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当今皇上,凭着这位真龙天子的尊贵,按说他一个草民,怎么也不会带给皇上霉气,可偏偏天下有这种巧事,有人要暗算皇上,而更可怕的是他居然不信自己所说的一切
兴许这就是命。
他想好了,不论什么命也只有认了。因为除了死心塌地跟定皇上,他与吟儿这辈子还有希望在一起,除此别无选择,如果这是一条死路,他也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第十八章 密诏
为了阻止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发动宫廷政变,光绪已无路可退、决心调新军入京。没想此刻宫外已经被对方派来的军队团团包围。光绪情急中巧妙地将密诏交给荣庆,荣庆带着密诏找到袁世凯。光绪与慈禧,双方箭在弦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料吟儿向颐和园那边透了风声……
傍晚,光绪心绪不宁地站在珍妃的起居室里,两眼木然地瞅着墙边那架黑色风琴,他下意识地走过去,伸手抚摸着那黑白相间的琴键。随着他手指的移动,由于没有踩下琴身下的踏板,琴键发出一阵暗哑的声音,像是一个人在呻吟。
珍妃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黑下来的天色。当她听见触动键盘的声音,立即转过身,呆呆地望着光绪。几乎同时,光绪也抬起脸,两人的目光在这黄昏的静谧中轻轻碰在一起,两人都想说什么,但都没有开口,仿佛一张嘴,这水一样宁静中的温柔,因为突然丢进的石块给破坏了。
其实他和她的内心,与这黄昏时分的宁静正好相反,像荒原上疾驶而过的马群,千万只铁蹄敲打着大地,天边扬起一片吓人风暴。
这吓人的风暴便是荣庆带来的,慈禧要在光绪天津阅兵时逼他下台。
欲望拒绝后退,特别是权力的欲望。光绪已经尝到了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带来的满足感,何况他比任何人更需要它。他需要权力来改造大清帝国,雄心勃勃地实现他令国家强盛的抱负。从某种意义上说,权力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充满诱惑和魅力的艺术。如果权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了某种具体的目标,就像光绪此刻想以此来改变国家时,便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弱点。相反,慈禧只是为了保住这个长久以来属于她的权力,对她来说,这是一种近乎生命本能的需要,她不能没有它。因此,她出神入化地玩弄这种艺术,并非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目的,所以她在这场权力游戏中始终比她的对手更清醒,也更自由。
珍妃走到光绪身边,像往常一样,总是由她来打破这种凝重的。令人难堪的沉默。她不是用平常的语言,而是以她的形体的语言,她伸手抚摸着光绪的肩膀,另一只手握住他的左手。她感到他的手湿湿的,比平时凉得多,这么大热的天,他手心怎么会这样凉,她奇怪地问:“你冷”光绪没说话,看了她一眼,突然转身将她搂住。
“珍儿万一斗不过他们,我倒不如索性退位,带着你躲到一个清静处,安安稳稳过一世……”
“不”珍妃伸手捂住他的嘴,毅然决然地说,“要斗过他们。一定能斗得过。”
“对,你说的对。”光绪苦笑笑,“你过去多次提醒我,要我防着她,我总不信,总以为你心眼儿太小……”
珍妃踏起脚,将脸贴在对方脸上,此时此刻,她还能说什么。按她脾气,她早就下令袁世凯动手了。但他偏偏要等,等到颐和园那边送来确切消息再行动。他担心万一荣庆是对方的人,故意放出风声,让他做出过急的反应,对方再趁机下手。而她则百分之一百相信荣庆,要她说出更多的理由,她说不出。仅仅凭着他对吟儿的宁死不屈的深情,也许还不足够说明一切,但对她来说,这一条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这就是女人的直觉。
天黑透了,珍妃刚点起油灯,茶水章匆匆来报,说刘太监来了,在养心殿等他召见。一听刘太监,光绪顿时眼睛一亮,因为此人是敬事房跑外勤的,经常在颐和园与宫中两边走动。他本是这儿宫监首领王商的徒弟,是光绪特意藏在那边的耳朵。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亲自来这儿的。“快,快带他进来。”光绪即让茶水章带刘文到景仁宫书房。
“颐和园那边儿情况怎么样”一见到刘文,光绪便迫不及待地问。
“表面儿上什么也瞧不出来,可内里在用暗劲儿。”刘文告诉光绪,慈禧太后这几天明着请王公大臣们听戏,暗中调兵遣将。大后己和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等人商量好了,趁着下月初三皇上阅兵,逼皇上退位。
光绪表面上不露声色,心里暗暗叫苦,因为荣庆所说都是真的,而他却白白浪费了大半天可贵的时间。接着刘文又告诉光绪,为了不透风声,颐和园里里外外加派了守卫,看得死紧,只准人进不准人出,他无法离开那儿,急得满嘴出了泡,心想这下子完了。谁知道老虎也有打盹的工夫,偏偏这时慈禧最爱抽的青条儿烟丝没了,让他连夜取了赶回去,他这才回到宫中,瞅了现时的空档来见光绪。
“皇上老天爷有眼哪”刘文激动地对光绪说。
“这是天意,天不绝朕,天不亡清”光绪咬着舌头,一字一句地说,一方面心里非常紧张,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为他与慈禧之间即将到来的摊牌生出一些信心。他在屋里转了一圈,又问了对方一些情况,这才让刘文赶紧回颐和园,免得他在这儿耽搁太久,慈禧那边会怀疑。
刘文一走,光绪第一反应便是立即给袁世凯写信,让他带领新军来北京救驾。“来人”光绪走到书桌前,大声对门外叫着。
“万岁爷有何吩咐”在门外值班的吟儿,听见光绪发话,立即走进来。
“快,快请你们珍主子来。”光绪知道吟儿是珍妃贴心的宫女,加上又是珍妃从慈禧身边保下来的,对她比较放心,“就说有要紧事。”
吟儿告诉光绪,说珍主子在后院佛堂烧香拜佛,一会儿就回来。为了让光绪与刘文安心说话,特意让吟儿留在门外,不让任何人接近。
“快,伺候墨宝。”光绪知道爱妃是为了求神明保佑他,也不再多说。让吟儿替他磨墨,一边铺开八行笺,拿起毛笔,给袁世凯写密诏。
面对信笺,光绪心中百感交集,一时不知从哪儿落笔,刚写了一行,觉得不妥,伸手揉成一团。他一连写了好几张,仍然没有成文,吟儿在砚石上用心磨墨,虽说她不知发生什么事,但从光绪和珍妃的紧张情绪来判断,朝廷上可能出了什么大事。当她看见光绪在信笺上写了“朕将不保,你速速发兵”之类的字眼,心里不由得非常惊愕,原来万岁爷真与老佛爷干上了。想到这儿,她心里涌出一种难言的恐惧。
自从她拒绝替李总管当密探,便深知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非一日之寒。特别是老佛爷对珍主子的厌恶,更是溢于言表,出事只是早晚的事,她偷偷瞅一眼皇上,见他脸色发青,口中喃喃有词,显然非常激动。手里抓着笔微微哆嗦,似乎怎么也写不出完整的字句,他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最终还是没有写成。
显然,皇上在写一封非常重要的信。按理说,她磨了墨,皇上应该让她离开,不该当她的面写。究竟是皇上一时激动忘了,还是因为宫女一般不识字,所以皇上觉得她没有回避的必要,总之,她不该留在这儿,但皇上没让她走,她又不敢自作主张离开。
