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一个人独自清静一会儿,又怕她等会儿要抽烟,她不在场又会讨她骂。想起刘姑姑和李莲英再三交待,老佛爷不发话千万别离开,只得硬着头皮站在那儿听候吩咐。
她看见慈禧脸色铁青,面部肌肉因为极度愤怒而显得非常僵硬,握住佛珠的右手垂在身边微微颤栗。她自进宫以来从没见她这样生气,甚至上次她在宫中哭秀子,事发后李莲英将她带到这儿问话,老佛爷也没像现在这样生这么大气。大殿里一片肃静,只听见条案上那座洋人造的非常精致的铜座钟嘀嘀嗒嗒的响声。这种肃静叫她喘不过气来。过了好一阵子,慈禧才转过身叫她。
“吟儿”
“奴才在,奴才待候老佛爷抽烟吧”吟儿慌忙回答。
“不用了。”慈禧摆摆手,走到雕茶座椅边。吟儿连忙上前扶着她坐下,并拿了一件黑底金花斗篷披在对方肩上。慈禧看一眼吟儿,突然问道:“你说,瑞王爷这人怎么样”
“不知道……奴才只是觉得,他……今儿不该惹老佛爷生气。”吟儿愣了一会儿,因为老佛爷平时极少跟她们这些奴才议论王爷大臣的事,她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得就事论事说了自己看法。
“这不关他的事。那是有人存心气我。”
吟儿知道慈禧说的有人是指皇上和珍主子。宫中就像普通人家一样。慈禧与珍妃之间的婆媳关系一直不好。尽管在吟儿看来,朝廷的事跟珍主子根本扯不上边,但这位生性倔犟的老人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跟万岁爷沾上边,一定会迁怒于珍妃的。为了岔开这个话题,吟儿特意接着前面的话往下说:“可老佛爷让瑞王不要再说下去,他偏不听您的话……他要是不说那么多,您也不会生那么大的气。”
“他跟你一样,天生的倔脾气。”
“奴才可不敢……”吟儿慌忙为自己辩解。
“我可没说你这脾气不好啊。”慈禧笑笑,意味深长地说,“其实你们这些人,比起那些满嘴抹蜜的人更靠得住。”
“谢老佛爷夸奖。”吟儿嘴上这么说,心想天下哪有不喜欢听好话的。李莲英不就是凭着那张开口生花的嘴巴,哄得老佛爷处处高兴,所以谁也比不上他在老佛爷面前得宠,要不宫中怎么会替他起了个绰号叫“佛见喜”。她正想着李总管,慈禧突然问起李莲英送瑞王,怎么现在还没回来
“传李莲英。”
吟儿慌忙走到门边,挑起起居室门帘,对站在大殿里值班太监说老佛爷传李总管。过了一会儿,李莲英匆匆走进,一跨进门槛便趴在地下磕头。
“老佛爷吉祥,奴才给老佛爷请大安”李莲英像往常一样,见慈禧摆摆手,便从地上爬起走到慈禧身边,一脸讨好地笑着。
“又不是送唐僧西天取经,到这会儿才回来是不是路上又跟瑞王咬耳朵,替他出什么馊主意我告诉你,他可是个实心眼儿,不像你们这些人满肚子花花肠子。”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奴才只是劝王爷回家好好休息几天。”李莲英连声辩解。
“我问你,这几天珍妃真的没去养心殿”慈禧突然换了个话题,问得李莲英一时蒙住。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想起今儿一大早,他来替慈禧请早安时,说珍主子这几天身子不舒服,昨儿前儿都没去皇上那边。
“奴才可以担保,这事儿没错。”李莲英自信地回答。前一阵子,平儿在珍主子那边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为此被他狠狠骂了一通,所以平儿最近特别留心。昨晚上她特意跑来向他报告,说珍妃这几天伤风感冒,晚上早早就上了床,而且是她亲自侍候的,连被子都是她铺的。因此他认定这次一准错不了。
“你敢担保”慈禧紧逼不放。
“奴才要有一句假话,甘心受罚。”“吟儿,”慈禧突然沉下脸,“掌他的嘴”李莲英脑门子嗡得一下,心里有说不出的慌乱,以为慈禧为了瑞王进宫告皇上的状,因此迁怒于他。他跪在地下,两眼瞅着慈禧,心里说不出的委屈。因为他事先通报了慈禧,是她同意让瑞王进宫磕头的,跟他毫无关系。吟儿一听老佛爷下令要她打李莲英嘴已,顿时吓坏了。他是宫里的大内总管,正二品宫衔,自己不过是个没品没衔的宫女,站在那儿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怎么还让我自个儿动手儿吗”慈禧平和的语气中透着威严。
“回老佛爷话奴才……奴才没打过人。”吟儿看一眼跪在地下的李总管,一碰到他那可怜巴巴的眼神,手伸出去又本能地缩回来。
“这回就让你试试。只管打”
“吟姑娘,求求您打我吧。”李莲英跪在地下,低声求着吟儿。
吟儿咬咬牙给对方一记耳光。对方疼不疼她不知道,自己手掌心已经疼得不行,麻麻的一片灼热。“愣什么神接着打呀”慈禧见她打了一下便不动了,急得起来。就在这一瞬间,吟儿突然想起死去的秀子,想起她嫁瑞王家的事跟这位总管分不开,挥起胳膊,已掌接二连三地落在他脸颊上。起初李莲英还咬着牙不吭声,后来扛不住了,疼得他放开嗓门大叫,慈禧见吟儿越打越狠,李莲英跪在地下,一边叫一边躲闪,毕竟是自己身边多年的奴才,再说到现在还没告诉他打他的原因,这才叫吟儿停了手。
“你服不服”慈禧问李莲英。
“奴才服,服”李莲英嘴上这么说,心里可是一盆浆糊打翻了,哪儿对哪儿全都懵然不知。反正奴才在主子面前,对也是错,错也是错,先认了这个理,免得皮肉再受苦。
“为什么打你”
“奴才不知道啊……”
“告诉你,这几天夜里那狐狸精肯定去了养心殿那边。我的儿子我知道。他连打雷都害怕,没人给他出主意壮胆儿,他决下不了这个狠手,一下子撤了六位礼部堂官,连个招呼都不跟我打。”
“可……可是小回回亲眼瞧见珍主子在床上睡觉哪”李莲英眨巴着眼,觉得不可思议,不但平儿递了信,昨晚上还特意派小回回去珍主子住的景仁宫打探,总不会小回回也弄错吧。老佛爷疑心太重,特别一碰到跟珍主子有关的事儿,总是一根筋拧到底,平时那份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全然没了。
“你还顶嘴”正如李莲英猜想的那样,她确实没有任何证据,仅仅是一种直觉,认定光绪一下子撤掉六位阁部朝臣是珍妃的主意。她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觉,事后往往证明她的直觉很少欺骗过她。没有珍妃这个小贱人,她儿子绝不会做出这个重大决定。儿子再怎么也是儿子,无论他推行新政,或是一成不变地按祖宗留下的规矩治理国家,只要她活一天,儿子都会听她的,珍妃却不同,她一向有野心。自己活着时她不敢翻天,要是有一天她不在了,谁敢保证这个狐狸精不会利用生性文弱的光绪在背后操纵一切,甚至将来有一天像自己一样垂帘听政
不,绝不能让种事发生
想起这几十年腥风血雨的经历,咸丰皇上在承德匆匆离开人世,肃顺等人想篡权,她不得已先发制人除了肃顺等人。在儿子同治皇上未成年的特殊情况下,她才成为大清国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但有一条,几十年来她一直处在权力顶峰,却坚守祖训,兢兢业业,为保住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呕心沥血。她从来没有像汉代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那样,对娘家人封王封侯,甚至恨不能让娘家人取而代之。她没有在朝廷内重用过娘家任何人,包括自己亲外甥,除了每年送些钱财,叶赫家族的人几乎没人沾过她多少光。对这一点,她问心无愧。她经常私下想,如果换其他女人处在她的位置上,她不相信这个女人也会像她一样丝毫没有野心,正因为这种担心,她绝对不能容忍爱新觉罗氏大权旁落,才对珍妃心存疑虑。为此,她非常婉转地提醒过儿子,要他紧记不能让宫妃干预朝政的祖训,虽没点珍妃的名,光绪心里应该非常明白,当着她的面,他连连点头答应,其实心里不以为然,一转身便忘了,仍然成天和那小妖精粘在一起。
