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不同了——毕竟老天爷怎么会错呢。”
“只是可怜那孩子了。”宁怀瑾叹了口气,说:“一出生就要被当做筏子,供宁铮粉饰太平。从出生开始身上就强压着所谓‘天命’,却又不是宁铮的嫡长子,生母又是个继室,想也知道尴尬得很。”
“确实。”宁衍说。
宁铮比宁怀瑾还要大上十来岁,现在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膝下早就已经有一位嫡子了,算算年岁,跟宁衍也差不多。
沈听荷生的这个孩子,就算宁铮往他脑袋上栽再多的“天命所归”,头顶上到底还压了个大许多的亲哥哥。日后宁铮举兵北上,若真成了大业,待他百年后,这两兄弟俩还不知该如何自处。
但宁衍已经摸清了阮茵和宁铮先前的盘算,这孩子和蒋璇是一明一暗两条引线,一条比一条埋得长远。
先是阮茵要在宫内下药让他绝后,再是安庆府这边出了个“天降祥瑞”的幼子。那之后,只要阮茵将他绝后的事情捅到宗亲那边,就算宁衍再怎么不满宁铮,为了不使得这个“祥瑞”流落在外徒增事端,也不得不将这孩子带回宫内。
到那时,身在宫墙之中,在后宫浸润多年的阮茵,就有的是手段将这孩子名正言顺地变成储君。
而如果事情真的到了这个地步,那离阮茵母子两个大获全胜也不远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宁衍兵行险招地先一步诓骗宁铮起兵,那等到这时候,他绝后的事情想必已经被阮茵传得满宗亲皆知了。
宁衍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对面的宁怀瑾,心里暗暗叹了一声好险。
果真是皇后手腕,宁衍想,真是将宗亲的心意摸得透透的,连带着帝王的不得已和短处也一并算计进去了。
宁衍的目光落在面前的残局上,沉默了片刻,搁下手里的笔。
“不下了?”宁怀瑾问。
“不下了。”宁衍笑着说:“三哥已经下了一盘好棋给我,我总得全力以赴,才能将这场残局善始善终啊。”
他和宁铮这盘棋下到现在,暂且是他略胜一筹,虽然赢得险而又险,但好在是没让宁铮将盘算好的路走下去,只能退而求其次,将那孩子当成名正言顺起兵的旗帜。
如果宁衍没料错,凭宁铮的性格,绝不会仅仅满足于世人对他幼子的吹捧,之后必定还有后招。
宁怀瑾看宁衍若有所思,便知道他心里不知道在天人交战些什么东西。他轻轻挥了挥手,十里会意地一行礼,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是要回南阳了吗。”宁怀瑾问。
宁衍在营中待了五六天,每次要提起回去的事情总是插科打诨地不肯直说,堂堂帝王,偏偏像小孩子一样,只想着多赖一天是一天。
宁怀瑾其实明白他,知道他刚刚跟自己亲近了没几天,心里还是不安,加之最近没什么战事,便也没有硬是要赶他走。
但这次宁衍少见地没有转移话题,或是撒娇一样地反问道“皇叔是不是不想让我在这陪你”之类倒打一耙的话,而是摩挲了一会儿手里的汤婆子,轻轻地嗯了一声。
不过虽说他答应得痛快,面上还是能看出不高兴的模样来,下棋时的兴致勃勃也没了,整个人看起来蔫蔫的。
宁衍揪了一下暖炉套子上泛白褪色的流苏,实在高兴不起来。
他这次回南阳,必定是要趁这个时候动手。郑绍辉那边已经抵达了信阳府外,只等着他后方一声令下,便对信阳动手。
而信阳那边一旦打起来,宁怀瑾这边便也不得不动,无论是围城还是硬攻,起码要将桐柏县这样的卡口之地拿回自己的手中。
先不说那姓冯的将领为了自己的地位定会死守桐柏,就说这些年下来,宁铮到底也学聪明了一些,想必也不会坐以待毙,将桐柏县白白还给他。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宁衍一边担忧宁怀瑾的安全,一边又担心着战况不如预期,心里沉甸甸的,怎么能高兴得起来。