珍妃在佛堂里烧了香,当她得知刘文已经离开,便匆匆赶到书房来见光绪,当她看见吟儿站在书桌边磨墨,满桌子都是光绪揉碎的废纸团,光绪面前还放着一张写了一半的诏书。珍妃见此情景,心里暗暗吃了一惊,当即沉下脸,叫吟儿出去。吟儿一走,珍妃便埋怨光绪,不该当着宫女的面写如此重要的密诏。
“她是你最贴心的宫女,而且你救过她……”光绪虽然觉得珍妃说的有道理,但仍呐呐地替自己辩解。
“那也不行,这可是关系到皇上的身家性命和国家朝廷的大事啊”
“不碍事,她不识字。”光绪无奈地笑笑说。
“好了,先不说这些。”要是她不识字,荣庆当初也不会给她写诗了,珍妃苦笑笑,没再跟光绪较真,问起刘文与光绪密谈的情况,“刘文怎么说”
“现在看来,荣庆说的全是真的,没有半点不实之辞。我正打算给袁世凯写信,让他发兵救驾。”光绪指着满桌的废纸说,“写来写去总觉得不得要领,想等你回来商量一下再写。”
“您觉得他可靠吗”光绪担心地问。
“此时此刻,能救驾的,还有别人吗”光绪反问珍妃,同时将他前一阵子召见袁世凯的情况说了一遍。他认为袁世凯长期训练新军,思想比较开通,至少心里对新政是赞成的。
“那倒是。”珍妃无奈地点点头。她在心里将满朝握有兵权的大臣大致想了一遍,正如光绪所说,这些人中除了袁世凯,几乎全都是慈禧的亲信,“既然这样,皇上就接着往下写呀”
“我不知道往下该写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我究竟要袁世凯做些什么”
“天津阅兵,让他先下手为强,把荣禄抓起来。”珍妃毅然决然地说。
“好,就这么办,让他先下手为强。”光绪思索了一阵,连声说好地抓起笔,正准备落笔,珍妃又叫住他。
“现在看来,光抓荣禄还不行。老佛爷只要一句话,各路人马还不是乖乖儿听她的。”
“你的意思是……”光绪盯着珍妃,好像答案在她脸上。
“让袁世凯带兵包围颐和园”
“这……”面对珍妃的毅然决然,光绪浑身激起一层鸡皮疙瘩,半天没说话。他在心里思忖,要是他狠心对慈禧下手,将来一定会落下骂名,成为大逆不道的不肖子孙。想起他四岁进宫,慈禧将他当亲儿子一样带大,包括请老师教他读书,最后让他承继帝位,可以说,没有慈禧就没有他的今天。
珍妃知道无论什么事,一碰到慈禧他立即软下来。对此她心里既怜悯他,更恨水不成冰,觉得他这种毫无丈夫气概的懦弱,终究会毁了他。但眼下可是非同寻常时刻,手软不得,她必须说服他。
“皇上你一定要狠下心来,你不动手,别人就动手了”
“珍儿”光绪内心极为矛盾,双手紧紧抓住珍妃的小手,越说越激动,最后竟声泪俱下,“为了新政,我可以罢免礼部六堂,我也可以抓起荣禄,我还可以赐瑞王自尽可要我对皇太后怎么样,我,我实在做不出啊珍儿,你想想,大清朝三百多年,入关也历经九代了,还没有出过一个这样的不肖子孙啊”
“那也没有出过一个自个儿退位的皇帝”珍妃断然地说。面对满脸泪痕自责自疚的光绪,她能理解他的心情,但更多却是一种失望。事态如此严峻,他应该不惜以一切手段力挽狂涛,无情地镇压他的对手,不该纠缠在自己私情的恩恩怨怨中。她深知他心地善良,秉性文弱,并且多愁善感。如果他不生在皇家,不身处这个权力宝座的巅峰,他准是个好男人,一个很有品味很有情趣的人。不幸的是,偏偏他是大清国的皇上,他所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他那敏感而又脆弱的天性令他无法成为一位铁腕人物。面对眼前的摊牌,珍妃说不出地担心,隐隐生出一种不祥之感。她并不担心他的对手太强大,而是担心他太软弱。
光绪听了珍妃的话,沮丧地在书桌前的椅子里落下身子,低着头半天不说话,过了好一阵子,他突然站起,对珍妃说:“爱妃我连夜去颐和园我要向皇爸爸说明白。”见珍妃沉着脸不搭理他,脸上的神色显然不赞成他的做法,便像头狼似的在屋里来回走着。他一边走,一边不停地搓着双手,嘴里喃喃低语,发出一连串含混不清的声音,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说给珍妃听,“皇爸爸是明白人,她会帮着我的……一定会的……”
珍妃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想起当年先皇上康熙,十三岁那年便将摄政大臣鳌拜抓起来杀了,那是何等的气概啊光绪已经二十七岁了,比当年康熙大一半还多,现在对手还没战胜他,他自己已经倒下,默默望着她心爱的男人,她不知该说什么,即便说了也干事无补。她心里长叹一声,觉得这都是命。她拼命克制自己,不劝他,让他自己拿主意,作为一国之君为自己为国家作出他应有的抉择。可是当光绪在她面前站住,执意问她如果他去求慈禧,对方会不会看在母子之情上帮他一把时,她火了,忍不住以嘲讽的语气说:“她什么都做得出,就是不会帮你的。她面子上会对你很亲和,说起事儿来一推六二五,光说拜年话儿。可是,事儿该怎么着,丁点儿变不了”
“胡说你……你一向跟皇爸爸有私怨……你对她有成见。”光绪突然挥着双臂又跳又叫地冲着珍妃发起脾气。
“那好吧,就算臣妾错了。反正这会儿事情已经闹大了,主意还得由皇上拿,臣妾什么也不说了。”珍妃瞅着脸色铁青的光绪,心里说不出的痛心,就像眼瞅着自己心爱的人,沿着悬崖往前走,明知他再跨出一步,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而她却无法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
“你说,你说呀”光绪逼她开口,烦躁地在书房屋里走来走去。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她说什么。
“皇上一定要我说,我就说吧。”珍妃伸手理一下耳边的头发,轻轻舒了一口气,稳住神,尽可能平静他说道,“您当皇上,我当妃子;您当一品大百姓,我就当您的媳妇儿。吃糠也好,咽菜也好,您就是要了饭,我也在您身边儿。万一皇上成了阶下囚,我陪你坐一辈子牢,绝无半点怨言。”
珍妃话说得平和,但却非常到位。现在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她都说到了,并且作出自己的选择,其实,她不仅是向他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也在告诫他,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你打算怎么办
光绪推开窗扉,久久地站在窗前,夏末秋初的风凉凉的,像软软的绸布由黑乎乎的窗口滑进来,抚摸着他的脸颊。他叫过了,喊过了,也发了脾气,胸口里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总算落下,在肺叶和肋骨间渐渐安静下来,他终于能清醒地面对现实,觉得珍妃的主意是目前唯一的选择。他在心里宽慰自己,他让袁世凯带兵迸京,将颐和园团团围住,让慈禧不要离开颐和园,更主要的是为了不让那些j臣接近皇爸爸,决不允许任何人伤害皇太后。但对恭亲王和瑞王这些乱臣贼子,一定要像珍妃说得那样,决不手软。
对就这么办。光绪关上窗户,重新回到书桌前,拿起笔,鼓起全身胆气写下密诏,这个静静的夜晚,像往常一样,并无任何特殊之处。然而,他作为一位历史人物,他将要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巨大代价。这些代价,不仅有他本人和珍妃,其中也包括了大清国的命运。也许面对命运,任何人,包括这位至高无上的君主,都有一种无可奈何,即使在此事发生了一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无法判定他的选择究竟是错还是对。
吟儿躺在下房的炕床上,迷迷糊糊睁开两眼,瞅见窗纸上灰白色的晨曦发呆,一想到昨晚上珍妃书房里所发生的事,她便吓得心惊肉跳。过去她也曾听说过皇上、珍主子与老佛爷之间有矛盾,但绝没想到他们之间闹到了动刀动枪的地步。