一想起瑞王状告光绪撤礼部大臣的事,慈禧心里就恨得直咬牙,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她深知生米已经做成熟饭,皇上也有皇上的面子,即便她将他叫来训斥一通,也不可能立即收回成命,倒不如先装糊涂。
一天上午早朝过后,光绪来储秀宫给慈禧请安。娘儿俩坐在正殿谈心。慈禧没跟光绪提任何有关瑞王告状的事,光绪也不提撤大臣的事儿,互相问对方睡得好不好,天慢慢热了,要注意身子等等一类生活起居的琐事。慈禧说儿子脸色不好,要他千万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
光绪坐了一顿饭时间,他正要起身告辞,慈禧突然提出她想下一个月去承德。“夏天也快到了。咱们娘俩找个地儿歇伏去吧。眼不见为净,躲得远远儿的,我帮你好好调养调养你看去哪儿承德怎么样”
光绪先是一愣,不知对方这时候要自己跟她一块儿去承德什么意思。眼下维新诏书刚刚下发,虽说各省对于新政有些举棋不定,但在江南各省的带动下,有关办学堂、修铁路,都有条陈。相反,北京城里动静不大。特别是朝堂各部大臣和满蒙王公,不是极力反对便袖手旁观。他要是这种时候离开北京,那下面的事就不好办了。
光绪说了眼下的难处。慈禧一听便笑了,说朝廷的事永远没个完。前前后后我替你们顶了快三十年,我什么不清楚该歇还得歇,歇好了再干吧。光绪认为眼下正是节骨眼上,以朝廷万一有事不方便为由,劝慈禧还是像往年那样到颐和园避暑,说明年他一定陪皇爸爸去承德。
慈禧笑笑,其实她心里并不想让光绪跟他一起去承德,但嘴上偏这么说,这里头自有她的考虑,面对光绪即将在朝廷全面推行新政,朝廷上下歧见颇深,元老与新贵,中央与地方各有各的算盘,矛盾极为复杂,以瑞王、恭亲王为首的王公大臣们全力反对,纷纷通过各种办法跑到她跟前来告状,弄得她理不是不理也不是。所以她想离开这儿躲过这阵风头,颐和园太近,不像承德离北京远,大臣们要找她不容易。这样一来,她将处于某种旁观者的身分,进退自如。儿子新政搞好了,她自然也有支持他的功劳。万一搞砸了,她也不会一头栽进去,到时候再出面收拾残局。这就是她一心想离开北京的原因。
“你知道你这个皇上是怎么来的”她问光绪。这种话她不知问过多少次,特别他小时候。但此刻再一次问他,却有另一层意思。因为他一再主张搞新政,说这是唯一富民强国的办法。慈禧再三思虑,最终同意了,但有一条,万一搞不好可怎么办
“是皇爸爸让儿臣承继同治大行皇帝的,”光绪慌忙回答说。
慈禧看一眼从小在身边长大的光绪,心想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既然我能让你当皇上,同样也能将你拉下来。在她离开北京之前,她特别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警告他必须为新政承担后果。为了不让对方看出她去承德的用心良苦,特意跟光绪说起同治皇上的父亲,咸丰皇帝死在承德,所以她一定要去祈祭先皇。
“那是你皇爸爸伤心的地儿我干嘛要上承德找不痛快不就是陪陪先皇的在天之灵吗”
“儿臣明白了。儿臣该死,竟然没想到这一层。”提起咸丰先皇上,光绪多少有些伤感,忍不住眼圈红了。
“你一定记住,你虽然不是先皇亲生,可先皇才是你的亲爹。”慈禧动情地说。
“儿臣时刻记在心上。这次皇爸爸去承德,儿臣一定陪奉您去承德祈祭先皇。”为了表示对慈禧感恩,光绪毫不犹豫地说。
“得了,为政就要勤政,你也有你的道理,你就在北京办你的新政吧,承德我自个儿去。”慈禧这一说,光绪连忙表示他一定要去,说他让军机处随扈承德。慈禧见光绪认真,反倒劝起他来,要他安心留在北京,只要他有这份孝心,她比什么都高兴。
慈禧虽是急性子,对没想好的事却一点也不急,一旦深思熟虑认准的事儿,却是半点也不迟疑。去承德这步棋她想了很久,越想越觉得现在这种情势下,走得越远越好,于是她派李莲英陪瑞王一起去承德打前站,表面上是让他们去那儿作一些准备工作,实际上,她有心保护瑞王,免得这个炮筒子留在朝廷代人受过,这是其一;瑞王本来督领承德禁军大营,那儿许多将领是他部下,让他以此为由去那儿了解军中对新政的态度,这是其二;承德是京城北面的大门,京城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情况,那可是个进退自如的用兵之地啊这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第十二章 鬼使神差都是命
瑞王在承德大营巧遇荣庆。由此荣庆成为宫中卫士。平儿作为慈禧的坐探,被珍妃押进空房。盛怒之下的慈禧迁怒吟儿,下令当场将她乱棍打死。珍妃毅然救了她一条小命。并将她要到身边当差,命运之神鬼使神差地令吟儿与荣庆越靠越近……
五月底,北京城里已经开始热了,可承德这儿却非常清朗凉爽。
荣庆沿着大路向城里赶。迎着扑面的清风,眼望四周的青山和头顶那片瓦蓝的天空;越发觉得气候怡人,怪不得皇家选这儿为避暑山庄,要不是路边那满眼的绿色,人们以为现在已经入秋了。
今儿轮他休息。一大早,他怀里揣着吟儿一缕青丝,去了城东的慧居寺烧香。自从他听说吟儿死在瑞王家之后,便开始信佛,有空便上庙里烧一柱香,还个愿,这辈子不能娶吟儿做媳妇了,求菩萨保佑他下一辈子能跟她在一起,这是他还得最多的愿。今天他在慧居寺不但烧香磕头还了愿,还特意在庙门边的地摊上让一位白胡子老头替自己看了手相。今儿是他生日,过了今儿他就二十一周岁了,他想看看自己将来的运程。
老头捉住他的手仔细端详着,沉吟了半天没说话,两眼怔怔地盯着荣庆。“老先生有什么只管说。”他心里有些紧张,后来一想,吟儿已经不在了,对他来说,这世上再没什么可怕的事。想到这儿,他反倒坦然了。
看相老头犹豫了半天,说他掌心乱纹交错,俗称蜘蛛纹,一生被情所累。他笑笑说为情所累的对象已经不在了,他已经不为任何女人累了。不料对方一笑,说:“错了,累你的女人没死。”他见对方越说越邪,心里觉得好笑,掏出一些碎银子递给对方,准备离开。没想那位算命老头不肯收他钱,将他拖到一边,悄悄告诉他,说他今生今世既有大富大贵,更有大灾大难。
“这位壮士您生就一副贵相,大难不死而为贵。实不相瞒,您这辈子将要交上一位极尊贵的人物,许多事跟这位人物分不开,你别笑,我知道你不信,我也不用您付钱。我只想送您一句话,好了,好了。一好就了。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这里头的意思。”
荣庆怎么也想不出算命老头“好了”这两个字究竟有什么意思,想来想去觉得实在又没什么意思。他走进城门,走到十字街口,街边酒店里传来一股牛羊肉的香味,这时才觉得自己饿了。
他走进了一家酒店。刚要坐下,突然发现不远处坐着一个人有些眼熟。他仔细一看,这才叫冤家路窄,此人竟然是吟儿的哥哥福贵。
福贵正和一位商人打扮的中年人一边喝酒一边交头接耳说悄悄话。这位中年商人姓丁,专在口外一带做皮货生意,福贵自妹妹进宫后虽说收敛很多,但时间一长,赌性又大发。这一年多,家里的房产和田地已经卖光了,这次他偷偷来承德,想瞒着妻子,将她从娘家带过来的几十亩地卖给这位皮货商。
