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少,若是让我知道你偷偷出门了,一律按逃奴处置。明白了吗!”
    阿月磕头哭着答:“我记下了。”
    谢奚失望的不再看她,出门去了。
    陆伯在门口等着她,见她面色铁青,劝说:“人各有志,你何必动气呢?”
    她知道自己就是没办法佛系,才会这么生气。
    将钱给陆伯说:“他们既然留不住,这钱以后你留着,需要做什么你自己吩咐他们做。早说了你收着钱,你非不收。”
    陆伯笑呵呵的,是个没脾气的老爷子。
    “我一个走不动路的人,又不能帮你做什么,只能替你看宅子。”
    谢奚劝他:“他们若是走了,就请个厨娘,或者续一个娘子我出钱养着你们,找个人照顾好你。”
    陆伯笑的慈祥地说:“雀奴也长大了,知道疼人了,你阿娘要是知道,肯定开心了。”
    谢奚笑笑,没接话,只说:“那我先回去了,等下次再来看你们。”
    崔邺在南地滞留了将近一个月,才启程北归。
    码头上到处都是流民,朝廷的粮米不够,但也聊胜于无,洪水退后,更过的是都在清理自己的家园和田地。
    崔邺看着只觉得心酸,新朝初立,少了管控,没有水利方面的人才,也没有农业方面的人才,才会在天灾人祸面前犹如一盘散沙。
    他竟生出一丝,崔程能上位,未必不是件好事。起码崔家人各司其职,还是有些能力的。
    船离岸,袁掌柜才说:“朝中在集结兵马讨伐反王。”
    崔邺扭头问:“你听谁说的?”
    袁掌柜笑笑:“驿站的人问一声,就能猜个七八分,如若不然,至今都没传出消息,而河西道上的官至今都太平无事。
    你说这太平盛世还能挺多久?
    崔邺看了眼袁掌柜,他可真是个乱臣贼子的预备选手,时刻等着那把椅子上换人。
    心累的说:“少想这些,这些事不归你管。”
    袁掌柜八卦的问:“你给你老子的信他收到后,就没给你个回信?”
    崔邺:“比如?”
    “何时起兵?却多少钱多少粮……”
    崔邺四处看了眼,叹气:“给你说了多少次了,这种掉脑袋的事少说。你现在是嫌命长是不是?”
    袁掌柜见他恼了,才收起玩笑。悠悠的说:“十几年前,这条运河上,真是繁华无双……”
    崔邺打断他:“经济学上,这个东西叫经济过盛,必定会迎来衰败期。这是铁律,和谁坐在那个位置上没关系。”
    袁掌柜扫兴的白了他一眼。
    崔邺笑说:“说的我倒是有点对你们那末帝感兴趣了。”
    袁掌柜凉凉的说:“我还以为,因你外祖的关系,那你怕是恨死了。”
    崔邺心里失笑,那算哪门子便宜外公。
    “人生来就有自己的路,我是个不强求的人,全凭自己的意愿。人活一世就是几十载,都是第一次做人,把自己活明白就不错了。”
    袁掌柜听的久久没有回神。
    所以说,神经病就要用歪理治。
    99.  九十九   崔邺北归
    袁掌柜最后说:“你若是能当权, 必然是另一番盛景。”
    崔邺当作没听见。
    五书出了船舱,将手里的信交给他,他看了眼, 是崔程的。
    崔程后来对他算是客气了, 至少少了训斥,知道嘱咐他注意身体了。
    信是崔冕执笔, 说河西道上粮价涨了三成,怕是还会持续涨。问他手里到底有多少粮。
    崔邺看着信, 两岸景色疾驰而过, 他犹豫了很久, 还是进房间给崔程回信。
    父亲:我已启程北上, 现如今南地水灾横行,今岁淮水以南, 颗粒无收。粮价势必会翻倍的涨价,然江南道官员无人受责,依旧安然无恙, 我猜测那位恐对岭南道用兵,江南道已有二州归反王, 到时候江南道必然会上下一气, 同仇敌忾。
    今岁民生多艰, 唯盼河西道太平。
    我的屯粮可助父亲度过今岁。秋季新粮种出来, 河套平原加紧开荒, 到时候可保河西军后顾无忧。我曾说过, 给我五年, 我一定要让天下粮仓皆满。
    望父亲三思。
    他收了信,心里像下了决心。这封信出去,从此, 他就成了崔程的粮草官,要保他往后的军粮。
    他问五书:“若是我做了件,不算好事的事。但也不知是是不是坏事的事,你觉得……”
    五书没等他说完:“郎君做事自有你的道理,不必说好坏。您不是常说管好自己的事吗?”
    崔邺笑了声,倒是他显得看不开了。
    他心里感慨,最后,还是

章节目录

长安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顾青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顾青姿并收藏长安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