昨晚上,当她见到光绪在灯下写着“朕位将不保,汝务必率军前来”这一类的字句时,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说,皇上与老佛爷之间,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一方不动手,另一方便要动手了。她不知是光绪情急中一时疏忽,还是以为她和其他宫女一样不识字,才当着她的面写下这种本不该让人知道的机密,总之,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她也不该在场,这好像就是命,硬是让她摊上了。
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她不知该怎么办。一方是皇太后,是她的前主子;另一方是皇上和珍妃,珍妃不仅是她的现主子,而且曾当着老佛爷的面救过她的命。她曾暗中发誓,绝不在他们之间传话或挑拨是非。所以当初李莲英要她打探珍主子和皇上这边情况时,她死也不肯说的原因就在这儿。可话又说回来,眼下已经不是一般的你好我不好一类的矛盾,双方都要动真格了,她总不能眼瞅着皇上派军队将慈禧抓起来啊
想到皇上要对老佛爷下手,吟儿心里顿时像一团理不清的乱麻,不知为什么,她骨子里对老佛爷有种说不清的好感,觉得她跟她之间有一种缘分。特别那天在颐和园,老佛爷说了有关她当初进宫时的情况,那一只小小的毽子,令她更加确信这是一种命中注定的联系。在眼下的矛盾中,她将老佛爷比做自己母亲,将珍妃比做她嫂子,将皇上比做她哥哥。尽管这里头人物角色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一家人,珍主子是慈禧的儿媳妇,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顺着这层人物关系往下想,她便会情不自禁地像在家中站在母亲的一边那样,站在慈禧的立场上。这一比,她立即觉得珍主子是个从中使坏的人,因为她的缘故,光绪和慈禧娘儿俩硬是闹掰了,正如她嫂子,搅得母亲与哥哥不和,所以她本能地同情起老佛爷。
“吟儿”她正胡思乱想着,突然被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她一听便知道是珍主子,慌忙从床上下了地,心想天还没亮透,她来这儿做什么吟儿开了房门,将珍主子迎进。
“珍主子”吟儿紧张地眨巴着两眼,心想她一定是为了昨晚上的事来找自己的。
“吵醒你了”珍主子笑盈盈地走进,在下房窗边站住。
果然如吟儿猜测的那样,珍妃的确是为了昨晚上的事来这儿找她的。昨晚上吟儿离开后,珍妃埋怨光绪不该当吟儿面写密诏。起初光绪并不以为然,当珍妃告诉他荣庆的情诗便是写给她的,她要是不识字,荣庆能让人捎信给她光绪被珍妃问住,这时他才觉得问题严重。两人商量了一阵子,决定天亮后由珍妃出面找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对策,有必要时先发制人,打出荣庆这张牌。
“你识字不”珍妃突然问吟儿。
“主子什么意思……”吟儿愣住,心里说不出的慌乱。
“没什么意思,你只管说实话。”
“自小跟阿玛学了一点,识字不多。”吟儿稳住神,不慌不忙地说。
“昨晚上,皇上给人写的诏书你都瞧见了”
“这……”
“说,瞧见没有”珍妃紧紧追逼。
“字是认出几个,但连不到一块儿,更看不出什么意思……”吟儿心想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她看出皇上诏书上写的什么意思。
“你也用不着害怕,就是看出什么意思,那也没什么。”珍妃在吟儿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回主子话,奴才真的看不懂……”
“吟儿别装糊涂了,真要像你说的,不认识几个字,荣侍卫能给你写情诗”珍妃打断她。
“珍主子我……”吟儿见珍妃提到荣庆,立即张口结舌,嗑嗑巴巴他说道,“要说奴才一点儿也看不出,那是骗人的,要说全看明白,那更是哄人的瞎话儿。”
“这倒是大实话。”珍妃点点头,显然对吟儿的回答比较满意。看得出,她一下子点到了吟儿的要害,于是她在这上头做起文章来,“我再问你一句实话,你是否真心爱荣侍卫”
“……”碰到了要害处,吟儿吓得不敢吭声。
“别害怕,有什么话只管跟我说,皇上上次已经饶了荣庆,不会再追究这件事,而且皇上许下诺言,说等到哪一天荣侍卫立了功,皇上将为你们主婚,你信不信”珍妃细声细语问道。
吟儿心头一热,感激地点了点头。
“你等着吧,好事儿就快来了。”珍妃笑笑说。
“珍主子,您意思是……”吟儿听出对方话中有话,想问又不敢问,不问又不甘心,变着法儿绕了弯问道。
“你想不想早点儿出宫,早点儿回家”珍妃索性挑明了,为的是在这个紧要关头抓住她的心。
“我还差好几年呢。”
“那不全在皇上一句话吗”
“就怕老佛爷那边不答应呀。”吟儿试探地说。
“老佛爷一时半时也不会再回紫禁城了。”
“那……”吟儿心里一惊,故意装糊涂,“那她也不能总住颐和园呀。”
“这你就甭打听了,听信儿吧”珍妃自信已经将吟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心,善意地一笑,转身要离开。吟儿儿突然叫住她。
“珍主子”
“什么事”
“奴才谢主子大恩”吟儿突然跪下,给珍妃一连磕了几个响头。吟儿毕竟不是当时初入宫,她知道这种时候磕头不仅是表示自己的感激,同时也是向珍妃表白自己对她的效忠。珍妃在准备离开这儿前,故意迟疑了一会儿,这会儿便是看吟儿的反应,当吟儿跪地谢恩时,她心里的疑团才完全散去,伸手将对方从地下拉起。
吟儿趴在地下送走珍妃,身子像一摊软泥瘫在地下,半天回不过神。一方面她为自己有可能与荣庆早日团圆感到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但一想到这种可能是建立在皇上对老佛爷胜利的基础上,心情顿时变得灰暗。她留心到珍主子刚才说的,老佛爷可能再也不回紫禁城了,这话中的意思再明白不过,皇上要对老佛爷下手了。想到这儿她心中有说不出的恐惧,她渴望与荣庆在一起,在这个世上,他是她心中唯一的爱人,对她来说,他比任何人更重要,但这并不等于为了他,她将置世上所有公理于不顾。她要活下去,别人也要活,她有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别人也有别人活下去的理由啊
想来想去,她不知该怎么办。
光绪连夜写好了密诏,本想直接召荣庆进宫,让他带出紫禁城,立即交与军机处章京谭嗣同,然后与谭嗣同一块去找袁世凯,但第二天一大早,光绪便发现情况不对。他刚从珍妃处回到养心殿不久,只见乾清门内外增加了人手,过去瞅着眼熟的侍卫也换了人,心里不由得暗暗叫苦。
他思忖了半晌,最后不动声色地传瑞王进殿,故意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问起天津阅兵的事。瑞王连忙向光绪报告,说下月初三天津阅兵等项事宜,全部安排好了。光绪随意问了一些情况,瑞王一一作了回答。最后光绪装作极为随便的样子,问起他去天津谁给他当贴身卫土,瑞王连忙说他已经给皇上挑好了人选。
光绪装作非常关心的样子问,贴身卫士是什么人瑞王告诉光绪,人选是蓝翎侍卫荣庆。光绪一听故意皱起眉头:“你说那个写歪诗的卫士朕刚刚罚过他不久,他会不会嫉恨在心”瑞王心里本来就有鬼,一见光绪对荣庆不放心,立即上前替对方打包票。
“皇上放心,奴才敢以身家性命担保”瑞王见光绪仍有疑虑,唯恐他不肯让荣庆随行,这样他精心安排的计划便会落空,“皇上罚了他,那是他罪有应得,后来皇上饶了他,他应该带罪立功才是。为此奴才找荣卫士谈过,他一再表示要带罪立功,所以奴才才敢安排他随驾左右。”
“那好吧,将此人带上来。”光绪作出一副非常勉强的样子,让瑞王宣召荣庆上殿。
荣庆没进殿之前,已经发觉不对劲儿,不但宫里宫外加派了人手,就连神武门也里三层外三层站满新调来的卫士。他跪在地上,向光绪请了跪安,趁着他抬头的一瞬间向皇上丢了个眼色。“荣庆”光绪故意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问,“你写了歪诗满处乱扔,朕罚了你,你服不服”