荣庆一见福贵,眼珠差点都激出来了。要不是他作孽,将吟儿抵了常五爷赌债,顶人家名份进宫当差,吟儿早就跟自己结婚拜堂,现在怕儿子都抱上了。一想到这事儿荣庆便气不打一处出,觉得吟儿的死,福贵是罪魁祸首,是他一手害了自己的亲妹妹。荣庆大吼一声,上前将福贵从桌边揪起,二话不说,抡起胳膊就打。福贵被他打得满地乱滚,嘴里不停地叫饶命,最后急了,连“姑爷饶命,也叫出口来。跟福贵一起的皮货商,不知出了什么事,急得在一旁团团转。
“壮士息怒,壮士请息怒,有话慢慢说……”皮货商急得大叫,店家老板也跑上前,和皮货商一起费了好大力气才将荣庆拉开。这时福贵已被打得鼻青脸肿。他哭丧着脸,在丁老板的搀扶下从地下爬起,一边擦着唇边的血渍,一边喃喃地:“这叫什么话儿不论怎么说,你好歹也算名份上的姑爷啊……”
“你们二位是怎么个茬儿妹夫大舅子,这不是硬亲戚吗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有话好说,有话好好说”皮货商两头劝着荣庆和福贵。
“我今儿要他的命”荣庆怒气未消地从怀里掏出一把短剑。
“这位大爷千万别动刀。”皮货商慌忙拦在中间。
“荣庆今儿到底怎么了,一见上面就跟我干上了,就算我对不起你一回,现在咱们俩家总算是两清了。”福贵连连见对方一脸怒气,不知怎么回事儿,心想上次妹妹进宫是咱家对不起他们家,可现在是他们家提出退婚,是他们叶赫家对不起我妹妹啊。
“说吟儿埋在哪儿了”荣庆被皮货商拦住,急得指着福贵大叫。
“吟儿她……”福贵接着他的话茬顺口往下溜,话没说完,突然觉着不对劲,心想什么埋这儿埋在那儿的,他究竟胡说些什么呀。
“你别装糊涂。你给我起出来,埋在我们家坟地她是我的原配”荣庆认定吟儿死在瑞王家,心想尽管自己父母退了婚,但他跟吟儿拜天地在先,她死了也是他的人。
“别犯混了”福贵终于明白他指的是妹妹吟儿,心里非常惊奇,“她活的好好的,就给她找坟地,你凭啥咒她”
“你别打马虎眼,京里的事儿我知道了”荣庆翻对方一眼,接着便将他听到的情况说了一遍,说吟儿嫁到瑞王家不久,便上吊自杀了。
“我说你火儿不打一处来呢驴蹄子安到马屁股上,你整个儿一满拧。”福贵哭笑不得。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将嫁到瑞王府的秀芓宫女当作吟儿。其实这也不能怪荣庆,因为荣庆他二舅为了让他死了这条心,特意花钱买通了福贵,故意让他骗荣庆,说吟儿嫁进了瑞王府。“
“你……你说,吟儿没死”荣庆听说吟儿没死,心里又惊又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他愣在那儿,半天才回过神,想起上午他在慧居寺,算命的说他一辈子为情所累的话,并明确说吟儿没死。当时他认为算命的胡说八道,现在面对吟儿仍然活着的消息,心里生出一种莫名奇妙的神秘感。
“吟儿好好的在宫中当差,你存心咒她”
“那……那瑞王府死的宫女是什么人”
“那位宫女叫秀子,也是老太后身边的……”
“那你当初为什么骗我,硬说她嫁进了瑞王府”荣庆跳着脚大骂。那天他去吟儿家打听情况,福贵发誓赌咒告诉他,说妹妹嫁到瑞王家。
“那是你们家先退了婚,我存心气你的”他没敢说自己收了他舅老爷的钱才骗他的。
“既然你提到这事儿,我也跟你挑明了。家里人怎么折腾我不管,反正除了吟儿,谁个女人我也不会娶。”荣庆心里激动不已。自吟儿进宫,他非常痛恨福贵,可今天,他头一遭觉得福贵像个人样儿,高兴得要请他喝酒,荣庆招呼福贵和皮货商在方桌边坐下,大声叫店伙计给他们加酒添菜。
“刚才那顿打我就白挨了”福贵揉着右上肋的痛处。
“我给你赔不是,另外罚我三大杯酒。”荣庆举起酒杯,一连喝了三杯。福贵是个酒鬼,那里肯看着别人罚酒自己不喝的道理。他也一口气抢着喝了三杯。皮货商也陪着喝了一杯。他一边喝一边感慨地摇头晃脑:“不打不相识,闹了半天原来是一家人。”荣庆和福贵等三个人喝了一阵子酒,元六派了个手下来这儿找他,要他立即回营。荣庆让那人先回军营,说他马上就来。他付了酒菜钱准备离开,突然问福贵来这儿干什么,能不能多住几天。福贵自然不好意思说他陪丁老板来这儿卖地,骗对方说他跟丁老板上口外跑生意,路过这儿,明儿一大早就得离开这儿。
荣庆本想留住大舅子,让他与自己把兄弟元六见个面。听说他们明儿就走,只得说后会有期了。他与丁老板打过招呼,将福贵拉到门外,请他回去捎个口信给宫中的吟儿:“你让她安心当差,我等她,等多少年我都不在乎。”
“不行,我不能替你捎信,你们家已经退了婚,我要传这种话给我妹子,我妈妈非骂死我不可。”
“我说了,这事儿跟我们家里人没关系”
“妹子在宫里当差,本来就够苦的,你就别再折腾她了”福贵坐在桌边喃喃地说,“反正不能替你捎信给妹子。”
荣庆耐心地求着福贵。福贵低着头,咬着舌头不说话,硬是不肯答应回去替他捎信给吟儿,荣庆见说了半天没有结果,急得想发脾气,这里禁军大营又派人来催他,他只得悻悻地跟着来人走了。
荣庆回到禁军大营,立即将吟儿没死的消息告诉他的把兄弟元六。元六虽说心里也替他高兴,但面子上没透出一点颜色,反而觉得他面对这几乎无望的恋情太认真也太天真了。元六本想劝劝他,给他泼点凉水,见对方正在兴头上,便忍住没说,说起当今皇上的母亲,圣母皇太后要来承德离宫避暑的事。为了这件事,朝廷特意派皇宫内廷总管李莲英陪瑞王一块儿来承德打前站,替皇太后御驾承德做准备工作。瑞王爷原先是禁军大营的统领,因此自然要来军营巡视,所以上面发下话,要他们加紧训练,特别安排一些武艺好的军士,明天在瑞王面前当场比武。左健锐营的元六。荣庆等几位军士名列其中,所以元六才急忙派人将他从外面召回来。
听说瑞王要来军营视察,荣庆不由得想起早上算命老头说的话。一是说吟儿没死,这已经被她哥哥福贵证实;二是他将要遇上一位极尊贵的人物,会不会这人就是瑞王爷原先,他以为吟儿死在他们家,一提起瑞王心里有说不出的怨恨。现在知道死的不是吟儿,又想瑞王极可能是算命老头所说的那个大人物,心里顿时翻江倒海地闹腾起来。
瑞王跟慈禧是亲戚,又是掌管军机处的阁部大臣,圣母皇太后能将身边的贴身宫女赐给他七儿子做媳妇,可见此人的重要。算命的还说他的命运和此人有极大的关联,瑞王是皇太后的心腹,要是王爷能看中他,将他调到京城当差,通过他自然能见到皇太后,见到皇太后也就能见到宫中当差的吟儿……按这个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激动,越想越觉得算命人太神了。现在他要走进皇家禁宫,要想见到吟儿,也许瑞王是他唯一的希望。
他救过瑞王家的傻儿子,按理说瑞王应该记得他。但想到马上救人的事发生在一年前,怕王爷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场上人多,穿的都是一码色军装,到时候根本认不出他就完了。如果他在比武场上表现出众,也许瑞王一时高兴会召见他,两人面对面,瑞王一定会认出他的。想到比武的对手,除了元六,他胜出的把握很大。对,一定要在比武场上打倒对手,这样才有机会接近瑞王爷。
为了比武,荣庆一大早便叫了元六一起练武功,元六以为他是为了左健锐营的名声,才这么刻苦练功,加上他是自己把兄弟,当然格外认真与他切磋武艺。瑞王来之前,几十名军爷在演兵场上抽签,根据各人抽到的号码分派各人的对手。没想他偏偏与元六分到一块。完了,别人他都不怕,但要他跟元六比,他肯定没戏了。
