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看着他情绪低落啊。
    “您还有大花三花和虎子,我们都陪着您。”
    唐建国一听,状态上来了,“有他们仨就行,你别往家庭成员里挤。”
    “那您别难过。”
    “有啥可难过?我娘昨晚说,我还不如死在外头,那时候心就死了,对他们啥念想都没有。所有情分,就这么烟消云散吧。”
    “叔,我兜里有五十,您先拿着。”
    唐建国瞪眼,兜里随便就装五十,你这是炫富呢,还是炫富呢?
    “不要,我又不用交罚款,刚才纯属忽悠。”
    “我知道,我不是还帮你一起忽悠来着?”
    “那你给我钱干啥?”
    “这是零花钱。”沈晏清道,“我挣的都交给大花了,过两天还能有稿费,钱到了咱俩再分。”
    唐建国气道:“不要!我还得还你钱呢!”
    “不着急,得先有零花钱,才能挣到钱。”
    这个逻辑取悦了老丈人,对啊,有经费才能出门修古董,要不连村子都出不去。
    “那我先拿着,回头一起还。”唐建国在心里鼓励自己,虱子多了不怕咬,回头找找老朋友,走走老路子,只要别像上次那样犯傻,什么都能还上。
    “我告诉你,别看今天在大队部对你和蔼,那是不想给我自己拆台。回家后还跟以前一样,离我闺女远点儿!不许往我家跑!”
    沈晏清心道,明白了,我就是老丈人的工具人,用完就扔,一点儿不留情。
    81、再见,唐暖
    唐建国严防死守, 不让俩臭小子登堂入室,可是效果甚微,一个也没挡住。
    人家季驰理由正当:三花想在初中跳级,想要追上被虚耗的时光, 需要有人来给她补课啊。
    跟阻拦臭小子相比, 当然是二闺女的学习更为重要, 所以小季同学第二天晚上就重新入驻了,跟以前一样给三花补课、讲题、批改。
    现在他长了记性, 不再打那么大的叉。功课做完, 俩人还照常练字, 练完已经很晚, 小季同学极其自然地跟虎子一起洗漱, 然后直接爬上炕。
    唐建国心塞塞,睡觉场地变挤了不说,还得给他做饭!
    对的,现在家里的饭是老爹做,唐建国多心疼孩子啊,坚决不让三花动手,于是几个孩子肉眼可见地吃得少了。
    唐建国不服气, 把三花那本《大众菜谱》拿来钻研, 就不信了,老子做工匠的时候手艺天下第一,还能被做饭难倒?
    钻研厨艺之余,老唐经常在心里琢磨:季驰还好, 过几天就回京市了,隔壁院那个才真真让人头疼。一天到晚态度可好了,脸皮可厚了, 进家门的名目可多了,必须把他看住!
    沈晏清的理由真的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过来扫院子,然后指点两个小的一个老的晨练;送完稿子还过来,说是要教建国同志练射箭。
    练着练着就到了中午,唐建国要做饭。沈晏清也不走,劈柴烧火什么的,季驰也会晃悠出来,洗菜切菜什么的。
    每每这时候,唐建国都觉得受到暴击,关键自己气得鼓鼓的,人家两个还浑然不觉,小帮工做得可来劲儿了。
    等饭菜做好,小季同学极其自然地从碗柜里拿了六副碗筷出来,盛好六碗饭,还摆好六个凳子。
    下午就更别提了,唐建国不是爱下象棋吗,不是十里八乡没对手吗,沈晏清就是那个勉强能跟他打成平手的,节奏一般是输两三局赢一局。这样一来战况还挺胶着,唐建国又赢得稍多,便格外来劲儿。
    时间一长唐建国也回过味儿来,这家伙故意的吧?下棋下到想赢就赢想输就输的程度,那棋力要高很多吧?
    老丈人更不服气了,天天翘首盼望,沈晏清送完稿子他就把人喊来……
    为此,沈晏清的小说进度都慢了下来。
    老唐十分得意,沈晏清同志,虽然你天天在我家耗着,但是跟大闺女连句话都说不上,只能陪我玩耍!小样儿,跟我斗,哈哈哈哈!
    不知不觉,陈敏教授在大旺村已经住了两个多月,如今临近年关,也该返回京市了。在他的努力下,村里两处养殖场都有了详细的档案,狍狍和猪猪都养得很壮,狍孕妇也得到妥善的照顾。另外,因为唐耀祖当了公社书记,教授顺便研究了其他几个村的情况,帮着规划出整个公社的发展蓝图。
    几年后新的政策出台,唐耀祖才知道,永安公社比别人早迈了多么大的一步!
    不过那都是后话,眼下的陈教授是不舍得走的,要不是京市那边催促,他想住到明年开春,等狍狍生了崽再回去。
    养殖场工作都交给村里饲养员,市里和省里两位研究员一直跟着教授,也算是教授的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市农科院的研究员赵爽每周都会来大旺村查看养殖场,狍子有问题可以给他打电话,随叫随到。
    一系列工作结束,已经过了腊八,陈敏教授和研究员季新以及

章节目录

我在七零舞丹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鱼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鱼钤并收藏我在七零舞丹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