“奴才知罪。”荣庆一听光绪提起这档子事,立即明白怎么怎么回事。瑞王没想光绪又提起这件事,慌忙替荣庆辩解。
“回皇上的话,那件事奴才已然查清,他那首诗是写给奴才小女的”瑞王抢着替荣庆解释。
“什么荣庆,你给瑞亲王的小格格写情诗”光绪听了冷冷一笑,心想这个瑞王确实是个草包,他自以为聪明,想用这种小聪明来骗自己,其实他早已被自己装进了套子里。
“奴才斗胆了。”荣庆顺着光绪的话头往下说。
“荣庆”光绪故意不以为然地说,“格格是什么身分你是什么身分你还想高攀这门亲事吗”
“小女和荣庆两情相许,已经订了婚姻。”瑞王越说越出格,连儿女亲家的事都一古脑儿兜出来。
“噢,你是把你的乘龙快婿派给朕了”光绪故作惊讶。
“皇上要是看不上他,奴才再另挑。”瑞王这才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为了避嫌,立即表示除了荣庆还可以换上其他人。
“瑞亲王的姑爷,朕还能不放心。”光绪装出一副很买瑞王情面的样子,一边在心里思索着怎样才能将他写的密诏交给荣庆,让他带到宫外,亲手交给袁世凯。他突然急中生智,连忙问起手枪的事:“荣庆记得朕还赏过你一把手枪吧”
“荣庆随身佩戴,从没有离过身。”
“带来了吗”
“回皇上话,带来了。”
“让朕看看。”
“喳”
荣庆当即卸下枪,跪在地下,双手捧给光绪。光绪接过手枪,问对方装了子弹没有听对方说没装子弹,他便伏在案桌前,拆下枪管仔细玩赏着,一边作出虚心请教荣庆的样子。其实这把枪光绪早已玩得很熟,他只不过借故拖延时间,麻痹瑞王,瞅机会将密诏交给荣庆带出宫外而已。
尽管瑞王是个粗心人,但他对慈禧交办的事比什么都认真,荣庆走到哪儿他盯到哪儿,不让光绪有任何下手的机会。光绪看出瑞王的心事,让荣庆免礼平身,让他在陈列架前随意走走看看,挑出一件他心爱的陈列品,在他去天津前赐给他。与此同时,光绪特意将瑞王叫到身边,跟他大谈手枪的性能和构造。这样一来,果然引起瑞王警惕。他心不在焉地听着光绪说话,眼光却死死盯着荣庆,光绪看出他心不在焉,顿时火了,将他一通臭骂,然后将他扔在一边,对站在不远处的荣庆说枪口都熏黑了,他一定打过不少枪了。荣庆立即回答说:“奴才基本练到弹无虚发了。”
“好啊”光绪一语双关地,“这一回,朕天津之行的生死安危,就全交给你了。”
“皇上请放宽心,奴才只要有一口气儿,保皇上安然元恙”荣庆听出对方话中有话,也向对方表白了自己的决心。
“皇上,您把荣庆当成刘备的赵子龙,施公的黄天霸”瑞王在一旁见他们一问一答,心里急得不行,没话找话地说。光绪张口大笑,连声说他讲得好。他这一笑,逗得荣庆也笑了。瑞王原本是装出来的笑,见他们都笑,也跟着开怀大笑,其实光绪为什么笑,荣庆笑什么,他并不知道,他只觉得这时皇上和荣庆都在笑,他要是不笑就难免让人生疑了。
光绪大笑过后,突然叫了声:“荣庆接枪,”将手枪抛还给对方,荣庆利落地接住手枪,将手枪插在腰间。光绪在荣庆和瑞王临离开之前,突然下旨,着蓝翎侍卫荣庆升为乾清门侍卫,官居三品,赏戴二品顶戴,外加黄马褂,光绪说完,当即让太监捧来托盘,托盘里放着二品官帽。官服和黄马褂。
荣庆当下谢了皇上大恩后,跟着瑞王回到值房。瑞王眼瞅着身穿黄马褂、戴插有双眼花翎官帽的荣庆,阴阳怪气他说:“咱们皇上,还真看上你了。”荣庆赶忙说:“那还不是王爷的保举。”
“少跟我来这一套。”瑞王突然变脸,指着对方那件黄马褂,“黄马褂给我脱下来”
“王爷您干嘛呀”
“脱让你脱就脱。”瑞王满脸怒气地。荣庆愣了一会儿,一边脱掉黄马褂,一边嘟嘟喃喃他说脱就脱,瑞王沉下脸,让他将黄马褂送到他手里,这时荣庆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老东西不放心他。看见瑞王仔细地检查着那件黄马褂,荣庆心里不由得一惊,万一皇上的密诏就藏在那件新衣里怎么办他沉下心来,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心里早已拿定主意,要是瑞王从里面摸到那件要害的东西,他唯有开枪先打死对方。
瑞王将荣庆的新衣里里外外、边边角角通通检查了一遍,结果什么也没找到。但瑞王仍不甘心,又让荣庆交出头上的顶戴。荣庆气呼呼地把帽子摘了给他,任瑞王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了半天。
“王爷”荣庆心里有说不出的紧张,嘴上却故作轻松地说,“您找什么呢里外三新,还没长虱子呢。”
“荣庆,我可是为你好。”瑞王什么也没找到,终于放下心来,“我怕他塞给你什么衣带诏,那你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什么衣带诏”荣庆故意装傻。
“荣庆你听着,我可不是冲你来的。从今儿个起,从这会儿起,咱们可都是一根绳儿上的蚂蚱了过了下月初三,该有的就全有了。”瑞王看一眼紧闭的房门,低声安抚着荣庆。
荣庆回到家里,一方面不得不佩服瑞王的精明,但他的举止却引发了荣庆的思虑。他认定皇上当着瑞王的面将他叫到养心殿,其中肯定大有文章,但他仔细检查了衣服和帽子,却和瑞王一样一无所获。他呆呆地坐在书桌边出神,习惯性地取出腰下的手枪,将压在枪膛里的子弹退出来,突然发现枪膛里有东西堵在里头。
他连忙找到一个挖耳勺,从枪管里挖出来一个卷得紧紧的白绢。荣庆心里一惊,慌忙关上房门,然后回到书桌边慢慢展开那薄薄的白绢,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不用置疑,这一定是皇上的密诏。记得光绪将手枪抛还给他的同时,说过“这一回,朕的生死安危,就全交给你了。”接着,他又在白绢的边角上找到了一行光绪皇上的亲笔小字:“速送谭嗣同,晓谕袁世凯。”荣庆激动地抓起手枪,将退下的子弹重新压上膛,然后藏好密诏,佩上枪勿匆出了家门。
荣庆是个有心人。为了防止意外,他早就摸清了谭嗣同的住处,连他哪天当班哪天不当班也搞得清清楚楚,所以见到皇上的密诏,他一分钟也没犹豫。离了家门便向谭嗣同的住处北街胡同的湖南浏阳会馆匆匆赶去。
荣庆脚下的步子急,心里比脚步更急。
“荣庆荣公子”小格格多远就叫他。她依然是一身男装,身穿长袍,手中摇着一把纸扇,神色显得很潇洒,一见荣庆,她格外调皮,一边笑一边跟他开玩笑,“荣公子,给您道喜啦”
“小格格”荣庆非常意外,他越是急,越是见了鬼,什么人不来挡他的道,偏偏让银柳撞上了。他心里非常着急,脸上却不敢有半点怠慢。别说现在她是自己名义上的未婚妻,就不是,冲着她那火暴脾气,他也不敢得罪她。
“还认识呀我当你狗眼看人低,升个芝麻官儿就凡人不理了呢。”小格格怎么看怎么觉得荣庆顺眼,但嘴上却故意跟他开玩笑。
“瞧你说的。”荣庆看小格格一眼,觉得她这一身男装比她女儿装还要好看。想到这儿,他在心里骂自己没出息,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想这些。他抽身要走,小格格拖住他。
“这么急,上哪儿去”
“我,我找个人。”
“找谁呀”
“你又不认识”
“男的女的”
“什么”荣庆愣了片刻,没想到对方会冒出这个问题。
“找女的,得去八大胡同。您得往北拐呀。”
“我去找个亲戚。”
“我陪你一块儿去。”
“那……那像什么样儿啊”
“怎么哪”小格格抖抖衣服,“八大祥的料子,哪点不像样儿哪点丢你人了我早瞧出来了,你小子存心躲着我”
“我没有实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忙的我脚丫子朝天。”荣庆连忙向她解释。
“我可没看出来,”小格格冷笑笑:“什么亲戚别是你那个小妞妞儿又还阳了吧”
“甭瞎说”
“当我不知道,想骗我”小格格上下打量着荣庆,“红顶子,黄马褂儿。你一不骑马,二不坐轿,连个底下人都不带,你说你找谁去”