荣庆急了,私下找到元六,要他比武时让他几招。
“为啥你想在王爷前露脸,我就不想”元六双手抱在前胸,一脸不以为然地笑着,“要想赢,拿出真本事。”“这……这么说吧。咱俩不是把兄弟吗……”元六几句话将荣庆一下子抵在墙角里。荣庆嗑巴了半天,实在说不出所以然来。
“那更不能让了,要不你说我瞧不起你。”
“六哥,您让不让都瞧得起我。您还是高抬贵手,让我几招吧。”荣庆嘻皮笑脸地说。
“你说说,为什么一定要我让,这里头有什么学问”元六眯起眼睛打量着对方,心里格外纳闷,“你不说出原因,我不让。”
荣庆不知所措地望着元六,满肚子的话实在说不出口。他总不能对元六说你让了我,我就能见到瑞王,见了瑞王就可能求对方让我进宫当差,进了宫就能见到他日夜思念的女人。元六是个倔脾气,见荣庆说不出原由,自然不肯让他。荣庆无奈地咬咬牙,知道没法说服对方,只有做好准备,尽一切努力在比武场上赢他。
“荣庆说实话,到底有什么心事瞒着我”
“这……这怎么跟您说呢”
“实话实说。”
荣庆支吾了半天,终究还是说不出口。
“你是不是还惦着京城那个女人想借王爷视察的机会,从这儿挪回那边”元六粗中有细,一下子说出荣庆心事。他见荣庆低着脑袋不答腔,知道自己说得八九不离十。虽说他对荣庆与吟儿的关系不全清楚,但大致情况还是了解一些。想起昨天他兴冲冲他说那女人没死,也就是说,这个他爱的女人仍然在宫中当宫女。想到这儿元六立即沉下脸,劝他死了这条心。“你以为进宫当差就能见到她你错了,你进不了不说,即使进得了,宫中那么大,太监宫女上万人,各宫之间互不来往,你要是存了这种心思,早晚非掉脑袋不可。所以我能让你也不让你,让你说不定就害了你。”
两人正说着,操场上吹起了牛角号。
各营禁军纷纷涌出营房,有的骑马有的驾车,更多的是步兵,扛着刀枪在操场上排列成一队队整齐的队形。过了好长时间,突然一队骑兵从远处飞奔而来,有人吹起威风的号角,接着营中四下响起一片激动人心的鼓声,人们纷纷伸长脖子,只见一队骑兵渐渐走近,簇拥着一辆插满锦旗的敞篷马车,禁军大营的督领陪着一个五十出头,身着王公长袍的男人。荣庆一眼认出他就是瑞王。瑞王站在敞篷车上,不时向众军士招手。瑞王一招手,军士们立即发出一片地动山摇的欢呼。
瑞王在督领等几位将军的陪同下走上了阅兵台,他双手抱拳,说了一通套话,勉励大家为大清国效力。最后一位副将挥着胳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说圣母皇太后派瑞王来这儿慰问大家,不但有酒,牛羊肉和布匹等各种礼物,还每人加发一个月的银饷,放假一天,众军士一听顿时欢呼起来,大声叫着“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谢瑞王爷”之类的口号。
副将宣布这一令人激动的消息后,便与督领等人陪着瑞王离去。这下场上的军士全部高兴坏了,比武也临时取消了,各路人马欢天喜地回到各自的营中,开始领赏瑞王发下的慰问礼物。
慈禧对办学堂,开工厂之类的事还能勉强接受,对取消科举,实行什么议郎制,削减世袭王公的权益,压缩皇宫中的太监和宫女,甚至要剪掉男人头上的辫子,她是坚决反对而且非气愤的。按她过去的脾气,她早就出面将光绪叫来臭骂一通,勒令他停止一切有关新政的条文。因为现在光绪亲政,她已经交了权,不好直接出面干涉,但绝不等于说,她对危及到大清国祖宗大法的这场改革听之任之。
她派瑞王来承德慰问三军,名为替她打前站,其实是带着她的特殊使命来这儿笼络军心的。她深知玩政治不靠嘴皮子,也不能靠一纸空文,几个酸秀才再起哄也成不了气候,在这场游戏中,最终决定一切的是军队。
原先,瑞王对慈禧在北京两派斗争非常激烈的时候,派他和李莲英一起到承德来,心里非常疑惑,也非常不满,觉得不该在这种时刻让他离开京城。当他来到禁军大营,老部下和军士们对他热情的欢迎,特别当他将慈禧的金银宝器赐给各位将领,这些老部下与广大士兵一样,人人欢呼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时,这位性情耿直的王爷突然明白了慈禧的用心良苦。皇太后不是让他来这儿替她避暑做准备工作,更不是让他来游山玩水,只不过借着这个由头让他来抓军队的。尽管他是个粗人,但他不会忘记历朝历代,向来是军队决定一切。无论是唐太宗玄武门逼父亲让位。还是宋太祖陈桥兵变,包括咸丰先皇驾崩承德,最终慈禧也是靠军队的支持,杀了摄政大臣肃顺才赢得了垂帘听政的最高权力。
想到这儿,瑞王更来劲了。当着喜气洋洋的部将面,他兴奋地告诉大家,这些礼物是圣母皇太后自个儿掏的腰包,没动国库一个子儿,“这是她老人家从脂粉钱里省下来的。皇太后惦念子弟兵,特别恩赏给大家的礼物啊”不等他说完,众人再一次高呼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
营棚里的大兵,也像他们的将领一样,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喝酒庆祝,有的领了军饷就在营里大开赌戒。唯独荣庆心里说不出的沮丧,躺在营房的长炕上,拉起被单蒙在头上睡大觉。为了能在瑞王面前露一手,他下了大力气做了许多准备,甚至为了能在比武场得胜,不惜向元六求情,要他比武时输给自己,尽管元六是自己的把兄弟,但这种事,对军中爷们儿来说也是非常丢脸的。现在倒好,比武说取消就取消了,别说想借比武的机会让瑞王看重自己,结果连他老人家的面都没见上。
元六匆匆走进,伸手将牌桌上的骨牌搅了,说王爷要到各营巡视,要弟兄们赶紧收起赌具和酒杯酒坛,一边对几个懒懒散散躺在炕上的禁军叫起来:“起来统统起来。穿好衣服叠好被,别教王爷以为进了狗窝呢”
“狗窝也是公狗窝,没母的”有人开玩笑。众人听了大笑。元六沉下脸,将说笑话的人狠狠骂了一通。这一下士兵们全都老实了,一个个按元六命令整好军装,将炕上的被子叠得一码齐。枣核脸扯扯荣庆被子,低声让他起来,荣庆不理他,双手抓着被子紧紧蒙在头上。
“荣庆,快起来”元六发现荣庆仍然躺在炕房角落里没动静,走到他面前掀开被子,半开玩笑地说:“你顺着炕睡了一天了,不怕把脑袋睡扁了”
“病了。”荣庆不耐烦地说。
“病了瞧病,也得起来。”元六提高嗓门。
“起不来。”
“起不来也得起来,一会儿瑞王就来了。”元六急了。他知道他心思,想京里的那位姑娘想昏了头,急着想见瑞王又没见着,所以才生闷气。让他起来,只得骗他。
“他才不会来。”荣庆转身向墙,不理元六。
元六正要发火,突然营官陪着一员副将匆匆走进,禁军们一见长官,立即列队站在炕头。元六一见这种情景,知道准是王爷或王爷的代表来了。他一时情急,心里狠狠骂着荣庆,一边向枣核脸使个眼色。元六和老九迅速抱起好几条被子压在荣庆身上,将他连头带脚遮得严严实实。处理好炕上的荣庆,元六慌忙跑到副将面前报告,门外响起军士的叫声:“瑞王爷驾到”声音刚落地,大营统领将军与一群将领簇拥着瑞王走进。
“健锐营山字左队领催元六,参见王爷”元六慌忙跑上前给瑞王请安。他一声说完,士兵们齐声给瑞王请安:“瑞王爷千岁”
“在旗吗”瑞王看一眼元六,见他身材魁伟,心里有些高兴。
“标下是正白旗。”
“兵带的不错。犒赏全领下来了”瑞王问。
“托王爷福”元六和众士兵同声答道。
“知道是谁赏你们的吗”
“皇上。”元六挺起胸膛说。
“这不是瞎了吗”瑞王不高兴地眯起眼,看一眼列队西边的士军,士军特意将皇太后三个字咬得分外重,“这份犒赏是皇太后赏的,没皇上什么事儿记住了吗”
荣庆躺在被子底,听见元六与瑞王一问一答,心里急得像一团火,没想瑞王真的来他们营房,这是他事前万万没估计到的。要是知道王爷来这儿,别说元六叫他,就是十个人将br /gt;</br></br>
