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显然是被这两句话震住了。
江晓寒一看他这个表情,就知道宁衍果然是将这件事瞒得很好,两年过去,哪怕是宁衍都把宁靖领了回来,宁怀瑾还是对此事一无所知。
——不过也是,江晓寒想,宁衍一个帝王,要是想瞒着宁怀瑾什么,那不过是轻而易举,动动嘴皮子的事儿。
“王爷——”
“明远。”宁怀瑾打断他,“今日之事,多谢了。本王今天还得进宫,就不多留了,你……你且好好养身子。”
宁怀瑾说完,敷衍似地拱了拱手,都没好好道别,便像是被猫追狗撵一样匆匆走了。
江晓寒望着他仓皇离去的背影,慢吞吞地端起茶盏喝了口茶。
宁怀瑾前脚离开,颜清后脚便推开门进来。进来后也未曾多说,只是淡淡地问道:“你告诉他了?”
“不然呢?”江晓寒冲着颜清进门的方向伸出手,闻言挑了挑眉,说道:“要我说,王爷不开窍让人着急,陛下自己也有错。过日子,瞒着掖着能有什么好,还不如趁早把什么事儿都说了,什么事儿都没了。”
颜清嗯了一声,顺从地接住他的手,坐在了他身边。
“你也不怕一剂猛药下去,他们再吵得更厉害。”颜清说。
“不会。”江晓寒摩挲了一下颜清的手指,笑着说:“王爷那个性格,现在八成心疼着呢。他这辈子能在陛下面前强硬的机会两年前就用过了,以后可不是被人捏圆搓扁。”
“宁衍不是个随意放手的人。”颜清说:“你就算不掺和这事,他俩人也走得到一起去。”
“我知道。”江大人没脸没皮地歪在床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颜清的指根揉了揉。
“但是既然事情已经不可回转了,那能少走点歪路就少走一点。”江晓寒说:“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是王爷年轻,陛下更年轻,一下子双双钻了牛角尖,才搞得像是天大的不合一样。都是从年轻时候走过来的,要是到了我这个岁数,那可是什么都看得开。”
“嗯。”颜清弯了弯眼睛,揶揄似地看着他:“都是经验之谈。”
正文 他要去找宁衍说清楚
宁怀瑾本是憋着一口气想要进宫去找宁衍说清楚,可他刚走出江府大门时,整个人被凉风一吹,反而冷静下来了。
现在去要说什么呢,宁怀瑾想,说我知道了你以后不会有后嗣了,那既如此,反正事情已经这样了,不要后宫就不要后宫吧?
——那宁衍会怎么想。
宁衍最近本来就因为宁宗源留下的那封遗旨感到不安,又因为之前的事情在钻牛角尖,拧着劲儿地觉得自己跟他在一块是“迫不得已”,是“无奈为之”。那要是现在他冲过去跟宁衍说自己知道了绝后的事儿,恐怕宁衍更得觉得自己松口是另一种“让步”了。
宁怀瑾不由得有点头疼。
他站在江府门口吹了一会儿冷风,最后揉了揉额角,还是先回了恭亲王府。
其实时至今日为止,宁怀瑾一点都不怀疑宁衍的心意了。
或者说,其实他早就不怀疑宁衍的决心了。
从宁铮到太子,这一桩桩一件件事里,宁衍无疑确实将他放在了“未来”中一并考量,且一直在为了“有他的未来”而努力。
那他现在到底在坚持什么,宁怀瑾忽而想:叔侄也好,断袖也罢,确实不算正道,传出去也会颇多非议——但若是宁衍铁了心要如此呢。
若是宁衍觉得他比名声重要,那那些东西对宁衍而言,对宁衍来说也确实算不了什么。
而至于宁衍究竟是不是这么想的……其实宁怀瑾不必多想心里就能有答案,宁衍要是不把他看得比那些东西都重要,就不必兜兜转转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了。
其实说到底,宁怀瑾不过是怕未来十几二十年之后,等到这件事再没有回头路时,会委屈了宁衍。
但方才江晓寒一席话点醒了他——他自己都能不在乎恭亲王府的名声,不在乎自己未来如何,那为什么就宁衍偏得在乎。
等到百年之后,人身死魂消吹灯拔蜡,身后谁褒谁贬,有没有人烧纸上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眼不见心净,是好是坏都与自己无关。
