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之前他们的部署,若是那几个兵士未曾混进城中,便会乔装打扮原路返回营地。而就宁怀瑾对于秦六的了解,若是此事不成,他应该先回自己身边复命,他白日里从在桐柏县的林子外头从天亮重新等到天色擦黑,也没见着秦六的影子,便知道此事八成是成了一半。
为了避免白日里那位冯姓将军派人出来搜寻敌军,宁怀瑾耐心地带着兵士们在山中藏了一天,又重新等到天色擦黑,才像来时那样用棉布裹着马蹄,小心地绕路回了营地。
谢珏走的是更远的西路,回来时还要渡过淮水,宁怀瑾回营时在门口没见着他的马,便知道谢珏的脚程比他慢上一些。
宁怀瑾在营地门口下了马,将缰绳交给门口值守的兵士,又就地嘱咐前一夜跟他出征的各个将士们都回去歇着。
他打点了一圈,跟着校尉将人数清点干净,弓箭损耗马匹之类的损耗都清点清楚后,才放下心来,准备回自己的营帐去歇息一会儿。
然而宁怀瑾穿过营地,却觉得有哪里不太对——营中似乎太过安静了些。
他与谢珏带走的兵士人数虽多,但加起来也不过总数的一半。虽说谢家军军纪整肃,但平日里也或多或少有些说话声,不会像今日一样安静。
宁怀瑾心里泛着嘀咕,脚步也放缓了许多。
这些倒也罢了,宁怀瑾一路从营地中心穿过去,临近了自己的大营时,他却忽然发现,他的营帐里灯火通明,显然是有人在。
宁怀瑾脚步一顿,下意识停下了脚步。
他此时离自己的大帐也不过二三十步远的距离,脚步声显然被里头的人捕捉到了。大帐里的烛火晃动了几瞬,帐帘微微扇动了一下,一只手从里头伸出来,撩开帘子走了出来、
宁怀瑾顿时愣住了。
“陛下?”宁怀瑾问。
“皇叔可算回来了。”宁衍站在营帐门口,眼神不加掩饰地在他脸上和身上一寸寸滑过:“我等了你好久了。”
宁怀瑾显然也蒙了,他实在没想到本应在南阳的宁衍是怎么在一夜之间出现在这个犄角旮旯的营地里的,他下意识眨了眨眼,似乎是想确定面前的人不是自己的错觉。
“陛下不是在南阳吗?”宁怀瑾问。
“我收到了皇叔的信。”宁衍向前一步,低声说:“坐立不安,左右为难,一颗心犹如在烈火滚油里烹煮,任我自己怎么安抚也无济于事。”
宁衍舔了舔唇,又向前迈了一步,说:“所以想来找皇叔问个清楚,问问——皇叔是什么意思?”
宁衍说话的功夫,宁怀瑾面上的惊愕已经褪去了,他就站在原地,看着宁衍向他逼近两步,却也并未退后。
他一边用一种全新的目光打量着宁衍,一边后知后觉地从方才一瞬间的惊愕中品味出来一点微妙的惊喜来。
宁怀瑾从来不是个矫情的人,他既然写了那封信,心里就对许多事情有了计较,也有了准备。
于是他干脆冲着宁衍笑了笑,大方地道:“陛下觉得臣是什么意思,臣就是什么意思。”
宁衍见状,也跟着轻轻笑了一声,说:“几天不见,皇叔变得狡猾了。”
“那陛下为什么来?”宁怀瑾反问道。
“我怕你反悔。”宁衍说:“所以我就来了。”
正文 “……我现在心跳得好快。”
宁怀瑾不着痕迹地深深吸了口气。
他看得出来,宁衍出来得很匆忙。先不说他前天晚上才遣秦六往外送了信,单凭宁衍身上的衣饰,都看得出来他出发时多么急迫。
小陛下从小锦衣玉食,金尊玉贵,哪怕是亲征出来都是体体面面的,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从来都是妥妥当当,没有出错的时候。
可现在他路远迢迢地跑到军营中来,身上却只穿着一件柔软轻薄的水色外衫。一般来说,只有待在室内不见客的时候,宁衍才会为了图舒服这么穿,若是要出门或者见客,总要换一件面料更挺括的深色外衫才是,更别提他现在怕冷得厉害,出门赶路怎么会连件披风都不带。
宁怀瑾的视线略微下移,发现他腰上只随身挂了个装着药草的香囊,连他平日里出门会佩的玉都没戴在身上。
