都会冷眼看着这天下间最悲哀可笑的事”
“哈哈哈哈”
文刖说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激动起来,笑的那般猖狂放肆。
青鸢和凰鸾都被文刖疯狂的表情吓得怔住,在她们印象中,文刖从来不曾如此轻狂过,他淡然而安静,看起来永远都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摸样,脸色永远是古井不波,即便愤怒的时候说话也不会很大声,可是此刻,文刖显得那么疯狂,疯狂的就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第一次见到文刖如此狂态,她们两个都被吓得脸色苍白,下意识的齐齐后退了一步,眼神中都是惊惧。
“你们记住”
文刖疯狂大笑之后,看着青鸢和凰鸾极认真的说道:“我便是死了,也要看那天下间第一等可悲可叹可怜可恨的事发生,你们不许去杀李闲,明白吗”
“明……明白。”
被吓坏了的两个少女,回答的时候战战兢兢。
……
……
文刖离开卢县的时候,身上还带着血腥气。青鸢和凰鸾都清晰的感觉到,这两年来文刖身上有越来越陌生的一种阴冷气息。若是放在几年前,文刖绝对做不出将卢县城内百姓尽屠的事情来。可是这次,文刖的疯狂展露无遗。
城中三千余百姓,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不留,被三千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隋府兵杀了个干干净净,杀到最后就连跪地求饶的人都没有放过。
除了青鸢和凰鸾之外,谁也不清楚文刖的变化,可她们能感觉,却无法阻止和改变什么。她们隐隐猜到文刖是在赌,一种负气似的赌。也不知道是为了自己而不甘,还是为了那被困在雁门关中苦等援军的皇帝而不甘。
想到在雁门关中担惊受怕的皇帝,文刖就算再不急也必须即刻上路了。再说,他不是真的不急,他是急却不得不走的慢一些。
这次上路,文刖坐上了马车。
没有檀香,没有毒的马车,赶车的是青鸢,坐在青鸢身边的凰鸾怀里抱着那个狭长的木盒。谁也不知道那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就连凰鸾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她知道,这件东西都尉大人很重视。
将木盒交给她的时候,比将铁枪交在她手里的时候表情还要郑重肃穆。
文刖乘坐马车北上的时候,在很远很远之外,黄河以北,有一辆马车顺着官道正缓缓南下。马车看起来也不奢华,普通的很,只是在看到这辆马车的时候,沿途大大小小的土匪绺子没有一个敢上前阻拦抢劫的。原因倒是简单的很,马车后面,也跟着一支军队。一支超过千人的正规精甲轻骑,没有打着任何旗帜,但他们逆向而行,显然不是去雁门关救皇帝的。
这样一支队伍,一般的土匪草寇自然不敢去招惹。
马车中坐着一个面如冠玉的青年,靠在车厢上安静的看着书。
在他身边,一个面容娇美的让人惊叹的少女正在铺开的宣纸上写着字,她微微颔首,发丝垂落,素雅恬淡的让人心灵都为止安宁。
看书的青年或许是坐得累了,将书卷放在一边,侧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少女,又看了看她在宣纸上写下的字。
遥遥数千里静等十六年
青年脸色一变,喃喃道:“无垢……你是不是还在怪叔父”
少女抬起头,笑着摇了摇头。
青年看着那少女认真道:“这天下间极少有人知道那人身份,也没人知道,咱们早就知道了那人身份,当年叔父本想将你许配给二公子,可就因为知道了这件事而搁置了下来。你千万不要胡乱说出去,不然东主也不一定容得下咱们。”
“二公子”
少女笑了笑:“谁才是二公子”
第331章 不回来
马车中的青年男子听到少女这句问话,眉头微微皱起,沉思了一会儿叹气道:“咱们出来的时候叔父特意叮嘱过,不要和那人说起其中详细。只说是东主欣赏他,想请他加入唐公阵营,毕竟这件事对大公子,二公子来说,谁知道算不算得上一件好事”
“哥哥”
少女抬起头看了青年男子一眼,精致的嘴巴微微撅起:“你此时口中说的二公子,又是哪个”
“你为何明知故问”
那青年男子正是长孙无忌,而叫他哥哥的少女,则是他唯一的妹妹长孙无垢。
“当年叔父本来打算将你许配给二公子的,奈何你偏偏不肯答应,再加上因为叔父知晓了一些事情,所以他也变得犹豫起来。毕竟那个时候东主正被猜忌,叔父知道的那件事若是张扬开来,即便东主是陛下的表亲,谁知道会不会落得个和李浑同样的下场。叔父担心你嫁入李家后受到牵连,这件事也就搁置了下来……如今东主又被重用,拥河西之地,掌数万精兵,只怕叔父又想旧事重提了。”
他看了长孙无垢一眼问道:“你是不是猜到了这点,所以这次才坚持跟我一道出来”
长孙无垢笑了笑,透着一股狡黠。
只是她却不肯承认,再次低下头去在宣纸上写字。
“去年时候,我奉唐公的命令会陇西,见过他,看起来二公子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虽然比起大公子来略微显得轻浮了些,毕竟他十几年来没有和人打过什么交道,所以生涩些也是在所难免,可据我看论去头脑来,我看倒是比大公子还要灵活。如今唐公府里的日常事务东主都交给大公子去打理,可是却又把刘弘基派去二公子那边,这真让人费解。”
“哥哥”
长孙无垢抬起头,看着长孙无忌认真的问道:“为什么,唐公从小便将二公子赶回陇西郡老家中居住这么多年,好像二公子在唐公身边的时候加起来也没有三五个月,便是夫人好像也对二公子没什么亲近,这是为什么”
长孙无忌听妹妹问起这个,脸色随即变得肃穆紧张起来。
“这件事你千万不要与别人提起,这是夫人的一块心病,也是唐公的心病。”
“好不容易离开唐公府,此时又只有你我,哥哥你若是知道就告诉我吧,这件事我一直都觉得好奇。”
长孙无垢放下手里的毛笔,微微皱着眉头央求道。
“唉……”
“还不是因为那人”
长孙无忌长长的叹了口气说道:“当年的事,前阵子我已经跟你说过了,为了保住李家,唐公十六年前做了一件他和夫人都无法释怀的事。之后一年,夫人生了二公子世民,据说……”
长孙无忌撩开马车车窗的帘子看了看,见无人贴着马车太近这才压低声音说道:“据说二公子出生的时候,和那人长得一模一样,尤其是满周岁之后,竟然是看起来和那人别无二致,夫人每每看到二公子便想起那人,心中悲伤不止,后来竟然是因为如此身染重病,唐公无奈,只好把二公子送回陇西郡狄道老家居住。这么多年来,便是过年过节都不曾招回过身边。”
“夫人不是不喜二公子,只是……她有心魔。”
“夫人是这天下第一等的可怜人。”
长孙无垢轻叹道。
“就因为如此,夫人便不想见二公子,唐公倒是好些,只是为了照顾夫人的情绪,唐公也只能这么做。不过,每年唐公都会派人回去,考究二公子的学问武艺,没一年间断过,由此可见,对二公子,唐公和夫人还是放不下的。”
