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个正着。
“先别锁,我还没看呢。”齐康想进院子瞧瞧。
“我已经看过了。”沈瑜利索地把锁扣上,钥匙别在腰间。
齐康狐疑地看她,“小麦种子看见了?”
“嗯,看见了!”
防止齐康追问,沈瑜赶忙说,“院子很好,我很满意,多少银子?”边说边拉着人离开。
“满意就好,人家要一千二百两,我用县令的面子给你还了两百的价。”
沈瑜张大嘴巴看齐康,齐康耸耸肩,沈瑜爆出一阵大笑。“哈哈,你这脸还真值钱。”
两人边走边说。
“难民呢?你都安排哪去了?”沈瑜问。
“垦荒去了。”
“这么快?”
“时间紧迫,每日都有新的难民加入,人数众多,进城怕会造成恐慌,我把人都拦在城门外,愿意留下的就地安排;我划分了几个区域,把人陆续送过去,一部分人盖房,一部分人垦荒;每五天按人头领取口粮……”
沈瑜佩服齐康,这效率。今天,说起难民齐康已经不是满脸郁色,而是有着一丝轻快。
“齐公子,你真棒!”沈瑜给身边人一个大大的笑脸。
齐康一愣,随后释然一笑。“谢谢,如果没有你,锦江县可能也好不到哪儿去。”
沈瑜摇了摇头,“我能做的有限,重点在你,你很好!”
齐康嘴角露出一抹浅笑,“进去吧,外面热。”
“不啦,我要去找周老,辛黄草该收了。”
齐康遗憾道:“好吧,反正你也快搬过来了。”
难民的草棚中。
满脸皱纹的老人捧着碗,十分珍惜地吃着野菜粥。“大米啊,好年头咱们也是舍不得吃的,锦江县给咱们的救济粮居然是大米。”
“我听说救济粮都是大米呢,锦江县好啊,县令大人给了咱们活路,我就在锦江县不走了。”
“嗯,我爹也这么说,等我们把房子盖起来,有了住处也不走了。”
……
通知了周仁辅,沈瑜去了几家店,重新做了被褥等,新房新气象,一应用品全部换新。
沈瑜到家没多久,周仁辅也坐着马车到了。周仁辅想可持续发展,问沈瑜能不能留几颗,等着它开花结种。
“可以的,您老看着留,我也不懂。这里我会找人看着,但是您也有心里准备,我不在这,被偷也是有可能的。”
大川他们已经商量好,每晚有两位长工过来守夜,守着一院子的牛和后园的灵芝。
她家这院子也就那十几朵灵芝最值钱。以前一直捂着藏着,如今不得不暴露出来。
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别有用心的人。
“没关系,这已经很不错了,我托人又弄了一批别的种子,来年我找个地方,你给我种,不让你白种,我给你报酬,如何?”周仁辅跟沈瑜打商量。
“报酬就不用了,举手之劳。”
周仁辅笑道:“别人费尽心思不能的事,到你这就是轻而易举,好了,我也不跟你客气,以后你家人到我松鹤堂不管是看病还是抓药一律免费。”
“成交!”
之后几天,沈瑜又去了几次县城,每次都把系统里面的麦种置换出来,就这样把全部麦种升级完成。
难民们垦荒初见成果,一边垦荒,一边播种。他们本就依附齐康,县衙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倒是省去了很多麻烦。
至于锦江原住民,水稻长势良好,他们也看到了希望,所以小麦种植的推广并没有遇到推广水稻时的阻碍。
闲来无事,沈瑜特意驾车去很远的鱼塘买来一些育苗,撒在稻田里。
小河村的人们也效仿沈瑜,稻田养鱼逐渐传开来,居然成了锦江县的一大特色。
终于到了搬家的日子,桌椅板凳被褥等都没动,走之前刘氏都特意拆洗过,留给守夜的人用。
十几只活鸡、两只狗,四个人,再加上一些米面,鹿丸两趟就搬过去了。齐康想要帮忙被她拒绝了,他那边忙得不可开交,沈瑜不忍再给他添麻烦。
等看到自家的新房,刘氏三人乐得合不拢嘴,房子出乎她们的意料。
沈星前院后院跑来跑去,黑天天和灰灰菜跟在后头,“哦、哦,新房子、新房子,姐我住哪间?”
“东西两屋,还有后面三间都可以住,你自己喜欢哪间就住哪间。”
最后,东房归刘氏,西房留给沈瑜,沈草和沈星则住到后罩房,每人一个房间。只是当天半夜,沈星就跑到她娘的房间,因为房间好大,她害怕!
刘氏摸摸这摸摸那,对新院子喜欢的不得了。“二丫,这得多少钱?”
“一千两。”
刘氏一哆嗦,“这么多?”