“格格儿”荣庆知道跟她不能来硬的,立即陪着笑脸,好言好语哄着她说,“看你说的,这不没影儿的事吗我们老爷子烧的慌,摆br /gt;</br></br>
兴许这就是命。
他想好了,不论什么命也只有认了。因为除了死心塌地跟定皇上,他与吟儿这辈子还有希望在一起,除此别无选择,如果这是一条死路,他也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第十八章 密诏
为了阻止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发动宫廷政变,光绪已无路可退、决心调新军入京。没想此刻宫外已经被对方派来的军队团团包围。光绪情急中巧妙地将密诏交给荣庆,荣庆带着密诏找到袁世凯。光绪与慈禧,双方箭在弦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料吟儿向颐和园那边透了风声……
傍晚,光绪心绪不宁地站在珍妃的起居室里,两眼木然地瞅着墙边那架黑色风琴,他下意识地走过去,伸手抚摸着那黑白相间的琴键。随着他手指的移动,由于没有踩下琴身下的踏板,琴键发出一阵暗哑的声音,像是一个人在呻吟。
珍妃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黑下来的天色。当她听见触动键盘的声音,立即转过身,呆呆地望着光绪。几乎同时,光绪也抬起脸,两人的目光在这黄昏的静谧中轻轻碰在一起,两人都想说什么,但都没有开口,仿佛一张嘴,这水一样宁静中的温柔,因为突然丢进的石块给破坏了。
其实他和她的内心,与这黄昏时分的宁静正好相反,像荒原上疾驶而过的马群,千万只铁蹄敲打着大地,天边扬起一片吓人风暴。
这吓人的风暴便是荣庆带来的,慈禧要在光绪天津阅兵时逼他下台。
欲望拒绝后退,特别是权力的欲望。光绪已经尝到了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带来的满足感,何况他比任何人更需要它。他需要权力来改造大清帝国,雄心勃勃地实现他令国家强盛的抱负。从某种意义上说,权力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充满诱惑和魅力的艺术。如果权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了某种具体的目标,就像光绪此刻想以此来改变国家时,便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弱点。相反,慈禧只是为了保住这个长久以来属于她的权力,对她来说,这是一种近乎生命本能的需要,她不能没有它。因此,她出神入化地玩弄这种艺术,并非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目的,所以她在这场权力游戏中始终比她的对手更清醒,也更自由。
珍妃走到光绪身边,像往常一样,总是由她来打破这种凝重的。令人难堪的沉默。她不是用平常的语言,而是以她的形体的语言,她伸手抚摸着光绪的肩膀,另一只手握住他的左手。她感到他的手湿湿的,比平时凉得多,这么大热的天,他手心怎么会这样凉,她奇怪地问:“你冷”光绪没说话,看了她一眼,突然转身将她搂住。
“珍儿万一斗不过他们,我倒不如索性退位,带着你躲到一个清静处,安安稳稳过一世……”
“不”珍妃伸手捂住他的嘴,毅然决然地说,“要斗过他们。一定能斗得过。”
“对,你说的对。”光绪苦笑笑,“你过去多次提醒我,要我防着她,我总不信,总以为你心眼儿太小……”
珍妃踏起脚,将脸贴在对方脸上,此时此刻,她还能说什么。按她脾气,她早就下令袁世凯动手了。但他偏偏要等,等到颐和园那边送来确切消息再行动。他担心万一荣庆是对方的人,故意放出风声,让他做出过急的反应,对方再趁机下手。而她则百分之一百相信荣庆,要她说出更多的理由,她说不出。仅仅凭着他对吟儿的宁死不屈的深情,也许还不足够说明一切,但对她来说,这一条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这就是女人的直觉。
天黑透了,珍妃刚点起油灯,茶水章匆匆来报,说刘太监来了,在养心殿等他召见。一听刘太监,光绪顿时眼睛一亮,因为此人是敬事房跑外勤的,经常在颐和园与宫中两边走动。他本是这儿宫监首领王商的徒弟,是光绪特意藏在那边的耳朵。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亲自来这儿的。“快,快带他进来。”光绪即让茶水章带刘文到景仁宫书房。
“颐和园那边儿情况怎么样”一见到刘文,光绪便迫不及待地问。
“表面儿上什么也瞧不出来,可内里在用暗劲儿。”刘文告诉光绪,慈禧太后这几天明着请王公大臣们听戏,暗中调兵遣将。大后己和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等人商量好了,趁着下月初三皇上阅兵,逼皇上退位。
光绪表面上不露声色,心里暗暗叫苦,因为荣庆所说都是真的,而他却白白浪费了大半天可贵的时间。接着刘文又告诉光绪,为了不透风声,颐和园里里外外加派了守卫,看得死紧,只准人进不准人出,他无法离开那儿,急得满嘴出了泡,心想这下子完了。谁知道老虎也有打盹的工夫,偏偏这时慈禧最爱抽的青条儿烟丝没了,让他连夜取了赶回去,他这才回到宫中,瞅了现时的空档来见光绪。
“皇上老天爷有眼哪”刘文激动地对光绪说。
“这是天意,天不绝朕,天不亡清”光绪咬着舌头,一字一句地说,一方面心里非常紧张,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为他与慈禧之间即将到来的摊牌生出一些信心。他在屋里转了一圈,又问了对方一些情况,这才让刘文赶紧回颐和园,免得他在这儿耽搁太久,慈禧那边会怀疑。
刘文一走,光绪第一反应便是立即给袁世凯写信,让他带领新军来北京救驾。“来人”光绪走到书桌前,大声对门外叫着。
“万岁爷有何吩咐”在门外值班的吟儿,听见光绪发话,立即走进来。
“快,快请你们珍主子来。”光绪知道吟儿是珍妃贴心的宫女,加上又是珍妃从慈禧身边保下来的,对她比较放心,“就说有要紧事。”
吟儿告诉光绪,说珍主子在后院佛堂烧香拜佛,一会儿就回来。为了让光绪与刘文安心说话,特意让吟儿留在门外,不让任何人接近。
“快,伺候墨宝。”光绪知道爱妃是为了求神明保佑他,也不再多说。让吟儿替他磨墨,一边铺开八行笺,拿起毛笔,给袁世凯写密诏。
面对信笺,光绪心中百感交集,一时不知从哪儿落笔,刚写了一行,觉得不妥,伸手揉成一团。他一连写了好几张,仍然没有成文,吟儿在砚石上用心磨墨,虽说她不知发生什么事,但从光绪和珍妃的紧张情绪来判断,朝廷上可能出了什么大事。当她看见光绪在信笺上写了“朕将不保,你速速发兵”之类的字眼,心里不由得非常惊愕,原来万岁爷真与老佛爷干上了。想到这儿,她心里涌出一种难言的恐惧。
自从她拒绝替李总管当密探,便深知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非一日之寒。特别是老佛爷对珍主子的厌恶,更是溢于言表,出事只是早晚的事,她偷偷瞅一眼皇上,见他脸色发青,口中喃喃有词,显然非常激动。手里抓着笔微微哆嗦,似乎怎么也写不出完整的字句,他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最终还是没有写成。
显然,皇上在写一封非常重要的信。按理说,她磨了墨,皇上应该让她离开,不该当她的面写。究竟是皇上一时激动忘了,还是因为宫女一般不识字,所以皇上觉得她没有回避的必要,总之,她不该留在这儿,但皇上没让她走,她又不敢自作主张离开。
珍妃在佛堂里烧了香,当她得知刘文已经离开,便匆匆赶到书房来见光绪,当她看见吟儿站在书桌边磨墨,满桌子都是光绪揉碎的废纸团,光绪面前还放着一张写了一半的诏书。珍妃见此情景,心里暗暗吃了一惊,当即沉下脸,叫吟儿出去。吟儿一走,珍妃便埋怨光绪,不该当着宫女的面写如此重要的密诏。