她看见慈禧脸色铁青,面部肌肉因为极度愤怒而显得非常僵硬,握住佛珠的右手垂在身边微微颤栗。她自进宫以来从没见她这样生气,甚至上次她在宫中哭秀子,事发后李莲英将她带到这儿问话,老佛爷也没像现在这样生这么大气。大殿里一片肃静,只听见条案上那座洋人造的非常精致的铜座钟嘀嘀嗒嗒的响声。这种肃静叫她喘不过气来。过了好一阵子,慈禧才转过身叫她。
“吟儿”
“奴才在,奴才待候老佛爷抽烟吧”吟儿慌忙回答。
“不用了。”慈禧摆摆手,走到雕茶座椅边。吟儿连忙上前扶着她坐下,并拿了一件黑底金花斗篷披在对方肩上。慈禧看一眼吟儿,突然问道:“你说,瑞王爷这人怎么样”
“不知道……奴才只是觉得,他……今儿不该惹老佛爷生气。”吟儿愣了一会儿,因为老佛爷平时极少跟她们这些奴才议论王爷大臣的事,她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得就事论事说了自己看法。
“这不关他的事。那是有人存心气我。”
吟儿知道慈禧说的有人是指皇上和珍主子。宫中就像普通人家一样。慈禧与珍妃之间的婆媳关系一直不好。尽管在吟儿看来,朝廷的事跟珍主子根本扯不上边,但这位生性倔犟的老人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跟万岁爷沾上边,一定会迁怒于珍妃的。为了岔开这个话题,吟儿特意接着前面的话往下说:“可老佛爷让瑞王不要再说下去,他偏不听您的话……他要是不说那么多,您也不会生那么大的气。”
“他跟你一样,天生的倔脾气。”
“奴才可不敢……”吟儿慌忙为自己辩解。
“我可没说你这脾气不好啊。”慈禧笑笑,意味深长地说,“其实你们这些人,比起那些满嘴抹蜜的人更靠得住。”
“谢老佛爷夸奖。”吟儿嘴上这么说,心想天下哪有不喜欢听好话的。李莲英不就是凭着那张开口生花的嘴巴,哄得老佛爷处处高兴,所以谁也比不上他在老佛爷面前得宠,要不宫中怎么会替他起了个绰号叫“佛见喜”。她正想着李总管,慈禧突然问起李莲英送瑞王,怎么现在还没回来
“传李莲英。”
吟儿慌忙走到门边,挑起起居室门帘,对站在大殿里值班太监说老佛爷传李总管。过了一会儿,李莲英匆匆走进,一跨进门槛便趴在地下磕头。
“老佛爷吉祥,奴才给老佛爷请大安”李莲英像往常一样,见慈禧摆摆手,便从地上爬起走到慈禧身边,一脸讨好地笑着。
“又不是送唐僧西天取经,到这会儿才回来是不是路上又跟瑞王咬耳朵,替他出什么馊主意我告诉你,他可是个实心眼儿,不像你们这些人满肚子花花肠子。”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奴才只是劝王爷回家好好休息几天。”李莲英连声辩解。
“我问你,这几天珍妃真的没去养心殿”慈禧突然换了个话题,问得李莲英一时蒙住。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想起今儿一大早,他来替慈禧请早安时,说珍主子这几天身子不舒服,昨儿前儿都没去皇上那边。
“奴才可以担保,这事儿没错。”李莲英自信地回答。前一阵子,平儿在珍主子那边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为此被他狠狠骂了一通,所以平儿最近特别留心。昨晚上她特意跑来向他报告,说珍妃这几天伤风感冒,晚上早早就上了床,而且是她亲自侍候的,连被子都是她铺的。因此他认定这次一准错不了。
“你敢担保”慈禧紧逼不放。
“奴才要有一句假话,甘心受罚。”“吟儿,”慈禧突然沉下脸,“掌他的嘴”李莲英脑门子嗡得一下,心里有说不出的慌乱,以为慈禧为了瑞王进宫告皇上的状,因此迁怒于他。他跪在地下,两眼瞅着慈禧,心里说不出的委屈。因为他事先通报了慈禧,是她同意让瑞王进宫磕头的,跟他毫无关系。吟儿一听老佛爷下令要她打李莲英嘴已,顿时吓坏了。他是宫里的大内总管,正二品宫衔,自己不过是个没品没衔的宫女,站在那儿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怎么还让我自个儿动手儿吗”慈禧平和的语气中透着威严。
“回老佛爷话奴才……奴才没打过人。”吟儿看一眼跪在地下的李总管,一碰到他那可怜巴巴的眼神,手伸出去又本能地缩回来。
“这回就让你试试。只管打”
“吟姑娘,求求您打我吧。”李莲英跪在地下,低声求着吟儿。
吟儿咬咬牙给对方一记耳光。对方疼不疼她不知道,自己手掌心已经疼得不行,麻麻的一片灼热。“愣什么神接着打呀”慈禧见她打了一下便不动了,急得起来。就在这一瞬间,吟儿突然想起死去的秀子,想起她嫁瑞王家的事跟这位总管分不开,挥起胳膊,已掌接二连三地落在他脸颊上。起初李莲英还咬着牙不吭声,后来扛不住了,疼得他放开嗓门大叫,慈禧见吟儿越打越狠,李莲英跪在地下,一边叫一边躲闪,毕竟是自己身边多年的奴才,再说到现在还没告诉他打他的原因,这才叫吟儿停了手。
“你服不服”慈禧问李莲英。
“奴才服,服”李莲英嘴上这么说,心里可是一盆浆糊打翻了,哪儿对哪儿全都懵然不知。反正奴才在主子面前,对也是错,错也是错,先认了这个理,免得皮肉再受苦。
“为什么打你”
“奴才不知道啊……”
“告诉你,这几天夜里那狐狸精肯定去了养心殿那边。我的儿子我知道。他连打雷都害怕,没人给他出主意壮胆儿,他决下不了这个狠手,一下子撤了六位礼部堂官,连个招呼都不跟我打。”
“可……可是小回回亲眼瞧见珍主子在床上睡觉哪”李莲英眨巴着眼,觉得不可思议,不但平儿递了信,昨晚上还特意派小回回去珍主子住的景仁宫打探,总不会小回回也弄错吧。老佛爷疑心太重,特别一碰到跟珍主子有关的事儿,总是一根筋拧到底,平时那份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全然没了。
“你还顶嘴”正如李莲英猜想的那样,她确实没有任何证据,仅仅是一种直觉,认定光绪一下子撤掉六位阁部朝臣是珍妃的主意。她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觉,事后往往证明她的直觉很少欺骗过她。没有珍妃这个小贱人,她儿子绝不会做出这个重大决定。儿子再怎么也是儿子,无论他推行新政,或是一成不变地按祖宗留下的规矩治理国家,只要她活一天,儿子都会听她的,珍妃却不同,她一向有野心。自己活着时她不敢翻天,要是有一天她不在了,谁敢保证这个狐狸精不会利用生性文弱的光绪在背后操纵一切,甚至将来有一天像自己一样垂帘听政
不,绝不能让种事发生
想起这几十年腥风血雨的经历,咸丰皇上在承德匆匆离开人世,肃顺等人想篡权,她不得已先发制人除了肃顺等人。在儿子同治皇上未成年的特殊情况下,她才成为大清国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但有一条,几十年来她一直处在权力顶峰,却坚守祖训,兢兢业业,为保住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呕心沥血。她从来没有像汉代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那样,对娘家人封王封侯,甚至恨不能让娘家人取而代之。她没有在朝廷内重用过娘家任何人,包括自己亲外甥,除了每年送些钱财,叶赫家族的人几乎没人沾过她多少光。对这一点,她问心无愧。她经常私下想,如果换其他女人处在她的位置上,她不相信这个女人也会像她一样丝毫没有野心,正因为这种担心,她绝对不能容忍爱新觉罗氏大权旁落,才对珍妃心存疑虑。为此,她非常婉转地提醒过儿子,要他紧记不能让宫妃干预朝政的祖训,虽没点珍妃的名,光绪心里应该非常明白,当着她的面,他连连点头答应,其实心里不以为然,一转身便忘了,仍然成天和那小妖精粘在一起。
