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去哪儿,她就去哪儿。姐姐要做针线,她就在旁边递针线递剪刀,姐姐要做虾皮粉,她就负责在一旁加点小火烘烤虾皮。
    姐妹两个在家鼓捣了两日,做了整整一大罐子的虾皮粉,估摸着得有五斤的样子。
    带去城里的那一小罐,也就能装个二两左右,这一大罐若是真能照之前那个价格卖出去,家里就有能一个银贝的收入!
    玉容想想就激动的手抖。
    可惜这几日自己身上有伤,不能再去城里,也不知道那卖面的李老头儿,虾粉用的如何。
    李老头儿自然是心急如焚了。
    说来也是神奇,普普通通的一碗面,只要加上那增味粉,味道便能好上许多。自打他用了那东西,最近生意便好的不得了。
    可生意好了,增味粉用起来也格外的快。眼瞧着马上就要见底了,而那说好要送增味粉来的姑娘却迟迟不见人影。
    “乔安,这便是你说的那个面摊?”
    “正是,大人不若尝尝?”
    来都来了,自然是要尝尝的。
    秦大人站在旁边稍微等了等,见有人吃完面腾出了空位才走上前去坐下。乔安和另一位同僚没有位置,只能像个门神似的站在秦大人身后。
    乔安是李老头儿摊子的常客,李老头儿自然是晓得他在官府做事。瞧见三位官爷有两位都没有位置,不敢怠慢,连忙叫了老婆子去隔壁借了张桌子过来。
    桌子都借来了,秦大人也不矫情,三人一起坐到了一桌。
    “店家,来六碗小份的素面。”
    李老头儿:“……”
    “六碗?”
    三人男人吃六小碗面?不能直接点三碗大份的么?
    “可是还有客人没来?”
    秦大人笑了笑,摇头道:“并不是,我们要点的是,三碗以前的素面,和三碗现在的素面。”
    李老头儿立刻就懂了。
    “好嘞,各位稍等。”
    很快,六碗热腾腾的素面就端了三人的桌。李老头儿贴心的在加了增味粉的素面里放了几颗葱花做记号。
    秦大人先是端了没葱的素面,尝了尝。味道和素日家中婆子做的并无甚区别。吃完了那一小碗素面,他又端起了另一碗有记号的。
    才吃了一口,他就放了筷子。
    “大人?可是不合胃口?”
    秦大人摇摇头,闭着眼仔细回味了下,的确是和之前那碗素面截然不同的味道。又重新拿起筷子将剩下的面全都吃完。
    “乔安,去请店家过来,我有事要问他。”
    李老头儿得知要问话的竟然是秦大人,哪还顾得上生意,立刻将手里的东西交给自家婆子,赶紧的过去回话。
    “店家,听说你这店里的面以前并不是这个味道的。”
    一听这话,李老头儿就知道秦大人想问什么了。
    “回大人,是的,小老儿在此处摆摊多年,味道一直没有变过。直到前些日,来了位女客。她卖给一样东西给我,不管什么面,加上一点点,便能提味。”
    “哦?是什么样的东西,不知店家能否拿来让我瞧瞧?”
    “自然。”
    李老头儿心中一叹,知道今日这增味粉是留不住了。但他心里却没有半分埋怨,因为他知道秦大人是个好官,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为着淮城百姓着想。大人对这增味粉起意,想来也是有其他用处。
    于是只剩个底的增味粉就这么被秦大人带走了。
    秦大人倒也没占便宜,除了该给的面钱给了,还额外给了李老头儿十个铜贝,算是找他买下的。
    回去的路上,秦大人反复和乔安打听了他和那卖增味粉女客的谈话。
    “你确定她说这东西是用海物做的?”
    “非常确定!大人,当时我大哥也在,不信您问我大哥去。”
    秦大人点点头,决定等下回去就把乔远逮过来问问。
    比起乔安,还是乔远更加靠谱点。
    对了,还有怀里的这点增味粉,得先拿去让做饭的冬婆子瞧瞧,看能不能知道这是什么海物做的。
    最近淮侯可是正在发愁,该怎样把淮城的海物卖出去换钱呢。若是做出这增味粉的海物不是很难得的那就太好了。
    秦大人琢磨了半晌,想了想又交代了下去,让那卖面的李老头注意着些,若是再遇上那个卖增味粉的姑娘,一定要留住她再给官府报个信儿。
    玉竹都不知道自己被官府‘惦记’上了。自打她上回独自进城受了伤,两个妹妹都再不许她一个人进城,正急得不行呢,就听说村长家后日要去趟城里采买。
    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去蹭一蹭。
    跟着村长家的一路进城,回来的路上也有个伴儿,安全自是无恙的。玉容决定好了,就等着二妹傍晚回来告诉她。
    正好,玉玲也有话要和她说。
    “长姐,你的那个救命恩人,我全都打听好啦。”
    “打听出来啦?他叫什么名字?!”
    玉容瞬间将要去城里的事儿忘的一干二净,只顾着追着妹妹问那救命恩人的消息。
    “他叫魏平,可了不得,是个廪吏,在官府当差的。他姐姐,就是村头陶江的

章节目录

渔家小农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丢不掉的苹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丢不掉的苹果并收藏渔家小农女最新章节