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为难的,我的公主。”
安何意轻抚着她,柔声细语。
“公主心里能有臣的一席之地,臣便是把命给你,也无憾了。”
“何意,我真的。。…好爱你。”
许玉敏再次抬起双臂,紧紧拥着他,仿佛满世界只有他一人可依赖一般。
等到二人皆无了气力,躺在床榻上叙话。
许玉敏红着眼,开口道:“何意,你真的会爱人家吗?人家听闻,你和赵毓雯关系也非同一般,五年前还帮了她。是不是,她比人家更合何意的心意啊?”
赵毓雯便是赵妃的闺名。
安何意看她虽说着争风吃醋的话,却媚眼如丝,脸上是掩饰不住的风情,喉头发紧。
他说道:“怎么会?微臣岂敢觊觎娘娘?不过是,我曾欠她父亲一条命而已,她找到臣,臣尽了绵薄之力,算是还了救命之恩。公主大可放心去查,臣这几年是否同赵妃娘娘有任何来往。”
安何意说得信誓旦旦,许玉敏有点暗恼没抓住赵妃的把柄,面上不动声色,玉手掩住安何意的嘴,娇声道:“何意,好了,人家信了。”
“信你,心里是有人家的。”
“能做公主的裙下臣,是臣之幸事。”
饶是下了严令,祭祀台变故一事,还是漏了点风声出去。
太后听闻,连夜传了皇帝过去。
“皇上,这种事非同小可啊。”
太后忧心忡忡。
“一个不慎,威胁到的便是江山社稷啊。”
“儿省的,母后放心吧。”
许荣穹强打起精神,他看太后还要说什么,径自打断了。
“母后,旁的先不要说什么。待事情水落石出了,儿定会给一个交代。”
太后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疑惑问:“皇上,难道认为这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难道不是吗?”
许荣穹气势冷然。
“母后没看出来吗?这幕后之人,把刀对向可是儿的亲骨肉呢。”
太后嚅动着嘴唇,张张口,到底没说出话来。
她想说的是——“不过是一个公主,舍就舍了,唯万民之稳才重要”,被许荣穹一句亲骨肉堵了回去。
许荣穹从太后宫中离开,抬头望着黑漆漆的天,没有半点星辰,吐了一口浊气,竟去了闻婕妤那里。
他与闻婕妤说了什么,无人可知。他走后,闻婕妤写了三封信,交予皇上派来的暗卫,请他们送给她的父亲、大哥和二哥。
第二日,闻婕妤一大早梳洗一番,命人拿着名帖,请来了太医院的案首年太医。
这位年太医,曾是她父亲多年至交好友。
可她因着愧对家人,入宫以来,从未和这位年太医联系过。
闻婕妤一想,便觉着自己蠢不可及。
如果她早早地和年太医联系了,或许便没有这些事了。
年太医一来,看着她严肃的脸色,顿知看病不过是借口,而是找他有事。
他叹口气,颇有感慨:“黎丫头,这些年老夫受老闻头照看于你,是老夫有负老友所托啊。”
作为一个太医,他怎能不知闻黎在宫中的事。他曾有心想帮过她,却见她有可用之人,便选择了袖手旁观。他曾以为,自己注定要辜负老友所托了,没想到,居然又再见老友的名帖之日。
“说吧,黎丫头,你找老夫来所为何事。老夫为了闻老头,也定当全力以赴。”
年太医说得毫不犹豫。
闻黎眼眶微热,声音哽咽,说出了自己的所求。
她实在是又悔又恨。
有人这样要三番五次害她的女儿和她,她一退再退,竟然还不罢手,反而变本加厉。
是可忍,孰不可忍。
如今,她便是拼尽性命,也势必要让对方付出代价。
年太医听了她所求之后,沉吟半晌,方才开口:“黎丫头,你所要查的有些久远,老夫需要费上一些时日,才能给你答复。”
“有劳您了,您那边有消息之后,无论结果如何,还劳烦您能及时告知我。”
闻黎诚恳道谢。
“黎丫头,不必这般客气,是老夫有负老友所托。不过。。。。”他话锋一转,“九公主,想来身体应不是很康健,还需多多将养着。”
“她曾落水,险些丧命。那个老嬷嬷应该是她身边的乳娘吧,拿着老闻头的名帖求上门,老夫方才知道九公主曾落于如此险地。”
闻黎疑惑:“年太医,您这是何意?”
难道是念念被害那次?
