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最后也心满意足地提着一大筐吃的,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百货商场。

    燕建学带着满足的孩子们还有买来的排骨啊、鱼啊之类的,风风火火地赶回了大罗村儿。

    今儿老燕家从中午开始摆席面,早早儿地就通知到了村儿里的各家各户,说好了做上一天的流水席,热闹嘛!

    以前谁家有了大喜事儿,顶多也就是请全公社的人过来。

    这回燕安考上了清华,那可不仅仅是个大喜事儿啊,是天大的喜事儿。

    田秀平索性叫老王头儿去村儿里的广播站,用大喇叭喊给全村儿听,愿意来一起庆祝的都一块儿来啊!

    大罗村儿谁家不爱来沾这个喜气?

    像是老沈家,沈铁民原本昨儿晚上就准备好去吃席了,接过等了一下午不见有人来通知,还特意去人家家门口儿转悠了一圈儿。

    他看见那院子里好像有对儿拿着行李来的谁,在院子里说了好一会儿话,也不见别的乡亲们过来。

    沈铁民后来就无趣地走了。

    果然,是今儿一早才公布了这么一个消息。

    而且还是个流水宴啊!顶着厚脸皮可以在他家吃上两顿了!

    老燕家一点儿也没闲着,凑了好些个桌子椅子的,院子里摆不下,就往门口儿白,直接快摆满了这一小条街。

    灶间里,赵春芳和王淑芬一人一个锅炒菜,压根儿就停不下来。

    烧火的事儿也全都交给了燕建国。

    烧的菜量实在太大,赵春芳俩人直接不用锅铲了,拿上了小铁锹。

    鱼啊,鸡啊,肉啊的流水儿地往锅里下,再往外头送。

    等燕建学带着孩子们浩浩荡荡回来的时候,第一波乡亲们也都开始开饭了。

    大家伙儿一看见正主儿铁蛋露了面儿,都放下了手里的筷子,高兴地跟“小状元”打招呼。

    “哟,状元郎回来了啊!”

    “哎哟,快来叫我加狗剩沾沾喜气哟!”

    “给我们讲两句不啊?”

    铁蛋保持着一贯的面无表情,谢谢各位的夸奖,然后默默地回到自己家的院子里去。

    阿福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还有就是热闹。

    看着这么多人都聚在自己家里,阿福简直是高兴得北都找不到了!转着圈儿地跟各个熟识的乡亲们打招呼。

    “刘伯伯,那是我奶卖的走地鸡,特别好吃,你多吃点儿啊。”

    “找奶奶,我大妈烧的土豆好吃不?我没回能吃一大碗米饭呢!”

    “哎?沈舅舅啊,你是不是来找旺财?你等着啊,旺财!舅来啦!”

    阿福现在看到沈铁民还是条件反射想起来他的旺财他舅。

    早几年老沈家知道燕建文铁了心不想再接收沈翠兰的时候,总是到老燕家来,要把旺财要回去,说是总不能一拍两散以后,老燕家要把孩子都霸占着。

    可是这沈翠兰压根儿就不管孩子啊,要回去了等着饿死?

    俩小的不用说,这大了的旺财说死也不跟妈回去,要跟着姐和大妈。

    沈铁民就总来撺掇旺财,每次来老燕家都来找旺财。

    阿福记性好,现在还记得那段儿旺财被他舅天天来缠着的日子,现下看到了沈铁民,就赶紧叫她弟。

    这一叫,到时让沈铁民无所适从,脸红脖子粗了。

    当初两家人因为燕建文和沈翠兰的事儿闹腾得不大好,多年没咋好声好气儿地来往了,现在倒还好意思来蹭席?

    乡亲们被阿福这么一叫,也想起了这码子事儿,都开始小声儿在下头对这事儿嘀咕起来。

    沈铁民当真是羞得满脸通红通红的,就像那煮熟的螃蟹。

    旺财听见他舅,压根儿就没过来,远远地躲到灶间里去了。

    赵春芳一看他挤进来,赶紧把他往外赶,本来就炒菜忙活着,他进来不是净添乱吗?

    “旺财,赶紧出去找你姐去,咱们这儿可忙着没你站着的地儿。”

    “大妈,我不去,我舅又找我了,我可不出去,我不愿意跟着我妈!”

    赵春芳听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的。

    啥就不跟着你妈了?那都哪年哪月的事儿了啊?你妈都嫁到隔壁村儿去了哟,还挂着你?

    阿福捉弄了沈铁民以后,觉得心里痛快得很,转身就找她奶去了。

    田秀平也没闲着,站着自家院子里,跟着几个老姐妹啊一块儿唠嗑,挺着别人把自己家铁蛋夸到天上去,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她想到当年铁蛋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还听不进去课,书也不看是课也不听,第一回考试连及格都没到。

    那会儿啊,他就把这大孙子跟他爹划了等号了。

    随燕建国了,笨呗。

    后来也不知道咋了,转过去第二年,再叫铁蛋读一回一年级,就跟他脑袋开了光一样儿,学习是越学越带劲儿,直接从及格线奔向了双百。

    爱看书了,学习起来头也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美好生活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白芨忍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芨忍冬并收藏七十年代美好生活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