“这还是人家看在县令大人的面子上给咱便宜两百两呢,这么大的院落,您在这院里开出一片菜地都成,紧挨着县衙小偷都不敢来,还不值这个价啊。”
“先别锁,我还没看呢。”齐康想进院子瞧瞧。
“我已经看过了。”沈瑜利索地把锁扣上,钥匙别在腰间。
齐康狐疑地看她,“小麦种子看见了?”
“嗯,看见了!”
防止齐康追问,沈瑜赶忙说,“院子很好,我很满意,多少银子?”边说边拉着人离开。
“满意就好,人家要一千二百两,我用县令的面子给你还了两百的价。”
沈瑜张大嘴巴看齐康,齐康耸耸肩,沈瑜爆出一阵大笑。“哈哈,你这脸还真值钱。”
两人边走边说。
“难民呢?你都安排哪去了?”沈瑜问。
“垦荒去了。”
“这么快?”
“时间紧迫,每日都有新的难民加入,人数众多,进城怕会造成恐慌,我把人都拦在城门外,愿意留下的就地安排;我划分了几个区域,把人陆续送过去,一部分人盖房,一部分人垦荒;每五天按人头领取口粮……”
沈瑜佩服齐康,这效率。今天,说起难民齐康已经不是满脸郁色,而是有着一丝轻快。
“齐公子,你真棒!”沈瑜给身边人一个大大的笑脸。
齐康一愣,随后释然一笑。“谢谢,如果没有你,锦江县可能也好不到哪儿去。”
沈瑜摇了摇头,“我能做的有限,重点在你,你很好!”
齐康嘴角露出一抹浅笑,“进去吧,外面热。”
“不啦,我要去找周老,辛黄草该收了。”
齐康遗憾道:“好吧,反正你也快搬过来了。”
难民的草棚中。
满脸皱纹的老人捧着碗,十分珍惜地吃着野菜粥。“大米啊,好年头咱们也是舍不得吃的,锦江县给咱们的救济粮居然是大米。”
“我听说救济粮都是大米呢,锦江县好啊,县令大人给了咱们活路,我就在锦江县不走了。”
“嗯,我爹也这么说,等我们把房子盖起来,有了住处也不走了。”
……
通知了周仁辅,沈瑜去了几家店,重新做了被褥等,新房新气象,一应用品全部换新。
沈瑜到家没多久,周仁辅也坐着马车到了。周仁辅想可持续发展,问沈瑜能不能留几颗,等着它开花结种。
“可以的,您老看着留,我也不懂。这里我会找人看着,但是您也有心里准备,我不在这,被偷也是有可能的。”
大川他们已经商量好,每晚有两位长工过来守夜,守着一院子的牛和后园的灵芝。
她家这院子也就那十几朵灵芝最值钱。以前一直捂着藏着,如今不得不暴露出来。
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别有用心的人。
“没关系,这已经很不错了,我托人又弄了一批别的种子,来年我找个地方,你给我种,不让你白种,我给你报酬,如何?”周仁辅跟沈瑜打商量。
“报酬就不用了,举手之劳。”
周仁辅笑道:“别人费尽心思不能的事,到你这就是轻而易举,好了,我也不跟你客气,以后你家人到我松鹤堂不管是看病还是抓药一律免费。”
“成交!”
之后几天,沈瑜又去了几次县城,每次都把系统里面的麦种置换出来,就这样把全部麦种升级完成。
难民们垦荒初见成果,一边垦荒,一边播种。他们本就依附齐康,县衙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倒是省去了很多麻烦。
至于锦江原住民,水稻长势良好,他们也看到了希望,所以小麦种植的推广并没有遇到推广水稻时的阻碍。
闲来无事,沈瑜特意驾车去很远的鱼塘买来一些育苗,撒在稻田里。
小河村的人们也效仿沈瑜,稻田养鱼逐渐传开来,居然成了锦江县的一大特色。
终于到了搬家的日子,桌椅板凳被褥等都没动,走之前刘氏都特意拆洗过,留给守夜的人用。
十几只活鸡、两只狗,四个人,再加上一些米面,鹿丸两趟就搬过去了。齐康想要帮忙被她拒绝了,他那边忙得不可开交,沈瑜不忍再给他添麻烦。
等看到自家的新房,刘氏三人乐得合不拢嘴,房子出乎她们的意料。
沈星前院后院跑来跑去,黑天天和灰灰菜跟在后头,“哦、哦,新房子、新房子,姐我住哪间?”
“东西两屋,还有后面三间都可以住,你自己喜欢哪间就住哪间。”
最后,东房归刘氏,西房留给沈瑜,沈草和沈星则住到后罩房,每人一个房间。只是当天半夜,沈星就跑到她娘的房间,因为房间好大,她害怕!
刘氏摸摸这摸摸那,对新院子喜欢的不得了。“二丫,这得多少钱?”
“一千两。”
刘氏一哆嗦,“这么多?”
“这还是人家看在县令大人的面子上给咱便宜两百两呢,这么大的院落,您在这院里开出一片菜地都成,紧挨着县衙小偷都不敢来,还不值这个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