长孙无忌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夫人和唐公是因为愧疚,而二公子才是无辜的,想来,这十几年来他自幼孤身长大,比夫人还要可怜些。”
长孙无垢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最可怜,不是二公子,也不是夫人……”
她轻轻缓缓的摇了摇头道:“我看哥哥你这次九成九不会请得动那人回去,便是直接说明,那人也未见得会回去。我前些日子恰好听到你与叔父说起,那人是个冷硬果决性子的人,而且他心中必然有恨意,如何会轻易听你的劝”
“你又偷听我和叔父说话”
长孙无忌无奈的说道:“上次被叔父训斥了一顿,难道你还没长记性”
“怎么是偷听”
长孙无垢认真的说道:“是你们说话声音太大了,我恰好听到的而已。”
长孙无忌兄妹二人自幼失去双亲相依为命,在叔父长孙顺德的照顾下长大,二人感情极好,他自然不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真的生气,只是无奈于妹妹的机灵和调皮,在外人眼里,妹妹是个文静聪慧的女子,只有他知道,这个丫头好奇心极重,文静是文静,可她若是调皮的时候,也算是个小魔女。
“总之,这件事叔父假装不知道,也让咱们假装不知道,你明白了吗”
长孙无忌叮嘱道。
“我只是好奇。”
长孙无垢眨了下眼睛,视线飘向窗子外面:“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
……
唐公麾下的将领中,刘弘基的年纪算是比较轻的,二十五六岁年纪,但是却深得唐公李渊的信任和重用。唐公麾下的兵马,倒是有一半是他和长孙顺德两个人招来的,三万人马分作三营,他能独领一营,由此可见李渊对他的看重。
只是此时,刘弘基却没有随唐公一道率军去雁门关救驾,而是带了二三百得力亲兵,日夜兼程赶往陇西郡狄道城。从太原郡出发之后,刘弘基就没有吝惜马力,虽然他比长孙无忌出发的还要晚一日,论路程来说比长孙无忌还要远,可就在长孙无忌才到黄河边上的时候,他带着二三百亲兵已经到了陇西郡。
陇西郡狄道城,李家老宅门口。
几个仆从一个多时辰前就在门口候着了,左顾右盼一直没见到街口有人马过来。之前已经有信使先一步到了老宅,所以李家老宅中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一个好消息,虽然这消息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没有什么,可对于在老宅长大的二公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天大的好消息。
唐公,派人来接二公子去太原郡。
二公子李世民自幼孤独在陇西郡长大,陪着他从小到大的,除了这些老宅中的仆人丫鬟,他的奶娘孙氏之外,还有的便是每隔一两年唐公便亲自挑选派过来的先生,有文师,也有武师,每年还都会派人过来看看二公子的进境如何,可以说,二公子这些年过的枯燥而乏味,每天都是在不断的勤学苦练中度过的。仆人们都明白,正是因为独居于此不能在父母身边,所以二公子格外的努力,这份努力,每个人都看在眼里。
他们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唐公在二公子还年幼的时候就把他一个人送回老宅居住。有人猜测说二公子与唐公命中相克,不能在父母身边长大,不然就会克死父母,克死亲人。还有人说,是因为夫人不喜二公子的长相,见了便会心烦,所以才会在那么小的时候便让其一个人回老宅,这么多年,据说夫人一次都没见过二公子。
只是,二公子从小便生的俊美,越是长大便越是漂亮,甚至比女子还要漂亮些。而且二公子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自幼习武所以也带着些豪放的气质,对人客气,即便是和下人说话也是和颜悦色,从来不曾发过火。
这样一个丰神俊美的公子,没道理夫人和唐公都不喜欢才对啊。
随着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仆从们对于二公子为何不受喜欢的猜测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流言蜚语二公子李世民也不是没有听到过,甚至有仆从私下里偷偷议论的时候还没二公子撞到过。可二公子从来没有因此而动怒过,总是一副微笑着的恬淡摸样。
所以,二公子被老宅中所有人敬佩,喜欢,维护。
到了后来,谁再说二公子的闲话,若是被李家老宅的人听到,不管说闲话的是谁,是男是女是老是幼,上去便是一顿暴打。
慢慢的,关于这二公子李世民为何独居老宅这个话题,在狄道城中便是一个禁忌,谁也不敢再轻易提起。只是狄道城中的百姓,都知道二公子是个礼貌贤德的人,所以除了一些宵小之辈无聊时候不无恶毒的猜测,也没有人再提起这件事。
信使今天一早就已经到了,说唐公派了得力部下四品鹰扬郎将刘弘基带了人马,来迎接二公子回府,对于李家老宅的人来说,这真的算得上一件天大的事情了。唐公要将二公子召回身边,这说明什么
说明唐公和夫人终于回心转意了,终于决定将二公子叫回他们的身边。
只是,仆从中机灵之辈隐隐猜到,或许这和夫人的身体不无关系,夫人自十几年前便身染重病,自此之后时常发作,唐公请了无数名医也是束手无策。据说今年开始,夫人的身体便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了。所以有人猜测,是不是夫人的身体情况已经恶劣到了不得不将二公子召回身边的地步。
正在门口的仆从们交头接耳议论着的时候,一身月牙白色儒衫的唐公府二公子李世民缓步走了出来。
看他不过十五六岁年纪,可已经有近一米八的身高。一张脸俊美的如同二八年华的女子,再配上一身白色的衣衫,更加显得飘逸出尘。今日李家老宅正门大开,一看便知道府中有什么重要的事。二公子李世民缓步从院子里出来,门口的仆从们立刻弯腰施礼。
李世民微笑着颔首问道:“还没来吗”
一个老仆慈爱的看着李世民说道:“二公子莫急,估摸着就要到了。”
“不急”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和颜悦色。只是,他心中却有一个声音喃喃道,已经等了十几年,怎么会不急
那老仆想到二公子就要离开老宅,忍不住鼻子一酸:“二公子,东西都收拾好了吗此去太原千里迢迢,二公子千万要准备周到,衣服多带一些,银两也多带一些,太原唐公府里的那些下人也不知道会不会慢待了您,所以您到了之后能多赏他们一些就多赏一些,还有,给唐公和夫人,还有大公子,小姐,三公子的礼物备好了吗可别落下。”
说着说着,这老仆竟然落泪。他这一哭,那些仆从也都跟着哭了起来。
李世民走到那老仆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老孙,别这样,我又不是一去不回,将来有时间我就还回咱们老宅住着,你们与我贴心,还是这里舒服自在些。”
