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子,今儿有肉没?”
“有,我娘买了十个肉包子,可好吃了。”
长河咋咋呼呼的,跟过去一样。
章小叶看着小叔,一转眼就成了十五岁的少年,细细条条的,面容清俊,依稀带着孩童时代的影子。
她跟小叔都长大了,不再是过去的小顽童了。
*
开学后不久,章长青写信回来。
工资改革了,不再提供实物,全部改成了货币。他是副师级(上校军衔),工资定到十二级,一个月一百七十七块。他留下基本生活费,其余的都寄回家里。
陈水秀拿着厚厚一沓子“大团结”,一连数了三遍。
一百五十块,从未见过这么多钱。她跟小叶子商量着:“叶子,你爹说买一辆自行车,有好几个牌子,买啥样的好啊?”
“娘,买上海永久牌,质量特别好……”
章小叶喜滋滋的。爹是高干,那她呢,也算是干部子女了。可惜,爹穿着便衣整天忙着,不晓得又接了什么任务?
随军的愿望一再延后,只好在农村继续呆着。
第41章 入社
*
“国庆节”放假, 章长志和继宗从县里回来了。
还从马车上搬下来一辆自行车,大横梁,钢圈锃亮, 崭新崭新的。
“叶子娘,这是长青托人捎回来的,喜欢不?”
章长志打着车铃铛, “叮铃铃”清脆悦耳。陈水秀很喜欢, 拿着纱布擦了又擦。还跟同事借了一盒机油,滴了几滴在链条上。
“水秀, 你家买洋车了?”
“嗯。”陈水秀很兴奋, 脸红扑扑的。
这会儿自行车很稀罕, 跟宝贝似的,惹来了一片羡慕。虽然镇子上也有骑车的,可毕竟是少数。村子里就更不用提了, 除了区里的同志,连丁茂山都没有。
江玉梅特地跑到镇子上参观, 围着自行车看了又看。
“欧呦呦, 这可真洋气啊!”
江玉梅摸着车把, 拍着车座子, 啧啧连声。
“玉梅姐, 赶明儿让长志大哥也买一辆……”
“那敢情好啊,可就是太贵了,咱买不起……”
江玉梅哈哈笑着,说:“秀儿, 你赶紧学,学会了带着俺兜兜风……”
“好。”陈水秀答应着,有了自行车回老家就方便多了。
章小叶在一旁也笑着说:“大娘, 您也学啊。”
“大娘可学不会,怕摔着屁股……”
章小叶瞅瞅自行车,横梁高高的,学起来可不容易。这会儿,“二六式”轻便车还没未诞生,学车是一门技术活儿。
陈水秀下了班,就跟邮递员借了一辆旧车,去学校操场上练习。
先推着车沿着跑道绕圈子,找找感觉。再撑着车把,跨上横梁踩脚踏板。长河和叶子在后面扶着,大呼小叫的。
陈水秀歪歪扭扭地骑着,头上直冒汗。
心一慌,车子就歪了。
“娘,向前看,不要看车轱辘,也不要看脚底下……”
摔了几跤,陈水秀找到了感觉。
她练了两个星期,终于学会了。要说,骑带横梁的自行车,最困难的是上车和下车,好些人上去了就下不来了。
借着机会,长河也跟着学了一把。
长河个子高腿长,胆子大,三下两下就学会了。章小叶也想学,可她个子矮,骑这种“二八式”自行车脚够不着,就改蹬三角架,溜着走。
*
学会骑车,去哪儿都方便。
陈水秀第一次回村,村民们都跑来围观。
“叶子娘真有福气啊,洋车都骑上了?还是上海牌大永久……”
“哎,人家长青是国家干部,挣着工资,要啥有啥……”
陈水秀抿着嘴笑着,这里面付出了多少,只有她自个儿晓得。
“秀儿是个有志气的……”江玉梅也很感慨。
水秀高小毕业后,继续上夜校,想拿个初中文凭。她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底没坚持住。
章小叶听见了,偷偷地笑了。
村里的识字班还开着,扫盲运动持续着,革命进步是主基调,不识字被人瞧不起。可大多数人仅限于识字,不做睁眼瞎就成,哪里还想着深造呢?
这就是差距,一份努力一分收获。
想着后续的发展方向,章小叶跟大娘鼓鼓劲儿。
“大娘,您跟大伯说说,看看能不能转户口?”
