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紧皱:“你来了。”
“出什么事了?”沈数一步过去,“听说是撞了人,你可有受伤?”
“我没事。”桃华拉住他伸过来的手,“你看这人是谁。”
床上的人还紧闭着眼,脸上有些不太正常的红潮,嘴唇偶尔微微蠕动,似乎在念着什么,只是声如蚊蚋又含糊不清,教人听不明白。不过这人沈数还真有印象:“这仿佛是于家的——于铤?此人不是跟着于锐去剿匪了吗?”
“果然是跟着去了吗?”桃华脸色微微一变,“他喝醉了,冲到我的马车前头,被马踢倒。我原是怕撞出个好歹来,本想着送去医馆让郎中仔细检查,谁知道他在马车上就呓语起来……”
“他说——堂兄你不能如此,这是杀良冒功!”桃华低声地说,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有种难以形容的压抑,入耳惊心。
是的,就是入耳惊心。当时在马车里,醉得跟一滩泥似的于铤突然抬起脖子说出这句还算清楚的话的时候,桃华也是一阵惊心。堂兄指的是谁?杀良冒功,说的又是什么?
“杀,良,冒,功。”沈数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四个字,“于锐?”所以说,红莲教之事果然有假,于阁老真的是为了让于锐立功,不惜编造谎言,以生民之命堆起于锐的军功吗?
“他虽然醉得不行,但嘴里一直都嘀嘀咕咕的,只是根本听不清楚。”桃华下意识地往沈数身边靠了靠,拉住了他的衣袖,“就连这句话也是我和薄荷各听清了几个字,最后拼凑出来的。可是听出了这句话之后就能看得出来,他嘴唇动来动去,经常说的就是‘百姓何辜’四个字。”
沈数低头看去。于铤眉头紧皱,仿佛很不舒服的样子,但嘴唇动的时候确实像是在说“百姓何辜”。只是声音全都含在喉咙里,若不是先听见了杀良冒功的话,谁也不会发现他在说什么。
“他现在怎样了?”沈数把涌上胸口的怒火往下压一压,伸手轻轻握了桃华的手,“别怕。”
“我不是怕,只是觉得冷……”桃华苦笑。她不是没见过死人,之前在疫区,还不是看到无数病人因为被耽误了而死去?可是那毕竟也是先得了病,而杀良冒功……她只要想一想就觉得背后直冒冷气,看着一个人死去,与亲手结束一条活蹦乱跳的生命总还是有区别的。
于铤在发热。他看起来比在猎场那时候黑瘦且憔悴,即使在昏睡中眉毛也紧紧地拧着,在眉心处挤出一个深深的川字纹。
“我已经给他诊过了脉,是郁结于内,又感了风寒,身上还带着伤,被酒一冲发作出来,此病非轻。”
“他是跟着于锐去的,但如今于锐并未回兵,也未曾派遣他回京报信。”也就是说,于铤很可能是自己跑回来的。
桃华靠在沈数身上,看着在床上不停翻腾的年轻人:“他被吓到了……”想来他从未想到过,有朝一日会看见自家人杀良冒功,而他就是其中的帮凶。
沈数看了于铤片刻,忽然问:“能让他醒过来吗?”
桃华敏锐地理解了他的意思:“你想让他作证?我觉得不太可能。”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她才知道那些大家族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有多么根深蒂固。于铤如果真有出来揭露自己堂兄的勇气,也不会郁结于心以至于病成这样。
沈数狠狠地皱了皱眉。其实他也知道不可能。于铤应该是刚刚从山东跑了回来,估计于阁老都还不知道。一旦于家接到于锐传回来的消息,估计就会把他禁闭在家里,根本休想再出门,更不用说去揭发于锐。
“我得先把他带走。”沈数略一盘算,迅速拿定了主意,“如果让他回去于家,那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扣在手里,至少能让于家不安。
“怎么带走?”桃华怔了一下,“我在街上把他撞倒,肯定有不少人看见的,于家能查得出来。”
沈数微微一笑:“他是奉皇命随军剿匪,现在皇上尚未宣召,亦未收兵,他自己就回了京城,单这一条就能把他扣下了。”
“有理由就行。”桃华松了口气,“你也不要太落了别人的口实。”
沈数心里一暖,握着她的手又紧了紧,低声道:“我送去的那些图样,你选了没有?”
桃华脸上微微红了一下:“下次不要送那么多了,总共只是三样,我瞧着样样都好,挑得眼都花了。”她倒没觉得及笄礼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为沈数的用心而感动。
沈数低声笑道:“及笄礼怎么能马虎。”及笄意味着女子已经可以出嫁了,意味着她可以嫁给他了,这是多么重要的事,哪能轻忽呢。
桃华脸上更红了,正想说句什么,就听外头隐隐传来喧哗的声音,接着春华轩掌柜就敲了敲门:“王爷,于家来人了,说蒋姑娘撞了他家儿子,现在是要杀人灭口,在门口闹起来了。”
沈数轻蔑地一笑:“果然来了。先拦住他们。于铤无召私自回京,乃是临阵脱逃,自有律法治罪,容不得他们胡闹。”
春华轩大门前,于铤的父母带着几个下人堵在那里,于母已经毫无形象地坐在地上,拍着腿大哭大叫起来。
于父觉得这有些不像样子,正打算劝阻一句,背后一个管事打扮的人便低声道:“六老爷,还是先把少爷弄出来吧,不管用什么法子,人弄出来就行。要是弄不出来……”
于父脚下一顿,又缩回去了。
“出什么事了?”沈数一步过去,“听说是撞了人,你可有受伤?”
