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尝尝覆朝升迁的滋味。
    凌尧却主动抛砖引玉,“若此回我们求和,回淮南可好?”
    保守一派老臣们听得主子的意思,终是松了口气。新锐一派则多有不服,好些相劝与老臣们争执不下。一直到夜里过半,终是凌尧带着一干老臣占据上风,最终敲定:求和不战。
    可眼下的问题是,派谁出去求和。虽有两军交战不杀来使一说,可这毕竟是一门需要口才和胆量的差事。一干新锐自是没了声响,老臣之中也多有推让。
    方才一直未出声响的穆先生却是站了出来,“穆某愿替王爷出城求和。”
    凌尧面上大喜,直将穆先生拉来,许诺若是成功,大大有赏。
    亥时已过,议事完,臣子们纷纷退出了书房。
    等得四下无人,凌尧方才带着贴身的内侍从书房中出来,直往凌墨的小别院去了。
    两日后,紧闭整整一月有余的杭州城门,终于拉开一道儿小缝隙。一行淮南王的兵士骑着马,护着个锦衣书生从缝隙中鱼贯而出,缓缓往三里之外朝堂大军驻扎的山谷行去。
    明煜一身淮南王兵士的打扮,给那锦衣书生牵着马,听得马上人仍在咳嗽,直抬头问了声,“殿下,可要停下让许太医诊脉?”
    凌墨大伤初愈,骑在马上久了依然会气息不济,却对马下明煜摆了摆手,“不必。”
    十三司已经盯着穆先生许久,那日刺杀凌墨的刺客,十三司故意放走了两人,便跟着他们寻回去了穆先生的院子。这一回,穆先生又主动出城请和,凌墨和凌尧便更是确定了几分。
    就在昨日夜里,穆先生正还和凌尧议着求和的说辞,便被凌尧让人绑了起来,锁在了书房后面。而此行出城求和,得由凌墨亲自去,才有十足的把握。
    朝廷大军之中,凌墨也早就部署了十三司的人跟着。明安几回书信回来与凌墨报,摄政王这回派兵平乱,并未动用大周主要兵力。
    被晋王派来的大将军程彪,是原骠骑大将军程勇的侄儿。程勇死于三年前与瓦剌一场大战,程彪当时也在军中,便是败军之将。战败而归之后,也并未向晋王示好站队。此行程彪带来的三万大军,亦都是老弱病残。
    不出凌墨所料,晋王并不想救他,不过是想和上辈子一样,看两军相争,你死我活,淮南王和程彪,不论谁败了,作壁上观的晋王,都只会坐收渔利。
    马队缓缓行至三万大军前,由得兵士通传给程彪,淮南王的求和使臣到了。
    程彪此人,向来直来直去,没有什么阴损的招法儿。便直让兵士,将使臣带入了帅帐。
    凌墨只带了明煜一人护着,入来了帅帐。
    程彪原还远远上座。可仔细一番打量,忽的发觉不对,手中的茶杯都差些没拿住,忙一把起身来迎。
    “程彪见过太子殿下!”
    41.  佳人笑(6)   凑去她耳边狠狠道,“再……
    帐子里只剩程彪的亲信, 听得将军认出来人是太子,一行人也齐齐跪去了地上。
    凌墨免了众人之礼,方被程彪迎去了上座。
    凌墨与程彪年幼相熟, 程彪还长他两岁。那时他随着皇祖父征战瓦剌, 又随着骠骑大将军习武,程彪那时候,便也跟着叔父一道儿习武。
    皇祖父驾崩之后, 朝堂交于父亲手中不过四年, 便被晋王把持。晋王忌惮程勇手中兵权, 另外扶持了武将连深分庭而治。程家叔侄二人不受重用,可朝堂固然需要这样久经沙场的将领。早两年瓦剌宣战,二人便被派往北疆打仗。
    可瓦剌休养生息数年, 草原水土养得人强马壮,叔侄二人于边城首场败绩, 而晋王又迟迟不肯增派援兵,直致程勇战死沙场。程彪败军而归, 还得背负败军之将的骂名。自那之后,兵权也悉数都交还给到晋王先前扶持的连将军手上。
    此次凌墨便是算准了,晋王无心救援于他,发兵杭州城派来的,也定不会是他手中连深这样的重要将领。只能是早已没有什么价值的程彪。
    二人既是熟络,等得凌墨将两江总督谋害太子一事原委道来,程彪未需要太久时候考虑, 便只道, “程彪本就是来营救殿下。殿下如今安全抵达我军,便没有再战的道理。若淮南王肯开杭州城门,程彪便率众人, 恭送淮南王之人回封地。”
    多日来,凌墨难得露出一抹笑意,“程将军通达,孤替淮南王谢过

章节目录

太子宠婢她跑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紫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紫夭并收藏太子宠婢她跑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