“小叶子,大娘跟你大伯说了,可政策收紧了,往县里转可不容易……”
江玉梅不晓得户口的重要性,不是很上心。这会儿还不兴走后门,思想比较单纯,一来二去地就耽误了。
章小叶心说,镇子上倒是有机会,如果能安排个工作,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可大娘今年四十了,想找事可不容易
“有,我娘买了十个肉包子,可好吃了。”
长河咋咋呼呼的,跟过去一样。
章小叶看着小叔,一转眼就成了十五岁的少年,细细条条的,面容清俊,依稀带着孩童时代的影子。
她跟小叔都长大了,不再是过去的小顽童了。
*
开学后不久,章长青写信回来。
工资改革了,不再提供实物,全部改成了货币。他是副师级(上校军衔),工资定到十二级,一个月一百七十七块。他留下基本生活费,其余的都寄回家里。
陈水秀拿着厚厚一沓子“大团结”,一连数了三遍。
一百五十块,从未见过这么多钱。她跟小叶子商量着:“叶子,你爹说买一辆自行车,有好几个牌子,买啥样的好啊?”
“娘,买上海永久牌,质量特别好……”
章小叶喜滋滋的。爹是高干,那她呢,也算是干部子女了。可惜,爹穿着便衣整天忙着,不晓得又接了什么任务?
随军的愿望一再延后,只好在农村继续呆着。
第41章 入社
*
“国庆节”放假, 章长志和继宗从县里回来了。
还从马车上搬下来一辆自行车,大横梁,钢圈锃亮, 崭新崭新的。
“叶子娘,这是长青托人捎回来的,喜欢不?”
章长志打着车铃铛, “叮铃铃”清脆悦耳。陈水秀很喜欢, 拿着纱布擦了又擦。还跟同事借了一盒机油,滴了几滴在链条上。
“水秀, 你家买洋车了?”
“嗯。”陈水秀很兴奋, 脸红扑扑的。
这会儿自行车很稀罕, 跟宝贝似的,惹来了一片羡慕。虽然镇子上也有骑车的,可毕竟是少数。村子里就更不用提了, 除了区里的同志,连丁茂山都没有。
江玉梅特地跑到镇子上参观, 围着自行车看了又看。
“欧呦呦, 这可真洋气啊!”
江玉梅摸着车把, 拍着车座子, 啧啧连声。
“玉梅姐, 赶明儿让长志大哥也买一辆……”
“那敢情好啊,可就是太贵了,咱买不起……”
江玉梅哈哈笑着,说:“秀儿, 你赶紧学,学会了带着俺兜兜风……”
“好。”陈水秀答应着,有了自行车回老家就方便多了。
章小叶在一旁也笑着说:“大娘, 您也学啊。”
“大娘可学不会,怕摔着屁股……”
章小叶瞅瞅自行车,横梁高高的,学起来可不容易。这会儿,“二六式”轻便车还没未诞生,学车是一门技术活儿。
陈水秀下了班,就跟邮递员借了一辆旧车,去学校操场上练习。
先推着车沿着跑道绕圈子,找找感觉。再撑着车把,跨上横梁踩脚踏板。长河和叶子在后面扶着,大呼小叫的。
陈水秀歪歪扭扭地骑着,头上直冒汗。
心一慌,车子就歪了。
“娘,向前看,不要看车轱辘,也不要看脚底下……”
摔了几跤,陈水秀找到了感觉。
她练了两个星期,终于学会了。要说,骑带横梁的自行车,最困难的是上车和下车,好些人上去了就下不来了。
借着机会,长河也跟着学了一把。
长河个子高腿长,胆子大,三下两下就学会了。章小叶也想学,可她个子矮,骑这种“二八式”自行车脚够不着,就改蹬三角架,溜着走。
*
学会骑车,去哪儿都方便。
陈水秀第一次回村,村民们都跑来围观。
“叶子娘真有福气啊,洋车都骑上了?还是上海牌大永久……”
“哎,人家长青是国家干部,挣着工资,要啥有啥……”
陈水秀抿着嘴笑着,这里面付出了多少,只有她自个儿晓得。
“秀儿是个有志气的……”江玉梅也很感慨。
水秀高小毕业后,继续上夜校,想拿个初中文凭。她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底没坚持住。
章小叶听见了,偷偷地笑了。
村里的识字班还开着,扫盲运动持续着,革命进步是主基调,不识字被人瞧不起。可大多数人仅限于识字,不做睁眼瞎就成,哪里还想着深造呢?
这就是差距,一份努力一分收获。
想着后续的发展方向,章小叶跟大娘鼓鼓劲儿。
“大娘,您跟大伯说说,看看能不能转户口?”
“小叶子,大娘跟你大伯说了,可政策收紧了,往县里转可不容易……”
江玉梅不晓得户口的重要性,不是很上心。这会儿还不兴走后门,思想比较单纯,一来二去地就耽误了。
章小叶心说,镇子上倒是有机会,如果能安排个工作,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可大娘今年四十了,想找事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