“陛下忘了。”宁怀瑾探身过去,摸了摸宁衍的脸,将他鬓角垂落下的一缕发丝挽回他耳后,有意提醒道:“陛下生辰快到了。”
还差好久呢,宁衍心里想。
就算盼到了冬月,还要等上二十六天,跟多等一个月有什么区别。
然而他心里腹诽得一刻不停,嘴上却乖得很。他侧着头,用脸颊轻轻摩挲了下宁怀瑾的掌心,嘱咐了道:“战场凶险,你可要小心。”
“我知道。”宁怀瑾说:“我会小心。”
“嗯——”宁衍抿了抿唇,像是还不够放心,又提醒他说:“皇叔可千万记得,到我生辰时,你可是要回南阳的。”
正文 “喜讯”
宁衍无故离开南阳城的这七八天里,南阳府尹石家荣的头发都愁掉了一大把。
但好在宁衍虽然冲动了点,倒还记得要提前打点好情况,留了一封亲笔所书的留信通知他自己此行的去向,多少让他放了些心。
不然宁衍这样一去七八天,他是万万不能安坐在南阳府,老老实实地等他回来的。
不过饶是如此,石家荣还是夜夜难寐,生怕这位千金贵体的陛下来回间出什么意外——别说是遇到敌军这样的大事,堂堂帝王,就算是在他南阳府管辖的地界擦破点油皮也够他受的。
可宁衍这次出门是临时起意,除了身边几个极其亲近的随从之外,也没人知道他这次出去目的。
石家荣天天愁眉苦脸地在府尹候着,家里祠堂中上了不知道多少柱香,可算是在第八天傍晚把宁衍盼了回来。
宁衍风尘仆仆地从城外回来,在南阳府衙门口勒停了马,刚进了府衙大门,就跟从里面往外走的石家荣迎面撞了个正着。
“免礼。”宁衍脚步匆匆地往里走,顺手扶了一把正想见礼的石家荣,吩咐道:“护送朕的卫队还在外头,你去打点一下,先将他们安顿进驿站,然后过来见朕。”
宁衍似乎很是急切,撂下这么一句之后便没多停留,脚步不停地往府衙后宅去了。
十里紧跟着他的脚步,主仆俩人仿佛一阵来去无踪的风,走的比谁都快。
石家荣摸了摸脑袋,一头雾水地回过头看了看身后,几乎要怀疑方才看到的宁衍是他自己的错觉。
宁衍在路上赶得急,
“只是可怜那孩子了。”宁怀瑾叹了口气,说:“一出生就要被当做筏子,供宁铮粉饰太平。从出生开始身上就强压着所谓‘天命’,却又不是宁铮的嫡长子,生母又是个继室,想也知道尴尬得很。”
“确实。”宁衍说。
宁铮比宁怀瑾还要大上十来岁,现在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膝下早就已经有一位嫡子了,算算年岁,跟宁衍也差不多。
沈听荷生的这个孩子,就算宁铮往他脑袋上栽再多的“天命所归”,头顶上到底还压了个大许多的亲哥哥。日后宁铮举兵北上,若真成了大业,待他百年后,这两兄弟俩还不知该如何自处。
但宁衍已经摸清了阮茵和宁铮先前的盘算,这孩子和蒋璇是一明一暗两条引线,一条比一条埋得长远。
先是阮茵要在宫内下药让他绝后,再是安庆府这边出了个“天降祥瑞”的幼子。那之后,只要阮茵将他绝后的事情捅到宗亲那边,就算宁衍再怎么不满宁铮,为了不使得这个“祥瑞”流落在外徒增事端,也不得不将这孩子带回宫内。
到那时,身在宫墙之中,在后宫浸润多年的阮茵,就有的是手段将这孩子名正言顺地变成储君。
而如果事情真的到了这个地步,那离阮茵母子两个大获全胜也不远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宁衍兵行险招地先一步诓骗宁铮起兵,那等到这时候,他绝后的事情想必已经被阮茵传得满宗亲皆知了。
宁衍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对面的宁怀瑾,心里暗暗叹了一声好险。
果真是皇后手腕,宁衍想,真是将宗亲的心意摸得透透的,连带着帝王的不得已和短处也一并算计进去了。
宁衍的目光落在面前的残局上,沉默了片刻,搁下手里的笔。
“不下了?”宁怀瑾问。
“不下了。”宁衍笑着说:“三哥已经下了一盘好棋给我,我总得全力以赴,才能将这场残局善始善终啊。”