所以他为什么要为了百年之后的身后名,伤了宁衍活生生的心呢。
无论颠来倒去怎么算,这都是实在是很不上算的买卖。
那我到底在坚持什么,宁怀瑾再一次扪心自问。
是要坚持到十几二十年之后,看到时光荏苒而过,看着宁衍坚持十年,二十年,身边空无一人,徒留寂寥吗。
——如果当真如此,那为什么又要平白浪费这十几二十年的光阴。
宁怀瑾心思已定,再没什么需要动摇的。或许江晓寒说得对,人活一世,君不君臣不臣有什么要紧,反正他看上的是“宁衍”这个人,又不是高台金座上一个称呼。
他打定了主意,再不犹豫,起身更衣备车,就要准备进宫去找宁衍说清楚。
然而还不等他去,宁衍身边的何文庭反倒是先来了。
听见门房禀报时,宁怀瑾还愣了片刻,一时没猜到何文庭是来做什么的。
宁衍不是那样口是心非的人,他既然说是要跟他“划清界限”,便不会欲擒故纵地跑来撩拨他。可凭宁怀瑾对宁衍的了解,他又觉得宁衍不可能关起门来自己想通了,是以何文庭来得就十分反常。
宁怀瑾忽然直觉,这可能不是件好事儿。
恭亲王心里七上八下,高高地悬着一颗心,吩咐人将何文庭请了进来。何文庭进门时倒是笑容满面的,手里托着个长长的方形盒子,人也是恭恭敬敬的。
“见过王爷。”因着是在恭亲王府上,于是何文庭行了个大礼:“王爷安康。”
“快起来。”宁怀瑾连忙示意卫霁去扶了一把,状若不经意般地问道:“何内侍此来,可是陛下有什么吩咐?”
“正是。”何文庭客客气气地笑着回话道:“是这样,年关将至,陛下厚赏了此次平叛的几家功臣,王爷自然是其中独一份的,哪能落下。”
宁怀瑾这才发现,何文庭身后还跟着十来个内侍,穿着宫中服饰,整整齐齐地站在门外院里,身边大箱小箱地放了一堆。
宁怀瑾说不出
江晓寒一看他这个表情,就知道宁衍果然是将这件事瞒得很好,两年过去,哪怕是宁衍都把宁靖领了回来,宁怀瑾还是对此事一无所知。
——不过也是,江晓寒想,宁衍一个帝王,要是想瞒着宁怀瑾什么,那不过是轻而易举,动动嘴皮子的事儿。
“王爷——”
“明远。”宁怀瑾打断他,“今日之事,多谢了。本王今天还得进宫,就不多留了,你……你且好好养身子。”
宁怀瑾说完,敷衍似地拱了拱手,都没好好道别,便像是被猫追狗撵一样匆匆走了。
江晓寒望着他仓皇离去的背影,慢吞吞地端起茶盏喝了口茶。
宁怀瑾前脚离开,颜清后脚便推开门进来。进来后也未曾多说,只是淡淡地问道:“你告诉他了?”
“不然呢?”江晓寒冲着颜清进门的方向伸出手,闻言挑了挑眉,说道:“要我说,王爷不开窍让人着急,陛下自己也有错。过日子,瞒着掖着能有什么好,还不如趁早把什么事儿都说了,什么事儿都没了。”
颜清嗯了一声,顺从地接住他的手,坐在了他身边。
“你也不怕一剂猛药下去,他们再吵得更厉害。”颜清说。
“不会。”江晓寒摩挲了一下颜清的手指,笑着说:“王爷那个性格,现在八成心疼着呢。他这辈子能在陛下面前强硬的机会两年前就用过了,以后可不是被人捏圆搓扁。”
“宁衍不是个随意放手的人。”颜清说:“你就算不掺和这事,他俩人也走得到一起去。”
“我知道。”江大人没脸没皮地歪在床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颜清的指根揉了揉。
“但是既然事情已经不可回转了,那能少走点歪路就少走一点。”江晓寒说:“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是王爷年轻,陛下更年轻,一下子双双钻了牛角尖,才搞得像是天大的不合一样。都是从年轻时候走过来的,要是到了我这个岁数,那可是什么都看得开。”
“嗯。”颜清弯了弯眼睛,揶揄似地看着他:“都是经验之谈。”
正文 他要去找宁衍说清楚
宁怀瑾本是憋着一口气想要进宫去找宁衍说清楚,可他刚走出江府大门时,整个人被凉风一吹,反而冷静下来了。
现在去要说什么呢,宁怀瑾想,说我知道了你以后不会有后嗣了,那既如此,反正事情已经这样了,不要后宫就不要后宫吧?
