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那你就到县里的铺子去吧, 管管进货啥的,有一样,我按照正常工人给你发工资,你别以为自己是我孙子就了不得啊。”

    富贵儿赶忙点头儿,看来“猪尾巴”来闹一下,也不是没坏处啊。

    老燕家县里的铺面已经经历了扩大调整了,直接吞掉了隔壁老徐家的裁缝铺,扩大成了两个铺面。

    除了卖鸡蛋啊,宰鸡肉啊,平日里还卖些鸡翅啊,鸡胸啊,鸡心鸡胗一类的,俨然是一个卖鸡一条龙服务。

    当然,老燕家不能只顾着自己家富裕,还是要带一带村儿里其他的人家。

    比如说帮着老宋家卖卖土豆啊,帮着老王家卖卖地瓜啊,最多每个月就收上点儿带卖的费用,也算是帮衬乡里乡亲了。

    大罗村儿的村民们,针对于老燕家富贵儿认亲的问题,当然是二话不说向着老燕家啊。

    朱经纬给村儿里的记忆本来就已经很淡了,毕竟他当时好吃懒做,没给村儿里整出啥贡献来。

    回了城的知青也鲜少又还记挂着父老乡亲们的,包括老燕家的女婿赵志文。

    他就是借口忙得很,连带着燕金梅也是多年没回家。

    可这几年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儿,燕金梅现在是每年都必须回到大罗村儿一两趟,也不顾及要不要给赵志文爷俩儿做饭的事儿了。

    下了课就去参加成人高考补习班儿,也不在灶台间忙活。

    无奈,她毕竟没读过高中,不会的东西也太多,临时抓是学不会的,只能一点儿一点儿慢慢儿来。

    这两三年,她一点儿也不敢疏忽怠慢。

    去了北京没几天儿的顺子,想要帮赵春芳张罗起来一个骨汤面的小摊儿,可是又苦于找不到置办东西的市场。

    他先是询问了三叔三婶儿。

    燕建学和胡娴就是个研究员的研究员,生活范围也就是两点一线,活动范围都不出三公里。

    顺子:得了,我问也白问。

    然后,顺子就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己亲哥铁蛋。

    铁蛋在实验室里忙活的脚不沾地,连回家的功夫都没有,还出门儿?有机会睡觉就不错了啊。

    顺子:得了,我问也白问。

    北京还有谁啊?

    他小姑姑啊!

    虽说,顺子打小儿就受小姑姑的“特殊对待”,可他到底也没少“欺负”他小姑姑。

    这不,小姑夫的事儿,还不就是顺子给捅出来的?

    顺子:小姑姑啊,我来了啊!

    燕金梅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是上课学习、上班带孩子,很少有纯粹空余的时间,也就很少去三哥家里。

    每年不忙的时候还要抽空回一趟大罗村儿,忙得小日子简直飞起。

    她之前也没听说顺子已经来了北京,见到顺子的时候,属实也是吓了一跳。

    “你咋来了啊,你不在家好好儿帮你爸种地啊!”

    顺子一脑袋黑线,我帮我爸种地,这都哪年的老黄历了啊?

    “小姑姑,我这不是来看我妈了吗,寻思着,帮我妈买点儿东西呢。”

    “啥?你妈也来了啊?”

    顺子:……

    “我妈来了快俩月了,好了不说这个,小姑姑,我是来问问你,哪里能置办到外头摆小摊儿的那些东西,比如说小推车啊,桌椅板凳儿啊啥的。”

    燕金梅一脸莫名其妙,大嫂来北京不好好儿玩玩儿,买这些东西干啥?

    是她妈的鸡蛋铺子要用?可是这么老远,也弄不回大罗村儿里去啊。

    “你要这干啥?你奶要用?让你们给带回去?”

    “不不,我奶用,我还不知道要回家里去买啊,我要给我妈用,让我妈也摆个小摊儿,卖个面条儿。”

    卖面条儿?

    燕金梅不自觉想起了大嫂的骨汤面的滋味儿,嘴里头口水都涌出来了。

    那个浓汤的滋味儿,她可当真算是毕生难忘了啊。

    “好说啊,我们食堂就有推车在处理,我带你去找后勤的张老师,小桌子小板凳我么你学校里头就有卖的,好些个学生都买了在寝室用,要我说啊,你直接去跳蚤市场买个二手的就成,又不贵!”

    顺子一听这话来劲儿了。

    便宜啊,能节省成本,那多好啊,就算是赵春芳真卖得不好,还能不太差几个钱给转出去,这也不算赔。

    还是他小姑姑靠谱。

    一个下午的功夫,顺子就把东西给买齐全了,小推车还有附带的连着煤气罐的小锅,外加三张小桌子,八张小椅子。

    “小姑,你要不今晚上跟我一块儿回去吃一口吧,这都忙活几点了,你还要现做啊。”

    燕金梅合计合计,也就应了顺子。

    让赵志文自己上食堂吃饭去吧。

    赵志文:我媳妇儿呢?我媳妇儿呢?今儿不是没课吗?我都吃了快一周食堂了。

    自打上回燕金梅第一次跟着来京的田秀平回了北京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美好生活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白芨忍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芨忍冬并收藏七十年代美好生活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