他和宁铮这盘棋下到现在,暂且是他略胜一筹,虽然赢得险而又险,但好在是没让宁铮将盘算好的路走下去,只能退而求其次,将那孩子当成名正言顺起兵的旗帜。
如果宁衍没料错,凭宁铮的性格,绝不会仅仅满足于世人对他幼子的吹捧,之后必定还有后招。
宁怀瑾看宁衍若有所思,便知道他心里不知道在天人交战些什么东西。他轻轻挥了挥手,十里会意地一行礼,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是要回南阳了吗。”宁怀瑾问。
宁衍在营中待了五六天,每次要提起回去的事情总是插科打诨地不肯直说,堂堂帝王,偏偏像小孩子一样,只想着多赖一天是一天。
宁怀瑾其实明白他,知道他刚刚跟自己亲近了没几天,心里还是不安,加之最近没什么战事,便也没有硬是要赶他走。
但这次宁衍少见地没有转移话题,或是撒娇一样地反问道“皇叔是不是不想让我在这陪你”之类倒打一耙的话,而是摩挲了一会儿手里的汤婆子,轻轻地嗯了一声。
不过虽说他答应得痛快,面上还是能看出不高兴的模样来,下棋时的兴致勃勃也没了,整个人看起来蔫蔫的。
宁衍揪了一下暖炉套子上泛白褪色的流苏,实在高兴不起来。
他这次回南阳,必定是要趁这个时候动手。郑绍辉那边已经抵达了信阳府外,只等着他后方一声令下,便对信阳动手。
而信阳那边一旦打起来,宁怀瑾这边便也不得不动,无论是围城还是硬攻,起码要将桐柏县这样的卡口之地拿回自己的手中。
先不说那姓冯的将领为了自己的地位定会死守桐柏,就说这些年下来,宁铮到底也学聪明了一些,想必也不会坐以待毙,将桐柏县白白还给他。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宁衍一边担忧宁怀瑾的安全,一边又担心着战况不如预期,心里沉甸甸的,怎么能高兴得起来。
“陛下忘了。”宁怀瑾探身过去,摸了摸宁衍的脸,将他鬓角垂落下的一缕发丝挽回他耳后,有意提醒道:“陛下生辰快到了。”
还差好久呢,宁衍心里想。
就算盼到了冬月,还要等上二十六天,跟多等一个月有什么区别。
然而他心里腹诽得一刻不停,嘴上却乖得很。他侧着头,用脸颊轻轻摩挲了下宁怀瑾的掌心,嘱咐了道:“战场凶险,你可要小心。”
“我知道。”宁怀瑾说:“我会小心。”
“嗯——”宁衍抿了抿唇,像是还不够放心,又提醒他说:“皇叔可千万记得,到我生辰时,你可是要回南阳的。”
正文 “喜讯”
宁衍无故离开南阳城的这七八天里,南阳府尹石家荣的头发都愁掉了一大把。
但好在宁衍虽然冲动了点,倒还记得要提前打点好情况,留了一封亲笔所书的留信通知他自己此行的去向,多少让他放了些心。
不然宁衍这样一去七八天,他是万万不能安坐在南阳府,老老实实地等他回来的。
不过饶是如此,石家荣还是夜夜难寐,生怕这位千金贵体的陛下来回间出什么意外——别说是遇到敌军这样的大事,堂堂帝王,就算是在他南阳府管辖的地界擦破点油皮也够他受的。
可宁衍这次出门是临时起意,除了身边几个极其亲近的随从之外,也没人知道他这次出去目的。
石家荣天天愁眉苦脸地在府尹候着,家里祠堂中上了不知道多少柱香,可算是在第八天傍晚把宁衍盼了回来。
宁衍风尘仆仆地从城外回来,在南阳府衙门口勒停了马,刚进了府衙大门,就跟从里面往外走的石家荣迎面撞了个正着。
“免礼。”宁衍脚步匆匆地往里走,顺手扶了一把正想见礼的石家荣,吩咐道:“护送朕的卫队还在外头,你去打点一下,先将他们安顿进驿站,然后过来见朕。”
宁衍似乎很是急切,撂下这么一句之后便没多停留,脚步不停地往府衙后宅去了。
十里紧跟着他的脚步,主仆俩人仿佛一阵来去无踪的风,走的比谁都快。
石家荣摸了摸脑袋,一头雾水地回过头看了看身后,几乎要怀疑方才看到的宁衍是他自己的错觉。
宁衍在路上赶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