一想起瑞王状告光绪撤礼部大臣的事,慈禧心里就恨得直咬牙,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她深知生米已经做成熟饭,皇上也有皇上的面子,即便她将他叫来训斥一通,也不可能立即收回成命,倒不如先装糊涂。
一天上午早朝过后,光绪来储秀宫给慈禧请安。娘儿俩坐在正殿谈心。慈禧没跟光绪提任何有关瑞王告状的事,光绪也不提撤大臣的事儿,互相问对方睡得好不好,天慢慢热了,要注意身子等等一类生活起居的琐事。慈禧说儿子脸色不好,要他千万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
光绪坐了一顿饭时间,他正要起身告辞,慈禧突然提出她想下一个月去承德。“夏天也快到了。咱们娘俩找个地儿歇伏去吧。眼不见为净,躲得远远儿的,我帮你好好调养调养你看去哪儿承德怎么样”
光绪先是一愣,不知对方这时候要自己跟她一块儿去承德什么意思。眼下维新诏书刚刚下发,虽说各省对于新政有些举棋不定,但在江南各省的带动下,有关办学堂、修铁路,都有条陈。相反,北京城里动静不大。特别是朝堂各部大臣和满蒙王公,不是极力反对便袖手旁观。他要是这种时候离开北京,那下面的事就不好办了。
光绪说了眼下的难处。慈禧一听便笑了,说朝廷的事永远没个完。前前后后我替你们顶了快三十年,我什么不清楚该歇还得歇,歇好了再干吧。光绪认为眼下正是节骨眼上,以朝廷万一有事不方便为由,劝慈禧还是像往年那样到颐和园避暑,说明年他一定陪皇爸爸去承德。
慈禧笑笑,其实她心里并不想让光绪跟他一起去承德,但嘴上偏这么说,这里头自有她的考虑,面对光绪即将在朝廷全面推行新政,朝廷上下歧见颇深,元老与新贵,中央与地方各有各的算盘,矛盾极为复杂,以瑞王、恭亲王为首的王公大臣们全力反对,纷纷通过各种办法跑到她跟前来告状,弄得她理不是不理也不是。所以她想离开这儿躲过这阵风头,颐和园太近,不像承德离北京远,大臣们要找她不容易。这样一来,她将处于某种旁观者的身分,进退自如。儿子新政搞好了,她自然也有支持他的功劳。万一搞砸了,她也不会一头栽进去,到时候再出面收拾残局。这就是她一心想离开北京的原因。
“你知道你这个皇上是怎么来的”她问光绪。这种话她不知问过多少次,特别他小时候。但此刻再一次问他,却有另一层意思。因为他一再主张搞新政,说这是唯一富民强国的办法。慈禧再三思虑,最终同意了,但有一条,万一搞不好可怎么办
“是皇爸爸让儿臣承继同治大行皇帝的,”光绪慌忙回答说。
慈禧看一眼从小在身边长大的光绪,心想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既然我能让你当皇上,同样也能将你拉下来。在她离开北京之前,她特别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警告他必须为新政承担后果。为了不让对方看出她去承德的用心良苦,特意跟光绪说起同治皇上的父亲,咸丰皇帝死在承德,所以她一定要去祈祭先皇。
“那是你皇爸爸伤心的地儿我干嘛要上承德找不痛快不就是陪陪先皇的在天之灵吗”
“儿臣明白了。儿臣该死,竟然没想到这一层。”提起咸丰先皇上,光绪多少有些伤感,忍不住眼圈红了。
“你一定记住,你虽然不是先皇亲生,可先皇才是你的亲爹。”慈禧动情地说。
“儿臣时刻记在心上。这次皇爸爸去承德,儿臣一定陪奉您去承德祈祭先皇。”为了表示对慈禧感恩,光绪毫不犹豫地说。
“得了,为政就要勤政,你也有你的道理,你就在北京办你的新政吧,承德我自个儿去。”慈禧这一说,光绪连忙表示他一定要去,说他让军机处随扈承德。慈禧见光绪认真,反倒劝起他来,要他安心留在北京,只要他有这份孝心,她比什么都高兴。
慈禧虽是急性子,对没想好的事却一点也不急,一旦深思熟虑认准的事儿,却是半点也不迟疑。去承德这步棋她想了很久,越想越觉得现在这种情势下,走得越远越好,于是她派李莲英陪瑞王一起去承德打前站,表面上是让他们去那儿作一些准备工作,实际上,她有心保护瑞王,免得这个炮筒子留在朝廷代人受过,这是其一;瑞王本来督领承德禁军大营,那儿许多将领是他部下,让他以此为由去那儿了解军中对新政的态度,这是其二;承德是京城北面的大门,京城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情况,那可是个进退自如的用兵之地啊这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第十二章 鬼使神差都是命
瑞王在承德大营巧遇荣庆。由此荣庆成为宫中卫士。平儿作为慈禧的坐探,被珍妃押进空房。盛怒之下的慈禧迁怒吟儿,下令当场将她乱棍打死。珍妃毅然救了她一条小命。并将她要到身边当差,命运之神鬼使神差地令吟儿与荣庆越靠越近……
五月底,北京城里已经开始热了,可承德这儿却非常清朗凉爽。
荣庆沿着大路向城里赶。迎着扑面的清风,眼望四周的青山和头顶那片瓦蓝的天空;越发觉得气候怡人,怪不得皇家选这儿为避暑山庄,要不是路边那满眼的绿色,人们以为现在已经入秋了。
今儿轮他休息。一大早,他怀里揣着吟儿一缕青丝,去了城东的慧居寺烧香。自从他听说吟儿死在瑞王家之后,便开始信佛,有空便上庙里烧一柱香,还个愿,这辈子不能娶吟儿做媳妇了,求菩萨保佑他下一辈子能跟她在一起,这是他还得最多的愿。今天他在慧居寺不但烧香磕头还了愿,还特意在庙门边的地摊上让一位白胡子老头替自己看了手相。今儿是他生日,过了今儿他就二十一周岁了,他想看看自己将来的运程。
老头捉住他的手仔细端详着,沉吟了半天没说话,两眼怔怔地盯着荣庆。“老先生有什么只管说。”他心里有些紧张,后来一想,吟儿已经不在了,对他来说,这世上再没什么可怕的事。想到这儿,他反倒坦然了。
看相老头犹豫了半天,说他掌心乱纹交错,俗称蜘蛛纹,一生被情所累。他笑笑说为情所累的对象已经不在了,他已经不为任何女人累了。不料对方一笑,说:“错了,累你的女人没死。”他见对方越说越邪,心里觉得好笑,掏出一些碎银子递给对方,准备离开。没想那位算命老头不肯收他钱,将他拖到一边,悄悄告诉他,说他今生今世既有大富大贵,更有大灾大难。
“这位壮士您生就一副贵相,大难不死而为贵。实不相瞒,您这辈子将要交上一位极尊贵的人物,许多事跟这位人物分不开,你别笑,我知道你不信,我也不用您付钱。我只想送您一句话,好了,好了。一好就了。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这里头的意思。”
荣庆怎么也想不出算命老头“好了”这两个字究竟有什么意思,想来想去觉得实在又没什么意思。他走进城门,走到十字街口,街边酒店里传来一股牛羊肉的香味,这时才觉得自己饿了。
他走进了一家酒店。刚要坐下,突然发现不远处坐着一个人有些眼熟。他仔细一看,这才叫冤家路窄,此人竟然是吟儿的哥哥福贵。
福贵正和一位商人打扮的中年人一边喝酒一边交头接耳说悄悄话。这位中年商人姓丁,专在口外一带做皮货生意,福贵自妹妹进宫后虽说收敛很多,但时间一长,赌性又大发。这一年多,家里的房产和田地已经卖光了,这次他偷偷来承德,想瞒着妻子,将她从娘家带过来的几十亩地卖给这位皮货商。