“二公子千万别这么说。”
老孙抹了一把眼泪道:“好好侍奉在唐公和夫人身边,这老宅……您已经住了十几年,能不回来,就不要回来了。”
李世民微微一怔,心中感慨。
是啊,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几年,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再回来了。
第332章 暗发誓
李世民正和门口的仆从们说着话,忽然看见街口转过来一队骑兵,虽然没有打着旗号,但这个时候带着人马来的自然不是别人。只是那老管家老孙诧异了一下,有些不确定的喃喃道:“怎么没有打着旗号”
李世民微笑道:“陛下被困雁门关,天下各路人马都赶去救驾,弘基兄是个缜密谨慎的人,怎么可能会打着咱们李家的旗号出来行走”
老孙恍然大悟,立刻就明白过来。天下各路官军都赶去雁门关救驾,若是让人知道了唐公派了一只骑兵出来接二公子,就算这本是极小的一件事,可若是被朝廷里那些心思龌龊的人利用了,编排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说给皇帝陛下知道,难保不会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唐公隐忍了这么多年,如今刚有起色,自然不愿意在轻易招惹什么闲言碎语。
这也是长孙无忌带着的大队骑兵并不打李家旗号的缘故,朝廷中的有的是善于搬弄是非的小人。尤其是这段日子唐公被重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
李家和宇文家历来有矛盾,宇文述那人本是在陛下面前极受宠的,军中人物,无人能出其右。他若是在陛下面前说什么,陛下自然会在意。尤其是,这次宇文述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也都在雁门关里困着,父子三人与君共患难,若是陛下脱困之后,说不得还会赐予他们宇文家什么样的荣耀。
李世民虽然没有看清来人是不是刘弘基,但他知道那人马必是父亲李渊派来的无疑。所以面带微笑快步迎了上去,果不其然,见他过来,为首的那将军也立刻下马,将马缰绳交给亲兵迎着李世民快步上前。
“见过弘基兄”
李世民比刘弘基快了一拍,先一步行了一礼。
刘弘基哪里肯受他的拜,连忙错步让开,然后施礼道:“见过二公子。”
“弘基兄怎么变得这么客气”
李世民上前一把拉着刘弘基的手说道:“前年时候,便是弘基兄来考核我武艺进境,我本以为去年过年时候还是弘基兄来,想不到来的是长孙无忌,哈哈……他那人礼数规矩太多,无趣的很,我还是觉得弘基兄洒脱”
“二公子过奖了”
刘弘基第一次来李家老宅的时候,很不适应李世民这种看起来自然而然的熟络和客气,后来也就慢慢知晓,这二公子李世民是个平易近人的性子,便是和府里的下人们也是和颜悦色。少年心性爽快,又是个偏偏佳公子,本身就给人好感,知道他为人之后刘弘基对其也多了几分敬重和赞赏。
“一早就听说来接我的是弘基兄,可让我高兴了半天”
李世民拉着刘弘基的手一边走一边说道:“府中喝酒,如今已经没一个是我对手,现在还记得前年时候与弘基兄拼酒对饮的爽快事,来来来……一大早我便让人准备酒菜,今日你我再拼一拼,看看我可有长进”
刘弘基看着李世民的笑脸,忽然心里生出一股悲凉来。这少年虽然表现的很开心,可这份开心下隐藏着多深的孤独和落寞他知道李世民酒量不俗,可正因为如此刘弘基才心有所感。一个独居老宅的少年,也不知道从几岁开始便学会了喝酒,是为了解愁还是为了喝醉了好度日想想这府中的冰冷凄凉,刘弘基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二公子……”
刘弘基看着李世民真诚道:“喝酒倒是不急,回到太原城有的是机会,我自然也要为二公子接风洗尘,只是此时却不能耽搁了。若是二公子收拾好了的话,咱们好歹吃些东西便即刻启程,我想……二公子也是急着去见唐公和夫人的吧”
“不急这一时。”
李世民拉着刘弘基进了老宅一边走一边说道:“好不容易抓着你一次,不先喝一个酣畅淋漓我是必然不肯放你走的。”
刘弘基笑道:“怎么是放我走明明是一起走。”
李世民一怔,似乎是恍然大悟道:“习惯了……心里明明还想着就要离开老宅了,可是说着说着话就忘了。”
刘弘基听他说这句话,心里更加的有些怅然。
“二公子……”
“怎么了”
李世民一边走一边笑问。
“没什么……”
刘弘基笑了笑,心中却是一叹,心说那件事还是稍后一些再说吧,等回太原城之后,唐公……终究还是会和二公子谈一谈的。
……
……
就在刘弘基到了陇西郡狄道城的同一天,长孙无忌的队伍也从东郡渡过了黄河,然后转上官道,一路向正东,往东平郡而来。东郡本是瓦岗寨的地盘,只是瓦岗寨众首领最近正筹谋着一件大事,所以当探子将有官军入境的事报告上来的时候,翟让只是让人监视着,并没有打算对这支官军动手。
前阵子李密派人来联络翟让,邀请瓦岗寨的豪杰们一同出兵攻打东都洛阳。他开出极优厚的条件,只要能攻破东都,便竭力推举翟让为王。
翟让自然不会傻到真的相信李密会这样大度,可他却考虑,瓦岗寨在东平郡吃了个亏,如今正是需要打一场仗恢复些威望的时候,再者就是,若是李密真的打下东都的话,他若称王,自己也能从中捞到不少好处。再说,如今李密纠集二十万绿林义军,俨然便是绿林道的盟主一般。若是他派人来请自己发兵,自己若是不去的话万一李密怀恨在心,到时候打下东都再兵发东郡可就坏了。
只是寨子里的意见却并不统一,单雄信是赞成出兵合围东都的。但王伯当和谢英登却并不赞成,双方争执了好几日,谁也奈何不了谁。
所以,长孙无忌的骑兵进入东郡,瓦岗寨的人此时哪里有心思去吞这块硬骨头瓦岗寨的数千精骑都在山谷中被燕云寨屠了个干净,如今寨子里没有像样的骑兵队伍,如何能轻易吞得下那一千轻骑人家想打可以打,不想打撤走的话瓦岗寨如今也不好追得上。
翟让这几日一直很恼火,恼火于瓦岗寨中没有一个能帮着自己真正出些好主意的。一想到这里,他便想起徐世绩来,于是恼火变得更加恼火,愤怒变得更加愤怒。
可是愤怒归愤怒,懊恼归懊恼。
瓦岗寨如今面临这么一个两难境地,他必须拿出些大当家的决断来。
恰好,就在翟让犯愁的时候,有人帮他解决了这件头疼事。李密前脚才派人送来亲笔书信,邀请翟让会猎东都。没几天,又派人送来书信说,东都留守屈通突调齐郡张须陀郡兵来解东都之围,李密请求翟让看在绿林同道的道义上,将齐郡张须陀的人马拦住,不让让其轻易到达东都。
翟让正发愁,接到这封信顿时长出了一口气。
相对于长途跋涉去与李密汇合攻打东都,阻拦张须陀进军显然要容易的多。只需将张须陀的人马拖住,也算是帮了李密一个大忙。将来若是李密真的成就大业的话,这份功劳说什么也不算太小。
长孙无忌的队伍从东郡进入东平郡,距离雷泽城三十里停下来,他知道如今整个东平郡都是燕云寨的地盘,倒是也不敢太过招摇,尤其听说燕云寨大当家李闲是个好战之人,所以更加不能掉以轻心。