宁怀瑾的眼神只是扫了这样一圈,就几乎能想象到宁衍收到传信时的模样——他甚至连回后堂换身衣服的时间都等不及,就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而且谢珏扎营的地方选的偏僻,这整整一天他和谢珏都不在营中,也不知道宁衍是不是走了弯路,又是怎么找过来的。
宁衍除了最初那两步之后就没再往前走,他站在原地,背后的烛光被厚重的帐帘挡住了大半,只有一些细微的光晕铺在他身上,将他勾勒得有些单薄。
宁怀瑾默不作声地伸手解下了身上的披风,自己往前迎了几步,将披风披在了宁衍身上,顺手将他裹了起来。
“臣答应陛下的事情,不会反悔。”宁怀瑾认真地说:“既然以前不会,以后当然也不会。”
宁怀瑾这一整天除了杀人就是放火,又在林子里来回奔忙了大半天,披风上沾了些灰土,宁怀瑾帮宁衍系上披风的系带,又极其自然地将兜帽上的一片枯叶摘走了,顺手拂了拂肩上的浮灰。
宁衍却也不嫌弃,下意识伸手将其拢紧了些,埋下头嗅了嗅。
宁怀瑾的披风上沾染了些许火油味道,闻起来有一种硝烟散去的余韵感。宁衍紧了紧抓着披风的手指,忽而打心底里涌上一股倦意。
那股倦意似乎是随着安心一起出现的,宁衍从接到信开始连夜赶路,一直到见到宁怀瑾之前,心里都还是七上八下地稳不下来。他迫切地想从宁怀瑾口中证实自己的猜想,又害怕这一切不过是他想得太多,这样贸贸然赶来,反倒显得十分自作多情。
但就在刚刚这一刻,宁衍忽然觉得,好像答案也没有那么重要。
就算宁怀瑾现在告诉他,他其实并未打算回应宁衍的感情,那封口信不过仅仅代表着他肯开始“动摇一二”,宁衍也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失落的。
就在刚刚宁怀瑾将披风搭在宁衍身上的那一瞬间,宁衍忽然久违地回忆起了当初对宁怀瑾动心时的模样。
这几年来,他时常能记得那个令他勘破自己心意的诡奇梦境,但他到底是为什么喜欢上宁怀瑾的,却仿佛模糊了起
为了避免白日里那位冯姓将军派人出来搜寻敌军,宁怀瑾耐心地带着兵士们在山中藏了一天,又重新等到天色擦黑,才像来时那样用棉布裹着马蹄,小心地绕路回了营地。
谢珏走的是更远的西路,回来时还要渡过淮水,宁怀瑾回营时在门口没见着他的马,便知道谢珏的脚程比他慢上一些。
宁怀瑾在营地门口下了马,将缰绳交给门口值守的兵士,又就地嘱咐前一夜跟他出征的各个将士们都回去歇着。
他打点了一圈,跟着校尉将人数清点干净,弓箭损耗马匹之类的损耗都清点清楚后,才放下心来,准备回自己的营帐去歇息一会儿。
然而宁怀瑾穿过营地,却觉得有哪里不太对——营中似乎太过安静了些。
他与谢珏带走的兵士人数虽多,但加起来也不过总数的一半。虽说谢家军军纪整肃,但平日里也或多或少有些说话声,不会像今日一样安静。
宁怀瑾心里泛着嘀咕,脚步也放缓了许多。
这些倒也罢了,宁怀瑾一路从营地中心穿过去,临近了自己的大营时,他却忽然发现,他的营帐里灯火通明,显然是有人在。
宁怀瑾脚步一顿,下意识停下了脚步。
他此时离自己的大帐也不过二三十步远的距离,脚步声显然被里头的人捕捉到了。大帐里的烛火晃动了几瞬,帐帘微微扇动了一下,一只手从里头伸出来,撩开帘子走了出来、
宁怀瑾顿时愣住了。
“陛下?”宁怀瑾问。
“皇叔可算回来了。”宁衍站在营帐门口,眼神不加掩饰地在他脸上和身上一寸寸滑过:“我等了你好久了。”
宁怀瑾显然也蒙了,他实在没想到本应在南阳的宁衍是怎么在一夜之间出现在这个犄角旮旯的营地里的,他下意识眨了眨眼,似乎是想确定面前的人不是自己的错觉。
“陛下不是在南阳吗?”宁怀瑾问。
“我收到了皇叔的信。”宁衍向前一步,低声说:“坐立不安,左右为难,一颗心犹如在烈火滚油里烹煮,任我自己怎么安抚也无济于事。”
宁衍舔了舔唇,又向前迈了一步,说:“所以想来找皇叔问个清楚,问问——皇叔是什么意思?”