——那宁衍会怎么想。
宁衍最近本来就因为宁宗源留下的那封遗旨感到不安,又因为之前的事情在钻牛角尖,拧着劲儿地觉得自己跟他在一块是“迫不得已”,是“无奈为之”。那要是现在他冲过去跟宁衍说自己知道了绝后的事儿,恐怕宁衍更得觉得自己松口是另一种“让步”了。
宁怀瑾不由得有点头疼。
他站在江府门口吹了一会儿冷风,最后揉了揉额角,还是先回了恭亲王府。
其实时至今日为止,宁怀瑾一点都不怀疑宁衍的心意了。
或者说,其实他早就不怀疑宁衍的决心了。
从宁铮到太子,这一桩桩一件件事里,宁衍无疑确实将他放在了“未来”中一并考量,且一直在为了“有他的未来”而努力。
那他现在到底在坚持什么,宁怀瑾忽而想:叔侄也好,断袖也罢,确实不算正道,传出去也会颇多非议——但若是宁衍铁了心要如此呢。
若是宁衍觉得他比名声重要,那那些东西对宁衍而言,对宁衍来说也确实算不了什么。
而至于宁衍究竟是不是这么想的……其实宁怀瑾不必多想心里就能有答案,宁衍要是不把他看得比那些东西都重要,就不必兜兜转转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了。
其实说到底,宁怀瑾不过是怕未来十几二十年之后,等到这件事再没有回头路时,会委屈了宁衍。
但方才江晓寒一席话点醒了他——他自己都能不在乎恭亲王府的名声,不在乎自己未来如何,那为什么就宁衍偏得在乎。
等到百年之后,人身死魂消吹灯拔蜡,身后谁褒谁贬,有没有人烧纸上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眼不见心净,是好是坏都与自己无关。
所以他为什么要为了百年之后的身后名,伤了宁衍活生生的心呢。
无论颠来倒去怎么算,这都是实在是很不上算的买卖。
那我到底在坚持什么,宁怀瑾再一次扪心自问。
是要坚持到十几二十年之后,看到时光荏苒而过,看着宁衍坚持十年,二十年,身边空无一人,徒留寂寥吗。
——如果当真如此,那为什么又要平白浪费这十几二十年的光阴。
宁怀瑾心思已定,再没什么需要动摇的。或许江晓寒说得对,人活一世,君不君臣不臣有什么要紧,反正他看上的是“宁衍”这个人,又不是高台金座上一个称呼。
他打定了主意,再不犹豫,起身更衣备车,就要准备进宫去找宁衍说清楚。
然而还不等他去,宁衍身边的何文庭反倒是先来了。
听见门房禀报时,宁怀瑾还愣了片刻,一时没猜到何文庭是来做什么的。
宁衍不是那样口是心非的人,他既然说是要跟他“划清界限”,便不会欲擒故纵地跑来撩拨他。可凭宁怀瑾对宁衍的了解,他又觉得宁衍不可能关起门来自己想通了,是以何文庭来得就十分反常。
宁怀瑾忽然直觉,这可能不是件好事儿。
恭亲王心里七上八下,高高地悬着一颗心,吩咐人将何文庭请了进来。何文庭进门时倒是笑容满面的,手里托着个长长的方形盒子,人也是恭恭敬敬的。
“见过王爷。”因着是在恭亲王府上,于是何文庭行了个大礼:“王爷安康。”
“快起来。”宁怀瑾连忙示意卫霁去扶了一把,状若不经意般地问道:“何内侍此来,可是陛下有什么吩咐?”
“正是。”何文庭客客气气地笑着回话道:“是这样,年关将至,陛下厚赏了此次平叛的几家功臣,王爷自然是其中独一份的,哪能落下。”
宁怀瑾这才发现,何文庭身后还跟着十来个内侍,穿着宫中服饰,整整齐齐地站在门外院里,身边大箱小箱地放了一堆。
宁怀瑾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