他派人去雷泽城中面见燕云寨的人,请燕云寨的人马放行,自己要去巨野泽寻燕云寨大当家,有要事相商。
半日之后雷泽城中的燕云寨首领派人传来回话,让长孙无忌在此等候,燕云寨要派人回巨野泽先去通报一声,见不见的,还是将军说了算。雷泽城中的燕云寨首领正是伏虎奴,他不知道太原李渊派人来见将军所为何事,但他知道,若是没有将军的命令就放一支千余人的骑兵过去,只怕自己会狠狠的挨一顿军棍。
长孙无忌倒是也不心急,心说正好等一等,自己还没想出来和那燕云寨将军李闲见面究竟该如何展开话题,恰好趁着这几日再好好思索一番。只是足足等了五日,燕云寨的人传来消息说,将军出门了,若是不急的话可以在雷泽多等几日。长孙无忌问你家将军什么时候回来那人干脆利落的回答了三个字。
不知道。
……
……
长孙无忌无奈,亲自进雷泽城见伏虎奴,说明自己的来意,乃是奉了唐公李渊的命令特意来拜会燕云寨李将军的。伏虎奴想了想对长孙无忌道:“你若是心急,不如这样,你带几个亲兵去巨野泽亲自问清将军到底去了何处,至于你那骑兵必定是不能放过去的。”
伏虎奴见长孙无忌面露难色,于是保证道:“你的骑兵只要不捣乱,我自然也不会先做什么不和气的事,虽然我看着你那一千骑兵的装备眼馋的很,可将军军令没下来,我也不能自作主张将你的骑兵缴了械。”
他这话险些把长孙无忌气歪了鼻子,心说这燕云寨的人怎么说话这么自信。一个守小小雷泽城的头目说话便如此张狂,是燕云寨确实有这个实力,还是燕云寨的人一个个都是自大狂
只是伏虎奴说这话的时候再自然不过,哪里像是在吹牛。
有此长孙无忌判断,近朱者赤,近猪者臭,说不得那李闲还是一个狂妄之辈。
长孙无忌自然是不会担心麾下那一千精锐李家军骑兵被人缴了械,倒是有些担心自己若是此番去了的话,那李闲会不会恼火起来,不问青红皂白将自己大卸八块
只是既然来了,难道还能不见人就回去
所以长孙无忌便将骑兵留在雷泽,只带了五十个亲兵,还有女扮男装的妹妹长孙无垢,在燕云寨士兵的引领下到了巨野泽。
进了巨野泽之后,当看到正在操练的士兵之后,长孙无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伏虎奴原来不是吹牛,燕云寨的兵马……竟然雄壮如斯
而就在这一天,李世民已经出了陇西郡的地面。
他回头西望,在心中告诉自己,李世民,你绝不能让父亲失望,更不能让自己失望自己今日踏出了第一步,便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至于走多远,攀多高,全在心中,自然不会告诉别人。
第333章 破空而来
让文刖有些遗憾的是,进卢县非但没有扩充一下队伍的规模,反而因为燕云寨李闲派来的那人算计,引发卢县百姓暴乱。虽然训练有素的府兵很快便将暴乱平息,将造反作乱的三千多百姓屠尽,可府兵和禁军在厮杀中也损失了数百人。
这绝对是一场大胜,但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肩膀上受了伤,文刖出卢县的时候没有再骑马,马车是由青鸢亲自赶着的,车中铺了锦被,还装上不少自卢县县令王灵之书房里搜罗出来的书卷,这一路上文刖倒也不会闷得慌。他本就是个性子极静的人,就算是让他静坐一日不说一句话也不是什么难事。他若是独处的时候,最厌烦的也是有人来扰了他的清净。
说起来,他和大业皇帝杨广是一起长大的。只是两个人的性子相差实在太悬殊了些,杨广是个极喜欢热闹,讲究排场,爱炫耀的人,而他则是个但凡闲下来的时候便想一个人好好静坐着读书的人,这两个人的性格差距如此之大,也不知道为什么杨广对他就是如此信任和喜欢。
文刖坐在车中,在那些搜罗来的书卷中随意翻了翻,见竟然还有道德经之类的东西,不由得哑然失笑。看那书卷如此崭新,也能推测出这书王灵之是一眼也没看过的。文刖也没有看,因为不管老子要讲的是什么道理,文刖看到道德二字便有些厌烦。道德道德,哪里还有人讲什么道德。
队伍离开卢县,走了不到一日便到了黄河渡口。
马车停下来的之后,青鸾撩开马车的帘子轻声道:“大人,前面就到渡口了。”
文刖点了点头道:“这车里倒是极舒服,你先派人去找渡船,等都安排妥当了我再下车,到底是年纪大了,竟然有些眷恋舒服的地br /gt;</br></br>
那人头,正是举着他找到自己父亲的人,死……不瞑目。
第330章 二公子
文刖肩膀的伤势不能说轻,因为那箭是在五十步之内射过来的,正是羽箭力度最大的时候,箭射了个前后通透,箭簇从肩膀后面露了出来。大隋府兵使用的羽箭是三棱箭簇,射出来的伤口极难愈合。不过幸好那几个燕云寨的悍匪抢夺的不是龙庭卫的羽箭,因为整个大隋,只有龙庭卫用的羽箭是装了倒刺的,只要射进身体里,想剜出来就得先割去一大块血肉。
文刖的那身锦衣前襟已经被染红,他面无表情的坐在椅子上,看着面前不远处被手下抬过来丢在那里的尸体,一言不发。
青鸢用匕首将文刖的衣衫割裂,露出来的肌肤被竟然比女子的身体还要白皙,只是岁月已经在上面留下了印记,看起来远不似少女肌肤滑嫩水润。他身材极好,衣衫被割开后露出强健的胸肌,光看他的胸膛很难想象的出他竟是一个阉人。
青鸢用匕首在羽箭上轻轻撬了几下,然后一剜将箭头卸了下来。卸掉箭头之后她看了文刖一眼,文刖微微颔首。青鸢咬了咬牙,握住箭杆后缓缓吸了口气,然后猛地往外一抽,一股血随即猛的涌出来,青鸢将箭杆随手丢在地上,手脚麻利的将外伤药倒在伤口上,用了足足三包才将血止住,她稍微松了口气,用干净的白布将伤口缠了起来。
凰鸾捧了一套簇新的锦衣就站在一边,等青鸢将伤口帮文刖包扎好之后,文刖缓缓起身,凰鸾立刻上前将衣服小心翼翼的帮文刖穿好。
换了一身新衣的文刖弯腰将青鸢丢在地上的箭杆捡起来,捏在指尖来回转着看了看,脸色平静,看不出一点愤怒。
就这样端详着那箭杆,文刖忽然笑了笑:“有意思。”
他将箭杆随手递给青鸢道:“留着吧,这是自陛下登基以来第一支刺伤了我的羽箭,回头我见了李闲,说不得还要问问他,我在辽东的时候放过他两次,在燕山放过他一次,为何他对我如此上心,不杀了我似乎他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似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文刖微微一怔,随即再次笑了起来:“若是被我这样的人惦记着,或许谁都会吃不下睡不着吧。”
“当日在辽东,大人就不应该手下留情。”
文刖摆了摆手,命令所有的龙庭卫和陈素等人都退下去,房间里只剩下了他和青鸢凰鸾三个人,他走回椅子边坐下来,端起茶喝了一口,似乎丝毫都不在意肩膀上那狰狞的伤口似的。
“在辽东我不杀他,是对陛下失职……不过那个时候确实被他骗了,这一点不必否认,当时我还真以为他存了报国之心。”
说完这句话之后,文刖抬起头看着青鸢和凰鸾道:“在辽东我心慈手软,不是因为别的事,而是因为你们两个……”
他顿了一下,笑了笑说道:“我记得我跟你们两个说过,这世间知道李闲身世的人不超过五个,那个老尼自然是知道的,可惜,她知道却不会说出来。那样做,一是为了故意激怒先帝,二,则是她知道这孩子从一出生就肩负了某种使命。虽然这样说有些玄乎,可现在我倒是真的钦佩那老尼的预知。”