宁衍说话的功夫,宁怀瑾面上的惊愕已经褪去了,他就站在原地,看着宁衍向他逼近两步,却也并未退后。
他一边用一种全新的目光打量着宁衍,一边后知后觉地从方才一瞬间的惊愕中品味出来一点微妙的惊喜来。
宁怀瑾从来不是个矫情的人,他既然写了那封信,心里就对许多事情有了计较,也有了准备。
于是他干脆冲着宁衍笑了笑,大方地道:“陛下觉得臣是什么意思,臣就是什么意思。”
宁衍见状,也跟着轻轻笑了一声,说:“几天不见,皇叔变得狡猾了。”
“那陛下为什么来?”宁怀瑾反问道。
“我怕你反悔。”宁衍说:“所以我就来了。”
正文 “……我现在心跳得好快。”
宁怀瑾不着痕迹地深深吸了口气。
他看得出来,宁衍出来得很匆忙。先不说他前天晚上才遣秦六往外送了信,单凭宁衍身上的衣饰,都看得出来他出发时多么急迫。
小陛下从小锦衣玉食,金尊玉贵,哪怕是亲征出来都是体体面面的,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从来都是妥妥当当,没有出错的时候。
可现在他路远迢迢地跑到军营中来,身上却只穿着一件柔软轻薄的水色外衫。一般来说,只有待在室内不见客的时候,宁衍才会为了图舒服这么穿,若是要出门或者见客,总要换一件面料更挺括的深色外衫才是,更别提他现在怕冷得厉害,出门赶路怎么会连件披风都不带。
宁怀瑾的视线略微下移,发现他腰上只随身挂了个装着药草的香囊,连他平日里出门会佩的玉都没戴在身上。
宁怀瑾的眼神只是扫了这样一圈,就几乎能想象到宁衍收到传信时的模样——他甚至连回后堂换身衣服的时间都等不及,就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而且谢珏扎营的地方选的偏僻,这整整一天他和谢珏都不在营中,也不知道宁衍是不是走了弯路,又是怎么找过来的。
宁衍除了最初那两步之后就没再往前走,他站在原地,背后的烛光被厚重的帐帘挡住了大半,只有一些细微的光晕铺在他身上,将他勾勒得有些单薄。
宁怀瑾默不作声地伸手解下了身上的披风,自己往前迎了几步,将披风披在了宁衍身上,顺手将他裹了起来。
“臣答应陛下的事情,不会反悔。”宁怀瑾认真地说:“既然以前不会,以后当然也不会。”
宁怀瑾这一整天除了杀人就是放火,又在林子里来回奔忙了大半天,披风上沾了些灰土,宁怀瑾帮宁衍系上披风的系带,又极其自然地将兜帽上的一片枯叶摘走了,顺手拂了拂肩上的浮灰。
宁衍却也不嫌弃,下意识伸手将其拢紧了些,埋下头嗅了嗅。
宁怀瑾的披风上沾染了些许火油味道,闻起来有一种硝烟散去的余韵感。宁衍紧了紧抓着披风的手指,忽而打心底里涌上一股倦意。
那股倦意似乎是随着安心一起出现的,宁衍从接到信开始连夜赶路,一直到见到宁怀瑾之前,心里都还是七上八下地稳不下来。他迫切地想从宁怀瑾口中证实自己的猜想,又害怕这一切不过是他想得太多,这样贸贸然赶来,反倒显得十分自作多情。
但就在刚刚这一刻,宁衍忽然觉得,好像答案也没有那么重要。
就算宁怀瑾现在告诉他,他其实并未打算回应宁衍的感情,那封口信不过仅仅代表着他肯开始“动摇一二”,宁衍也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失落的。
就在刚刚宁怀瑾将披风搭在宁衍身上的那一瞬间,宁衍忽然久违地回忆起了当初对宁怀瑾动心时的模样。
这几年来,他时常能记得那个令他勘破自己心意的诡奇梦境,但他到底是为什么喜欢上宁怀瑾的,却仿佛模糊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