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丢的羡慕。
    安氏正幻想着宋知欢和李氏闹得不开心的美好场景,忽然听李氏道:“光在这儿羡慕有什么用,有本事快怀个孩子才是正经,到时候什么好的没有?眼皮子浅的,倒在人家屋里羡慕这个。”
    安氏讪讪,有心为自己辩解两句,却见宋知欢已经放下手中的粥碗端起了一旁的白瓷茶盖碗慢慢合了合,就垂着眉头,也不饮用、也不做声。
    安氏知道这是要送客了,有心再留一会儿,李氏已道:“做人还是得要些脸面的,妹妹何必再次多停留,不如回去好好读读女四书,这可是爷的吩咐。”
    宋知欢在一边听着,暗暗忍着笑意。
    ——须知满族这些爷们贵女们是不喜欢女四书那一套的,能让胤禛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安氏是惹足了厌烦了。
    安氏被说到这个程度,也坐不住了,面色不大好地起身,转身走了。
    李氏幽幽道:“有些人啊,啧,咱们这些人是要脸面,有些可不要。”
    宋知欢怀揣着看好戏地心情一转头,果然见安氏身形一顿,从侧面甚至能看到她狠狠地咬了咬牙。
    门帘子中的横木打在门槛上发出一声闷响,宋知欢摇头轻笑两声,对李氏道:“你这一张嘴可是真是无人可以匹及了。”
    李氏正慢条斯理地放下粥碗,端起茶碗慢慢饮了口茶水,闻言轻嗤一声,“对她这样的人,再有礼数都是够用的,就得干脆利落地怼她!”
    “你真是扬州人吗?”宋知欢疑惑,“你这东北话和火爆脾气实在是溜得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氏故作忧愁地叹了口气,“没法子啊,家母北人出身,满扬州城的贵妇闺秀都不敢触她的眉头。”
    宋知欢于是了然,神秘一笑,开始感叹人类美丽的语言学习能力。
    第12章 十二
    临近年下,宫中上下忙碌起来。
    四福晋也忙碌于各家宗亲来往中,不得清闲。
    于是李氏就成了宋知欢房里的常客,二人每日说话解闷儿。
    宋知欢与四福晋一处,常是家常针线话本子,跟李氏那就是一起八卦说闲话,柔成时常和宋知欢感叹,“打从李主儿时常来陪您,咱们屋里的瓜子领的都多了。”
    安氏仍然透明人似的,虽然想要扑腾两下,无奈如今德妃也忙,没人给她撑腰,也没人搭理她,她也只能每日闷在屋子里。但她也不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偶尔想要去勾搭勾搭青庄,好歹有人陪着说话,也不求站队了,就有点意思。
    无奈青庄素来是福晋指哪她打哪,见福晋对安氏实行漠视政策,她就也不搭理安氏了,一时安氏混的颇为落寞。
    但这也是她自找的,其实若是她前段日子没按德妃的吩咐四处搞事,想来此时的处境还能再好些。
    这院子里,宋知欢是看着和软,实则难以接近,不好下手。
    李氏那是明摆着摆出了敌意的,安氏上门几次都吃了闭门羹,进了屋子里也总能被找出茬来,渐渐也就不招惹了。
    最后剩下一个青庄,但青庄就惯来是个隐形人儿了,四阿哥对她也不过淡淡的,一月有三四日便是走运,零星的赏赐足以令她感念不已。
    也幸在四福晋对她还算眷顾,她的日子过的也是不错。
    平常日子里,她日常做的除了给四福晋请安就是针线女工,如今还没到住了针线的日子,她自然更是日日闷在屋子里,年前的日子,又进了四福晋一身新衣,给四阿哥做了新鞋袜。
    这日,宫中各处新年新衣得了,绣院那边派人分送到阿哥所来,也得人去取。
    柔成叮嘱云若去取,芍药见李氏没有要回去的意思,便打帘子出门唤了屋里的小丫头,命她:“跟你云若姐姐取年下新衣去。”
    不多时,二人回来了。
    这倒是无论主仆都是一人一身的,宫女们是底衣、衬衣、外衣、背心的一身,均是紫褐色的宁绸料子,简简单单的款式,没有任何花纹刺绣,全待宫女们各人发挥。
    主子们的衣裳便更华丽些了,不过年下的衣裳,颜色也有限,嫡福晋们的一色的大红,格格们便是杏子红、海棠红、品红、朱红、粉红一类,衣料与花样倒是更多些。
    但也无外乎是旗装:底衣、衬衣、氅衣、马甲那一套。
    云若捧回的是一套品红的,绣的是含苞吐露的杏花,颜色淡淡的,娇艳中透着雅致。李氏那一身是海棠红,颜色更明媚些,花朵绣的粉红芍药,娇艳欲滴。
    李氏随手抚了抚衣裳,入手面料倒是柔软,只是绣纹不太精细。
    她随口掀起道:“这衣裳到底是赶工出来的,没有平日里的精细。”
    “你这话说的。”宋知欢翻了个白眼儿,“一院子绣娘才多少人,要赶多少人的衣裳呢?宫女、太监们衣裳都包给外头了,没把咱们的衣裳也包出去就足够尊重了,何必挑三拣四的。”
    “我是真佩服你这随遇而安的性子。”李氏摇了摇头,又有些伤感,“

章节目录

我在清朝当咸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青丘一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丘一梦并收藏我在清朝当咸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