“另外的四个人,其中两个,自然是李闲的父母,可惜的是,他们当日决定放弃了自己亲骨肉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想到,若是这孩子活下来,难道会孝顺他们不认祖归宗还好些,我敢断言,依着李闲的性子他若是回去的话,说不得会做出什么让人吃惊的事情来。”
“至于另一个,暗中一直在查当年那个婴儿是否还活着。我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或许……只是听说他宅心仁厚,是个真君子,或许真的只是念手足之情也说不定。”
“至于我……”
文刖笑了笑道:“放李闲生路,是因为我想给你们两个留一条后路。”
这句话一说出来,青鸢和凰鸾顿时变了脸色。
……
……
看着青鸢和凰鸾急切甚至有些恼火的脸色,文刖微笑着摆手阻止她们两个继续说下去:“你们两个从小跟着我,我视你们如女儿一般。虽然平时对你们严苛了些,可也是为了让你们多学些本事。”
他顿了一下说道:“大隋……真的要完了。”
“近二十年前便有了那首桃李子的民谣,那个时候我一直以为是个笑话罢了。可是现在看来倒真有几分应验的意思,只是我倒是觉着……应验在那李密身上的可能不大,或许,应验在李闲身上的可能比他还要大些。”
“不过……若是陛下这天下真的倾覆,真的是李家的人重整河山,我倒是觉着……河西太原郡那人最有可能。”
“大隋若是有一天真的没了,我自然是要追随陛下而去的。你们两个却没必要跟着我,从五年前我就已经在担心天下大变,所以一直在物色一个好的归处,最起码能在乱世中保着你们二人性命。”
“你们是女子,就算武艺好些,性子狠些,可终究无法靠自己保住自己,天下争霸终究是男人的事,女子……还是有个好归宿稳妥。在这一点上,我最钦佩的便是叶怀袖,她看的准,知道自己应该选择谁。本来我以为她会留在幽州的,可我没想到的是,她竟然有这份眼力,看得出来那罗艺也不是个成大事的。”
“所以,不管我是不是被李闲杀了,你们都不要去报仇,当然,如果你们执意不肯去燕云寨的话,也可以找个地方隐居。但有一样,你们切不可去刺杀他,即便我可能因他而死……”
文刖再次摆手阻止她们两个说话,极认真的说道:“我要让他活着,是因为我知道,他终究会做出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到时候,不管得了天下的是谁,都不会好受。若真是太原郡那人,最好不过。”
文刖笑道:“在辽东我放了李闲,对不起陛下。可现在看来,只怕我也为陛下做了一件好事。若是太原那人应了谶言,李闲会让他好受到时候无论我和陛下在何处,都会冷眼看着这天下间最悲哀可笑的事”
“哈哈哈哈”
文刖说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激动起来,笑的那般猖狂放肆。
青鸢和凰鸾都被文刖疯狂的表情吓得怔住,在她们印象中,文刖从来不曾如此轻狂过,他淡然而安静,看起来永远都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摸样,脸色永远是古井不波,即便愤怒的时候说话也不会很大声,可是此刻,文刖显得那么疯狂,疯狂的就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第一次见到文刖如此狂态,她们两个都被吓得脸色苍白,下意识的齐齐后退了一步,眼神中都是惊惧。
“你们记住”
文刖疯狂大笑之后,看着青鸢和凰鸾极认真的说道:“我便是死了,也要看那天下间第一等可悲可叹可怜可恨的事发生,你们不许去杀李闲,明白吗”
“明……明白。”
被吓坏了的两个少女,回答的时候战战兢兢。
……
……
文刖离开卢县的时候,身上还带着血腥气。青鸢和凰鸾都清晰的感觉到,这两年来文刖身上有越来越陌生的一种阴冷气息。若是放在几年前,文刖绝对做不出将卢县城内百姓尽屠的事情来。可是这次,文刖的疯狂展露无遗。
城中三千余百姓,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不留,被三千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隋府兵杀了个干干净净,杀到最后就连跪地求饶的人都没有放过。
除了青鸢和凰鸾之外,谁也不清楚文刖的变化,可她们能感觉,却无法阻止和改变什么。她们隐隐猜到文刖是在赌,一种负气似的赌。也不知道是为了自己而不甘,还是为了那被困在雁门关中苦等援军的皇帝而不甘。
想到在雁门关中担惊受怕的皇帝,文刖就算再不急也必须即刻上路了。再说,他不是真的不急,他是急却不得不走的慢一些。
这次上路,文刖坐上了马车。
没有檀香,没有毒的马车,赶车的是青鸢,坐在青鸢身边的凰鸾怀里抱着那个狭长的木盒。谁也不知道那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就连凰鸾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她知道,这件东西都尉大人很重视。
将木盒交给她的时候,比将铁枪交在她手里的时候表情还要郑重肃穆。
文刖乘坐马车北上的时候,在很远很远之外,黄河以北,有一辆马车顺着官道正缓缓南下。马车看起来也不奢华,普通的很,只是在看到这辆马车的时候,沿途大大小小的土匪绺子没有一个敢上前阻拦抢劫的。原因倒是简单的很,马车后面,也跟着一支军队。一支超过千人的正规精甲轻骑,没有打着任何旗帜,但他们逆向而行,显然不是去雁门关救皇帝的。
这样一支队伍,一般的土匪草寇自然不敢去招惹。
马车中坐着一个面如冠玉的青年,靠在车厢上安静的看着书。
在他身边,一个面容娇美的让人惊叹的少女正在铺开的宣纸上写着字,她微微颔首,发丝垂落,素雅恬淡的让人心灵都为止安宁。
看书的青年或许是坐得累了,将书卷放在一边,侧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少女,又看了看她在宣纸上写下的字。
遥遥数千里静等十六年
青年脸色一变,喃喃道:“无垢……你是不是还在怪叔父”
少女抬起头,笑着摇了摇头。
青年看着那少女认真道:“这天下间极少有人知道那人身份,也没人知道,咱们早就知道了那人身份,当年叔父本想将你许配给二公子,可就因为知道了这件事而搁置了下来。你千万不要胡乱说出去,不然东主也不一定容得下咱们。”
“二公子”
少女笑了笑:“谁才是二公子”
第331章 不回来
马车中的青年男子听到少女这句问话,眉头微微皱起,沉思了一会儿叹气道:“咱们出来的时候叔父特意叮嘱过,不要和那人说起其中详细。只说是东主欣赏他,想请他加入唐公阵营,毕竟这件事对大公子,二公子来说,谁知道算不算得上一件好事”
“哥哥”
少女抬起头看了青年男子一眼,精致的嘴巴微微撅起:“你此时口中说的二公子,又是哪个”
“你为何明知故问”