荣庆一见福贵,眼珠差点都激出来了。要不是他作孽,将吟儿抵了常五爷赌债,顶人家名份进宫当差,吟儿早就跟自己结婚拜堂,现在怕儿子都抱上了。一想到这事儿荣庆便气不打一处出,觉得吟儿的死,福贵是罪魁祸首,是他一手害了自己的亲妹妹。荣庆大吼一声,上前将福贵从桌边揪起,二话不说,抡起胳膊就打。福贵被他打得满地乱滚,嘴里不停地叫饶命,最后急了,连“姑爷饶命,也叫出口来。跟福贵一起的皮货商,不知出了什么事,急得在一旁团团转。
“壮士息怒,壮士请息怒,有话慢慢说……”皮货商急得大叫,店家老板也跑上前,和皮货商一起费了好大力气才将荣庆拉开。这时福贵已被打得鼻青脸肿。他哭丧着脸,在丁老板的搀扶下从地下爬起,一边擦着唇边的血渍,一边喃喃地:“这叫什么话儿不论怎么说,你好歹也算名份上的姑爷啊……”
“你们二位是怎么个茬儿妹夫大舅子,这不是硬亲戚吗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有话好说,有话好好说”皮货商两头劝着荣庆和福贵。
“我今儿要他的命”荣庆怒气未消地从怀里掏出一把短剑。
“这位大爷千万别动刀。”皮货商慌忙拦在中间。
“荣庆今儿到底怎么了,一见上面就跟我干上了,就算我对不起你一回,现在咱们俩家总算是两清了。”福贵连连见对方一脸怒气,不知怎么回事儿,心想上次妹妹进宫是咱家对不起他们家,可现在是他们家提出退婚,是他们叶赫家对不起我妹妹啊。
“说吟儿埋在哪儿了”荣庆被皮货商拦住,急得指着福贵大叫。
“吟儿她……”福贵接着他的话茬顺口往下溜,话没说完,突然觉着不对劲,心想什么埋这儿埋在那儿的,他究竟胡说些什么呀。
“你别装糊涂。你给我起出来,埋在我们家坟地她是我的原配”荣庆认定吟儿死在瑞王家,心想尽管自己父母退了婚,但他跟吟儿拜天地在先,她死了也是他的人。
“别犯混了”福贵终于明白他指的是妹妹吟儿,心里非常惊奇,“她活的好好的,就给她找坟地,你凭啥咒她”
“你别打马虎眼,京里的事儿我知道了”荣庆翻对方一眼,接着便将他听到的情况说了一遍,说吟儿嫁到瑞王家不久,便上吊自杀了。
“我说你火儿不打一处来呢驴蹄子安到马屁股上,你整个儿一满拧。”福贵哭笑不得。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将嫁到瑞王府的秀芓宫女当作吟儿。其实这也不能怪荣庆,因为荣庆他二舅为了让他死了这条心,特意花钱买通了福贵,故意让他骗荣庆,说吟儿嫁进了瑞王府。“
“你……你说,吟儿没死”荣庆听说吟儿没死,心里又惊又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他愣在那儿,半天才回过神,想起上午他在慧居寺,算命的说他一辈子为情所累的话,并明确说吟儿没死。当时他认为算命的胡说八道,现在面对吟儿仍然活着的消息,心里生出一种莫名奇妙的神秘感。
“吟儿好好的在宫中当差,你存心咒她”
“那……那瑞王府死的宫女是什么人”
“那位宫女叫秀子,也是老太后身边的……”
“那你当初为什么骗我,硬说她嫁进了瑞王府”荣庆跳着脚大骂。那天他去吟儿家打听情况,福贵发誓赌咒告诉他,说妹妹嫁到瑞王家。
“那是你们家先退了婚,我存心气你的”他没敢说自己收了他舅老爷的钱才骗他的。
“既然你提到这事儿,我也跟你挑明了。家里人怎么折腾我不管,反正除了吟儿,谁个女人我也不会娶。”荣庆心里激动不已。自吟儿进宫,他非常痛恨福贵,可今天,他头一遭觉得福贵像个人样儿,高兴得要请他喝酒,荣庆招呼福贵和皮货商在方桌边坐下,大声叫店伙计给他们加酒添菜。
“刚才那顿打我就白挨了”福贵揉着右上肋的痛处。
“我给你赔不是,另外罚我三大杯酒。”荣庆举起酒杯,一连喝了三杯。福贵是个酒鬼,那里肯看着别人罚酒自己不喝的道理。他也一口气抢着喝了三杯。皮货商也陪着喝了一杯。他一边喝一边感慨地摇头晃脑:“不打不相识,闹了半天原来是一家人。”荣庆和福贵等三个人喝了一阵子酒,元六派了个手下来这儿找他,要他立即回营。荣庆让那人先回军营,说他马上就来。他付了酒菜钱准备离开,突然问福贵来这儿干什么,能不能多住几天。福贵自然不好意思说他陪丁老板来这儿卖地,骗对方说他跟丁老板上口外跑生意,路过这儿,明儿一大早就得离开这儿。
荣庆本想留住大舅子,让他与自己把兄弟元六见个面。听说他们明儿就走,只得说后会有期了。他与丁老板打过招呼,将福贵拉到门外,请他回去捎个口信给宫中的吟儿:“你让她安心当差,我等她,等多少年我都不在乎。”
“不行,我不能替你捎信,你们家已经退了婚,我要传这种话给我妹子,我妈妈非骂死我不可。”
“我说了,这事儿跟我们家里人没关系”
“妹子在宫里当差,本来就够苦的,你就别再折腾她了”福贵坐在桌边喃喃地说,“反正不能替你捎信给妹子。”
荣庆耐心地求着福贵。福贵低着头,咬着舌头不说话,硬是不肯答应回去替他捎信给吟儿,荣庆见说了半天没有结果,急得想发脾气,这里禁军大营又派人来催他,他只得悻悻地跟着来人走了。
荣庆回到禁军大营,立即将吟儿没死的消息告诉他的把兄弟元六。元六虽说心里也替他高兴,但面子上没透出一点颜色,反而觉得他面对这几乎无望的恋情太认真也太天真了。元六本想劝劝他,给他泼点凉水,见对方正在兴头上,便忍住没说,说起当今皇上的母亲,圣母皇太后要来承德离宫避暑的事。为了这件事,朝廷特意派皇宫内廷总管李莲英陪瑞王一块儿来承德打前站,替皇太后御驾承德做准备工作。瑞王爷原先是禁军大营的统领,因此自然要来军营巡视,所以上面发下话,要他们加紧训练,特别安排一些武艺好的军士,明天在瑞王面前当场比武。左健锐营的元六。荣庆等几位军士名列其中,所以元六才急忙派人将他从外面召回来。
听说瑞王要来军营视察,荣庆不由得想起早上算命老头说的话。一是说吟儿没死,这已经被她哥哥福贵证实;二是他将要遇上一位极尊贵的人物,会不会这人就是瑞王爷原先,他以为吟儿死在他们家,一提起瑞王心里有说不出的怨恨。现在知道死的不是吟儿,又想瑞王极可能是算命老头所说的那个大人物,心里顿时翻江倒海地闹腾起来。
瑞王跟慈禧是亲戚,又是掌管军机处的阁部大臣,圣母皇太后能将身边的贴身宫女赐给他七儿子做媳妇,可见此人的重要。算命的还说他的命运和此人有极大的关联,瑞王是皇太后的心腹,要是王爷能看中他,将他调到京城当差,通过他自然能见到皇太后,见到皇太后也就能见到宫中当差的吟儿……按这个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激动,越想越觉得算命人太神了。现在他要走进皇家禁宫,要想见到吟儿,也许瑞王是他唯一的希望。
他救过瑞王家的傻儿子,按理说瑞王应该记得他。但想到马上救人的事发生在一年前,怕王爷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场上人多,穿的都是一码色军装,到时候根本认不出他就完了。如果他在比武场上表现出众,也许瑞王一时高兴会召见他,两人面对面,瑞王一定会认出他的。想到比武的对手,除了元六,他胜出的把握很大。对,一定要在比武场上打倒对手,这样才有机会接近瑞王爷。
为了比武,荣庆一大早便叫了元六一起练武功,元六以为他是为了左健锐营的名声,才这么刻苦练功,加上他是自己把兄弟,当然格外认真与他切磋武艺。瑞王来之前,几十名军爷在演兵场上抽签,根据各人抽到的号码分派各人的对手。没想他偏偏与元六分到一块。完了,别人他都不怕,但要他跟元六比,他肯定没戏了。
荣庆急了,私下找到元六,要他比武时让他几招。
“为啥你想在王爷前露脸,我就不想”元六双手抱在前胸,一脸不以为然地笑着,“要想赢,拿出真本事。”“这……这么说吧。咱俩不是把兄弟吗……”元六几句话将荣庆一下子抵在墙角里。荣庆嗑巴了半天,实在说不出所以然来。