“她是你最贴心的宫女,而且你救过她……”光绪虽然觉得珍妃说的有道理,但仍呐呐地替自己辩解。
“那也不行,这可是关系到皇上的身家性命和国家朝廷的大事啊”
“不碍事,她不识字。”光绪无奈地笑笑说。
“好了,先不说这些。”要是她不识字,荣庆当初也不会给她写诗了,珍妃苦笑笑,没再跟光绪较真,问起刘文与光绪密谈的情况,“刘文怎么说”
“现在看来,荣庆说的全是真的,没有半点不实之辞。我正打算给袁世凯写信,让他发兵救驾。”光绪指着满桌的废纸说,“写来写去总觉得不得要领,想等你回来商量一下再写。”
“您觉得他可靠吗”光绪担心地问。
“此时此刻,能救驾的,还有别人吗”光绪反问珍妃,同时将他前一阵子召见袁世凯的情况说了一遍。他认为袁世凯长期训练新军,思想比较开通,至少心里对新政是赞成的。
“那倒是。”珍妃无奈地点点头。她在心里将满朝握有兵权的大臣大致想了一遍,正如光绪所说,这些人中除了袁世凯,几乎全都是慈禧的亲信,“既然这样,皇上就接着往下写呀”
“我不知道往下该写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我究竟要袁世凯做些什么”
“天津阅兵,让他先下手为强,把荣禄抓起来。”珍妃毅然决然地说。
“好,就这么办,让他先下手为强。”光绪思索了一阵,连声说好地抓起笔,正准备落笔,珍妃又叫住他。
“现在看来,光抓荣禄还不行。老佛爷只要一句话,各路人马还不是乖乖儿听她的。”
“你的意思是……”光绪盯着珍妃,好像答案在她脸上。
“让袁世凯带兵包围颐和园”
“这……”面对珍妃的毅然决然,光绪浑身激起一层鸡皮疙瘩,半天没说话。他在心里思忖,要是他狠心对慈禧下手,将来一定会落下骂名,成为大逆不道的不肖子孙。想起他四岁进宫,慈禧将他当亲儿子一样带大,包括请老师教他读书,最后让他承继帝位,可以说,没有慈禧就没有他的今天。
珍妃知道无论什么事,一碰到慈禧他立即软下来。对此她心里既怜悯他,更恨水不成冰,觉得他这种毫无丈夫气概的懦弱,终究会毁了他。但眼下可是非同寻常时刻,手软不得,她必须说服他。
“皇上你一定要狠下心来,你不动手,别人就动手了”
“珍儿”光绪内心极为矛盾,双手紧紧抓住珍妃的小手,越说越激动,最后竟声泪俱下,“为了新政,我可以罢免礼部六堂,我也可以抓起荣禄,我还可以赐瑞王自尽可要我对皇太后怎么样,我,我实在做不出啊珍儿,你想想,大清朝三百多年,入关也历经九代了,还没有出过一个这样的不肖子孙啊”
“那也没有出过一个自个儿退位的皇帝”珍妃断然地说。面对满脸泪痕自责自疚的光绪,她能理解他的心情,但更多却是一种失望。事态如此严峻,他应该不惜以一切手段力挽狂涛,无情地镇压他的对手,不该纠缠在自己私情的恩恩怨怨中。她深知他心地善良,秉性文弱,并且多愁善感。如果他不生在皇家,不身处这个权力宝座的巅峰,他准是个好男人,一个很有品味很有情趣的人。不幸的是,偏偏他是大清国的皇上,他所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他那敏感而又脆弱的天性令他无法成为一位铁腕人物。面对眼前的摊牌,珍妃说不出地担心,隐隐生出一种不祥之感。她并不担心他的对手太强大,而是担心他太软弱。
光绪听了珍妃的话,沮丧地在书桌前的椅子里落下身子,低着头半天不说话,过了好一阵子,他突然站起,对珍妃说:“爱妃我连夜去颐和园我要向皇爸爸说明白。”见珍妃沉着脸不搭理他,脸上的神色显然不赞成他的做法,便像头狼似的在屋里来回走着。他一边走,一边不停地搓着双手,嘴里喃喃低语,发出一连串含混不清的声音,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说给珍妃听,“皇爸爸是明白人,她会帮着我的……一定会的……”
珍妃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想起当年先皇上康熙,十三岁那年便将摄政大臣鳌拜抓起来杀了,那是何等的气概啊光绪已经二十七岁了,比当年康熙大一半还多,现在对手还没战胜他,他自己已经倒下,默默望着她心爱的男人,她不知该说什么,即便说了也干事无补。她心里长叹一声,觉得这都是命。她拼命克制自己,不劝他,让他自己拿主意,作为一国之君为自己为国家作出他应有的抉择。可是当光绪在她面前站住,执意问她如果他去求慈禧,对方会不会看在母子之情上帮他一把时,她火了,忍不住以嘲讽的语气说:“她什么都做得出,就是不会帮你的。她面子上会对你很亲和,说起事儿来一推六二五,光说拜年话儿。可是,事儿该怎么着,丁点儿变不了”
“胡说你……你一向跟皇爸爸有私怨……你对她有成见。”光绪突然挥着双臂又跳又叫地冲着珍妃发起脾气。
“那好吧,就算臣妾错了。反正这会儿事情已经闹大了,主意还得由皇上拿,臣妾什么也不说了。”珍妃瞅着脸色铁青的光绪,心里说不出的痛心,就像眼瞅着自己心爱的人,沿着悬崖往前走,明知他再跨出一步,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而她却无法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
“你说,你说呀”光绪逼她开口,烦躁地在书房屋里走来走去。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她说什么。
“皇上一定要我说,我就说吧。”珍妃伸手理一下耳边的头发,轻轻舒了一口气,稳住神,尽可能平静他说道,“您当皇上,我当妃子;您当一品大百姓,我就当您的媳妇儿。吃糠也好,咽菜也好,您就是要了饭,我也在您身边儿。万一皇上成了阶下囚,我陪你坐一辈子牢,绝无半点怨言。”
珍妃话说得平和,但却非常到位。现在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她都说到了,并且作出自己的选择,其实,她不仅是向他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也在告诫他,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你打算怎么办
光绪推开窗扉,久久地站在窗前,夏末秋初的风凉凉的,像软软的绸布由黑乎乎的窗口滑进来,抚摸着他的脸颊。他叫过了,喊过了,也发了脾气,胸口里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总算落下,在肺叶和肋骨间渐渐安静下来,他终于能清醒地面对现实,觉得珍妃的主意是目前唯一的选择。他在心里宽慰自己,他让袁世凯带兵迸京,将颐和园团团围住,让慈禧不要离开颐和园,更主要的是为了不让那些j臣接近皇爸爸,决不允许任何人伤害皇太后。但对恭亲王和瑞王这些乱臣贼子,一定要像珍妃说得那样,决不手软。
对就这么办。光绪关上窗户,重新回到书桌前,拿起笔,鼓起全身胆气写下密诏,这个静静的夜晚,像往常一样,并无任何特殊之处。然而,他作为一位历史人物,他将要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巨大代价。这些代价,不仅有他本人和珍妃,其中也包括了大清国的命运。也许面对命运,任何人,包括这位至高无上的君主,都有一种无可奈何,即使在此事发生了一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无法判定他的选择究竟是错还是对。
吟儿躺在下房的炕床上,迷迷糊糊睁开两眼,瞅见窗纸上灰白色的晨曦发呆,一想到昨晚上珍妃书房里所发生的事,她便吓得心惊肉跳。过去她也曾听说过皇上、珍主子与老佛爷之间有矛盾,但绝没想到他们之间闹到了动刀动枪的地步。