那青年男子正是长孙无忌,而叫他哥哥的少女,则是他唯一的妹妹长孙无垢。
“当年叔父本来打算将你许配给二公子的,奈何你偏偏不肯答应,再加上因为叔父知晓了一些事情,所以他也变得犹豫起来。毕竟那个时候东主正被猜忌,叔父知道的那件事若是张扬开来,即便东主是陛下的表亲,谁知道会不会落得个和李浑同样的下场。叔父担心你嫁入李家后受到牵连,这件事也就搁置了下来……如今东主又被重用,拥河西之地,掌数万精兵,只怕叔父又想旧事重提了。”
他看了长孙无垢一眼问道:“你是不是猜到了这点,所以这次才坚持跟我一道出来”
长孙无垢笑了笑,透着一股狡黠。
只是她却不肯承认,再次低下头去在宣纸上写字。
“去年时候,我奉唐公的命令会陇西,见过他,看起来二公子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虽然比起大公子来略微显得轻浮了些,毕竟他十几年来没有和人打过什么交道,所以生涩些也是在所难免,可据我看论去头脑来,我看倒是比大公子还要灵活。如今唐公府里的日常事务东主都交给大公子去打理,可是却又把刘弘基派去二公子那边,这真让人费解。”
“哥哥”
长孙无垢抬起头,看着长孙无忌认真的问道:“为什么,唐公从小便将二公子赶回陇西郡老家中居住这么多年,好像二公子在唐公身边的时候加起来也没有三五个月,便是夫人好像也对二公子没什么亲近,这是为什么”
长孙无忌听妹妹问起这个,脸色随即变得肃穆紧张起来。
“这件事你千万不要与别人提起,这是夫人的一块心病,也是唐公的心病。”
“好不容易离开唐公府,此时又只有你我,哥哥你若是知道就告诉我吧,这件事我一直都觉得好奇。”
长孙无垢放下手里的毛笔,微微皱着眉头央求道。
“唉……”
“还不是因为那人”
长孙无忌长长的叹了口气说道:“当年的事,前阵子我已经跟你说过了,为了保住李家,唐公十六年前做了一件他和夫人都无法释怀的事。之后一年,夫人生了二公子世民,据说……”
长孙无忌撩开马车车窗的帘子看了看,见无人贴着马车太近这才压低声音说道:“据说二公子出生的时候,和那人长得一模一样,尤其是满周岁之后,竟然是看起来和那人别无二致,夫人每每看到二公子便想起那人,心中悲伤不止,后来竟然是因为如此身染重病,唐公无奈,只好把二公子送回陇西郡狄道老家居住。这么多年来,便是过年过节都不曾招回过身边。”
“夫人不是不喜二公子,只是……她有心魔。”
“夫人是这天下第一等的可怜人。”
长孙无垢轻叹道。
“就因为如此,夫人便不想见二公子,唐公倒是好些,只是为了照顾夫人的情绪,唐公也只能这么做。不过,每年唐公都会派人回去,考究二公子的学问武艺,没一年间断过,由此可见,对二公子,唐公和夫人还是放不下的。”
长孙无忌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夫人和唐公是因为愧疚,而二公子才是无辜的,想来,这十几年来他自幼孤身长大,比夫人还要可怜些。”
长孙无垢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最可怜,不是二公子,也不是夫人……”
她轻轻缓缓的摇了摇头道:“我看哥哥你这次九成九不会请得动那人回去,便是直接说明,那人也未见得会回去。我前些日子恰好听到你与叔父说起,那人是个冷硬果决性子的人,而且他心中必然有恨意,如何会轻易听你的劝”
“你又偷听我和叔父说话”
长孙无忌无奈的说道:“上次被叔父训斥了一顿,难道你还没长记性”
“怎么是偷听”
长孙无垢认真的说道:“是你们说话声音太大了,我恰好听到的而已。”
长孙无忌兄妹二人自幼失去双亲相依为命,在叔父长孙顺德的照顾下长大,二人感情极好,他自然不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真的生气,只是无奈于妹妹的机灵和调皮,在外人眼里,妹妹是个文静聪慧的女子,只有他知道,这个丫头好奇心极重,文静是文静,可她若是调皮的时候,也算是个小魔女。
“总之,这件事叔父假装不知道,也让咱们假装不知道,你明白了吗”
长孙无忌叮嘱道。
“我只是好奇。”
长孙无垢眨了下眼睛,视线飘向窗子外面:“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
……
唐公麾下的将领中,刘弘基的年纪算是比较轻的,二十五六岁年纪,但是却深得唐公李渊的信任和重用。唐公麾下的兵马,倒是有一半是他和长孙顺德两个人招来的,三万人马分作三营,他能独领一营,由此可见李渊对他的看重。
只是此时,刘弘基却没有随唐公一道率军去雁门关救驾,而是带了二三百得力亲兵,日夜兼程赶往陇西郡狄道城。从太原郡出发之后,刘弘基就没有吝惜马力,虽然他比长孙无忌出发的还要晚一日,论路程来说比长孙无忌还要远,可就在长孙无忌才到黄河边上的时候,他带着二三百亲兵已经到了陇西郡。
陇西郡狄道城,李家老宅门口。
几个仆从一个多时辰前就在门口候着了,左顾右盼一直没见到街口有人马过来。之前已经有信使先一步到了老宅,所以李家老宅中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一个好消息,虽然这消息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没有什么,可对于在老宅长大的二公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天大的好消息。
唐公,派人来接二公子去太原郡。
二公子李世民自幼孤独在陇西郡长大,陪着他从小到大的,除了这些老宅中的仆人丫鬟,他的奶娘孙氏之外,还有的便是每隔一两年唐公便亲自挑选派过来的先生,有文师,也有武师,每年还都会派人过来看看二公子的进境如何,可以说,二公子这些年过的枯燥而乏味,每天都是在不断的勤学苦练中度过的。仆人们都明白,正是因为独居于此不能在父母身边,所以二公子格外的努力,这份努力,每个人都看在眼里。
他们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唐公在二公子还年幼的时候就把他一个人送回老宅居住。有人猜测说二公子与唐公命中相克,不能在父母身边长大,不然就会克死父母,克死亲人。还有人说,是因为夫人不喜二公子的长相,见了便会心烦,所以才会在那么小的时候便让其一个人回老宅,这么多年,据说夫人一次都没见过二公子。
只是,二公子从小便生的俊美,越是长大便越是漂亮,甚至比女子还要漂亮些。而且二公子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自幼习武所以也带着些豪放的气质,对人客气,即便是和下人说话也是和颜悦色,从来不曾发过火。
这样一个丰神俊美的公子,没道理夫人和唐公都不喜欢才对啊。
随着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仆从们对于二公子为何不受喜欢的猜测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流言蜚语二公子李世民也不是没有听到过,甚至有仆从私下里偷偷议论的时候还没二公子撞到过。可二公子从来没有因此而动怒过,总是一副微笑着的恬淡摸样。