“那更不能让了,要不你说我瞧不起你。”
“六哥,您让不让都瞧得起我。您还是高抬贵手,让我几招吧。”荣庆嘻皮笑脸地说。
“你说说,为什么一定要我让,这里头有什么学问”元六眯起眼睛打量着对方,心里格外纳闷,“你不说出原因,我不让。”
荣庆不知所措地望着元六,满肚子的话实在说不出口。他总不能对元六说你让了我,我就能见到瑞王,见了瑞王就可能求对方让我进宫当差,进了宫就能见到他日夜思念的女人。元六是个倔脾气,见荣庆说不出原由,自然不肯让他。荣庆无奈地咬咬牙,知道没法说服对方,只有做好准备,尽一切努力在比武场上赢他。
“荣庆说实话,到底有什么心事瞒着我”
“这……这怎么跟您说呢”
“实话实说。”
荣庆支吾了半天,终究还是说不出口。
“你是不是还惦着京城那个女人想借王爷视察的机会,从这儿挪回那边”元六粗中有细,一下子说出荣庆心事。他见荣庆低着脑袋不答腔,知道自己说得八九不离十。虽说他对荣庆与吟儿的关系不全清楚,但大致情况还是了解一些。想起昨天他兴冲冲他说那女人没死,也就是说,这个他爱的女人仍然在宫中当宫女。想到这儿元六立即沉下脸,劝他死了这条心。“你以为进宫当差就能见到她你错了,你进不了不说,即使进得了,宫中那么大,太监宫女上万人,各宫之间互不来往,你要是存了这种心思,早晚非掉脑袋不可。所以我能让你也不让你,让你说不定就害了你。”
两人正说着,操场上吹起了牛角号。
各营禁军纷纷涌出营房,有的骑马有的驾车,更多的是步兵,扛着刀枪在操场上排列成一队队整齐的队形。过了好长时间,突然一队骑兵从远处飞奔而来,有人吹起威风的号角,接着营中四下响起一片激动人心的鼓声,人们纷纷伸长脖子,只见一队骑兵渐渐走近,簇拥着一辆插满锦旗的敞篷马车,禁军大营的督领陪着一个五十出头,身着王公长袍的男人。荣庆一眼认出他就是瑞王。瑞王站在敞篷车上,不时向众军士招手。瑞王一招手,军士们立即发出一片地动山摇的欢呼。
瑞王在督领等几位将军的陪同下走上了阅兵台,他双手抱拳,说了一通套话,勉励大家为大清国效力。最后一位副将挥着胳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说圣母皇太后派瑞王来这儿慰问大家,不但有酒,牛羊肉和布匹等各种礼物,还每人加发一个月的银饷,放假一天,众军士一听顿时欢呼起来,大声叫着“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谢瑞王爷”之类的口号。
副将宣布这一令人激动的消息后,便与督领等人陪着瑞王离去。这下场上的军士全部高兴坏了,比武也临时取消了,各路人马欢天喜地回到各自的营中,开始领赏瑞王发下的慰问礼物。
慈禧对办学堂,开工厂之类的事还能勉强接受,对取消科举,实行什么议郎制,削减世袭王公的权益,压缩皇宫中的太监和宫女,甚至要剪掉男人头上的辫子,她是坚决反对而且非气愤的。按她过去的脾气,她早就出面将光绪叫来臭骂一通,勒令他停止一切有关新政的条文。因为现在光绪亲政,她已经交了权,不好直接出面干涉,但绝不等于说,她对危及到大清国祖宗大法的这场改革听之任之。
她派瑞王来承德慰问三军,名为替她打前站,其实是带着她的特殊使命来这儿笼络军心的。她深知玩政治不靠嘴皮子,也不能靠一纸空文,几个酸秀才再起哄也成不了气候,在这场游戏中,最终决定一切的是军队。
原先,瑞王对慈禧在北京两派斗争非常激烈的时候,派他和李莲英一起到承德来,心里非常疑惑,也非常不满,觉得不该在这种时刻让他离开京城。当他来到禁军大营,老部下和军士们对他热情的欢迎,特别当他将慈禧的金银宝器赐给各位将领,这些老部下与广大士兵一样,人人欢呼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时,这位性情耿直的王爷突然明白了慈禧的用心良苦。皇太后不是让他来这儿替她避暑做准备工作,更不是让他来游山玩水,只不过借着这个由头让他来抓军队的。尽管他是个粗人,但他不会忘记历朝历代,向来是军队决定一切。无论是唐太宗玄武门逼父亲让位。还是宋太祖陈桥兵变,包括咸丰先皇驾崩承德,最终慈禧也是靠军队的支持,杀了摄政大臣肃顺才赢得了垂帘听政的最高权力。
想到这儿,瑞王更来劲了。当着喜气洋洋的部将面,他兴奋地告诉大家,这些礼物是圣母皇太后自个儿掏的腰包,没动国库一个子儿,“这是她老人家从脂粉钱里省下来的。皇太后惦念子弟兵,特别恩赏给大家的礼物啊”不等他说完,众人再一次高呼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
营棚里的大兵,也像他们的将领一样,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喝酒庆祝,有的领了军饷就在营里大开赌戒。唯独荣庆心里说不出的沮丧,躺在营房的长炕上,拉起被单蒙在头上睡大觉。为了能在瑞王面前露一手,他下了大力气做了许多准备,甚至为了能在比武场得胜,不惜向元六求情,要他比武时输给自己,尽管元六是自己的把兄弟,但这种事,对军中爷们儿来说也是非常丢脸的。现在倒好,比武说取消就取消了,别说想借比武的机会让瑞王看重自己,结果连他老人家的面都没见上。
元六匆匆走进,伸手将牌桌上的骨牌搅了,说王爷要到各营巡视,要弟兄们赶紧收起赌具和酒杯酒坛,一边对几个懒懒散散躺在炕上的禁军叫起来:“起来统统起来。穿好衣服叠好被,别教王爷以为进了狗窝呢”
“狗窝也是公狗窝,没母的”有人开玩笑。众人听了大笑。元六沉下脸,将说笑话的人狠狠骂了一通。这一下士兵们全都老实了,一个个按元六命令整好军装,将炕上的被子叠得一码齐。枣核脸扯扯荣庆被子,低声让他起来,荣庆不理他,双手抓着被子紧紧蒙在头上。
“荣庆,快起来”元六发现荣庆仍然躺在炕房角落里没动静,走到他面前掀开被子,半开玩笑地说:“你顺着炕睡了一天了,不怕把脑袋睡扁了”
“病了。”荣庆不耐烦地说。
“病了瞧病,也得起来。”元六提高嗓门。
“起不来。”
“起不来也得起来,一会儿瑞王就来了。”元六急了。他知道他心思,想京里的那位姑娘想昏了头,急着想见瑞王又没见着,所以才生闷气。让他起来,只得骗他。
“他才不会来。”荣庆转身向墙,不理元六。
元六正要发火,突然营官陪着一员副将匆匆走进,禁军们一见长官,立即列队站在炕头。元六一见这种情景,知道准是王爷或王爷的代表来了。他一时情急,心里狠狠骂着荣庆,一边向枣核脸使个眼色。元六和老九迅速抱起好几条被子压在荣庆身上,将他连头带脚遮得严严实实。处理好炕上的荣庆,元六慌忙跑到副将面前报告,门外响起军士的叫声:“瑞王爷驾到”声音刚落地,大营统领将军与一群将领簇拥着瑞王走进。
“健锐营山字左队领催元六,参见王爷”元六慌忙跑上前给瑞王请安。他一声说完,士兵们齐声给瑞王请安:“瑞王爷千岁”
“在旗吗”瑞王看一眼元六,见他身材魁伟,心里有些高兴。
“标下是正白旗。”
“兵带的不错。犒赏全领下来了”瑞王问。
“托王爷福”元六和众士兵同声答道。
“知道是谁赏你们的吗”
“皇上。”元六挺起胸膛说。
“这不是瞎了吗”瑞王不高兴地眯起眼,看一眼列队西边的士军,士军特意将皇太后三个字咬得分外重,“这份犒赏是皇太后赏的,没皇上什么事儿记住了吗”
荣庆躺在被子底,听见元六与瑞王一问一答,心里急得像一团火,没想瑞王真的来他们营房,这是他事前万万没估计到的。要是知道王爷来这儿,别说元六叫他,就是十个人将br /gt;</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