昨晚上,当她见到光绪在灯下写着“朕位将不保,汝务必率军前来”这一类的字句时,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说,皇上与老佛爷之间,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一方不动手,另一方便要动手了。她不知是光绪情急中一时疏忽,还是以为她和其他宫女一样不识字,才当着她的面写下这种本不该让人知道的机密,总之,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她也不该在场,这好像就是命,硬是让她摊上了。
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她不知该怎么办。一方是皇太后,是她的前主子;另一方是皇上和珍妃,珍妃不仅是她的现主子,而且曾当着老佛爷的面救过她的命。她曾暗中发誓,绝不在他们之间传话或挑拨是非。所以当初李莲英要她打探珍主子和皇上这边情况时,她死也不肯说的原因就在这儿。可话又说回来,眼下已经不是一般的你好我不好一类的矛盾,双方都要动真格了,她总不能眼瞅着皇上派军队将慈禧抓起来啊
想到皇上要对老佛爷下手,吟儿心里顿时像一团理不清的乱麻,不知为什么,她骨子里对老佛爷有种说不清的好感,觉得她跟她之间有一种缘分。特别那天在颐和园,老佛爷说了有关她当初进宫时的情况,那一只小小的毽子,令她更加确信这是一种命中注定的联系。在眼下的矛盾中,她将老佛爷比做自己母亲,将珍妃比做她嫂子,将皇上比做她哥哥。尽管这里头人物角色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一家人,珍主子是慈禧的儿媳妇,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顺着这层人物关系往下想,她便会情不自禁地像在家中站在母亲的一边那样,站在慈禧的立场上。这一比,她立即觉得珍主子是个从中使坏的人,因为她的缘故,光绪和慈禧娘儿俩硬是闹掰了,正如她嫂子,搅得母亲与哥哥不和,所以她本能地同情起老佛爷。
“吟儿”她正胡思乱想着,突然被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她一听便知道是珍主子,慌忙从床上下了地,心想天还没亮透,她来这儿做什么吟儿开了房门,将珍主子迎进。
“珍主子”吟儿紧张地眨巴着两眼,心想她一定是为了昨晚上的事来找自己的。
“吵醒你了”珍主子笑盈盈地走进,在下房窗边站住。
果然如吟儿猜测的那样,珍妃的确是为了昨晚上的事来这儿找她的。昨晚上吟儿离开后,珍妃埋怨光绪不该当吟儿面写密诏。起初光绪并不以为然,当珍妃告诉他荣庆的情诗便是写给她的,她要是不识字,荣庆能让人捎信给她光绪被珍妃问住,这时他才觉得问题严重。两人商量了一阵子,决定天亮后由珍妃出面找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对策,有必要时先发制人,打出荣庆这张牌。
“你识字不”珍妃突然问吟儿。
“主子什么意思……”吟儿愣住,心里说不出的慌乱。
“没什么意思,你只管说实话。”
“自小跟阿玛学了一点,识字不多。”吟儿稳住神,不慌不忙地说。
“昨晚上,皇上给人写的诏书你都瞧见了”
“这……”
“说,瞧见没有”珍妃紧紧追逼。
“字是认出几个,但连不到一块儿,更看不出什么意思……”吟儿心想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她看出皇上诏书上写的什么意思。
“你也用不着害怕,就是看出什么意思,那也没什么。”珍妃在吟儿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回主子话,奴才真的看不懂……”
“吟儿别装糊涂了,真要像你说的,不认识几个字,荣侍卫能给你写情诗”珍妃打断她。
“珍主子我……”吟儿见珍妃提到荣庆,立即张口结舌,嗑嗑巴巴他说道,“要说奴才一点儿也看不出,那是骗人的,要说全看明白,那更是哄人的瞎话儿。”
“这倒是大实话。”珍妃点点头,显然对吟儿的回答比较满意。看得出,她一下子点到了吟儿的要害,于是她在这上头做起文章来,“我再问你一句实话,你是否真心爱荣侍卫”
“……”碰到了要害处,吟儿吓得不敢吭声。
“别害怕,有什么话只管跟我说,皇上上次已经饶了荣庆,不会再追究这件事,而且皇上许下诺言,说等到哪一天荣侍卫立了功,皇上将为你们主婚,你信不信”珍妃细声细语问道。
吟儿心头一热,感激地点了点头。
“你等着吧,好事儿就快来了。”珍妃笑笑说。
“珍主子,您意思是……”吟儿听出对方话中有话,想问又不敢问,不问又不甘心,变着法儿绕了弯问道。
“你想不想早点儿出宫,早点儿回家”珍妃索性挑明了,为的是在这个紧要关头抓住她的心。
“我还差好几年呢。”
“那不全在皇上一句话吗”
“就怕老佛爷那边不答应呀。”吟儿试探地说。
“老佛爷一时半时也不会再回紫禁城了。”
“那……”吟儿心里一惊,故意装糊涂,“那她也不能总住颐和园呀。”
“这你就甭打听了,听信儿吧”珍妃自信已经将吟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心,善意地一笑,转身要离开。吟儿儿突然叫住她。
“珍主子”
“什么事”
“奴才谢主子大恩”吟儿突然跪下,给珍妃一连磕了几个响头。吟儿毕竟不是当时初入宫,她知道这种时候磕头不仅是表示自己的感激,同时也是向珍妃表白自己对她的效忠。珍妃在准备离开这儿前,故意迟疑了一会儿,这会儿便是看吟儿的反应,当吟儿跪地谢恩时,她心里的疑团才完全散去,伸手将对方从地下拉起。
吟儿趴在地下送走珍妃,身子像一摊软泥瘫在地下,半天回不过神。一方面她为自己有可能与荣庆早日团圆感到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但一想到这种可能是建立在皇上对老佛爷胜利的基础上,心情顿时变得灰暗。她留心到珍主子刚才说的,老佛爷可能再也不回紫禁城了,这话中的意思再明白不过,皇上要对老佛爷下手了。想到这儿她心中有说不出的恐惧,她渴望与荣庆在一起,在这个世上,他是她心中唯一的爱人,对她来说,他比任何人更重要,但这并不等于为了他,她将置世上所有公理于不顾。她要活下去,别人也要活,她有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别人也有别人活下去的理由啊
想来想去,她不知该怎么办。
光绪连夜写好了密诏,本想直接召荣庆进宫,让他带出紫禁城,立即交与军机处章京谭嗣同,然后与谭嗣同一块去找袁世凯,但第二天一大早,光绪便发现情况不对。他刚从珍妃处回到养心殿不久,只见乾清门内外增加了人手,过去瞅着眼熟的侍卫也换了人,心里不由得暗暗叫苦。
他思忖了半晌,最后不动声色地传瑞王进殿,故意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问起天津阅兵的事。瑞王连忙向光绪报告,说下月初三天津阅兵等项事宜,全部安排好了。光绪随意问了一些情况,瑞王一一作了回答。最后光绪装作极为随便的样子,问起他去天津谁给他当贴身卫土,瑞王连忙说他已经给皇上挑好了人选。
光绪装作非常关心的样子问,贴身卫士是什么人瑞王告诉光绪,人选是蓝翎侍卫荣庆。光绪一听故意皱起眉头:“你说那个写歪诗的卫士朕刚刚罚过他不久,他会不会嫉恨在心”瑞王心里本来就有鬼,一见光绪对荣庆不放心,立即上前替对方打包票。
“皇上放心,奴才敢以身家性命担保”瑞王见光绪仍有疑虑,唯恐他不肯让荣庆随行,这样他精心安排的计划便会落空,“皇上罚了他,那是他罪有应得,后来皇上饶了他,他应该带罪立功才是。为此奴才找荣卫士谈过,他一再表示要带罪立功,所以奴才才敢安排他随驾左右。”
“那好吧,将此人带上来。”光绪作出一副非常勉强的样子,让瑞王宣召荣庆上殿。
荣庆没进殿之前,已经发觉不对劲儿,不但宫里宫外加派了人手,就连神武门也里三层外三层站满新调来的卫士。他跪在地上,向光绪请了跪安,趁着他抬头的一瞬间向皇上丢了个眼色。“荣庆”光绪故意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问,“你写了歪诗满处乱扔,朕罚了你,你服不服”