所以,二公子被老宅中所有人敬佩,喜欢,维护。
到了后来,谁再说二公子的闲话,若是被李家老宅的人听到,不管说闲话的是谁,是男是女是老是幼,上去便是一顿暴打。
慢慢的,关于这二公子李世民为何独居老宅这个话题,在狄道城中便是一个禁忌,谁也不敢再轻易提起。只是狄道城中的百姓,都知道二公子是个礼貌贤德的人,所以除了一些宵小之辈无聊时候不无恶毒的猜测,也没有人再提起这件事。
信使今天一早就已经到了,说唐公派了得力部下四品鹰扬郎将刘弘基带了人马,来迎接二公子回府,对于李家老宅的人来说,这真的算得上一件天大的事情了。唐公要将二公子召回身边,这说明什么
说明唐公和夫人终于回心转意了,终于决定将二公子叫回他们的身边。
只是,仆从中机灵之辈隐隐猜到,或许这和夫人的身体不无关系,夫人自十几年前便身染重病,自此之后时常发作,唐公请了无数名医也是束手无策。据说今年开始,夫人的身体便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了。所以有人猜测,是不是夫人的身体情况已经恶劣到了不得不将二公子召回身边的地步。
正在门口的仆从们交头接耳议论着的时候,一身月牙白色儒衫的唐公府二公子李世民缓步走了出来。
看他不过十五六岁年纪,可已经有近一米八的身高。一张脸俊美的如同二八年华的女子,再配上一身白色的衣衫,更加显得飘逸出尘。今日李家老宅正门大开,一看便知道府中有什么重要的事。二公子李世民缓步从院子里出来,门口的仆从们立刻弯腰施礼。
李世民微笑着颔首问道:“还没来吗”
一个老仆慈爱的看着李世民说道:“二公子莫急,估摸着就要到了。”
“不急”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和颜悦色。只是,他心中却有一个声音喃喃道,已经等了十几年,怎么会不急
那老仆想到二公子就要离开老宅,忍不住鼻子一酸:“二公子,东西都收拾好了吗此去太原千里迢迢,二公子千万要准备周到,衣服多带一些,银两也多带一些,太原唐公府里的那些下人也不知道会不会慢待了您,所以您到了之后能多赏他们一些就多赏一些,还有,给唐公和夫人,还有大公子,小姐,三公子的礼物备好了吗可别落下。”
说着说着,这老仆竟然落泪。他这一哭,那些仆从也都跟着哭了起来。
李世民走到那老仆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老孙,别这样,我又不是一去不回,将来有时间我就还回咱们老宅住着,你们与我贴心,还是这里舒服自在些。”
“二公子千万别这么说。”
老孙抹了一把眼泪道:“好好侍奉在唐公和夫人身边,这老宅……您已经住了十几年,能不回来,就不要回来了。”
李世民微微一怔,心中感慨。
是啊,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几年,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再回来了。
第332章 暗发誓
李世民正和门口的仆从们说着话,忽然看见街口转过来一队骑兵,虽然没有打着旗号,但这个时候带着人马来的自然不是别人。只是那老管家老孙诧异了一下,有些不确定的喃喃道:“怎么没有打着旗号”
李世民微笑道:“陛下被困雁门关,天下各路人马都赶去救驾,弘基兄是个缜密谨慎的人,怎么可能会打着咱们李家的旗号出来行走”
老孙恍然大悟,立刻就明白过来。天下各路官军都赶去雁门关救驾,若是让人知道了唐公派了一只骑兵出来接二公子,就算这本是极小的一件事,可若是被朝廷里那些心思龌龊的人利用了,编排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说给皇帝陛下知道,难保不会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唐公隐忍了这么多年,如今刚有起色,自然不愿意在轻易招惹什么闲言碎语。
这也是长孙无忌带着的大队骑兵并不打李家旗号的缘故,朝廷中的有的是善于搬弄是非的小人。尤其是这段日子唐公被重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
李家和宇文家历来有矛盾,宇文述那人本是在陛下面前极受宠的,军中人物,无人能出其右。他若是在陛下面前说什么,陛下自然会在意。尤其是,这次宇文述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也都在雁门关里困着,父子三人与君共患难,若是陛下脱困之后,说不得还会赐予他们宇文家什么样的荣耀。
李世民虽然没有看清来人是不是刘弘基,但他知道那人马必是父亲李渊派来的无疑。所以面带微笑快步迎了上去,果不其然,见他过来,为首的那将军也立刻下马,将马缰绳交给亲兵迎着李世民快步上前。
“见过弘基兄”
李世民比刘弘基快了一拍,先一步行了一礼。
刘弘基哪里肯受他的拜,连忙错步让开,然后施礼道:“见过二公子。”
“弘基兄怎么变得这么客气”
李世民上前一把拉着刘弘基的手说道:“前年时候,便是弘基兄来考核我武艺进境,我本以为去年过年时候还是弘基兄来,想不到来的是长孙无忌,哈哈……他那人礼数规矩太多,无趣的很,我还是觉得弘基兄洒脱”
“二公子过奖了”
刘弘基第一次来李家老宅的时候,很不适应李世民这种看起来自然而然的熟络和客气,后来也就慢慢知晓,这二公子李世民是个平易近人的性子,便是和府里的下人们也是和颜悦色。少年心性爽快,又是个偏偏佳公子,本身就给人好感,知道他为人之后刘弘基对其也多了几分敬重和赞赏。
“一早就听说来接我的是弘基兄,可让我高兴了半天”
李世民拉着刘弘基的手一边走一边说道:“府中喝酒,如今已经没一个是我对手,现在还记得前年时候与弘基兄拼酒对饮的爽快事,来来来……一大早我便让人准备酒菜,今日你我再拼一拼,看看我可有长进”
刘弘基看着李世民的笑脸,忽然心里生出一股悲凉来。这少年虽然表现的很开心,可这份开心下隐藏着多深的孤独和落寞他知道李世民酒量不俗,可正因为如此刘弘基才心有所感。一个独居老宅的少年,也不知道从几岁开始便学会了喝酒,是为了解愁还是为了喝醉了好度日想想这府中的冰冷凄凉,刘弘基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二公子……”
刘弘基看着李世民真诚道:“喝酒倒是不急,回到太原城有的是机会,我自然也要为二公子接风洗尘,只是此时却不能耽搁了。若是二公子收拾好了的话,咱们好歹吃些东西便即刻启程,我想……二公子也是急着去见唐公和夫人的吧”
“不急这一时。”
李世民拉着刘弘基进了老宅一边走一边说道:“好不容易抓着你一次,不先喝一个酣畅淋漓我是必然不肯放你走的。”
刘弘基笑道:“怎么是放我走明明是一起走。”