“我没事。”桃华拉住他伸过来的手,“你看这人是谁。”
床上的人还紧闭着眼,脸上有些不太正常的红潮,嘴唇偶尔微微蠕动,似乎在念着什么,只是声如蚊蚋又含糊不清,教人听不明白。不过这人沈数还真有印象:“这仿佛是于家的——于铤?此人不是跟着于锐去剿匪了吗?”
“果然是跟着去了吗?”桃华脸色微微一变,“他喝醉了,冲到我的马车前头,被马踢倒。我原是怕撞出个好歹来,本想着送去医馆让郎中仔细检查,谁知道他在马车上就呓语起来……”
“他说——堂兄你不能如此,这是杀良冒功!”桃华低声地说,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有种难以形容的压抑,入耳惊心。
是的,就是入耳惊心。当时在马车里,醉得跟一滩泥似的于铤突然抬起脖子说出这句还算清楚的话的时候,桃华也是一阵惊心。堂兄指的是谁?杀良冒功,说的又是什么?
“杀,良,冒,功。”沈数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四个字,“于锐?”所以说,红莲教之事果然有假,于阁老真的是为了让于锐立功,不惜编造谎言,以生民之命堆起于锐的军功吗?
“他虽然醉得不行,但嘴里一直都嘀嘀咕咕的,只是根本听不清楚。”桃华下意识地往沈数身边靠了靠,拉住了他的衣袖,“就连这句话也是我和薄荷各听清了几个字,最后拼凑出来的。可是听出了这句话之后就能看得出来,他嘴唇动来动去,经常说的就是‘百姓何辜’四个字。”
沈数低头看去。于铤眉头紧皱,仿佛很不舒服的样子,但嘴唇动的时候确实像是在说“百姓何辜”。只是声音全都含在喉咙里,若不是先听见了杀良冒功的话,谁也不会发现他在说什么。
“他现在怎样了?”沈数把涌上胸口的怒火往下压一压,伸手轻轻握了桃华的手,“别怕。”
“我不是怕,只是觉得冷……”桃华苦笑。她不是没见过死人,之前在疫区,还不是看到无数病人因为被耽误了而死去?可是那毕竟也是先得了病,而杀良冒功……她只要想一想就觉得背后直冒冷气,看着一个人死去,与亲手结束一条活蹦乱跳的生命总还是有区别的。
于铤在发热。他看起来比在猎场那时候黑瘦且憔悴,即使在昏睡中眉毛也紧紧地拧着,在眉心处挤出一个深深的川字纹。
“我已经给他诊过了脉,是郁结于内,又感了风寒,身上还带着伤,被酒一冲发作出来,此病非轻。”
“他是跟着于锐去的,但如今于锐并未回兵,也未曾派遣他回京报信。”也就是说,于铤很可能是自己跑回来的。
桃华靠在沈数身上,看着在床上不停翻腾的年轻人:“他被吓到了……”想来他从未想到过,有朝一日会看见自家人杀良冒功,而他就是其中的帮凶。
沈数看了于铤片刻,忽然问:“能让他醒过来吗?”
桃华敏锐地理解了他的意思:“你想让他作证?我觉得不太可能。”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她才知道那些大家族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有多么根深蒂固。于铤如果真有出来揭露自己堂兄的勇气,也不会郁结于心以至于病成这样。
沈数狠狠地皱了皱眉。其实他也知道不可能。于铤应该是刚刚从山东跑了回来,估计于阁老都还不知道。一旦于家接到于锐传回来的消息,估计就会把他禁闭在家里,根本休想再出门,更不用说去揭发于锐。
“我得先把他带走。”沈数略一盘算,迅速拿定了主意,“如果让他回去于家,那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扣在手里,至少能让于家不安。
“怎么带走?”桃华怔了一下,“我在街上把他撞倒,肯定有不少人看见的,于家能查得出来。”
沈数微微一笑:“他是奉皇命随军剿匪,现在皇上尚未宣召,亦未收兵,他自己就回了京城,单这一条就能把他扣下了。”
“有理由就行。”桃华松了口气,“你也不要太落了别人的口实。”
沈数心里一暖,握着她的手又紧了紧,低声道:“我送去的那些图样,你选了没有?”
桃华脸上微微红了一下:“下次不要送那么多了,总共只是三样,我瞧着样样都好,挑得眼都花了。”她倒没觉得及笄礼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为沈数的用心而感动。
沈数低声笑道:“及笄礼怎么能马虎。”及笄意味着女子已经可以出嫁了,意味着她可以嫁给他了,这是多么重要的事,哪能轻忽呢。
桃华脸上更红了,正想说句什么,就听外头隐隐传来喧哗的声音,接着春华轩掌柜就敲了敲门:“王爷,于家来人了,说蒋姑娘撞了他家儿子,现在是要杀人灭口,在门口闹起来了。”
沈数轻蔑地一笑:“果然来了。先拦住他们。于铤无召私自回京,乃是临阵脱逃,自有律法治罪,容不得他们胡闹。”
春华轩大门前,于铤的父母带着几个下人堵在那里,于母已经毫无形象地坐在地上,拍着腿大哭大叫起来。
于父觉得这有些不像样子,正打算劝阻一句,背后一个管事打扮的人便低声道:“六老爷,还是先把少爷弄出来吧,不管用什么法子,人弄出来就行。要是弄不出来……”
于父脚下一顿,又缩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