“奴才知罪。”荣庆一听光绪提起这档子事,立即明白怎么怎么回事。瑞王没想光绪又提起这件事,慌忙替荣庆辩解。
“回皇上的话,那件事奴才已然查清,他那首诗是写给奴才小女的”瑞王抢着替荣庆解释。
“什么荣庆,你给瑞亲王的小格格写情诗”光绪听了冷冷一笑,心想这个瑞王确实是个草包,他自以为聪明,想用这种小聪明来骗自己,其实他早已被自己装进了套子里。
“奴才斗胆了。”荣庆顺着光绪的话头往下说。
“荣庆”光绪故意不以为然地说,“格格是什么身分你是什么身分你还想高攀这门亲事吗”
“小女和荣庆两情相许,已经订了婚姻。”瑞王越说越出格,连儿女亲家的事都一古脑儿兜出来。
“噢,你是把你的乘龙快婿派给朕了”光绪故作惊讶。
“皇上要是看不上他,奴才再另挑。”瑞王这才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为了避嫌,立即表示除了荣庆还可以换上其他人。
“瑞亲王的姑爷,朕还能不放心。”光绪装出一副很买瑞王情面的样子,一边在心里思索着怎样才能将他写的密诏交给荣庆,让他带到宫外,亲手交给袁世凯。他突然急中生智,连忙问起手枪的事:“荣庆记得朕还赏过你一把手枪吧”
“荣庆随身佩戴,从没有离过身。”
“带来了吗”
“回皇上话,带来了。”
“让朕看看。”
“喳”
荣庆当即卸下枪,跪在地下,双手捧给光绪。光绪接过手枪,问对方装了子弹没有听对方说没装子弹,他便伏在案桌前,拆下枪管仔细玩赏着,一边作出虚心请教荣庆的样子。其实这把枪光绪早已玩得很熟,他只不过借故拖延时间,麻痹瑞王,瞅机会将密诏交给荣庆带出宫外而已。
尽管瑞王是个粗心人,但他对慈禧交办的事比什么都认真,荣庆走到哪儿他盯到哪儿,不让光绪有任何下手的机会。光绪看出瑞王的心事,让荣庆免礼平身,让他在陈列架前随意走走看看,挑出一件他心爱的陈列品,在他去天津前赐给他。与此同时,光绪特意将瑞王叫到身边,跟他大谈手枪的性能和构造。这样一来,果然引起瑞王警惕。他心不在焉地听着光绪说话,眼光却死死盯着荣庆,光绪看出他心不在焉,顿时火了,将他一通臭骂,然后将他扔在一边,对站在不远处的荣庆说枪口都熏黑了,他一定打过不少枪了。荣庆立即回答说:“奴才基本练到弹无虚发了。”
“好啊”光绪一语双关地,“这一回,朕天津之行的生死安危,就全交给你了。”
“皇上请放宽心,奴才只要有一口气儿,保皇上安然元恙”荣庆听出对方话中有话,也向对方表白了自己的决心。
“皇上,您把荣庆当成刘备的赵子龙,施公的黄天霸”瑞王在一旁见他们一问一答,心里急得不行,没话找话地说。光绪张口大笑,连声说他讲得好。他这一笑,逗得荣庆也笑了。瑞王原本是装出来的笑,见他们都笑,也跟着开怀大笑,其实光绪为什么笑,荣庆笑什么,他并不知道,他只觉得这时皇上和荣庆都在笑,他要是不笑就难免让人生疑了。
光绪大笑过后,突然叫了声:“荣庆接枪,”将手枪抛还给对方,荣庆利落地接住手枪,将手枪插在腰间。光绪在荣庆和瑞王临离开之前,突然下旨,着蓝翎侍卫荣庆升为乾清门侍卫,官居三品,赏戴二品顶戴,外加黄马褂,光绪说完,当即让太监捧来托盘,托盘里放着二品官帽。官服和黄马褂。
荣庆当下谢了皇上大恩后,跟着瑞王回到值房。瑞王眼瞅着身穿黄马褂、戴插有双眼花翎官帽的荣庆,阴阳怪气他说:“咱们皇上,还真看上你了。”荣庆赶忙说:“那还不是王爷的保举。”
“少跟我来这一套。”瑞王突然变脸,指着对方那件黄马褂,“黄马褂给我脱下来”
“王爷您干嘛呀”
“脱让你脱就脱。”瑞王满脸怒气地。荣庆愣了一会儿,一边脱掉黄马褂,一边嘟嘟喃喃他说脱就脱,瑞王沉下脸,让他将黄马褂送到他手里,这时荣庆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老东西不放心他。看见瑞王仔细地检查着那件黄马褂,荣庆心里不由得一惊,万一皇上的密诏就藏在那件新衣里怎么办他沉下心来,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心里早已拿定主意,要是瑞王从里面摸到那件要害的东西,他唯有开枪先打死对方。
瑞王将荣庆的新衣里里外外、边边角角通通检查了一遍,结果什么也没找到。但瑞王仍不甘心,又让荣庆交出头上的顶戴。荣庆气呼呼地把帽子摘了给他,任瑞王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了半天。
“王爷”荣庆心里有说不出的紧张,嘴上却故作轻松地说,“您找什么呢里外三新,还没长虱子呢。”
“荣庆,我可是为你好。”瑞王什么也没找到,终于放下心来,“我怕他塞给你什么衣带诏,那你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什么衣带诏”荣庆故意装傻。
“荣庆你听着,我可不是冲你来的。从今儿个起,从这会儿起,咱们可都是一根绳儿上的蚂蚱了过了下月初三,该有的就全有了。”瑞王看一眼紧闭的房门,低声安抚着荣庆。
荣庆回到家里,一方面不得不佩服瑞王的精明,但他的举止却引发了荣庆的思虑。他认定皇上当着瑞王的面将他叫到养心殿,其中肯定大有文章,但他仔细检查了衣服和帽子,却和瑞王一样一无所获。他呆呆地坐在书桌边出神,习惯性地取出腰下的手枪,将压在枪膛里的子弹退出来,突然发现枪膛里有东西堵在里头。
他连忙找到一个挖耳勺,从枪管里挖出来一个卷得紧紧的白绢。荣庆心里一惊,慌忙关上房门,然后回到书桌边慢慢展开那薄薄的白绢,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不用置疑,这一定是皇上的密诏。记得光绪将手枪抛还给他的同时,说过“这一回,朕的生死安危,就全交给你了。”接着,他又在白绢的边角上找到了一行光绪皇上的亲笔小字:“速送谭嗣同,晓谕袁世凯。”荣庆激动地抓起手枪,将退下的子弹重新压上膛,然后藏好密诏,佩上枪勿匆出了家门。
荣庆是个有心人。为了防止意外,他早就摸清了谭嗣同的住处,连他哪天当班哪天不当班也搞得清清楚楚,所以见到皇上的密诏,他一分钟也没犹豫。离了家门便向谭嗣同的住处北街胡同的湖南浏阳会馆匆匆赶去。
荣庆脚下的步子急,心里比脚步更急。
“荣庆荣公子”小格格多远就叫他。她依然是一身男装,身穿长袍,手中摇着一把纸扇,神色显得很潇洒,一见荣庆,她格外调皮,一边笑一边跟他开玩笑,“荣公子,给您道喜啦”
“小格格”荣庆非常意外,他越是急,越是见了鬼,什么人不来挡他的道,偏偏让银柳撞上了。他心里非常着急,脸上却不敢有半点怠慢。别说现在她是自己名义上的未婚妻,就不是,冲着她那火暴脾气,他也不敢得罪她。
“还认识呀我当你狗眼看人低,升个芝麻官儿就凡人不理了呢。”小格格怎么看怎么觉得荣庆顺眼,但嘴上却故意跟他开玩笑。
“瞧你说的。”荣庆看小格格一眼,觉得她这一身男装比她女儿装还要好看。想到这儿,他在心里骂自己没出息,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想这些。他抽身要走,小格格拖住他。
“这么急,上哪儿去”
“我,我找个人。”
“找谁呀”
“你又不认识”
“男的女的”
“什么”荣庆愣了片刻,没想到对方会冒出这个问题。
“找女的,得去八大胡同。您得往北拐呀。”
“我去找个亲戚。”
“我陪你一块儿去。”
“那……那像什么样儿啊”
“怎么哪”小格格抖抖衣服,“八大祥的料子,哪点不像样儿哪点丢你人了我早瞧出来了,你小子存心躲着我”
“我没有实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忙的我脚丫子朝天。”荣庆连忙向她解释。
“我可没看出来,”小格格冷笑笑:“什么亲戚别是你那个小妞妞儿又还阳了吧”
“甭瞎说”
“当我不知道,想骗我”小格格上下打量着荣庆,“红顶子,黄马褂儿。你一不骑马,二不坐轿,连个底下人都不带,你说你找谁去”
“格格儿”荣庆知道跟她不能来硬的,立即陪着笑脸,好言好语哄着她说,“看你说的,这不没影儿的事吗我们老爷子烧的慌,摆br /gt;</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