李世民一怔,似乎是恍然大悟道:“习惯了……心里明明还想着就要离开老宅了,可是说着说着话就忘了。”
刘弘基听他说这句话,心里更加的有些怅然。
“二公子……”
“怎么了”
李世民一边走一边笑问。
“没什么……”
刘弘基笑了笑,心中却是一叹,心说那件事还是稍后一些再说吧,等回太原城之后,唐公……终究还是会和二公子谈一谈的。
……
……
就在刘弘基到了陇西郡狄道城的同一天,长孙无忌的队伍也从东郡渡过了黄河,然后转上官道,一路向正东,往东平郡而来。东郡本是瓦岗寨的地盘,只是瓦岗寨众首领最近正筹谋着一件大事,所以当探子将有官军入境的事报告上来的时候,翟让只是让人监视着,并没有打算对这支官军动手。
前阵子李密派人来联络翟让,邀请瓦岗寨的豪杰们一同出兵攻打东都洛阳。他开出极优厚的条件,只要能攻破东都,便竭力推举翟让为王。
翟让自然不会傻到真的相信李密会这样大度,可他却考虑,瓦岗寨在东平郡吃了个亏,如今正是需要打一场仗恢复些威望的时候,再者就是,若是李密真的打下东都的话,他若称王,自己也能从中捞到不少好处。再说,如今李密纠集二十万绿林义军,俨然便是绿林道的盟主一般。若是他派人来请自己发兵,自己若是不去的话万一李密怀恨在心,到时候打下东都再兵发东郡可就坏了。
只是寨子里的意见却并不统一,单雄信是赞成出兵合围东都的。但王伯当和谢英登却并不赞成,双方争执了好几日,谁也奈何不了谁。
所以,长孙无忌的骑兵进入东郡,瓦岗寨的人此时哪里有心思去吞这块硬骨头瓦岗寨的数千精骑都在山谷中被燕云寨屠了个干净,如今寨子里没有像样的骑兵队伍,如何能轻易吞得下那一千轻骑人家想打可以打,不想打撤走的话瓦岗寨如今也不好追得上。
翟让这几日一直很恼火,恼火于瓦岗寨中没有一个能帮着自己真正出些好主意的。一想到这里,他便想起徐世绩来,于是恼火变得更加恼火,愤怒变得更加愤怒。
可是愤怒归愤怒,懊恼归懊恼。
瓦岗寨如今面临这么一个两难境地,他必须拿出些大当家的决断来。
恰好,就在翟让犯愁的时候,有人帮他解决了这件头疼事。李密前脚才派人送来亲笔书信,邀请翟让会猎东都。没几天,又派人送来书信说,东都留守屈通突调齐郡张须陀郡兵来解东都之围,李密请求翟让看在绿林同道的道义上,将齐郡张须陀的人马拦住,不让让其轻易到达东都。
翟让正发愁,接到这封信顿时长出了一口气。
相对于长途跋涉去与李密汇合攻打东都,阻拦张须陀进军显然要容易的多。只需将张须陀的人马拖住,也算是帮了李密一个大忙。将来若是李密真的成就大业的话,这份功劳说什么也不算太小。
长孙无忌的队伍从东郡进入东平郡,距离雷泽城三十里停下来,他知道如今整个东平郡都是燕云寨的地盘,倒是也不敢太过招摇,尤其听说燕云寨大当家李闲是个好战之人,所以更加不能掉以轻心。
他派人去雷泽城中面见燕云寨的人,请燕云寨的人马放行,自己要去巨野泽寻燕云寨大当家,有要事相商。
半日之后雷泽城中的燕云寨首领派人传来回话,让长孙无忌在此等候,燕云寨要派人回巨野泽先去通报一声,见不见的,还是将军说了算。雷泽城中的燕云寨首领正是伏虎奴,他不知道太原李渊派人来见将军所为何事,但他知道,若是没有将军的命令就放一支千余人的骑兵过去,只怕自己会狠狠的挨一顿军棍。
长孙无忌倒是也不心急,心说正好等一等,自己还没想出来和那燕云寨将军李闲见面究竟该如何展开话题,恰好趁着这几日再好好思索一番。只是足足等了五日,燕云寨的人传来消息说,将军出门了,若是不急的话可以在雷泽多等几日。长孙无忌问你家将军什么时候回来那人干脆利落的回答了三个字。
不知道。
……
……
长孙无忌无奈,亲自进雷泽城见伏虎奴,说明自己的来意,乃是奉了唐公李渊的命令特意来拜会燕云寨李将军的。伏虎奴想了想对长孙无忌道:“你若是心急,不如这样,你带几个亲兵去巨野泽亲自问清将军到底去了何处,至于你那骑兵必定是不能放过去的。”
伏虎奴见长孙无忌面露难色,于是保证道:“你的骑兵只要不捣乱,我自然也不会先做什么不和气的事,虽然我看着你那一千骑兵的装备眼馋的很,可将军军令没下来,我也不能自作主张将你的骑兵缴了械。”
他这话险些把长孙无忌气歪了鼻子,心说这燕云寨的人怎么说话这么自信。一个守小小雷泽城的头目说话便如此张狂,是燕云寨确实有这个实力,还是燕云寨的人一个个都是自大狂
只是伏虎奴说这话的时候再自然不过,哪里像是在吹牛。
有此长孙无忌判断,近朱者赤,近猪者臭,说不得那李闲还是一个狂妄之辈。
长孙无忌自然是不会担心麾下那一千精锐李家军骑兵被人缴了械,倒是有些担心自己若是此番去了的话,那李闲会不会恼火起来,不问青红皂白将自己大卸八块
只是既然来了,难道还能不见人就回去
所以长孙无忌便将骑兵留在雷泽,只带了五十个亲兵,还有女扮男装的妹妹长孙无垢,在燕云寨士兵的引领下到了巨野泽。
进了巨野泽之后,当看到正在操练的士兵之后,长孙无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伏虎奴原来不是吹牛,燕云寨的兵马……竟然雄壮如斯
而就在这一天,李世民已经出了陇西郡的地面。
他回头西望,在心中告诉自己,李世民,你绝不能让父亲失望,更不能让自己失望自己今日踏出了第一步,便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至于走多远,攀多高,全在心中,自然不会告诉别人。
第333章 破空而来
让文刖有些遗憾的是,进卢县非但没有扩充一下队伍的规模,反而因为燕云寨李闲派来的那人算计,引发卢县百姓暴乱。虽然训练有素的府兵很快便将暴乱平息,将造反作乱的三千多百姓屠尽,可府兵和禁军在厮杀中也损失了数百人。
这绝对是一场大胜,但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肩膀上受了伤,文刖出卢县的时候没有再骑马,马车是由青鸢亲自赶着的,车中铺了锦被,还装上不少自卢县县令王灵之书房里搜罗出来的书卷,这一路上文刖倒也不会闷得慌。他本就是个性子极静的人,就算是让他静坐一日不说一句话也不是什么难事。他若是独处的时候,最厌烦的也是有人来扰了他的清净。
说起来,他和大业皇帝杨广是一起长大的。只是两个人的性子相差实在太悬殊了些,杨广是个极喜欢热闹,讲究排场,爱炫耀的人,而他则是个但凡闲下来的时候便想一个人好好静坐着读书的人,这两个人的性格差距如此之大,也不知道为什么杨广对他就是如此信任和喜欢。
文刖坐在车中,在那些搜罗来的书卷中随意翻了翻,见竟然还有道德经之类的东西,不由得哑然失笑。看那书卷如此崭新,也能推测出这书王灵之是一眼也没看过的。文刖也没有看,因为不管老子要讲的是什么道理,文刖看到道德二字便有些厌烦。道德道德,哪里还有人讲什么道德。
队伍离开卢县,走了不到一日便到了黄河渡口。
马车停下来的之后,青鸾撩开马车的帘子轻声道:“大人,前面就到渡口了。”
文刖点了点头道:“这车里倒是极舒服,你先派人去找渡船,等都安排妥当了我再下车,到底是年纪大了,竟然有些眷恋舒服的地br /gt;</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