原来,当日陈嬷嬷托着病体,出门请来的太医竟然是太医院案首,年太医。
她早年受过闻家的恩惠。在许念出事后,闻家一家举家迁移,而老闻大人不甚放心,在临走之前,托人给陈嬷嬷送了一份名帖,言明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可去寻太医院年太医。
安何意轻抚着她,柔声细语。
“公主心里能有臣的一席之地,臣便是把命给你,也无憾了。”
“何意,我真的。。…好爱你。”
许玉敏再次抬起双臂,紧紧拥着他,仿佛满世界只有他一人可依赖一般。
等到二人皆无了气力,躺在床榻上叙话。
许玉敏红着眼,开口道:“何意,你真的会爱人家吗?人家听闻,你和赵毓雯关系也非同一般,五年前还帮了她。是不是,她比人家更合何意的心意啊?”
赵毓雯便是赵妃的闺名。
安何意看她虽说着争风吃醋的话,却媚眼如丝,脸上是掩饰不住的风情,喉头发紧。
他说道:“怎么会?微臣岂敢觊觎娘娘?不过是,我曾欠她父亲一条命而已,她找到臣,臣尽了绵薄之力,算是还了救命之恩。公主大可放心去查,臣这几年是否同赵妃娘娘有任何来往。”
安何意说得信誓旦旦,许玉敏有点暗恼没抓住赵妃的把柄,面上不动声色,玉手掩住安何意的嘴,娇声道:“何意,好了,人家信了。”
“信你,心里是有人家的。”
“能做公主的裙下臣,是臣之幸事。”
饶是下了严令,祭祀台变故一事,还是漏了点风声出去。
太后听闻,连夜传了皇帝过去。
“皇上,这种事非同小可啊。”
太后忧心忡忡。
“一个不慎,威胁到的便是江山社稷啊。”
“儿省的,母后放心吧。”
许荣穹强打起精神,他看太后还要说什么,径自打断了。
“母后,旁的先不要说什么。待事情水落石出了,儿定会给一个交代。”
太后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疑惑问:“皇上,难道认为这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难道不是吗?”
许荣穹气势冷然。
“母后没看出来吗?这幕后之人,把刀对向可是儿的亲骨肉呢。”
太后嚅动着嘴唇,张张口,到底没说出话来。
她想说的是——“不过是一个公主,舍就舍了,唯万民之稳才重要”,被许荣穹一句亲骨肉堵了回去。
许荣穹从太后宫中离开,抬头望着黑漆漆的天,没有半点星辰,吐了一口浊气,竟去了闻婕妤那里。
他与闻婕妤说了什么,无人可知。他走后,闻婕妤写了三封信,交予皇上派来的暗卫,请他们送给她的父亲、大哥和二哥。
第二日,闻婕妤一大早梳洗一番,命人拿着名帖,请来了太医院的案首年太医。
这位年太医,曾是她父亲多年至交好友。
可她因着愧对家人,入宫以来,从未和这位年太医联系过。
闻婕妤一想,便觉着自己蠢不可及。
如果她早早地和年太医联系了,或许便没有这些事了。
年太医一来,看着她严肃的脸色,顿知看病不过是借口,而是找他有事。
他叹口气,颇有感慨:“黎丫头,这些年老夫受老闻头照看于你,是老夫有负老友所托啊。”
作为一个太医,他怎能不知闻黎在宫中的事。他曾有心想帮过她,却见她有可用之人,便选择了袖手旁观。他曾以为,自己注定要辜负老友所托了,没想到,居然又再见老友的名帖之日。
“说吧,黎丫头,你找老夫来所为何事。老夫为了闻老头,也定当全力以赴。”
年太医说得毫不犹豫。
闻黎眼眶微热,声音哽咽,说出了自己的所求。
她实在是又悔又恨。
有人这样要三番五次害她的女儿和她,她一退再退,竟然还不罢手,反而变本加厉。
是可忍,孰不可忍。
如今,她便是拼尽性命,也势必要让对方付出代价。
年太医听了她所求之后,沉吟半晌,方才开口:“黎丫头,你所要查的有些久远,老夫需要费上一些时日,才能给你答复。”
“有劳您了,您那边有消息之后,无论结果如何,还劳烦您能及时告知我。”
闻黎诚恳道谢。
“黎丫头,不必这般客气,是老夫有负老友所托。不过。。。。”他话锋一转,“九公主,想来身体应不是很康健,还需多多将养着。”
“她曾落水,险些丧命。那个老嬷嬷应该是她身边的乳娘吧,拿着老闻头的名帖求上门,老夫方才知道九公主曾落于如此险地。”
闻黎疑惑:“年太医,您这是何意?”
难道是念念被害那次?
原来,当日陈嬷嬷托着病体,出门请来的太医竟然是太医院案首,年太医。
她早年受过闻家的恩惠。在许念出事后,闻家一家举家迁移,而老闻大人不甚放心,在临走之前,托人给陈嬷嬷送了一份名帖,言明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可去寻太医院年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